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做这6种类型的家长,老师会更爱您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0-06-04 爱的教育笔记 幼儿园家长会游戏 爱的教育摘抄笔记 孩子上幼儿园,一举一动都牵动着父母的心,每位家长都希望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能给予自己孩子更多的关注,甚至不惜赠送礼品“表达心意”。其实,对老师而言,做一名配合园所教学工作的家长比什么都重要,这样才能更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下面这6种类型的家长是老师最喜欢的,您上榜了吗?
1、主动承担家园共育责任的家长
在幼儿园,除了学习知识,更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品行及个性形成的重要契机,如果家长能够经常和老师分享一些孩子在家的表现,并做好幼儿园教育的延伸工作,安排好孩子的作息和生活,相信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充分理解和信任老师的家长由于社会上一些个别现象,使得一些家长对老师极度不信任,容易把小事扩大化,如有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受伤一定是被欺负了,孩子尿裤子就是老师照顾不到位,回家喊饿就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这些孩子成长过程中原本正常的事,会被一些家长误解。既然选择了让孩子上幼儿园,就要相信老师,对她们的工作表示充分地信任和支持,放心地把孩子交到她们手里。
孩子在园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老师一刻都不能马虎,有时从早到晚甚至连水都顾不上喝。如果家长们在一些小细节,比如孩子喝了几次水、被蚊子咬个包等问题上纠结、挑刺,甚至一言不合就要闹到园长那去,这会让老师感到更加战战兢兢。所以,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对老师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3、主动配合老师工作的家长
在孩子的幼儿园教育中,家、园双方缺一不可,很多工作也需要共同配合,如果家长能主动配合老师,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类亲子活动,一定能得到老师更多的认可。比如按时送孩子入园、按规定日期为孩子穿园服、认真辅导孩子完成手工作品等。这些事看似不那么要紧,但如果能够相互理解、相互配合,不仅可以拉近家长和老师的距离,也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心,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4、积极和老师沟通交流的家长
有的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每天匆忙接送孩子,和老师沟通交流得很少;有些家长对于老师交待的事情并不放在心上;还有些家长,认为幼儿园就是孩子玩的地方,入不入园都没关系,甚至不跟老师打招呼就几天不送孩子去幼儿园。
想要老师更加关注自己的孩子,家长应该和老师保持顺畅的联系,主动把孩子的生活习惯、近期变化或出现的问题等反馈给老师,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成长轨迹,并在教育方式上进行不断调整。
5、尊重老师权威的家长
提到幼儿园老师,很多家长都会认为,不就是哄孩子玩吗,有什么难的呢?甚至有的家长阅读过一些育儿的书籍,就盲目质疑老师的教学方式,给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带来了很多不便。
不得不承认,有的家长学识水平的确比老师高,也比老师更加见多识广,但这并不能作为质疑老师权威的前提条件。只有尊重老师,孩子才能从情感上对其产生敬爱,师生间也会相处得更加融洽。
6、不功利追求成绩的家长
重视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学习成绩的家长更受老师尊敬,有些家长经常会问:“老师,今天我们家孩子认了几个字啊?”“上幼儿园这么久,好像什么都没学到。”在有些家长眼里,只有认字、背诗才是孩子进步的标志,并要求幼儿园开设类似的兴趣班。过早地认字只能扼杀孩子的学习热情,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利,殊不知,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只有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更好地促进其成长。
家庭和幼儿园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两股重要力量,如果这两股力量能够糅合在一起,便能建构出幼儿和谐发展的健康生态环境。在教育孩子的路上,老师和家长有着共同的心愿,也渴求得到家长的信任和尊重,共同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相信做好以上几点的父母定会成为孩子的骄傲,受到老师的青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毁掉孩子的八种类型家长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微博],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微博]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
二、温室培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于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与天地同寿了!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较好的前程。
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四、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许多家长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作业,可以,拿钱来;帮爸爸买包烟,可以,拿钱来。
五、原始放牧型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黑社会的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六、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这种情形,相信读者也曾见识,其中危害,就不赘述了。
七、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八、《大话西游》唐僧型
这部分家长相对比较温和,但又失之偏颇,当语言说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难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了。现实之中,有的家长的确过于唠叨,但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的教育于事无补,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必看:家长们这么做,就是在逼老师“放弃”您的孩子!
从孩子走进学校开始,老师对他的影响就非常巨大。
被老师重视的孩子,成绩更优秀,自信心更强,无论在智力还是性格的发展上都会更好一些。
而一旦被老师忽略,孩子不仅会成绩下降,出现自卑情绪,在人际交往上也容易有障碍,有些敏感的孩子甚至还可能会自暴自弃。
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并不仅仅取决于孩子,某种程度来说,甚至受家长影响更大一些。
作为家长,和老师打交道时,下面这五个忌讳,一定不能犯。
1、没搞清楚事情之前和老师吵闹甚至动手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别的孩子的错,可以去和老师反应一下情况,让老师来协调处理;如果是学校和老师处理不得当,可以先跟学校和老师协商下一步处理办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会给老师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日后自然会对孩子另眼相待。
如果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去大闹学校和老师,只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无理取闹,给老师留下的这样的负面印象自然对孩子很不利。2、不把学校、老师的规定当回事
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规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配合。比如很多学校会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不管家长是否赞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如果家长对一些规定很有意见,默许甚至鼓励孩子违反规定,这会让学校和老师非常为难。也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对于家长来说,只需要面对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于学校,需要面对几百几千的学生。很多看起来不合理的制度,往往就是为了保护大部分孩子的安全和学习环境。
3、不参加家长会、不和老师沟通
孩子的教育,第一负责人应该是家长,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长,老师希望能和家长建立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好能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因此家长不管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时间去参加家长会。如果实在无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师沟通。否则老师不确定你是否对孩子的教育关心,也不确定你孩子出现问题后自己的处理方式你是否能接受,更不会知道孩子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否与家庭问题有关。孩子最终教育成什么样,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不与老师沟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自然很难因材施教。
4、拿社会和整个教育的问题来评判老师
就像这个世界最想让病人健康的是大夫,那这个世界最想让孩子优秀的就是老师了。能把学生教得个个优秀,是每个老师最大的梦想。
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一旦社会上出现一些教育事件,都会认为整个教育行业出了问题,对自己孩子的老师也大加指责。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教育确实有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否定所有的老师。这会让绝大部分怀揣教育理想,兢兢业业的老师们伤了心。如果家长能对老师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体谅,老师自然也会报之以对孩子的宽容和鼓励,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5、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
在几年前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老师最厌烦哪种家长?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的家长排在了首位。
现在很多家长会觉得,教育是服务行业,我交了学费,老师就应该给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教育不是服务,它是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滋养。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是尊重和信任,因为也只有这些才能激活老师内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让老师用心去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份最优质的教育。
解读任性孩子的四种类型
他经常发火、反抗、大哭大闹……这些现象只是暂时的问题,还是他天生就是“小暴君”?下面这个测试,可以帮助你重新认识孩子的“任性”,更好地理解他。
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任性、发脾气?孩子任性、发脾气时你处于什么状态?孩子发完脾气时一般会怎样?试着在孩子任性、发脾气时选出恰当的情形,然后根据你所选择的情形就能对应找出孩子任性的类型了。
问题一:才刚开始吃饭,宝宝就一拳把盘子打翻在地上……
你不让他自己用勺子吃饭,因为他吃得哪里都是。
你本来就烦透了,这件事让你的心情更加糟糕。
他揉着眼睛,困了。
他用挑战的目光看着你,等待你的反应。
问题二:你刚刚让宝宝睡下,他就愤怒地爬起来,抓住床栏,开始大哭大闹起来。
他想自己跨过床栏到床上去,你没有同意。
事实上,你不确定他是不是困了。
你有点着急,因为想有点安静的时间看看电视。
他声音越来越大,但是干打雷不下雨。
问题三:洗澡时间总是不能安宁,你的孩子又开始哭闹起来。
当你叫他洗澡的时候,他正在玩玩具。
每次都是这样,他把洗浴液全都倒出来,让你很恼火。
今天晚上你同丈夫吵了架,气氛紧张。
虽然知道不可以这样做,他还是把水弄了一地。
问题四:在超市里,他任性地大哭大闹。
他想要的小推车没有了,失望。
他藏在货架后面让你着急,想让你们吵起来。
一会儿还要给他做饭、洗澡,你得抓紧时间加快步伐,他哭着在你身后跟着你。
这个时候,一般是他洗澡的时间。
问题五:上幼儿园前,给他穿衣服简直是一场战斗。
他花了一刻钟也没有系上鞋带,你替他系上了,他大怒。
今天早上你同老板有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时间紧张。
他本来还应该再睡半个小时。
你想让他穿黄色的外套,而他非要穿蓝色的毛衣。
问题六:你到幼儿园接他,他冲你发火。
今天他在幼儿园吃晚饭,晚饭吃的时间很长,他很疲劳。
-你要加班,把他留在了幼儿园。他生气了。
你说了他,因为过马路的时候,他松开了你的手。
他想自己打开点心盒,你没有给他留出时间让他做。
大部分是:独立型
性格特点:他确信什么都能做好,很难接受依赖于你。他是个积极敢闯、性格开朗的孩子。这很好,但是会让你很累,因为他独立的欲望很强,很难轻易屈服。
如何对待?和他对峙不是解决的办法:他需要别人帮助他满足“自己做事”的愿望。尽可能给他一点儿力所能及的小责任,如让他自己穿睡衣,洗澡时自己抹浴液等。
大部分是:敏感型
性格特点:他善于倾听别人,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情绪,总能敏锐地感觉到细微的问题。但是这也有不好的一面:因为他对一切都很敏感,会显得有些脆弱。
如何对待?既然他对你的状态非常敏感,最好不让他感到过度的担心。工作压力大?试着尽量镇定情绪,减减压,再接近孩子。很容易发火?至少试图压低自己的嗓门:敏感的孩子很讨厌高分贝,他比别人更需要安静、温柔和耐心!在你无法避免同他发生冲突的时候,耐心向他解释怎么回事。
大部分是:稳定型
性格特点:你给孩子安排的生活节奏并不总适合他,他感觉到自己的需求不被理解,于是用叫喊、哭来反抗,他只有在让他放心的生活常规里才能找到平衡。可能是他很容易疲劳,需要更多的休息和睡眠。
如何对待?你要密切观察他,了解他的需要,据此安排他的作息。但是也不必因此让他固定在不可变动的习惯中,形成心理定势。时不时在他生活中带点例外,温和地打乱既有规律。
大部分是:控制型
性格特点:毫无疑问,你的孩子希望能够控制你。他不习惯服从,总是和大人叫板、找茬。这种领导者的气质可能对他将来的生活有用,当然,前提是他的行为不能过度。
如何对待?第一阶段:你要确定你已经非常清楚地宣布了禁令,你的孩子已经明白。第二阶段:毫不妥协地坚持。如果他过马路没有把手给你,他将失去当天看他最喜欢动画片的权利。当然,与此同时,你要鼓励他的“正面行为”:如果他连续三天做到没有乱发脾气,就应该得到奖励。
家长必读:九个建议让您更加亲近孩子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耐心教育,很多家长也会很头疼如何才能亲近孩子,了解孩子的想法。小编整理和总结了几个亲近孩子的建议,一起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倾听你孩子喜欢学校哪些方面
告诉孩子只要喜欢学校的哪一方面,即使是不喜爱某一课程,他们也得学会适应和容忍。帮助孩子建立一种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发现他不喜欢的事情也有令人喜爱的一面。
2、仔细倾听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
无论孩子对学校生活的观点是否消极,你都应该用你的倾听技巧表示支持。即使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你也得确认他所说的。先和他们进入到同一个频道去交流,先让孩子接纳你,然后再影响他们,进而改变他们。
3、配合孩子的动作
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是大于和等于的关系,大于是指辈分,等于是指人格上的平等。如果孩子坐着,你也跟着坐着,如果孩子站着,你也站着。配合孩子的身体语言,可以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
4、不要急于做法官
在为你的孩子处理问题时,要让孩子学习到如何处理和控制问题。你所要做的是一施助者,在大多数时候,你都是一个帮助者,而不是一个救世主。
5、同你的孩子讨论学校的重要性
经常坐下来与孩子讨论学校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在你的帮助下,要让孩子学会适应学校的生活,并让孩子知道这种适应能力也是一种生存能力,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尝试如何适应。
6、帮助你的孩子建立对学校的积极的信念
如果孩子能够有积极的信念,经常自我激励,他便能避免失败。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要用积极的信念“我可以提高”或是“我可以得到帮助”来取代孩子那种“学校很糟糕”的消极信念;其三,家长要在实际行动中肯定孩子取得的每一进步,常常鼓励孩子。
7、告诉孩子哪些是他们可以借助的外力
如遇到了学习上的困难可以请教老师;遇到交际上的困难可以请教父母,也可以形成记日记的习惯,把自己的消极的情绪在日记里发泄;还可以从书本上学习一些面对学校生活的有用方法,甚至可以在网络上寻求帮助。
8、与孩子分享你儿时的学校生活经历和你对学校生活的一些看法
告诉孩子你在学校取得的成功与遭遇的失败,让孩子以此为前车之鉴。讲述的时候不能以自己的经历来训诫孩子,一定要是一种公平交流的口吻,让孩子谈谈他对你的经历的看法,帮助孩子如何扬长避短,吸取教训,取得成功。
9、通过各种方式去赞赏你的孩子
但要忽视学习成绩要明白你的孩子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价值。学习成绩只是生活的一个方面,你要看到孩子的所有方面,特别是他与众不同的优点和长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