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从孩子忘带东西说起,别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

发布时间:2020-05-29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每天上午,学校的保安师傅都会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任务,就是穿梭在校园各个班级,把一些文具、水杯、跳绳之类的东西,送到它们的小主人手中。这些物品不是学生丢失在校园的,而是早上孩子忘记带了,家长送到学校门卫的。我在校门口值日的时候,好几次碰到有家长匆匆把东西送来:“老师,我孩子忘记带笔袋了,能帮我带进去吗?”“我孩子的语文书忘带了,麻烦你帮我带进去。”……一个下雨天,一个奶奶手里拿着一把尺来了:“我孩子是一8班的,尺子掉在家了。”我说:“没事的,他自己会想办法解决的。”“他会被老师批评的,回来要哭闹的!你帮我带给他吧!”“那你放在保安室,写个名字贴在上面,呆会我帮你叫人带进去。”可她却不放心,手里拿着直尺,不停地拉着进校园的孩子问:“你是几班的?你认识某某吗?”连问了几个孩子,都不是同一个班的。最后,我请一位老师帮忙带进去,她才放心地离开。

感慨家长对孩子真是“尽心尽责”:尽心尽责地帮他们“处理麻烦”、“解决后顾之忧”。这样做,家长真的是在帮助孩子吗?看似帮助孩子解决了问题,实际上却是在帮孩子逃避责任,逃避了自己因马虎大意可能受的批评,逃避了他本来要承担的责任。试想:每次忘记带东西,总会有家长及时帮他送来,哪个孩子会自己用心去准备所需要的物品?因为有坚强的后盾,所以他们就永远用不着学着准备自己的东西,反正到时候会有人送过来。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如果孩子永远不用为自己的丢三落四付出代价,他永远都学不会自己打理好自己的东西,什么事情都要靠别人操心。

从另外一方面来讲,如果孩子忘记带东西了,但又必须要用,那他就面临着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考验,不同的孩子可能会有不同的方法:有人会开口问同学借,有人会向老师求助,有人会用其他物品代替,我就见过一个忘带直尺的孩子,连线时用铅笔来代替直尺,也连出了直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巧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锻炼。而家长们这一“送”,剥夺了一个绝好的、锻炼孩子的机会。

追根究底,还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爱太狭隘、太片面,认为不让孩子受半点挫折,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就是爱孩子,及时帮孩子解决“后顾之忧”是爱孩子。真正的爱孩子,是做对孩子成长有利的事,做能让孩子早日独立、自主的事。

孩子的成长,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情。大自然中,狐狸妈妈把刚长大的小狐狸赶出窝去,老鹰把小鹰扔下悬崖逼它学会飞翔,小黄羊生下几分钟就得站起来跟着妈妈奔跑

,否则就会被狼吃掉……动物都明白这个道理:要早日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生存的技能,不要依赖父母。可我们人类却舍不得让孩子在风雨中锻炼。在我们许多家庭里,家长过多地收权,过分地揽权、霸权,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育,影响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家长始终把孩子攥在手掌心,老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孩子不仅缺失了自由成长的机会,而且自我保护本能也逐渐退化。

爱孩子,就别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我们这次的家访中有一个年龄特小的孩子,他叫辰辰是8月30日出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偏弱,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小便,在园会经常小便在身上,所以每天上幼儿园都会带好几套衣服。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家长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是偏弱的,但是总以孩子还小为由,件件事情都由成人包办,甚至小便,大人会抱着去小便;吃饭自然也是成人喂。使得每天上幼儿园都要带好好几套的换洗衣服,在园的吃饭也是需要老师喂才行。对此,我想从两方面谈谈我对这位孩子家长教育方法的一些体会。

一、不要因为孩子小,而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与该家长的交谈中了解道:家长认为孩子在班中年龄小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是正常的。其实这位孩子家长的想法不难理解,因为小的缘故,而没有达到能力上的要求,等他大一点的时候就会学会的。可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家长一味地剥夺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那么他不是始终都不会了吗?其实不光是这位家长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的家长都抱有这样的思想。他们把孩子本该会做的、能学会的事情都一手包办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该学会的事情,孩子还是没有学会。那么就会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也就有了现在很多大学生去外地上大学,不会自理,而哭着嚷着要回来的现象了。

二、不要因为想当然,而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想法

从这位家长的交谈中还了解到:让孩子学习了自己小便,可是他学不会,所以就不学了。可以看出家长有这份培养幼儿学习新本领的心,但是尝试了几次以后,就觉得是因为孩子小,还没达到会的标准,所以就不学了,干脆家长一手包办,等他长大一点以后就会自己学会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有着想当然的心里,他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他以孩子学不会的想法,想着自己应该包办做的事情。所以我想对家长说:多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的想法吧。其实虽然小,很多孩子学习新本领、认识新事物的欲望还是很强的,可是往往由于家长的一手包办而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也许一次孩子没有成功,二次还是失败,说不定三次、四次以后孩子就学会了呢!所以我想如果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多给予一些锻炼的机会,那么成功也许就会在眼前的。

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每个孩子也是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为什么有的孩子懂得知识多、能力强,而有的孩子懂得知识少,能力弱呢?我想很大的因素还是家长。只要我们家长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那么孩子的收获一定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对家长说:相信自己的孩子,他是可以的!

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


新学期开始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托班的孩子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园、开开心心的学习了,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的增强之中。午餐的菜肴中有鹌鹑蛋,在分菜的时候,老师很焦急,想着要快快帮孩子们将蛋剥好,大家都不会自己剥蛋呢。

老师刚想给奕奕剥蛋时,奕奕竟然说:"项老师,我自己会剥的。"

"你真棒!"老师对奕奕竖起了大拇指。老师转身刚想给怡怡剥,只见怡怡正努力试着自己剥着呢,虽然剥得有点儿困难,但她最后仍是自己剥完了。于是,老师不再试着给孩子们剥蛋,而是观察着孩子们,当个别幼儿真得碰到困难时才进行指导帮忙。

由此可见,习惯于服侍孩子,不仅不是一个为他们服务的举动,而是一个危险的举动,因为它容易窒息孩子们有意的自发的活动。不动手做的孩子永远是不知道如何做的。老师在工作中,应该多创造机会让孩子去锻炼。一个好的老师不在于为孩子做了多少事而在于教会孩子做多少事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事事为孩子包办,其结果是,孩子们应当具有的自我探索性活动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精心照料下的被支配性活动。如果孩子缺乏独立的尝试机会,他们就会变得事事处处都依赖爸爸妈妈。久而久之,孩子会丧失独立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与能力。

其实,孩子是很具有创造力的,如果家长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也就让孩子失去了创造的机会。很多时候,孩子内心还是渴望能够自己去尝试,比如案例中的奕奕宝宝。家长老师不应该过分地保护孩子,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在锻炼的过程中,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创造力都会得到提高,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锻炼孩子的创造精神,就从现在做起!


孩子的潜力和天分要由父母来开发,那么,父母在孩子启蒙时期应该用什么方法让他们发散思维?用怎样的言行影响孩子拥有创造力?这可是一门学问!这次的每日芝士就给大家提供几个方法,帮家长开启孩子的创造力!

1.孩子爱问为什么

孩子的小脑袋里总是藏满了问题,当他们皱着眉头,一脸急切地来问“为什么”时,我们自然的反应就是尽力给他们答案。提供答案固然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量,但是如果孩子总在被动地接受这些彼此孤立的知识,思维能力很难得到提高。

如果换一种对答方式:“你认为呢?”“你是怎么想到这个问题的?”“我也不太清楚答案,我们可以讨论一下”,就能帮助孩子探索得更多。孩子在思考这些问题时需要回想以前的经验进行推理,这能帮助他们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学习能力。

2.张开想象的翅膀

童年是充满幻想的时期,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想象也许有些可笑和不切实际,但一旦他们可以“异想天开”,不按部就班地人云亦云,可贵的创造性思维模式就开始形成。

3.用新眼光看新事物

如果说4是8的一半,通常人们会回答说:“是。”如果接着再问:“0是8的一半,对吗?”经过一段思考的时间后,大多数人才同意这一说法(8是由两个0上下相叠而成的)。这时如果再问:“3是8的一半,是吗?”人们很快就会看到将8竖着分为两半,则是两个3。

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让孩子用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身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孩子一旦习惯于这种思维过程,当再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他就会想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为自己遇到的新挑战、新情景或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4.开启孩子的感知世界

孩子只有在他们自己支配和主宰的环境中创造的火苗才能被激发出来,所以,我们要尽量提供给他们看、摸、尝试、学习,及自我表现和动手操作等多种机会,这会大大开启他以前没有尝试过的想法与念头,是提升孩子创造力的一个关键。

为了给孩子提供这样的机会,我们的责任是:

给孩子提供一个不受时间、空间和材料限制的,有挑战性、有吸引力的环境。所有活动的选择都要与孩子特定的年龄和发展阶段相适应。对孩子来说,最好的活动是操作性和开放性的,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过分娇惯,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那怕他时常摔跤,我们只需远远地看着,在心里为他加油喝彩。

当看到这段文章时,觉得每个做家长或老师的都能做到。想到每年新生幼儿入园时,一个个孩子拉着家长的手,哭着不肯让家长离去,有的家长只好留下来再陪陪孩子,老师亲切的对家长讲,你们放心上班吧,我们会照顾好他们的,可是有的家长还是不忍心离去。这其中的滋味只有轮到自己才真正体会到。

我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了,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开学第一天,我和孩子早早来到幼儿园,孩子表现很好,和我挥挥手,就和其他小朋友玩去了。我有点不放心,站在那里没动。孩子见我没走又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回去吧,我没事。”当我再次和儿子挥挥手,转身离去时,才觉得心里怪怪的,那份难舍的亲情,瞬间体会得淋漓尽致,想到别的家长不肯离去时的情景,我还错怪他们对老师的不信任。直到今天,当我送自己的孩子上学时,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我把这句话牢记在心。相信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相信他们,他们会做得更好,哪怕他们会时常摔跤,我们只会远远望着,为他们加油喝彩。

不要忽视孩子从幼儿园带回来的东西


不要忽视孩子从幼儿园带回来的东西以前女儿放学回家,经常带回来一些乱七八糟的小纸片、贴画什么的,大多数都是小朋友们互相贴、互相送的,我也就没怎么在意。

周三那天晚上,我去接女儿回家,女儿开心地从裤子口袋里掏出了几根画笔,说:“妈妈看,画笔!”我觉得这次有点儿不对劲,小朋友们之间不会送画笔吧?于是我问女儿:“你哪来的笔呀?”“赵老师送的。”女儿干脆地说。“赵老师为什么要送你笔呀?”“老师问谁家没有笔,说没有笔的话,老师可以送几根。我想奶奶这边不是没有画笔吗,我就举手了,老师就给了我几根。”呵,这丫头还说得头头是道的,但是我还是对此说法表示怀疑,可是为了女儿那点儿小面子,我没有继续追问。

回到家以后,我又问:“那老师还给谁笔了?”“还给xx和小A了。xx和我一样都是6根,小A拿了2根。”看来数得还挺清楚。我不打算问了,因为我觉得再问也问不出什么来,我想明天先去问问赵老师再说。

第二天,我见到他们赵老师,就把赵老师拉到一边,问起这事儿,赵老师一头雾水:“我没给她们画笔呀,是不是李老师给的?”我们俩正在说话的时候,就听见**爸在那边叫了起来:“别问了,肯定是他们自己拿的,他们正在这儿拿呢。”原来,她们有一个装杂物的小屋子,孩子们画画用的画笔也在这里边。女儿和她的好朋友xx正在那嘻嘻哈哈地往兜里装笔呢。

我一看,气了,赶紧喊住女儿,让她把笔放回去。女儿回去把笔扔在那就跑了。我又和老师聊了会儿,基本搞清楚了画笔的来历。赵老师说,小朋友们要画画的时候,她们经常让**去那个储物间拿画笔,估计**知道画笔在哪,放学以后和好朋友跑到里边玩儿,嘻嘻哈哈地就把笔带回来了,根本没当回事儿。我基本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后,就下楼去找**和**爸。

找到女儿和**爸的时候,**正在哇哇大哭,边哭边说:“妈妈,我冷,我要穿你的衣服。我想穿爸爸的衣服,他不给!”我知道肯定是**爸批评她了,她又在找各种理由来逃避我批评她。我什么都没说,只是脱下我的衣服赶紧把她包上。我一直抱着她,直到上车我都没有说笔的事儿,只是安慰她。

到了车上,等她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些,我说:“**,那些笔是幼儿园的,你不能拿回家,你们把笔拿回家了,那以后小朋友们还怎么画画呀?”

“我们班好多笔呢。”女儿还振振有词。

“好多笔也不能往家拿呀,你看,如果每个小朋友都往家拿五根,你们班那么多孩子,还不都把笔拿光了。”

“嗯,那样的话,我们班就剩下一盒笔了,每个小朋友就只能拿一种颜色画画了,那多没意思呀。”女儿开始明白我话。

“所以呀,我们明天把笔带回来,给老师道个歉好不好?我相信老师还是会让你继续发笔的。”我鼓励女儿。

“可是,是xx让我拿的,我说不要,她非要让我拿,她非要塞到我的兜里。”女儿还在强词夺理。

“不管是谁的主意,只要往家拿笔了都是不对的。而且,你明天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负责给那些也往家拿笔的小朋友讲讲道理,告诉他们忘记拿笔是不对的,让他们把笔带回来好不好?还有说谎话也是不对的,老师没给你笔,你却说是老师发给你们的,也不对,知道吗?”

女儿终于点头同意,她轻声地问我:“妈妈,你不要把这件事告诉圣诞老公公好吗?”我点头同意,我告诉他:“即使我告诉老公公这件事也没关系的,因为每个小孩子都有可能犯错误,只要改正了就还是好孩子,老公公会原谅你的,而且我也相信,老公公还是会给你送来礼物的。”“真的吗?”女儿半信半疑。“是的,我保证。”

第二天,在女儿的要求下,我们把笔还给了赵老师,是女儿亲自还的。女儿小声地给赵老师说了对不起。说完以后,她靠在我的肩头,很难过,几乎要哭,我赶紧说:“没事儿,没事儿了,去赶紧进去洗手、吃饭吧。”女儿拉住赵老师伸过来的手,蹦蹦跳跳地进教室了。我相信而且我也希望,女儿以后不要再犯类似的错误。

周四,圣诞前夜,女儿很不安地问我:“妈妈,你说圣诞老公公会给我送礼物吗?”“我猜会,因为你今年一直表现很好,就像你说的,你打球好,你学习好,你还有好多好多的优点,虽然你昨天犯了点儿错误,但是你已经知道错了,而且也改正了,你还是老公公眼中的好孩子。快睡吧,只有你睡着了,老公公才会来送礼物的,只有这样,才叫惊喜呀。”

后来,兴奋而又满心期待的女儿又和我聊了很多圣诞老人的事儿后,才甜蜜地睡着了,我肯定,醒来的她一定能看到圣诞老公公带给她的惊喜,我保证。

所以,不要忽视孩子从幼儿园带回家的东西,虽然孩子可能是无意识地拿的,但是那毕竟不是自己家的东西,不能让孩子养成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还有就是发现孩子从幼儿园拿回来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的时候,要耐心地教育引导,而不要粗暴地批评,那样容易伤害到孩子幼小的心灵。

育儿心得:别剥夺了孩子成功的喜悦


育儿心得:别剥夺了孩子成功的喜悦

现在处处可见放养型教师,保姆型教师,有的孩子甚至上了大学,生活还不能自理,而今天我要说的是把成功的机会换给孩子。其实孩子都是很喜欢动手的。生活方面有的时候家长们喜欢包办替代孩子穿衣服,给孩子喂饭,导致孩子喜欢做什么事情都喜欢依赖父母,吃饭没有家长喂饭就不吃,衣服哭闹等着家长来穿。学习方面,可谓是家长占据了孩子的主动权,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都给孩子抱各种课外班,幼儿自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逐渐下降,所以我认为改善这一现象有以下几种办法

一、提供材料,让幼儿自主探索教师与家长主动放手,大胆鼓励幼儿自主解决问题,如果你一味的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孩子会遇到什么问题都会请求你来帮助他。逐渐的让幼儿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下降,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候,可以重复幼儿遇到的问题,帮助幼儿延长思考的时间,带着幼儿在家或者在班级里转一转如果这时候幼儿看见一件东西,他认为能够解决问题,你确认为不能,但是你要憋住,让他自主探索,只有经过不断尝试,孩子与材料充分的接触了,孩子才能发挥这个材料的更宽更广的用途。当看到他们自己解决字的问题时候,他们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是一种自信的笑容。既给幼儿增加了自信,又使幼儿自己解决了问题,增加了幼儿的成功经验,家长和老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二、每天给与幼儿一种成功感一种习惯需要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完成,幼儿的成功感也是一样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要给予幼儿成功感,使他们产生自信,可以在班中为动手能力不强的幼儿或者自信心不强的幼儿,最大限度发掘它们的优点,设置专门的小专题的主题墙,给与幼儿自信,内容有观察幼儿制作的过程图片与文字,还有观察到幼儿进步点。给与幼儿展示作品的空间,让幼儿感受到一个宽松,自主的环境,支持幼儿自主发展,成功总在细节中体现,或许孩子不知道可以尝试哪一种材料帮助自己时,你可以给幼儿两种选择,请幼儿选择一种进行尝试,当孩子用这种材料帮助自己把作品完成,这就是一种成功的感受。

当幼儿像你展示作品时候,即使你能够看出画面的所有内容或者你认为这幅画面没有内容,你可以踏实下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向幼儿请教一般,可以问你可以告诉我你画的是什么吗?我很好奇你这个用绿色的笔画的是什么?激发幼儿表达的欲望,这又是一种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方法。孩子像你清楚地讲述了他的作品内容,也许你认为他画的是什么。但是他给你讲述的时候,你会感觉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它融入了自己的创意,以自己的想法,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既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和成人的关系进了一步。

请别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爱的权利


我正埋头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就听到陈老师在给孩子们讲《妈妈爱吃鱼头》的故事:妈妈把鱼肉小心翼翼地夹到了儿子碗里,却把鱼头放到了自己的碗里。儿子问妈妈为什么吃鱼头,妈妈说:“我最喜欢吃鱼头”。儿子长大后,妈妈老了,每次吃鱼儿子都会把鱼头放到妈妈碗里,说:“妈妈,我知道你一直喜欢吃鱼头”。

讲到这儿,陈老师问:“孩子们,你觉得妈妈真的喜欢吃鱼头吗?”大部分孩子想都没想就回答:“是!他妈妈真的喜欢吃鱼头!”“你为什么这么认为呢?”“他妈妈自己说的喜欢吃嘛!”

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你给他涂抹什么色彩,他便会留有什么色彩。然而,家长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了吗?善意的谎言让孩子体会到妈妈的爱了吗?他不认为也不知道其实妈妈喜欢吃的也是鱼肉!他认为给妈妈吃鱼头就是爱妈妈!不难理解:家长们把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把自己认为好的一切都给了孩子,让孩子从一开始就在一味的接受,孩子把别人的爱和关心都当成了理所当然,把被爱、被满足当成了一种习惯。家长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我们在爱孩子的同时,教会他们怎样去爱别人了吗?他们不会爱,不懂得爱,就不会对自己的亲人、朋友付出关心;就不会知道如何在集体中关爱他人;就不会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与同学、同事和谐相处……

而改变这一切只需从家长有意识的引导孩子“分享”开始,分享快乐、分享美食、分享玩具、分享电视节目……学会分享,孩子便会与你一起感受,感受你的喜怒、感受你的哀乐;学会分享,孩子便能学会分担,分担你的烦恼、分担你的忧愁;于是,孩子在分享中学会关爱,在分担中了解责任,孩子小小的心灵由此迅速成长,于是懂得:生活绝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被爱的深层含义是学会去爱!我有义务关爱父母,关心朋友,关注他人!

一个懂爱的人,才会得到更多的爱!所以,请您不要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爱的权利!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妈妈也喜欢吃鱼肉!”

相关推荐

  • 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我们这次的家访中有一个年龄特小的孩子,他叫辰辰是8月30日出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偏弱,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小便,在园会经常小便在身上,所以每天上幼儿园都会带好几套衣服。在与家长的...
    2020-10-31 阅读全文
  • 相信孩子 多给孩子锻炼机会 悦悦是这个学期刚从分园转过来的,这个小朋友平时比较胆小,特别是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候,经常会有胆怯和害怕的心理。一次晨间活动时,我带着孩子们在进行走平衡木,悦悦来了,她只是看着孩子们活动,我让她也去试一...
    2020-04-08 阅读全文
  • 2020给每个孩子锻炼的机会 每天午餐过后的散步时间,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当我发出“开火车”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飞快的向“火车头”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的”...
    2020-06-18 阅读全文
  • 多给孩子创造锻炼的机会 新学期开始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托班的孩子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园、开开心心的学习了,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的增强之中。午餐的菜肴中有鹌鹑蛋,在分菜的时候,老师很焦急,想着要快快帮孩子们将蛋剥好,大家...
    2021-04-13 阅读全文
  • 尽量给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 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多。平日里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穿脱衣的事情,对孩子们来说成了很大的挑战。有些孩子穿得圆滚滚的,连下蹲都成了问题。为此,我们时常鼓励家长给孩子穿方便穿脱的衣物,以便于孩...
    2021-02-08 阅读全文

在我们这次的家访中有一个年龄特小的孩子,他叫辰辰是8月30日出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偏弱,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小便,在园会经常小便在身上,所以每天上幼儿园都会带好几套衣服。在与家长的...

2020-10-31 阅读全文

悦悦是这个学期刚从分园转过来的,这个小朋友平时比较胆小,特别是在参加体育活动的时候,经常会有胆怯和害怕的心理。一次晨间活动时,我带着孩子们在进行走平衡木,悦悦来了,她只是看着孩子们活动,我让她也去试一...

2020-04-08 阅读全文

每天午餐过后的散步时间,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当我发出“开火车”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飞快的向“火车头”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的”...

2020-06-18 阅读全文

新学期开始了,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托班的孩子每天都能高高兴兴地来园、开开心心的学习了,而且各方面能力都在不断的增强之中。午餐的菜肴中有鹌鹑蛋,在分菜的时候,老师很焦急,想着要快快帮孩子们将蛋剥好,大家...

2021-04-13 阅读全文

天气越来越冷了,孩子们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多。平日里鼓励孩子自己动手穿脱衣的事情,对孩子们来说成了很大的挑战。有些孩子穿得圆滚滚的,连下蹲都成了问题。为此,我们时常鼓励家长给孩子穿方便穿脱的衣物,以便于孩...

2021-02-08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