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园合作:怎样帮助大班幼儿渡过转折期

发布时间:2020-06-04 幼儿园家园活动方案 幼儿园家园活动的方案 幼儿大班故事 大班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转折期,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向学习阶段转折的一个时期,如何帮助孩子能够更好地渡过这样的一个转型,首先就要了解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1、合作意识逐渐增强

在相互交往中,该年龄段的儿童开始有了合作意识。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玩伴,也能与三五个小朋友一起开展合作性游戏。由于小肌肉运动技能的发展,双手的灵巧,使儿童操作物体的能力大大加强,他们越来越喜欢那些能满足想象和刨造欲望的各种多变性的玩具。他们能长时间专注地探索物体的多种操作可能。还会几个人合作搭建熟悉的标志性建筑物,如“幼儿园”、“奥运场馆”等等。

2、动作灵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

5岁儿童的走路速度基本与成人相同,平衡能力明显增强,可以用比较复杂的运动技巧进行活动,并且还能伴随音乐进行律动与舞蹈。

3、表现与表达方式多样化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表现欲望强烈,他们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音乐活动中会通过歌舞、乐器、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应该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语言游戏活动,使幼儿获得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思想的最佳机会。(述职报告之家 yS575.cOm)

老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共同努力做好大班幼儿转型工作。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帮助“反抗”幼儿度过反抗期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为孩子对妈妈的话说“不”。虽然孩子有“自我主张”是一件积极的事情,如果妈妈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孩子产生反抗心理的原因

两岁左右的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开始形成自己处世的观点,并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这时,身体和动作的发育使他们可以通过动作表示反抗,抵制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虽然,独立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步,但父母不要忘记,两岁左右的孩子还太小,不知道行为的后果,不能预见可能发生的危险。因此,除了保护好孩子的安全外,父母还应教他们学习考虑他人的感受,重要的事情一定得和父母商量。

二、怎样的反抗表现是“正常”的

在孩子独立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以下种种事情:

1、拒绝父母的要求;

2、和父母唱反调;

3、不理睬父母;

4、不要父母搂抱,不和父母亲热;

5、不呆在父母身边,从父母身边跑开。

从孩子一岁开始,这些事情就时有发生,在两岁左右更加频繁和激烈。这是因为他们的语言功能没有发育完善,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父母的意思,因此不能完全执行父母的意思,而且,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所以,在父母会感觉,孩子是和故意他们对着干。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又会变得很“乖”,3-5岁的孩子记忆力增加,思维能力增强,他们通过倾听和使用语言来学习更多的东西,也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三、帮助“反抗”幼儿度过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

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

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3、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

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4、父母的要求应合理

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四、出现问题后怎么办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怎样帮助宝贝“捣乱世界”


相信在大人们眼里看来的这些捣乱活动,对宝贝们来说实际上是感官游戏,这种游戏对宝贝的成长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感官游戏可给予宝贝们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体验,为感觉整合提供了条件,并为以后更加复杂的学习活动铺平道路。

艾希理·金是小儿科专业治疗师及加州旧金山动作潜能治疗中心创办人,他认为感官游戏是宝贝正常的成长过程的一部分,也是宝贝学习认知和运动技能的途径。宝贝的游戏活动水平,代表了他们当前所理解的外在人文和物理世界。在游戏中,宝贝会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运动能力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并与外在世界进行沟通。

捣乱:可挖掘人体另外两种隐藏感觉

尽管每个人都知道人人具备的五种感觉——味觉、触觉、嗅觉、听觉和视觉,我们实际上还有两种隐藏的感觉,它们隐藏在这五种感觉之后,让我们能够不加思索地自如运动。

这两种感觉之一就是前庭觉。这种感觉能够告诉我们在地球重力牵引下,我们的头和身体在哪里。

另一种隐藏的感觉被称为本体觉。这种感觉让我们不用眼睛看,也能清楚地知道我们的关节和肌肉在哪里。

研究专家认为,所有的感觉对宝贝们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感官游戏可以帮助宝贝们探索和发现这七种感觉,让他们可以自如地骑自行车,攀爬操场上的器械或者自制小车轮子等。

父母帮助宝贝“捣乱世界”两原则

1。尽可能支持宝贝的“捣乱”活动

把感官游戏融入每一天的生活之中是很容易的。小宝贝们自动就会把这些活动融入生活中。爸爸和妈咪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支持宝贝的这些自发活动。

2。尽可能提供多种感觉整合的游戏

大家要明白,没有一种感觉可以独立起作用。我们大脑的构造决定它需要从各种感官获得信息,然后用整合后的信息来与环境中的人与物进行互动。给宝贝们每天都提供一些感官游戏,可以提高宝贝们对新的感觉信息的整合能力,而且会激励宝贝们创造出新的整合信息的方法。

家园合作:临近新学期,如何帮助幼儿迅速步入常规?


恢复饮食习惯

许多家长觉得平时没有时间给孩子弄好吃的,正好利用假期好好补偿一下。于是想方设法给孩子买好吃的、做好吃的。只要孩子想吃,不管什么时间,全部满足;还有部分家长生怕孩子吃少了,所以一到吃饭时就端着碗追着喂;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不管是否合理,一概满足。因此,假期过后,部分孩子就会出现不会自己吃饭,正餐时间吃不下饭或者身体不适,严重的则不能按时入园,甚至要送医院。

为了孩子能顺利地回到幼儿园,家长要尽快恢复假期前的饮食习惯。

恢复作息时间

一到假期,好多孩子的生活习惯就改变了,对于玩玩具、吃零食、睡觉等,都想怎样就怎样,这就打乱了孩子在幼儿园中建立起来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最突出的就是午睡,部分孩子干脆就不午睡了,这样不仅破坏了孩子正常的作息规律,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的生活,能帮助孩子更快地适应幼儿园。

所以要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起居习惯,如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睡前不给孩子看过多的电视节目、提供新玩具或其他新鲜的东西等。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有些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无论是假期还是周末,都帮孩子做这做那,所以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做的时候就不会了,这样不仅影响孩子的情绪,还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所以建议家长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穿衣服,独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的不好而又开始帮他,要慢慢养成其独立的习惯。

给孩子做出暗示

假期这一段时间,孩子们远离了幼儿园,整天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中,随心所欲的生活。因此假期过后,一听说要上幼儿园,孩子就会对幼儿园、老师产生抗拒。

因此家长应在家里经常跟孩子一起谈论幼儿园的事情,表现出对幼儿园生活的极大兴趣,还可以告诉孩子,老师打电话来,说这几天他表现得非常好,很喜欢他之类的话。这样的暗示可以激发孩子入园的动力,不至于“谈园色变”。

家园共育:怎么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


幼儿园春季开学,对于新入园的孩子,如何帮助他们尽快克服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入园前后,以及日常生活中该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绘本可以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希望这些分享会给您一些参考和借鉴。

入园前该做的事:

1、选择一所适合你自己孩子的幼儿园,而不是别人眼中“最好”的。

2、选一所和自己教育理念契合度高的幼儿园,否则以后分歧和矛盾会越来越多。

3、选择幼儿园要慎重,选择之后就要对幼儿园和老师多一份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选择。

4、保持平常心,自己不焦虑。相信孩子有能力应对幼儿园的生活,传递你的信心、勇气和力量。相信“相信”的力量。

5、正面引导孩子,上幼儿园是件快乐、有趣、好玩的事,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玩很多游戏。

6、上幼儿园前三个月起,尽力让孩子的作息时间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靠拢。

7、上幼儿园前,尽力培养孩子自己用勺子吃饭,主动喝水、上厕所、洗手等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8、上幼儿园前几天可以带着孩子去幼儿园附近多走走,能进园参观一下更好。

9、通过绘本、故事或游戏等方式,把孩子从早上入园到下午放学一天里各个时段的内容清晰的告诉孩子,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消除恐惧,适应新环境。如果自己条件允许,也可以在家模拟幼儿园一天的生活。

10、了解幼儿园的规则,并通过示范、游戏、故事等形式告知孩子。比如公共场所保持安静,公共玩具先拿到者优先玩等。

11、可以为宝宝写一封“介绍信”,入园时交给老师,以便老师更好的了解孩子的基本情况。

入园后该做的事:

1、接纳孩子的情绪,分离焦虑是正常的,是孩子的一种自我保护,不负面评价孩子的表现。

2、让自己保有耐心,给孩子一段适应幼儿园的时间和空间。

3、不要说爸爸妈妈因为要上班挣钱,必须送孩子上幼儿园,这会剥夺孩子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孩子会想“钱重要,还是我重要?”

4、接送孩子时,让自己保持愉悦的情绪,轻松的心态。

5、每天送孩子到幼儿园后要正式道别,告知来接的时间并保证兑现承诺。

6、把孩子送到老师手里后,尽量减少逗留时间。

7、如果孩子午睡实在太难,可以先和老师沟通,带一件家里喜欢的安慰物去。

8、孩子刚入园,在幼儿园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去适应集体生活的规则,努力了一天,回到家可能会想发泄一下情绪,这时父母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和关爱。

9、多和孩子聊聊幼儿园开心的事,对孩子的进步表现及时肯定。如果孩子不愿意谈论,不要逼问,通过观察和亲子游戏去侧面了解。

10、在家不拿幼儿园或老师来恐吓孩子。比如说“再不听话,告诉你老师!”

11、不是出现极特殊情况,比如真因为不适应而生病,孩子一定坚持送,不要中断。

12、多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也尽力让老师多了解孩子。

13、不要负面评价幼儿园,你都认为老师不好,孩子又怎么会喜欢?

一直该做的事:

1、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建立起孩子的安全感和稳固的依恋关系,让孩子确信爸爸妈妈是爱他的,即使不在身边。

2、哭闹是一种表达和诉求,不要指责孩子无理取闹,要多关注孩子的感受,及时、积极地解读和回应孩子真实的需求。

3、亲子沟通是以接纳孩子的情绪,认同孩子的感受,承认孩子的愿望为基础和前提的。

4、情绪没有对错,有对错的是表达情绪的方式。而教会孩子如何觉察、识别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父母的责任。

5、父母要守住自己的界限,不失位,不越界,孩子才能懂得负起自己的责任。

6、规律的生活,离开时的道别,回来后的问候,会让孩子对你的离开不那么在意。

7、在家少包办替代,力所能及的事鼓励孩子自己做,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的独立性。

8、多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发展孩子的社会性和自信心,培养孩子宽容的品质和换位思考的能力,能让孩子更合群,更愿意与人交往,也就更喜欢幼儿园。

9、不要苛责孩子完美,特别是当孩子因自己能力不足在幼儿园被小朋友取笑时,不要因为觉得丢了面子而给孩子施加更大压力,孩子这时需要的是帮助和鼓励。

10、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给孩子与老师、同学保持良好沟通提供最有效的手段。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如果长时间不能适应幼儿园,可能和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两岁前没有建立好稳固的依恋关系,缺少安全感有关,这种情况下,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就更至关重要。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借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之名义太早把孩子送入幼儿园。当孩子的身心还没准备好,尚缺乏基本的自我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就被送入需要强调纪律的集体环境中,不仅无助孩子独立性的培养,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身心伤害。

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升初?


对于初入初中校园的新生来说,不免既兴奋又恐惧。兴奋自己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面对新的伙伴,学着新的知识,因为未知所以兴奋;同时,又因为未知而恐惧,该怎么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伙伴、新的知识?面对初中,最重要的是调整好心态,大胆迈进。

调整心态打好基础最关键

初中教学的内容相比小学有很大的不同,其中很明显的一点在于,初中知识的难度较小学更大。因此,刚上初一的学生在学业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不适应感。世纪蓝海的校长陈茂愉表示,学业上的不同,首先很明显地表现在考试分数的不同上,“许多学生在小学都能考个90来分,接近满分,可上了初中只能考个中等,成绩的落差对于孩子们来说自然会给他们的自信心造成打击”。并且,初中不似小学,上了初中,孩子们无形中有了将来升高中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自然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孩子们的学业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会对孩子加以更多的关注。而家长的关注、成绩的落差自然会造成孩子们的压力,就更需要他们调整好心态。

在如何调整心态方面,陈茂愉表示,“家长和孩子们都应该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否则极易造成孩子厌学情绪的高涨,导致孩子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同时孩子们也不要对刚上初中的成绩太过焦虑,在学业上认真打好基础才是最重要的。”

品格教育让孩子全面发展

除了要努力去适应学业上的变化外,“新初一”还需要努力去适应新的环境。孩子们刚升上初中,周围是来自全市的孩子,而不再是家住得很近的社区伙伴们;并且老师也不再像小学的老师那样整天待在教室里注视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面对陌生的学习环境,除了要帮助“新初一”尽快融入新环境外,还应注重对他们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协调能力等。陈茂愉告诉导报:“我们特别注重孩子们的品格教育,让孩子们进行全方位学习,暑假的课程都会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我们通过集训的方式,在让孩子们提早学习初一知识的同时,感受到班级之间的竞赛与合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尽早适应初中生活,开学之后能够很快融入到班级中。”

理解叛逆平等交流化解矛盾

初中的孩子正处在叛逆期,许多孩子都会和家长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甚至矛盾激化得让一些家长束手无策。有些家长直接将孩子的教育全部交给老师,以避免和孩子们产生更大的冲突。实际上,老师对孩子们有指导作用,但孩子们的教育更少不了家长。陈茂愉表示:“家长不能因为要避免和孩子产生更大的冲突而对孩子的教育避而不谈。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初中孩子们来说,家长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格外重要。家长应该注意孩子们的心理状态,可以经常与孩子们聊聊天,明白孩子们的心理动向,并及时地做引导。只有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参与才能让孩子们顺利度过叛逆期。”

早期教育:怎样帮助宝宝学会控制身体


整理了关于早期教育:怎样帮助宝宝学会控制身体,希望对新手爸妈对早期孩子正确教育引导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婴儿是不懂怎样控制自己的身体的,首先他只能移动身体,在发现活动的作用之后,就会逐渐开始手脚并用,直到慢慢的分化,这个阶段是需要家长的帮助的。

一旦宝宝开始进入观察自己的手和手动作的这个阶段,就意味着协调能力正在形成、这时就会有两种不同的信息出现,引发宝宝对运动感觉因素的观察,实际上也就是运动本身的观察,这也是从自己体内和体外两条途径都可以获得的。如果宝宝观察自己的手是怎样张开,又是怎样握上的,那么他就会产生一幅视觉图像,而且是永恒的图像。

我们根本不需要去看脚是怎样走路的,或者是手是怎样抓东西的,它们会自然的做完这些动作,这就是一旦形成了协调就不会失去。只要学会了骑自行车就不需要学习怎样去保持平衡,一旦学会了一种乐器就永远掌握了这一技能。这写情况就类似一个巨大的铁路系统,不需要去看火车是如何开动的,只要一块黑板一盏小灯就可以模拟实际的情景了。

然而在涉及交往能力的方面,我们知不知道宝宝在哪个月发展水平是怎样的是不重要的,重要的如何利用身体运动技能的过程。比如说学会控制眼睛,让他能够看着说话的人从而形成交流。

当宝宝还没有办法随意移动的时候,他就开始有追求新事物和改变位置的愿望了,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实际上就是给他探索世界的机会。宝宝用手去抓一样东西,感受它、体验它,由此形成的动作技能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人的运动过程是及其类似的,我们的大脑中会有一个动作发生的模拟,而宝宝却还没有,所以他才需要去观察,然后把看见的和感受的东西联系在一起。

怎样帮助宝宝适应保姆照料


宝宝如果在妈妈的照顾下长大,已习惯了妈妈的爱抚,一旦换人将会很不适应,有的大哭大闹,有的不吃不玩,有的烦躁不安,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影响了宝宝正常生活,许多妈妈为此忧虑。怎样帮助宝宝较快地习惯保姆的照顾呢?

一、慎重选用保姆。保姆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对宝宝照顾的质量,影响到宝宝的适应性。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选用保姆时应考虑一定的条件。

一般选用保姆的要求是:

1、有爱心、有耐心。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爱心和耐心的人能够照顾好宝宝。所以,选保姆时要通过交谈、调查等方式,了解保姆的性格和为人,决不可碍着亲友介绍的面子而忽略了这一点。

2、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一定的文化修养能使保姆较快地接受新信息,掌握照顾宝宝的知识、技能,也有益于对宝宝进行早期教育,益于沟通、合作。

3、年龄适当,相貌端正。有研究表明: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宝宝较喜欢相貌端正的年轻人。而且保姆不宜经常更换,以免增加宝宝适应的难度。

二、淡化宝宝对妈妈的依恋,增强宝宝的社会倾向性,这是帮助宝宝尽快习惯保姆照顾的重要方法。

1、逐渐减少妈妈对宝宝的照顾,如让宝宝单独睡眠。

2、多带宝宝去户外游玩,去亲友家作客,多认识小朋友。

3、妈妈与保姆共同照顾宝宝一段时间,使之相互熟悉,避免突然交接时,宝宝对保姆有陌生感。

三、培养宝宝与保姆的感情。接纳、喜欢、依恋的情感是宝宝适应保姆照顾的心理基础,因此应注意培养宝宝与保姆的感情。

1、把令宝宝高兴的事情交给保姆来做,把能获得宝宝好感的机会留给保姆。例如,由保姆给宝宝讲画书、读儿歌,由保姆带宝宝去户外玩耍,等等,以此增加宝宝对保姆的依恋。

2、尽早向保姆介绍宝宝的生活习惯、性格特征等,以便保姆照顾宝宝时能够针对宝宝的特点。

3、逐渐增加宝宝与保姆单独相处的时间。当宝宝与保姆已较熟悉后,可逐渐增加保姆照顾的内容及时间,进一步增强宝宝与保姆的亲近感。

正确教育使幼儿渡过危机期


正确教育使幼儿渡过危机期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关键性的转折期。1~3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有人称之为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第一个闹独立”的时期,也有人叫做“第一危机期”。幼儿的这一转折期虽然不很长,但使用了“危机”一词,是在警告人们这一时期很重要!如果处理不当,则会出现发展中的“危机”,导致情绪不安、脾气暴躁、缺乏自信、执拗任性、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等不良人格。

关键是掌握教育的分寸和技巧,不能不管,也不能多管。孩子毕竟非常幼小,又处于独立性的萌芽阶段,不能约束过多。如果父母管得过严、过多,如孩子自己想干,家长因怕耽误时间,怕乱或别的原因,偏偏不让孩子干,会使孩子刚刚出现的独立性萌芽,在父母的压制下夭折,很多父母把孩子要自己做事的愿望看作是不听话或淘气,加以斥责,这更是不对的。要珍惜孩子的独立性,鼓励孩子“自己来……”,否则,过了这个关键期,幼儿就会失去独立活动的积极性,养成事事依赖成人、懒于思考和动手的不良习惯,也会使幼儿做事缺乏自信心。长期受压制、限制也会使幼儿情绪不安、暴躁,易对小朋友产生攻击性行为。当然,不管也是不对的,应教育幼儿使其懂得初步的是非观念和行为规范,并且再让他们逐渐学会约束自己。如果让幼儿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会使幼儿执拗任性,独断专行,不能和别人和睦友好相处。这些不良的人格特征将使幼儿难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

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有越来越大的主观能动性,他不再被动地听任成人摆布,他对成人的指示和安排有越来越大的选择性。特别是2岁左右,开始“闹独立”,常常说“我自己来……”吃饭要自己吃,不让喂,但又不会正确用勺,撒得满脸满身;当成人帮他把被子叠起来时,他偏要“自己来叠”,只好重新打开,让他自己来,当成人把他从椅子上抱下来的时候,他会说“我自己下”!然后重新上到椅子上,自己再下来。有时候,故意做一些成人禁止过的事情,如中午大家都休息了,妈妈告诉他:“要轻轻的,别吵醒了别人。”他却故意大声叫妈妈,连叫几声,随即为自己的恶作剧得意地大笑。这些都是幼儿在第一个转折期出现的新问题,是“闹独立”的具体表现。闹独立常常使成人很烦,吃饭时他自己吃得又慢又脏,有时还故意气人,容易引起成人“发火”,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发展中的“危机”。怎样帮助幼儿顺利渡过危机期,形成良好的人格呢?

相关推荐

  • 如何帮助入园新生渡过“依恋关” 入园之初,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往往会缺乏安全感,心生分离焦虑,并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毛毛熊、布娃娃、小背包等依恋物上来。幼儿若长时间与依恋物为伴,不仅有损健康,而且还会影响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难以较快适...
    2020-01-11 阅读全文
  • 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必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
    2023-08-04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怎样帮助小朋友学拼音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怎样帮助小朋友学拼音 【声母】 b-p:补破皮褥子不如不补破皮褥子(《补皮褥子》)b-p: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葡萄皮儿》)d: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
    2019-12-1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如何帮助孩子平安渡过入园焦虑期 在幼儿园的第一个月,是宝宝新生活的开始,也是爸爸妈妈最揪心的一个月。我们都能看到一些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在与家人分别时哭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有的孩子会大哭大闹,让家长无法分身。如何让这个月少...
    2021-05-21 阅读全文
  • 帮助“反抗”幼儿度过反抗期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
    2021-12-17 阅读全文

入园之初,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往往会缺乏安全感,心生分离焦虑,并将对家人的依恋转移到毛毛熊、布娃娃、小背包等依恋物上来。幼儿若长时间与依恋物为伴,不仅有损健康,而且还会影响与教师和同伴的交往,难以较快适...

2020-01-11 阅读全文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可以指人事物的相关多类信息、情报。资料可以作为参考给我们一些学习工作灵感。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推荐你看看以下的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是每位家长关心的问...

2023-08-04 阅读全文

幼儿园大班拼音教案:怎样帮助小朋友学拼音 【声母】 b-p:补破皮褥子不如不补破皮褥子(《补皮褥子》)b-p:吃葡萄不吐葡萄皮儿,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儿(《葡萄皮儿》)d:会炖我的炖冻豆腐,来炖我的炖冻...

2019-12-17 阅读全文

在幼儿园的第一个月,是宝宝新生活的开始,也是爸爸妈妈最揪心的一个月。我们都能看到一些新入园的小班幼儿,在与家人分别时哭喊:“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有的孩子会大哭大闹,让家长无法分身。如何让这个月少...

2021-05-21 阅读全文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当听到自己的“小尾巴”对自己说“不”的时候,我们的妈妈不要有受伤或者失败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在现...

2021-12-1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