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你的宝宝是否在幼儿园缺乏安全感?对照一下吧!
发布时间:2020-06-04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教育笔记 幼儿园家园活动方案 孩子在幼儿园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现(一)
外出的时候,在陌生人的面前不敢抬头,神情表示的非常紧张,自己的小手还会不停的摆动或者是拉扯自己的衣角。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现(二)
保姆或者是在其他亲人照顾的时候,孩子表现的很乖,但是一旦看见了妈妈,就会粘着不放。有时会别表现出委屈,甚至是眼泪汪汪的样子。之后,只要妈妈离开或者是一动的话,就会紧张的大哭大闹,扯着妈妈的衣服不让离开。[节日祝福网 zR120.com]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现(三)
孩子在睡觉的时候辗转反侧,睡的也不踏实,还会时不时的摸摸身边是否有人或者是把陪他睡的人抱的很紧。
孩子缺乏安全感表现(四)
会有喜欢吃大拇指的现象出现,其实这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求安慰,缺少安全感的表现。
培养孩子安全感的方法
1、给孩子温暖的充满关爱的家庭关系
安全感通常产生于充满关爱的家庭关系中,当孩子有充分的时间与家人相处,并真实地感受到被保护,他会感到周围的世界都是安全的可被信赖的。让孩子与他所信赖的人维持亲密关系。
2、通过具体行为给予孩子有效的安慰安慰并不是言语上的宽慰,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的行为才是有效的安慰,孩子需要了解发现你为安慰他而做的努力,并且根据实际结果来确认他是否真的受到了你的“保护”。
3、让孩子尝试去解决问题和帮助他人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需要感受自己的“力量”。当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参与了问题解决,给予了他人帮助,他会觉得自己开始可以应对这个世界了。解决问题能让孩子获得能力和自信,帮助他人则能让孩子的内心丰盈。
4、帮助孩子表达出他的情感甚至忧虑
在孩子受到挫折和惊吓以后,不要急于安慰孩子当下的情绪,他需要情感的宣泄。当然,让孩子立即说出当下的感受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这就意味着要给予他足够多的时间和同理心,支持他慢慢地说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缺乏安全感应该怎么办?
1、家庭气氛很重要
当孩子经常处于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们会不会离开我?由于孩子对大人们的争吵无能为力,因此只能躲在角落里暗自哭泣,或是独自生自己的闷气,后者会把这股怨气累积在心中,长大后心中将会有扭曲的价值观。因此,拥有一个安康快乐的生长环境,对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
2、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安全的
孩子要是对这个世界的安全产生怀疑的话,那么就会失去对任何人的信任,从而逐渐形成不健康的心理。所以父母要时常的用语言和行动来告诉孩子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即使有什么危险也是会过去的,父母也是会一直在他身边。
3、互动游戏有帮助
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这都有助于建立安全感,父母平时可以多花点心思,设计一些简单的家事、游戏,或DIY手工劳作等,让孩子从做中学,同时也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你家的宝宝是否举止大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孩子爱说爱笑,有的就喜欢沉默不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孩子在家中活泼大方、能说会道,可一旦到别人家里或碰到生人,却局促不安、胆怯怕生,做什么事都要成人代劳。因此,我们的耳边便能经常听到这样不解的抱怨声:“这孩子,在家里挺能的,怎么出来就变样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首先,孩子生活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父母是其最先交往的对象,以后逐渐扩大到亲友和伙伴,这中间有一个从生到熟的过程。如果爸爸妈妈整天将孩子关在家里,不与外界接触,势必会造成上述情况。其次,爸爸妈妈过分溺爱自己的孩子,什么事情都由成人包办代替,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一见到生人便会畏首畏尾无所适从。
培养孩子举止大方,做客便是良好的途径。
1、带孩子做客。做客前家长应先向孩子介绍造访的对象,让孩子有必要的心理准备;其次还要帮助孩子树立一定的信心。比如,可这样鼓励孩子:“王阿姨特别想见你,她们家还有一个小哥哥,有很多玩具,一直都想跟你玩。”用诸如此类的话,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树立信心。
2、把客人请进来。成人也可经常请亲戚朋友到家中做客,给孩子创造当小主人的机会。这时,对于在生人面前易胆怯的孩子,家长不必急于求成,可按以下步骤循序渐进:
(1)能向客人问好。
(2)为客人送递茶水;帮助大人招待来客。
(3)鼓励孩子与客人交谈或为客人表演节目。
在做好前一步的前提下提高要求,不要强迫孩子做他不能胜任的事,等孩子习惯了前一种做法,可自然过渡到下一步。
3、学会鼓励孩子。对孩子与生人交往中每一次突出的表现,都应抓住时机,给予鼓励。如可用亲切的语言告诉孩子:“你今天真棒,客人们都夸你了,爸爸妈妈真为你高兴。”必要时还可送一样孩子喜欢的玩具和食物,并明确告诉他得到奖励的原因。
4、放开双手,持之以恒。家长应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做自己能做的事,还要有意识地去锻炼孩子,比如,请孩子去邻居家借把剪刀,让孩子给某个阿姨送本书,孩子实际练习机会多了,以后与人交往便会自然多了。另外,家长不要吝惜自己的时间,节假日时,多带孩子串串门,让孩子多与人交往,持之以恒,你定会有一个惊喜的发现。
你家宝宝是否懂得分享?
分享是一种美德,也是有必要让孩子学会的一种品质,具有分享精神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是有一定作为的人。
让孩子与他人沟通,建立友谊,有助于孩子语言的发展进步。到了两岁半的适合,语言成为孩子社交的一种重要工具。同龄之间的对话,远比小孩与大人之间更有益。
与其他孩子一起玩耍沟通,是从孩子学会标记自己的“领土”开始。孩子开始学会自我,开始形成自己的特性,她会认定(至少在她心目中)属于她的事物;她的玩具,她的床,她的家,以及她的爸爸和妈妈。
当有另外一个小孩“侵犯”到孩子的“领土”时,孩子会生气,大喊:“我的!”而那个小孩会反驳:“不,是我的!”在您调解之前,您会陷于“我的!”“不,我的!”“我的!”的争吵中。他们还是会一起玩,几个月,甚至几年,但这当中少不了这种情况的争吵。这些小争吵只是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如何做到公平的第一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友谊会更加坚固,但只有两岁大的孩子,在与别人的接触中,还是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如果任孩子们自己玩,那么当他们遇到一些自己觉得不公平或是拒绝与他人分享时,他们就会争吵。
分享和分享方式
如果没有鼓励,孩子是不会自己想要与别人分享东西的。这不是什么自私,是两岁的孩子与生俱来的本性。所以,如果您希望孩子学会与他人分享,那么您就需要告诉他怎么做,还要鼓励他去与别人分享。在孩子学会分享,再分享的过程中,请陪伴您的孩子。
当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在孩子和客人的接触中,可以教孩子分辨什么是“占有”,什么是“所有权”。在聚会中,无论玩具的主人是谁,告诉孩子,抢占别人的玩具是犯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客人可以将孩子的玩具带回家。这也并不意味着您的孩子不被允许与其他孩子一起争一个玩具,当然,反之亦然。
如果您的孩子真的与其他的小孩抢一个玩具(或是食物,或是其他任何东西),那么您必需马上制止。迅速、坚决,但不要生气(尽可能),然后将玩具给那个最先拿到的孩子,并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能抢。”然后,耐心地孩子分析,但别人在玩一些自己想要的东西时,他必需:
1)、等待,直到轮到他为止;
2)、可以请大人来帮忙,规定轮流的规则;
3)、或是友好的询问那个小朋友,什么时候可以轮到自己;
4)、给孩子另外一种玩具,做个交换,这样两个孩子都能拿到他们想要的玩具。
如果其他小孩不肯妥协,或是您的孩子不同意等多几分钟而无理取闹,那么您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比如两个人都没得玩。尽管两岁大的孩子不像一岁时那么容易转移注意力,但您还是能成功地转移他的注意力的。可以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玩具上,如果需要,可以带孩子到另一个地方玩。
家园共育:宝宝入园,这4个安全问题你谈了吗?
今天分享一下:必须和入园孩子谈的一些安全问题。
1、一定要保护好身体最脆弱的部位在幼儿园,孩子之间可能会发生冲突,引起肢体碰撞。
孩子进入幼儿园,可能会遇到比自己高大一点、霸道一点的孩子。如果孩子瘦小,就更有可能受到大孩子的欺负。有时候,孩子打人会没有轻重,小孩子可能会受伤。
为了防止和减轻孩子在打架的时候受伤,父母需要告诉孩子怎么保护自己。
自我保护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我们需要告诉孩子,身体哪些部位最脆弱,又要如何保护。比如,你可以告诉他,头,也就是脑袋,是我们人体最脆弱的部分之一。头上长着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然后问他,眼睛是用来做什么的?鼻子呢?嘴巴呢?耳朵呢?如果孩子能够准确地说出五官的作用,别忘了称赞一下他。再接着问孩子:“头对于我们这么重要,那要不要保护好呢?”
要让孩子知道:保护好你的头部,下颚,肋部。头部被重击会导致你眩晕。如果有人要敲自己的头,一定要用手阻挡,并大声说:“不可以!”
下颚和肋部是人比较脆弱的地方,没有接受过训练的人受到外力打击很容易导致骨折并伤及内脏。
要想将伤害降到最低,要懂得求助,或者逃跑,跑得越远越好。事后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告诉大人。
2、受伤了,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而且可以哭小孩子天生好动,在幼儿园受伤也是很常见的事情。孩子受伤之后,尤其是出血、疼痛,多半不会自己处理。这个时候,老师的援助非常重要。
现在的幼儿园,一个老师要看护6个以上的孩子。所以老师并不能每时每刻注意到每个孩子的情况。如果孩子自己玩时,不小心受伤了,比如,摔倒磕碰了,或者被笔或者其他尖头的东西刺伤;或者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时,因为发生冲突而受伤,甚至流血。
告诉孩子,这个时候不要紧张,一定要赶紧告诉老师。如果是腿部受伤,不能走动,又离老师远,就可以用大哭的方式来寻求老师保护。
或许在家时,孩子受伤了,有些父母会告诉孩子,没事儿,要勇敢,要坚强,不要哭。而且有些孩子较憨,行为退缩,不懂得开口求助。不过在孩子初入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因为受伤而大哭,却是引起老师关注、获取保护的好方法。如果因为害怕或坚强而保持沉默,得不到老师的关注,是件有风险的事。
当然,你还应该告诉孩子,如果看到其他小朋友受伤了,也要快速跑到老师身边,帮助他将受伤的情况转达给老师。这样,老师就可以很快过来帮助他处理伤口了。
3、我不跟陌生人走
我们知道,幼儿园一般都会在孩子入园前对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家长做登记,非直系亲属还需要交照片留档。所以一般情况下,并不用担心孩子会跟陌生人走。
但是,如果平时接送孩子的家长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在幼儿园放学时赶到,那么父母除了打电话告诉老师之外,还要事先给孩子打上“不跟陌生人走”的预防针。让孩子知道,每天来接他的只有那些人,如果是其他人,即使就是认识的小区里的叔叔或者阿姨,在没有得到妈妈允许的情况下,也不要跟他们走。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并不是童话王国,而是潜藏着很多危机,让孩子遵守自我保护的规则,很重要,也许看上去有点固执,但是,为了孩子的安全,固执一点又何妨?
4、不要随便摸我
在幼儿园,孩子被性侵的事情时有发生。即使孩子所上的幼儿园老师都很好,也需要父母对他做一些必要的性教育,帮助他建立正确的性安全意识。
首先,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属于自己的私密部位。可以像《小鸡鸡的故事》一样,告诉孩子,我们身体的私密部位,别人是不可以触碰的。在洗澡时,父母可以先示范给孩子怎么清洗,以后就让孩子自己去清洗自己的私密部位了。大小便时,都要去私密的空间——卫生间解决。在外面大小便时,更加不要让孩子的小鸡鸡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这样,潜移默化地将私密空间的概念内化给孩子,养成保护私密部位的好习惯。
然后,提醒孩子:在幼儿园,如果睡午觉时,或者尿湿了裤子,老师给孩子脱换裤子,或者给孩子清洗身体,可以跟老师说,我自己洗小鸡鸡;如果有大人触碰了你的私密部位,也可以大声说“不”,并离他远点。
不过,正规的幼儿园发生性侵等事件的概率还是非常小的,父母们不需要太过焦虑。其实,对孩子做安全教育,并不仅仅是针对幼儿园,更是针对整个社会,只是因为幼儿园是孩子步入社会的开始,所以才从这里开始谈起。——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理解和遵守安全规则的能力。那么,就让孩子从入园开始,建立安全意识,懂得自我保护的策略吧。
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问题,比如不能用手去碰插座,不能碰开水壶,不能爬窗户等等,父母也可以适当地给孩子讲一下。
家园共育:怎样鼓励宝贝在幼儿园说话
在家里活泼好动,爱说爱笑的宝宝,一进幼儿园就化身卓别林,什么话都不说。宝宝在幼儿园为什么不爱说话呢?怎样才能让宝宝在幼儿园也开朗活泼、勇于表达自己呢?
逼迫反成沉默儿,追根溯源找解决办法
如果宝宝只是在幼儿园才保持沉默,而在家里就口若悬河的话,家长就不用太担心孩子有语言发展的障碍,也不必给“不爱说话”扣上“没礼貌”的高帽子。如果家长心情急切,强迫宝宝说话,他会更加紧张,说得磕磕巴巴的再被误解为口吃,情况就更加糟糕,家长也会更加慌乱了。所以家长一方面要重视宝宝的选择性缄默,另一方面又不要急于求成,要求宝宝马上就改变状况,而要循序渐进地从正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是不是因为刚上幼儿园,孩子还不习惯而用沉默保护自己?是不是因为不自信而不好表现?是不是因为老师的责怪而存在自制的反应?在责怪孩子不说话前,不妨先找找原因,才可对症处理。
多吃肉和谷,调整激素平衡任何心理活动必有其相应的生理因素变化。当孩子体内的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孩子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会缺乏自信,甚至会自闭。营养学家相信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能提高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促进剂的产生,同时全谷食品也能提高血清素,所以多给孩子补充含丰富蛋白质的奶类、豆制品、鱼类、禽类,尤其是红肉类(牛肉、羊肉)。如果孩子贫血,也会造成懒惰,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动物肝脏和木耳、鸡蛋也能调整这一状况。
使用积分法鼓励宝宝快乐说话
积分法是鼓励孩子多说话、多表达自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果父母和老师能够多多配合,积分法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积分法的好处有很多。因为孩子的正确行为需要积累到足够的次数才能获取对应的物质活精神奖励,所以他的动机和持久性可以从中得到培养。而且如果宝宝不能做到预期行为,就要倒扣积分,并不直接对宝宝的身心进行惩罚,它的客观性避免了对宝宝的伤害。
积分法的操作要领之一:用肯定句向宝宝明确目标行为。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要每天与小朋友说话。”不能这样说:“你不能整天一个人待着。”因为只有肯定句才能让宝宝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而否定句只是告诉他不能做什么,结果宝宝就无法明白他究竟能做什么。
积分法的操作要领之二:从比较容易做到的目标开始。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只要拿够3个积分就可以获得奖励,慢慢地需要5个、10个积分才能获得奖励。这样子会树立起孩子的信心。积分法才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你的宝宝是否具有天才的潜能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聪明,是个非凡的天才。你的宝宝智力超群吗?你怎样才能知道他是否具有天分?你该怎样培养他与众不同的技能?
测测看:你的孩子会是天才吗?
对于三岁以内的孩子,母亲是最了解他们的人。核对下表列举的征象,可以估量你的宝宝是否具备成为天才的潜力。
1、讲话早。
如果他迅速掌握大量词汇、发音清晰、喜欢刨根问底并具备非凡的理解力,说明他拥有聪明的潜力。
2、阅读早。
关注他识字和识图的过程。另一个有提示作用的迹象就是他会捡起书本自己阅读。
3、喜欢数字。
他喜欢数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东西如楼梯、来往的车辆吗?他能记住电话号码吗?他认识书本上的数字吗?他是否很早就开始数数?他能解简单的数学题吗?
4、善于解决问题。
他玩那些适于比他年长的孩子玩的游戏吗?他能自主解决游戏中的困惑吗?他是否对细节特别感兴趣?
5、能够全神贯注。
如果他能长时间地关注一件事情,自始至终,比如完成拼图游戏的时候非常专心有耐心,说明他有成为天才的趋势。
为孩子创造轻松的氛围
在宝宝生命最初几年,能自觉地接受大量信息和学习丰富的知识,如果他是个很聪明的宝宝,效果会特别显着。父母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宝宝创造一个轻松友爱的环境,让他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是一种乐趣。同时,尽可能给他提供在游戏中学习的机会,比如拼图、阅读和玩角色游戏。
教育学家指出:“你没必要花大钱购买昂贵的玩具,但要设法让他充分发挥他的想象力,即使周围除了纸板盒、羊毛毯、枕头和衣服之外没其他东西,也没关系。”有创意的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天才儿童尤其需要机会表现自己,他会自觉地通过他的想象力去探索世界。
让孩子愉快学习的几种方法
孩子乐于参加各种游戏,对你来说单调平凡的事情对他很可能是意外惊喜。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锻炼智力的机会。
1.和他一起记下购物单
要求他在超市里挑选蔬菜和水果,或者让他计算花掉了多少钱。引导得当的话,你觉得烦琐的东西,孩子会觉得非常有趣呢。
2.安排时间和他一起阅读
书本不仅仅是知识的阶梯,在你给孩子讲故事时,你可以坐下来拥着他,温馨的时刻会让孩子更加喜欢阅读。让他自己挑选一本书,鼓励他说说对插图的看法、谈谈插图和故事内容的关系。
3.和他一起念儿歌
大多数孩子都很喜欢儿歌,可以利用这点帮助他们从童谣中学习节奏和韵律。
4.玩拼图游戏
简单的拼图游戏可以触发灵感,当孩子独立完成一个拼图时,他会兴奋异常并且富有成就感。
给你的小宝宝足够的自由,让他根据自己的步伐探索和了解世界,你的小天才才有可能蓬勃成长。父母应享受和孩子共度的时光——交谈、欢笑、游戏,同时给孩子许多积极的鼓励。要孩子是健康和快乐的,爸爸妈妈就可以放心。同孩子愉快地分享属于你们的人生,分享他成长的历程,才是最重要的。让他走自己的路,而不是让他走你为他设定的路。
专家建议
让孩子自由发展,即使在三岁时他仍不读书、不写字、不做你为他设置的时间表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也不要担心。充足的爱和轻松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最重要。
鼓励孩子融入同龄孩子中,与大家一起游戏,这比设法培养他的超群能力更加重要。
你家宝宝是哪一类型的?
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特别是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十几年的磨炼中,可能你已经练就了“一身本领”,但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听话呢?这时你可要注意了,可能是方法出了问题,快来对照看看吧!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
主要表现: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
教育方法:
首先,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让他们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这样他们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导;
其次,要适当放手,管教适度。管教若太严,与他们性格不对劲,就会适得其反。要给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
再次,耐心教导:即耐心教育与疏导,通过讲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见”并不那么好,并不那么符合社会道德与规范,从而自愿放弃自己的“主见”,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长之路。
第二类: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孩子
主要表现:上课多动、好玩、爱讲话,甚至在家中学习也表现出心不再焉。
教育方法:
首先,父母要训练让孩子听一遍就马上做到;
其次,在生活中,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听话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家长观察孩子是否如此;
再次,家长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讲话,一定要让孩子看着你的脸听;
第四,家长还可以告诉孩子一些听讲的小窍门;
第五,家长应尽量要求孩子复述课堂内容,或谈上课中印象最深的问题。
第三类: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的孩子
主要表现:“穿要名牌,吃要精品,”甚至还要车接车送。
教育方法:
首先,家长自己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告诉他们自己孩子时代的生活经历和故事;
其次,家长要把家庭收支计划告诉孩子,并适当征求孩子的意见;
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计划用钱,并用典型事例来教育孩子。
第四类:对长辈教育抱无所谓态度的孩子
主要表现:对父母,师长的教育,充耳不闻,当耳边风。
教育方法:
首先要让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师长的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育,消除他们的“敌意”,使他们愿意听从教导;
第三要给孩子以说话的权利,让他说原因,说理由,哪怕是不正确或不真实;
第四要多一点宽容,教育之后,还会做错事,要给予改正的机会,要耐心,要等待;
第五是教育孩子的语气要坚定,父母两人说话口径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经心,有的轻描淡写,有的各唱各的调,这都不利于教育。
第五类:具有严重惰性的孩子
主要表现:学习被动,作业不完成或抄袭,造成考试交白卷或作弊,生活散漫。
教育方法:
首先要以平时的家务事开始训练,不要让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其次是帮助孩子制定计划,并加强督促检查;
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则,事事起表率作用;
四是要从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养勤劳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坚持训练。
总之,你在家庭教育中要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则,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讲究家教方法。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让孩子听话并不是很难。
反射:宝宝是否健全的指标
反射:宝宝是否健全的指标
正常的新生儿一出世就有一些先天的反射。这些反射能够反映出你宝宝的机体是否健全,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有些早期异常也可从这些反射的变化中看出来。如你把拇指同时压在新生儿的两侧手掌,他的嘴会张开,并向前低头、有闭眼的动作,这叫巴巴啃,这种反射在出生后即已出现,6周后会逐渐减弱,如果生后4个月仍持续存在,则表明有脑部病变。
当你用手指抚摸新生儿的脸颊时,他就会转向抚摸的这一侧并张开其嘴。新生儿来到世界的一个重要本能是“准备吃”,而觅食(或寻找)反射就是为了使其容易获食。
在新生儿安静觉醒状态下,母亲将新生儿抱在怀里,使新生儿左颊触碰其母乳头,此反射先会引起婴儿将头转向左侧,并张开上下唇,然后寻找并咬住乳头开始吸吮。这种生后即出现的反射叫原始反射(又称新生儿期暂时性反射),这类反射是新生儿生后所特有的本领。随着年龄增加,中枢神经系统逐渐发育,这些反射会逐步减弱消失。
大多数反射如果在生后3―4个月仍继续存在,则提示有脑的病变,有些反射如颈肢反射在6个月后会消夫。除以上所提的巴巴啃反射及觅食反射外,这类反射还包括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颈肢反射及自动踏步等。
拥抱反射--当突然改变新生儿的姿势时,或者当他听见大的声音时,他会(1)双臂外展,手指伸开;(2)上肢屈曲内收呈拥抱状;(3)有时伴有啼哭。
握持反射--安静觉醒的正常新生儿很容易引起握持反射,可将你的双食指或小指分别自新生儿两手的尺侧缘伸进手心,轻压其手掌,他会紧紧抓住你的手指引起抓握反射。
反射亢进则提示双侧大脑有疾病,新生儿期消失或减弱则提示该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呈抑制状态。
正常情况下两个月消失。一些学者认为握持反射代表着一种进化的适应。新生儿有这种能力是在设法“保护”自己。
在某些情况下,你的宝宝甚至能支持其自身体重并在帮助下拉向坐位。此外,对有直立能力的新生儿,当其足接触桌面支撑直立时,将出现自动踏步动作,一般先迈出左足,然后右足跟上,踏步良好时像散步一样,有的甚至会走10余步,使父母惊叹不已。
新生儿与成人共有的其他反射,如情感改变时会出现恐惧、心跳增快等;当你用羽毛去刺激他的鼻子时,他们就会打喷嚏;当食物误人气管就会咳嗽;多食后肠蠕动亢进会使大便次数和量增加。
家园共育:你是个合格的家长吗?测试一下!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的影响。父母自身的素质,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是否正确,将对孩子一生的成就和幸福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可替代的。
一个孩子的教育虽然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组成,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却是终其一生的。事实上,好父母胜过好老师。
今天的我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就做了家长,就算不合格也没人会让我们下岗。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我们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难免会出现失误。优秀家长是少之又少的,以下是优秀家长具备的基本素质,测试一下吧!
优秀家长具备5颗心:1.对孩子有极大的耐心。
2.有原则的爱心。
3.坚持不懈的恒心。
4.细致的关心。
5.保持童心。
优秀家长会摆正自己和孩子的关系:
1.给孩子绝对的安全感。
2.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德智兼顾,对孩子实行全面的培养。
4.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做朋友,虚心向孩子学习。
不合格家长常犯的5个错误:
1对孩子期望过高——造成孩子的无望。
2对孩子过度保护——造成孩子的无能。
3对孩子过度干涉——造成孩子的无奈。
4对孩子过分溺爱——造成孩子自私、不懂感恩。
5对孩子过多指责——造成孩子的自卑自闭。
一个优秀的家长,不仅仅要养育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更要注重于培养孩子的品德和人格,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感染孩子,给孩子树立好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效仿。这是最正确,也是最简单的家庭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