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发布时间:2024-07-19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七年级上册课件 七年级课件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集锦十四篇。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作为一位幼儿园教师,我们希望能让小朋友们学到更多的知识,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准备好教案来加强学习效率,。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集锦十四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
七年级下册《竹影》语文公开课教案
【学习目标】
1、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2、体会本文所表示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本文所表示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布置】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3、同学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儿歌《影子》导入,同学齐读儿歌:
影子
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是个小黑狗,
经常跟着我;
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是个好朋友,
经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文章──《竹影》。(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
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绩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和散文创作方面成绩颇丰。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⑴同学读完课文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生字、词和其注音。
⑵要求同学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讨论、明确中心:
问题:本文中除了写人物活动外,还涉和哪一方面的内容?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示什么样的中心?
同学讨论后明确:本文表示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四、探究交流
1、再读课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生动形象的'描写,并试着说明理由。
2、在小组内交流自身所找生动形象的描写句,并陈说理由。
五、质疑问难
在小组内交流自身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班上交流,一起解决。
六、延伸拓展
1、小结导入:本文表示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它与上学期所学的《童趣》一文相映成趣,下面请大家无妨回忆一下《童趣》。
2、复习旧课,请同学背《童趣》,其他作评价、修正、补充。
3、延伸拓展:
⑴述说一段童年往事,要求语言简洁,尽量表示童真、童趣,时间不超越2分钟。同学先在四人小组内述说,然后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
⑵讨论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⑶教师小结。
七、巩固拓展
1、丰子恺的胜利与其父的教育引导有关吗?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给了你怎样的启发?请以“假如我是家长”为题写一篇短文,畅谈自身的教育构想。
2、细读课文第6段,归纳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然后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与美术课完成一幅水彩画或一幅国画。
【课后记】
本文充溢了童趣,在授课过程中要引导同学主动进行探究,进行考虑;同时,也可以借助本课的学习协助同学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的观点,协助同学树立正确的艺术观。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2
1、在山的那边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2、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3、品味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4、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朗诵课文。
2、品味重点语句的深层含义。
3、领会全诗所阐述的人生哲理。
三、课前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钢琴曲《大海》)、投影仪。
学生:熟读课文。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在童年时代,对生活,都有美好而奇妙的“梦想”,对未来,都有热烈的企盼与遐思。那么,生活在大山深处的孩子,他们又在想些什么呢?他们的想法,给我们又会带来什么启示呢?
今天,我们学习诗歌《在山的那边》,和山里的孩子一起,去探寻山外那美好的世界。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投影出示)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形似字辨析。
3.解释词语。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品味重点语句含义
1、范读课文,可播放背景音乐。
学生听读时:a.注意老师朗读的节奏、停顿及意义重音。
b.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2、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3、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2、了解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3、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针对文中内容,谈谈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课文前言,然后让学生说说古代有哪些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而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中的古代少年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咏雪》
(一)了解相关的文学常识:
1、先请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 刘义庆(403——444),南宋人,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全书原《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世说新语》内容主要记述自东汉至东晋文人名士的言行,尤重于晋。所记事情,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精神风貌为主,作为史实来看,绝大多数无关紧要。书中表彰了一些孝子、贤妻、良母、廉吏的事迹,也揭露和讽刺了士族中某些人物贪残、酷虐、吝啬、虚伪的行为,体现了一些基本的评价准则。《世说新语》的文字,素称简洁隽永,笔调含蓄委婉。它没有铺叙或过多的描写,更绝少夸张之处。但寥寥几笔,却能表现出相当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作者采取遗貌取神的手法,删落枝叶,抓住人物本身最有特征、最富于意味的动作和语言,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它所记载的人物语言,大多是活的口语,使人如闻其声。
(二)诵读课文
背诵。
2、全班齐背,再抽查个别学生背诵。
(三)疏通课文大意
要求学生对照课文注解和《词语手册》,自己先把课文口译一遍,然后在班级交流,逐句请学生来翻译。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
(四)合作研讨
1、文中第一句话交代了哪些内容?
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文中营造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就此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明确:融洽、欢快、轻松。后一问要学生各抒己见。
3、文章结尾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4、文中的两个比喻,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你还能说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吗?
明确:言之有理即可。如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三、当堂完成课堂练习,并再次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背诵《咏雪》,并当堂默写。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中重点字词解释:内集 讲论文义 俄而 欣然 差可拟 未若
二、学习《陈太丘与友期》
(一)读课文,说大意。
1、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至熟练为止。
2、 让学生同桌合作,理解疑难词句,并口头翻译课文。
3、 请一位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4、 之后班级交流,逐句翻译课文。疑难字词,教师加以强调。
(二)读课文,说人物。
语调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流畅和有感情。
3、 从文中任选一个人物,根据其言行举止说说自己的整体感受。
如:元方——聪明、懂得为人的道理。
(三)读课文,说语言。
舌去、乃、尊君、不、委、家君、则、引、顾。
2、默读课文,理解一些文言语句的含义。
(四)读课文,说看法。
无信)
2、 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借陈记义正辞严的斥责,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
3、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4
《犟龟》教案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一、复习导入:
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如我们接触过的《白雪公主》、《丑小鸭》、《小红帽》……
二、合作探究:
(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犟龟》。 想学好这一课,我们只要弄懂一个字就行了,这个字就是--生:犟。今天,我们要通过四个环节来学习首先是第一个环节,说“犟”(课件)
1、结合课文听读故事,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听完这个故事后,你认为这只小乌龟特别在哪?【犟jiàng】(课件播放)
生听后回答,师根据回答引导总结并出示课件上的答案。
(二)很好,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读“犟” (课件)
1、读准字音;
2、思考:出发前,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它都想了些什么?
3、一路上,这只犟龟都遇到了谁?你觉得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注意不同角色说话的语气以及动作、神态。
让我们带着三个要求速读课文。
读的很认真,下面谁来回答第二个问题:出发前,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它都想了些什么?生:如果所有动物都被邀请了,当然也会包括我。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引导学生: 一天一夜呀, 还想了些什么?比如: 虽然路很远, 虽然我走得慢,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准时赶到的。引导学生注意:想了一天一夜才做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下了很大决心的,不是草率的一时冲动。
接下来,回答第三个问题:一路上这只犟龟都遇到了谁?
生:蜘蛛、蜗牛、壁虎、乌鸦。(随着回答课件出示)
接下来回答你觉得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三个环节--品“犟”
分角色朗读课文
一、品蜘蛛
①蜘蛛有什么特点: 生:嘲笑,同情。( 课件)
②它是支持小乌龟还是劝阻小乌龟?生:劝阻。它劝阻的理由是什么?生:路途太远
③小乌龟的反应呢?生:我的决定不可改变。(板书:我的决定不可改变改变)
(课件)【“心灵的选择题” 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 --A、尽力与人争辩,心里不能存在一点委屈 B、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生答。( 课件显示正确选项)真好,大家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二、接下来,我们看蜗牛
1、蜗牛的特点?生:迷糊、难过。(课件)
2、它又告诉小乌龟一个什么令人难过的消息呢?生:方向走反。 (课件)
3、小乌龟的反应呢?生;调转方向 。
为什么小乌龟没听蜘蛛的意见,却听了蜗牛的意见?这说明了什么? (这是一只乐于听从正确意见的犟龟。“ 犟”并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撞到南墙也不拐弯,而是要保证正确的方向。这是一只犟龟,可不是 傻龟。老师想起了很久以前有一个人,他要去楚国,朋友告诉他楚国在南面,他却偏往北边走,还说自己的马跑得快盘缠带的多,这个故事是--生:南辕北辙。对,和课文中的小乌龟比起来,这个人不是犟,而是--傻。)
小乌龟调转方向,回家了吗?(生:没有)这说明他的决定仍是-- (齐答--不可改变)(课件)【“心灵的选择题” 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 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
真好,大家又都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三、下面看壁虎
1、壁虎特点?生答,师引导:懒惰、傲慢(课件)
2、他又告诉小乌龟什么消息呢?生:婚礼取消;
3、小乌龟的反应?(齐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四、下面看乌鸦
1、乌鸦特点?生:闷闷不乐(课件)为什么?生:狮王去世。
2、作者米切尔恩德为什么让乌鸦来报丧而不选喜鹊?生答。乌鸦是不吉利的象征,乌鸦的黑色羽毛就像黑色的丧服。)结合前面的蜗牛要用半个小时才能理清思路,大家体会到什么?生答略。(课件)
3、小乌龟的反应(学生一起回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狮王都已经死了,肯定不会再举行婚礼了,可小乌龟为什么不听乌鸦的劝阻回家呢?它不是乐于接受正确意见吗?现在,它的决定是否错误了呢?他的前行还有意义吗?
回到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能否改为“为什么我不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呢?”生:不能,因为最后乌龟虽然没有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 却真的`参加了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伏笔和暗示。
课文中反复出现“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突出表现小乌龟的犟,认准目标就永不停步。(课件)【 “心灵的选择题” : 当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时你会怎么办?】
a、继续努力;b、放弃努力。
五、最后的结果如何?此时小乌龟的心情怎样?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小乌龟在参加婚礼时的幸福。请大家一起朗读课文的第 17 自然段。注意体会小乌龟内心的那种幸福的感觉。
讨论:如果有人问小乌龟“你可没有准时赶上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 这是狮王二十九世的婚礼啊” 小乌龟会怎样回答?请大家替他回答。,(即使最后不能参加狮王的婚礼,我也不认为小乌龟这次长途跋涉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它毕竟曾经离开自己的家,经过了池塘,经过了岩石荒漠,经过了树林和沙地,来到了鲜花盛开的草地,看到了沿途的风景。对于我们的人生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不是吗?) 的风景。不是吗?
这就是今天的第四个环节--议 课件) 这就是今天的第四个环节--议“犟” (课件)
拓展延伸:
一、小乌龟的“犟”包含哪些品质?
二、 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用简短的话谈谈学习这篇童话后的收获。生答,师小结, (课件) 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目标, 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去战胜各种困难险阻,虚心接受别人正确意见, 虚心接受别人正确意见,要有一种像小乌龟一样“犟”的精神。在这里,老师要送给大家一个公式,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 板书:
( 成功=正确目标+坚强意志)
三.质疑:在学习中,同学们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这些疑问,其实就是对作品的深层次的思考。
四.板书设计:
犟龟
我的决定不可改变
成功=正确目标+坚强意志
张园园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5
①质疑交流
文章结束了,研读学习后有哪些思考和体验?
大屏幕投影出思考质疑题:
a.阅读本文后,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对生命有哪些认识?
b.我们应当怎样去生活,对生命或人生是否有不同的见解?
学生可以交流;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学生也可以向教师质疑,教师作答:形成研讨交流的学习过程。
教师小结:苏联著名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自己的诺言,对怎样看待生命,怎样好好享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珍惜生命,不懈努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我们的雷峰也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让生命更有意义的颂歌。
学生也可以就我们应如何生活,对生命是否有不同见解发表自己的看法。
②拓展延伸
请学生速读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并与本文进行比较,通过比较阅读,思考:两篇文章比较,自己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学生速读后讨论。教师评点并总结,指导学生谈谈为什么喜欢,要求讲出喜欢的'理由,以此培养赏析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6
七年级上册语文《犟龟》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涵。
2、通过朗读,推敲品味真正语言。
教学辅助手段
电脑课件
教学步骤
一、说“犟”
1、以问题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同学们,你们知道它吗?传说中,它背起了宇宙大地;它是动物界中的老寿星;它还曾跟兔子赛跑;它是谁呢?
2、对,今天,让我们来认识一只特别的小乌龟,大家一起来学习童话《犟龟》。(亮课题)
3、这只小乌龟特别在哪?(众答:犟)对,同学们真聪明,把这个字的读音“jiang↘”念对了。
4、但“犟”是什么意思呢?大家看“犟”下面的偏旁,是“牛”。平时我们爱说,“某某真是牛脾气”,其实是说这人 ——(让学生解释“犟”的意义)
5让学生谈自身“犟”的经历。
二、读“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老师巡视。
三、问“犟”
1、学生提出阅读中发现的问题和生难字词。
2、申明上述问题在以下的学习中来解决。
四、析“犟”
1、由学生所提出的某一个问题引入分析(灵活对待)。
2、布置学生组成每四人一个学习小组,准备动物片段的对话表演,可以上讲台,也可以在坐位上;并研究好该种动物的特点、劝阻内容和小乌龟的反应。
3、表演和分析
(1)蜘蛛
A、朗读;B、朗读分析;C、再找一个同学来读,前后比较;D、点拨,找准角色特点,就能读出味道;E、分析蜘蛛特点:a、退多、灵巧、不自信;b、哈哈大笑,充满同情,傲慢,轻视小乌龟;F、劝阻内容:路远,走得慢,婚礼两周后就要开始;G、小乌龟的反应:决定不可改变;H、出一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被别人轻视时,你会怎么办?尽力与人争辩,心力不能存在一点委屈;默默忍受,待时机成熟再打算。(先不下定论,让学生自行感受,以下同)
(2)蜗牛
A、朗读;B、简评;C、分析蜗牛特点:a、迷迷糊糊,懒,没精神,没劲头,b、难过,不信任小乌龟;D、劝阻内容:方向走反;E、小乌龟的反应:调转方向,为什么小乌龟没听蜘蛛的意见,却听了蜗牛的意见?这说明了什么?(乐于听从正确意见)——小乌龟调转方向,回家了吗?(回答:没有),这说明他的决定仍是——(齐答——不可改变)F、做第二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努力了很久,别人却告诉你,你之前的努力方向是错的,你会怎么办?a、改变方向,从头再来;b、一个方向走到底,付出任何代价也不改变。
(3)壁虎
A、朗读;B、简评;C、分析壁虎特点:a、打瞌睡——懒,b、狮王高级官员——不负责任;D、劝阻内容:婚礼暂时取消;E、小乌龟的反应:(齐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
(4)乌鸦
A、懒得;B、简评;C、分析乌鸦特点:闷闷不乐,穿着丧服;D、为什么?狮王去世;E、为什么让乌鸦来报丧而不选喜鹊?乌鸦是不吉利的象征,F、小乌龟的反应(学生一起回答:“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G、做第三道“心灵的选择题”:当你一直看不到成功的迹象时你会怎么办?a、继续努力;b、放弃努力。
五、辩“犟”
1、小乌龟赶上了婚礼吗?但这是谁的婚礼?(众答:狮王二十九世的)
2、那么,大家来辩一辩,小乌龟的“犟”值得吗?
学生分正反方展开辩论,教师总结,不做定论。
3、为什么其他动物没去婚礼,小乌龟却去成了?
六、议“犟”
1、小乌龟的“犟”有什么新的含义?
2、你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时候也需要这般的“犟”?
七、布置作业
发《阅读记录卡》,布置学生上网查阅《一只乌龟的生活智慧》一文,写下所思所想。
八、结束语
成功是甜蜜的牛奶,困难则是苦涩的茶。要调出一杯美味的生活奶茶,两者缺一不可。祝大家都能喝上一杯属于自己的好奶茶。
教学思路简介
《“犟”龟》是新教改后语文出版社的七年级课文,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首先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揭示的真、善、美。在这个阶段,我以有乌龟的一些小知识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再让学生联系自身述说对“犟”的理解,使“犟”走近生活,然后通过学生的自由朗读,熟悉课文内容。
接着进入“领悟”阶段。盲目追求面面俱到,反易浅尝辄止。以为我扣住了朗读和讨论两大板块,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我还设计了三道“心灵的选择”题,力求学生往深处学。
在接下来的“发现”阶段,我干脆放开来让学生自行辩论,学生激活了思维,往往涌现出独到的见解和感受,这时教师因势利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便显得水到渠成。为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我最后推荐学生到新浪网上阅读有关文章,写读书心得,把“写”落到实处。
总之,我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并展示学生的个性,对问题研究不随便下定论,围绕“犟”,说“犟”——读“犟”——问“犟”——析“犟”——辩“犟”——议“犟”,一线贯之,尽力做到新教改的要求
《犟龟》复习资料
1.本文作者是米切尔•恩德,德国当代儿童文学家,题目中“犟”的音为( ),意思是执拗,不听人劝 。
3.课文的标题是“犟龟”,说说小乌龟的“犟”表现在哪些地方,你如何评价这样的性格?
小乌龟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难和险阻不改初衷,一往无前;为实现追求的目标,乐意听取别人正确的劝阻。
4.“为什么我不去参加这有史以来最热闹的婚礼呢?”如果把这句话改为:“我为什么不去参加狮王二十八世的婚礼呢?”这样改行吗?谈谈你的看法?
这句话是作者精心构思的。小乌龟想的是“参加这有史以来的最热闹的婚礼”而不在乎是谁的,这为小乌龟的成功打下伏笔。改动以后,故事的结尾既不生动,又不深刻。
5.“我的决定是不可改变的。”课文中反复出现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是为了突出小乌龟的决心之坚定
6、小乌龟“想了一天一夜”。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能否删去?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更加真实地表现了小乌龟丰富的内心世界,它可能想到的是前进路上的重重困难,也有可能想到的是退缩……,有了这句话,使小乌龟的形象更加丰满
《犟龟》教学反思
每准备一次优质课,每参加一次优质课评选之后,我都会对自己的课堂进行深刻的反思。
因为这次的优质课是关于课题研究的内容,所以我选择的是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犟龟》,重点是教给学生阅读整篇故事的方法。经过本次讲课,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授课中的优缺点,也更加明白了磨课的重要。
优点:
一、紧扣课题内容,设计教学环节
本次参加的优质课是展示课题研究成果的,而我研究的课题是《有效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研究》,课题主要从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因此,我确定的课题是《犟龟》,一篇非常有意义的故事。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主要围绕阅读方法来分步进行:1、直接揭题,理解题目;2、带着问题默读,边读边思边划;3、精读重点段落,体会犟龟的精神;4、回顾故事,谈谈启发;5、总结阅读方法,运用阅读方法。每个环节都紧紧围绕课题,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阅读整篇故事的方法。
二、小组合作探究,体现自主合作
在第一次试课时,我让学生围绕题目提问,当一个学生提出问题:“这只乌龟为什么那么犟?”时,我就直接进入了下一个环节,意识到我没有让学生自由提问,于是在第二次授课时,我叫了不少学生来提问,就出现了“乌龟为什么犟?怎样犟?犟的结果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但我却把一、二个问题给归纳到了一起,经过李老师的点评后,我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仔细去考虑学生提出的问题就轻易地下结论。但是“乌龟为什么犟?”这个问题又是个难点,学生不容易解决,而且一节课解决这么多问题的话,是不是时间不充足呢?当提出这些问题的时候,李老师点拨到:“新课程标准不是提倡小组合作探究吗?你干吗不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的问题呢?”
是啊!小组讨论学习,可以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同时更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的要求。于是,在比赛那天,我就分解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每个小组只解决一个问题,然后再在全班一起交流,这样一来,交流之后,所有的同学都解决了三个问题。
缺点:
一、评价语言贫乏,学生兴趣不高
在比赛之前的磨课中,李老师就多次提到我的课堂语言太碎,评价语言太贫乏,我也意识到了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及时、正确地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和肯定。于是,我还专门下载了关于语文课堂的优秀评价语言,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下工夫去学习,而是停留在原地没动,所以当比赛的时候,学生中出现了不少失去兴趣的现象,有的和同桌说话,有的自顾自地做着小动作。尽管我也提醒了不少次,也表扬了遵守纪律的学生,可是,因为没有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导致了这一节课上只有部分学生在学习,而多数学生根本没有学到任何东西。
再看看东园学校刘平老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我不得不佩服。在刘老师的激励下,每个孩子都是那么投入地进行着学习。相比来说,我的课堂就显得乱糟糟毫无秩序了。可见,好的课堂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学习多么重要。再不能怪学生不听讲,只能怪自己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机智不够,导致合作低效
一节课的成败与教师的教学机智是分不开的。当讲完课后,我更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小组合作环节中,我预先设计的是先让自己完成前三项阅读提示,然后再小组合作完成后两项阅读提示。可是在授课时,我因为一味追求小组合作,而把我预先设计的全给忘了,一开始就让小组合作。结果,本来要求让学生默读故事,可学生倒过去之后,由于课桌有道棱,于是开始不断问碰哪里读,而我则不断地帮学生找到合适的位置。此刻的我已经把重点放偏了,而学生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不是学习,他们已经完全忘了老师给出的阅读提示。于是,我不得不不断提醒学生转入学习。
因为时间关系,我不得不仓促结束这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我只要听到一个学生回答出来,就直接进入下一环节,根本没有给更多的学生机会来交流。这都是因为前一环节中,我没有及时调控课堂,教育机智运用不够。
比赛结束了,但留给我的遗憾太多,尽管自己也下了很大工夫,但却没有把工夫下对。自身的素质还需要提高,评价语言还需要学习,授课时对文本的挖掘深度还需继续努力等等。庆幸的是,虽然这次失败了,但是我学到了很多,反思了很多,我相信,在以后的授课中我一定不断进步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7
教师:同学们,在课堂开始之前,老师请大家仔细地欣赏几幅图片。欣赏过后,请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此刻你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ppt屏幕展示有关风雨的图片。
教师:同学们,图片欣赏完了,你从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教师最后就学生的回答做简单的总结,并将主题引入《风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
贾平凹,陕西丹凤人。原名贾平娃。陕西作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家和文学奇才,是一位当代中国最具叛逆性、最富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具有世界意义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中国和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被誉为“鬼才”。曾多次获文学大奖,1988年《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孚飞马文学奖铜奖。他以小说出名,散文也别具一格。其散文常常绽放出哲理的光芒,平淡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生活哲理。虽取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物、人、事等,但言近旨远,有着浓厚的自成一家的美文风格。
了解了作者之后,我们一起走进风雨之中,感受作者笔下的狂风骤雨。
下面,大家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全文。在朗读的过程中,请大家用笔圈画出不懂的字词,同时思考下面的问题。稍后老师请同学起来回答。
朗读全文,并用笔勾画出不懂的字词,借助课文的助学系统、词典等工具进行学习。过后,为课文划分层次,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
蔓 撩 捶 偌大 芦苇 栅栏 槐树 攀附 蜷曲 屋檐 弧形 倏忽 锥形 蹦跳
栅栏:用铁条、木条等做成的类似篱笆而比较坚固的东西。
攀附:附着东西往上爬。比喻投靠有权势的人,以求高升。
2. 问题:
请找出各段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描写这些景物又有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树林子 垂柳 杨叶 芦苇 羊 葡萄蔓 苍蝇 鸟巢 鸟儿 废纸 湿猫 瓦 浮萍 鱼儿 老头 孩子们……
作者描写风,不是直接描写风的狂暴,肆虐,而是通过描写狂风吹拂下的自然景象、动物和人的状态来反衬风之大,风之猛。作者运用的这种手法就是侧面衬托。
侧面衬托,即通过对周围事物的状态特征描写,从侧面来衬托要写的事物的写作方法。它可以使描写峰回路转,曲径通幽,趣味盎然。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作者又是如何描写狂风之下的自然风景、动物和人的。
1. 树林子像一块面团了,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明确:“从树林子”起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冷风骤雨中的树林子比作一块面团,通过“鼓”“陷”的反复。写出了树林子在风雨中飘摇的情景。(可分析比喻的本体、喻体等,下同。)
2. 槐树上的葡萄蔓再也攀附不住了,才松了一下蜷曲的手脚,一下子像一条死蛇,哗哗啦啦脱落下来,软成一堆。
明确:观察非常仔细,看清了脱落的瞬间动态——“才”“一下子”,看清了葡萄蔓的情状——“蜷曲”“像一条死蛇”“软成一堆”,还听到了声音——“哗哗啦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葡萄蔓被风掀落的情状。
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
3. 一个穿红衫子的女孩冲出门去牵羊,又立即要返回,却不可能了,在院子里旋转,锐声叫唤,离台阶只有两步远,长时间走不上去。
明确: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明明“只有两步远,却长时间走不上去”,让人如同身临其境,浮想联翩的同时,也让人觉得有点夸大事实,但这也正突出了风的强大以及狂暴猛烈。
4.池塘里绒被一样厚厚的浮萍,凸起来了,再凸起来,猛地撩起一角,唰地揭开了一片;水一下子聚起来,长时间地凝固成一个锥形;啪地摔下来,砸出一个坑,浮萍冲上了四边塘岸,几条鱼儿在岸上的草窝里蹦跳。
明确: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风雨夹击的情景,“撩”、“揭”、“聚”、“摔”、“砸”、“冲”,动感十足,“唰”、“啪”,声势骇人。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厚厚的浮萍”比作“绒被”,突出了池中浮萍之多,之厚,也为后面一系列生动的描写做了铺垫。
“凸、撩、揭、冲”等动词的使用将浮萍拟人化了,带有了人的思想情感、动作,使得浮萍给人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
动词的使用:
5.几鸟尖叫着飞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 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忽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
明确:“飘”、“斜”、“颤”、“翻”、“旋”、“停”、“掉”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鸟儿在大风中由飞到被吹落的过程。未见“风”字,但风无处不在。
6.一头断了牵绳的羊从栅栏里跑出来,四蹄在撑着,忽地撞在一棵树上,又直撑了四蹄滑行,末了还是跌倒在一个粪堆旁,失去了白的颜色。
明确:“跑”、“撑”、“撞”、“直撑”、“跌倒”的一系列动词生动形象地将“断了牵绳的羊”的一连串表现展现了出来,侧面烘托出了风的狂。
……
前面我们一直在说风,却从未一字提到雨。因此就有人提出疑问了。请大家合作探讨一下下面的这个问题。
有人说结尾写到大雨了,你是怎么看的?结尾的场景和情调跟前面相比有什么不同?
明确:同意这种说法。课文的结尾写到大雨了。比如文章第六自然段中有“一只精湿的猫拼命的跑来”。最后一段写孩子们“全趴在门缝,惊喜地叠着纸船,一只一只放出去……”由此看来,孩子们的脚下、门外,已是积水漫漫,否则又怎么可以放纸船呢?
结尾的场景跟外面相比,由外面的景物转到屋内,情调上由前面的景物的纷杂转到屋内的安静、平和。老人在土炕的席子上捶腰腿,小孩惊喜地叠着纸船放出去,气氛不甚紧急,行文节奏舒缓了,孩子们带来了欢喜的情调。
本文借助典型的景物描写,通过侧面衬托的手法,并大量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使得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像电影中的慢镜头,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展现风狂雨猛,形成了整体上和谐的艺术画面 ,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儿童天真纯洁性情的讴歌和赞美。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8
11课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教学目标 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教学重点 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 纸板、聚苯黏合剂、束扎用铁丝、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 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最优秀: (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 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 (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 (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 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老师总结:看来,美术的作用可真不少,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好的艺术设计将使主题更加一目了然,获得更隆重、成功的效果。 (六)以上我们把校园活动涉及的各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研究,我们如何用美术的形式表达策划的内容? 用大屏幕显示策划图的绘制方法、流程图、路线图、鸟瞰图、卡通图、图表加说明的几种方法,并加以解释说明各自的特点。 如流程图主要显示机构设置或表达活动流程;路线图主要显示各地点的顺序;鸟瞰图是俯视的直观效果;图表加说明更使策划图文并茂,清楚明了。 值得注意的如何使各图统一和谐:可利用几个明度相近的色块作背景或用线条、文字或图标分割或组织成组。做到有主有次,多而不乱。 三、作业 以组为单位,用所学的美术知识为学校设计一个最佳方案,可用手绘或电脑等方法。评选标准:紧扣主题;设计整体、新颖、多样;色彩和谐;图文并茂。 四、总结 各组展示作品,集体评价,按标准选出最优秀的方案。 老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策划活动及策划的环节,通过集体的力量完成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使我们对美术与生活有了更全新、全面的了解。希望同学们多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思想,创造生活。 五、评价 这是一节与同学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探索学习,是同学们主动把美术学习变成文化实践的过程。老师要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把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跨学科学习,理解共通的原理,发展综合实践的能力。 12课面具设计制作 面具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面具的由来和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不同理解。 2、了解面具的造型特点及表现形式和方法。 3、了解现代面具的功能和作用。 教学难点: 设计出具有新意、艺术效果独特并符合表演角色性格特征的`面具。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图表、面具光盘。 (2)面具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 (3)学生制作面具的海绵纸,胶水等。 (4)学生表演节目用的道具和音乐。 三、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究第二课时学习与制作第三课时展示、体验、交流。分组合作,讨论节目,分配角色。搜集面具资料(图片、实物、文字资料等)与同学交流自己对面具文化的了解。欣赏中外面具作品。学习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设计有创意的面具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节目,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面具及节目的设计。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位要演节目及角色,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讲解面具知识,面具的历史、面具的制作方法。重点讲面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指导学生设计出有个性、有创意的面具。正确引导学生评价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第一课时 激发兴趣与合作探索 1、影片欣赏:播放童话剧《马兰花》录像资料 2、教师总结:看了录像中戴面具表演的节目。我们也要开一场联欢会。要以小组的形式每个同学戴上面具,表演你喜欢的节目。 3、教师提出问题请同学思考:a、你和谁一组?b、表演什么节目?c、我演谁?d、角色的性格是什么样的?e、你如何给角色设计面具? 4、请你用形象或语言描绘出你所演角色的特征。 5、请同学查阅有关面具的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实物等。(通过书籍、网络、电影、录像等) (二)第二课时: 面具知识的讲解与面具设计与制作 1、面具知识的介绍 引导学生把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展示。交流对面具文化的了解。 交流内容应包括:(1)古代面具的由来、意义、功能。 (2)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面具的造型特点及风格。 (3)面具的材料及色彩特点。 (4)现在面具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具的功能已不再是祭祀,驱鬼怪,除病魔。 提问:现在社会中面具都运用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家居装饰、表演道具、狂欢节、物品的设计等。现代面具是人们除旧迎新、欢歌劲舞、交流情感不可缺少的装饰。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现代面具图片,加深对现代面具的了解。 2、教师讲解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步骤。 3、学生制作面具 在教师介绍面具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设计与制作。 学生思考:(1)设计什么风格的面具?(粗犷、奔放或细腻。写实或抽象) (2)运用什么样的色彩表现人物的个性?(色调统一、色彩对比强烈) (3)采用什么样的制作方法?(平面或立体) 要求:面具造型色彩夸张独特,符合节目的角色。 (三)第三课时 展示、体验、交流 根据上节课制作好的面具向全班同学展示、体验、交流。 1、分别以组为单位,上台表演本组设计好的节目。同时,体验角色的内心情感。为了使节目更生动,可以考虑音乐、旁白、服装、道具等。 2、发给每人一张评价表。每组表演完节目后,给以评价。 3、全班同学的面具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同学评价。(从面具及表演两方面评价) 教师提出问题: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设计的面具?为什么? 你最喜欢哪组同学表演的节目?为什么? 4、学生交流体会,赞美他人的优点,欣赏他人的成功。 5、教师总结评价 附: 评价表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 面具造型30分 色彩30分 节目创意20分 表演20分 五、教学反思 本课程属于设计应用课。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学生的体验,由于学生知识、能力不同,在设计面具和表演节目上,教师要尊重学生自主兴趣,情感的表达。节目的选择应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真情流露。 《面具设计制作》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的设置,改变以往课程中只侧重面具的制作技术,而忽视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这节课的安排可以让学生在学会制作面具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国家、地域、民族对面具的理解以及面具与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了解面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及文化的学习,了解面具的文化内涵。 能力目标: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与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协作能力,又培养互助精神。 创造目标:鼓励学生在制作面具的过程中,胆大心细,充分发挥相像力,设计制作出有新意的作品。 教学重点:对面具制作材料的理解以及对材料的综合理解 难点:让学生设计制作出有个性、艺术效果独特的面具 教学方法:直观交流法、启发引导法、创新表演法 [教学过程] 一、导言:同学们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时到今日,古老的面具艺术正向现代文明走来,走进我们的生活。那么,怎样去自己设计制作充满现代感的面具呢?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研讨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揭开面具神秘的面纱。 二、欣赏面具表演,激发兴趣 师:要想制作出有艺术品味、独特的面具,首先我们要了解有关面具的文化背景。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精美的礼物,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显示不同国家、地域、民族的面具表演以及面具文化的发展简史。以此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分组讨论,交流心得 师:通过刚才对面具艺术的欣赏,四人一组,讨论一下,并谈谈你们观后的感受。 (生争相发表他们观后的感受) 师:对于面具的文化背景,我们已有了大概的了解,那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面具的设计特点与设计风格。 (师再一次出示课件中精美的面具图片,讲解面具的设计特点与设计风格,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四、亲自示范,具体讲解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示范的是立体面具的制作方法。第一步,先把一张平面的纸剪成脸的形状,当然在剪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大胆创新。这个脸的形状不必拘泥一定的模式,可以剪成圆的、方的,也可以做一些适当的夸张、变形,然后把五官刻好。第二步,就是怎样把平面的脸变成立体的脸,这种方法在以前我们学过的小猴的面孔制作方法中学过,哪一位同学起来说一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9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概括风雨的特点。
2、分析作者写景方法。
处处留心皆学问,清风雨雪亦文章,风雨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话题之一,让我们踏上今天的语文早班车,共同领略古人笔下风雨,齐读并积累这些描写风雨的诗句。“柳枝西出叶向东,此非画柳实画风。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古人笔下的风雨如此,当代作家,素有文学鬼才之称的贾平凹笔下的风雨又如何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散文《风雨》板书课题。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景物?用词语概括风雨的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概括,教师随机板书特点词语。
过渡:题目为风雨,全文写了这些景物,没有一个“风”字一个“雨”字,作者是怎样通过这些景物突出风雨的特点的?下面我们研读赏析作者写景的方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仔细研读品析,并在组内交流探究下列问题:
题目为风雨,全文未着一个“风”字,一个“雨”字,作者借助 , 景物写风雨的,好处是 。
②你喜欢哪些精彩语句?有感情的朗读这些句子,并任选角度进行赏析。(提示:可以从精彩的细节描写角度赏析,也可以从修辞角度赏析,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赏析)
合作探究要求:各组通力合作,全员参加,边探究便做好批注,准备展示汇报。
3、教师分配展示任务,各组板演关键词准备展示。一组1题,二组2题,三、四组三题。4分钟
4、各组按要求进行展示(要求:展示时做好组内及组际同学的互动,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组内补充以及组际的补充质疑。)14分钟
(1)①题展示:作者借助自然景象(树林子、垂柳、杨叶、芦苇、葡萄蔓、废纸、池塘、浮萍、)动物(羊、鸟、苍蝇、猫)人(红衫女孩,老人、小孩子)突出风雨,好处是烘托了风雨的强暴、肆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0
○教学内容
三个有关生命的事例引发的三点思考;以小见大的写法;对我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启迪。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精心导入
(放音乐《命运》,轻微播放)同学们,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患癌症少女张默然的故事。张默然年青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地搏斗。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默然的生命,但她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作者杏林子。她从小病魔缠身,肉体和精神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没有因此荒废甚至放弃生命,反而更强烈地呼唤生命。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将再次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让我们用心来品味这篇文章,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认识生命的真谛。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②感知内容
(过渡)要学习、理解一些问题,首先应当从整体上感悟,因此先请学生听读课文,并在听读中思考问题。(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配乐朗读(可以是教师的配乐朗读,也可以是放录音)。
a.本文写的是什么内容?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b、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听朗读,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论、补充。
教师带领大家朗读,帮助学生整体感知。为了对文章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学生必须亲身去体验一下,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课文。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
半明半昧静寂霎眼星群密布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导入新课:
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
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
参考意见:
第一部分(第1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参考意见: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4、细读课文第三段:
(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2)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3)理清思路:
仰望——>欲睡——>沉睡
(1—4句)(5—8句)(9—10句)
(4)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5、阅读第五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1)“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2)怎样理解“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
(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四、作业
1、诵读全文并背诵第三段。
2、你观察过夜晚
的星空吗?请写出你的感受。
3、搜集有关星空的故事,并以文字记录下来。
冰心诗三首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学习这四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这四首诗,揣摩语言,品味诗意。
2、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欣赏优美诗文,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人间至爱亲情,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重难点:
1、补充课外材料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涵。
2、激发学生规划自己的未来,设计自己的人生。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运用品读分析第一首诗的方法,举一反三,自主、合作探究《母亲》《嫩绿的芽》等四首诗。
1、学生齐读、默读这两首诗。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修辞手法、诗的主旨等方面设疑提问。
2、问题汇总、梳理、归纳。(注意三方面问题)
①你认为这两首小诗在表达诗意上各有哪些关键词语?为什么?
②两首诗分别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出诗的形象?
③两首小诗分别劝勉青年人该怎样去做?)
3、分组讨论。(围绕以上三方面问题合作探究,寻求恰当、合理的答案,鼓励有创意的答案。)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母亲》《纸船》)
教学内容:
《母亲》《纸船》,是一曲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日夜思念的母亲深情的呼唤。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教学步骤
问:《母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主题?与前两首诗的主题有什么不同?(语文课代表主持全班交流,教师点评,明确答案。)
明确:(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用“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作对比,再用“鸟儿躲到他的巢里”和“我只躲到你的怀里”作对比,突出了“母爱”的主题,说明“母爱”是博大无边、伟大无穷的。还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用鸟的“躲”引出“我”的“躲”,显得十分自然、贴切。)
同学们,你可知这小小的纸船曾满载着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作品——《纸船》。1923年秋天,冰心赴美留学,在远离祖国的太平洋上,眼含热泪、专心执着地叠着一只只纸船,然后一个一个抛放在海里。希望总会有一只能漂流到日夜思念的母亲身边。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就是以纸船寄托对母亲的眷恋之情,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同学们要想感悟诗人的情感,就要深情地朗读诗歌。
二、朗读诗歌
①教师配乐范读(或放磁带),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②朗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划出重音。
(教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运用朗读方法再次齐读,直至背熟。为进一步理解诗歌打好基础。)
三、整体感知
教师适时提出: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学生归纳总结)这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母亲的深情呼唤,是献给母亲深情的歌。
[教师导学]
古今中外表达母爱的诗作很多,但这首诗却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诗人以孩子般的纯洁和天真,从儿童的游戏世界找到一个可以寄托对母亲无限思念的物品——纸船,并以此展开自己的情思。全诗共三节,每节各表达了什么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节写叠纸船;第二节写抛纸船;第三节写纸船进入母亲的梦乡。
出示问题:
①你能想像出诗人在什么情形下写的这首待?
②第一节中哪些词语表明诗人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诗人明知纸船不能流到母亲哪里,为什么还要不停地叠?
④第三节是诗人展开联想,这一想像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
(教师提出以上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感悟课文,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可参与,学生全班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
[教师小结]
海浪涛涛,天风吹卷,邮轮在巅簸中驶向一个陌生的国度。诗人此去远涉重洋,相隔万里,何时才能回到母亲的怀抱?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没有可以寄托思念的,所以诗人不停地叠纸船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纸船虽漂不到母亲的身边,但一定能漂人母亲的梦中。这一想像新奇、大胆,充分地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思念,对母亲深情的爱。
四、自由研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小组内互相帮助解决。有深度、难度的组内不能白行解决的问题,可提出来全体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讨论,提出共性问题。学生交流,学生只要说得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鼓励。)
这首诗构思新颖,诗人采用托物寓情的方法,感情抒发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此外,这首诗的诗行较长,语调缓慢,正与对母亲的绵长思念相协调。
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情,赋予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漂泊无依的孤独,象征思念母亲、思念祖国的一颗心,象征诗人纯洁、美好的心愿。
(在教学中,以朗读教学为主,教会学生“美读”,带着美好的情怀和想像,用优美的声调朗读,在美的诗歌里得到熏陶。)
六、作业:
1、背颂《母亲》《纸船》
2、这两首诗都借助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抒发对父母亲的爱。写在练笔本上。
3、预习并背诵后两首诗。
第二课时(《嫩绿的芽儿》)
一、研读《嫩绿的芽儿》:
1、全班齐读,教师简单评价。
2、大家能说出几种修辞手法?(鼓励学生多说几种);这首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拟人]
3、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嫩绿的芽儿、淡白的花儿、深红的果儿(教师边讲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变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在对我们讲话,我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的话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大人有大人的腔调,小孩有自己的语言,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他的形象特征,我们看看这三个形象有什么特征呢?
[参考答案]1)“嫩绿”显示健壮、旺盛和朝气。
2)“淡白”显出朴素、纯洁,不追求外表的华丽。
3)“深红”象征丰硕、甜蜜和美丽。
4、“芽儿”“花儿”“果儿”的词序能互换吗?
[参考答案]不能。因为它们说的话与各自的特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芽儿”需要成长发展,正如青年需要学习、提高。一旦开出花儿,不是要孤芳自赏,而是要装点大地,有如青年要以自己的青春年华为社会注进旺盛的活力。最终结成“果儿”,又如青年要甘于以牺牲、奉献为社会创造巨大财富,使人生更加辉煌。
二、深入探究:
1、学习了冰心的《嫩绿的芽儿》之后,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如何使自己的青春更加美好,人生更加积极?
[同桌交流]请几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三、小结:
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希望在你们的身上,希望大家经过努力,使自己的人生更加辉煌!
四、作业:
1、课后练习二。将自己对未来的构想整理成文,200字左右。
2、《训练册》
板书设计:
冰心诗三首
《母亲》母爱温暖宽广
《纸船》纸船思念母亲
《嫩绿的芽儿》人成功的人(事业有成、荣誉夺目)
教学后记:
安恩和奶牛
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完整复述故事情节
2:分析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3:学习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4:把握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迅速梳理小说的情节
教学重难点:1、学习文章的写法,制造悬念。
2、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特别是对话描写。
3、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以学生诵读课文为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情节,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是一篇外国短篇小说《安恩和奶牛》,首先我们来看一篇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诗写牧童的天真活泼、共同牧放生活中的喜悦,与对牛的深厚感情,更从怕卖牛输租上,反映出剥削的残酷。此诗主旨在于揭示租税繁重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但却采取了与众不同的表达方式。全诗除结尾两句点明这一主旨外,均集中于叙述田家牧牛的情形,体现了田家对牛的深厚感情。结尾两句与前面略带轻松情调的叙述,构成强烈的对比。全诗在“但恐输租卖我牛”的叹息中戛然而止,读来怅然若失,深为农家的命运担忧。本词道出了牛的勤劳与辛苦,表达了对牛的爱慕之心。有时人们关心的是牛的使用价值,很少关心牛的精神需求。《安恩和奶牛》就是一篇出人意料之外的好小说。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故事,来感受小说的精彩描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
教学难点:品味的优美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导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季?引入:喜欢夏天的人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对夏天有何独特的感受。
二、解题。
的题眼是什么?什么意思?(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
三、听读课文,扫除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 ):储存、积存
澹澹(dàn ) :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气势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四、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这是写夏感中的哪个词?(感受)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感中的那个词?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归纳:三段分别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依据归纳,板书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韵或夏之人)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讨论归纳:2—4段作者具体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颜色,感受夏天里农民紧张的劳动,正好说明了第一段中的三个特点,所以是总分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5、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
6、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7、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8、挑出中“火红的太阳……夏天到了”训练朗读。
9、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提示学生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10、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
示例: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11、分析第四段。本段主要以朗读带分析(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段,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后评价,有时间的话应该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12、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和喜爱之情)
13、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全文的结构:总——分——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3
学习目标: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以及她取得的巨大成就;
2、学习本文语言的质朴美。
学习重点:
梳理文章思路,理清全文结构。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的质朴美。
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 新课:
1、出示居里夫人画像及简介(或播放介绍居里夫人生平事迹的录相片)。
居里夫人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然而她对金钱却看得很平淡,一直过着宁静的生活。免受人事的侵扰和盛名的染污。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诱惑的品格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构成了她的人格美。爱因斯坦曾在《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说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那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今天我们学习居里夫人晚年写的《我的信念》,从中可以体会到她人格的美,了解她取得成功的原因。
明确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
1、课文朗读(全班齐读、个人朗读、教师范读相结合)
2、检查预习: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问心无愧渲染闲暇奢望 呵责蹂躏猝然眺望
解释下列词语。
问心无愧--致力--专心致志--
盛名--蹂躏--呵责--
逆来顺受----迷醉--沉醉--
品味思考:
1、默读,搜集、筛选信息:
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试着用四字短语归纳居里夫人的行为特点。
讨论归纳:
坚韧不拔 树立信心 执著勤奋 集中目标 献身科学 探讨真理 生活俭朴 重大发现 保持安静 不图财富 珍惜时间 追求自由 克制自己 热爱生活 沉醉科学
2、概括纲要,归纳整理:
全班讨论,将有关信息分门别类,从而分析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
思想理念(探讨真理、不图财富、沉醉科学)
环境需求(保持安静、追求自由、珍惜时间)
工作态度(集中目标、树立信心、坚韧不拔、执著勤奋)
探究研读:
1.学生阅读课文,完成下列思考题。(体会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了解她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作者认为,做事情需要有怎样的精神?
明确:坚忍不拔,有信心。
②本来是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作者却把它当成是美好快乐的记忆,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因为求学时虽然很孤独,她和她的丈夫却能有时间、有精力在一起从事科学研究,并最终发现了镭。这说明了她对科学的渴求,对科学研究的热忱。
③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明确:宁静的工作环境,简单的家庭生活。
④怎样理解:我们唯一的希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
明确:因为她曾经生活在被占领的波兰,缺少自由,缺少宁静的科研环境的氛围;而科学是无国界的,科学研究需要和平的环境,自由的精神。
⑤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就常人看来,科学研究应该是艰深的、枯燥的,作者却不这样看。想想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只有有了小孩子般的沉迷和好奇,才能对科学产生兴趣,才能沉醉于当中,有探求的欲望,才有可能产生新的科研成果。
⑤居里夫人的人格美表现在哪些地方?她取得的巨大成就与她的性格特点有哪些联
系?
明确:她那坚忍不拔的精神和坚强的信心,她那顽强的意志,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神,
她那淡泊名利,甘于宁静和简单,不为世俗所诱惑的品格,她那以自由学者的身份在自由国家进行自由学术研究的渴望,她对科学研究的极度兴趣和极大热情,构成了居里夫人的人格美,也正是她取得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关键之所在。
拓展延伸:
在缅怀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伟大一生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二十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的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平等,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样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晓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意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像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光明的未来。(爱因斯坦《悼念玛丽·居里》)
4.学生自由朗读,品味本文语言的质朴、真诚。
5、学生自由谈谈对文章语言的看法。(开放性题目,学生自由发挥)
教师点拨:文章语言的质朴、真诚,表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位科学家的性格特点和人格力量,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和思考。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教师总结:
读了这篇文章,就如同与伟人对话一样。我们已经被居里夫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让我们在居里夫人的光辉照耀下,把自己的人生也献给人类的进步事业。
巩固训练:
①完成思考练习二。
③课后练习二。
课后记:本文内容比较散,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思想理念”和“工作态度”的外延理解有一定困难,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尽快帮助学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思维方式。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朗润、酝酿、卖弄、宛转、烘托”等词语;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
⑵流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2、能力目标:
⑴揣摩欣赏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⑵掌握课文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的写作特点。
⑶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3、德育目标: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脉络,体会字里行间浓郁的情味,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诵读;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句子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表达的技巧。
2、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难点】领会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是篇美文,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有很强的节奏感,在声情并茂的涵咏中创设欣赏氛围,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得到熏陶。
2、点拨法: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比如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和所抒发的情感,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3、课堂讨论·评述·借鉴:如在讨论、评述课文精彩片断的基础上,借鉴语言表达技巧。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本节课在充分诵读感知的基础上,揣摩品析精彩词句,体味文章朴实隽永的语言美。理清盼春──绘春──颂春的行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课件展示冬春对比动态画面,以《蓝色多瑙河》作背景音乐。)
同学们,正如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的经典名曲《蓝色多瑙河》所表达的,人们在饱受了寒冷的严冬之后对春天到来的企盼、欢悦,春天在人们心目中不仅是一个明媚艳丽、鸟语花香的季节概念,更是有着感知和生命的歌咏对象,许多名句广为传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以声写春,表达喜爱之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以色写春,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则描写了春游踏青的乐趣。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春》,在尽享诗情画意中去探访作者是怎样用他的生花妙笔为我们描绘这江南春景图的。(板书文题)
二、根据背景材料,感知朱自清及其散文创作
投影:
这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国文教员的永恒记忆:一九四八年八月十三日,走出家门,就看见一群小学生在争着抢着地看一张当天的报纸,其中一个惊慌地喊道:“老师,作《背影》的朱自清先生昨天死了!”看到孩子们那种怆惶悲戚的神情,不禁无言地流下泪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人。我国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引》(郁达夫)
“朱自清的成功之处是,善于通过精确的观察,细腻地抒发他对自然景色的内心感受。”
──《现代六十家散文札记》(林非)
《春》大致写于1928年至1937年,此时创作风格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
三、感知朴实隽永的语言美
1、学生自由认知阅读,要求读准字音。
投影显示:
⑴正音正字:(查阅字词典,注意辨识)
⑵释义:(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朗润:明朗润泽。
卖弄:炫耀。
酝酿:文中是说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舒活:舒展,活动。
赶趟儿:文中是各种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
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宛转:同“婉转”。形容声音圆润柔媚。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2、感知阅读,要求读得顺口、流畅。请班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1~2名范读,教师作朗读指导。
是篇贮满着“诗意”的散文,描绘了春回大地、诗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赞美春天的活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行文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朗读时采用的基本语调是轻盈的,各部分因内容不同可有所变化,表达盼春天到来的欣喜的感情,可用欣喜愉悦的语调;表达作者对春喜爱欣赏的感情,应用轻松明快的语调朗读;表达作者对春天赞美之情,应用高昂的语调。朗读的情感要到位,把自己的身心融汇到课文的情景氛围中。
针对朗读的情形,作简短的点评。
3、放多媒体课件的配套画面,配乐朗诵,学生循声朗读,进入情景,欣赏如诗如画的春景。
⑴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语言的形式特点,选请小组代表陈述,教师可作如下归结:
文中句式以短句为主,短句节奏明快,适合描写春天的旋律;运用大量叠字,如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的、软绵绵的;大量运用轻声、儿化,轻盈优美;排比句和“了”字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韵味和节奏感。
⑵请同学们浏览文章,找出文中用了哪些优美、贴切的词、句,比喻、拟人来描写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谈谈看法,进而可仿例造句。
学生可能提出的例句有: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教师可设置情景让学生充分想像:假如你就是一株小草,经历了漫长寒冬,当你刚从有些松软的土地里苏醒过来,你会做些什么?
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吗?(教师归结:“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教师提示: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朗读,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②“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请仿照这个句式造一个句子。
比如:
蝴蝶满天飞:五彩的,绚丽的,缤纷的,聚集在空中,像姑娘,像花朵,还羞答答的。
“野花散在草丛里”的“散”,是否可以改成“开”呢?说出你的理由。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卖弄”解释为“炫耀”,含贬义。在本句中还可以这样理解吗?为什么?
④“‘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句中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感觉?春风除了像母亲的手,你觉得还像什么?
如果将“不错的”句改为平实说法“不错的,春风是十分柔和的”,表达效果你认为会有什么区别?
四、感知课文思路流向,理清层次
1、提问:由阅读提示得知,是篇绘写江南春景的散文,请同学们采用跳读的方式找出课文哪些语段是描绘春景的?
学生回答。
明确:课文的2~7语段。其中第2段是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是以下5个语段具体描绘的背景。依次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可称之为“春之五图”。(板书加粗词)
2、提问:请同学们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动态助词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学生交流。
明确:叠用“盼望着”是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则运用拟人手法,表达喜春的感情。(教师适机补充拟人手法的常识: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创设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板书加粗词)
3、朗读8~10段,思考这样的结尾与描绘景物时所表露的情感有何联系?
学生讨论。
明确:三个形象化的比喻各自成段,是按照喻体由出生──美丽──健康的成长顺序排列的,强调春天的“新”“美”“力”(适机补充比喻的有关常识)。作者在完美地制作了春天的画卷后,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颂春,着墨于意。(板书加粗词)
小结:文章以盼春落笔,中间以绘春续笔,结尾以颂春收笔,这是的思路。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锦集十二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身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的老师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教孩子们学到一些知识,教案的作用就是为了缓解学生的压力,提升效率,教案可以让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关于好的幼儿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锦集十二篇)”,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麋鹿》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真真实实地感知麋鹿的特点习性和传奇经历。
2、让学生在了解麋鹿的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学生在学文、当解说员的过程中,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一)感知麋鹿的生活天堂
在上课之前我们随便聊聊,就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吗?这个故事发生在3000年前,相传有一天,姜子牙正在为自己的坐骑所发愁,因为别的神仙都有自己的动物坐骑了,像美丽高雅的仙鹤、凶猛有力的狮子、老虎等都被人家选了,他在想,我该选什么呢?
选狗选猫?太没面子了吧,我也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大神了,应该有一种特别好的动物来做我的坐骑。找找吧,他这么张眼一望,看到了什么?
(1)学生用第一节的内容来回答
(2)然后指导朗读
(3)看视频(看过后谈体会:你觉得这怎么样?)
(二)认识麋鹿:
(过渡:你真的认识麋鹿吗?请你看看图,再看看书,然后辨认一下,哪头是麋鹿?说话要有依据。)
1、课件展示几头鹿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和课文进行对照,寻找辨别的依据。
2、小小组交流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3、班级交流认识和体会。(课件随机展示图片)
4、最后处理四不像
预案:*学生每交流一个麋鹿的特点,提示学生概括。
有些特点教师需要重点强调,比如:角、尾、蹄、毛色等特征。
他们生活的环境要联系到文章的前面和资料提供的,黄海滩涂是世界上最好的适合麋鹿生活的地方。为麋鹿的回归打下伏笔。
麋鹿繁殖力低是他珍贵的一个原因。
(三)帮姜子牙解说麋鹿
1、姜子牙从人间找到了麋鹿,带回了天庭,向各位神仙夸耀它,他可以怎么说呢?请大家好好想想,然后小组同学练习一下,再举手。
2、学生练习
3、学生班级交流自己想的演说稿。(教师重点提示说清楚麋鹿独特的特征)
(四)体会麋鹿的传奇经历:
麋鹿曾经是姜子牙的坐骑,但是后来它的经历却充满传奇色彩。你们是如何理解传奇的呢?麋鹿的命运和什么有着密切的联系呢?(或者说:麋鹿就让他在外国呆着贝,干吗要让它回来呢?)
1、你们可以先看书,有什么感想,感受,或想说些什么,先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然后再起来交流一下。
2、班级交流
3、总结:麋鹿传奇重用、与姜子牙有关
灭绝、与国家被列强欺负有关
国外、与人们喜爱才生存下来
回归、与国家强盛有关
4、听说20xx奥运会也选中麋鹿作为吉祥物,这就更体现人们对麋鹿的热爱。你们能说一下为什么专家们一致推荐麋鹿为吉祥物呢?
(五)深化延伸,升华感知
1、学到现在,老师有一点还不明白,我们人类花那么多的精力与金钱保护这些动物,有什么价值呢?
2、引导学生尽可能说,然后教师补充
(六)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来想大家介绍麋鹿。
1、要求:
请你选定一个解说员的角色,向同学或者是外宾,或者是老师介绍麋鹿。(课件展示要求)可以是麋鹿的一个方面的特点,比如为什么叫四不像、也可以是麋鹿的外形和生活特性、也可以是麋鹿的传奇经历,也可以综合讲。
2、自己练习:
3、同桌练习:
4、班级交流
(七)教学反思
通过让学生找麋鹿特点,出示图片使学生对麋鹿外形有深刻了解,在此基础上读,练习讲解,当众讲解。针对如何练习讲解,我采用以下的方法:同座互练,指名上台讲,评论,再请学生上台讲,评比。在这个过程中我将学生的兴趣摆在首位,对于学生能力采取了不断地锻炼,这样取得较好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增加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我从麋鹿的命运让生说体会,使学生体会到野生动物的不幸命运,再加上补充的说明,使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信念增加。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2
一、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词语)(4分)
sumoynbshpixunrn
深()广()无()()充()()染()劲
二、成语超市(8+2+2=12分)
1、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按不同的感情色彩归类。
悬()刺股出口成()同流合()才()双全
同()共济()目寸光狡兔三()见()忘义
褒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接龙:
百里挑一()()()()
3、请写出表示形容刻苦学习的四个成语:
、、、。
技能冲浪
三、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4分)
1、班会课上,李明首先第一个发言。
2、学校举行了书法、乐器、计算机等兴趣小组。
3、联欢会上,同学们唱了许多动听的歌和舞蹈。
4、我爱看《儿童时代》、《童话大王》和课外书。
四、用合适的关联词,把下列每组两句话连接起来。(3分)
1、海洋是一座自然资源的宝库。
海洋是一座知识的宝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总理离开了我们。
周总理的光辉形象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凡卡回到乡下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凡卡在城里受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句子创作沙龙(按要求写句子)(3分)
1、那无边的绿叶上,闪动着无数颗晶莹的珍珠。(缩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的早晨不是很热闹的。学校的早晨是很恬静的。(合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要求同学们必须按时回家做作业。(改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内容精彩回放(8分)
1、这棵柳树没有(),也没有(),而是(),以超乎想象的()和()生存下来,终于造成了高原上的一方壮丽的风景。
2、见到我们,主人们(),(),()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响成一片。
3、()知劲草,路遥知马力。
七、积累与应用(2+3+4+5=14分)
1、写出两句珍惜时间的名句
2、把下句子补充完整
(1)吾生也有涯,。
(2),绝知此事要躬行。
(3)少壮不努力,。
(4)黑发不知勤学早,。
(5),下笔如有神。
(6)书山有路勤为径,。
3、你平常喜欢看书吗?你最爱看的一本书是什么?书里哪句话你记得最牢?请默写。并说说为什么会记得最牢?
4、综合性学习
(1)选用一句切合语境的唐诗填空。
如果我们不采取护鸟措施,可能会导致千山鸟飞绝;如果我们都做护鸟卫士,祖国大地便会。
(2)请用简洁的语言评点下面的一则广告。
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店广告楹联)
评点:
(3)请你拟一则宣传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不超过20个字)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3
《跑进家来的松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储备、干脆、失踪、不甘落后、千方百计、哭笑不得等词
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激发
学生爱动物、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松鼠与我们一家建立的深厚情感。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如何将动物与人之间的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教学准备:课前阅读描写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的资料,有条件的可观察家中
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从题入手,了解大意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提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预设:我家有只松鼠;松鼠是自己
跑来的;松鼠活泼可爱)
3.预习后你一定有了更多收获,现在分组交流,组长记录要点,各组选一
名同学汇报预习情况。要求:不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可以提出疑问。(汇报过
程中,扫除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二、根据提示,拟订提纲
1.读自读提示,想想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
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指导学生拟订自学提纲。(原则:尽量考虑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训练。)
三、指导阅读,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课文,根据提纲自学课文。
2.分组交流学习情况。
3.集体交流: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可按课文叙述的顺序汇报,也可先汇报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可先交流
事件再谈感受,也可夹叙夹议。
(预设:松鼠千方百计储存冬粮,把糖、面包皮什么的叼到大柜顶上;松鼠
把我们采来的鲜蘑菇晾上了;天冷了,松鼠用我们的手套头巾垫窝从中体会
到松鼠的可爱以及家人对松鼠的喜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四、朗读深化,学习表达方法
1.快速阅读,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我们一家与松鼠感情的部分,有感情朗
读,想象作者怎样把这种感情写得真实具体的。
2.交流作者表达方法。
(要点:通过松鼠在我家的几件趣事反映松鼠的可爱,表达作者对松鼠
的喜爱之情,这种喜爱之情是隐藏其中的;文中爸爸的话和作者的议论从侧面反
映了作者一家对松鼠的喜爱。)
3.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及自己观察的情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XX与
XX的故事(可以是我与小动物也可以是别人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4
教材说明: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3、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运用。
重点与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教具准备:
1、收集人类居住、生活的环境现状的资料,准备课堂交流。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新课
1、猜谜:南一半,北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冷,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这是什么?
2、导入: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地球只有一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地球的新课文,题目是(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设疑:我们居住、生活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呢?请大家先自己读读课文。
2、学生汇报自己初读课文后的收获、感受。
3、教师小结:我们居住的是一个既可爱有太容易破碎的地球。(电脑出示课文中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出的感叹,并齐读。)
三、借助媒体,学习课文
1、再现形象,充实感知,学习第一段
⑴设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映入他们眼中的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吗?
⑵电脑演示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看到的地球,教师范读课文中描写地球样子的语句。
①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地球怎么样?
②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
③先自由练读,然后指名朗读,再集体评议。要求读出对地球的喜爱之情。
⑶引导:地球的确是太美了,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电脑显示课文中的一个比喻句,齐读)
①自读,想想这里作者把地球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练习朗读,把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的感情读出来。
⑷在宇航员的眼中,地球除了很美,还怎样呢?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①讨论:用渺小这个词来形容地球准确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虽然地球的半径有6300多公里,但是与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②电脑演示地球在宇宙中运转的样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渺小。
③教师引读课文中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学生体会用数字、比较说明地球小的好处。
2、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学习第二段
⑴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我们从太空眺望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实际上,我们居住的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人类肆意毁坏地球的录像)
①学生交流观看录像后的感受。
②教师小结:老师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沉重。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使得原本美丽、可爱的地球现在已经变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破坏地球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3、4小节。
⑵人类的无知,不仅给地球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⑶教师小结,激发情感:从大家交流的大量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拯救地球已是刻不容缓。
⑷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3、合作交流,学习第三段
⑴设疑: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各种资源的枯竭。在自然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有许多人都幻想着能到其它星球上去生活。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⑵学生分小组自读课文,就以上的问题进行讨论。
⑶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虽然人类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要实现这个愿望绝对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其它星球上去。
4、讨论总结,学习第四段
⑴齐读课题,用红色的粉笔在一个下面加着重号,并再次朗读。
⑵讨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发出的感叹,也是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的心声。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先讨论,再读课文)
⑶教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也是有限的。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地球只有一个,她需要我们大家的精心保护。
四、课堂实践,深化主题
1、激发兴趣: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号召全世界的人们都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人们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如今,我们的地球正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心与爱护。你们看(播放录像,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2、下面,老师想请大家为刚才的录像设计几条广告语,大家有兴趣吗?计了几条,请(电脑显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广告语)
3、学生自由结合,设计广告语。
4、各小组讨论、交流。并评选出最佳环保广告语。
五、欣赏歌曲,结束教学。
1、播放歌曲《热爱地球妈妈》,在歌声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5
一、激情导入
1、师: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从甲骨文、钟鼎文、篆书、隶书一直到现在的简化字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综合性学习,我们了解了甲骨文,知道了钟鼎文,也领略过篆书、隶书。但你能把最原始的甲骨文与现代的简化字相联系吗?
2、猜字游戏(12生肖)。
3、谈感想:
当这两种文字同时出现在你眼前时,你有什么样的感想呢?(自由谈)
二、学习课文
1、导入揭题:
是呀,汉字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它让每一个中国人为之动情。今天让
我们一起来读一篇由诗人刘湛秋写的散文《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2、自读课文:
3、思考:
把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认真体会作者热爱汉字的感情。
4、讨论交流,指导朗读:
第一段:“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体会两个比喻句。把汉字比作孩子和鲜花。你觉得汉字还像什么?)
第二段:风韵和变化:
⑴ (生找到“太阳”、“月亮”这类词)师:在作者的眼里每个字有着不同的风韵。你有没有和作者同样对汉字的感触吗?(学生用“看到……感触到……”展开联想来说话。)
⑵ 小结:
是呀,这些用笔画组成的美妙图画,这些由横竖构成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它们在瞬间走进想象,然后又从想象流出,只在记忆中留下无穷的回味。这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呵!
⑶体会书法中汉字的变化。
①师:是呀,书法是汉字最直接、最完美的表现形式。它是一种独特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瑰宝,也是世界艺术殿堂中的一朵奇葩。书法让汉字更充满了生机,更具有了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欣赏书法作品体会括号中的四个词。)
②你还能用其他的词来形容这些书法吗?
(浩如烟海、挥洒自如、热情奔放、豪迈恣肆、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飘逸通达、行云流水。)
③走近沙孟海:
师:在我们宁波有一位世界的书法家。(简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给我们带来的作品。
(请生给每幅作品写一个词。)
师:谁能连起来向老师们介绍一下沙老的书法作品。
第三段:音律美:
师:我们读过《诗经》、《楚辞》,也背过唐诗宋词,更诵过优美的近代诗。从诗歌中我们感受到了汉字中那跳动的音符,那迷人的色彩。
第四段:总结:
师:汉字多奇妙,它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它以无限活力和奇特魅力吸引着你,它以不同的风韵展示它的灵性。怪不得作者会对汉字如此钟情,迷恋。正如最后一段中所说;“像……”(生齐读)
(男女生诵读。)
三、导学
1、师:在这一主题单元中还为我们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也提出了很多要求。
2、生快速浏览“我爱你,汉字”版块。
3、说说你下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想从那里着手呢?
四、总结
每一种文字都是民族的记忆与自豪,方块文字深深地扎根在我们历史和民族的土壤里。让我们继续遨游汉字王国,去感受那祖国文字的神奇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宋庆龄的伟大人格。
教学准备
自读自悟,读懂课文,并有所感受。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题入手设悬念
I。揭示课题。
II。设置悬念。宋庆龄是孙中山的夫人,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誉主席。在宋氏陵园里并列着两个完全一样的墓,安葬着宋庆龄和她的保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一位默默无闻的劳动妇女为什么会与国家名誉主席并列安葬在一起吗?想知道她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吗?那么请大家认真地阅读课文,读后和大家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步阅读知梗概
1)个人自由阅读。
2)读后交流。说说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和她的保姆李燕娥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并在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对具体内容进行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品读谈感受
a)重点品读。请再读读课文,在自己最爱感动的地方做上记号,多读几遍,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在课本上,三言两语都行。
b)小组交流。
c)汇报交流。让学生自由地说说读后的感受。可以联系课文中具体段落,联系学过的其他课文,联系课外阅读资料,甚至联系生活事例来谈感受。
d)朗读体验。结合交流,让学生朗读自己最爱感动的有关片断,读出自己的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边想象画面边朗读,体验感情,用轻柔的语调读出宋庆龄那样亲近、那样关切的话语,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读出李姐的感动和对宋庆龄的深情。重点指导读好第三、四、九自然段的两个片断。
四、交流资料带多篇
I。 小结:宋庆龄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女性之一。她与李姐的关系,只是她波澜壮阔的生活海洋里许许多多动人故事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课前,老师已布置大家去收集有关介绍宋庆龄的文章或故事书,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要快速地略读游览,粗知文章大意。
II。学生互相交流,略读游览。
III。有感情地朗读本课最后两个自然段进行总结升华。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是对全文的概括,对宋庆龄的高度赞扬。在学生对宋庆龄充分了解、充满敬意的时候,有比较高昂、激动的语调,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宋庆龄奶奶的崇敬,读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板书设计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一平等民主
1墓地:完全一样
2生活:同情、亲近、关切、照顾
3墓地:一模一样
二伟大女性尊重劳动人民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31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4、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明确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步骤,并能实际运用。
教学难点:概括段意要明确,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是语言表述要通顺连贯。
课时安排:2课时
板书设计: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立即、被迫、雄伟、终于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3、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
1、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完后,老师要提4个问题,你要答得上来。要想答出来,你可以想一想,我可能会提哪些问题,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思考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读悟
1、猜一猜,老师要提什么问题?
指名说,表扬积极思维的学生。
3、板书要提的问题: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不痛快?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敬佩不敬佩?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地方使你觉得奇怪?
4、带着问题速读课文,回答问题要有课文中的依据。
5、反馈
随机点拨
指导朗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
联系华罗庚的事迹和他信中的一段话。
饱含诗情齐读两段话。
联系你的敬佩和愤恨,想想钱学森回国容易吗?
那一个词集中地说明了这一点?(终于)
带着激动的心情齐读课题。
四、作业:
1、在刚才的4个问题中任选一个写一个读后所感的片断。
2、机动
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营救、过问、被迫等词语的意思。
3、感受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放弃、折磨、迫害、限制、营救、过问
2、交流读后所感。
二、读悟
1、自读思考
钱学森为什么能顺利地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读一读,说说从中得到什么感受。
2、交流反馈
指名读有关句子,并用上在在终于回答。
怎样支持?(理解营救)怎样关怀?(理解过问)
3、比较句子
(1)完成作业本第2题的(2)、(3)题。
(2)讲评作业
被迫一词说明了什么?雄伟、终于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4、齐读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
这表达了钱学森怎样的思想感情?
5、感情朗读
选择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朗读。
三、归纳主要内容
1、指导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
2、归纳段意。
3、尝试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说说段落大意连成课文主要内容时作了哪些修改。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5、6题。
2、补充完整读后所感。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8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每一个专题,都根据语文学习目标,既对人文内涵给予充分关注,又注意总结、归纳读写方法,力争使六年级学生在情感熏陶和方法习得两方面均有获益。本册涉及到的读写方法,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继续学习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其中,“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册的学习重点。
三、教学措施:
努力使教科书既成为教师的“教本”,又成为六年级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本”。主要体现在:一是导语提示单元学习内容;二是精读课文的课后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讨论、交流和独立思考;三是每组课文后的“词语盘点”便于六年级学生自查自测;四是“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为六年级学生讨论问题、交流认识提供了平台。
“交流平台”这个栏目,一般地说,引导六年级学生在一组教材的学习之后,交流收获、体会,以渐渐悟到读写的一些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还可以以此为基础,依据教学实际灵活掌握,交流、总结的内容可以不受其限制。有的专题中的“交流平台”可以引导六年级学生回顾其他学年、学段学过的课文,并与本单元课文作比较,找异同,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温故知新,在新旧知识的碰撞、融合中获得新知,训练思维。
四、教学预设:
(一)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教学中既要注意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要从整体上把握语文学习的总目标和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六年级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六年级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明确六年级上学期在第三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教材教到什么程度,六年级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教学每一个专题时,要明确本专题的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和学习目标,无论教学进行到哪一部分都要与单元学习重点联系起来,做到“瞻前顾后”──前面学过的适时总结、复习、应用,后面要用到的,要适时做好铺垫。
(二)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教材没有安排识字,要求会写120个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六年级学生注意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阅读课上指导写字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等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六年级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六年级学生的书写兴趣和书法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六年级学生识字量不断增加,阅读理解能力不断提高,而且渐渐具备了在读中分析、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阅读教学要注意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给方法,培养六年级学生自主读书、习作的能力。
1、首先理清专题的脉络,弄清楚课文在专题中的地位、作用,注意结合专题学习重点来组织教学内容。
2、教学时注意结合课后思考练习题,防止人为拔高或离题万里地发挥。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题等,引导六年级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如,可以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在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可以让六年级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要强调六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六年级学生亲历阅读过程,得出结论,并处理好尊重六年级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关系。教师要注意引导、点拨,还要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展开交流、讨论。
阅读教学要注意提示阅读思路,教给六年级学生阅读方法,并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本册教材每个专题都安排了读写方法方面的内容,需要重点学习的有三个:一个是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安排在第一组和第八组。教师要引导六年级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内容,体会运用联想和想象后,课文有哪些不同,体会其表现力。另一个是“读课文时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安排在第四组。教学相关课文时,应当引导六年级学生边读边联系实际,在实践中体会这样读书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然后在单元末的“交流平台”中进行总结回顾。还有一个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及其方法”,安排在第五组。教学中同样要注意引导六年级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地学习、总结。
(3)抓住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精读课文,还要注意抓关键词句。本册相关练习主要安排在课后第二题或第三题,以不同的形式启发六年级学生思考,有的指向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有的指向体会表达效果。
(4)积累语言,鼓励运用。
关于语言积累,本册教材课后练习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有的要求比较宽泛,如,“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抄写喜欢的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六年级学生较大的自主权;有的要求比较明确,如,“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加强学习的指导性。
(四)口语交际教学
注意激发兴趣,引导互动交流。本册教材注意从六年级学生生活实际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有的专题中口语交际提供了多个角度,给定一个话题的,注意拓宽话题范围。教师要结合本地区、本校、本班六年级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交流主题和话题范围,使六年级学生的交际能够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有话可讲。还要根据每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为六年级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交际、展开互动交流创造条件。有的需要创设情境,激发想象力,如,听录音讲故事、谈感受;有的需要引导回忆,如,谈暑假生活,谈第一印象最深的人“留在心里的印象”;有的最好能提前布置,如,谈“身边的艺术”。第二组召开“祖国在我心中”学习汇报会,则要注意与综合性学习的安排结合起来。
(五)习作教学
本册教材对习作做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口语交际·习作”中安排了7次习作,其中有一次与口语交际安排在了一起。二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安排了3次小练笔。
对教材中安排的习作内容,教学中既要注意体现要求,又要注意活用教材。前面说过,本册教材每一组习作,都根据习作内容,相应地提出了要求。教师在习作前的指导和习作后的讲评中,注意渗透习作要求,落实教学目标。同时,还要结合六年级学生实际,灵活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如,第一组,口语交际和习作合在了一起,教材提供了三个角度,有的先写后说,有的先说后写。对此,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就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和习作,然后再全班汇报、评议。如果采用第二种方法,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材内容,教材中提示先写后说的,可以改为先说后写等。
(六)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六年级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9
学生状况分析:对于本单元的三首应该充分注意到它们图题诗这种学生感到比较新颖的形式。由于这三首都是图题诗因此诗歌的形象感更强了,学生可以诗画两方面相互结合着理解,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同时可以通过诗画的共同欣赏,更加充分的体会作者的思想与气节。由于是古诗的学习,因此诵读的学法比较重要,训练朗读的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让学生在熟读成颂的基础上,体会每个作者独有的个性化语言,字斟句酌体会诗歌蕴涵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边塞诗以描写边塞征战生活为题材,因此,诗的风格有着鲜明的特点,或悲壮,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或豪迈,勇敢——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或凄厉,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既有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也有表达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
教学目标:
1、结合课后注解及工具书,自学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2、诵读古诗,读悟结合,体会诗人丰富的情感,感受诗歌彰显出的博大人性美。
3、课内外相结合,激发学生对唐诗的兴趣以及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意思,汇报朗读。
2、同学们课前已经自学了这首诗,还有什么读不明白的地方,在这里不妨提出来,我们大家交流交流。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
4、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板书:边关)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⑴读一读。
⑵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⑶说一说。诗中没有说征人们具体的生活事件,你觉得征人们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⑷学一学。我们刚才总结了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有一首描写征人具体生活的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
⑸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
⑹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从亲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过渡: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之下的他们的家人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⑴在同一轮明月下的征人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呢?
⑵学生思考,完成练习。
①征人白发苍苍的父母,一脸,相互搀扶着,地来到村口,站在一棵老树下,遥望,忍不住喊一声;
②征人柔弱无助的妻子,替别人洗完一筐又一筐的衣服,遥望着,忍不住别过脸去,偷偷擦拭去
③征人无依无*的孩子,看见别人的爸爸百般爱护自己的孩子,忍不住流下了,稚嫩的心灵从此
⑶教师激情引读:
这千百年来千百万白发双亲、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可怜的妻子、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孤苦无依的孩子对儿子、丈夫、父亲的期盼,却也只能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⑷征人们回家有望吗?我们来看一段资料。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
①生看资料,理解资料意思。
②古代的边塞诗,有很多就反映了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我们一起轻声读读,感受感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唐·李颀《古意》
⑸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我们也写两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写话。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⑴学生读诗。
⑵这两句诗讲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⑶学生汇报,教师引读。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⑷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三、结课升华
(1)引入汉匈战争的一些资料。
资料二:
汉王朝、匈奴河南之战后,匈奴人失去了阴山以南的广阔区域,痛心疾首,每过于此,无不掩面痛哭;河西之战后,匈奴人又失去了水草丰美的河西地,经济上蒙受的损失更为严重,所以匈奴人歌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汉武帝时,汉王朝、匈奴在漠北大会战,经过数月搏杀,匈奴损兵十几万,这几乎是匈奴当时人口的三分之一。此战后,匈奴几无壮年男丁。
(2)时光流转到了今天,透过历史的天空,你能否试着谈一下对从秦汉一直延续到唐乃至到明清的汉民族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千年战争”的看法?学生自由谈,教师不做定论。
(教学意图:炙热的情感可能燃烧学生的理智,今天读这首诗,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这一历史的悲剧有全面、公正的看法。)
四、课内外结合,学习古诗
1、教师印发课堂上出现的古诗,有兴趣的课后自学。
2、王昌龄没有找到制止战争的有效办法,你对“阻止战争”又有何高见?
【板书】
明月
边关家
征人父母妻子孩子
教学反思:
古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出塞》的教学,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如,教学中《资治通鉴》资料的引入,汉匈战争资料的引入,还有课前印发给学生的资料:《略述秦汉以来我国北方的边塞战争》《李广生平》《王昌龄创作出塞背景》。应该说,这些资料的引入,对促进学生全面理解诗歌内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0
词语盘点
读读写写
清爽 吟诵 唱和 瀑布 陡峭 挺拔
身躯 精致 蕴含 奥秘 侠客 静谊
追随 小巷 俏丽 烘烤 音韵 演奏
探索 勤勉 漫游 亲吻
德高望重 津津乐道 别有深意 左冲右撞 意味深长 庞然大物 行色匆匆
读读记记
神奇 优雅 辨认 清新 欢悦 清脆
凝聚 恶作剧
奇妙无比 不拘一格 年过花甲
口语交际·习作一
从下面的建议中选择一项,进行,语交际和习作。
请你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中的一员.你可以把自己当成一种植物或一种动物,也可以当成一种自然现象;想想它们在大自然中是怎样生活或变化的,想象它们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井融入自己的感受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交流,可以说自己写的内容,也可以讲自己本次习作的体会。
音响世界真是太丰富、太迷人了。雷声、风声,动物的叫声,人的说话声、笑声、脚步声,物体的撞击声、摩擦声选取生活中的几种音响,或者仔细听一段音响的录音.展开想象,把想别的、感受到的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
暑期生活真是丰富多彩。你可能游览了风景名胜,可能参加了有意义的活动,也可能帮父母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你是不是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呢,先谴一说.再写一写.注意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回顾·拓展一
交流平台
小林:
我发现这一组课文中.有儿篇充分运用了联想和想象,表达上很有特点。同样是描写大自然,《山中访友》《山雨》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桂林山水》子很不一样。
小东:
对。《草虫的村落》在这一方面也很突出。读这样的课文、我觉得自己好像是大自然的一员,在跟大自然对话。我也想同作者那样、去融入大自然感受一下。
小林:
我在课外阅读中也读到过这样的文章我们来交流一下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吧!
日积月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粪自珍)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李 白)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 稹)
趣味语文
妙答一字诗
清朝嘉庆年间,在百姓中流传着一段佳话。
湖北薪县人陈沆很有文才.名噪一方。在他表登进士第时,一日、离家进京赶考,行色匆匆来到河边,急着渡河。不巧,摇渡艄公已经摇槽离岸。要等船回来.还需半个时辰。于是陈沆自报姓名.高声呼唤艄公,求他帮忙。船上有人知道陈沆是个才子,愿意出面替他恳求艄公,但有个条件,要他立即吟诗一首,而且诗中必须要有十个一字,如能做到.便请艄公驾船回来渡他。陈沆听后.沉思片刻,脱口而出;
一帆一桨一渔舟,
一位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仲一场笑,
一江明月一江秋。
船上的人听了无不叫好,艄公便掉转船头,将陈沆迎上了小船。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1
一、简介李白
(音乐、图片)
师:同学们,半个多月来,我们携手一起围绕着“走进李白”的主题,读李白诗,品李白文,领略了一代诗仙的风采。这里有李白的磅礴“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这里有李白的潇洒,如“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这里有李白的大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有李白的豪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里有“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里有李白的大气“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今天我这个大诗友,和各位小诗友一起来开展这样一个阅读交流会,来交流我们学习李白的感受,好吗?
二、我的小诗友——请你来吟诵
师:学习了这么多的李白的诗,你最欣赏的是哪一首?选出你最欣赏的一首,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吟诵给大家听,你可以独吟,也可以合作,好吗?
生1:我们同桌合作为大家朗诵《千里思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生2:我给大家朗诵
生3:我和我的伙伴为大家朗诵〈早发白帝城
(配乐)
生4:独坐敬亭山
生5:春夜洛城闻笛
生6:行路难
生7:将进酒
……
三、我的小考题,请你答答看
师:吟诵诗词,让我们进一步感受了李白的诗才。在“走进李白”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学习,互相考问,你来我问,又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下面一起走进“我的小考题——请你答答看。”
生:自由相互出题考问。
师:看大家你问我答,不亦乐乎,我也想考考大家。我说名句上句,请你来说下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四、“我的小发现——请你诗为证”
师:你问我答,问得巧,答得妙,你们真是智慧的小诗友啊!在走进李白的阅读过程中,我们品味,我们发现,下面走进“我的小发现——请你是为证。”(出示范例)比如:我发现李白爱喝酒,有诗为证: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生1:李白也慕虚荣,有诗为证:〈清平调〉,李白醉酒,为贵妃作诗,极尽赞美之词。可见诗人也有虚荣一面。
生2:李白是侠客,“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拔剑四顾心茫然。”剑乃侠客之物,可见李白是个侠客。
生3:李白多愁善感,听,“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生4:李白爱钓鱼,看“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生5:李白爱鸟,在他文中,多次出现各种各样的鸟“白鸥闲不去, 争拂酒筵飞。”“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生6:李白爱寻仙“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生7:李白多次写庐山瀑布“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生8:李白重情重义“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四、我的小网页,请你来跟帖
师;走进李白,让我们感受很多,同学们都在网上“走进李白”专栏中留下了自己的感悟,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
欣赏网上留言。请留言同学朗读,并介绍心得。
李白,中华骄傲 [By: 三(1)班 ]
盛唐的土壤培育了李白,庄子的灵魂孕育了李白。李白——一个永不褪色的名字
矛盾的李白!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洒,与尔同销万古愁。‘好一个视金钱如粪土的李白,何等潇洒、豪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洒,与尔同销万古愁。‘好一个花钱如流水的李白,多么糊涂!真是矛盾李白!唉!
嫦娥奔月! By: 欣欣兰 ] 今天我们一起观看了“嫦娥奔月”的直播,你们猜我想起了哪句诗?——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让我们和李白一起奔向诗仙梦中的地方吧!
李白之死 [By: 跳跳糖 ]传说,李白是从采石矶的捉月台为捉到月亮跳人长江而死的.想象一下,诗仙乘着酒兴,把伟大的生命交于浩阔的长江,化成了琅琅的明月,滚滚的波涛,李白永远在青天明月间向我们微笑!
六年级语文上册课件 篇12
教学目的:
1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时代背景。
3感悟罗伯特对残酷生活的积极、豁达的正确的人生态度。
4学会正确、积极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造福他人。
教学重点:人物形象的刻画及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儿童心灵的创伤。
教学难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阴影下的画面。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孩子罗伯特从小生活在贫民窟,因为肤色问题常常受到同学丽莎的奚落,但后来他为了救治得病的丽莎,却毅然捐出了自己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黑孩子罗伯特》,去了解事件的缘由。
二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资料。
三自主学习
(一)解决字词
霉臭冲鼻橱窗攒钱捐钱寒颤
撵出殡奚落怦怦蠢
灰暗:暗淡,不鲜明。
霉臭:发霉腐烂,散发臭味。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讥讽嘲笑。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寒颤: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的现象。
惊恐:惊慌恐惧。
哽:因感情激动等喉咙堵塞发不出声音。
(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文题的理解:黑指罗伯特的种族,在这里着重指出黑字,意在说明在当时乃至今种族歧视严惩的社会,罗伯特的天真、善良、富有爱心的高尚品质就尤为珍贵了。
2、说说文章讲了一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
本文叙述了黑孩子罗伯特为了救治得病的白人同学,毅然捐出了苦心积攒打算购买心爱玩具的钱,刻画了一个天真、善良、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的黑孩子形象,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问题:不同种族的人应如何相处。
3、文章结构
1)1马丁路德金的讲话。
2)25交待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的环境中。
3)67罗伯特为买战斗机模型辛苦攒钱。
4)820罗伯特把买战斗机的钱捐给丽莎治病,这行为感动了丽莎的父亲,让他重新认识了种族关系。
四小结
学生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五板书
罗伯特
丽莎战斗机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上节课内容
1、听写生字
2、文章主题
3、我们该如何面对歧视,学会生活
二合作学习
(一)深入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我们从何处看出罗伯特生活在种族歧视环境中(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1)生活环境
2)罗伯特的经历及其心理感受
2、看到罗伯特的遭遇,你感受到了什么?
3、如何评价罗伯特这个孩子?(结合事例用自己的话)
(二)学生小组讨论:对课文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三)各组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拿出来在课堂上交流。
三探究学习
1、跳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的句子并说明其所用方法及作用
2、找出文中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说明理由
四回顾反思
请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认识种族平等的意义,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
五作业:略
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八篇
探究与“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有关的主题是本文的关注点。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想要随便写的话老师们就要注意了。教案是教学评价的重要依据。希望这些资料能供你参考和使用欢迎分享给需要的人!
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1)
单词水平测试九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
1. Beijing is the c _______________ of the P.R.C as well as the centre of China’s political matters and culture.
2. She wore sun-glasses so that I didn’t r _______________ her at the first sight.
3. Smoking is strictly f _______________ in the gas station.
4. The sunlight is a kind of limitless e _______________ for us to use.
5. He was w _______________ so that we couldn’t hear what he was saying.
6. Children are taught to believe in the _______________ (原则) of equal opportunity for everyone.
7. His work this week hasn’t been up to his usual _______________ (水准).
8. I know your back hurts, but you have to wait _______________ (耐心地) until the doctor arrives.
9. In fact, he felt the condition even _______________ (糟糕) than before.
10. The doctor are busy _______________ (做手术) on the wounded soldier now.
11. The a _______________ of air can easily cause a man to die.
12. Cancer is a kind of disease which is almost i _______________.
13. Please follow these sentence p _______________ to make a few sentences.
14. His teacher asked him not to be c _______________ with himself with a little success.
15. She was e _______________ to that man but got married to this man.
16. The girl was so _______________ (着迷) by the mighty river that she would spend hours sitting on its bank and watching the boats going and coming.
17. It being very hot, the boy had to stand in the _______________ (阴凉处).
18. The city of Nanjing _______________ (目暏) the cruelty of the Japanese invaders.
19. Look, our troops are _______________ (接近) the enemy’s position and will soon attack them.
20. It said that that plane _______________ (坠毁) in the valley.
单词水平测试十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
1. What he says is not in h _______________ with what he does.
2. Before taking action, be sure to get p _______________ from your parents.
3. In China the a _______________ population takes up a large part of the whole population.
4. A $ 1,000 r _______________ has been offered for the return of the stolen painting.
5. It doesn’t seem ugly to me; on the c _______________, I think it’s rather beautiful.
6. The models are kept in locked cases as they are too valuable and _______________ (易碎的) for classroom use.
7. Although he was _______________ (残疾的) when he was only ten years of age, yet he aimed high, for which his classmates spoke highly of him.
8. Finally, Chairman made a short speech, _______________ (结束时说) that the plan should be carried out soon.
9. In Britain, some abandoned cats and dogs will be _______________ (收养) by kind-hearted people.
10. It rained _______________ (连续的) for seven days, completely ruining our holiday.
11. As far as I know, that country c _______________ of many tiny islands.
12. I can’t s _______________ my dictionary with you. I don’t like someone else to use it.
13. SARS is a kind of disease s _______________ very quickly.
14. There are seven c _______________ and four oceans in the earth.
15. Volleyball is played t _______________ the world.
16. Smoking _______________ (香烟) is harmful to our health.
17. I’ll _______________ (推荐) you a good book which will give you a lot of knowledge.
18. You’d better have all the programmes _______________ (简化) .
19. We gave our classroom a _______________ (彻底) cleaning before the National Day.
20. There will be a large apple _______________ (收成) in my hometown this year.
单词水平测试九
1. capital 2. recognize 3. forbidden 4. energy 5. whispering 6. principle 7. standard 8. patiently 9. worse 10. operating 11. absence 12. incurable 13. patterns 14. content 15. engaged 16. fasinated 17. shade 18. witnessed 19. approaching 20. crashed
单词水平测试十
1. harmony 2. permission 3. agricultural 4. reward 5. contrary 6. fragile 7. disabled 8. concluding 9. adopted 10. continuously 11. consist of 12. share 13. spreading 14. continents 15. throughout 16. cigrettes 17. recommend 18. simplified 19. thorough 20. harvest
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2)
电子课件就是全部输入在电脑中的,通常也都是教师自己上课所背的内容。这里讲的教案与传统上的有很大的不同,下面为大家分享了七年级上册英语的电子课件,欢迎借鉴!
1.学习本课的知识点:
(2)单词:blue,green,red,yellow,black,white,brown,purple,co lor,UFO,CCTV
(3)句型:
—What's this/that?
—It's ...
—What color is it?
—It's ...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英语,正确地描述物体的颜色。
3.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从小培养他们对美的正确认识。
熟练掌握Ss—Zz八个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和颜色的表达方法。
这一部分的Guessing game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从不完整的画面中通过想象,猜出其是什么字母,既复习学过的字母,又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而“What's this?It's ...”既是前一单元的重点句型,也是下一课时使用频率较高的一个句型。我们在游戏的最后用同样的方式引出本堂课所要教授的新字母的小写形式。
For example:
The teacher shows a part of a letter and asks:
Get the students to answer the question like this:
Then show the whole of the letter to let the students check whether they're right or wrong.
导入新课What color is it?
通过字母卡片,复习前面学到的字母及交际用语。
让同学们拿着卡片互相问答。
教师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上写“A”,询问学生:
The teacher answers himself/herself: It's red.
教师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字母Aa—Rr,让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读出来,教师问:
Ss:It's red.(Help the students to answer.)
导入新课 What color is it?
建议3:
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A.
Good morning,B.
(Greet as many students as possible individually.)
T:What color are your clothes?
T:Good.Now please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 about the color of your clothes.
导入新课 What color is it?
Step 2:Present the new letters and words
1.教师通过多媒体呈现一组本课要学习的字母图片,并且每张字母图片颜色不一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辨认。教师可采取竞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For example:
T:Look at these pictures.Let's play a game.Who can say these letters and the colors as quickly as possible?If you can,you will be the winner.Now let's begin.
Get some students to ask each other about letters and colors in English,and then do 1a:let the students write the letters for each color.The teacher can offer some help.
2.读一读表示颜色的单词,然后把颜色与对应的单词连起来。
T:They are the names of colors.Draw them on the blackboard or show them on the screen.Now please read after me.You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your pronunciation.
Let's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colors.
建议:
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任务型活动为顺藤摸瓜。在学生学习了有关颜色的词汇后,作为拓展,向学生介绍几个新的表示颜色的词汇,如:dark/light green,orange,pink。这几个词较常见,也很实用。然后通过顺藤摸瓜的游戏加以巩固。具体操作为:
准备10个乒乓球,乒乓球染成10种不同的颜色,然后将10个乒乓球放在一个开口的纸盒子里。上课时,教师找一个学生背对着大家,放音乐,音乐一开始,大家就开始传盒子,音乐一停,手拿盒子的同学马上拿出一个球举起。问控制音乐的同学 “What color is it?” 他猜:“It's red.”。若猜对了,大家说yes,控制音乐的学生继续放音乐;如果大家说“No,it's blue.”,控制音乐的学生下台,由刚才拿球的学生来控制音乐。游戏继续,直到乒乓球在不同学生手里。可以多练几次,让学生充分掌握表示颜色的单词。
该活动参照击鼓传花的游戏而创造。可操作性强,学生积极性也高。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表示颜色的单词。
1.教师让学生听1b部分的录音,通过听力训练操练所学的新句型。
具体操作建议是:第一遍 让学生只是听,第二遍让学生听并跟读,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操练,先学生齐读,然后把学生分成组齐读,最后让个别学生读。通过这种从整体到部分再到个体的机械操练,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的新句型。
2.教师板书并强调What question 句型。
A:What color is it? B:It's red.
A:What color is it? B:It's black.
1.让学生先按照课本的内容练习,建议前后位互问,同位互问,一生随意选择另一学生互问,尽量采取多形式从多角度练习,让更多 的人参与进来。
2.Pa ir work:Let's look at the pictures below.Can you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colors?Now work in pairs.Ask your partner about the letters in the pictures.
3.脱离课本,让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进行问答,或者用彩笔在白纸上随意写出学过的字母进行问答。
建议1:先复习前面两个单元学过的字母,再过渡到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字母。
For example:
Please look at the letters.Let's practice saying the letters Aa—Rr in order.
Aa,Bb,Cc,Dd,Ee,Ff,Gg,Hh,Ii,Jj,Kk,Ll,Mm,Nn,Oo,Pp,Qq,Rr
Good.Look at the letters in 2a.They are letters Ss—Zz.Let's listen and repeat them.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long /i?/sound in T and V and the short /e/ sound in S and Z.The /v/ sounds in V doesn't exist in most Chinese dialects.You should pay special attention.You can't say that like /veI/ or /weI/./zi?/is American English and is also acceptable.
OK.Let's listen and repeat them.
建议2:
1.第一遍让学生只是听,第二遍让学生听并跟读,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操练,先学生齐读,然后把学生分成组齐读,最后让个别学生读。通过这种从整 体到部分再到个体的机械操练,让学生掌握本课所学的新字母。
2.教师出示一些带有字母的卡片,并涂上颜色,让学生任意抽取一张,读出字母和表示卡片颜色的单词。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可以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每个组选一名代表,看哪个组读得准,读得响亮。
Look at the letters in 2b.They are not arranged alphabetically.Now listen to the tape and number the letters in order,and then read them aloud.
仔细观察2c中字母大小写书写格式,并抄写。教师仔细观察同学们的书写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在黑板上反馈。
建议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四线格,先演示给同学们看。
建议2:利用投 影仪,以动态的形式展示给同学们看。
根据大写字母写出小写字母,根据小写字母写出大写字母,必须使用四线格。
写完之后找同学读一读,再次巩固字母的读音。对于书写比较漂亮的同学,教师将其书写投影,供大家学习,同时也能激励大家认真书写。
建议:这个游戏叫“非常接触”。在活动前先向学生介绍字母大小写的规则。通过活动——非常接触加以巩固。以每一排为一组,将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分别发给每组最后一排的学生一张纸片,上面写有一个字母,只允许这个学生看这个字母,在教师说“开始”后,最后一排的学生即用手指把纸片上的字母写在前面学生的背上……这样依次进行下去,最后第一排的学生把所传的字母写到黑板的四线格上,传得最快最准确的组获胜。
这一部分并不一定要学生掌握这些缩略词的完整的拼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可以运用学过的大写字母来表示一些常见的缩略词或缩写形式。老师也可以补充一些常见的缩略词。
For example:
T:Have you seen these abbreviations?Do you know what they stand for?Now let's look at the pic tures and abbreviations and discuss in groups.
1.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2.展示各小组课前收集的缩略词,看看哪组收集得多。
3.教师在屏幕上多展示一些缩略词,让同学们多了解一些。
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red,white,yellow,black等表示颜色的单词,S—Z八个字母的读音及大小写形式,还学习了“What color is it?It's red.”两个句型。难点是准确而熟练地描述物体的颜色。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使用这两个句型进行语言交际。
1.把Ss—Zz八个字母的大小写形式每个写5遍。
2.制作彩色字母卡片,并在卡片上写出本节课学习的句型。
1.What color is it?它是什么颜色的?
【用法透析】该句型结构为“What color +be +名词(代词)+?”用来问某物是什么颜色。
这是对颜色进行提问的特殊疑问句。what是疑问代词,可放在名词前修饰说明名词(color),该句的主语是it,所以动词用单数is,若主语是复数的,则动词用are。该句答语为“It's/They're+颜色.”
2.It's black.它是黑色的。
【用法透析】it是代词,指代前面所提到的东西或人。
【误区警示】注意:its易与it's混淆。it's是it is的缩略式,意思是“它是”,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在句首时it's 和it is 两者可以通用。例如:
It's/It is a pen.它是一支钢笔。
That is a car.It's an English car.那是一辆汽车,它是一辆英国生产的汽车。
②作肯定回答时,在Yes之后只能用it is,而不能用it's。如:
—Is this a pen?这是只钢笔吗?
Starter Unit 3 What color is it?
blue,green,red,yellow,black,white,brown,purple,color
What color is it?
It's red...
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3)
一、作者简介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二、《繁星》的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海上杂记》。1923年,19岁的巴金和三哥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南京,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卫惠林同行,先后同船的中国学生计9人。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的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19日巴金抵达巴黎。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习并掌握描述天气的词汇: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
(2)掌握句型结构:
—How is the weather(in +地点)?/What’s the weather like?(in +地点)?
—It’s 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2、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询问天气并作出恰当的应答。
3、情感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2)通过谈论天气,了解一些地理常识。
(3)通过学习天气,培养学生的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描述天气的词汇: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
(2)掌握句型结构:
—How is the weather(in +地点)? /What’s the weather like?(in +地点)?
—It’s 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2、教学难点
(1)名词转换形容词的构词法:sun—sunny、rain—rainy、wind—windy、cloud—cloudy、snow—snowy
(2)国外城市的读音和拼音
三、教学方法
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迅速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
四、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
1、热身运动
(1)师生共唱“rain? go? away”, 活跃课堂气氛。
(2)做个模拟下雨的游戏,引出本课有关天气的话题。
2、导入生词:
(1)以weather为中心词,让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回忆有关天气的词汇,然后观看PPT图片导入本课新单词: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
(2)教师带读,让学生熟记单词。
3、呈现句型
(1)给出句型结构:
—How is the weather(in +地点)? /What’s the weather like?(in +地点)?
—It’s rainy/windy/sunny/cloudy/snowy.(2)分别用两个句型进行游戏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巩固新句型和新知识点。
4、听力练习,课本37页,1b5、PPT呈现中国气象地图,让学生小组讨论并抽代表上讲台模拟天气预报,并作出评价。
6、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单词和句型
7、课堂练习
8、情感升华
六、教学反思
1、课堂板书设计得应该更能适合本节课的总结这一环节,以后注意板书的书写
2、课堂口语需加强,有些突发状况还不能立即用英语表达。
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5)
单词水平测试七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
1. French is one of the o _______________ languages in Canada.
2. If you taste the sea water, you’ll find it s _______________.
3. He has broken the agreement by not doing the work he p _______________.
4. I know you are very busy, but if you can m _______________ to come on Saturday afternoon, I shall be very thankful.
5. A good p _______________ is very important for a teacher of English who teaches small children.
6. A national conference will be held next _______________ (周三) to discuss the economic problems.
7. The hostess takes pride in careful _______________ (准备) of special dishes.
8. While they were away from home, they put all their valuable in the bank, just for _______________ (安全).
9. Mr. Smith turns lawyer but Mr. Brown _______________ (仍然) a worker.
10. Susan is talkative, but she never talks to _______________ (陌生人) .
11. I can’t go to the party, but I’m going to have some flowers d _______________ for her birthday.
12. The picture shows four g _______________, great grandfather, grandfather, parents and baby.
13. My English teacher always e _______________ me when I meet with difficulties.
14. The c _______________ made me worn out when I reached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15. I’ll have to buy a pair of t _______________ to match my new T-shirt.
16. Robin is a cold-blooded killer; he has _______________ (谋杀) a lot of people.
17. The worst part of the divorce was the _______________ (分离) from his three children. He wanted to be with them.
18. The show had a very large audience, _______________ (范围) from children to grandparents.
19. Do you think the teaching in _______________ (私人的) schools is better than in state schools?
20. Your plan sounds good, and it you raise the plan at the meeting I’ll _______________ (支持) you.
单词水平测试八
班级 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
1. My brother enjoys c _______________ stamps.
2. You seem to have a fever. Let me take your t _______________.
3. The air around the earth is called a _______________.
4. What he said e _______________ me greatly and I made up my mind to continue learning.
5. The manager can speak several f _______________ languages.
6. Dreams are just _______________ (记忆) to be.
7. Nowadays most people use paper _______________ (手帕) .
8. Nie Haishen and Fei Jun long have become _______________ (熟悉的) faces to millions of fans of space travel.
9. Not surprisingly, praise usually makes children _______________ (提高) greatly.
10. The boy spoke in a very low voice _______________ (承认) he had broken the glass.
11. When a soldier meets an officer, the soldier often s _______________ him.
12. When the crops are r _______________, they are ready to be harvested.
13. The fridge does not f _______________ very well; you’d better get it repaired.
14. I know you are very busy. Would you mind s _______________ me a few minutes?
15. A bicycle is far more c _______________ than a car or a bus in busy cities.
16. The car accident has caused _______________ damage to Mary’s eyesight; she will not be able to see things for the rest of her life.
17. Hand _______________ () is the small bags that you carry with you when you are traveling on a plane.
18. The boy was happy to see many colorful _______________ () go up into the sky.
19. Although the painting looked old, it’s really a _______________ ().
20. One of his _______________ () is to become the CEO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any.
Key
单词水平测试七
1. official 2. salty 3. promised 4. manage 5. pronunciation 6. Wednesday 7. preparation 8. safety 9. remains 10. strangers 11. delivered 12. generations 13. encourages 14. climbing 15. trousers 16. murdered 17. separation 18. ranging 19. private 20. support
单词水平测试八
1. collecting 2. temperature 3. atmosphere 4. encouraged 5. foreign 6. memories 7. handkerchiefs 8. familiar 9. improve 10. admitting 11. salutes 12. ripe 13. function 14. sparing 15. convenient 16. permanent 17. luggage 18. balloons 19. fake 20. ambitions
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6)
教学内容: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
教材解读
本单元主要讨论各种食物以及喜欢或不喜欢某种食物;询问某人是否喜欢某种食物及回答;会描述一日三餐,会合理搭配一日三餐。
like的一般现在时、一般疑问句及肯、否定回答;肯定句和否定句。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到在平日饮食中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合理饮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基本词汇:food、banana、hamburger、tomato、broccoli、French fries、strawberry、orange、ice cream、salad。
2.掌握句型: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No, I don’t.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写等任务型活动,熟练应用所学单词和动词词组。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并了解各种食物,能分清水果和蔬菜并能认识到水果和蔬菜对人体有益。通过询问对方是否喜欢某食物来引起话题。
教学重点
基本单词、词汇和句型。
教学难点
1.认识并掌握重点词汇。
2.能流利地与对方开展关于食物喜好的对话。教法导航
采用任务型教学途径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同时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采取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
学法导航
让学生在游戏的情景中感受到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PPT、关于食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Greet the students as usual.Step 2: Revision Show the students pictures and ask:What’s this? It’s a soccer ball.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Yes, I do./No, I don’t.Do you like it? Yes, I do./No, I don’t.Step 3: New words Show the students some food and ask:
2What’s this? It’s a hamburger.Do you like it? Yes, I do./No, I don’t.What are these? They’re bananas.Do you like bananas? Yes, I do./No, I don’t.运用图片和对话教学单词:hamburger、banana、tomato、broccoli、French fries、strawberry、orange、ice cream、salad,并运用这些单词进行对话。
Step 4: Pair work Work in pairs and try to match the words with the pictures of 1a.Step 5: Listening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After listening, show the dialogue on the screen and get the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n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s.Step 6: Listening Listen and circle the food you hear.First get the students to check their answers in groups and then report their answers.Step 7: Listen again Listen again and fill in the blanks.I like hamburgers.Do you like hamburgers? Yes, I do.Do you like______? No, I don’t like ______.Let’s have _______.Oh, no.I don’t like_________.Step 8: Group work Make a food survey in groups by asking: Do you like...?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to complete the form.How many students like hamburgers? How many students like bananas? Step 9: Summary Let’s sum what we have learned this class.Words:banana, hamburger, tomato, ice cream, salad, strawberry.Sentences:Do you like hamburgers? Yes, I do./No, I don’t.Step 10: Homework 1.Remember the words in this class.2.Practise the dialogue in pairs.课堂作业
1.写出下列名词
(1)汉堡 ____________(2)西红柿 _____________(3)沙拉 ____________(4)草莓 ____________(5)梨 ____________(6)牛奶 __________(7)面包 __________(8)冰激凌 _________2.根据句意完成句子
(1)A:_______ you like salad? B:No, I _______./Yes, I ______.(2)I __________(喜欢)hamburgers.(3)_____________(你喜欢)hamburgers?(4)____________(我们吃)strawberries.参考答案:
1.(1)hamburger(2)tomato(3)salad(4)strawberry(5)pear(6)milk(7)bread(8)ice cream
2.(1)Do, don’t, do(2)like(3)Do you like(4)Let’s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话题,用丰富多彩的实物和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踊跃参加课堂活动,效果很好。
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7)
七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教案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
欢迎大家来到崭新的语文课堂,上次我们已经接受了小初中衔接的辅导,同学们拿到这本七年级上的语文课本也有很长时间了,已经翻阅过的请举手?你们感觉初中语文和小学语文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今天这节课,我们先不进入我们的课文学习,我们不妨先进行一场进入初中语文课堂的的欢迎仪式,或者说是语文学习的启动仪式。这场欢迎仪式将分为三个主题: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三、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
切入主题之前,我首先要讲一下学习上的要求:
⒈准备四本本子:
①笔记本(学习日志):每一天都记号日期,记下错题、基础字词知识、上课要求、作业要求、课堂重点内容,来不及先记书上,课后整理,课下反反复复多回顾。
②作业本③听写默写本④作文本⑤课余读书摘抄本 读书札记
⒉准备好语文学习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商务印书馆
⒊上课要求:
①双手放桌上
②除规定的讨论朗读时间外,保持教室安静,不讲和上课内容无关的话,树立公共课堂的公共意识,上课不认真不守纪律由课代表扣分记入期末总评成绩
③主动答疑:课上完之后,都可以到办公室提出疑问。
⒋作业要求:
按时完成作业,字写端正,第二天到校立即上交小组长,没有做完的(包括听默写没有通过)中午到办公室检查,完成后回家
预习:字词摘录、课文熟读、思考课后问题
一、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课堂
我们看到幻灯片上特别凸显了这个“大”字,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语文两个字的解释是:语言和文字以及语言和文学。它有一个很大的彰显其特色的学习范围,你的视野会变得非常开阔。
初中语文的学习内容:
⒈课文:
现代诗歌、现代散文、民间传说、说明文(科学技术、经济社会)、新闻通讯、人物传记、小说节选、微型小说、文言文、古典诗词。
人物分析、语言分析、情感分析、段落分析、语义分析、自我启发和感悟
⒉语言文字基础:
现代文:注音、字形、多音字、成语、熟语、造句、词义、句型、修辞、语法、标点符号。
文言文、古诗词: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通假字、古今异义
⒊写作:以记叙、抒情、议论文章为主
以上这些是我们三年系统性的学习要接触的内容,由此可见第一即是内容范围上的大,跨越古今、国别,现代性、古典性、启蒙性、社会性相杂糅。第二则是学习效用之大,小学时你们的老师肯定说过,学好语文就意味着为其他学科的审题解答奠定基础,语言文字是人类沟通交流最基本的条件,在一些思想家比如卢梭看来,语言文字认识和接受的不平等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之一,语言被划为了贵族语言和平民语言,文字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导致了人类的贵贱有别,而我们现代教育的语文学习即是要打破这种不平等,要每个人都掌握相同的语言文字运用才能,获得人类文明中平等的认知权、沟通权和思考权。
二、欢迎大家来到语文大乐园
下面我们来继续探讨语文学习的第二个主题,我们学习语文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简单地阅读分析课文,写命题考场作文,以及反复的做题上,这是理科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在课堂外有很大的延伸空间,这就是所谓的大乐园主题。学习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我们应该提倡一种快乐语文的学习方式,这些乐趣总的体现在:
⒈阅读的乐趣
上课,完成作业,只是我们看到的学习的表面,学好语文,离不开阅读大量的文字,阅读应该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一本课外的好书可以提前几年提升你的知识境界,可以更新你的知识含量,21世纪一份报纸一周的信息量比18世纪人类一生掌握的信息量还多。你们不用抱着学会什么的任务心态去阅读,要利用课余非学习的时间,仅仅是捧起一本书,随意的翻开,不用怕读不懂,第一遍不懂,多读几遍肯定就会有自己的理解。抄下你感到有意义的句子,当你确实有了很深的感悟想要抒发的话,写一篇读后感是水到渠成的事。
有这么一个一个故事,俄国作家契诃夫写过一篇短篇小说叫做《打赌》,讲的是一次晚会上,银行家和一个年轻的律师打赌,律师将在一间小屋里囚禁,“规定在十五年间他无权跨出门槛,看见活人,听见人声,收到信件和报纸。允许他有一样乐器,可以读书、写信、喝酒和抽烟。跟外界的联系,根据契约,他只能通过一个为此特设的小窗口进行,而且不许说话。他需要的东西,如书,乐谱,酒等等,他可以写在纸条上,要多少给多少,但只能通过窗口。”按照约定,15年后,他将得到银行家的大半财产。15年过去了,年轻人除了每天要求外界给他送书,始终没有走出过屋子一步,到达规定日期的前一天,银行家反悔了,他决定在深夜潜入屋子,杀死那个年轻律师,守住自己的财富。一根将要燃尽的蜡烛旁边,他看到已经骨瘦如柴的年轻人正熟睡着,旁边放着一封刚刚写好的信:信中说,他感谢企业家,十五年来他读了许多书,这些知识将是他终身用不尽的财富,他还明白了许多道理。他决定不再要企业家的财产,他将于明天拂晓前破窗而出,自动毁约。一起来听一下信中的一段话:
十五年来,我潜心研究人间的生活。的确,我看不见天地和人们,但在你们的书里我喝着香醇的美酒,我唱歌,在树林里追逐鹿群和野猪,和女人谈情说爱……由你们天才的诗人凭借神来之笔创造出的无数美女,轻盈得犹如臼云,夜里常常来探访我,对我小声讲述着神奇的故事,听得我神迷心醉。在你们的书里,我攀登上艾尔布鲁士和勃朗峰的顶巅,从那里观看早晨的日出,观看如血的晚霞如何染红了天空、海洋和林立的山峰。我站在那里,看到在我的上空雷电如何劈开乌云,像人蛇般游弋;我看到绿色的森林、原野、河流、湖泊、城市,听到塞王的歌唱和牧笛的吹奏;我甚至触摸过美丽的魔鬼的翅膀,它们飞来居然跟我谈论上帝……在你们的书里我也坠入过无底的深渊,我创造奇迹,行凶杀人,烧毁城市,宣扬新的宗教,征服了无数王国……
你们的书给了我智慧。不倦的人类思想千百年来所创造的一切,如今浓缩成一团,藏在我的头颅里。我知道我比你们所有的人都聪明。
我也蔑视你们的书,蔑视人间的各种幸福和智慧。一切都微不足道,转瞬即逝,虚幻莫测,不足为信,有如海市蜃楼。虽然你们骄傲、聪明而美丽,然而死亡会把你们彻底消灭,就降消灭地窖里的耗子一样,而你们的子孙后代,你们的历史,你们的不朽天才,将随着地球一起或者冻结成冰,或者烧毁。为了用行动向你们表明我蔑视你们赖以生活的一切,我放弃那两百万,虽说我曾经对它像对天堂一样梦寐以求,可是现在我蔑视它。为了放弃这一权利,我决定在规定期限之前五个小时离开这里,从而违反契约……
银行家最后放弃了杀他的打算,律师则在第二天早晨偷偷地离开了屋子。他的感悟虽然有些极端,但我们可以看到,真正的阅读是充满无限吸引力的。
你们处在中考的学习压力下,课堂语文学习会以考试做题为中心,这很容易让你们沦为考试工具,失去思想和智慧的发展潜能,为了开阔视野,我们更需要培养阅读兴趣,把读书当做信仰一般,这样,不久的将来,你们既能升入好的高中,同时也会装满丰富的思想,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更多乐趣。
⒉电影、音乐的乐趣
一本好电影比我们的课文有更深的心灵震荡,一首好的歌词会有诗一样的语言,让我们获得更美的文字体验。
三、确定语文学习的目标
阅读、欣赏电影和音乐,提升的是我们的文艺素养和气质,我希望这是你们一辈子都离不开的事。但是三年,我们有一个短期的目标,每一学期的期末考,三年后的中考,要检查你掌握的知识能力,决定你能不能升入杭二、学军、杭高这样的全国名校。所以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这样的:掌握良好的阅读文章能力、文字运用及写作能力;会背诵一定篇目的古诗词、文章;掌握现代文、文言文的基础字词知识。我的要求是:把我当做你们的向导,跟着我,多思考,把每一次课当做一步楼梯,一步一步的走,认认真真地上好课,做好作业,背诵好文字,持之以恒,千万不要落下。
确定课代表、组长
作业:预习第一篇课文
我的语文学习目标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我期待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老师
学习语文的方法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学习语文的技巧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务学与求道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态度决定一切
5、不强调进步
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
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学习别人
七年级英语上册课件(篇8)
牛津5B:Unit 1
《牛津小学英语5B》Unit 1 A New Term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牛津小学英语》5B第一单元第一教时(Part B and Part C)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Chinese, Science,
Computer Studies.
2、能正确地理解并应用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 We have …
3、能用所学单词、句型问答并初步感知句型Welcome back to school. Nice to see you.
三、教学重点
正确应用所学的句型问答
四、教学难点
单词的四会掌握
五、教具准备
自制课表、录音、投影
六、教学过程
A. Free talk
1.Greetings
用“Happy New Year!’’ “Welcome back to school!” “How are you?’’等日常交际用语进行问答,复习并导入新知
2.Revision
复习“I like English .What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How about you?’’等所学句型,渗透新知
3.Present “Science,Social Science, PE, Computer Studies’’
方法:延续以上对话引出。通过实物直观呈现,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单词教学(教师先范读,让生静听、模仿跟读。可通过抢答、试拼等进行巩固)为避免单词教学的枯燥,可将单词放入句型中操练,也可为新句型的教学做个铺垫。
例如: I like Science.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Oh you like Art. Me,too. How about you/ And you? …
师生示范一例,生生操练并问答表演。
B.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Learn “Monday”
教师自由谈话引出,例如:Oh, someone likes PE, but someone likes English…Today is “Monday”(出示自制课表),师重复该单词,生静听、模仿跟读。延续以上对话,引出:“What lessons do we have today? ”
生听、模仿。
2.Present “What lessons do we have in the morning?”
引导学生用“We have┅”回答
1)师问,让学生熟练回答。
2)学生试问,师帮助纠正读音。
3)在会读的基础上操练并进行实际运用,师生先示范,后让学生自由练习运用。
3.Learn “Tuesday, Wednesday…Friday”
方法:渗透新句型“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例如:What day is it today?
It’s Thursday.
为避免单词教法的重复,在新单词的引入时还可以用让学生试读的方法,单词的拼读可通过竞赛、游戏等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可加入本课所学的句型“What lessons do we have in the morning?” “We have┅”,使对话的情景更为真实,也起到了复习的作用。
C. Practice
1)教师利用自制的课表进行连锁操练:
A:What day is it today?
B: It’s Thursday.
A: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B: We have┅
B: What day is it today?
C: It’s Friday.
….
2) 师利用投影进行有意义的操练,图文结合。
3)利用挂图,生生问答,检查表演。
D、Assign homework
1.朗诵并抄写要求会的单词、词汇和句型。
2.完成练习册A、B部分。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牛津小学英语》5B第一单元第二教时(Read and say 和part F)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a subject. Interesting, a week 和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 I like…
3、能正确地运用对话中的日常交际用语Nice to see you. I hape we have more. How about you?
4、在掌握重点句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和初步表演对话。
四、教学难点
能比较流畅的朗读对话,并能在掌握对话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
五、教具准备
录音、图片、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A.Revision
1.Play a game: “反口令”游戏
2.Free talk.
A: I have a … What do you have?
B:I have a …
A:I like going sopping. What do you like?
C:I like …
A:I often going shopping on Sundays. Is it Sunday today?
Ss:No,it isn’t. It’s Monday.
3.复习前一课所学有关的单词,通过图、词闪现,师生问答,或个别问答。
A: What day is it ?
B: It’s …
4. Sing a song 生初步感知、熟悉歌词及旋律。
B.Presentation
1.教学句型“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I like…”
(由对话自然引出)T: We are having an Engilsh lesson. Do you like English?
Ss: Yes, …/No, …(师帮助学生回答)
T: 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生跟读,出示板书)
S1:I like …(师作提示)
2.Teach: How about you?
师指明一名学生:How about you? 生自然地理解并作答,师可稍作提示“I like…”
3.Drill
a.师问生,直观呈观句型运用的情景,为学生自己开口说作铺垫。
b.同桌互问,要求学生适当加入问候语,真实运用语言。
c.走下坐位与学生交流,既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又给了学生说的场地、机会。
4.Learn “interesting”
1).教师可由以上的对话What subjects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PE?生回答Yes, I do.师可引入Yes, it’s interesting.
新单词的呈现时师可放慢速度,让学生感知读音后再开口,为了使学生明确意思可在单词卡下面写出中文给学生参照。
2).Say a rhyme
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爱好这一特点,由生描述I like …,It’s interesting .一方面训练 interesting,同时也复习前面所学各种科目的单词。师总结出rhyme.
English, English, A, B, C.
Maths, Maths, one, two, three.
Chinese, Chinese, write and read.
Art, Art, draw and sing.
PE, PE, run and swim.
C.Listen, read and say.
1.Present “I hope we have more ” “a week”
(师述引出)I like PE, do you like PE? Who like PE, please hands up. But we have only two in a week. I hope we have more.
单词week让学生多听几遍,读音可与 “need”比较读。也可提问: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检查学生理解程度。在引入I hope we have more 后可改动课表, 如增加二节课,帮助学生理解。单词和句型的读应放在听清发音之后。
2.Listen and answer
课文对话分成两部分,降低难度,听一半对话后回答:
1).What day is it today?
2).What lessons do they have in the morning?
检查后继续听并完成句子:
What do Su Hai and Su Yang like? Su Hai likes and Su Yang likes .
3.Read the text by yourselves then together.
4.Read in roles
D. Practice
1.Look ask and answer
2.Do a survey
可借助F部分的表格,师先示范,让学生明确句型运用的场合,再相互问答。作记录后上前回答并介绍。
E.Homework
听录音,朗读并表演对话。
四人一组自编或改编对话。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牛津小学英语》5B第一单元第三教时(Part D, E, F and Part G, H)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句型达到能熟练运用的程度。
2.通过有针对性的操练,训练重点句型和难点,学生能用所学句型进行情景对话和交流。
3.了解元音字母O在开音节词中的读音。
4.能演唱本课英语歌曲。
三、教学重点
1.进一步掌握本单元的单词、句型达到能熟练运用的程度。
2、通过有针对性的操练,训练重点句型和难点,学生能用所学句型进行情景对话和交流。
四、教学难点
较熟练地掌握与运用所学句型及有关星期的单词。
五、教具准备
挂图、录音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A: Sing a song
1.Listen to the tape
听录音,投影歌词,学生熟悉旋律。试记歌词。
2.Sing after the tape
B: Free talk and revision
T:Good morning, class. Nice to see you.
Ss: Nice to see you.
T: I like running on Sunday morning. Do you like running?
S1:Yes, I do./ No, I don’t.
T: He likes PE, so he likes running.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S2: I like science.
T: How many science less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S2: We have two. I hope we have more.
T: Excuse me .Do you have scienc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Friday.
T: What lesson do you have in the afternoon?
Ss:…
3.叫一学生走下坐位摹仿教师与其余学生交流。
4.利用挂图,操练句型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
I like … How about you?
I like …
先出示1幅图,师生试说后出示对话内容,其余挂图出示后生生操练再检查。
C: Look and read.
1.师引导学生读,扫除障碍,大致了解图意。
2.学习单词“trick” “minus”, 生猜其意并试读。
3.同桌问答,熟练地朗读对话。
4.你知道其中的窍门吗?用同样的方法来出题,自编对话。
例如:I like Maths very much. It’s┅
What’s 654 minus 456?
It’s ┅
D: Design a timetable
1.师出示自制的课表操练句型。
How many subject do you have this morning?
We have ┅
How many Chinese lessons do you have in a week?
We have ┅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I like┅
What lesson do you have on Wednesday?
We have┅
2. Make a new dialogue in pairs.
3. Action.
4. Design a timetable you like.
1).师示范(可利用科目粘贴的方式):选择星期几,再边问边选科目粘贴。
2)小组合作,注意用英语问答。
3)上台演示并作介绍。
S1: Today is ┅
The first lesson is┅
T: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to ask?
S2: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S1:I like ┅
S3:Do you ┅
E: Listen and repeat.
1.利用卡片呈现单词,可加入以前所学的单词认读,如,black,happy,hat,rabbit,after,class,basketball,dance,clock,coffee,doctor,hot┅
2.同桌交流,互读,体会读音相同和不同之处。
3.Read after the tape.
4.归纳出clock, coffee, doctor,hot的共同音标,后出示图,师生共同看图说话:The hot coffee near the clock is for the doctor.
F. Homework
1.抄写本单元所学单词、词组和句型,要求能默写。
2.能熟读并会表演Read and act .
3.自由分组编演小对话。
4.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自制合理课表。
Unit2 A telephone call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 a headache, bad , a cough ,got, a fever , a cold
2、能正确地听、说、读单词 a toothache , an earache , a backache , a stomach ache
3、能正确地理解并运用句型 What’s wrong with you? I’ve got…
4、能初步熟悉歌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1、能正确地朗读和书写本课时要求掌握的单词。
2、能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句型What’s wrong with you? I’ve got….
三、课前准备:
1、本课所教单词的图片。
2、录音机和磁带。
四、教学过程:
A、课前热身
Game: Touch your nose/eyes/head/ear/tooth并导入back stomach
B. Free talk
T: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 /Not so good
当有学生回答Not so good 时,教师关切地询问What’s the matter?
What’s wrong with you? 并用手势引导学生回答。
(What’s the matter? 在4A出现过教师可告诉学生What’s the matter?和What’s wrong with you?的意思一样.)
板书:What’s wrong with you? 生跟读
在生回答后,师:I’m sorry to hear that. 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板书,生跟读]
C.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Teach: toothache
a. 师与一生表演呈现
T: How are you?
S: Not so good.
T: What’s wrong with you?
S: I’ve got a toothache. (托腮作痛苦状)
T: I’m sorry to hear that. 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
b. 师出示图片并配以单词 a toothache
生跟读:a toothache a toothache I’ve got a toothache.(板书:I’ve got a….)
c. 练习What’s wrong with you? I’ve got a…. I’m sorry to hear that. 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
师问生答 生问生答
2、同法教学单词 earache backache headache stomachache
并启发学生总结此类单词的词尾特点:后缀-ache
3、学单词fever cold cough
4、听B部分录音并跟读
5、Say a rhyme
a.听录音,理解意思
b.听录音跟读
c.试着模仿改编,并朗诵.(替换high fever)
D操练句型及单词
1、整体操练
师出示图片问:What’s wrong with you?
要求生根据图片内容边做相应的动作边回答:I’ve got a……
T: I’m sorry to hear that. 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
2、学生两人一组自编对话并表演
3、P18 Work in pairs
a.Picture1 师生问答
b.Picture 2-6 学生两人一组看图进行模仿练习。然后分角色进行表演。
E Assign homework
1、并抄写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和词组。
2、运用所学的词组和句型自由交谈
Unit2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lunch , speak, feel
2.能初步理解并运用句型How do you feel now? I feel…..
3.能正确地听、说、读日常用语M ay I speak to…?This is …speaking .See you soon
4.能熟练诵读本课的歌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正确朗读和书写本课的单词。
2.能熟练运用本课的句型。
三、课前准备:
1.本单元单词图片
2.两部玩具电话机
3.磁带 录音机
四、教学过程:
A. Revision
师生之间以free talk的形式复习句型What’s wrong with you?和本单元B部分的单词
T: Hello xxx How are you today?(出示图片 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回答)
S: Not so good.
T: What’s wrong with you?
S: I’ve got a stomach ache
T: I’m sorry to hear that. I hope you get better soon.
S: Thank you.
2.生问师答 生问生答
B.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师关切地询问刚才回答不舒服的学生:How do you feel now?
帮助学生回答I feel ill/ hot /tied…
T: I can get a glass of water for you
S: Thank you.
2、板书:How do you feel now?
I feel….
I can get a/some…for you.
生跟读数遍
3、看图编对话,练习并表演(教师逐一出示P7的图片)
C Read and say.
1、复习打电话(5A学过)并新授May I speak to …
May I speak to….
T: Hello, Is that Wang Bing?
S1: Yes, this is xxx
S2: No, this is Yu Wenjie.
T: Sorry, May I speak to Yang Jie?
帮助生答Hold on, please.并把电话递给Yang Jie
Yang Jie: Hello, this is Yang Jie speaking.
(板书speak May I speak to … This is …speaking)
2学生练习用May I speak to …打电话
3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课文挂图并用语言直接导入:Helen is not at school She’s absent today She’s ill 引导学生理解absent的意思,然后指着挂图说 Helen is in her bedroom Su Yang is calling her.让学生理解第2句中her的意思
教师出示钟面,指针显示12:30 师:Su Yang calls her after lunch.帮助学生理解after lunch
4.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
What’s wrong with Helen?
a.听录音(P14)二遍
b.指名回答问题
c. Listen and repeat.
5.学习P15对话
a.师把钟面指针拨到4:35 问:What’s the time now?
S: It’s four thirty
T: Yes Classes are over. Su Yang calls Helen after school.
b. 看图听录音
c. 帮助学生理解still take any medicine
d. Listen and repeat.
6.教师安排学生整体听录音。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学说对话。
7.情境表演,用玩具电话设置与课文内容相仿的情境。分角色表演本课会话内容。
D. Assign homework
1.听录音,朗读并表演对话
2.根据所学的对话内容自编或改编对话。
Unit 2 (第三教时)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词汇
2.进一步掌握句型How do you feel now ? I feel … I can get a/some…for you . 及 What’s wrong with you ? I’ve got a…
3.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句子 How do you feel now ? I feel … What’s wrong with you ? I’ve got …
4.能听懂、会说、会读日常交际用语 Sorry, Wrong Number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句子 What’s wrong with you ? I’ve got a … How do you feel , now? I feel ……
三、课前准备:
1.B部分单词卡片
2.录音机和磁带
3.准备一些医生看病用的道具
4.两台玩具电话机
四、教学过程:
B、A. Say a rhyme
1.用投影片出示英文儿歌《 I’m ill 》,让学生眼看录音机朗读
2.教师逐一出示单词卡片,让学生进行替换朗读。(复习单词)
C、B. Ask and answer
1.Revesien
教师再次出示单词卡片,与学生进行问答。
T:×××,What’s wrong with you ?
S:(根据图片内容)I’ve got a …
T: I’m sorry to hear that ? How do you feel , now ?
S: I feel …
T: I can get a /some … for you .
2. Practise in groups.
a. 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同桌自由问答,要求说得正确、流利。
b. 小组比赛。
D、C. Read and act
1. 教师出示这部分内容的挂图。让学生听录音整体理解对话内容。并回答问题 What’s wrong with the woman ? 从而了解学生对对话的理解。
2. 学生跟读并朗读对话。
3. 在能熟练朗读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两人一组扮演角色扮演对话。
E、D. Work in pairs
1. 学生自由朗读这部分对话。
2. 教师指名朗读,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3. 模仿对话,让学生进行游戏。教师把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要求其中三人写出一个七位数的电话号码交给老师,并在号码旁注上自己的姓名。没有给出电话号码的学生要记住其中一位同学的电话号码,然后打电话给该同学。注意提示学生别人打错电话时可以说 Sorry ,wrong number .
F、E. Assign homework
1. 朗读并抄写要求四会的单词,词汇和句型。
2. 用句型 What’s wrong with you ? I’ve got a … 和 How do you feel , now ? I feel … 进行笔头编对话各两组。
Unit 2 (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疾病类词汇
2. 能熟练地在情景中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
3. 能进一步掌握句型 What’s wrong with you ? I’ve got … How do you feel now ? I feel …
4. 能初步了解字母O在闭音节单词中的读音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句型 What’s wrong with you ? 及其答语 I’ve got … 和 How do you feel , now ? 及其答语 I feel …
三、教学难点
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有关疾病类词汇
四、课前准备
1. 录音机和磁带,玩具电话机,医生用的一些道具,各种动物头饰
2. 单词图片
3.学生自制电话号码卡,放在桌上备用。
五、教学过程:
G、A. Free talk and revision
1. 教师一边报出一生的电话号码,一边拨打电话,该生就拿起玩具电话机和老师进行对话。
T: 722××××, Hello , may I speak to ××× ?
S: This is ××× speaking .
T: Hi , ×××, This is Miss Huang , How are you , today ?
S: I’m fine , thank you . / Not so good .
(当生答Not so good 时)T: What’s wrong with you ?
S: I’ve got a …
T: Oh , I’m sorry to hear that .
How do you feel , now ?
S: I feel …
T: I can got a / some … for you .
S: Thank you .
T: Not at all , See you soon .
(教师也可故意报错号码,让学生练习用Sorry ,wrong number )
2. 学生两人或三人一组模仿编对话并练习。
3. 小组比赛,看看哪一组表演得自然、流畅、正确。
H、B. Say a rhyme
让学生跟着录音机诵读,并练习自编儿歌。
I、C. Play a game
1. 教师创设情境:森林里有一家动物医院,里面有医术精湛的大象医生,老马医生,老虎医生和狮子医生。这两天,气温反常,许多小动物都生病了,都到医院去看医生,如果你是病人,该怎样去医院看医生呢 ?
2. 四位学生戴着大象,老马,老虎,狮子的头饰,身穿白大褂,手拿听诊器扮演医生,其他学生戴各种动物头饰扮演病人,到自己喜欢的医生处就诊。从而用 What’s wrong with you ? I’ve got a … Open your mouth and say “Ah” …等日常用语展开一段对话。
3. 教师巡视各组情况,进行及时表扬和纠正错误。
J、D. Listen and repeat
1. 教师逐个出示单词 brother , love , monkey , mother . 让学生认读
2. 让学生在多次朗读单词后找出它们的共同因素。即O发 |∧|
3. 听录音跟读句子 My mother and my brother love that fat monkey .
K、E. Assign homework
1. 抄写本单元所学的单词、词组和句型,并能默写。
2. 能够熟读并表演 Read and act 。
3. 根据实际生活情景自编对话,并表演对话。
Unit 3
一、教学内容
《牛津小学英语5B》 Unit 3 Hobbies(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地理解、掌握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 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collect, a stamp, beautiful, a classmate, a ship, an animal。
3 能正确地运用对话中的词组和日常交际用语:take photos, Show us his stamps, please.
Here they are.
4 能正确地理解并运用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 Do you like…? Yes, I do.
No, I don’t. He/She likes…
5 能初步理解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的变化形式。
6 初步熟悉歌曲:Hobbies。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理解对话内容并能朗读和初步表演对话。
四、教学难点
1 能比较流畅地朗读对话,并能在掌握对话的基础上分角色表演对话。
2 能初步理解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的变化形式。
五、课前准备
1、一本有中国发行的船类和动物类邮票。
2、一架照相机。
3、Read and say 部分的投影片。
4、录音机和磁带。
六、教学过程
A Free talk
Eg: Good morning./How are you?/What day is it today?/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afternoon?/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Do you like…?
B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T:(出示一张印有花卉的邮票)What’s this? It’s a stamp.
Drill: stamp
T: Look at this stamp. What’s this?
Ss: It’s a flower.
T: Yes, it’s beautiful.
Drill: beautiful
2 T(出示一张印有船的邮票)Look. There’s a ship on the stamp. It’s a ship stamp.
Drill: ship
3 T:(出示几张印有动物的邮票)What’s this on the stamp?
Ss: There’s a dog on the stamp.
T: Yes, the dog is an animal. It’s an animal stamp.
(出示一张印有其他动物,如熊猫的照片,重复以上的对话)
T: They are animal stamps.
Drill: animal
4 T:(出示一本邮册)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Look, I have many stamps. They are beautiful. Do you like collecting stamps?
Ss: Yes, I do./No, I don’t.
Drill: collect/collect stamps.
5 T:(拿出一本相册)I like collecting photos.
(拿出照相机拍照)I like taking photos, too.
Drill: photo/take a photo.
Practise: The students say and do.(take a photo)
6 T:(请一男生和一女生到班前,教师指着女生对男生说)She’s your classmate.
(指全班学生)They are your classmates.
Drill: a classmate
7 Teaching of the sentence patterns.
1) T:(做游泳的动作)I like swimming. Do you like swimming?引导学生用Yes, I do./No, I don’t. I like…来回答。
2) 请一学生用I like…句型说出自己喜欢做的运动,教师逐一想全班:He/She likes…领说句型,学生跟读。
3) 教师出示Read and say部分的挂图进行句型介绍This is Yang Ling. She likes making clothes. Helen likes cooking and growing flowers.学生理解图片意思后模仿学说句型Yang Ling likes making clothes. Helen likes cooking and growing flowers.
4) 教师利用挂图进行问答练习,引出Does Yang Ling like making clothes? Yes, she does. Does Helen like taking photos? No, she doesn’t.领说句型。
C Read and say
1、The students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listen to the tape.
2、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3、The students read the dialogue themselves and the teacher gives some help.
4、The students read the dialogue in roles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5、Ask several groups of students to act out the dialogue.
D Listen to a song: Hobbies
E Assign homework
1 Listen to the tape, read the dialogue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2 Make a new dialogue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of the text.
Unit 3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a coin和词组take photos, go shopping.
2、能正确地听、说、读词组make model ships, collect stamps, collect coins, grow flowers, keep goldfish, make clothes.
3、能唱本课英文歌曲。
二、教学重点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a coin和词组take photos, go shopping.
2、能正确地听、说、读词组make model ships, collect stamps collect coins, grow flowers, keep goldfish, make clothes.
三、教学难点
1、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单词a coin 和词组take photos,go shopping.
2、能熟练运用本课所学的词组。
四、课前准备
1、画有动作的多媒体课件
2、B部分词组的动作图片和挂图
3、录音机和磁带
五、教学过程
A Free talk and motivation
1 Eg: Good morning!/How are you?/Nice to see you./Do you like…?Does he/she like…?
2 The students act out the dialogues.
3 Listen to the song: Hobbies, and sing after the song.
B Presentation
1 Present the pictures and say the phrases: take photos, make clothes, collect stamps.
2 T:(教师根据多媒体课件或动作图片提问)What’s he doing? He’s going shopping.通过教师自问自答引出make model ships, collect coins, keep goldfish,grow flowers等词组。
3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C Practice
1 把所有词组的图片贴在黑板上,教师说出一个词组并请一位学生指出黑板上相对的图片。
2 师生根据动作或图片进行问答练习,如Do you like going shopping?No,I don’t. Do you like keeping goldfish? Yes, I do.
3 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用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叙述图片内容,如He likes making model ships. She likes making clothes.
4 学生同桌看图说话,自由操练词组。
D Consolidation
1 Listen and act or look and say.
(一学生发令,全班同学做动作,或一个学生演示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说出动作名称。)
2 Play the game: What’s missing?
(教师出示本单元所学的所有动词词组的图片,以最快的速度抽出一张,问学生What’s missing?学生说出被抽出图片的动词词组。)
3 Play the game: Chinese Whisper
(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师在每组第一位学生的耳边悄悄说出不同的单词或句子,让学生依次在下一位学生耳边轻声说出。然后请每组最后一位学生大声说出他/她所听到的单词或句子,说对的小组为优胜组。)
E Assign homework
1 read the phrases and copy the phrases.
2 Make some sentences with the phrases.
Unit 3 Hobbies(第三教时)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有关兴趣爱好词汇。
2、能熟练掌握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及其答语Yes,I do.
3、能用句型I like…和He/She likes…,too.描述自己或他人的爱好和活动。
4、能用所学句型进行情景会话和交流。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句子Do you have any hobbies?及其答语Yes,I do.和I like…及He/She likes …,too.等句型。
三、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Do you have any hobbies?及其答语Yes,I do.并能在具体情景中以口笔头或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
四、课前准备
1、有关活动方面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2、录音机和磁带
3、学生自带一些有关自己兴趣爱好或活动的照片。
五、教学过程
A Sing a song
The students sing after the tape.
B Revision
1 Present the pictures of Part B with the CAI, the students say the eight phrases.
2 The teacher present the picture of Part B, the students talk about their hobbies with the sentence pattern: I like…..
3 Play a game
教师课前准备一些动作图片,一学生到讲台前挑选一种喜欢的动作图片,做图片上动作,其他学生猜他或她喜欢的活动:He/She likes …
C Ask and answer
1 Revision
Present the CAI and talk with the students.
Eg: S1: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T: Yes, I do. 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2 Practise in groups
1) Work in groups.
Eg: S1: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S2: Yes, I do. I like collecting/…
2) Compete in groups.
The students make sentences: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Yes, I do. I like…He/She likes…,too.(The group which makes the most sentences is the winner.)
3) Make an interview.
The student interview his classmates with the topic: Hobbies.
Eg:S1: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S2:Yes, I do. I like making model ships/…
S1:(Point to another student) He likes making model ships, too. Right?
S2: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He likes taking photos/…
D Look,read and complete
1 The teacher present the pictures of PartD: This is a picture of Su Hai’s family. Su Hai and her family have some hobbies. The talk about the picture with the students, make the students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picture.
2 The students do the exercise.
3 Check the answer.
F Assign homework
1 Read and copy the words and sentences.
2 Make out a new dialogue.
Unit3 Hobbies(第四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有关活动类词汇。
2、能熟练地在情景中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
3、能进一步掌握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及其答语Yes,I do.并能用I like…和He/She likes…,too.句型描述自己或他人喜欢的爱好和多动。
4、能初步了解字母u在单词中的读音。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听、说、读、写句型Do you have any hobbies?及其答语Yes,I do.和I like…及He/She likes…,too.句式。
三、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有关活动类词汇。
四、课前准备
1、有关活动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
2、E部分的教学挂图
3、录音机和磁带。
4、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
A Free talk and revision
Eg: Good morning, class./I like…Do you have any hobbies?/He/She likes …Right?
B Sing a song
The students sing after the tape.
C Do a survey
1 Present the CAI or the picture of Part B, the students say the phrases.
2 Free talk.
The students talk about hobbies with each other.
3 Do a survey.
1) The teacher do a survey as a model.
Eg: T(Present the form)Do you have any hobbies?
S1:Yes,I do. I like…
T:(Fill the form)
2)The students do the survey in groups.
4 Sum up.
教师课前做一张统计表,抽取若干组学生,让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Eg: T: Can you tell me about your survey?
S: Yes. Five student like taking photos. One student likes making model ships.
taking photos 5
making model ships 1
D Read and act
1 T:(Present the picture) Now ,Boys and girls. Look at the picture. What does Liu Tao like? Can you guess?
Ss:…
(The student listen to the tape.)
2 Teach the words: water, every, aunt, carefully with the picture. Learn the dialogue.
3 Answer the questions:(Make sur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dialogue)
Eg:1)What is Liu Tao doing?
2)Who likes growing flowers, too?
3)Does Liu Tao water the trees and flowers every day?
4 Read the dialogue after the tape and act out the dialogue.
E Listen and repeat.
1 Play a game: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快速展示图片,一闪即停,然后问学生:What’s missing?让学生看图后猜单词。
2 The students read the words together.
3 Sum up the common pronunciation.
4 Present the phonetic symbol and read after the teacher.
5 Read the sentence.
F Assign homework
1 Read the dialogue of Part E and try to act out it.
2 Make a new dialogue.
3 Do the exercise of the Exercise Book.
Unit 4《牛津小学英语5B》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
课时: 本单元共4课时 本课为第1课时
课时目标:1. Four skills: fast high ,Does he/she…?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2. Three skills: speak loudly, run fast, jump high, dance beautifully, walk carefully, sit quietly
3. Require the Ss to use v. and adv. properly in a certain situation
教学内容和过程:
A. Warming up
1. Sing a song.
2. Free talk
B. Preparation
1. Greetings
2. Sing a song “Come on and join into the games”
C.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jump high
a. Now, let’s do some exercise. Sun rise. Wave your arms. Shake your body. Stand up. Jump high etc. Run fast.
b. Ask a student to jump high. (put “jump high” on the Bb)
c. Read in pairs.
2. run fast
a. Let’s act! Run fast! (Put “run fast” on the Bb.)
b. Read in pairs!
3. speak loudly
a. I say you do. fast→run loudly→speak
b. Put “speak loudly” on the Bb. and read loudly.
c. You say s. do. cry loudly sing loudly
4. Teach dance beautifully, walk carefully, sit quietly in the same way
5.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6. Hand out the cards to some students, ask the others to guess.
7. Show Ss some photos and talk about them. Does he run fast? Yes, he does. No, he doesn’t .Ask Ss try to say “Does he …?”
8. Talk about the picture in pair.
9. Make a dialogue and act it.
D. Consolidation
Do a survey
《牛津小学英语5B》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
课时: 本单元共4课时 本课为第2课时
课时目标:1. Four skills: an e-mail, busy, town, age, usually, what does 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2. Three skills: I’m busy, we’re the same age
3. Require the students to read and act the dialogue
教学内容和过程:
A. Free talk
B. Preparation
3. Do some exercise!
4. Talk about the photos.
C.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1. What does he/she usually…? He/she usually…
a. What do you usually do? I usually play football. What does he usually do? He usually…
b. Reading and practice.
2.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talk about it.
c. E-mail, surf the Internet, busy
What’s Wang Bing doing? Is he surfing the Internet? He’s busy.
d. town, age
Do you live in the city? No, I’m in a small town. Are you twelve? Yes, I am. And you? I’m twelve, too. You’re in the same age.
3. Listen to the tape, answer the question.
d. Does Wang Bing’s friend live in London?
e. How old is his friend?
f. Does he usually play football?
g. Does he play well?
4. Imitate!
5. Practice in groups.
D. Consolidation
6. Act the dialogue.
7. Talk about your own friends.
《牛津小学英语5B》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
课时: 本单元共4课时 本课为第3课时
课时目标:1.进一步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动词词组
2.进一步掌握句型“What does…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能用该句型询问他人日常生活规律
3.通过本课学习能灵活区别运用Do…? Yes,…do./No,…don’t.
Does…? Yes,…does./No,…doesn’t.
教学用具:图片 录音机 投影
教学内容和过程:
A. Say a rhyme
3. Try to read. (投影呈现)
4. Listen to the tape.
5. Let’s say together.
B. Revision
5. 图片闪现,生说本单元所学的词组
6. Introduction
T: I usually read English books and watch TV on Sundays.
My brother usually does his homework…
My parents usually…
7. Do a survey in group
S1: What do you usually…?
S2: I usually…
S1: What do…
S3: I…
8. 从他人口中了解你的同学
e.g. SA: Excuse me ,B What does C usually do…
SB: She usually…
SA: Does D…?
SB: Yes,…/No,…
9. Play a game
a. 游戏目的:复习What does…? Does…?
b. 游戏准备:师准备各类图片
c. 方法:看看,问问,猜猜
一生看图,师生共猜(个别:Does…)
C. Ask and answer
8. 出示图片,师生示范一例
9. 同桌问答
10. 扩充对话,比比哪组说得好
D. Look and read
11. Look at the pictures
12. Listen to the tape, then repeat
13. Try to say (If you are the boy)
14. Describe
Use: He goes to school…
He has…
He likes…
15. 师提供类似的图片,出示关键词,生试说(同桌),比比谁说得既流利又正确。
E. Assign homework
1. 回顾本单元所学的词组,单词,试默
2. 用所学的句型描述你同学的日常生活,兴趣爱好
提示:go to school at seven
have six lessons everyday
have lunch at 11:10
like singing
…
《牛津小学英语5B》第四单元教案
课题: Unit 4 An English friend
课时: 本单元共4课时 本课为第4课时
课时目标:1. 通过复习,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动词词组
2. 能熟练地在情景中运用本单元所学的句型及日常交际用语
3. 能进一步掌握句型Does…? Yes,…does./No,…doesnt.并能用What does …usually do…?询问他人日常生活规律
4.能初步了解字母u在单词中的读音
教学内容和过程:
A. Free talk and revision
T: I usually go shopping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
Do you usually…?
S1: Yes, I do. / No, I don’t.
I usually play chess on Saturdays.
T: Does your mother work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
S1: Yes, she does.
T: What does your father usually do in the evening?
S1: He usually watches TV and reads newspapers.
…
B. Say the rhymes
一生起说,齐说
C. Play a game
游戏目的:复习所学的动词词组并进行扩展,灵活运用
游戏方法:师说一副词,生做各种动作
e.g. cry /laugh/sing
You’re right. /great!
做错的:You’re wrong.
I’m sorry.
D. Read and act.
3. Look at the pictures, read after the tape in roles.
4. Change.
5. Try to ask and answer (Don’t look at your books.)
鼓励学生说,不一定要全面,完整,说一两句也行,还可以用自己的话说。
E. Listen and repeat
6. T writes some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or use some cards with the words.
7. Read together or ask someone to read.
3. 将单元按读音归类
[ju:] [u] [A]
4. Look at the picture, describe it then say “The puppet jumps and runs in the bus”
e.g. T: What’s this?
Ss: It’s a puppet.
T: Where is it?
Is it in the box?
Is it in the box?
Ss:…
F. Assign homework
1. 能熟练表演本课对话
2. 模仿Part A并结合重点句型自编对话(分小组进行)
Try to write a small passage (About your family member or your classmate)
Unit 5 Review and check
课时: 本单元共3课时 本课为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复习及巩固动词与副词的搭配.
2. 复习问句:Does he/she…?yes, he /she does. No, he/she doesn’t.
二.教具准备:挂图,图片。
三.教学内容及过程.
Step 1.Revision
1. Greetings
2. Freetalk
1).Do you have any hobbies?
2).Do you like…?
3).Does he/she…?
4).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3. Answer quickly
The way: 当一个学生说出动词时,另一个学生快速的说出相应的副词.
Step 2.Look,read and write.
1. Show the pictures (1-4) and answer questions.
1).What does the girl/boy do?
2)do he/she…?
2. Read the sentences and fill in the blank.
3. Check the answers.
4. Show the pictures (5-8) and answer questions.
1).Does Miss Li like keeping goldfish?
2).Does Mr Black like making model ships?
3).Does Mrs Brown like cooking?
4).Does Mr Green like collecting stamps?
Step 3.Look and write.
1. Show the pictures of Part B.
2.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3. Divide 8 groups and make dialogues
4. Check out.
Step 4 Consolidation
Assign homework: Finish Part A and B.
Read it and recite it.
课题: Unit 5 Review and check
课时: 本单元共3课时 本课为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能熟练运用“打电话”及课程的日常用语
2. 能正确掌握like + doing的形式
二. 教学重难点
目标1,2
三. 教学用具
挂图,实物,图片
四. 教学过程
Step1.Revision
1.Greetings
2.Free talk
May I speak to…?
This is …speaking.
I am sorry to hear that.
See you soon..
Sorry, wrong number.
Step 2.Look read and complete of part C
1. Show the picture and describe the dialogue
2.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3. Check out
4. Play a game: Make friends
The way:做两组卡片:一组是课程名称,另一组是代表该课程的图片。
请几位学生各抽一张,并找出与自己卡片上的名称/图片相符的图片/
名称,引导学生复习课程名称,如一位学生出示代表PE的科目图片,
另一位学生则说PE。
5. Show the picture of part C2
6. Make a dialogue in pairs
7. Check out
Step nsolidation
1. Assign homework: finish part C
2. Recite it
课题: Unit 5 Review and check
课时: 本单元共3课时 本课为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能熟练地掌握1-4单元所学的单词。
2. 能教熟练地在情景中运用1-4单元所学的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
二. 教学重点
1. 能熟练地掌握1-4单元所学单词
2. 能综合运用1-4单元所学的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
3. 能初步改编或扩充1-4单元所学的对话。
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 教学准备
挂图,图片
五.教学过程:
Step1. Revision
1. Greetings
2. Warming-up
3. Free talk
1) Do you have any hobbies?
2)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3) What do you usually do?
4) What does he/she usually do?
He/she usually…
Step 2.Look and talk
1. Game “Do and Guess”
The way: 根据动作猜词组 给名词快速说词组
2. Show the picture of part D
1) 指导学生观察图片。
2)
3. According the model to make a new dialogue
4. Check out
Step nsolidation
Assign homework: Make a new dialogue and write it down.
5B. Unit 6 A部分 Read and Say
二、教学目标:
1. 四会掌握人体部位:arm , hand, foot , leg.
2. 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Touch…with…
三、教学重、难点:
1. 熟练运用交际用语。
2. 灵活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四、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和本课会话的磁带。
2. 准备本课会话的投影片。
3. 课前写好本课的课题5B. Unit 6 A部分 Read and Say
五、教学过程:
A Organization组织教学
1.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Miss Zhang.
2. Let’s sing a song 学生听录音跟唱英语歌曲What are you doing?
B Revision复习
1. Let’s speak English
T: What’s your name? Ss: My name is…
T: What are you doing? Ss: I’m reading…
T: Are you playing basketball? Ss: Yes, I am.
T: Does he play well? Ss: Yes, he does.
T: Does Mr. Black like making model ships? Ss: Yes, he does.
T: Does Mrs. Brown like cooking? Ss: Yes, she does.
2. Let’s act.
(1)T:创设情境,学生表演(T示范一组,运用祈使句)
T: Stand up. Jump, please… Touch your nose…
(2)学生模仿做。
C Presentation.新授
1. T又发命令作动作→人体部位名称。
2. T投影图片,由旧引新(T注音标,请学生试拼读)
3. arm, hand, leg, foot
4. 学生集体升降调朗读。
5. T指投影:T: Touch your nose with your hand.
学生理解后,T板书。
6. 学生集体朗读。
D Practice练习
1. T指投影图片,请同学快速说出人体部位。
2. 男女竞赛,争说人体部位。
3. 在熟练具体部位名称后,运用句型练习。
4. T发命令,学生作动作,练习数组。
T: Touch your foot with your hands.
5. 学生模仿教师,互相发命令。
6. Talk in pairs. 同桌发命令。
E Consolidations:
1. 请学生个别发命令,作动作。
2. T投影图片,请同学看图,填空,写出相应的单词。
3. 听录音,跟读B部分。
4. 总结:
(1) 要求同学们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Touch…with…
(2)四会掌握人体部位。
六、布置作业:
1. 抄写四会单词各一行。
2. 跟读本课会话录音二十分钟。
七、板书设计:
Unit 6
arm hand leg foot
Touch…with…
The Second Period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5B.Unit 6 B 部分 Look, read and learn.
1. 四会单词:
time, left, right, stop, touch.
2. 四会句型:
Put…on…
Touch…with…
All right.
3. 日常交际用语:
Stand in a line.
Let’s do some exercises.
Now, listen carefully.
Jump up and down.
Do this…times…
Now, stand up, everybody!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掌握四会单词。
2. 能正确掌握四会句型。
3. 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三、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四会单词、句型。
2. 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3. 综合灵活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四. 课前准备:
1.准备录音机和本课会话的磁带。
2.准备人体各个部位的图片,准备贴在黑板上。
3.准备人体各个部位的单词卡片。
4.准备人体部位的投影片。
5.课前写好本课的课题5B.Unit 6 B 部分 Look, read and learn.
五、教学过程:
A Organization 组织教学
1.Greetings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Miss Zhang.
2.Let’s sing a song.学生听录音跟读唱英语歌曲 We can dance!
B Revision 复习
1. Let’s speak English.
T: Who’s on duty today? Ss: am.
T: Is everyone here today? Ss: Yes, we are all here.
T: What do you like? Ss: I like…
T: Do you like bananas? Ss: Yes I do.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T: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Ss: We have…
T: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Ss: I like…
2.Let’s act:请两组同学站起来表演
(1)T:创设情境,学生表演(T示范一组,运用祈使句)
T: Put…on…, please… Touch your eyes…
(2)学生模仿做。
C Presentation 新授
1. T投影图片:at a PE lesson 创建情境,让学生理解 ,在一节体育课上。
T板书,学生集体朗读。
2. T创设两个情境:让学生理解。
(1)Stand in a line , please.
Put your feet together.
Jump up and down ten times.
(2)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 and turn left and right.
Do this ten times
D Practice 练习
1.T板书以上情境句型→四会单词 T注音,学生集体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四会句型。
3.T发命令学生作动作。
4.Talk in pairs. 同桌互相发命令。
5.同桌互相发命令。
E Consolidations
1.男女生互相发命令
2.看投影,学生模仿录音跟读前两段
3.总结:
(1)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arm ,hand ,foot, leg.
(2)要求四会掌握的句型:Put…on…
Touch…with…
All right.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句型、单词各三遍。
2.跟读本课B部分录音二十分钟。
七、板书设计:
Unit 6
time left right stop touch
Put…on… Touch…with…. All right.
5B.Unit 6 C 部分Work in pairs.
1. 四会单词:
time, left, right, stop, touch.
2. 四会句型:
Put…on…
Touch…with…
All right.
3. 日常交际用语:
Stand in a line.
Let’s do some exercises.
Now, listen carefully.
Jump up and down.
Do this…times…
Now, stand up, everybody!
二、教学目标:
掌握句型: Touch…with… All right.
三、教学重、难点:
1. 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2. 综合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四、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和本课的磁带。
2. 准备C部分的投影片。
3. 准备本课的单词卡片。
4. 课前写好本课的课题5B.Unit6 C部分Work in pairs.
五、教学过程:
A Organizations.组织教学
1.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Miss Zhang.
2.Let’s sing a song.学生听录音跟读唱英语歌曲 We can dance!
B Revisions复习
1. Let’s speak English.
T: Who’s on duty today? Ss: I am.
T: Is everyone here today? Ss :Yes ,we are all here.
T: What do you like? Ss I like…
T: Do you like bananas? Ss: Yes, I do.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T: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Ss: We have…
T: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Ss: I like…
2. Let’s act:请两组同学站起来表演
(1)T:创设情境,学生表演(T示范一组,运用祈使句)
T: Put…on…, please… Touch your eyes…
(2)学生模仿做。
C Presentation新授
1. 投影图片:at a PE lesson T发命令,请同学作动作。
2. 再投影另外两个情境的图片。
(1)Lie on your back. Put your knees together.
Bend your knees. Move your legs to the left, then move to the right.
(2)lift up your left leg and touch it with your right hand.
2.学生理解后,集体朗读后。
D Practice 练习
1. 发命令学生作动作,理解明白后集体朗读。
2. 个别领读。
3. Talk in pairs.
4. 学生发命令作动作。
E Consolidation
1. T投影后,整节PE课,让学生试听录音。
2. 看图片,请学生跟读录音。
3. 请学生分片段表演。
4. 总结:要求学生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六、布置作业:
1. 听录音跟读二十分钟。
2. 抄写C部分的句型两遍(两英两中)。
七、板书设计:
Unit 6
Touch…with…
All right.
The Fourth Period(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5B.Unit 6 D 部分Look ,read and complete.
1. 掌握四会词汇:Touch…with…
2. 学习人体部分名称。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掌握人体部位名称。
2. 熟练运用四会句型。
三、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四会单词、句型。
2. 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3. 综合灵活熟练运用日常交际用语。
4. 熟练运用四会句型。
四、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和本课的磁带。
2. 准备D部分的投影片。
3. 准备本课的单词卡片。
4. 课前写好本课的课题5B.Unit6D部分Look, read and complete.
五、教学过程
A Organization组织教学
1.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Miss Zhang.
2.Let’s sing a song.学生听录音跟读唱英语歌曲 Two jackets.
B Revision 复习
1.Let’s speak English.
T: Who’s on duty today? Ss: I am.
T: Is everyone here today? Ss: Yes, we are all here.
T: What do you like? Ss: I like…
T: Do you like bananas? Ss: Yes, I do.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T: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in the morning? Ss: We have…
T: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Ss: I like…
2.T投影人体图片,请学生说出部分名称
3.请学生听写四会单词
4.T创设PE课的情景,请学生分片段表演
C Practice练习
1 . 由表演→句型操练Touch…with… three times
T板书,学生集体朗读
2.投影C部分图片,学生模仿说句子
3.Talk in pairs.
4.看图写句子
E Consolidation
1. Play games Chinese Whisper
传句子:Touch your head with your hand.
2.同学之间发命令作动作。
3. 总结:要求同学门熟练运用四会句型,以及日常交际用语。
六布置作业:
1.看图写句子。
2.听二十分录音并跟读。
七、板书设计:
Unit 6 At a PE lesson
Touch…with…three time
The fifth period(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5B.Unit 6 E,F,G,H 部分.
1. 复习人体部位名称,以及体育课上的动作词组, D.E部分
2. 复习祈使句
3. 复习现在进行时
二、教学目标:
1. 正确掌握单词,词组
2. 熟练运用祈使句
3. 综合灵活运现在进行时
三、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掌握祈使句和现在进行时。
2. 祈使句语现在进行时再正确情况下使用
四、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和本课唱歌的磁带。
2. 准备E,F,G,H的图片。
3. 课前写好本课的课题5B.Unit6.E,F,G,H部分。
五、教学过程:
A Organizations.组织教学
1.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Miss Zhang.
2. Let’s sing a song.学生听录音跟读唱英语歌曲 Two jackets.
B Revision复习
1. Let’s speak English.
T: Who’s on duty today? Ss: I am.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Monday.
T: What subject do you like? Ss: I like…
T: What class are you in? Ss: I’m in Class Two.
T: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on Monday? Ss: We have…
2. T投影人体图片,请学生快速说出人体部位名称
3.请同学板演默写人体部位名称单词
4.T投影PE课,请同学看情景说句子。
C Practice练习
1. 请同学看情景,表演PE课内容
2. T发命令请学生作动作
3. T投影图片:D部分图片,让学生说句子作动作
4.请另外一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说出他们所做的动作
5.反复练习D部分,四幅图
6.请学生笔头完成
7.T投影E部分,请同学看图朗读;分讨论表演
六、布置作业:
1. 听录音跟读本课所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本课所学句子和日常交际用语进行自编会话,同桌表演。
七、板书设计:
Unit 6 At a PE lesson
D部分句型
The Sixth Period(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第六课时是综合练习课,完成本单元学习手册。
1. F部分,活动内容。
2. 语音。
3. Sing a song.(Do some exercise with me)
二、教学目标:
1. 能听懂人体部位名称并画出。
2. 能正确听读、辨认语音。
3. 学英歌曲。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掌握字母组合ai、ay在单词中的发音,即[ei]
2. Listen and draw.能听懂并画出。
3 学合唱英语歌曲。
四、课前准备:
1.准备本词汇的图片。
2.准备录音机和练习册听力部分的录音。
3.黑板上预先写好课题Unit2 A telephone call.
五、教学过程:
A Say a rhyme 学生集体说歌谣,并自己配上动作。
B Free talk 师生交流。
C Revision复习
1. Let’s speak English.
T: Who’s on duty today? Ss :I am.
T: What day is it today? Ss: It’s Monday.
T: How do you feel now? Ss: I feel…
T: What’s wrong with you? Ss: I have got a fever.
2. Let’s act.
T投影PE课情景,请同学表演。
D Listen and repeat.
(1)T投影,语音. 请学生认真听然后跟读。
(2)学生集体朗读。
(3)请个别学生朗读。
E 1.T投影人体部位,请学生认人体部位名称词。
2. Listen and draw
请学生静听然后画画。
3.同桌之间互相Listen and draw
F 学唱英语歌曲。
1.先静听录音两遍,跟唱。
2.学生表演唱。
3. 总结:要求学生能听懂教师所发的命令,并能做动作。
六、布置作业:
1. 跟读录音20分钟。
2. 全面复习本单元的四会内容。
七、板书设计
Unit 6 At a PE lesson
waiter waitress day play
八、教后笔记:
通过直观教具,生动形象的动作对学生进行句型的教学,教学效果很好。人体部位名称的学习采用实物教学,学生很有兴趣。祈使句的学习采用游戏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由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落实到笔头,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Unit 7 The First Period(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5B Unit7A部分 Read and Say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掌握A部分会话,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 能正确地运用对话中出现的日常交际用语。
3. 初步掌握会话中出现的四会单词night, half, past, a face, ready, on duty, quick, a game, a quarter, really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理解、掌握A部分会话。
四、课前准备:
1. 准备录音机和磁带。
2. 准备投影片(早上、中午和晚上三个场景)。
3. 准备本课会话中出现的有关词汇的图片。
4. 课前在黑板上写好课题。
五、教学过程:
A Sing a song. 跟录音机边听边表演唱英文歌曲Do some exercise with me
B Free talk. 师生交流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 Glad to see you.
Ss: Glad to see you, too.
T: Let’s play a game, OK?
Ss: OK!
C Revision.复习
1. 组织学生做“听词组、做动作”和“做动作、说词组”游戏,复习动词词组get up, have breakfast, watch TV, do homework等。
2. 在熟练掌握这些动词词组后,教师演示wash my face和brush my teeth这两个词组,让学生学习。
D Presentation and drill新授和操练
1. 教师利用教具钟以What’s the time? It’s….句型引导学生学习含有past和to的表示时间的词组。
T: (教师事先将钟拨到6:30) What’s the time?
S1: It’s six thirty.
T: Yes, it’s half past six. (教师将钟拨到6:50)What’s the time?
S2: It’s six fifty.
T: Yes, it’s ten to seven. (将钟拨到6:45) What’s the time?
S3.: It’s six forty-five.
T: Yes, it’s a quarter to seven.
2. 在学生已掌握时间表达法的基础上,教师将教具钟拨到相应的点钟并说It’s half past six. It’s time to get up.再将钟拨到6:45,问学生What time is it?引导学生回答It’s a quarter to seven.后,教师说Yes, it’s time for breakfast. Let’s have breakfast.引出What time is it? It’s time for….句型。教师示范发音,学生静听、模仿、跟读。
3. 借助挂图,解释情境,教师说It’s Thursday today. David has a lot of things to do. He’s busy. He has no rest.边摆手边装着休息状,引出单词rest。
4. 出示本部分三个场景的挂图,逐步呈现对话,让学生看图听录音,整体了解会话内容。引出、学习本部分单词、词组以及相关句型。
5. 听录音,学生模仿、跟读会话。
E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练习和巩固
1. 学生小组内分角色朗读会话。
2. 学生小组汇报朗读会话。
3. 小组推荐组员到台前用所学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4. 学生小组内看图说话。
六、布置作业:
听录音跟读本课会话,小组进行会话,准备下节课表演会话。
The Second Period(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5B. Unit 7 B部分 Look, read and learn
二、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掌握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一、能正确地掌握含有past和to的时间表达法。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掌握含有past和to的时间表达法。
四、课前准备:
1、准备画有各种不同时间钟面的投影片
2、请各小组带一个钟。
3、在黑板上预先写好课题Unit7 After school。
五、教学过程:
A Listen to a rhyme 听本课的歌谣两遍,边听边用手打节奏。
B Free talk 师生交流
C Revision 复习
1. 出示A部分会话投影片,看图进行师生会话。
2. 学生看图进行小组会话。
一、学生小组会话表演。
一、Play a game : Bingo!来复习数词。
D Presentation and drill 新授和操练
1. 出示一教具钟,教师口述What time is it? It’s….分别引出含有past和to的表示时间的词组。
2. 引导学生观察含有past和to的表示时间的词组,体会、发现past和to的用法。
3. 学生小组内练说含有past和to的表示时间的词组,使学生尽快掌握此类时间表达法。
4. 出示几点一/三刻的钟面,师生问答What time is it? It’s a quarter past/to… .引出单词quarter,强调单词中字母组合ar的发音,教师示范发音,学生静听、模仿、跟读、拼读。
5. 游戏活动:听听、指指。
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画有各种不同时间钟面的投影片,如6:30,6:35,
6:05,教师发令,学生听音并指出正确图片。待学生比较熟练后,再请一些小助手到台前发令。
E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练习和巩固
1. 游戏:抢答比赛。
以每个小组为单位进行操练,任意一成员拨一时间问What time is it?其余学生拍手进行抢答(拍手最快的学生赢得抢答权)。
2. 学生听B部分录音,跟读单词。
3. 游戏活动:听听、画画、写写。
教师口述时间,学生把它们画出来,并写出该时间。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准。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并抄写本课四会单词各一行,每行抄写单词四遍。
2、课后认认钟,用英语向家长、同学汇报时间。
The Third Period(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5B. Unit7 C部分 Ask and answer
二、教学目标:
1. 复习本单元所学词汇。
2. 进一步掌握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3. 掌握句型It’s time for….。
三、教学重、难点:
四会掌握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 It’s time for….。
四、课前准备:
1. 准备C部分出现的图片。
2. 在黑板上预先写好课题Unit 7 After school。
五、教学过程:
A Listen to a rhyme 听本课的歌谣
B Free talk 师生交流
What time is it?
It’s….
C Revision 复习
1. 出示A部分会话投影片,看图进行学生会话。
2. 投影出示部分时间,让学生看图快速认读。
3. 看图学生分层次拼读本课四会单词。
4. 听写本单元部分四会单词、句型。
D Presentation and drill新授和操练
1. 运用教具钟拨不同的时间组织师生连锁问答。
T : What time is it?
S1.: It’s ten past one.
S1.: What time is it?
S2.: It’s twenty past five.
S2.: What time is it?
S3.: It’s a quarter to nine.
…
2. 教师出示C部分图片,继续组织师生问答,在学生回答What time is it? It’s….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画面内容用It’s time for….的句型继续学说句子。教师与一个学生完整地示范第一幅图,并板书句型,后让学生模仿,分小组练说。
3. 小组学生汇报练习情况。教师抽查三到四组。
E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练习和巩固
1. 分小组分别由学生自己挑选其他三幅图的内容,自由练说。
2. 各小组汇报练说结果。
3. 分小组朗读各图内容。
4. 学生摹仿、书写句型。
5. 游戏活动:“眼尖嘴快”
请全班学生闭上眼睛,让一名学生到台前拨时间,后该学生提问,全班学生回答,看谁答的又快又准确。
六、布置作业:
看图模仿教师板书内容造句。
七、板书设计:
Unit 7 After school
What time is it?
It’s…
It’s time for….
Unit7 D部分 Look and say
二、教学目标:
1. 复习本单元所学词汇。
2. 复习现在进行时句型。
3. 听懂、会说、会读并理解句型I want to….Do you want to join me?
三、教学重、难点:
四会掌握句型I want to….Do you want to join me?
四、课前准备:
1. 准备D部分出现的图片。
2. 在黑板上预先写好课题Unit 7 After school
五、教学过程:
A Listen to a rhyme and learn to say it.听本课的歌谣并学习歌谣 A clock。
B Free talk 师生交流
C Revision 复习
1. 出示B部分词汇图片,教师快速展示图片,学生认读并拼 读本课四会单词。
2. 出示A部分会话投影片,看图学生进行会话。
3. 投影出示不同的时间,运用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It’s time for….
组织师生问答。
4. 游戏活动:听听、画画、写写。
教师口述时间,学生把它们画出来,并写出该时间。比一比,看谁画得又快又准。
D Presentation and drill新授和操练
1. 教师口述示范句型I want to play cards. .Do you want to join me?让学生理解后,模仿练说。
2. 学生小组内模仿造句。
3. 小组汇报各组所造的句子。
4. 教师出示D部分图一,与一个学生示范图中会话内容:
S: I want to play cards. Do you want to join me?
T: No, I’m doing my homework.
5. 教师重复No, I’m doing my homework.通过表情、手势让学生明白该句的意思,后让学生模仿、练说。
6. 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师生会话。
E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练习和巩固
1. 学生分小组任意选择D部分图片内容,自编会话,进行表演。
2. 学生分小组进行汇报表演会话。
六、布置作业:
根据D部分图片内容分小组自编会话。
七、板书设计:
Unit7 After school
I want to….
Do you want to…?
No, I’m doing….
The Fifth Period(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5B. Unit 7 E部分 Look and read, F部分Look and guess, G部分Listen and repeat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汇。
2. 能较熟练地在情景中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和句型。
3. 听懂、会说、会读并理解E部分 Look and read。
4. 了解元音字母组合ar在单词中的读音。
5. 能熟练诵读本单元出现歌谣。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运用句型What time is it? It’s….It’s time for…. I want to….Do you want to…?并能在具体情景中以口、笔头形式进行交流。
四、课前准备:
1. 准备E、G部分出现的投影片。
2. 准备car, park, party, star单词卡片。
3. 在黑板上预先写好课题Unit7 After school
五、教学过程:
A Learn to say a rhyme学习歌谣 Do you like my house?
先让学生听一遍,后教师逐句领读,学生跟读。
B Free talk 师生交流
C Revision 复习
1. 出示B部分词汇图片,教师快速展示图片,学生认读并拼 读本课四会单词。
2. 出示A部分会话投影片,看图让学生用所学的语言知识来描述。
3. 引导学生用所学句型自编一段对话,是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
D Look and read
1. 教师出示E部分Look and read图片, 指导学生看图。
2. 教师边指导学生看图边组织师生问答What time is it? It’s a quarter to seven/eight/half past eight/twenty to twelve/ten to six/nine。
3. 看图,指导学生用所学句型描述各图。
F Look and guess
1. 游戏活动:你做我做。
请任一学生说时间,另一个学生根据时间做相应的动作,台下的学生用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句式完整地描述出学生所做的动作,如He washes his face at ten past six.
2. 学生根据本部分插图中的示范在小组内开展游戏活动。把学生分为三人一组,其中一个学生挂着一个设有时针的钟面,用左右手分别表示时针和分针。另一个学生做动作,让其他学生猜他们所演示的时间和动作,如She rides a bike at ten to three.
G Listen and repeat.
1. 教师出示单词卡片car, park, party, star,让学生认读。
2. 教师示范朗读单词,让学生跟读,后让学生体会单词中的共同音素。
3. 学生听录音跟读单词和句子,教师通过表情、手势让学生体会该句的意思。
六、布置作业:
听录音跟读本课所学内容,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本课所学句子和日常交际用语进行自编会话,同桌表演。
The Sixth Period(第六课时)
一、教学内容:
5B. Unit7综合练习,本课练习册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能较熟练地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2. 能较熟练地在情景中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并能运用所学句型进行交际。
3. 能熟练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三、教学重、难点:
1. 熟练地掌握本单元所学词汇。
2. 能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过的句型和日常交际用语。
3. 能初步改编或扩充本单元所学的对话。
四、课前准备:
1. 准备本课词汇的图片。
2. 准备录音机和练习册听力部分的录音。
3. 黑板上预先写好课题Unit 7 After school
五、教学过程:
A Say a rhyme 学生集体说歌谣,并自己配上动作。
B Free talk 师生交流
C Revision 复习
1. 出示A部分会话投影片,看图让学生自由交际。
2.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每天的生活情况用所学句型适当扩充进行一段对话,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语言。
3. 出示B部分词汇图片,教师快速展示图片,学生个别认读并拼读本课四会单词。
4. 听写本课四会单词night, half, past, a face, ready, on duty, quick, a game, a quarter, really。
D Practice 练习
1. 听听、画画、写写。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画出时针以表示录音中提及的时间。
2. 听听、画画、搭配。先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在空白的钟面上画正确的时间,然后将表示时间的图片与表示活动的图片配对。请一位学生在投影片上示范做,然后校对。
3. 看看、想想、写写。先请学生看图,理解其意思,然后阅读句子,最后将次序乱了的字母拼成合适的词并填入空格,以使句子完整。
4. 看看、搭配、写写。让学生先看图及句子,并根据图意和句意将图旁的字母编号写在相应句子前的格子内,然后将句子和适当的时间用线连起来,最后根据图意完成句子。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后各组派代表板书,完成句子,看哪组做的又快又好。
5. 读读写写。学生边看图,边读句子,然后给句子进行正确排序,组成对话。先小组讨论,后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6. 看看、读读、填空。让学生试着独立完成该题。
六、布置作业:
复习本单元的词汇和交际用语。
七、板书设计:
Unit7 After school
(投影)
八、教后笔记:
本单元主要围绕David一日的起居活动学习时间表达法及问答时间的句型,教师充分利用图片、努力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操练。在操练过程中,学生对时间表达法有了很好的了解,并能熟练地掌握。只有个别学生对含有past, to 的时间表达法掌握还不够牢固。
5B .Unit 8 A部分 Read and Say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掌握A部分会话,并能朗读、初步表演对话。
2 能正确地运用对话中出现的日常交际用语。
3 初步掌握会话中出现的四会单词和句型。
三、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理解、掌握A部分会话。
四、课前准备:
1 准备本课会话的投影片。
2 准备录音机和磁带。
3 黑板上预先写好课题 Unit 8 At the weekends
五、教学过程:
A Listen to a song 听歌曲 We know.
B Free talk 师生交流
C Revision 复习
1 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复习以前所学的词汇---go swimming/ climbing/ jogging, play football/ basketball, play the piano/ violin, go to the park/ cinema, watch TV, play chess ...
2 活动:听听、说说、做做。学生听教师口令边说、边做动作,巩固以前所学的词汇。
D Presentation and drill 新授和操练
1 教师出示一个挂历,指着星期六和星期天问学生 What do you do on Saturdays and Sundays? 学生回答 I play football. 教师接着说: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Oh, you often play football at the weekends.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教师指着星期六和星期天对学生说 weekend, at the weekends, 让学生理解该词的含义,跟读模仿单词weekend, at the weekends 及句型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板书单词及句型weekend 及句型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2 教师在挂历的大部分周末处画上足球,剩下的画上TV---T : 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 启发学生回答: I often play football. Sometimes I watch TV. 通过直观的图示使学生了解often 和sometimes 的含义,板书单词often 和sometimes 及句型I often play football. Sometimes I watch TV.
3 师生问答,学习并操练How do you spend your weekends?及其答语 I often ... Sometimes I ...
4 教师出示课文投影片简介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对话的背景,然后问学生:Look. This is Wang Bing. How does he spend his weekends? He likes surfing the Internet.通过画有电脑的投影片使学生明白该句的意思。教师接着说:I likes surfing the Internet, too. I think it's very interesting. I can learn a lot from it. I can read novels、learn English、QQ, etc on the Internet.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教师通过手势、表情引出单词very, learn from, 教师示范发音,学生静听、模仿、跟读,并拼读。
5 教师接着介绍课文中人物的周末活动,然后问:How does he/she spend his/ her weekends? 通过手势、表情让学生理解该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用He/ She often ... 和 Sometimes he/ she... 回答,板书学习单词sport, catch, of course
6 让学生分层次练说句型How does he/she spend his/ her weekends? He/ She often ... 和 Sometimes he/ she...
7 让学生看图、听录音,整体理解对话。
E Practice and consolidation练习和巩固
1 让学生听录音,模仿跟读。
2 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
3 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试着表演对话。
4 游戏活动:看看、说说。让一个学生做动作,其他学生用英语描述。
六 布置作业:
听本课对话的录音,要求学生跟读、读熟,并能够在小组内进行表演。
The Second Period(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5B. Unit 8 B部分 Look, read and learn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能正确熟练掌握A部分会话,并能表演对话。
2 能正确地?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五篇
上课前准备好课堂用到教案课件很重要,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编写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编辑已经为您整理出一篇符合你需求的“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文章,相信你可以找到对自己最有用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篇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导引
(一)复习目标
1.回顾基础知识,深化理解掌握。
2.掌握本单元的知识结构。
3.品位赏析文章中的精美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二)复习重点
1.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技巧。
2.品位赏析语言,领悟课文的深长意味。。
(三)复习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梳理剖析主干知识;强化训练以实现理解,,互动探究以寻求规律。
第21课 风筝
1.在本单元的5篇课文中,《风筝》是意蕴最丰富的一篇,应该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宜从多种角度加以引导,拓展思维空间。
2.训练探究文意的能力。这篇课文的难点较多,正是研究性学习的理想教材,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划出来,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发问精神。教师教学用书里提出并解答了的九个问题,基本上解答了全文的要点,可以一次性提出来;同时,在“有关资料”中精选部分有助于探究课文主题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将问题整理一下,根据材料和课文,有步骤地研究。
3.课文研读要以难为乐,又要把握住“度”,不要求一下子理解透彻。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一步就是收获,理解不透彻的地方将来可以慢慢感悟,不必追求讲深讲透,不必追求面面俱到。
胸怀。
第22课 羚羊木雕
1.可以分角色朗读。
2.课文从孩子的眼光和心态看待——场家庭矛盾,叙事角度和叙事语气与学生很接近,据此,教师应设法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提问:女儿既然已经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恰当?怎样才能避免这类不愉快的事发生?
2.这场矛盾没有一个完满的结局,留下一个空白,正好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比如探讨人物语言后的许多删节符号所蕴涵的意味:比如指导学生分组,分别代表矛盾的三方,讨论这场矛盾的是非曲直。
3.分析矛盾发展变化的几个层次。
4.抓住人物内心变化发展的线索。
第23课 散步
1.先要求学生跳读课文,思考:“文章讲述的是什么事?表现哪个方面的话题?以此来整体把握课文。
大词小用,请把这些地方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意图。⑧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
没有商量余地的味道。
诗两首(《金色花》《纸船》)
1.从揣摩语言入手,抓住其中的情景描写或重要语句展开讨论(见教学用书): 同时,最好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想象画面和情景,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动笔画几幅诗意图。
2.在课的最后就本课组织一次朗诵比赛,鼓励学生配乐朗诵。
3.了解散文诗的特点,了解冰心“小诗”的特点。
冰心小诗。
第24课 《世说新语》两则
1.基本教学模式应当是“诵读一讨论一—诵读”。两次诵读的要求应有所不同,前—次要求和复述故事结合起来,达到基本成诵,并且读懂,字词句过关,最好能翻译;后一次是背诵课文。
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你认为哪一句更好?为什么?我们能想出一二个形容飞雪的好比喻词吗?B、你如何看待陈元方的为人原则、是非观?
3.简要介绍《世说新语》这部书。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
1.本次活动大多是学生个人在家庭中活动,所以,教师要做好布置和安排。比
如:A、通过适当途径和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对活动心中有数,便于活动顺利而有效地展开;B、活动涉及到对家长的咨询、追问或采访,教师最好和学生一起讨论一个具体的采访提纲,设计一些具体问题。
监控之效。
3.评价不可缺少。评价的方式可以有:自我评价→同桌互评→小组评价→教师批改→讲评作文,还可以通过问卷形式征求家长意见,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对表现优秀的同学予以表扬。评价的时候还需注意定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评价1教时。
关于课后练习
1.体现了少而精的原则。就数量来看,精读课文三四道题,略读课文两三道题, 引导学生少做练习多读书,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
2.练习分必做题和选做题,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用。
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如《羚羊木雕》—文后的练习,具体分析略)。
4.特别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拓展,并尝试让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比如《风筝》和《散步》后都附录了用来比较阅读的短文,通过课内外的比较阅读,对兄弟间的手足情和母子之间的亲情有一个更深入的体验和思考。
体味和感悟课文,有些还特别要求背诵。
发散性的题目(略)。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篇2】
1.将下列对应项连线:
2.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本单元中的小乌龟和小溪流有着同样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请概括说明。
4.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5.把括号内的三个备选词语分别填到下面句子中的空白处。
地震是自然 中对人类 最大的 之一。
6.读下边四则一句话评论,在横线上分别填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书名。
①《 》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②《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③《 》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④《 》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篇3】
一、修改病句专项练习(40分)
1.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有关医学人士与心理学家认为,一些青少年长期迷恋上网,会患上一种病--“网络成瘾症”。②这种病的主要症状有:精神依赖、茶饭不思、记忆力减退和焦躁不安等。③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④为此,专家建议,我们在强化网络监管的同时,也要有效的寻找治疗疾病的方法。
第-句,修改意见:
第二句,修改意见:
2.下面语段中有四处语病,请选择其中的两处加以改正。(2分)
①爱因斯坦是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②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重大贡献,④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现了“相对论”。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⑤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19,⑥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第 处,改为
第 处,改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山东的花生是全国产量最高的省份。B.我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C.据有关专家分析,今年冬春出现的旱情为建国以来所罕见。
D.“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难免没有缺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B.小李对自己能否学好电脑,充满了信心。
C.经调查,某社区18岁以下青少年吸烟人数前年高达120人,经过广泛宣传教育,今年已下降到60人,正减少一倍。 D.改革解放了生产力,释放出一个民族的青春活力。
5. 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专家呼吁尽快淘汰二冲程燃油助力车是当前形式的迫切需要。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陈老师的事迹。 C.如果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付出加倍的努力,中国歌坛一定能够走出低谷,进而走向更为坚实的繁荣。 D.鲁迅十分重视少年儿童的文艺创作。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王接受同事的劝告,检举了那个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 B.转眼到了第二年夏天,一场不幸的噩运突然降到高家头上。 C.我公司出品的新一代产品为了防止假冒,特采用了新颖、美观和螺旋外形;并保持优质优价。D.经过专家组的考核验收,该市被授予“省级节水型城市”。
7.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B.经过几个世纪建立起来的古典芭蕾舞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舞蹈动作的技巧性、表现力和协调性,培养演员的体力和悟性。 C.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D.他非常酷爱电脑,除了成天把自己关在房里玩电脑外,对其它东西好象都只有三分钟热情。
8.下面这个病句可以有两种不同的修改方法,请你改好它。(每种改法只能改动一处)
近日,有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严禁一切猎捕、出售、收购果子狸和其他野生动物。
修改(1)
修改(2)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六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识4个会认的字,学习多音字“差”。
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分角色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抓住狐狸说的三次话,使学生懂得喜欢听奉承话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中以识字为重点,第二课时以领会狐狸对乌鸦所说的三次话,揭示狐狸狡猾的本性为重点。
教学难点:
通过狐狸说的话与乌鸦的行为,体会它们的心理活动,从而理解乌鸦上当的原因。
教学流程:
一、故事导入,揭题激趣
出示狐狸和乌鸦的贴画,让学生根据已有认识或阅读课外书中所获信息,谈谈自己对狐狸和乌鸦的了解。然后教师范读课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和直观、形象的贴图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识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创造了鲜活的空间,将学生自然地带入了学习情境,课伊始,趣已生。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读文时,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自由的、大声的读,并划分小节,然后再按小节顺序来读文,目的在于能使学生将生字读得准确,将课文读得通顺。进而了解故事内容,便于随文识字。
三、巩固并检查识字情况
在此环节,我采用了学生领读、指名读、开火车读和《摘苹果》的游戏对字词进行巩固训练和检查。
四、研读重点,探究感悟
本环节以狐狸说的三次话为线索,抓住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逐步去感受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悟出喜欢听奉承话容易受骗上当的道理。
在读中想,在读中悟,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研读重点内容时通过指读、自读、同桌互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我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陶冶情操,在读中积累语言。同时,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把教学的过程变革为学生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移,由重教师 “教”向重学生“学”转移
五、总结明理,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设计中,我让学生通过揣摩狐狸与乌鸦的三次对话,来感悟深刻的道理,在拓展方面,采用了第二天乌鸦又找到一片肉为线索,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下面的故事发展,开拓了学生的想像和思维。
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课件【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2.体会文章作者对木兰爱国精神的赞美。3.学习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
能力目标
1.根据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2.体会文章的详略的安排。3.根据想像扩写课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刚健清新、气势雄浑的诗意美以及云鬓黄花少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驰骋沙场,功勋卓著的女性美、情感美和人格美。
学法引导
1.本诗诗韵婉转,琅琅上口,学生易记易背,课前要求学生先背诵,可以采用以下三步法:①利用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粗读课文,了解大意;②分段细读,抓住叙事诗的特点,概括故事大意,明确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③再读成诵,抓住诗中对木兰的心理、动作等描写的诗句,分析木兰的形象,进而正确把握诗的主题。
2.能复述,扩写成改写故事,理解详写和略写的好处,找出对比和排比的句子并能说出运用修辞的作用。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讲析木兰的形象为什么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喜爱,以致家喻户晓?这一点主要通过讲清木兰替父从军的“孝”和保家卫国的“忠”(爱国)两种精神让学生领会。
2.难点本文的材料安排为何有详有略。这一点要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本文的中心来解决。
3.疑点木兰之所以“不用尚书郎”仅仅是因为不贪图荣华富贵吗?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介绍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前一段时间,闻名全球的迪斯尼公司投入巨资将中国的一部古代文学名著搬上了银幕,轰动了世界,大家知道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吗?对,是《花木兰》。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她到底有什么魁力,以至于风靡世界,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木兰的最初雏形——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二、明确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了解大致情节。2.通过分析诗歌,理解木兰的形象。
三、整体感知
l.检查预习效果,给加点的字词注音。
2.速读课文,将诗歌分成四部分,每部分用四个字简单概括内容。
第一部分(1一3段)替父从军。第二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
第三部分(5一6段)凯旋而归。第四部分(第7段)结尾附文。
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背景介绍
关于《木兰诗》产生的年代,有多种说法。从诗中的地名看,诗的时代背景,当与北魏和柔然的战争有关。而游牧民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则是它产生的社会基础。
2.诗的结构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
3.分析第一部分,写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1)文章一开始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安排?
文章一开始写的是木兰的忧愁情态:“唧唧复唧唧”,而不是直接写木兰从军的原因。这样写有两个好处,①引起读者悬念——木兰为何优?为何愁?②能使文章简洁。如果从起因开始写,将相当复杂。
(2)从第一段春,木兰的身份是什么?“当户织”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辛勤劳动
的女子,而不是侯门小姐,这为下文替父出征奠定了基础。
(3)木兰到底为何如此忧虑呢?(让学生自读第二段找答案,然后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讲述。)
原来此时国家有战事发生,召木兰的父亲入伍,可是父亲年纪大了,家里又没有成年的男子可代父亲入伍。
那木兰可以替父从军,又愁什么呢?
古代歧视女子,女子没有地位,要求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准抛头露面,法律不允许女子入伍。
是否毫无办法?聪明的木兰想出了什么主意?
女扮男装。
女扮男装,冒着很大的风险,一是怕别人识破,更主要的是上战场面对的将是死亡,但木兰一片孝心,为了自己的父亲,死有何惧?
大家对照自己想想,你是怎样对待父亲的呢?与木兰一比,是否有所感悟?
(4)思考一下这两段叙述木兰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人物在这段时期心理活动起伏很大,同学们试着把握一下。
忧虑(唧唧复唧唧)——反复思考——下定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5)第三段,写木兰紧张地做准备工作,迅速从家出发和奔赴战场途中的见闻感想。先就“愿为市鞍马”做文章,用排比的句子,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为什么要啰嗦地写呢?为什么不写在一个地方买齐?
这样写有以下几个作用
①写家人对木兰从军的重视,要采买上好的用品。②战事紧迫,时间紧张,渲染出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
③这是乐府诗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诚如谢榛所说:“若一言了问答,一市买鞍马,则简而无味,殆非乐府家数。”(《四溟诗话》)联想我们曾学过的一首乐府歌辞《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东西南北的铺排,看似重复,却写出了鱼在莲叶间嬉戏的情景和人们采莲时愉悦的心情。
(6)思考:赴边途中是详写还是略写?(略写)详写什么?(心情。)
通过几个地名的转换,便概括了整个行程:家——黄河——黑山。两次在“黄河”和“黑山”宿营的描写极婉转地形容出一个初离父母出征的少女的新奇感受,听到黄河流水,听到燕山胡骑,都不由让她想起父母的呼唤,对父母的思念情深意长。
教师范读第一部分,并指导学生背诵。
4.分析第二部分。
高度概括木兰十几年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战斗生涯。这段只有六句,却写了三个阶段——途中、战中、战后。
(l)读课文。找出哪句写途中,哪句写战中,哪句写战后?
途中——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战中——朔气传金拆,寒光照铁衣。战后一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我们重点欣赏写“战”中的两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两句十个字,就写出了十几年的战斗生涯,可谓字字千金。这两句的含义是什么?写出了怎样的意境?“朔气传金拆”意为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朔风凛烈,刁斗声声,月光映雪,木兰未眠。想一下,她在想什么呢?
思父母,思姐妹,思家乡,甚至思念她的织机……
木兰又在做什么呢?从“寒光照铁衣”一句可以看出,木兰正穿着铠甲,和战友们一道在边防线上巡逻,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3)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如何?文章中没说,但我们想一定是智勇双全。根据①这么多年,女扮男装本被发现。②从下文的暗示中也可以看出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五、布置作业:1.想像一下,木兰在战场上会遇到什么情况?她会怎样处理?2.为什么把战争过程写得如此简略?
板书设计
木兰诗
一、(l一3)替父从军详
二、(4)十年征战略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后两部分的内容及感情。2.学习根据想像扩写文章。
二、整体感知
读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
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
学生讨论后明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迎。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4)当然,这里边兴的当属木兰,下面几个排比句,从描写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显出其初到家时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种大团圆的热闹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①为何不先脱战袍,后开门窗?
木兰离开养育她成人的家已经十多年了。十几年来,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这个家,思念家中的亲人。现在,她又回到了她所热爱、思念的家,一进家门,还来不及卸下戎装,就开门开窗,因为她对这个家庭的一切都感到惬意,都充满感情。
②“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又反映了木兰的什么心理?
一是回到家心情舒畅;二是爱美之心,木兰亦有,表现了她对和平生活的热爱和对正常人生的向往。从而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富真实。
③这几句木兰还原“本来面目”与哪个地方照应?与开头交待木兰是女儿身照应。
3.读最后一段的附文,你能领悟到什么?
最后一段是木兰对战友们的“惊煌”所作的回答,也是作者对木兰的深切赞美。这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和互文见义的手法,说无论是“雄兔”还是“雌兔”,都是“脚扑朔”、“眼迷离”的,它们在一起跑动的时候,你怎么能分辨雄雌呢?这幽默风趣的比喻,表现了木兰的稳重机智,又使这首诗的结尾余音袅袅,悠扬不尽!更给我们提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女子若有施展抱负的机会,她们的智慧、谋略和才能并不比男子逊色。你还能再举几例吗?(穆桂英,李清照,武则天……)
女同学不宜妄自菲薄。
4.《木兰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功在于恰当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设问、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方法,以及语句连接紧凑、生动畅达的联珠句法,如“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等,来为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思想感情服务,事奇诗亦奇,不愧为脍炙人口的优秀诗篇。
四、总结、扩展:《木兰诗》是一首优美动人的叙事诗,为了塑造木兰的形象,作者选取了广阔的生活场面进行描写。从时间上说,前后长达十多年;从地域上说,涉及家庭、乡里、战场和朝廷。对这样丰实的生活内容,作者以“木兰是女郎”为准则进行了精心剪裁,使全诗繁简得当。千百年来,《木兰诗》一直被人们传诵着,具有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木兰诗
1. 母问女答 表明缘由 毅然代父从军
排比铺陈 匆忙购置 急切准备出征
2. 反复烘托 思亲情切 奔驰遥远征途
3. 夸张对偶 烘托互渗 长期激战凯旋
4. 夸张衬托 功成身退 不慕荣华富贵
排比铺陈 亲欢伴惊 喜剧高潮结束
5. 双兔为喻 风趣亲切 赞美谨慎机警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十二篇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所以老师写教案可不能随便对待。教案是评估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依据。我们听了一场关于“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的演讲让我们思考了很多,经过阅读本页你的认识会更加全面!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单名数和复名数,在明确各种计量单位和单位间进率的基础上,会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写.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的方法,熟练的进行单名数与复名数改写.
教学难点
熟练的进行时间单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改写.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填空:1米=( )厘米 1公顷=( )平方米
1时=( )分 1吨=( )千克
2.导入:【演示动画“名数的产生”】他们俩到底谁高?同学们想不想给他们做个裁判呢?好,老师一起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名数、单名数、复名数.
(1)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位小朋友所说的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这些数有哪些特点?(即有数又有单位名称)
教师指出:在计量长度、面积、重量、时间时,得到的数都带有单位名称,如1米30厘米,125厘米,32千克,30.4千克……等.通常把量得的数和单位名称合起来叫做名数.
(2)观察同学们说出的这些名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测量的结果,有数有单位;不同点:有的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有的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
教师明确指出: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做单名数;
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叫做复名数.
(3)让学生分别举出单名数和复名数的例子.
2.教学例1.
(1)出示例1 3米=( )厘米
教师提问: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100厘米)
3米是多少厘米?5米是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说明:由米到厘米,是从高级单位到低级单位,要用高级单位前面的数乘以进率.
学生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高级单位转化为低级单位的例子.
(2)教师出示2吨50千克=( )千克
教师设问:这几道题目与上面的题目相比有什么不同?(是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怎样将复名数改写成单名数?
学生汇报:你是怎样想的?
使学生明确:首先把2吨变换成千克数,因为1吨等于1000千克,所以2吨=1000×2=20xx千克,再加50千克,就等于20xx千克.
(3)4千米180米=( )米 7米6厘米=( )厘米
补充:5平方米2平方分米=( )平方分米
5时30分=( )分 3日12时=( )时
(4)引导学生总结:由高级单位名称改定成低级单位名称时,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以进率,再加上低级单位的数.
3.教学例2.
出示例2: 5000平方米=( )公顷
375分=( )时( )分
(1)引导学生观察:从这两道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提问:低级单位的名数能否转化为高级单位的名数呢?
小组讨论交流:应该怎样改写?
学生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①因为1000平方米=1公顷,50000平方米有几个10000平方米,所以5000÷10000=5公顷,就是把平方米改写成化顷数,要除以进率10000.50000平方米=5公顷.
②因为1时=60分,375分中有几个60分就是几时,就是用375除以60,商6余15,所以375分改写成几时几分,要除以进率60.375分=6时15分.
同桌讨论: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单位名称变了,数的大小变了,实际的多少没变.)
让学生举出几个由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的例子.
教师归纳方法: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商就是高级单位的数,余数就是低级单位的数.
(2)练一练
6090克=( )千克( )克 420时=( )日( )时
490秒=( )分( )秒 20xx毫米=( )米( )厘米
4.引导学生概括名数改写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刚才这两个小朋友谁说得对呢?你能用两种方法说明吗?
2.18平方米=( )平方分米 6米45厘米=( )厘米
5千米300米=( )米 3时20分=( )分
2千克80克=( )克 2日16时=( )时
120000平方米=( )公顷 7600千克=( )吨( )千克
1070毫米=( )米( )厘米 3004米=( )千米( )米
4000公顷=( )平方千米 678秒=( )分( )秒
50个月=( )年( )个月
2.比较大小.
2小时15分○215分 3米5厘米○350厘米 49千克○4090克
7米20厘米○720厘米 3吨○300千克 184时○7日10时
3.解答下面题目.
(1)4辆卡车共运了8吨400千克的货物,平均每辆卡车运多少货物?
(2)王刚从家到图书馆用了1小时10分,他行了4千米200米,他平均每分钟行了多少米?
(3)一根绳子用去了3米5厘米后,剩下的比用去的2倍多4分米,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3.还有什么疑问?
4.刚才这两个小朋友到底谁重呢?30.4千克与32千克哪个更重?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们将继续学习.
五、布置作业.
1.一种播种机的宽度是4米.用拖拉机牵引,每小时行5千米,可以播种多少公顷?
2.每人每天大约吃食盐6克.一个食堂有240人吃饭,一个月(按30天计算)大约需要食盐多少千克?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2】
1、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解说:对于一届奥运会来说,精彩的开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参加开幕式演出的部队官兵经过130多天的艰苦排练后,才形成了如此宏伟、壮观、盛大的场面。横成排、竖成列、整齐划一。实现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彩绝伦的目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其实在如此盛大的场面里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如果把每个人想象成一个点,你们看,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们数学上的什么呢?(直线)
沿着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找到许多条直线。把这个场面转化成一张平面图。
2、出示平面图,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线。
这些直线都在舞台表面上,我们就可以说这些直线都在同意平面内。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 两条直线。
【从开幕式演出的片段入手,把数学问题的研究置身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成平面图,使学生感受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初步建立垂线和平行线的表象】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3】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用具:投影仪、计算器、写有试题的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
1、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62=( ) 8125=( )
620=( ) 24125=( )
6200=( ) 72125=( )
(1)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上面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同伴听。学生也许是就题说题,如,左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0是2的10倍,120也是12的10倍;右边一组算式,发现的规律是:24是8的3倍,3000也是1000的3倍。
(2)组织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将发现的上述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
(1)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804=( ) 25160=( )
404=( ) 2540=( )
204=( ) 2510=( )
(2)引导学生讨论上面算式中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与第(1)组算式的讨论过程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概括:两数相乘,当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
3、整体概括规律
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
引导学生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并用简洁的话语表示出来: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4、验证规律
(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P59、3
(2)举例说明积变化规律。各写两组算式,一组3个,展现积分别随一个因数扩大、缩小的变化情况。
5、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2、4题
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
(1)独立思考,发现规律:
①请学生完成下列计算,并在组内述说自己发现的规律
1824= 10545=
(182)(242)= (1053)(453)=
(182)(242)= (1055)(455)=
②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①在○中填上运算符号,在□中填上数
2475=1800 36104=3744
(24○6)(756)=1800 (364)(104○4)=3744
(24○3)(75○□)=1800 (36○□)(104○□)=3744
②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56平方厘米,如果长缩小4倍,宽扩大4倍,这个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认识并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数学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经历统计的全过程,培养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并提出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
1、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去收集整理一至六年级各年级的男女生人数。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调查的?
生1:问各年级的老师。
生2:问以前的同学。
2、师:看来同学们懂得利用身边的资源,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分享你的调查结果呢? 生上台展示。
师:这是用什么方式来描述数据的?
生1:我是用的单式的统计表和单式的条形统计图。
生2:我是用复式统计表。
师:跟大家调查的结果一样吗?
生3:一样。
师:你真用心,懂得学以致用!
3、 师:老师也收集了数据并制成了复式统计表。
第五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表(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性别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男生
女生
师:(指课件)除了用统计表来描述这些数据,还有没有更形象、更直观的方法呢? 生:条形统计图。
师:这么多同学都想到一块去了,那怎样绘制条形统计图呢?请同学们仔细想想,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先画(横轴),再画(纵轴),接着画出直条标明数据,还要注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老师分的练习卡,拿好了,听清要求:同桌合作分工完成,看谁画得又快又对。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4、评一评
生上台展示作品。
(四年级男、女生人数统计图上下放)
师:好,先停下手中的笔(停顿片刻,环视教室),我们先来看看这组同学画的统计图。这是一张男生人数的统计图(师指着标题),谁来评价一下画得怎样?好在哪?
生:每个年级的间隔相等;每个直条的宽度相同;有标明数据;还有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师:你对他的评价满意吗?
师:点评得很到位,真像个小老师。再来看看另一个同学画的女生人数统计图。怎样? 师:嗯,很完整。
师:老师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四年级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哪里看出来?还可以怎么看。
生:直条上的数据。直条的长短。
师:哦,先看看上面男生的数据,再看看下面女生的数据。
先看看上面男生的直条,再看看下面女生的直条。
师:三年级呢?五年级呢?六年级呢?
二、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老师发现要比较一个年级的男女生人数,都是先看看上面的男生人数,再看看下面的女生的人数。总是这样上看看下看看,你觉得怎样。
生:很麻烦。
师:嗯,老师也有同感。谁能设计出更加便于比较的方案呢?
生:可以将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在一起。
师:也就是把两张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有同学画了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愿意展示你的作品吗?(投影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觉得他的这个方法怎样?
生:好。
师:看来同学们都赞同你们组的画法。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比较起来更方便。 生回答。
师:怎样的统计图可以合并在一起?
看来表达起来有点困难,老师给你们提个醒,(回到课件)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它们的横轴都是表示年级,纵轴都是表示人数。
师:所以可以在一个统计图中表现出来。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师:那刚才比较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多少时,不方便的原因是什么呢?
生:男女生的直条隔得有点远。
师:是啊,所以我们可以像他这样把两个直条并列画在一起。
师:怎么知道哪个直条表示男生,哪个直条表示女生?
生:用颜色区分。
师:哦,用颜色区分?你能再说一遍吗?
生:绿色代表男生,红色代表女生。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区分?
生:用不同的条纹区分。(阴影和空白)
师:只有我们知道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是什么,那其他看图的人能明白吗?
师:为了更清楚地区分,我们可以用图例表示,通常在把图例标在统计图的右上角,用图和文字加以说明。
师:像这样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数量进行统计而制作成的统计图就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复式条形统计图)
2、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谁来说说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课件出示:写明名称,注明图例,间隔相等,宽度相同,直条并列,表明数据。) 师:现在你们会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了吗?请大家动笔继续完善刚才的统计图,把它绘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展示3幅作品)
师:请你用一句话评价一下他的作品。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老师也请电脑小博士绘制了一幅新的统计图,请看大屏幕。
3、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大家对比一下,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相同点:都是用条形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多少;
不同点: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数量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可以同时 表示几种数据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明图例。
师:是啊,当我们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数量进行统计时可以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这样更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板书:形象直观 便于比较)这正是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所在。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
(学生口答) 问题:
1、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生人数最少?
2、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多?哪个年级女生人数最少?
3、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多?哪个年级男女生总人数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三、巩固深化,学以致用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就让我们应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下面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图。
表示城填和乡村的两个制条是分开画好,还是挨着画好?
哪年城填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哪年城乡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某超级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 、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如果你是超级市场的经理,下个月你会怎样进货?为什么?
(3)如果你是甲种饮料的厂长,看到这张统计图,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怎样让别人知道你的统计图中哪条代表城填人口数,哪条代表乡村人口数?
3、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根据上表信息,绘制条形统计图。
四、梳理知识,感悟作用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能说一说吗?
师:你们的收获可真多!
这节课,我们从收集、整理数据,再到创造出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分析数据,最后到解决问题,我们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课后将你的收获整理成一篇数学日记,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板书设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直观形象 便于比较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5】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本册教材的起始单元,是在学生认识和掌握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生活中大数广泛存在,对大数的认识既是万以内数的读写巩固和扩展,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基础的数学知识之一。
本单元由“亿以内数的认识”和“亿以上数的认识”两个部分组成。
学情分析
学生基础较差,改写和省略是非常容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学生课后错误较高。
因此我和学生一起来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1、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
2、改写使用直等号,省略使用约等号。此外,题型也有区别,改写题型有“将下列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而省略的'题型有“省略最高位(或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应根据不同要求,写出正确结果。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重点)理解改写与省略的相同与不同。能够把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方法迁移到改写用“亿”作单位的数。(难点)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3.让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掌握改写、省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学习内容
板书:大数的改写和省略
二、新授
探讨大数改写的方法
1.自学指导一:师出示下列信息,请学生看看每组中的两种记录形式有什么异同,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00000000立方米。
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亿立方米。
②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00000000立方米。
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亿立方米。
③20xx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23000000000元。
20xx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
2.交流:计数单位不同:个、亿;数值相同:大小相等。
为了读、写、算时更方便,我们常常会把这样的大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3.根据上列信息,总结把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的方法:
(去掉万级、个级的8个0,换一个亿字。)
4.练习:46000000000=()亿30600000000=()亿
探讨大数省略的方法
1.自学指导二:你是怎样理解下面这句话中的两个数?
出示:全市公交线路776条,年客运量约47亿人次。
2.交流:776是准确数,47亿是一个近似数,可以是47亿多也可以不到47亿。
3.自学指导三:小组合作先把下面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总结你们小组的方法。
全年订阅报纸1170000000份。开发区工业总产值199950000000元。
西城区大型商场年营业额达到5980000000元。收寄函840000000份。
3.汇报,交流:
1170000000≈12亿(五入)199950000000≈1990亿(进位)
5980000000≈60亿(进位)840000000≈8亿(四舍)
小结方法:看千万位,四舍五入。
4.练习:987654000≈()亿1110000000≈()亿
三、当堂练习
练习三第10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改写和省略,对于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想法?
五、课后作业
同桌互出10道有关大数改写、省略的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6】
学习内容:
北师大第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7页。
学情分析:
本节课以xxxx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为现实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读、写方法。学生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万级、亿级等更打的数,了解了数位顺序表为本节课学习大数的读、写奠定基础。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数的良好习惯。
2、经历自主探索大数的读、写方法的过程,提升归纳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3、密切大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学习重点:
能正确地读、写大数,同时培养认真读、写数的良好习惯。
学习难点:
能正确地读、写大数。
教具:课件
学具:自制数位顺序表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每隔5年就会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来了解我们国家现阶段的人口数量。你知道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在哪一年吗?谁知道我国的总人口大约是多少?你知道我们河南的人口数量吗?这节课我们就站在数学的角度来学习《人口普查》(板书课题)。
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情境调动学生关注社会问题激发学习欲望。
1、读数方法探索
课件出示北京、安徽、香港的标志性建筑图片,再出示文字表示的数据。
师:我国的人口总数以及北京、安徽、香港人口数都很大,那么如何读这些大数呢?同学们可以借助表,结合万以内数的读法,先独立思索,然后跟你的小组成员们交流交流!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总结读法:先分数级,然后一级一级地往下读,无论是哪个数级都按照各级数的读法来读,然后再每级的后面添上“亿”或“万”,个级可以省略计数单位“一(个)”
2、写数方法探索
课件出示广东、台湾、澳门的标志性建筑图片,再出示文字表示的数据。
师:刚才大家探索读数方法的精神头可是值得表扬,那你能写出广东、台湾、澳门的人口数吗?借助刚才的读法和数位顺序表自己独立探索吧!
找生在黑板上扮演出三个城市的人口数。
总结写法:在读的过程中了解每个大数有几个数级,每级是多少个、多少万或多少亿,然后一级一级或一个一个地写。注意,千万位和万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的要用0来占位。
3、讨论巩固如何读数、写数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读数时,可以从低位起分出四位一级,从高位开始一级一级地往下读;写数时,要高位起分出数级,一级一级地写。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7】
一、统计
1、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学会整理简单的数据,会看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你们知道全球有多少人?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根据统计表,分别完成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
根据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能发现哪些信息?如果要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怎么办?在学习复式统计表时是怎么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4、讨论交流:
5、全班汇报交流。
三、巩固新知
完成102页的做一做21题和第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教案
课题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家庭都买了汽车。哪些同学的家里买了汽车?我们在外出时有时就要将汽车放在停车场。
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2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横式的。
2学生独立完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
3、通过分析你能发现什么?
三、巩固新知
完成106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二十的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第103—104页3、4、5
师归纳并板书:
条形粗细要均匀;甲、乙两个停车场辆数的图案要不同;写好数量;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6页,数一数。
活动一:体会生活中有大数。
教师出示教科书中的四幅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读出图中的说明,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比一百大的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像笑笑和淘气那样,找一找生活中的大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活动二:数小正方体,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并了解它们之间的进位关系。
教师出示一个由一千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学生可能会想:这么多,怎么数呀?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具操作。每个同学准备2条小正方体,每条有10个小正方体。5人一小组,摆出100个小正方体,要求让大家很快看出是100个。在小组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数出来的,复习已学过的个、十、百三个计数单位。
每小组摆出的100个是一层,让10个小组(如果班上没有那么多学生,教师可以设法补上)把一层正方体逐一放到讲台上,组织学生一层一层地数,数10层是一千个,和教师一一开始出示的正方体是一样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
以一千个小正方体为单位,出示图片,组织学生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活动三:感受一千、一万有多大。
教师出示10本同样厚的书,让学生感受一下一千页的书有多厚。随后,教师出示小学生敬礼图,让学生结合本校实际,想像一下一千名学生在操场集会是什么样的,像10所这样的学校有多少人,万人体育场有多大。
仿照上面的例子,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对一千、一万的感受。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9】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习乘法和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大量运算中的一类特殊的积和运算进行概括,使学生的计算在积累一定经验之后上升到一种理性认识,在小学阶段渗透恒等变换的思想,从而更好地发展数与代数的运算能力。
三、学情分析
在初步学习了三个运算定律后,当学生碰到“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此类题时,错误就更多了。究其原因,因为这类题不仅要求学生能明确运算顺序,正确计算,而且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甚至要有一些直觉,能够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能够进行简便运算的部分,并合理地进行简便运算。要想顺利完成这种题,学生必须要透彻理解简算的原理,完全把握简算的本质,既不能把可以简算的题轻易忽略了简算,也不能把无法简算的题错误地进行简算。经过整理归类,我发现学生简便运算主要是对运算定律混淆不清。
如:18×101=18×100×1=1800
125×48=125×(40+8)=125×40+8=5008
125×48=125×(40+8)=125×40×125×8=5000000
101×52=(100+1)×(50+2)=100×50+1×2=5002
25×64×125=25×(60+4)×125=25×60+4×125=20xx
这些错误的发生,说明了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这两条运算定律产生了混淆。这是由于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相近,致使一些学生造成知觉上的错误。
四、我的思考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与“形”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研究“数”的时候,往往要借助于“形”,在探讨“形”的性质时,又往往离不开“数”。数形结合具体地说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
在教学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很多老师都是从“数”的角度来帮孩子加强理解,这对于孩子是有用处的。也有很多老师提出要加强练习,这样的做法也是有用处的。“练习不等同于重复”,练习不等于简单机械的重复操练,而是要敏锐发现学生学习的节点,分析成因,找到真正的症结所在,针对学生的学习困难,设计有价值的课堂教学。“数形结合的思想”是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形结合思想”在乘法运算定律中的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模糊的问题明朗化,孩子们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更加深入了,使他们由最初的迷茫发展至现在的茅塞顿开,达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将结合律、分配律的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借用数学模型(点子图)帮助学生区分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质特征。(结合律是拆数等分成相同的几组,所以连乘,分配律是不等分分成几个不同的块,所以乘加或者乘减。)
3.通过回顾错题的练习,让学生自觉用点子图帮助找错误原因,以提高正确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用数学模型(电子图)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知识的本质特征,让学生能够正确区分使用这两种定律。
难点:正确认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一、借助点子图帮助学生区分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质
(一)创设情境,引出点子图
1.光明学校要组织一些学生参加区运动会的入场式表演,同学们要站成这样的队形(PPT出示人站成的图形15×18),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算式?
(15×18)
2.如果用一个黑点来代表一名学生,站好的队形就成了这样的方阵(PPT出示点子图15×18)。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由生活中的方阵计算一共要多少名学生,转化为点子图求一共有多少个点,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展示算法多样化
1.学生四人一小组,看哪个小组能用尽量多的不同的方法来帮助巧算,并结合点子图把算式里的想法在点子图里圈一圈,一种方法用1张图,用彩笔圈点子图,圈的时候先要想好了再圈。四人一组,讨论操作。
2.汇报
(预设)15×18=15×9×2
15×18=15×6×3
15×18=15×(10+8)=15×10+15×8
15×18=15×(20-2)=15×20-15×2
15×18=5×18×3
15×18=(10+5)×18=10×18+5×18
15×18=(20-5)×18=20×18-5×18
学生分别把7种解法的点子图做个说明。
设计意图:由于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之后进行的,一方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另一方面展示算法多样化。
(三)分类,观察分析点子图及算式,找到两种定律的本质区别
1.分类
学生尝试把这些方法分分类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么分?
2.找到结合律的特点:因为等分成几组,所以连乘
观察结合律的点子图分析其特点。
学生举例说明:15×18=15×2×9
15×18=15×6×3
15×18=5×18×3
3.找到分配律的特点:因为不等分,分几个不同的块,所以乘加或者乘减
观察分配律的点子图分析其特点。
学生举例说明:15×18=15×(10+8)=15×10+15×8
15×18=15×(20-2)=15×20-15×2
15×18=(20-5)×18=20×18-5×18
设计意图:通过分类,了解学生观察算式的角度,分类一共有两种情况:按方法分成结合律(点子图的特点“等分”)和分配律(点子图的特点“不等分”);按拆18和拆15分类。通过比较、引导学生观察“等分”成几组只能连乘;不等分,分几个不同的块,所以乘加或者乘减。从而找到结合律和分配律最本质的区别。
(四)概括:不同的拆分一定会带来不同的方法,要时刻想着点子图
PPT出示:
总结:看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脑子里得想着点子图,是等分成几组,还是不等分分成几块,如果等分成几组就得连乘,不等分分成几块就得乘加或者乘减。看来不同的拆分一定会带来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做法。点子图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找到了结合律和分配律最本质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观察拆数,让学生掌握在做相关类型题的时候看着拆数的不同,头脑中要结合点子图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明确“不同的拆分一定会带来不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也会有不同的做法”。
二、回顾错题,利用点子图分析错误原因
回顾过去的学习出现过的错误利用点子图进行分析
(PPT:错题1)125×48=125×40×8
(PPT:错题2)如:125×48=125×(40+8)=125×40+8
设计意图:用探究到的结合律和分配律的本质区别,结合点子图说明错误原因,使学生加深对本质区别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
8×12+4×36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总结:今天我们借助图来帮助我们研究数的问题,其实不光是点子图,还有其它图形也能帮助研究数的问题,希望同学们下次在碰到有关数的问题的时候能够想到我们的图形朋友。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0】
教材分析:
垂直与平行 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认识了直线、线段、射线的性质,学习了角及角的度量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空间与图形的领域中,垂直与平行是学生以后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及长方体、正方体等几何形体的基础。也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
学生分析:
从学生思维角度看,垂直与平行这些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由于学生生活的局限性,理解概念中永不相交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垂线和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未知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垂直和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两种位置关系,会初步辨析垂线和平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类、比较等环节,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感知生活中垂直和平行的现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垂直与平行的应用和美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平行线垂线等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奥运会开幕式片段。
解说:对于一届奥运会来说,精彩的开幕式就是成功的一半。参加开幕式演出的部队官兵经过130多天的艰苦排练后,才形成了如此宏伟、壮观、盛大的场面。横成排、竖成列、整齐划一。实现了精雕细刻、精益求精、精彩绝伦的目标,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其实在如此盛大的场面里蕴含着许多数学知识。如果把每个人想象成一个点,你们看,这一排排、一列列像我们数学上的什么呢?(直线)
沿着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找到许多条直线。把这个场面转化成一张平面图。
2、出示平面图,找出其中的一些直线。
这些直线都在舞台表面上,我们就可以说这些直线都在同意平面内。
板书:在同一平面内。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板书: 两条直线。
【从开幕式演出的片段入手,把数学问题的研究置身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成平面图,使学生感受到点连成线、线连成面,初步建立垂线和平行线的表象】
二、观察分类,感受特征
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准备解决哪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大屏幕展示学生提出的各种方案。
2、观察分类
师:仔细观察这6种情况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能把它们分分类吗?想好后和同桌交流交流。
学生汇报:生1:1和2、3和5、4和6分三类。
生2:1和2一类,3、4、5、6一类。
生3:1一类,2、3、4、5、6一类。
在学生说到交叉的分为一类时,告知学生交叉在数学上叫做相交。
板书:相交
针对学生的不同分类引发学生的争议,在争议中统一意见,大致按相交、不相交分为两类。
3、认识平行线
(1)观察、体会平行线的特点
师:为何要把1号单列出来?1号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
生1、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不变。
生2、不相交。
师:延长后会相交吗?(不会)
动画演示延长后不相交的过程。
小结:像这种位置关系的两条直线在数学上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板书:平行线。
(2)揭示平行线的定义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种位置关系的两条线吗?
学生举例
那到底怎样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呢?
生: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师补充在同一平面内。
大屏幕出示: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师:为什么要加上互相呢?
生:是2条直线啊!
小结:要说互相平行或平行线至少需要2条直线。
师:能说一条直线是平行线吗?应该怎么说呢?
引导学生说出:红线是绿线的平行线,或绿线是红线的平行线,也可以说红先和绿线互相平行。
【分类活动是开放的,分类结果也是多样的,当学生把它们分为交叉、不交叉、快要交叉三类时,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利用直线可以延长的性质,把快要交叉的两条直线延长后,使学生明白,看起来快要相交的实际上也属于相交。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教师点拨中逐步达成共识,也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相交不相交这些垂直和平行概念的基本特征,为深化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创造了条件。】
(3)、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线,会用小棒摆摆吗?
用小棒代替直线,摆两根小棒平行。
展示学生的作品
再摆第三根小棒也和第一根小棒平行,得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同一条直线平行,那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让学生动手动脑,加深理解平行线的特点】
4、认识垂直
(1)分类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1号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平行。接下来我们继续研究2、3、4、5、6这5中情况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这5种情况中的两条直线又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相交)
如果要把这5种情况再一次进行分类应该怎么分?
生:3和5一类,2、4、6一类;
今天我们重点研究3和5 图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让学生在相交的情况中找出特殊的情况相交成直角,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垂直的特点做好铺垫】
师:为什么要把3、5单独分一类呢?
生1:因为它们都是十字性的。
生2、它们都有四个直角。
(2)揭示垂直的定义
师:像这样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在数学上叫做互相垂直。
大屏幕出示: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在分类,比较的基础上揭示垂直的概念,初步感知相交中的特例是垂直,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的包含与从属关系进行了潜行的渗透】
师:你认为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最主要的是看什么?
生:相交成直角
师:能不能说红线是垂线。
引导学生说出:红线是绿线的垂线,或绿线是红线的垂线,也可以说红线和绿线互相垂直。
同学们请看数学书的封面上有垂直的现象吗?(有)
在生活中还有垂直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3)巩固练习
会用小棒摆摆垂直吗?
学生摆垂直
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特殊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板书课题)
再次播放开幕式片段
【让学生寻找影片中的垂直和平行现象,感悟数学无处不在和数学的美感】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升规范作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将画图过程提升到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探究和分析的过程,并能用数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2.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总结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用数学知识思考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在合作中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感受合作的必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画垂线的方法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难点: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三角尺直尺课堂活动卡
学生准备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旧知。
引入: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并说说画法与步骤。
(学生动手画,并汇报画的方法与步骤)
提问: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邻边互相垂直。正方形对边互相平行,四条边都相等,邻边互相垂直。
2.引入新课。
提问:你能根据要求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吗?(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在这个板块中,教师通过复习过直线上一点画一条5厘米长的垂线段,引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板块二实践操作,建构模型
活动1探究画长方形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60页例4,学生完成“阅读与理解”部分的内容。
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汇报:知道长方形的长、宽,要画出这个长方形。
2.分析画图方法,动手操作。
引导:想一想长方形有什么特点?你想怎样画出这个给定长和宽的长方形?
在小组内讨论画长方形的方法并汇报。
阅读教材60页例4“分析与画图”部分的内容,观察画长方形的步骤,对比自己的想法,尝试画图。
3.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集体交流、评价,分享画图的经验。教师点评总结,提示学生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
4.反思:掌握画长方形的方法。
课件展示画长方形的方法:
5.在黑板上演示画长方形的过程。
提醒学生作图的关键:画长方形时,无论先画长还是先画宽,都要保证相邻的两条线段是互相垂直的。
验证: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检验所画长方形的四个角是不是直角,用直尺测量长和宽,看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6.独立完成教材60页“做一做”1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订正时,找学生边操作边解说画图方法。
活动2画正方形的方法
1.出示教材60页“做一做”2题。
拿出“课堂活动卡”(见本书192页),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在小组内交流并完成作图。
2.讨论,交流,尝试作图。
(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作图过程,讲解作图的方法。
4.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5.回答后,师小结:画正方形与画长方形的方法相同,只是画图时要注意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操作指导
画图是一项操作技能,因此在这个板块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想怎样画这个给定大小的长方形,然后鼓励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画长方形的方法。接下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掌握画正方形的方法。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教学难点,学生作图难免会不规范,因此用多人展示交流、评价的方式,在评价中分享画图的经验,提升规范作图的能力。
板块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巩固练习。
(1)画一个长12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
(2)画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时,再讲解订正)
2.用画垂直线段的方法在两条平行线间画出最大的正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尝试解决问题,最后学生汇报自己的解答方法,并展示操作方法)
操作指导
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互相检查、指正,在相互评议中,正确掌握作图的方法。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师:说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我学会了画出给定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方法。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63页12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例4画长方形的方法:
(1)画已知长度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长;
(2)以画出的长的两个端点为垂足,向同一方向画两条长度相等且与这条长都垂直的线段作为长方形的两条宽;
(3)把两条宽的另外两个端点连接起来,画出长方形的另外一条长。
画正方形的方法:根据画长方形的方法和步骤,总结画正方形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反思
1.动手操作,自主画长方形。在教学中,因为用三角尺画长方形的方法教材中已经给出,所以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探究时间,让他们经历试画的过程后,老师再示范画法,最后总结画法,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在学生实际画长方形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深入理解长方形中邻边互相垂直,对边互相平行且相等的特点。
2.重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动手画长方形并总结出画长方形的方法和步骤,再让学生通过学过的方法归纳出画正方形的方法,最后画正方形,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教学中提醒学生画图要细致严谨,垂直和线段长度要精确才能画出标准的图形,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2】
复习目标
1.在脑中构建完整的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初步理解并明确数级、数位计数单位等词含义。
2.能正确读数、写数;能按要求写数及根据数位或数级的不同标准写出相应的数的组成;了解十进制。
3.用万或亿作单位,改写整万或整亿的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后写出相应近似数。
课前准备:小黑板、练习纸。
课时:1课时
复习过程
一、明确复习内容
本节课复习千亿以内数的认识。
二、复习数位顺序表
指出本节课最基础的知识就是数位顺序表。
每生回忆数位顺序表的排列,两生互相交流。指名一生回答。
再说出各数位上的计数单位。我们还给这么多的数位分了级,怎么分的?
完成有关数位顺序的练习:
1.一个数的最高位在十亿位上,这个数是()位数。
2.与千亿位相邻的数位有()和()。
3.一个数只含有万级和个级,这个数最多是()位数,最少是()位数。
4.亿级的第三位是()位,万级的第二位是()位,个级的第四位是()位。
相邻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在书91页,看并理解进率是10的含义。
出示判断题:
1.十进制计数法就是指每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2.1亿里有100个10万,1000个万。(请学生说本题的思考过程)
三、复习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根据数位顺序我们还可以解决有关读数、写数的问题。
在读数时,首先我们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分级)。分好级后怎么读?有零的时候怎么读?
出示判断题:
1.一个数不管中间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2.一个数不管末尾有几个零,都不读出零。
写数时要注意什么呢?(交流讨论)
完成练习:
1.读数
3005790004、70305050050、19650000、80900000000
2.写数
三十七亿零五百、三千零四十万零九百零八、一百七十亿零八
刚才大家写了三个数,第一个数的组成可以怎么说?还可以怎么说?
我们说数的组成时可以根据数位来说,也可以根据数级来说。请大家用这两种方法把后两个数的组成的写下来。
完成练习:
1.一个数的亿位、万位和个位上是4,其他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2.57836690078的最高位是()位,十万位上是(),百位上是()。
3.5个十亿、7个百万和4个千组成的数是()。
四、用万、亿作单位改写整万数或整亿数;近似数。
为了方便读数、写数,像19650000、80900000000这样的整万数、整亿数我们常常用万、亿来作单位,这两个数该怎么改写呢?
改写后的数和原来的数的大小有变化吗?
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来表示,也就是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我们用什么方法?(四舍五入)
请大家写出这些数的近似数:
3805003()万、64744000897()亿、
52349999()万、800950000000()亿
完成练习:
1.一个数的近似数可能比这个数大,也可能比这个数小。这句话对吗?
2.一个数的近似数是240万,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