韩非子名言
发布时间:2024-01-08 韩非子名言韩非子名言200句。
◆[译文]没有比政令简明的好处更大的了。没有比世界和平更长久的了。请务必阅读栏目小编整理的这份珍贵的韩非子名言阅读资料,相信这些句子会对您有所帮助。随着社交媒体的流行,名人名言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优秀的名人格言能够引领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韩非子名言(1--20条)
1、◆[点题]提倡艰苦相互,反对奢侈浪费。
2、申子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而无知见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了,人且藏女;女夫知也,人且行女。故日:惟无为可以规之。
3、◆[点题]韩非子是要借此比喻立法要严峻,执法要严厉,使人望而却步,不敢冒犯。
4、◆[点题]这则箴言告诉人们,主观的巧不如客观的准。《管子&法法》: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可与此同观。
5、◆[译文]祸难产生于邪心,邪心产生于能够诱发人们欲望的东西。能够诱发人们欲望的那些东西,进一层说可以使良民为奸,退一层说可以使善人遭祸。
6、十仞之城,楼季弗能逾者,峭也;千仞之山,跛群易牧者,夷也。
7、◆[点题]这段话的哲学内涵是:人类的活动能力是由大自然赋予的,人类在运用这些活动能力的时候,必须遵循大自然的客观规律。
8、镜执清而无事,美恶从而比焉;衡执正而无事,轻重从而载焉。
9、不易朝燕之处,则季孙终身庄而遇贼。
10、◆[点题]义是说的理,顺理可以成章;德是说的情,适情可以悦心。倒义逆德难免要天怒人怨。
11、虽有乎千金之玉卮,至贵而无当,漏,不可盛水,则人孰注浆哉?
12、◆[译文]互不相容的事情,是不能并存的。
13、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可欲之类,进则教良民为奸,退则令善人有祸。
14、明君之于内也,娱其色而不行其谒,不使私请。
15、◆[译文]砍树不要留根,不要和祸害接近,祸害就不会存在。
16、慈母之于弱子也,爱不可为前。然而弱子有僻行,使之随师;有恶病,使之事医。不随师则陷于刑,不事医则疑于死。慈母虽爱,无益于振刑救死,则存子者非爱也。
17、民惧,中立而不知所由。此圣人之所为泣也。
18、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19、◆[译文]帽子虽然破旧,一定要戴到头上;鞋子虽然华丽,一定要踩在地上。
20、绝其望,破其意,毋使人欲之。
韩非子名言(21--40条)
21、◆[点题]此是以举一反三的道理,比喻法度正了,一切事情都好确定。
22、◆[译文](君主)有智慧也不用来思考,使万物处在它适当的位置上;有贤能也不表现为行动,以便察看臣下依据什么;有勇力也不用来逞威风,使臣下充分发挥他们的勇武。
23、算者胜,少算者败。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24、人们要搞部长,所以其路线危险到死,其力量和不希望。
25、爱部长太近,会卫其身;如果一个人太昂贵,他就会改变自己的位置。
26、直议者不为人所容,无所容则危身。
27、◆[译文]频频接见某人,长期留住某人而不予任用,奸臣就会疑惧起来,就会像惊鹿一样四下逃散。
28、涵洞遮住它的踪迹,把它的尽头,藏在原来的下面;对它的智慧,绝对对它的能力,不能下此计。
29、◆[点题]虚妄的颂扬不如追求实利,韩非主张急其功而.缓其颂,治理国家亦同此理。
30、◆[点题]失道者亡,失人者丧。
31、◆[译文]你要想使自己得到好处,首先使你的君主得到好处;你要想使家庭富有,首先使你的国家富有。
32、◆[点题]《老子》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噪君。可谓这则箴言的哲学基础,也就是要人学到绵里藏针、以阴胜阳的处世法宝。
33、◆[译文]君子不听不实在的话,不受不正当的财货。
34、◆[译文]对本不真实的东西,听十个人说,自己就会产生疑感;听一百个人说,自己就会倾向于相信;听一千个人说,自己就会确信不疑了。
35、◆[译文]摇树的人如果逐一地掀动树叶,即使很劳累,也不能把叶子全部揭遍;如果左右拍打树干,那么所有的树叶就都会晃动了。在深潭的边上摇树,鸟惊而高飞,鱼恐而深潜。善于张网捕鱼的人牵引鱼网的纲绳。如果逐一地拨弄网眼,然后才捉鱼,那就不仅劳苦,而且也难以捕到鱼了。只要牵拉网上的纲,鱼就自然被网住了。所以,官吏是民众的本和纲,因而圣明的君主管理官吏而不管理民众。
36、⊙、福之事有宜,刚有之事必做,处处其宜,所以上下而不做。
37、◆[译文]即使有唐尧的智慧,但如果没有众人的辅佐,大功也建立不起来。有乌获的力气,但如果得不到别人帮助,也不可能自己举起自己;有孟贲、夏育的勇猛,但没有法术作为保障,仍不能总是取胜。
38、◆[点题]文中的夫为、原是老子的哲学主张,经申不害改造后成为一种以静制动、以阴统阳的政治手腕。韩非子对申不害的观点表示赞同,他把上出一段话概括为六慎,说:君主好比利害积聚的中心,而众人追求私利的欲望都像本辐条射向本毂一样投向这个中心,所以君主成了众矢之的。因此,君主如果表现出爱憎,就会被臣下利用,从而陷入迷惑之中;君主如果把听到的话泄漏出去,臣下就难以畅所欲言,甚或暗中加以利用,而自己也便失去了神明。
39、◆[译文]没有比政令清简的好处更大的了。没有比天下太平更久的了。
40、◆[点题]三人成市虎。谎言重复一千遍还是谎言,但一千个人中,就会有九百人信以为真。
韩非子名言(41--60条)
41、◆[点题]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别揭短。挑明贵人的阴私,无异于捅了马蜂窝,无异于引火烧身。
42、◆[译文]奸人在一定能被察觉的情况下,他才会戒惧;在一定要受惩罚的情况下,他才不敢再犯。在不能被察觉的情况下,他就会放肆;在不会受惩罚的情况下,他就要横行。
43、因此,明又治,明又赏,于是民劝;在严厉的惩罚下,人民拥护法律。
44、◆[点题]俗语说,人怕三不理。不予理睬是对对方的蔑视,最能伤害自尊心。韩非子在此是为下文作铺垫的,下文说:现今人们行礼,本是要沟通彼此朴实的心意,却反而造成了指责的借口,由责而争,由争而乱。因而《老子》讲,礼是忠信淡薄的表现,是引起混乱的开端。
45、籍之虚辞,则能胜一国;考实按形,不能谩于一人。
46、◆[译文]天下的难事一定开始于简易,天下的大事一定开始于微细。
47、制度在他的天重,不从位置天静。重可以使轻,静可以使浮躁。
48、◆[点题]做人臣子,寄人篱下,对于君主的好事不能争,对于君主的过失不能说。唯一的选择就是假装糊涂,缄口不说。
49、◆[译文]淡泊处世,恬适安静,顺应自然,把握大体。
50、◆[译文]不慎重从事,不掩盖真情,贼子就将产生。
51、◆[译文]不要放松你的弓,一个窝里有两雄。
52、◆[点题]这段话是韩非子为阐明《老子》自见之谓明的论题而说的,他还讲了一段故事:楚庄王想进攻越国,理由是越国政乱兵弱。杜子说,人的眼睛能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但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现在楚兵也够弱的,楚政也够乱的,怎么好拿了政乱兵弱的理由进攻越国呢?于是庄王听从杜子劝谏,停止伐越。
53、◆[译文]智商高的人办事敏捷合乎要求,必定用先王的法度作依据。
54、◆[译文]君主对进说者恩泽不厚,进说者却尽情地讲了知心话,如果实行他的主张而获得成功,就会忘记他的功德;如果主张行不通而遭到失败,就会被君主怀疑,这样就会身遭危险。
55、◆[译文]火的样子是严酷的,所以人们很少被烧伤;水的样子是柔和的,所以很多人被淹死。
56、因为有潜力,所以要寻求改变。
57、◆[译文]在荒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连自己的幼弟来了也下肯管饭;在好年成的收获季节,即使是疏远的过客也总要招待吃喝。
58、◆[译文]似是而非的假象,会使君主处罚失当,会使臣下得到私利。
59、◆[点题]俗话说: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60、◆[译文]善于做官的人树立恩德,不会做官的人村立怨仇。概这种器物是用来平斗斛的,吏作为官员是用来公平行法的。治理国家的人,不可失去中正。
韩非子名言(61--80条)
61、◆[点题]道是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普遍法则,是宇宙的本源。韩非子解释老子
62、有道之士,虽中外信顺,不以诽谤穷堕;虽死节轻财,不以侮罢羞贪,虽义端不党,不以去邪罪私;虽势尊衣美,不以夸贱欺贫。
63、因此,眼睛是坚强的,是模糊的;如果你听得很清楚,你就听不清楚;思考太多会导致混乱。
64、众人之所以欲成功而反为败者,生于不知道理而不肯问知而听能。
65、智慧人必须有先见之明;没有眼力,他就不会自私。
66、◆[译文]不用事实加以检验就对事物作出判断,那就是愚蠢;不能正确判断就引为根据,那就是欺骗。
67、总理的耳朵,等待世界的心能够发出。
68、◆[点题]这种一股脑儿仿效名人的风气古今相通,不难理解,叫它时髦可以,叫它热也可以。比如,名人爱游泳,全国尽扑腾;名人爱打牌,扑克摊发财。
69、◆[译文]小心谨慎,一天比一天谨慎,如果能谨慎地遵循自然法则,天下就可以据为已有。
70、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
71、◆[点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72、◆[译文]有嘴不因私事而说,有眼不因私事而看。
73、圣人执一以静,使名自命,令事自定。
74、◆[译文]你把玉当作宝当作宝,我把不接受您的玉当作宝。
75、慈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身者不敢离法度,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
76、◆[点题]事实胜于雄辩。孔子的言行观与此相近,例如他说:言必信,行必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77、◆[点题]狂风恶浪等闲看,小河沟里看船翻;小心谨慎走天下,大跤跌在低门坎。
78、夫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大夫爱官职,士爱其家,过其所爱日侵。
79、巫祝之祝人日: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80、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主妾无等,必危嫡子;兄弟不服,必危社稷。
韩非子名言(81--100条)
81、◆[译文]不论上朝还是在家,季孙都一样庄重,最终还是被人杀害了。
82、道私人乱,道法律,不吹头发,求小瑕疵。
83、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
84、倒义,则事之所以败也;逆德,则怨之所以聚也。
85、◆[点题]儒家主礼,却没有给礼下过完整定义。作为法家代表之一的韩非子,一上来就试图抓住礼的实质。他认为,礼是体现内心感情的,是表达各种义理的,是用来规定君臣、父子关系的,是展示贵贱、贤愚差异的。
86、◆[点题]用参验的方法来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合乎实际,是否具有实际的功效,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87、◆[译文]君主的祸患在于相信别人。相信别人,就受到别人控制。
88、◆[译文]父母寄希望于子女的,行动上是想让他们安全有利,做人上是想他们不去犯罪。
89、◆[点题]一般说来,道家主张退守,儒家主张中庸,法家主张进取,韩非子则是一位充分吸收了道家精神的法家人物,他的势说可说是极强的,而他的术说则可说是极柔的。从这里的一段话看,他倒真像一位老子的信徒。
90、不然之物,十人云疑,百人然乎,千人不可解也。
91、◆[译文]势能治国的,就不可能被扰乱;势能乱国的,就不可能被治好。
92、◆[点题]这段话出自《老子》。《老子》还说: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为了阐发老子的思想,韩非子打了个精辟的比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93、父母之所以求于子也,动作则欲其安利也,行身则欲其远罪也。
94、◆[译文]自然界存在着普遍法则,人类也存在着普遍法则。
95、◆[点题]爱是慈爱、仁爱、施恩、施惠。墨子提倡兼爱,是泛爱,博爱。儒家提倡有条件的爱,就是等级之爱。韩非子在此支持儒家,认为过等的爱,是僭越,是争民,是违礼,是篡权,应该予以禁止。
96、箴29:27圣民是君王、第一个掌权的、第一个争战的、第一个争战的、第一个争战的、第一个争战的、第一个争战的、第一个争战的、第一个争战的。
97、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敦祗恭厚,鲠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多言繁称,连类比物,则见以为虚而无用;总微说约,径省而不饰,则见以为刿而不辩;激急亲近,探知人情,则见以为谮而不让;闳大广博,妙远不测,则见以为夸而无用;家计小谈,以具数言,则见以为陋;言而近世,辞不悖逆,则见采,则见以为史;殊释文学,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时称诗书,道法往古,则见以为诵。
98、规矩既设,三隅乃列。
99、侈泰则家贫,骄恣则行暴。
100、◆[译文]君主有时计谋得当,而想以此作为他个人独到的功绩,但进说者也知道这个计谋,这样就会身遭危险。
韩非子名言(101--120条)
101、◆[点题]县令庞敬派遣一批市场管理人员出发,但把其中一个官吏留住。这个官吏干等了老半天,庞敬也不吭声,就又派他出发了。市场管理人员都以为县令给了官吏秘密指示,而对自己不信任,因此谁也不敢为非作歹。韩非子借此总结出一个统治手段,就是上出一段话。
102、不慎其事,不掩其情,贼乃将生。
103、◆[点题]道是自然规律,宇宙本源。这段活宣扬的是道家虚静无为的思想。人们的情感或者言行一旦表现出倾向性来,必然难以保持完美无缺,而道则是完美无缺的,所以说要虚心。
104、◆[点题]平常日子里是礼多人不怪,两军相遇是兵不厌诈,正所谓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礼之用,和为贵;兵之用,胜为准。
105、◆[点题]这段话是由《老子》无为无不为思想引发出来的一种圆滑的处世哲学。《老子》二十八章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唐代柳宗元《答周君巢饵药久寿书》:外愚而内益智,外讷而内益辩,外柔而内益刚。可与此合看。
106、◆[译文]针灸刺骨,所以身上一时疼痛,自己却能得到长远好处;忠言逆耳,所以心里暂且难受,国家却能得到长远利益。
107、◆[点题]这句话见于《商君书&定分》,韩非子引用后申说道:此自然之势也,非人之所得设也。可见势是一种必然的力量、必然的趋向。势如潮流,浩浩荡荡;势如巨轮,不可阻挡。
108、◆[译文]西门豹性情急躁,所以佩带柔韧的皮带来提醒自己。董安于性情迟缓,所以佩带绷紧的弓弦来鞭策自己敏捷。所以用多余补充不足、用长的接续短的就叫做英明的君主
109、◆[译文]枝粗干细,将会经不住春风。
110、◆[点题]韩非引用的是一句古语。古今类似说法很多,略录以备参。隔肚皮,虎心隔毛翼。俗语有: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
111、◆[译文]有过错却不听忠臣劝谏,而又一意孤行,这是丧失好名声并被人耻笑的开始。
112、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即生;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福成。
113、◆[点题]《说难》主要是指向君主进说的困难。进说关键在于因势利导。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114、◆[点题]官爵可理解为官职和爵位,智力可理解为智能和体力。主卖官爵,臣卖智力一句话,一下子把君臣关系变成了商品关系。那么要做到公平合理的杠杆是什么呢?按照韩非子的观点,是法;自恃无恃人也只有在法治条件下实行。
115、奸必知则备,必诛则止;不知则肆,不诛则行。
116、◆[译文]道,打个比方说,就像水一样,溺水者多喝了就会死亡,渴的人适量饮用就会生存。再打个比方说,道就像剑戟一样,愚人拿来行凶泄愤就会惹祸,圣人拿来诛杀暴徒就会造福。
117、◆[点题]韩非子一贯主张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即根据人的实际能力而给以官职,用实际效果来检验言论,要求名实相符,言行一致,这就叫刑名参验之术。
118、◆[译文]有手段统治国家的话,就是安闲地坐地朝廷里,脸上有少女那样红润的气色,对国家的治理也没有什么妨害;没有手段统治国家的话,身体即便是弄得又累又瘦,也还是没有任何帮助。
119、◆[译文]看见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120、人的问题在于相信人。如果你相信人,那就去创造他们。
韩非子名言(121--140条)
121、◆[点题]韩非子为这个论题讲了几段故事,下举一段示意。卫人有一对夫妻在祈祷,妻子祝愿说:让我没有灾难,得到一百捆布币。好丈夫说:为什么只要这一小点?妻子回答说:如果超过了这个数目,您还不用来买小老婆?
122、◆[译文]口才笨拙的人说的话使人心疑,善于辩说的人说的话使人信任。
123、◆[译文]申不害说:你言论谨慎,人们将会跟踪你。你智慧显露出来,人们将会躲开你;你愚蠢显露出来,人们将会算计你。你有智慧,人们将对你采取行动。所以说:只有无为可以窥测其中奥秘。
124、◆[点题]这段话出自孔子门徒有若之口。宓子贱任单(shan)父一地的地方长官,有若见到他说:您怎么瘦了?密子贱回签:君王不知道我没有德才,派我治理单父。政务紧急,心里忧愁,所以瘦了。有若说:从前虞舜弹着五弦琴,唱着《南风》诗,天下就给治理好了。对付单父这么个小地方,都把您累成这样,那么治理起天下来,您可怎么办啊!接下去,有若就说出了上列一段话。意思是有道不在忆,没道;跑断肠。韩非子认为: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密(宓)子也。
125、◆[译文]民众害怕,就那么站着不动,不知所措。这便是圣人为之落泪的原因所在。
126、说人不能利,恶人不能害,索人欲畏重己,不可得也。
127、人之生也,财用足则隳于用力。
128、◆[点题].韩非子的这段话表现了他一贯的宁严毋宽的思想。
129、◆[译文]母亲美的,她的孩子受宠爱。
130、◆[译文]进说对象想要追求美名的,却用厚利去说服他,就会显得节操低下而得到卑贱待遇,必然受到抛弃和疏远。讲说对象想要追求厚利的,却用美名去说服他,说会显得没有心计而又脱离实际,必定不会被接受和录用。进说对象暗地追求厚利而表面上追求美名的,用美名向他进说,他就会表面上录用进说者而实际上加以疏远;用厚利向他进说,他就会暗地采纳进说者的主张而表面上疏远进说者本身。这是不能不明察的。
131、一听则愚智不纷,责下则人臣不参。
132、众人之为礼也,人应则轻欢,不应则责怨。
133、不相容之事,不两立也。
134、当一个人以施惠的精神行动时,他就越能与他人和解。以害为心,父子离而怨之。
135、远听和近视眼为了判断内忧外患,对省同话知党师。
136、◆[点题]这里是提醒君主提高警惕,居安思危,防止身边另外出现一个势力中心,与自己争雄。
137、夫以疏远与近爱信争,其数不胜也;以新旅与习故争,其数不胜也;以反主意与同好恶争,其数不胜也;以轻贱与贵重争,其数不胜也;以一口与一国争,其数不胜也。
138、◆[译文]万物必定有兴盛和衰微,万事必定有松弛和紧张。
139、◆[译文]种植橘柚的话,吃起来是甜的,闻起来是香的;种植枳棘的话,长大后反而刺人。所以君子栽培人材时要慎重。
140、◆[点题]正道直行,光明磊落,本是一种好的品德。但在此韩非子告诫人们,情行太露,易给坏人造成可乘之机。韩非子在《亡征》-文中也说:浅薄而易见,漏泄而无藏,不能周密而通群臣之语者,可亡也。
韩非子名言(141--160条)
141、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之。
142、◆[点题]与其听人歌功颂德,不如强人建功立业。巫祝祈祷,没有任何应验,不过是装神弄鬼,说谎骗人罢了。
143、◆[点题]人类属于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所有的,人类同样不能没有。简单化了的天人合一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思想。
144、◆[译文]在严厉的家庭中没有凶暴的奴仆,在慈母的溺爱下却会出败家子。
145、◆[译文]商汤因为得到了伊尹,结果仅凭百里国土而成为天子;齐桓公因为得到管仲,结果成为五霸之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秦孝公因为得到商鞅,领土得以扩大,兵力得以强盛。
146、◆[译文]办事迟疑而没有成效,软弱怯懦而优柔寡断,好坏不分而无一定原则的,可能灭亡。
147、◆[译文]事情因为办得隐秘、巧妙而获得成功,因为办得疏漏、笨拙而归于失败。
148、◆[译文]先圣有句谚语说:人不会被高山绊倒,却会被小土堆绊倒。山大,所以人们会小心遵循;土堆小,所以人们粗心大意。
149、明主之爱一颦为颦,而笑有为笑。
150、◆[点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磨不成道。论证矫正竹木的工具和方法的重要性,以比喻法治路线必要性。
151、◆[点题]为什么说巧诈不如拙诚呢?韩非子为读者讲了两个故事。其一是乐羊以有功见疑:乐羊作为魏将攻伐中山国,中山国君煮了乐羊的儿子并送过来一杯肉羹,乐羊为了蒙蔽敌人,忍痛喝了下去。乐羊得胜回魏,魏文侯一面赞赏他的战功,一面却对他起了疑心一一他连儿子都吃了,还有谁不敢吃!
152、◆[点题]如果说,知术之士可以称为智的话,那么能法之士,就应该称为勇。智勇双全,胜敌不难;有勇无智则不能远见,有智无勇则不能矫奸。这里表述了韩非子理想中的法治人才。
153、◆[点题]子以母贵。
154、一切善良的人,没有定势,没有成才的愿望,没有成才的和平,没有成才的坚强。
155、◆[译文]齐桓公喜欢穿紫色衣服,全国的人就都穿紫色衣服。
156、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
157、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
158、◆[译文]孔子说:按昭仪表取人吧,在子羽身上出了差错;按照言谈取人吧,在宰予身上出了差错。
159、◆[点题]韩非子主张君上对臣下要取强硬态度,不仅要禁止他们有危害君权的行为,而且要禁锢他们有篡夺君权的欲望。用兵讲究攻心为上,政治也是如此。
160、要知道这事并不那么难。
韩非子名言(161--180条)
161、◆[译文]计谋是用来决定事情的,是不能不深察的。
162、◆[译文].喜欢某人而不能给他好处,憎恶某人而不能给他处罚,要想求得别人畏惧并尊重自己,是不可能的。
163、◆[点题]韩非子主张有法必依,稳。准、狠,使受罚者感到咎由自取。
164、◆[点题]韩非子借此说明君主不可把臣下的言论随便向外泄露的道理。
165、向我说善的,就是向我说恶。
166、子胥善谋而吴戮之,仲尼善说而匡围之,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
167、◆[译文]八丈高的城墙,就连楼季也不能越过,因为太陡;千丈高的大山,就是瘸腿的母羊也容易被赶上去放牧,因为坡度平缓。
168、天有大命,人有大命。
169、◆[译文]君主不假装恨人或者爱人。如果假装爱某人,就无法再恨他;假装恨某人,就无法再爱他。
170、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
171、◆[点题]选材不慎,等于养奸;选材得当,获利无穷。
172、今有马于此,如骥之状者,天下之至良也。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左之不左,右之不右,则臧获虽贱,不托其足。
173、所说出于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厚利,则见下节而遇卑贱,必弃远矣。所说出于厚利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见无心而远事情,必不收矣。所说阴为厚利而显为名高者也,而说之以名高,则阳收其实而实疏之;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此不可不察也。
174、◆[译文]主张有言之成理但不切实际的;言论有词句笨拙但能立即付诸实施的。所以圣人不强求挑不出毛病的言论,而致力于那些无可更易的事务。
175、◆[译文]人心难以捉摸,喜怒难以猜中。
176、◆[点题]本末倒置、大小错位,后果将是同归于尽。韩非子在此是借枝喻臣,借本喻君,借春风喻事变。《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引古谚说:枝大于本,胫大于股,不折必披。《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魏略》:枝大者披心,尾大者不掉。语意均与此近。
177、◆[译文]让公鸡掌夜报晓,让猫来捕捉老鼠,如果都能像这样各展其才,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了。
178、◆[译文]眼睛离开镜子,就不能修整胡子眉毛;人们离开法术,就不能辨别是非曲。
179、◆[译文]遵循自然的普遍规律,返回到事物的具体道理,深入观察,交验互证,等到进入虚静境界以后,就不会再用到自己的主观意愿了。
180、◆[点题]人们要想免除祸害,要么做到除恶务尽,要么明智地远远避开。
韩非子名言(181--200条)
181、◆[译文]杜绝别人的觊觎之望,破除别人的揣测之意,不要使别人生出贪求自己利益的欲念。
182、◆[点题]由行业差异而引起利益差异,由利益差异而引起欲望差异,这是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
183、今家人之治产也,相忍以饥寒,相强以劳苦,虽犯军旅之难,饥馑之患,温衣美食者,必是家也;相怜以衣食,相惠以佚乐,无饥岁荒,嫁妻卖子者,必是家也。
184、◆[译文]不听他言语,没有本领的人就不能发现;不让他任职,没有德才的人就不能发现。听他说话而责求他有相应行动,让他任职而责求他能把事办成,那么没有本领、德才不好的人就原形毕露了。
185、每一个有德行的人,没有定势,没有成才的欲望,没有定心的平和,没有定心的踏实。
186、◆[点题]韩非子为此论题讲了几段故事,今择其一。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小儿子跟在后面哭。母亲说:你回去,等我回来给你杀头猪吃。一等她从集市上回家曾子就要杀猪。妻子劝阻说:那不过是哄孩子罢了。曾子严肃地说:小孩子可不能乱教。现在你骗了他,他日后就学会骗人了。于是就把猪杀掉煮了。
187、◆[点题]韩非子主张君主用术驾驭臣下。所谓术,就是政治手段。这则箴言表述的是君隐臣显、以静制动的术,是由《老子》虚静无为思想引申出来的。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语意与此相近。
188、◆[译文]君主原则在于不能被臣下看透,君主作用在于不能被臣下了解;君主虚无冷静,无所事事,在暗中观察臣下的过失。
189、◆[译文]规矩既经设置,其他方面就可以端正了。
190、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做坏事,一想到就想放弃。
191、◆[点题]这段话充分反映出韩非子的社会心理学分析能力。人都有一种逆反情绪,而君主对臣下则更容易产生怀疑和防备心理。进说者之所以失败,归结到一点,就是没有通过言谈打动君主,没有把君主引入自身利害的顾虑中。
192、◆[译文]胆小怕事而不敢坚持己见,问题早已发现而没有决心去解决,知道可以怎样做,但决定了又不敢去做的,可能灭亡。
193、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说行而有功,则德忘;说不行而有败,则见疑,如此者身危。
194、◆[译文]假定现在这里放着这样一匹马,它貌似骐骥,是天下最优良的马了。然而,驱赶它,它不往前;制止它,它不停下;叫它左,它不左;叫它右,它不右那么,奴仆虽然身分低贱,也不会依托它的脚力了。
195、◆[译文]听察言论的一般原则,就像酩酊大醉一样。大家纷纷动嘴动舌,我总也不先开口;大家纷纷动嘴动舌,我越发装得糊糊涂涂。
196、◆[点题]动与静是一对矛盾。老子认为,虚静是保持自我长生久存的良法,而躁动是失去活力导致伤损的罪魁。韩非子基本上接受了老子的观点。
197、◆[译文]君子不掩盖别人的优点,不张扬别人的坏处。
198、◆[译文]君主有过错,进说者毫不糊地说明礼义借以挑他的毛病,这样就会身遭危险。
199、◆[点题]战国时名家代表人物惠施说:当神射手羿张弓身箭的时候,越人争抢着为他举靶;当小孩子张弓射箭的时候,慈母马上躲进屋里关起门来。上出一段话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总结,说的是,肯定与不肯定,决定着危险与不危险;危险与不危险,决定着信任与不信任。
200、◆[译文]拥有巨石千里,不能算富有;拥有俑人百万,不能算强大。
延伸阅读
韩非子名言
◆[点题]这里所说的有道之士,实际上就是与宇宙精神融为一体的人。在他们看来,无所谓七情六欲,无所谓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们要虚静无为,要返真归朴,要逃避人间的一切烦扰。俗话~~喜欢这种格调的句子吧?以下是栏目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韩非子名言,带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译文]如果(听力、视力,智力的认识功能)完全用尽,就会过度费神;过度费神,盲聋狂乱的祸害就会到来,因此要节省着使用。
2、◆[点题]为什么父子之间的礼节淳朴自然呢?韩非子说:实厚者貌薄,礼繁者,实心衰也。宋代苏轼《赐文武百寮太师文彦博已下上第一表请举乐不纪批答》也说:礼之至者无文,哀之深者无节。韩非子在上文中还说:礼节是情感的描绘,文彩是本质的修饰。君子采用情感而舍弃描绘,喜欢本质而厌恶修饰。依靠描绘来阐明情感,这种情感就是恶的;依靠修饰来显示本质,这种本质就是糟的。
3、◆[译文]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欲望,君主显露他的欲望,臣下将自我粉饰;君主不要显露他的意图,君主显露他的意图,臣下将自我伪装。
4、知治人者,其思虑静;知事天者,其孔窍虚。
5、◆[点题],吹毛求疵’的成语典出于此,又作吹毛求瘢、洗垢索瘢等。
6、◆[译文]自然界存在着普遍法则,人类也存在着普遍法则。
7、◆[译文]对孩子慈爱的人,不敢断绝衣食;对身体爱惜的人,不敢背离法度;对方圆珍视的人,不敢丢掉规矩。
8、◆[译文]君主流露出太恶情绪的,群臣就会迅速掩盖起来;君主流露出喜好情绪的,群臣就会假装力能胜任。
9、数见久待而不任,好则鹿散。
10、◆[点题]这段话本是孔子所说,韩非子引用来说明公正行法的必要性。
11、◆[点题]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呐言易疑;酿于心,出于口,所以辩言易信;这是人的常规反应。
12、◆[点题]《老子》二十六章:重为轻根,静为噪君。可谓这则箴言的哲学基础,也就是要人学到绵里藏针、以阴胜阳的处世法宝。
13、众人多而圣人寡,寡之不胜。
14、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15、◆[译文]掘掉树根,树木就没有生气了。
16、◆[点题]身边的人最易篡权为害。
17、因天之道,反形之理;督参鞠之,终则有始。虚以静后,未尝用己。
18、申子曰:慎而言也,人且知女;慎而行也,人且随女。而有知见也,人且匿女;而无知见也,人且意女。女有知了,人且藏女;女夫知也,人且行女。故日:惟无为可以规之。
19、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能够舍己为人,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碰到过生死抉择的大事!趋利避害乃万物之天性,也是天下人的共性。非小人独有,人之所思所为,说到底都逃不过“利害”二字。
20、侈泰则家贫,骄恣则行暴。
21、◆[点题]韩非子主张君主用术驾驭臣下。所谓术,就是政治手段。这则箴言表述的是君隐臣显、以静制动的术,是由《老子》虚静无为思想引申出来的。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语意与此相近。
22、◆[译文]申不害说:你言论谨慎,人们将会跟踪你。你智慧显露出来,人们将会躲开你;你愚蠢显露出来,人们将会算计你。你有智慧,人们将对你采取行动。所以说:只有无为可以窥测其中奥秘。
23、◆[译文]不要放松你的弓,一个窝里有两雄。
24、巫祝之祝人日:使若千秋万岁。千秋万岁之声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25、出自《韩非子·说难》。密:缜密。事情会因为缜密而取得成功,会因为话语的泄露而最终失败。
26、贵人有过端,而说者明言礼义以挑其恶,如此者身危。
27、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
28、那些不相信的人的名字已经丢失了。
29、◆[译文]一一听取,愚和智就不会混淆;督责臣下,真和假就不会夹杂。
30、◆[译文]圣人按照统一规律而采取虚静态度,使名分自然形成,让事情自然确定。
31、◆[译文]一定能射中目标的话,那么越人也敢于举靶而不怀疑异会射到自己;不一定射中目标的话,就是慈爱的母亲也要躲避张弓射箭的小孩子。
32、◆[译文]祸害,没有比不知满足更大的了。
33、夫日兼烛天下,一物不能当也。
34、◆[译文]这和楚人卖珠、秦伯嫁女同类,所以他的言论很多,但不动听。
35、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可以吾说当之。
36、◆[点题]韩非子认为,伊尹、管仲、商鞅三人,都精通成就霸王功业的法术,熟悉治国强兵的规律,而不拘泥世俗的说教。他们都是由布衣之士被提拔到卿相职位上的贤臣、忠臣、足贵之臣,而商汤、齐桓公、秦孝因为得到了他们的辅佐,外无敌国之患,内无乱臣之忧,长安于天下,而名垂后世。
37、◆[点题]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38、◆[点题]楚人鬻珠,后衍化出买椟还珠的成语。原故事是这样的:楚王对田鸠说:墨子也算声名显赫的学者了,但为什么他言论不少却不动听呢?田鸠回答说:他怕大家只注意文l辞的华丽而记了实际的用处啊!过去秦君把女儿嫁给晋国公子,衣着华丽的陪嫁女子有七十个。到了晋国,晋人喜欢上了陪嫁的媵妄,却看不起秦君的女儿。这可以听做善于嫁妾,不能叫做善呈嫁女。楚国有个到郑地卖珠的人,他用木兰做了个匣子,匣子用香料熏过,用宝玉作缀,用玫瑰装饰,用翡翠连结。郑人买了他的匣子,把珠子还了回去。这可以叫善于卖匣子,不能叫善于卖宝珠。现在社会上的言论,都说一些漂亮动听的话,君主往往只看文条不重实用。墨子与此相反,他重内在价值,不重外表华美。
39、父子之间,其礼朴而不明。
40、◆[点题]这里所说的有道之士,实际上就是与宇宙精神融为一体的人。在他们看来,无所谓七情六欲,无所谓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们要虚静无为,要返真归朴,要逃避人间的一切烦扰。俗话说,退一点海阔天空。从韩非子的一贯主张看,不能不认为他具有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思想。
41、◆[点题]俗语有言:手臂拗不过大腿。
韩非子的名言31句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类似的句子还有哪些呢?下面的内容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韩非子的名言31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韩非子的名言(篇1)
1、蚂蚁吃得越多,苍蝇吃得越多。
2、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韩非子说难》
4、群臣去学,门良辩,商品,小民对张,可死。
5、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6、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谿,材非长也,位高也。(有才干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人也无法控御不肖之徒。一尺长的木材树立在高山之上,就能俯瞰万丈深渊。这并非是木头长,而是它所处的地位高。)
7、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8、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9、虚则知实之情,静则知动者正。(置身事外,才会看清真相;保持冷静,才能制定出行动原则)
10、悬衡而知平,没规而知圆
11、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
12、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於法之外,不为惠於法之内,动无非法。
13、圣人之治民,先治者强,先战者胜。
14、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15、时有满虚,事有利害,物有生死。
16、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韩非子的名言(篇2)
17、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18、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19、数披其木,毋使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将害心。
20、故势不便,非所以逞能也。
21、机会要杀,抓住部长,如入侵。
22、非知之难也,处之则难也。
23、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24、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25、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26、诱人的方式去争取距离,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长,如何适应马。
27、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28、人的麻烦在于相信他。如果你相信人,你就是由人组成的。
29、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泰山不以自己的好恶来选择土石,所以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所以成就了它的广博)
30、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31、欲成其事,先败其事。
韩非子经典名言25句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好的句子总能打动人心,我们陆续为大家整理了韩非子经典名言25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动动手指请收藏一下!
1、饕贪而无餍,近利而好得者,可亡也。
2、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3、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4、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5、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所以应该将亲近好厌恶等情绪一并抛弃,才能成功地使用权谋之术)
7、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8、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9、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1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11、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12、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13、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
14、胜而不骄,败而不怨。《商君书战法》
1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
16、故去喜去恶,虚心以为道舍。
17、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
18、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19、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
20、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恶。
21、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
22、树橘柚者,食之则甘,嗅之则香;树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树。
23、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
24、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25、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韩非子名言热门86句
臣主的利益也不一样。为什么?说:主利是有能力的,当官的,臣利是无能的;主利是有劳而爵禄,臣利是无功而富贵;主利是英雄使能,臣利是朋友。~~每个人欣赏的句子类型不一样,为了让你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们整理的“韩非子名言热门86句”,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韩非子名言【篇1】
1、私行胜利,少公功。-韩非子
2、出自《韩非子·十过》。只顾眼前的蝇头小利,一定会损害到更大的利益。这句话说明做事要从小事做起。
3、◆[点题]韩非子借此讽刺那些理论上说得通、实际上行不通的辩说家们。
4、大臣见素,大君不止。-韩非子
5、夫人有所适合,才人有所适合,各处适合,所以上下无为。-韩非子
6、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能看到臣下的本来面目;抛开旧的偏见,不展现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7、想见我的,或是不想见我的人,终于还是要再见面了
8、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韩非子·五蠹》
9、齐桓公好服紫,_国尽服紫。
10、也许这两个世界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遥远。也许我还来不及成为卫庄兄信任的人,但我相信你不会杀我。上次我离开紫兰轩的时候,你看了我一眼,那个眼神告诉我,你不会杀我。
11、火形严,老朋友鲜烧;水形懦弱,人多溺水。(火的形状看起来很酷,所以很少有人被烧伤;水的形状看起来很弱,所以人们经常淹死。
12、失水,虫子得意。-韩非子
13、太山不立好恶,所以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所以能成其富。-韩非子
14、◆[点题]一听责下是韩非子《七术》中的一术。他为此讲了几段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一段是滥竽充数: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个人同时演奏。南郭处士请求参加乐队,宣王很高兴,一切待遇如众,宣王死后,湣王即位。湣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人们吹竽,混饭吃的南郭处士随即溜之大吉了。
15、当然不会,我换到了更有价值的东西,倒还要感谢那个人呢。
16、治民者,禁奸于未萌。——《韩非子·心度》
17、要知道这事并不那么难。
18、与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之天死也。非与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与不售;夫不死,则棺不买。
19、道是看不见的,它被用在不可知的地方。
20、“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句话强调了自我了解的重要性,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才会理解你的心情和追求。
21、◆[点题],吹毛求疵’的成语典出于此,又作吹毛求瘢、洗垢索瘢等。
22、离内远游而忽于谏士,则危身之道也。
韩非子名言【篇2】
23、人主不佯憎爱人。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24、◆[点题]这里所说的有道之士,实际上就是与宇宙精神融为一体的人。在他们看来,无所谓七情六欲,无所谓是非黑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他们要虚静无为,要返真归朴,要逃避人间的一切烦扰。俗话说,退一点海阔天空。从韩非子的一贯主张看,不能不认为他具有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思想。
25、自胜就是强。-韩非子。
26、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韩非子·有度》
27、出自《韩非子·五蠹》。连酒糟、稻糠都吃不饱的人不会去追求米饭和鱼肉,连粗布衣服都不完整的人不会去期望绣有花纹的华丽服装。
28、因此,明主治国,明赏,民劝功;严刑,民亲法。-韩非子
29、所以强者和弱者;听多了,就听不见;想太多会导致混乱。
30、人臣威胁大利从事,所以他们死于危险,他们尽力而为。-韩非子
31、不顾品德而滥用文化的人可能会灭亡。
32、君见恶,群臣匿端;君见好,群臣诬告能。(如果是君主讨厌的,群臣就会隐瞒;如果是君主喜欢的,群臣就会作弊迎合。
33、◆[译文]礼法规定,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国境以内,大夫爱官职所辖,士人爱自己的家,超过自己应爱的范围就叫和做冒犯。
34、◆[点题]圣人不亲细民,明主不躬小事。
35、君主看不见自己想要什么。(君主不应该表现出自己的喜好)
36、民心如水,水势无常。每个人的利害所在各有不同,所以如果任由其利己之心驱使,就会像这酒一样肆意横流、失去控制……人有轨道,国就有轨道,国有轨道则国富民强!这,就是法!
37、少量的忠诚,使大量的忠诚成为贼。
38、唉,辜负美人,空樽对月,乃人生两大憾事。
39、制度在他的天重,不从位置天静。重可以使轻,静可以使浮躁。
40、涵洞遮住它的踪迹,把它的尽头,藏在原来的下面;对它的智慧,绝对对它的能力,不能下此计。
41、以乱攻治者亡,以邪攻正者亡,以逆攻顺者亡。——《韩非子·初见秦》
42、有余者,人要富;工匠进棺材,是要死去的。
43、聪明睿智,天也;动静思虑,人也。人也者,乘于天明以视,寄于天聪以听,托于天智以思虑。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目不明则不能决黑白之分,耳不聪则不能别清浊之声,智识乱则不能审得失之地。目不能决黑白之色则谓之盲,耳不能别清浊之声则谓之聋,心不能审得失之地则谓之狂。盲则不能避昼日之险,聋则不能知雷霆之害,狂则不能免人间法令之祸。书之所谓治人者,适动静之节,省思虑之费也。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费神多则盲聋悖狂之祸至,是以啬之。啬之者,爱其精神,啬其智识也。故曰:治人事天莫如啬。韩非子《解老》
44、太山没有好恶,所以可以变高;江海不择小助,所以可以变富。(泰山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选择土石,所以实现了自己的高度;江海不分大小容纳河流,所以实现了它的广度。
韩非子名言【篇3】
45、那么,我们之间是不是终于达成了第一次宝贵的共识?
4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不吹毛求疵。《韩非子大体》
47、出自《韩非子·观行》。尧:我国远古时代的部落首领,为传说中的圣君。即使具有和尧一样的智慧,如果没有众人的帮助,也不能建立大功勋。说明做事总是离不开别人的帮助。
48、制在己曰重,不离位曰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译:权柄在手就是所说的重,不离本位就是所说的静。持重者能够控御轻浮者,宁静者能够克制急躁莽撞。
49、◆[点题]这段话指出了臣下向君主进言的困难:好些的是几经磨难而终为明君采纳,糟糕的则触怒龙颜而招致杀身之祸。
50、文公召宰人而谯之曰:“女欲寡人之哽耶,奚为以发绕炙?”
51、不知之难,处之难。-韩非子
52、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韩非子·爱臣》
53、所以,中国历史上有王安石、张居正、谭嗣同。
54、道在不可见,用在不可知;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55、待万世之利,在今日之胜。
56、所以喜去恶,虚心为道舍。(因此,为了成功使用权谋之术,我们应该抛弃亲密、好恶等情绪。
57、为君不能禁下而自禁者谓之劫,不能饰下而自饰者谓之乱,不节下而自节者谓之贫。——《韩非子·难三》
58、法不如显,但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清楚,术一定不能被人察觉)
59、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韩非子·主道》
60、如果群臣见素,大君就不会被封杀。(如果群臣的原貌出现,君主就不会被蒙蔽。
61、矜伪不长,盖虚不久。——《韩非子·难一》
62、去善去恶,大臣是去见素;老来智慧,大臣是自己的。
63、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韩非子《说难》
64、出自《韩非子·有度》。有度:有法度。国家不会一直富强,也不会一直贫弱。执法者一定要坚决,这样国家便会富强。执法者如果软弱,国家就会变得贫弱。
65、"韩非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只有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66、而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所以因物治物。-韩非子
韩非子名言【篇4】
67、一切都只是刚刚开始,只有粉饰太平,才能让幕后之人放松警惕。
68、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韩非子·解老》
69、◆[译文]君主流露出太恶情绪的,群臣就会迅速掩盖起来;君主流露出喜好情绪的,群臣就会假装力能胜任。
70、故人行事,以利为心,越人易和;以害为心,父子离而怨。
71、"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韩非子的一句名言,它教导我们用真诚和善良来回应别人的恶意或者友善的行为。
72、无参验而必之者,愚也;弗能必而据之者,诬告也。
73、火形严,老人鲜烧;水形懦弱,人多溺水。-韩非子
74、◆[译文]做君主的统治原则,以静退为法宝。
75、出自《韩非子·十过》。离开朝廷去远游,而又忽视劝谏之士的规劝,这便是是自己变得危险的做法。
76、很多人都认为自己能够舍己为人,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碰到过生死抉择的大事!趋利避害乃万物之天性,也是天下人的共性。非小人独有,人之所思所为,说到底都逃不过“利害”二字。
77、过而不听于乩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笑之始也。
78、◆[点题]《老子》三十六章:柔弱胜刚强。《列子&黄帝》:欲刚,必以柔守之;欲强,必以弱保之。这则箴言即由此思想引发而出的一种统治术。
79、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韩非子·解老》
80、战阵之间,不厌欺诈。
81、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
82、◆[译文]命令是最高贵的言论,法律是最准确的事理。
83、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韩非子·难三》
84、◆[译文]对孩子慈爱的人,不敢断绝衣食;对身体爱惜的人,不敢背离法度;对方圆珍视的人,不敢丢掉规矩。
85、有形的生命,的确非常脆弱,但是无形的力量,就会坚不可破,我给这个无形的力量取了一个名字,流沙。
86、臣主的利益也不一样。为什么?说:主利是有能力的,当官的,臣利是无能的;主利是有劳而爵禄,臣利是无功而富贵;主利是英雄使能,臣利是朋友。
韩非子名言汇集143句
“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目标的持续追求,即使沿途困难重重,也要坚持不懈。”
“勇气是面对恐惧和挑战时的最大武器。”
“追求卓越,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成就一番伟业。”
“坚持不懈,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辉煌。”
“只有拥有积极的心态才能创造积极的人生。”
“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付出了无数汗水和努力的结果。”
“每一次努力都是一次收获,没有一次辛勤的耕耘,就没有丰收的果实。”
“生活中的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敢面对,总有办法克服。”
“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比赛,只有坚持到最后,才能尝到胜利的滋味。”
“没有什么是一蹴而就的,成功需要时间和耐心的积累。”
韩非子名言(篇1)
1、出自《韩非子·说林上》。[译文]如果因为别人的几句好话就认为我好,一定也会因为别人的几句坏话而怪罪我。
2、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3、当国王看到邪恶,他的朝臣就躲起来。你看得好,那朝臣就不可以。
4、往善去恶,大臣是去见素;求助于老智慧,牧师是自给自足的。
5、◆[点题]宁信法度,毋信上智。这一则因为上智不可能人人具备,一则因为上智不见得万无一失。相反,法度则是愚智同样易于遵循的准绳。
6、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7、无私的圣人,无私的人。
8、◆[点题]这里表达的是老子虚静无为的思想。《老子》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四十五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冲,意思是空虚。
9、令尹甚傲而好兵,子必谨敬,先亟陈兵堂下及门庭。
10、◆[点题]中庸之道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用控制矛盾的办法解决矛盾,可以认为其中含有主动进取,自我完善的精神。
11、有的人在浅摊上只能说等死,而有的人确实在等待水落石出,水太深的地方会掩藏太多的真相,只有等潮水退去,才能看清楚那些不为人知的杂草和暗礁。
12、◆[点题]韩非子的为人哲学是强人哲学,他要的是威望、威信,而不是儒雅君子。
13、那是我的国,也是我的家。
14、老公有该做的事,就得去做,处处其宜,所以上下不做。
15、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16、不为小害好,所以有个名字;不要让跳蚤看见,所以要有大的成功。
17、混乱的根源就在于为了生存而激发的利己之心,这正是法家学说的立论之源。
18、制度在自己说重,不离位说静。重则能使轻,静则能使躁。(权威在手就是重,不离本位就是静。持重者可以控制轻浮者,安静者可以克制不耐烦和鲁莽。
19、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韩非子《韩非子》
20、宰相之耳,等待世界的知识,然后才能发出来
韩非子名言(篇2)
21、人主好贤,群臣饰以邀君欲,群臣之情无效。(君主喜欢任用贤者,所以臣下会自我粉饰迎合君主)(说明∶还是让大家各司其职,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个别贤能之士身上,防止权利)
22、时间充满了虚荣心,一件有趣的事,一件生死攸关的事。
23、是故去智而有明,去贤而有功,去勇而有强。(不用智慧就能明察,不显贤能成就大事,不勇敢还是强大的)
24、盲人的眼睛能发现盲人的缺点。
25、生与死的区别不在于人数。
26、闹哄哄地乱抢,输了也每个惩罚,无趣得很。若是我,就换个法子来玩,会比现在有趣百倍。我的游戏虽然有趣,但玩不好就会赔上性命。
27、不可能的事是不可能的。
28、夫妻,不有骨肉之恩,爱则亲,不爱则疏。-韩非子
29、一个人的品性是那些辛勤工作却失败的人的品性。损失是荒凉,饥荒是治不了的,治不了的是混乱,世界上的赏罚都是不能取消的。
30、说到厚利,阴用它的话来抛弃它。
31、诚实比狡诈更好,但诚实能赢得人们的心。
32、◆[点题]静是以柔克刚,退是后发制人。动,容易给人抓住把柄;进,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33、◆[点题]眼前成功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本是辩证统_的,但实际事务中常会出现急功近利的毛病,出现好高务远的偏颇。本条说的是:未来的利益,在于现实的积累。
34、利莫长乎简,福莫久于安。——《韩非子·大体》
35、圣人之道,去智去聪明。智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不需要智慧和机智。因为不抛弃智慧和机智,很难长久。
36、循名实而定是非,因参验而审言辞。
3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扬权》
38、圣人之道是明智和聪明。你很难呆在原地不动。
39、王叔,我虽然晚辈,但在这里,我是韩国之法。
40、冬天的冻结不固,春夏的草木也不茂盛。
韩非子名言(篇3)
41、煮得小,抓得痒,贼得其泽;治理一个伟大的国家,同时改变数字法则,会让人民痛苦不堪。
42、不明察,不能烛私。——《韩非子·孤愤》
43、虫有虺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人臣之争事而亡其国者,皆虺类也。——《韩非子·说林下》
44、在人民的压力下,部长威胁说要去死,但他并不想去。
45、在一潭死水中制造波澜,然后在乱局中纵横捭阖,不就是鬼谷一派的精义吗?
46、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不一定是身泄,而是语言和隐藏的东西,这样的人身危。韩非子的《说难》
47、因为有潜力,所以要寻求改变。
48、禁奸法,太禁其心,二禁其言,二禁其物。
49、如果你想成功,先失败。(有时候事情要做,但往往要先毁掉。
50、◆[译文]违反义理,是事情失败的原因;违反德政,是怨恨积结的原因。
51、你的世界确实很神秘,虽然一般人看不到这个隐形而庞大的世界,但实际上其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你的掌握之中,紫兰轩就是这个世界的眼睛和耳朵。我知道,我之所以能够看到那个眼神,是因为你想让我看到。
52、出自《韩非子·五蠹》。在荒年青黄不接的时候,即使是自己的小弟来了,也不肯管饭;在好年成的收获季节,哪怕是疏远的过客也总是要招待吃喝。
53、以七国为锋,山海为锷,制以五行,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举世无双,天下归服,此为天子之剑!
54、智慧人必须有先见之明;没有眼力,他就不会自私。
55、◆[点题]大腿喻君,小腿喻臣,粗细喻权势重轻。这里是说,本末倒置,无法生存下去。
56、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韩非子·大体》
57、)weshouldalwayswalkfromthebottomtothetopthemoreweproceed,thetougherthenextstepwillbe总是得从低的那一头开始往高处走。每走一步,下一步就变得更加困难。
58、道私人乱,道法律,不吹头发,求小瑕疵。
59、因此,群臣陈其言,君授其事,事以责其功。功当其事,事当其言,赏;功不当其事,事不当其言,惩罚。-韩非子
60、明帝无所事事,群臣惶恐之下。
韩非子名言(篇4)
61、◆[点题]小智、小忠的作用范围有限,这是一;小智、小忠往往见小不见大、因小失大,这是二。因为这两点,小材大用的话,其结果很可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62、◆[点题]俗话说: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上出一句话是田鲔(wei)教育他的儿子田章时所说的。
63、龙是虫,可以轻轻骑;但是,喉咙下面有反鳞直径尺,如果人有了孩子,就一定要杀了人。
64、因此,作为一个大臣,窥视他的君心也不是一瞬间的休息,而人主怠傲在他身上,所以这个世界上有劫君杀主。
65、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66、总理的耳朵,到世界的心,然后可以发送。
67、◆[点题]寒门养得孝顺女,富户多出败家子;穷乡僻壤情似金,高屋大厦情如粪。
68、要从一个善良的人的内心出发,怎么去无美。
69、因此,明成祖命令他的大臣们不要违反法律,不要为了法律的利益,出行不违法。
70、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去做坏事,一想到就想放弃。
71、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韩非子·安危》
72、◆[译文]好事物就像春草层出不穷,十事物就像秋草枯萎凋谢,所以民众奋勉竭力,乐于尽忠,这就叫君臣相宜。
73、所以作为一个大臣,窥视它的内心甚至都没有片刻的休息,而主闲就其高傲,这样的世界就有弑君之劫。
74、虎豹必不用其爪牙而与鼷鼠同威,万金之家必不用其富厚而与监门同资。
75、吴使臣来也,固视将军怒。将军怒,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将懈怠。
76、人民的本性是要吃饭,要劳动,要速度,要快乐,要耻辱,要利益,要名利,要牺牲。
77、如果你想成为一个圆的方面,遵循它的规则,一切都会成功,一切都不会有规则。议言之士,计会规则韩非子
78、◆[点题]私利与公益不同,家事与国法有别。韩非子主张大公无私、先国后家,人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该如此。
79、要成为一个人,你要有钱;工匠进棺材,是要死去的。
80、因此,情况是不方便的,所以要勇敢。
韩非子名言(篇5)
81、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君主维修丧失,依靠臣下)。
82、释句:出自《韩非子·饰邪》,大意是:明白地确立法制,抛开私人恩怨,这样才能做到有令必能贯彻执行,有禁没人敢于违反。
83、意志的困难不在于取胜,而在于取胜。因此,从自己身上赢是强大的。
84、悬衡而知平,设规而知圆。——《韩非子·饰邪》
85、◆[译文]定要依靠自然挺直的箭杆,几千年也造不出箭来,定要依靠自然长成的圆木,几万年也造不成年轮。
86、◆[点题]喻意在法治为宝。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但在韩非子眼里,它可以化繁归简,执要统变。
87、行成思,毁于隋。工业精于勤,荒于嬉戏。
88、私行胜,则少公功。——《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89、出自《韩非子·大体》,大意是:泰山不以自我的好恶来选取土石,因此成就了它自身的高大;江海不分大小来容纳河流,因此成就了它的广博。韩非子的同学李斯在其著名的《谏逐客书》写道“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句话和韩非子的话如出一辙,不知道是不是李斯抄袭的韩非子的。
90、◆[点题]用现代观点说,韩非了可谓一个典型的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论者。
91、◆[译文]不顺应天时,即使十个尧也不能让庄稼在冬季里结成一个穗子;违背了人心,即使是孟贲、夏育也不肯多出力气。
92、如果一个人有才能但没有力量,他就不能靠美德治愈。所以,站在高山上,再高的溪流,木不长,也高。
93、如果牧师得到了树,上帝就失去了党。
94、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而怖,知天下之不足也。——《韩非子·说林上》
95、一点知识不能给人以忠告,一点信心也不能给人以律法。
96、有些事情已经做过了,也失败了,而善良的人却没有行动。
97、◆[点题]人的主观愿望必须顺应事物的客观规律;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韩非子在下文说:临兵而慈于士吏则战胜敌,慈于器械则城坚固。
98、人没有君王,左右都重。
99、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100、明主之所以导制他的臣民,只有两把手。二把手,刑德也。什么是刑德?说:杀戮之称刑,庆赏之称德。
韩非子名言(篇6)
101、因此,臣臣陈其言,王以其言之事,物以其德之责。美德就是它本身,美德就是它所说的;如果你不做你说的,做你说的。
102、出自《韩非子·说难》。密:缜密。事情会因为缜密而取得成功,会因为话语的泄露而最终失败。
103、要有智慧又有智慧,要有功绩又有功绩,要勇敢又坚强。
104、◆[点题]龙在平日柔顺可骑,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如被触犯,就要杀人。君主也就是长着逆鳞的龙。
105、世上难的事容易做,世上大事容易做。
106、人无羽毛,不衣则不犯寒。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以肠胃为根本,不食则不能活。是以不免于义利之心。
107、越王好勇,人多轻死,楚灵王好细腰,中国饿人多。
108、◆[译文]圣人对待万事万物,完全像慈祥的母亲为幼弱的孩子着想一样。
109、爱部长太近,会卫其身;如果一个人太昂贵,他就会改变自己的位置。
110、志之难,不胜人,自胜。韩非
111、当虫子失水时,蚂蚁是高兴的。
112、八十年前,鬼谷一纵一横两位弟子横空出世,一个以一己之力提举魏国称霸诸侯,另一个则以残疾之身奠定齐国霸业……六十年前,又有一对鬼谷弟子脱颖而出,张仪行连横玩弄诸侯于股掌,席卷巴蜀汉中;苏秦则以合纵把握天下之权柄,六国封相、慑服强秦……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息。每一次鬼谷弟子在世间现身,都必掀起惊涛骇浪!
113、数披其木,不要让枝大本小;枝大本小,将不胜春风;不胜春风,枝会害心。-韩非子
114、涵养其迹,藏其终,不可能原汁原味;去它的智慧,绝对它的能力,下不了主意。
115、破案进展若不畅,就不能只看案件本身,而要看人……聪明的主审会探究事实,而睿智的主审会关注对手。
116、道私者乱,道法者治。——《韩非子·诡使》
117、道不是可见的,而是已知的。
118、利用它的力量,它可以上下移动。部长不应该借权。
119、智者,一定要远见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的人,一定要坚强直爽,不能矫奸。
120、所有统治世界的人都必须受人统治。
韩非子名言(篇7)
121、所以我们是一样的人。
122、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韩非子·大体》
123、◆[译文]一定能射中目标的话,那么越人也敢于举靶而不怀疑异会射到自己;不一定射中目标的话,就是慈爱的母亲也要躲避张弓射箭的小孩子。
124、成功来自思想,而毁灭来自隋。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125、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用魔法制造混乱,用对与错。
126、人们用力量帮助他们,接近的结要成为,远离的名字,尊重的权力。
127、穷人和富人都有智慧,智慧不足以认识事物,所以要用事物去对待事物。
128、◆[点题]美恶在君,而不在臣。《淮南子&说山训》:上求材,臣残木,上求鱼,臣干谷。唐代曹邺《扑渔谣》:天子好征战,百姓不种桑。与此意近。
129、人处疾则贵医。——《韩非子·解老》
130、虚无事,以暗见瑕。(保持虚无为,往往从隐蔽的角度了解他人的行为漏洞)
131、◆[点题]有病乱投医,有祸乱投庙,这是灾病环境引起的心理变态和补偿欲望。
132、他们都不相信同伴会为对方放弃更好的出路,与其被人出卖,不如出卖别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人的眼中也都是小人。
133、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译:法律的执行没有信用,则君主会有危险;刑责的施行不够坚决,邪恶的东西就会层出不穷。
134、◆[译文]民众只知道野牛和猛虎有坚爪利角,却不知道万物尽有坚爪利角。不免于遭受万物的伤害。
135、我知道张大人看不上我韩非,我对张大人也没什么好感,你要走,我不会阻止。不过我相信,相国大人不会走。因为大人三天没换衣服,连内衣也没换,而且你脚上还穿着朝靴……三天未换,说明相国心烦意乱;下朝之后没有更换朝靴便赶来这里,表明相国急于求解;韩非礼数怠慢,相国大人十分恼怒却还能站在这里听我说这么多废话……代表相国大人已别无退路。
136、◆[译文]虎豹不用它的爪牙,就会和小鼠的威风无异;拥有万贯家财的人不使用他雄厚的资产,就会跟看门人一样贫穷。
137、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138、夫人知我爱新人也,其悦爱之甚于寡人,此孝子所以养亲,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139、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韩非子·说林上》
140、如果你错过了镜子,你是不对的;当身体失去时,就没有混乱了。
141、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译:用肉去赶蚂蚁,蚂蚁反而愈多;用鱼去驱逐苍蝇,苍蝇愈要飞起来。
142、故不必得也,则虽辜磔,窃金不止;知必死,则有天下不为也。
143、使杀生的机会,夺取在大臣身上,如果是-韩非子
韩非子经典名言智29句
幼儿教师教育网相关栏目推荐:“韩非子名言”。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在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名人格言都很了解吧,名人格言可以让我们了解各个国家的文化,只是,你知道的哪些名人格言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韩非子经典名言智”,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请关注本站。
1、世有不可得,事有不可成。
2、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3、千里之马时一,其利缓;驽马日售,其利。
4、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5、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6、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
7、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8、众人助之以力,近者结之以成,远者欲之以名,尊者载之以势。
9、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10、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治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
11、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
12、行小忠,则大忠之贼也。
13、君见恶,则群臣匿端;君见好,则群臣诬能。(如果是君主所厌恶的,那么群臣就会将其隐匿起来;如果是君主所喜好,那么群臣就会弄虚作假来迎合)
14、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
15、自见之谓明。(能够认清自己的人才是明智的)
16、虚静无事,以暗见疵。(保持虚静无为的状态,往往会从隐蔽的角度得知他人的行为漏洞)
17、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
18、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
19、火形严,故人鲜灼;水形懦,人多溺。
20、去好去恶,臣乃见素;去旧去智,臣乃自备。(君主隐藏自己的好恶,才会得见臣下的本来面目;抛
21、爱臣太亲,必威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22、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
23、自胜谓之强。(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才是强者)
24、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盲者处平而不遇深溪,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
25、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26、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
27、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28、见而不见,闻而不闻,知而不知(看见就好像没看见,听到好像没听到,知道好像不知道)
29、佯爱人,不得复憎也;佯憎人,不得复爱也。
韩非子经典名言收藏
诱人的方式去争取距离,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长,如何适应马。~~你对类似的句子感兴趣吗?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韩非子经典名言收藏”,欢迎你收藏本站,并关注网站更新!
韩非子经典名言(篇1)
1、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2、法莫如显,而术不欲见。(法一定要让人明了,而术一定不能被人觉察)
3、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
4、君臣之利异,故人臣莫忠,故臣利立而主利灭。
5、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
6、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7、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圣人处世,是不需要智虑与机巧的。因为不抛弃智虑机巧,就很难维持长久。)
8、蚂蚁吃得越多,苍蝇吃得越多。
9、说之以厚利,则阴用其言显弃其身矣。
10、欲成其事,先败其事。(事情有时候要做成他却往往要先败坏它)
11、倒言反事以尝所疑。(故意正话反说或正事反做,来试探臣下)
12、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
13、不吹毛而求小疵。《韩非子大体》
14、守株待兔。滥竽充数。螳螂捕蝉。老马识途。宋人疑邻。和氏之璧。买椟还珠。
15、举世有道,计入有计出(做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既要算计得道的,也要算计失去的)
16、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
17、明君无为于上,群臣竦惧乎下。
18、圣人之道,去智去巧。智巧不去,难以为常。
19、涵掩其迹,匿其端,下不能原;去其智,绝其能,下不能意。
20、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恬静淡泊之后才能把握取舍的原则,平稳安闲之后才能察知祸福的端倪)(说明∶拒斥外界的诱惑)
21、且夫物众而智寡,寡不胜众,智不足以遍知物,故因物以治物。(相对于复杂的世事来说,个人的智慧是很渺小的,个人的渺小智慧难以处理繁杂事务,所以应该利用工具来处理事务)(比如∶法律制度及司法人员的设置等)
韩非子经典名言(篇2)
22、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具体事务交由各级负责人去执行,而君主应保证中央权力的巩固。只要君主能在准确把握全局,那么四方的臣民就会效劳)--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
23、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24、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25、人行事施予,以利之为心,则越人易和;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26、夫物者有所宜,才者有所施,各处其宜,故上下无为。(世间万物都各有特性,不同的才能有不同的施展方向,令有才干者各得其所,所以君主就可以无为而治。)
27、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不被小事妨害自己的长处,所以能取得大名;不过早显示自己的才能,所以能成就大业)
28、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恶。
29、胜而不骄,败而不怨。
30、是以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也。故曰:自胜之谓强。(订下心愿,志向是难的,不在胜别人,而在战胜自己的懒怯疑。)
31、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烹调小鱼却屡次翻动,那就会令其破碎不全;治理大国却屡次更改法令,那就会使百姓不看其苦)
32、长袖善舞,多钱善贾。《韩非子五蠹》
33、去旧有的成见,不显露自己的智慧,才会让臣下各守其职)
34、凡德者,以无为集,以无欲成,以不思安,以不用固。(凡是德都是因为无为而聚集,因无欲而成就,因不思而安稳,因不用而牢固。
35、恬淡有趋舍之义,平安知祸福之计。
36、群臣见素,则大君不蔽矣。(群臣本来的`面目显现出来,那么君主就不会收到蒙蔽了)
37、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
38、私企赢了,公共事业就少了。
39、诱人的方式去争取距离,不先那么也,并一直心部长,如何适应马。
40、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
41、圣人的方法是明智和聪明。去是不明智的。
韩愈名言名句44句
“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朋友们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对名人格言不陌生吧,名人格言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树立我们的三观,有哪些可供参考的名人格言的句子呢?为此,编辑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韩愈名言名句》, 仅供参考,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韩愈名言名句【篇1】
1、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韩愈
2、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韩愈
3、古之学者必有师,所以通其业,成就其道德者也。——韩愈
4、知音者诚希,念子不能别。行行天未晓,携酒踏明月。——韩愈
5、生不能相养以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韩愈
6、非怀北归兴,何用胜羁愁。——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7、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
8、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韩愈
9、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韩愈
10、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韩愈
11、洗手奉职,不以一钱假人。--韩愈
12、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负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
13、沉浸醲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韩愈
14、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听颖师弹琴》
15、天街小雨润如酥,草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员外》
16、愁苦之言易好,欢愉之辞难工。--韩愈
17、不是春来偏爱酒,应须得酒遣春愁——韩愈
18、量力而任之,度才而处之。——韩愈
19、学知不足,业精于勤。——韩愈
20、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韩愈
21、断送一身惟有酒,寻思百计不如闲——韩愈
22、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韩愈
韩愈名言名句【篇2】
23、帝欲长吟哦,故遣起且僵。——韩愈
24、辞严义密读难晓,字体不类隶与蝌。——韩愈
25、顾语地上友,经营无太忙。——韩愈
26、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韩愈
27、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
28、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韩愈
29、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韩愈
30、公无私着,其取舍进退无择于亲疏远近。——韩愈
31、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韩愈《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32、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韩愈《原毁》
33、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草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34、驾轻车,就熟路。——韩愈《送石处士序》
35、东方半明大星没,独有太白配残月。——韩愈
3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37、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韩愈
38、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抬头。俯:低头。对天、对人、对己都无愧。——韩愈
39、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韩愈
40、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韩愈
41、秀外而惠中。——韩愈
42、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韩愈
43、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韩愈《原道》
44、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