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班级常规环创|图说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游戏常规

发布时间:2020-01-13 常规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常规教案 幼儿园常规教育教案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班级整体的面貌,影响着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也关系到我们组织的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环境作为一种“隐形教育课程”,对处在身心迅速发展阶段的幼儿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常规环境可以无声的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和生活习惯,对培养幼儿社会规则意识和自我能力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

本文小编收集了生活常规和游戏常规的环创参考图,老师们在制定自己班级的常规环创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有目的的创设,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以下给大家一些参考可借鉴学习。

生活常规环创

?1.饮水提示与记录

喝水墙的功能是记录幼儿每天的喝水量是否达到幼儿每日对水的需求量,老师通过此墙面可以清楚的了解到班级每位幼儿的喝水情况,减少集体饮水时的拥挤、磕碰、接水少等问题。

?2.入园&离园常规

通过图片的方式告知幼儿入园和离园需要做哪些事情,如:早入园时首先需要跟老师打招呼,其次接受晨检,进班后洗手放水杯,最后和小朋友进行晨间自主游戏;离园时也一样首先要整理好自己的书包及个人物品,并将自己坐的小椅凳搬回原位,临走前跟老师说再见。

?3.午睡常规

?4.擦嘴常规

?5.洗手常规【zfw152.Com 趣祝福】

?6.班级公约

班级公约的创设是提醒幼儿在园一天各个环节常规应注意的问题,如午睡时要安静;喝水时要排队;上课回答问题要举手;区域结束后要整理玩具;进餐时要保持安静,吃多少盛多少,不浪费粮食等。

游戏常规

?1.选区常规

进区前的选择,之所以会有“今天去哪玩”的进区常规要求,主要是记录幼儿一周以来的游戏选择情况,另外是防止幼儿抢区、串区等现象的发生。

?2.区域游戏常规

创设区域游戏规则即建立良好的区域游戏常规旨在让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在活动中不妨碍同伴游戏,并能和同伴友好相处;爱护玩具,游戏结束后能物归原处,保持区域内干净整洁,以下是各区游戏时的常规要求,老师们可根据自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游戏常规要求。

阅读区

建构区

娃娃家

自然角

美工区

数学区

角色区(美食厨房)

角色区(舞台梦想)

角色区(小医院)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常规培养|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之妙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以及“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这给我们为幼儿建立有效的班级常规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何为常规呢?幼儿园班级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培养自律能力,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 

幼儿年龄小,刚入园时哭闹现象时有发生。这样的情况下,能给幼儿进行常规练习吗?很多幼儿教师说,小班孩子能有什么常规练习啊!刚入园不停哭闹,怎么进行常规训练啊!其实,幼儿之所以在新入园时哭闹现象较严重,是因为离开了他熟悉的生活环境,到达了一个新环境,新环境不能给他安全感。在幼儿园里,他该做些什么、怎么做,遇到困难该找谁,谁会关心他、爱他,这里的老师和小朋友是不是“坏人”,爸爸妈妈是不是不要我了……这些都是幼小的孩子心里一直徘徊的想法。而尽快地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更快地了解幼儿园、熟悉班级与老师。井然有序的一日活动,消除他们的不安,让他们不再恐惧上幼儿园。

那么,怎样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呢?除了示范、模仿、小红花奖励、全班幼儿要求一致等这些常用的方法之外,有没有更适合小班幼儿的方法呢?一段时间以来,不停地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索,总结出几点小小的建议。 

妙招一:巧用“逆反心理”

3岁是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孩子有了自主意识,一方面模仿能力很强,另一方面有自己的想法,越是不让他做的事越做。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巧用“逆反心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比如午餐时的常规。我班幼儿琪琪,不喜欢吃蔬菜,我便故意不给她蔬菜吃,还告诉她,反正你不爱吃蔬菜,那我就给别的小朋友吃。她见其他小朋友吃蔬菜吃得都很开心,而自己没有,也想要蔬菜。她央求我也给她盛点菜,我坚持不给。这时,琪琪的逆反心理产生了,我越是不给她越想要。我便乘机跟她提了一个要求:给你可以,但是一定要吃完。接着,我给她盛了少量的蔬菜,她尝试着全部吃完。以后每次午餐时,我都在琪琪的强烈要求之下,给她蔬菜。一段时间后,琪琪喜欢上蔬菜,而且饭量也渐渐大了起来。巧用“逆反心理”,常常给常规培养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妙招二:常规儿歌,潜移默化 

常规儿歌是幼儿园常规培养的好帮手,我们可以利用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儿歌教会孩子怎么做。比如集合排队时,让幼儿边说儿歌边排队:

小朋友,排队走,

你在前来,我在后;

不说话,不回头,

老师夸我真优秀。

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为引起幼儿的注意,我们可以这样说:

谁的小手拍得响,

我的小手拍得响;

谁的眼睛最漂亮,

我的眼睛最漂亮;

谁的小手藏得好,

我的小手藏得好;

谁的小嘴闭得紧,

我的小嘴闭得紧。

在教幼儿自己穿衣时,可以说:

小胳膊,穿袖子,

穿上衣,扣扣子;

小脚丫,穿裤子,

穿上袜子穿鞋子。

小纽扣,要扣好,

从下面,往上扣;

一颗颗,要扣牢。

洗漱时,可以说:

搓搓搓,搓手心,

搓搓搓,搓手背;

换只手,再搓搓,

冲冲冲,冲冲手;

冲冲冲,冲干净,

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

喝水时,可以说:

手拿小茶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上嘴;

咕噜咕噜吐出水,

牙齿变得白又美。

这些简单的常规儿歌,孩子们很喜欢,也愿意照着儿歌说的做。有了常规儿歌,可以省去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幼儿建立良好有序的一日常规。 

妙招三:常规培养要持之以恒

提起常规培养,很多老师很苦恼,对幼儿苦口婆心地说教吧,幼儿前说后忘,常常违反规则;要是批评吧,又担心给幼儿造成不良的心理影响,就这二者之间的平衡很难把握。其实,老师们都忘记了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味地将班级常规要求灌输给幼儿,要求他们在短时间内按照班级常规进行集体活动、游戏。这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对小班幼儿进行常规培养,不能急于一时,要每天重复,持之以恒。

比如午睡常规的培养。小班幼儿新入园都不适应在幼儿园午睡,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睡眠习惯。有的幼儿要摸着大人的胳膊才能入睡,有的要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才肯睡觉,有的幼儿从来没有自己独自睡觉,都是大人们抱着哄的等等。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从入园第一天开始午睡常规的培养。每一个孩子最开始的目标都是要睡着觉。为此,班级3位老师全部“上阵”,一个一个抱着,一个一个地哄,直到他们全部睡着。有时刚把后面的孩子哄睡着,前面的早睡的孩子又醒了,老师经常是一个中午都不休息,不断地哄着孩子。经过几天的适应期,我们渐渐地提高要求,听着午睡前故事要自己躺在小床上、不要说话影响别的小朋友等等。这样不间断地对幼儿进行午睡常规的培养,一两个月后,幼儿都能自觉遵守午睡常规,都能在幼儿园里睡一个美美的午觉。

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激发幼儿良好的情绪,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培养自律能力。班级一日常规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有了良好的常规,教师带班更省心、家长更放心,孩子就能健康成长。

中班一日活动常规标准


生活活动

礼貌行为: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做客时会问好、会再见,不自己拿东西,不翻他人的东西,不吵闹;维护环境整洁,爱护玩具及园内物品。

整理活动:学习将衣帽叠整齐放在固定位置;会按要求整理室内物品(包括椅子)。

入厕:会擦干净屁股,女孩注意由前往后擦;知道定时大、小便。

盥洗:逐步知道餐前、便后、外出回室和手脏时洗手,方法正确;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做到饭后漱口;夏季午睡起床后,活动出汗后,知道洗手、洗脸;冬季知道保护皮肤。

进餐:掌握正确的进餐姿势,养成不挑、不剩饭菜、不拣东西吃,不玩筷子的习惯;知道吃饭不要吃得过饱;吃饭时口里不发出大的响声;保持桌面干净,会收拾残渣。

午睡:会正确地穿脱衣服和鞋,安静入睡;愿意学习整理床铺。

喝水:能正确地使用自己的缸子,定时喝水,不拥挤;知道口渴时喝水。

劳动习惯:喜欢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并能坚持做完,如:值日生工作、活动区的整理工作;初步学习简单的手工等劳动技能。

教学活动

学习态度:能主动参加教学活动;有兴趣参加活动。

注意力:认真学习,注意力集中;注意力相对稳定15-20分钟。

思维:能用具体形象思维对事物按概念分类概括;有初步的判断、推理、计算、和数概念;思维敏捷、灵活。

表达与表现: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学说普通话,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留意和热爱生活中的声色形器乐舞蹈美术作品中的美并愿意表现。

行为习惯:学习良好的坐姿、站姿等常规;学习良好的握笔、看书、举手等常规;正确使用教具和材料等。

户外活动

锻炼:有兴趣学习基本动作:走、跑、跳、钻、爬、攀登、投掷和拍球、跳大绳、前滚翻;做操认真,动作规范、配合口令和节拍;正确使用器械,积极参与活动。

散步:遵守散步常规(不打闹,安静散步);会初步观察周围的事物;喜欢动脑筋,能根据所观察的事物提出问题;放松、远眺5米以外景物。

安全:正确上下楼,学会自我保护;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不接触危险物品。

两款幼儿常规英语小游戏


画画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

准备用具:无

游戏玩法:将全班分组,在黑板上按组划分成几个区块,每组轮流派人上去画单词的图,画完就换下一个人,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把学过的单词尽量画完,时间到老师一个个问学生所画的,该组学生必须说出正确单词,说的正确的该组就得一分,看看哪组画得最多,答案有最正确的获胜。

注意事项:学生可能会很吵,可以放些音乐增加游戏的气氛。时间快到的时候可以用英文倒数十秒“ten, nine, eight…”增加游戏的刺激性。

大风吹游戏

大风吹

游戏规则如下:

准备用具:椅子(比游戏人数少一张)

游戏玩法:全部学生围城一个圈,椅子比人数少一张,先选一个学生当鬼,他没有椅子可坐,其他孩子可以先坐下,用两三种水果或动物等来将孩子分类,每个学生选其中一种水果作为自己的代表,当鬼的学生随意说出其中一种水果(例如apple),所有该种水果的学生必须站起来换位子,当鬼的学生趁机抢位子坐下,没抢到位子的生生继续当鬼,以此类推下去。

注意事项:可以一次念两种水果(apple and pear )或是念fruit让全班一起换位子,增加游戏的刺激度。

小班一日活动常规标准


生活活动

礼貌行为:在成人的提醒下,会使用礼貌用语向老师小朋友问好、问早,客

人问好后能有回应;不乱吐、乱涂、乱扔废杂物。

整理活动:在成人的帮助下将脱下的衣帽放在固定位置;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习整理物品的本领。

入厕:知道大、小便去厕所,不把大、小便排在池外。

盥洗:知道餐前便后和手脏时洗手,盥洗时不戏弄水和肥皂;夏季午睡起床

后,活动出汗后,知道洗手、洗脸;洗手后用自己的毛巾正确擦手;冬季知道保护皮肤。

进餐 :知道各种餐具的名称,主要用途,学习使用餐具;知道正确的进餐姿

势,会用手扶好碗,不手抓、不挑食、不剩饭菜,不吃掉在地上的食物;会正确使用餐

巾纸,不用衣袖抹嘴和手。

午睡:能在成人的帮助下,穿脱衣服和鞋;安静入睡,养成正确的睡姿。

喝水:在成人的提醒下,会使用自己的水杯;不洒水、不玩水、不玩水杯。

劳动习惯:愿意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并对劳动有兴趣;初步培养对值日生

工作的认识,培养以自我服务为主的劳动意识。

教学活动

学习态度:愿意参加教学活动;有兴趣参加活动。

注意力:认真听课;注意力相对稳定10-15分钟 。

思维:能用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会对物体表面特征进行概括分类;

有初步的数概念 。

表达与表现:注意倾听他人讲话,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学说普通话,能大

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声音响亮,说话速度适中;喜欢听故事 。

行为习惯:学习良好的坐姿、站姿等常规;学习良好的握笔、看书等常规;

学习良好的举手常规。

户外活动

锻炼:愿意学习基本动作;走、跑、跳、爬、攀登、钻、学习抛、踢球;坚持锻炼身

体,做操认真;正确使用器械,积极参与活动。

散步:遵守散步常规(不打闹,安静散步);在老师启发下,对周围环境感兴趣并会按

老师要求进行观察;放松、远眺。

安全:正确上下楼,学会自我保护;身体不适,及时告诉老师;在老师指定的范围内活

动;不接触危险物品。

快速恢复班级常规|几招帮你搞定幼儿常规中的“吃”!


进餐是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很重要的环节,这也是孩子们健康的起点,所以,把快乐给孩子,让他们能为自己的进餐做主,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这就是新时代的幼儿园要做的。

一、幼儿进餐常规基本要点

1.知道用餐前需洗干净两只小手。

2.会正确取用餐具(勺子放碗里,大指压勺)。

3.进餐姿势要正确(身体坐正,小脚椅子前面,胸部靠近桌子)

4.能相对安静,专心地进餐,不打扰其他幼儿进餐,不随便打闹说笑。

5.饭后漱口、擦嘴、洗手。

二、进餐常规培养要点

教师注意事项:

1.坚持原则: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少吃,但不可以不吃!前期可以只让孩子吃一口,循序渐进!

2.科学的安排一日生活,可以激发幼儿的食欲。保证幼儿每天户外活动时间,精力的消耗,可以促进幼儿食欲。

3.快乐的进餐氛围,有助于保持幼儿良好的进餐情绪。在进餐准备环节,可以组织幼儿讲故事、听轻音乐等。 

4.为幼儿创造一个自我服务的机会。 

小班:小班教师更多的是用语言鼓励,动作安抚,角色的吸引促进幼儿食欲,利用教育环境,引导幼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我服务,如:小熊姐姐请小熊吃饺子。

中班:升入中班以后,孩子的小肌肉发展协调。所以,主食都可以由幼儿自己添加,但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幼儿饭菜搭配吃,教师要更多地观察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合理建议,如:活动前,请幼儿讲解绿色蔬菜的好处。

大班:在中小班的基础上,到了大班,孩子们的进餐就象成人一样了,他们会有秩序地取餐具,选择各种菜及主食,给孩子更多的自主和自我服务的机会,也是为小幼衔接做准备。

5.在主题游戏中贯穿进餐知识,让快乐进餐进行到底。

如:根据幼儿进餐中的问题,大班孩子开展了《自助餐中的规则都有什么》的主题活动,通过讨论,孩子们得出,进餐中可以轻声讲话,但不能影响别人,因为那样不礼貌,也会让你的饭菜凉掉,吃凉饭肚子会疼等。在共同讨论的结果中,孩子自己张贴了“进餐须知”,鼓励全体大班小朋友都要遵守。

三、问题及应对策略

1.怎么教幼儿擦嘴?

长方形,手中拿,擦一擦,折折,变成一个正方形;

再擦,变出两个小长方形。

多擦几次继续变,擦嘴也能乐哈哈。

擦不干净怎么办?

猫妈妈找宝宝的游戏:“猫妈妈的宝宝不见了,她来找小花猫宝宝了,小朋友们可千万擦干净,不然我们要看看谁长了小胡须,要变成小花猫了。”

2.孩子吃饭时总是容易分心?

a.在进餐区域或者附近尽量减少对孩子有吸引力的玩具出现。

b.发挥环境本身的“隐性约束作用,比如把孩子的座位安排在不容易进出的地方。

c.观察孩子分心的诱因是什么,比如某个玩具?或者其他孩子活动?避免让这些因素出现在孩子的视线中。

d.吃饭过快或过慢的两类幼儿并排坐,吃的快的孩子必须等慢的先吃完,然后两个小朋友才可以一起吃下一口。

e.可以让孩子们数数自己嚼了多少下。排除是生理或者心理上的原因,避免用恐吓诟骂等方式强制孩子。

四、用餐儿歌两首

儿歌1

白米饭,热腾腾,红烧肉,喷喷香;

进餐前,手洗净、入座时,动作轻;

青青菜,营养高

细细嚼,慢慢咽,不挑食,不剩饭;

豆腐汤,味道好;

个个都能吃好饭。

儿歌2

左手拿碗,右手—拿勺;

自己吃,不用喂,吃千净,不浪费;

看我宝贝真能干,一口饭,一口菜,

爱粮食,惜食物,粒粒米,皆辛苦;

吃得快,吃得香,比比谁能长得壮。

教育专家阅美慧在指导要点中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家长的配合是必不可少的。

五、教师可以建议家长这样做

1.鼓励幼儿自己进食,避免追着孩子喂饭的情况。家长应该每次为幼儿少盛饭菜,吃完再添,保证幼儿不剩饭。孩子如果坚持不吃,排除身体原因,不防让孩子“饿一饿”。

2.提倡细嚼慢咽,但也要注意时间的把控。可以在饭后安排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或者与幼儿约定时间等。

3.杜绝偏食、挑食,如幼儿用哭闹抗议,不如试一试冷处理,等幼儿情绪发泄后在吃饭,可以少吃,但避免不吃。

4.帮助孩子学习用餐礼仪,长幼序、安静进餐、不看电视等等。

5.要求孩子自己清理弄脏的桌面。

6.让孩子帮忙做事。不要养成孩子饭来张口的习惯,如分发碗筷等。

7.与幼儿一起了解饭菜的营养知识。

8.合理的选择零食。合理有度的给孩子安排零食是必要的,但是必须选择合适的时间,饭前后不吃零食,避免幼儿不吃正餐。

【原创】班级常规乱乱的,怎么办?


这个班级整体评价如何?看班级常规!这位老师能力如何?看班级常规!我是新老师,实习期间我跟着成熟教师带班学习,除了学习上课,还要学习哪些?学习班级常规培养方法!

班级常规有那么重要吗?答案是当然。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小编依据已有的成功经验,罗列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避免用否定、命令式语言,年龄小的孩子,可以用情景式的语言,引导宝宝。

【案例】教师看到轩轩在娃娃家将水果玩具扔在地上,就去玩儿别的了,我们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语言,“轩轩,请你把玩具收起来,要不然就不许再玩娃娃家!”

我们都知道,托班、小班会有一个重要的区角——娃娃家,那是孩子特别喜爱的角色游戏场所,上述的语言对于托小班的宝宝来说,太过生硬。如果教师采取另一种语言,比如说:“轩轩,你看,这个水果在外面玩儿累了,想回家了,谁来帮助它呢?”引导宝宝自己把玩具放回去,还可以和宝宝一起将水果玩具送回。看着宝宝放回去后,一定要跟他说谢谢,还可以送他一个你真棒的手势,鼓励他。

让环境协助你。

幼儿园的环创是个伟大的工程,处处蕴含教育价值。盥洗室可以贴上节约用水的卡通图片,六步洗手法的步骤,有效引导幼儿认真洗手;刷牙漱口的顺序图;整理衣服的顺序图,可以提示宝宝整理好衣服;便后及时冲水的可爱图片等。班级内用图案标明各个活动区域。喝水处可以做一个好玩儿的喝水记录。每个幼儿的用品上贴上一样的标识,便于幼儿辨认、取放。 还可以在楼梯贴上小脚印,提示排排队,注意安全,不推不挤,一个一个走的含义,将常规体现在环境中。

运用多种形式渗透常规培养。

一、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榜样推进。

新老师最常出现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或安静,为了组织纪律,常常声音比幼儿的声音还高,自己的嗓子容易损坏,孩子不但不怎么听,声音反而更大,说话的越多。其实,老师可以这样说,如:“我要找一找我能看到谁的眼睛在看我,哇,我看到了舫舫的眼睛好漂亮,像星星的眼睛亮亮的,我看看,我还能看到谁的眼睛?”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或者“我表扬慧慧小朋友,听老师说话,特别认真!我看看,我还会表扬谁?”等等类似这样的言语,会非常有效。所以,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

老师的榜样也非常重要。如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自己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香皂;作为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二、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渗透常规培养 

如果这段时间是你的常规培养月,语言领域的课程,就可以多围绕以培养好习惯为主的内容,如:讲故事。《大公鸡与漏嘴巴》可以帮助教师培养幼儿用餐时的好习惯;户外活动,我们可以玩《红绿灯》的游戏,培养幼儿建立规则意识等。只要你肯努力,你会发现身边处处是教育。

三、简短的过渡环节、课前准备、排排队,儿歌、手指谣可以帮助你。 

等待中的过渡环节,比如:分组去盥洗室洗手,就会有一组小朋友是等待中,孩子处在流动状态,这个时候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儿歌、手指谣会帮助你“管理”好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如:《洗手歌》,可以和孩子一起边说边做动作,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排排队时,总有快的小朋友,总有慢的小朋友,而且他们还特别喜欢你推我挤,也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小火车》、《糖葫芦》等这些儿歌都可以帮到你。

四、培养良好的常规,最重要的是团队合作并且坚持。

常规培养贵在坚持,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教师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只要开始可以,就要坚持、坚持、再坚持,这样才会成功。一个班集体,一个人是构不成班级的哦,团队很重要。班级的老师要求要一致,配合默契。比如一人在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时另一位教师就在后面配班,这样看到幼儿有什么问题时能及时的去引导。幼儿盥洗入厕时一人在教室里组织活动,一人去盥洗室,只要这样共同的配合,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常规,而且,你在工作时会很有条理,不会忙乱。

常规培养的忌讳:常规制定好了就要一起执行,如果这位老师培养幼儿常规,另一位老师是不一样的培养常规模式,不仅不能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还容易形成幼儿的双面性格,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除了提高我们老师自身的能力外,也要注意班级老师的配合度哦。

什么是“弹性常规”?如何有效调节常规?


“弹性常规”是指在对幼儿进行常规培养时不搞一刀切,尊重幼儿的差异性,强调更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纲要》)指出:“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为了将这个精神落到实处,幼儿园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内容和具体的要求。但由于每个幼儿的个性和原有的学习经验不同,同样的教育在每个幼儿身上产生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片面追求“整齐划一”的常规要求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如果不顾幼儿的个体差异强硬地执行这些要求,就会使常规不能成为“常规”,只能产生一些短期的效果,甚至会给幼儿心理上造成不良的影响。

合理的常规要求是幼儿健康发展的保证。在生活常规中,有这样一条进餐要求:“不剩饭菜,咽下最后一口饭菜后再离开桌子送回餐具。”可是,有的幼儿确实饭量小,特别是小班的幼儿或者刚人园的幼儿,他们可能对幼儿园饭菜的口味还没完全适应,有时候可能真的吃不完。如果教师硬性要求他们必须吃完,有的幼儿可能会强忍着吃下去,但会在心理上留下阴影导致以后害怕在幼儿园吃饭,有的幼儿还可能会有呕吐现象。

常规培养的目的不是限制幼儿,而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同一个活动内容,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要求就不一样。比如玩玩具,小班的常规要求是:游戏时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完后放回原处;中班的要求是:能和同伴玩一种玩具,会轮流玩,知道玩别人玩具时要征求别人的同意,玩完后整齐地放回原处;而大班的要求是:爱护玩具,轻拿轻放,玩完后整齐地放回原处,并能将损坏的玩具与教师一起修补好。对于小班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立足于帮助幼儿完成家庭到幼儿园生活的过渡;对于中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点应从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转变为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和谐共处;对于大班的幼儿,常规教育的重心要放在培养幼儿对认 知活动的自控能力上,帮助他们理解和内化规则。常规培养中,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应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纲要》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把常规要求变成幼儿自己的需要是常规培养的最高境界。有人说,我们不能把常规当成钉在孩子身上的钉子,而要把常规变成种在孩子心田上的种子。我们不能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幼儿遵守常规,而是要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幼儿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其它教育教学活动一样,常规培养也不能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到了中大班,孩子们的个性更加鲜明了,他们有了明确的行为意识。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学习商讨、制定班级常规,并自觉遵守,逐渐形成自主管理模式。比如,引导幼儿讨论喝水时应注意什么、户外活动时要怎么做、如厕后怎么做等,让幼儿参与制定这些常规,并把幼儿的讨论结果物化在班级环境中,以便于幼儿每天看着常规要求进行自我管理和互相约束。

但弹性管理并不意味着放松要求,尤其是对于那些关系到幼儿身体健康的常规,如生活常规中的正确洗手的方法和步骤等,这类常规看似很繁琐, 但因为幼儿的身体发育尚不成熟,抵抗力较差,如果不注意卫生他们就很容易感染疾病,因此,这类的常规要求不能打折。

总之,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教师应站在尊重幼儿、有利于幼儿长 远发展的角度,进行人性化、科学化的常规教育和常规管理。

巧用儿歌培养小班幼儿生活常规


巧用儿歌培养小班幼儿生活常规

一、巧用儿歌激兴趣

小班幼儿的思维的特点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好模仿,喜欢重复听故事。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运用儿歌语言浅显易懂、句式多重复、音韵自然和谐、富于韵律性、富于节奏感、富于动作性的特点,将平时自理能力的培养蕴含其中,以此来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兴趣。

如为了鼓励幼儿动手拿勺吃饭,我运用儿歌:

吃饭时,坐坐好,手拿勺子碗扶牢,细细嚼,慢慢咽,一口一口全吃掉;

鼓励他们自己大小便,我运用儿歌:

上台阶,跨小河,小脚站在河两岸。站一站,原来我也很能干。

这样一来大家会觉得很有趣,愿意自己尝试了。

对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穿脱衣服,我也运用许多简短有趣的儿歌。

例如《穿衣歌》:

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

《叠衣歌》:

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

《脱衣歌》:

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

通过这些具体、直观,琅琅上口,里面又有幼儿熟悉的小动物形象,一下就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这样的氛围中幼儿会饶有兴趣地边念儿歌边穿脱,主动性顿时增强了,有效避免了以往简单说教给他们带来的厌烦、枯燥情绪。

二、巧借儿歌化难点

利用儿歌,不但可以激发幼儿自己动手的兴趣,而且还能帮助他们化解难点,逐步掌握动作要领。如每次洗手前,我都会以儿歌的形式让幼儿用动作演示,然后让幼儿亲自操作。为了易于小班幼儿理解与掌握,我将洗手方法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几个步骤:

卷衣袖,把手打湿,擦肥皂,搓洗手指、手心、手背,冲洗干净,甩掉手上的水,用毛巾擦干。

我让幼儿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并分别给这些动作配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每次洗手,孩子们一边洗一边兴致勃勃地念儿歌:

“卷起衣袖淋湿手,手心手心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手心手心冲冲水,手背手背冲冲水,洗完小手甩三下,一、二、三,搭间房子往回走。”

有些幼儿忘记了这几个步骤的顺序,只要一念儿歌就马上记起来了,这种儿歌的提醒方式,改变了老师强硬的要求,幼儿乐意做,也帮助了幼儿有效地掌握并熟练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三、巧化儿歌成亮点

根据幼儿的情况,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我都会运用一些与之相对应的儿歌来进行。这些简短有趣的儿歌不仅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还有效地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

如餐前帮助幼儿调整座位,我会念儿歌提醒:

小椅子,靠靠近,小饭碗,扶扶好,小调羹,拿拿牢,好宝宝,自己会吃饭。

在儿歌的提醒下,孩子们会根据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不良习惯。

用餐时,我会轻声念儿歌:

白白米饭,豆腐鸡蛋,青菜肉汤,喷香喷香。我来装个大老虎,啊呜一口全吃光!

听了儿歌,大家就把自己想象成大老虎大口大口地吃饭,加快了进餐速度。

饭后为了提醒幼儿漱口,我会念儿歌:

手拿花花杯,含口清清水,抬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相关推荐

  • 大班幼儿一日活动常规 导读:大班幼儿一日活动常规 一、晨间与离园 1、入园时主动向周围的人问好,愉快接受晨检,按号数插好自己的晨检牌。 2、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的地方,值日生主动帮助排好桌椅、摆放玩具,整理活动室。 3、离...
    2021-04-23 阅读全文
  • 幼儿常规培养规则 幼儿教育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奠定基础知识和技能,如语言沟通能力、数学概念、动手能力等。这为他们今后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常规培养规则”,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7-21 阅读全文
  • 常规培养|小班幼儿常规培养之妙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以及“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
    2020-01-13 阅读全文
  • 中班一日活动常规标准 生活活动 礼貌行为: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做客时会问好、会再见,不自己拿东西,不翻他人的东西,不吵闹;维护环境整洁,爱护玩具及园内物品。 整理活动:学习将衣帽叠整齐放在固定位置;会按要求整理室内物品(包...
    2020-01-13 阅读全文
  • 两款幼儿常规英语小游戏 画画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 准备用具:无 游戏玩法:将全班分组,在黑板上按组划分成几个区块,每组轮流派人上去画单词的图,画完就换下一个人,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把学过的单词尽量画完,时间到老师一个个问学生所画...
    2021-06-08 阅读全文

导读:大班幼儿一日活动常规 一、晨间与离园 1、入园时主动向周围的人问好,愉快接受晨检,按号数插好自己的晨检牌。 2、将自己的物品放在指定的地方,值日生主动帮助排好桌椅、摆放玩具,整理活动室。 3、离...

2021-04-23 阅读全文

幼儿教育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帮助他们奠定基础知识和技能,如语言沟通能力、数学概念、动手能力等。这为他们今后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常规培养规则”,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7-21 阅读全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以及“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

2020-01-13 阅读全文

生活活动 礼貌行为:能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做客时会问好、会再见,不自己拿东西,不翻他人的东西,不吵闹;维护环境整洁,爱护玩具及园内物品。 整理活动:学习将衣帽叠整齐放在固定位置;会按要求整理室内物品(包...

2020-01-13 阅读全文

画画游戏 游戏规则如下: 准备用具:无 游戏玩法:将全班分组,在黑板上按组划分成几个区块,每组轮流派人上去画单词的图,画完就换下一个人,必须在限定时间内把学过的单词尽量画完,时间到老师一个个问学生所画...

2021-06-0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