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提高孩子体能的小游戏
发布时间:2019-12-16 幼儿园小游戏 幼儿园的小游戏 小游戏幼儿园寒冷的冬天就要到了,呼呼的北风吹得宝贝心儿直哆嗦。别把自己一直捂在温暖中,走出房门,来参加我们的冬季户外热能训练吧。你将会发现,在寒冷的日子里,照样有数不尽的乐趣。
游戏一:玻璃画
冬天的早上,北方的窗户玻璃上会蒙上一层美丽的窗花;南方因为气候条件也许不见得有窗花,但玻璃上也一定会蒙有一层水汽。把宝贝抱起来,让他仔细看看窗花的形状,鼓励他用小手指去摸摸玻璃上的窗花,观察晶莹剔透的窗花在他的小手指抚弄下一点点融化。慢慢熟悉这样的乐趣后,玻璃画廊就要“开展”了。让宝宝自由选择家里的各扇窗户,用手指在窗户玻璃上画出他喜爱的图案。yjS21.cOm
游戏二:踩脚印
有积雪的日子,让宝贝穿上雪地靴,到雪地上踩一踩,比比谁踩的脚印多,谁能先踩出一个圆圈,一个三角形,或者踩出一个小人、一条大鱼……让宝贝们自由发挥吧。如果家里有很多逼真的动物模型,不妨也将他们带出去“溜溜”,让他们也加入到脚印涂鸦的队伍中来。
游戏三:堆雪人
飘扬的雪花是大自然赐予宝贝们的礼物,特别是对于生活在北方的孩子,白茫茫的雪地更是一个天然的游乐场: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其乐无穷。
而对于年龄小的宝贝来说,光是滚上一个雪球也能兴奋老半天。妈妈给宝宝戴上小手套,帮着宝宝先捏一个小雪球,然后和宝宝一起将小雪球放在雪地上滚动,越滚越大,物体形状的变化会激发宝宝更大的兴趣。
游戏四:踩尾巴
父母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有长度的纸条,一头握在家长的手里,一头拖在地面上,跑动时纸条舞动起来就像一条长长的尾巴。宝宝追跑着,试图用脚踩住纸条的一端。这样的嬉戏追逐可以锻炼宝宝动作的协调性,以及他们灵活应变的能力。
游戏五:老鹰捉小鸡
传统的游戏在冬季丝毫不减它的魅力,寒冷的冬天玩老鹰捉小鸡,不仅锻炼宝宝的灵敏反应,还能增进亲子之间的依恋感情。
让爸爸客串一回“老鹰”,宝宝躲在“母鸡”妈妈的“羽翼”下,千万别放松了警惕,“老鹰”爸爸的突袭可是随时的哦。
游戏六:跳房子
在地上画一些几何形状,妈妈手里拿着相应的几何形状。妈妈举起任意一张纸片,宝宝就要迅速地辨认出它在地上的相应位置,然后跳过去。这个游戏可以很好地锻炼宝宝的跳跃能力和反映能力!
游戏七:玩球
跑步是宝宝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似乎每个宝宝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已经在“哒哒哒”地小跑了,而玩球无疑是在训练宝宝的四肢协调发展。拍球、抛球、踢球……根据宝宝的身体素质,选择适合宝宝的球类运动。
玩的时候,也可以设置一些小小的竞赛,以提高宝宝的兴趣。
游戏八:丢沙包
妈妈亲手缝制一个沙包,软软的沙包,很适合训练宝宝小手的抓握能力。游戏时,爸爸、妈妈和宝宝站在预先设定的区域内,呈三角形,注意相互之间不要分得太开。然后大家按照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投掷沙包。没能接住沙包的人可是要表演节目的哦。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延伸读
亲子游戏能够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想让宝宝拥有丰富的创造力,爸爸妈妈不用大费周章,只需要通过简单的亲子游戏就能够完成。和宝宝一起玩游戏,不但能够让宝宝的创造力得以提升,还能够增加孩子和爸爸妈之间的感情,是不是一举两得。
创意对话,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用一些创造性的语言来和孩子对话,让自己和孩子跳出习惯的想法,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假如──假如小偷来了怎么办?假如篮球是尖的会怎么办?
假设──杯子除了喝水以外,是不是可以拿来当花盆呢?
比较──筷子和勺子有什么区别?
联想──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什么?
替代—一如果出去的时候没有带水杯,可以用什么喝水?
还可以经常利用各种生活中的情境,问孩子为什么(why)?在哪儿(where)?什么时候(when)?谁(who)?怎么办(how)?是什么(what)?
今天换我当主角!
找一个大纸箱,把纸箱的盖子拿掉,在箱子下面剪出一个比孩子身体大的洞,接着把箱子放在适当的位置,挖洞处向外,就变成了一个简易的舞台。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随便表演什么都可以,例如,拿着玩具来讲故事。或者换个方式,在方形大洞的边缘画上一排按钮,让这个箱子变成一个电视机,来进行真人演出,更加精彩!主角卖力表演,观众一定要配合着鼓掌哦。
您的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吗?
如果你觉得做美工只能利用纸、笔、胶水、剪刀,那就是你太缺少创造力了。要让孩子有创造力,要给孩子提供可以发挥的素材,让孩子能把自己的想法实现。
可以在家里专门找一个地方,然后布置成孩子专用的艺术创作角落,除了放置各种画笔、书纸外,也可以放置各种器材,例如纸盒、丝带、瓶罐等。虽然这在大人眼里看起来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它们却是孩子创作路上的好伙伴。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平时要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
专家支招:父母陪同孩子玩游戏的技巧
1.表达对游戏的兴趣
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那么肯定进行不下去。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你勉强他去玩他不感兴趣的游戏,孩子会反抗,所以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游戏。爸爸妈妈在陪孩子游戏时,千万要专心,不可以糊弄孩子,这样才会有效果。
2.积极地倾听
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注意自己,所以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讲话,让孩子能够展现自己。孩子在游戏中所表达的可能有着其他的意思,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倾听,可能你就会听到孩子的心里话,在倾听中了解孩子的世界。
3.多问开放性的问题
游戏是孩子的国度,进入孩子的世界,要多向孩子学习。
不要觉得孩子和大人的想法一样,也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孩子的想象力总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太阳可以是绿的,云也可以是黄的,爸爸妈妈有了这样的包容力,孩子才会更有创造力,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愉快地把自己的想法创作出来。
4.遇到问题,试着让孩子自己解决
游戏也是日常生活的缩影,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爸爸妈妈不要总是帮孩子解决。游戏是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比如:如果孩子搬不动一箱子的东西,可以问问孩子“怎么办呢?”,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宝宝灵机一动,搬出积木,然后觉得自己很聪明。
虽然在游戏的世界中,孩子才是主角,但是爸爸妈妈的配合同样非常重要。有了你的陪伴,孩子会更加喜欢游戏,创造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
提高宝宝肢体运动智能的小游戏
我帮兔兔装球
目的
1.锻炼宝宝手指的灵活性;
2.对不同色彩小球的喜爱。
环境与材料
室内或室外均可。
废纸纸盒一只,自制纸篮子一只,不同颜色的玻璃小球若干(也可采用塑料小球),小兔头饰若干。
步骤
1.爸妈设置情景,如兔妈妈要去小猫家做客,要带给小猫他最喜欢吃的东西,请小兔帮忙把小篮子装满。也可用其他方式,激起宝宝对活动的兴趣。
2.爸妈可在一个纸盒上挖一个小洞(与球的大小相宜),另准备一个纸篮子。
3.爸妈引导宝宝从纸盒中取出小球,并放到纸篮子里,爸妈可从旁鼓励。根据宝宝年龄的大小,可适当调整难度,如将纸篮子改变成有一个孔的纸盒子等。
我用沙子画张画
目的
1.让宝宝体会到自己双手的灵巧;
2.让宝宝在玩沙中感受游戏的乐趣。
环境与材料
公园或小区。
几个大的塑料可乐罐,装满干净的细沙,盖上盖子,底下挖一个小洞(以沙子可以细细慢慢地漏出来为宜);几张白色的大画纸。
步骤
1.出示塑料可乐罐,让宝宝感受沙子从可乐罐底部流到手上的感觉。
2.爸妈用纸将洞口塞住,用一根绳子将可乐罐吊起来固定住,在地上铺一张大的画纸,示范如何用沙子作画:先将洞口打开,然后轻轻地推动罐子,让漏下的沙子在纸上留下轨迹。
3.给宝宝一张大的画纸,请宝宝尝试推动可乐罐让沙子漏到纸上形成不同的图画。
4个提高孩子情商的小游戏
有调查显示,情商高其实是导致成功的一大法宝。很多成功人士都是情商很高,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情商。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4个提高孩子情商的小游戏。
游戏1:我是电台小广播
玩法:家庭每个成员作为一个广播电台,如:爸爸广播电台,孩子电台可以让孩子自己取一个名字。妈妈可以打电话,当拨到琳琳电台时,孩子就要求向全家人广播了:“我叫琳琳,今年5岁,今天是我为大家所播报,我是一个很开朗的女生,希望大家可以和我成为好朋友,接下来给大家将一些有趣的事情……”
优点:培养孩子口齿清楚、让孩子不扭捏,有自信,能够独立表演一个小节目;自我介绍,结交新伙伴。
游戏2:传电报
玩法:爸爸妈妈们可以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电报内容,就像是守株待兔的故事;小老鼠把猫给打败了等。孩子听后告诉下一为家长,然后让这位家长说一下,孩子刚刚和自己说了些什么,发电报人进行验证。要是只有一位家长和宝宝一起玩的话,可以让孩子在自己耳边再复述一遍。要是不一样的话受到惩罚。
优点:在游戏中,孩子会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避免说的不对,培养了孩子的记忆力和专注力。
游戏3:咕噜咕噜
玩法:爸爸妈妈们与孩子面对面站立,双手握空拳、两拳交错上下边绕圈边念“咕噜咕噜1(出示1个手指)”,家长说:“一只老鼠”。两个人再绕圈并念:“咕噜咕噜2(出示2个手指)”,孩子说:“两瓶饮料”。可以从一数到十,最为一个循环。
优点:可以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还会熟练使用数量词,能培养孩子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游戏4:小小营业员
准备:孩子的玩具5~10件,围裙。
玩法:把玩具在前面的桌子上摆好,家长先系上围裙当营业员,跟孩子说有什么商品。如指着玩具狗说:“这是只小狗,毛超级光滑,会陪着你一起玩,它有4条腿,有一条卷卷的尾巴,喜欢吃骨头,你想要吗”孩子觉得心动的话,就将小狗“买”回去,接着由孩子当营业员介绍商品,自己当顾客。
游戏的变化:可以出现水果、蔬菜、交通工具、娃娃等各类物品;或者让孩子说一下自己手里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让爸爸妈妈们猜。
优点:培养孩子沟通与理解的能力,这样子遇到人就不害羞,有话说了,还能提高孩子对物品的辨识能力。
角色游戏提升孩子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是一项很重要的智能,它有助于提高与人进行有效交往的能力。人际智能需要通过人与人的交往,在与他们的沟通和合作中学习。角色游戏是培养孩子人际智能的重要方法。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的活动,它为孩子提供了模仿、再现人与人关系的机会,为他们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基础。
有时候,我们必须:让孩子学会独自游戏
在角色游戏中,孩子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再现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练习着社会交往的技能,不知不觉中就提升了人际智能。游戏中,孩子们的行为要与所扮演的角色行为相吻合,要把自己放在角色的位置上。从角色的角度看待问题,必须学会共同拟定和改变游戏活动的主题。为了使角色游戏成功地继续下去,他们之间就先要协商由谁担任什么角色,使用什么象征性物品及性动作;游戏中常常要改变计划,这就需要共同合作,学会从他人角度看问题,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同时,在游戏中还可学习如何坚持自己正当的权利、要求,怎样控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游戏规则。
因此,角色游戏水平的高低能反映社会交往能力水平的高低及人际智能水平的高低。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指导。比如在玩后面说到的“家里人玩纸偶”的游戏时,家长可以教孩子,他看到的图片就代表了该图片所展示的人,也就是说,如果棒冰的棒子上贴着男人的图片,那它就代表了爸爸,小朋友在做游戏时就要把它看成是爸爸,而不是棒冰。
此外,在选择角色游戏时,也要考虑到角色、情境是不是能让孩子充分投入到里面的。选择孩子看到过的、有所了解的角色和情境,才能使孩子能够投入到其中的,才能激发他的情绪,对人际智能的培养才有实际性的效果。
下面推荐一个小游戏:
医生阿姨、护士姐姐
适合年龄:2岁~4岁
准备材料:白色的衣服,玩具娃娃,如有听诊器等玩具就更好了。
玩法步骤:a.和宝宝一起换上白色的衣服,一个做医生,一个做护士;
b.假装玩具娃娃生病了,医生给它看病、护士照顾它;
c.让孩子了解医生和护士的职业和工作,并让他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
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随机对宝宝讲述这方面的知识,并教育他。
专家点评:
这个游戏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游戏,他们对这个游戏以及其它角色扮演类的游戏都是百做不厌。小班的小朋友开始时通常会单独做这个游戏,他们喜欢戴上听诊器给玩具娃娃看病,还喜欢喂他吃药或给他打针。等到小朋友之间相互熟悉的时候,他们就会一起来做这个游戏,并且喜欢尝试扮演不同的角色。小班幼儿在游戏的初期表现的一大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于社会交往十分陌生。角色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彼此熟悉,排除同伴间的陌生感。通过这类游戏,大部分孩子爱上幼儿园了,有的还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
通过游戏,小朋友们还学会了解决诸如角色分配、工作安排、工具修养使用与分配等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这也充分证明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
提高宝宝语言能力的3个游戏
分享3个可以提高宝宝语言能力的游戏
传电报
玩法:成人在孩子耳边讲一些有趣的电报内容,如小猴在电灯泡里跳迪斯科;小老鼠打败了大老虎等。孩子听后传给第三个人,第三个人讲出电报内容,发电报人进行验证。如无第三个人,则要求孩子在成人耳边再复述一遍。
益处:培养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咕噜咕噜
玩法:家长与孩子面对面站立,双手握空拳、两拳交错上下边绕圈边念“咕噜咕噜1(出示1个手指)”,家长说:“一头牛”。两个人再绕圈并念:“咕噜咕噜2(出示2个手指)”,孩子说:“两只鸟”。依次说数字组词到10,游戏结束。
益处:学习用量词组词和即兴说话,培养孩子思维的准确性和敏捷性。
小小营业员
准备:孩子的玩具5~10件,围裙。
玩法:将玩具逐一放好,家长先系上围裙当营业员,向孩子介绍商品。如指着玩具狗说:“这是只小狗,白白的毛,鼻子会闻气味,它有4条腿,有一条卷卷的尾巴,它会帮人们看门,你喜欢它吗?你想买它吗?”孩子听营业员讲得好,就将小狗“买”回去,然后由孩子当营业员介绍商品,游戏反复进行。
游戏的变化:可以出现水果、蔬菜、交通工具、娃娃等各类物品;还可以让顾客描述自己要买的物品特征,不说出名字,让营业员猜,猜对了就把物品“卖”给顾客。
益处:培养孩子运用口语进行连贯讲述的能力,巩固其对物品特征的认识。
通过游戏提高宝宝认知能力
游戏一:摆动物珠
教具:写有数字的白纸长卡片、动物形状的珠子
要求:
1、一一对应的摆放。例如:1对应1只小兔,2对应两只蜗牛……。
2、在摆的过程中让宝宝了解了数量、数字、数名之间的关系,在找动物珠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
游戏二:小帆船
教具:一幅画有5只帆船的画(每只帆船一对白色风帆)、10只彩色风帆贴纸(每只风帆上画有1-10的数量园点儿)
要求:
1、宝宝掌握摆放非常好的时候可以进行十任何成的练习。
2、告诉宝宝帆船上的帆的园点加起来是10。
3、家长先贴一个例如:贴上三个园点的小帆要和七个园点的小帆对应。让宝宝数数并且反复练习。
4、这个游戏主要是让宝宝练习10的合成与分解,让孩子在反复操作中掌握这些数量的概念,同时练习了分解与组合,在贴的过程中也训练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
在家里父母们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让宝宝反复练习数量、数字、数名之间的关系以及10的合成与分解,培养宝宝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对数量的理解能力。如果您经常让宝宝这样练习,宝宝会很快掌握。游戏当中很可能会让宝宝觉得枯燥,因此家长要及时地给予指导、引导和鼓励,让宝宝把这个游戏做完。
提高宝宝情商的小游戏7则
和爸爸一起泡泡乐
适合年龄:0~3个月
游戏目的:
除了妈妈的温柔体贴外,和爸爸一起游戏,对宝宝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生后的头3个月。
通过这个游戏,不但能给宝宝带来快乐,还是哄宝宝入睡的好方法呢!
游戏道具:
浴缸、一缸水温适中的泡泡浴。
游戏步骤:
1.让宝宝躺在爸爸的胸前,身体一半泡在水里,一半露出水面。
2.爸爸可以呼唤着宝宝的名字,同时搓搓宝宝的身体,把水泼在他的四肢和身体上。宝宝还可以学会玩水,享受水带给他的舒适。在爸爸强有力的臂弯中,宝宝对水的恐惧感会大大降低,取而代之的是水带来的乐趣。
3.如此一来,一个吵闹不休的宝宝,很快就能安睡了。
游戏提示:
要和宝宝玩轻柔的游戏,动作不可过于剧烈,以免宝宝太兴奋,难以入睡。可以边玩边唱歌或讲故事。
妈妈的爱心抚摸
适合年龄:0~3个月
游戏目的:
妈妈在身边,会让宝宝感到很安全。
妈妈的抚摸,更会让宝宝体会到妈妈的爱心。这个游戏在带给宝宝安全感的同时,能够增强宝宝的快乐情绪。
游戏步骤:
1.在洗澡前后或换完尿布后,将宝宝平放在床上,边对宝宝说话,边抚摸宝宝的双臂,从肩抚摸到手,再从脚到臀部抚摸双腿,然后从上到下摸摸胸。
2.摸摸宝宝的脸蛋、眉毛、额头、小眼睛、小鼻子、小手、小脚丫,并伴随着:“宝宝真乖”、“揪揪小鼻子”、“漂亮的大眼睛”、“圆圆的小肚皮”、“香香的小脚丫”等语言。
3.然后把宝宝抱起来,用手抚摸宝宝的背部、颈部和头部。按以上的步骤抚摸宝宝的全身。
游戏提示:
这种充满爱意的抚摸能帮助小宝宝适应环境。妈妈的动作应该轻柔、饱含爱怜之情,同时面带笑容,不断地对宝宝说话。
聆听爸爸的歌声
适合年龄:0~3个月
游戏目的:
宝宝通常比较喜欢音调较高的女性声音,特别是自己母亲的声音。而父亲说话的音调较低,尾音变化较少,宝宝往往觉得父亲的声音比母亲的声音“安静”,因此会给宝宝带来别样的快乐感受。
游戏步骤:
1.爸爸抱着宝宝,让他的头靠着爸爸的下颌,等宝宝再大一些,则让他靠着爸爸的肩膀。
2.爸爸也可以在宝宝临睡前给他唱《摇篮曲》之类的歌曲。通过爸爸浑厚的声调唱出这类歌曲,效果会很不同。
3.如果宝宝对某些曲子比较感兴趣,把它们记下来,反复唱给宝宝听,次数越多越好。
游戏提示:
宝宝可能会喜欢一些自创的歌曲。
亲亲我的宝贝
适合年龄:0~3个月
游戏目的:
在游戏中锻炼宝宝俯卧抬头的能力,同时培养宝宝的快乐情绪。
游戏步骤:
1.妈妈双手扶着宝宝的背部,面对面地让宝宝抬头和妈妈亲亲脸,反复多次。
2.开始时妈妈可以离宝宝的脸蛋稍微近一些,让宝宝不必费力,就可以亲到妈妈的脸。
3.然后可以加大难度,让宝宝主动靠近妈妈。
游戏提示:
妈妈也可以做出各种不同表情或鬼脸,让宝宝觉得更加有趣。
镜子里的宝宝
适合年龄:3~6个月。
游戏目的:
让宝宝抬头找镜子,使他的颈部肌肉得到锻炼。
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形象,让宝宝感到快乐。
游戏道具:
镜子、软垫子。
游戏步骤:
1.宝宝靠在软垫上,妈妈手拿镜子,让宝宝抬头看镜子中的自己,问宝宝:“宝宝,镜子里的这是谁啊?是某某某(宝宝的名字)。”
2.然后快速将镜子拿开。镜子不见了,宝宝会抬头、转头寻找,过一会儿,将镜子重新拿到宝宝面前:“镜子又出现了!”
3.宝宝会自然地伸出双手想拿镜子,妈妈帮他拿住,宝宝抬头看镜中的自己。
4.宝宝稍大以后,可以让他试着和镜子中的自己对话,他将会觉得很有趣。
游戏提示:
1.轻轻扶住宝宝的双手,别损伤宝宝的手腕骨。
2.要控制好镜子“镜子”消失的时间,时间过久,宝宝会失去兴趣。
有趣的痒痒
适合年龄:3~6个月。
游戏目的:
通过这个游戏,促进宝宝同父母之间的交流。
培养宝宝的快乐情绪。
游戏道具:
毛毯、羽毛、棉球等可以轻抚宝宝的物品。
游戏步骤:
1.
父母怀里抱着宝宝,然后用毛毯、羽毛、棉球等柔软的物品轻轻触碰他的手指和脚趾,同他低声说话,如:“这是什么呀?这是宝宝的小脚丫,胖嘟嘟的小脚丫。胖嘟嘟的小脚丫。痒痒来喽!”宝宝将来会感到非常快乐。
2.每次触摸宝宝的手指和脚趾,可以采用不同的物品。物品不同,宝宝的触感也会不同。渐渐地,宝宝可能会对某种物品产生特别的喜好。你的宝宝将会非常喜欢这些活动。
游戏提示:
在触碰过程中,可以不断呼唤宝宝的名字,增进父母和宝宝间的交流。
海盗船
适合年龄:3~6个月。
游戏目的:
通常,宝宝喜欢玩那些速度快、有旋转、自己能控制身体平衡的游戏。
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宝宝胆量,并让宝宝从中体会到快乐。
游戏道具:
一把可以旋转的办公椅。
游戏步骤:
1.爸爸把可以转动的办公椅移到客厅中央或周围没有障碍物的地方。
2.爸爸坐在椅子上,抱起宝宝,让宝宝双脚站在爸爸的大腿上。
3.“海盗船,要开喽!”爸爸让身体随着椅子一起动起来,稍稍用力,椅子就转得很快,宝宝会非常兴奋的。
游戏提示:
游戏速度应从慢到快,如果宝宝觉得恐惧或害怕,应立刻停下来。
当宝宝年龄大一些后,可以提高游戏的难度,比如说,爸爸可以突然急刹车,这个“措手不及”的动作常常会让宝宝笑个不停。
数学智能提升游戏
三岁的麦克 菲莉曼看着计时器上出现的号码,告诉祖母说:“上面写着十点二十七分,就是说三十三分钟后便是十一点了。”麦克的祖母是一位数学专家,在麦克还是一个婴儿时就用很多具体的游戏做数学智能提升。麦克不但学得快,而且凡是跟数学稍为扯一点点关系的事物,他都极感兴趣。因此祖母配合他的兴趣,不断地和他做很多数学智能提升游戏,在很自然的薰陶下,就让麦克在算术、代数、几何、拓朴学、统计学上都有了相当的认识。
婴儿期的数学智能提升活动,都是一些简易有趣又好玩的游戏,寓教于玩,只要是可以用具体事物表达出来的数学概念,都可以借着这种游戏让孩子毫不费力地认识到,真是事半功倍。做过数学智能提升的婴儿长大入学后,对数学的学习驾轻就熟,成绩斐然,自然不会有当今许多学生数学成绩不及格的大头痛!这些帮宝宝做数学智能提升的游戏,在课程设计时使用了两百多种,其中有任何家长都有办法做的简易方法,介绍如下。
1读带数书本上的故事给宝宝听
在宝宝尚未能说话之前,家长就已可以读书给他听。在为宝宝做数学智能提升时,家长读给宝宝的书本不妨选用一些带有数字的故事。例如“小明的猫生了五只小猫,有两只是黑色的,一只是白色的,另有两只是小花猫,连猫妈妈一家六口都住在小明的床下”。
“今天是老师的生日,六个小朋友都向老师祝贺生日,老师很高兴,买了十二个橘子给小朋友分享,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两个橘子,老师说:‘两个橘子,一个自己吃,留下一个回家送给妈妈吃。’”算术中的数量概念和加减乘除四法的运算,都可透过读带数故事的游戏,介绍宝宝学习能力雷霆万钧的大脑。
2利用日常行为陪宝宝随兴计数
家长陪孩子上楼梯时,可以大声计算阶梯的数量:“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哇,你自己走了十二级楼梯!”吃葡萄的时候可以大声说:“这里有一、二、三、四、五、……十八颗葡萄,你要吃几颗?六颗好不好?一、二、三、四、五、六颗葡萄给你!吃完了这六颗还要的话,妈妈再给你,妈妈这里还有一、二、三……十二颗葡萄等着你。”很自然地宝宝就会对数东西产生了基本概念:每样东西都要单独数点过,而且每样东西只能数点一次,不可重复。
3玩积木提供具体的数量与物理关系
把一盘积木拿给宝宝,不刻意要求他怎么玩,大部份的宝宝就会开始把积木堆高,或把积木排长(当然也有些会一个个捡起来丢),智能高些的孩子甚至会用积木造桥、造车或创造其他形状结构。堆高积木够高时就会倒,使用的积木在那里多放或少放就会改变形状,要做一样长短或高度时两排积木需用的数量必须相同,很多这一类的数学物理原理,都在宝宝玩积木时给宝宝在无意中学到了。
游戏能培养孩子的计数能力
分分类,配配对
取红色、黄色、白色等不同颜色的小球各若干。家长任意取出一种颜色的小球,让孩子取颜色相同的小球,进行配对。当家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孩子时,还可以进行“看谁拿得对和快”的游戏。
母婴提示:也可以准备一些颜色相同但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小孩分类、配对,以训练小孩对图形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链接:扑克分类。准备一副扑克牌,让孩子按花色形状分成几堆,如按方块和红心等。随后,可以让孩子按红色和黑色分类,最后可按数字分类。这是一种学习颜色、形状和数字概念的极佳的游戏。
适合年龄:2岁-2岁半
这个年龄段是孩子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在生活中要多对孩子进行“数量与数字的积累”教育,如和小孩一边走,一边说:“1步,2步,3步……”或是带孩子去动物园看动物,也可以数给孩子听,并鼓励孩子自己数一数:“1只猴子,2只猴子……”总之,让小孩数生活里一切能数的东西,培养孩子对数与量的理解能力,并学会数10以下的数字。同时还要注意小孩逻辑能力的培养,如让孩子比较远近。家长可以问小孩:“妈妈现在离电视机近还是离床近?”“你现在离爸爸远还是离妈妈远?”
上一上,数一数(数数,理解数字)
妈妈和孩子各站在楼梯的两端,妈妈喊“开始”,两人一起往上走,边上边领着孩子数:“1个台阶,2个台阶……”数到10的时候,可以重新开始数。这样反复多次,然后给出一个数字,让小孩上相同的台阶数,一般不要超过10。
母婴提示:所上楼梯不宜太陡,并且要注意对小孩的扶护。
比一比,哪个近(比较远近)
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了解远与近的概念,同时还能锻炼孩子控制力度的能力。
家长准备2~3颗小球、1条粗一点的线。将线拉直放在地上,家长与孩子分别拿着一颗小球,然后看谁能将小球滚得离线最近。开始几次,由家长告诉孩子哪个离线近,哪个离得远。慢慢地,让小孩判断游戏的结果,比较哪个小球离线最近。
母婴提示:小球大小、轻重要适中,以免小孩误吞或砸伤自己。
链接:扑克接龙。准备一副扑克,先让小孩把不同的花色归类,然后根据大小顺序依次排列起来。还可以用扑克比大小,帮助孩子熟悉数字、理解数字。
适合年龄:2岁半-3岁
俗话说:“3岁小孩粘人精。”这个年龄的小孩对任何事物态度认真,凡事喜欢追根究底,“动手动脚”。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坏毛病哦。小宝贝们之所以这么“调皮捣蛋”,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简单的逻辑思考,可以运用自己了解的数目、概念及工具架构自己的小世界了。因此,大人在这个时候,一定要耐心,给小天才们更多思考的机会和动手的机会,给他们更多的主动权,如从识别图形改为画出认识的图形,让孩子组合、拆分一些结构较复杂的物品,让孩子做一些简单小实验等。
谁的厚(比较厚薄)
准备几本薄厚不同的书。让孩子拿一本小画书,你拿一本更厚一点的书,同孩子比较,说:“我的书比你的书厚。”“你的书比我的书薄。”然后,鼓励孩子寻找一本更厚的书,孩子就可以说上边的话,其后你再找一本更厚的,依此类推。以后可以倒过来玩:“我的书比你的薄。”“你的书比我的厚。”
母婴提示:这种游戏也可以用于比较被子、衣服等其他物品。
冰块到哪里去了(因果关系,逻辑能力)
准备一块冰块,先让小孩摸一摸冰块,感受一下冰凉,让小孩记住冰是凉的。把冰块放进不透明的杯子,倒进热水,盖上杯子。过上几分钟,让小孩打开杯盖,看看杯子里的冰块:是不是变小了?还是不见了?让小孩想一想:冰块到哪里去了?然后,再取一块冰块放进透明玻璃杯,倒进热水,让小孩仔细观察冰块慢慢变小、直至消失的过程。并告诉他(她)这种现象叫“融化”,冰遇到热水就会融化,变成水。“看一看,杯里的水不是变多了?”
母婴提示:冰块体积要稍大些,使小孩能更好地观察清楚冰融化的过程,并感觉到杯子里的水在增加。
链接:量一量。给孩子一把尺,教小孩认识尺寸,并让他(她)去量一些物体,如枕头、小板凳等。也可以用尺子或一定长度的绳子来测量身高或桌子、床等物品的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