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怎样消除宝贝的回园综合症
发布时间:2020-06-10 家园共育 家园共育教育笔记 幼儿园家园活动的方案什么是回园综合症
寒假将近有一个月的假期,在此期间,又有春节等传统节日,孩子的生活跟平时上学会有很多不同。假期宝宝能够和爸爸妈妈开心共度好时光。一家人或回老家过年,或外出度假旅游,孩子处于一种高度兴奋快乐轻松及相对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从而导致假期结束,宝宝不愿意回幼儿园或者不适应幼儿园的情况。
产生回园综合症的原因
节假日使孩子产生了惰性,当要回幼儿园,他心理上本能地产生恐惧,精神无法集中。节假日期间,他们相对缺少约束,身边都是熟悉的亲人,饮食起居样样照顾得妥妥帖帖,几乎没有什么压力,而回到幼儿园却要遵守纪律,依照规定上课、睡觉、完成任务,优越感一下子就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集体感,很多事情都需要自己独立完成。
回园综合症的类型懒床厌食型
平日上幼儿园,宝宝都很准时8点30分睡觉,但是节假日带宝宝去玩,回来晚了,就推迟了宝宝睡觉的时间,结果到了上学,宝宝就是睡不醒,说什么也不想回园。
乐不思蜀型
节假日期间,父母到处到宝宝出去旅游,这当然是好事,宝宝玩得开心,自然就不想上学了。
家庭依赖型
很多宝宝在节假日与家人朝夕相对,在家里又有妈妈爸爸,爷爷奶奶陪他玩,与幼儿园处处要受约束相比,当然是不想回园啦!
解决回园综合症的方法
及时调节心理落差
节假日期间家里来的亲戚朋友很多,置身于热闹的场景,宝宝可能会成为大家注意的焦点,但是节假日后大人们都要回到日常的工作中去,宝宝又要回幼儿园,难免产生强烈的失落感。父母应该及时调节他们的心理落差。开学前给宝宝打"预防针",告诉他们节假日结束后的生活同以前一样,他们喜爱的亲戚和爸爸妈妈不能每天跟他呆在一起。
恢复良好生活习惯
节假日,大人们难得聚在一起娱乐,因此有时会无暇顾及宝宝的生活规律,宝宝的作息习惯可能被打乱,饮食和睡眠都难以保证。长期这样,有损宝宝的健康。
节假日后,家里的环境要尽量从嘈杂恢复安静,确保宝宝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和秩序。多和宝宝一起做些能平静情绪的游戏,比如给他讲故事,和他一起拼拼图、画画等,尽量少从事一些让宝宝兴奋、激动的活动。胃肠功能紊乱同样影响宝宝的睡眠,饮食上应戒除节假日的重油,为宝宝做些青菜淡粥,睡前一杯热牛奶也是很必要的。
重新强调纪律
小宝宝很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节假日期间家里亲戚朋友很多,父母碍于面子,或者老人的阻挠,会不自觉地对宝宝放纵一点,这样很多不良习惯很容易在节假日里养成。如果不及时调整,宝宝会把这些恶习在节假日后带到日常的生活中。父母除了要注意在节假日日里不要过于溺爱和放纵宝宝外,还应该注意节假日后的调整。
购买一些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在家里,宝宝表现好,可以夸奖他:"你又像以前一样棒了。"顺便送他一个他喜欢的玩具。YJS21.Com
宝宝做出不懂道理的行为时,坚持原则,不要让步,讲道理不听时可以对他的哭闹置之不理。
调动宝宝上学积极性
调动孩子积极的心态。比如多跟孩子讲讲幼儿园的事情,帮助孩子回忆在幼儿园的高兴事和趣事:被老师表扬几次、得到多少小红花、有什么好玩的玩具等,还可跟孩子一起做跟幼儿园相似的亲子游戏活动,避免孩子沉浸在假期的喜悦中而排斥幼儿园。
跟宝宝说一些平时玩得比较要好的小伙伴,激发宝宝希望能够再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游戏的渴望。
可以给宝宝描述一些幼儿园新学期的新变化,可能会有新的玩具啊,有新的好玩的游戏啊等等,让孩子对新学期的幼儿园生活产生一个美好的憧憬,这样也会激发宝宝乐于回幼儿园的情绪。
说一些欣赏和鼓励的话语,从正面的角度给孩子以信心。比如,过了一个年,宝宝长大了,本领增加了,老师一定很高兴。老师说了,希望早一点看到宝宝,还等着听宝宝讲过年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呢!
总之,“回园综合症”虽然不是特别大的事情,但是,多少都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学习生活。如果家长能够用积极的方法加以引导,对于消除宝宝“回园综合症”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园共育:怎样鼓励宝贝在幼儿园说话
在家里活泼好动,爱说爱笑的宝宝,一进幼儿园就化身卓别林,什么话都不说。宝宝在幼儿园为什么不爱说话呢?怎样才能让宝宝在幼儿园也开朗活泼、勇于表达自己呢?
逼迫反成沉默儿,追根溯源找解决办法
如果宝宝只是在幼儿园才保持沉默,而在家里就口若悬河的话,家长就不用太担心孩子有语言发展的障碍,也不必给“不爱说话”扣上“没礼貌”的高帽子。如果家长心情急切,强迫宝宝说话,他会更加紧张,说得磕磕巴巴的再被误解为口吃,情况就更加糟糕,家长也会更加慌乱了。所以家长一方面要重视宝宝的选择性缄默,另一方面又不要急于求成,要求宝宝马上就改变状况,而要循序渐进地从正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是不是因为刚上幼儿园,孩子还不习惯而用沉默保护自己?是不是因为不自信而不好表现?是不是因为老师的责怪而存在自制的反应?在责怪孩子不说话前,不妨先找找原因,才可对症处理。
多吃肉和谷,调整激素平衡任何心理活动必有其相应的生理因素变化。当孩子体内的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孩子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会缺乏自信,甚至会自闭。营养学家相信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能提高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促进剂的产生,同时全谷食品也能提高血清素,所以多给孩子补充含丰富蛋白质的奶类、豆制品、鱼类、禽类,尤其是红肉类(牛肉、羊肉)。如果孩子贫血,也会造成懒惰,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血、动物肝脏和木耳、鸡蛋也能调整这一状况。
使用积分法鼓励宝宝快乐说话
积分法是鼓励孩子多说话、多表达自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如果父母和老师能够多多配合,积分法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积分法的好处有很多。因为孩子的正确行为需要积累到足够的次数才能获取对应的物质活精神奖励,所以他的动机和持久性可以从中得到培养。而且如果宝宝不能做到预期行为,就要倒扣积分,并不直接对宝宝的身心进行惩罚,它的客观性避免了对宝宝的伤害。
积分法的操作要领之一:用肯定句向宝宝明确目标行为。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你要每天与小朋友说话。”不能这样说:“你不能整天一个人待着。”因为只有肯定句才能让宝宝明确自己应该怎么做,而否定句只是告诉他不能做什么,结果宝宝就无法明白他究竟能做什么。
积分法的操作要领之二:从比较容易做到的目标开始。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只要拿够3个积分就可以获得奖励,慢慢地需要5个、10个积分才能获得奖励。这样子会树立起孩子的信心。积分法才起到它应有的作用。
亲子教育——幼儿园和家长怎么样共育宝宝
宝宝终于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谁知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首先宝宝对幼儿园的适应成了家庭的头等大事。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加之在入园前接触的都是父母以及家人等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如何与家人之外的人相处。所以,在宝宝入园的初期,宝宝面对与家人的分离而产生的“分离焦虑”就成为宝宝入园需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那么,为什么会有“分离焦虑”,“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以及表现是什么,如何化解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家长的情绪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暗示,家长的种种焦虑通过表情、通过身体和语言传递给孩子,如果爸爸妈妈一脸的舍不得和难过,孩子自然也会变本加厉地感到痛苦。所以,作为父母,要坚强起来,把灿烂的笑容和充满力量的鼓励送给孩子,把自信和期待留给自己。 而对于宝宝来说,习惯了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绕呵护的感觉,习惯了在家里随便自由的生活方式,来到幼儿园,忽然变得一整天看不到爸爸妈妈,忽然有阿姨时不时会约束自己,有别的陌生的小朋友和自己争抢玩具,宝宝受不了了,于是他就要反抗,渴望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因此,在宝宝如期入园的时候,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分离焦虑”
二、“分离焦虑”的表现
每年幼儿园都会迎接一批新的小班幼儿,在最初的一个阶段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哭闹不止的孩子拽着妈妈的衣角,而妈妈也早已泪水涟涟,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感动。但是,孩子终究是要一步步走出去的,初次分离的挑战就是这样不可逃避,分离焦虑不仅仅是孩子需要克服的,家长首先也要克服。有的妈妈实在放心不下,一天好几次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有的甚至偷偷跑到幼儿园亲眼要看看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哭,吃饭好不好,睡觉香不香;有的家长则对老师不信任,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有需要不敢说,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没人关心等等。
三、如何化解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
对于孩子的这种心理,我们不难理解。但是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分离焦虑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会产生生理性疾病,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 ,会降低孩子智力、创造力以及社交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建议如下:
(1)早上送孩子入园的时候,家长要控制好情绪,鼓励孩子对走进幼儿园充满希望。比如轻松地拍拍孩子的小肩膀,大声说:“瞧,小朋友们都在等你和他们一起玩呢!”“妈妈相信你,你最了不起,晚上给妈妈好好讲讲今天学到的大本事,好不好!”
(2)可以在最初的时候早一些接孩子回家,以后再慢慢推迟到正常时间,这样可以在开始时不至于让宝宝一下子受不了,家长一点一点习惯,孩子也一点一点习惯,习惯了也就适应了。
(3)接孩子的时候可以不要急着回家,带着孩子玩玩活动区里的大玩具,家长还可借此机会多接触别的家长,互相交流,学习一些经验。而且这个时候,孩子们看到各自的爸爸妈妈们在一起聊天,他们之间也会很自然地走到一起,用不了几天,孩子们就会成为要好的朋友。当幼儿园里有了自己喜欢见到和一起玩的好朋友,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开始喜欢幼儿园了。
(4)回到家,鼓励孩子讲述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比如老师讲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一起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学会了几首儿歌等等,孩子在回忆讲述的过程中会重新体会其中乐趣,从而进一步加深他对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喜欢。
(5)一定要与老师多沟通,多联系。家长需要多了解幼儿园的各方面情况,了解班级情况,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亲子沟通的内容和方式,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和老师商量解决办法,共同协力帮助孩子尽快度过适应期。至于分离焦虑会持续多久,因人而异,有些孩子可能短些,一周就好,有些则可能时间长些,甚至长达两个多月,但如果家长能够积极配合老师,首先从自身做出改变,那么焦虑很快就会过去。
亲子教育--幼儿园和家长怎么样共育宝宝
宝宝终于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可是,谁知更多的问题接踵而来,首先宝宝对幼儿园的适应成了家庭的头等大事。
克服分离焦虑
一、产生的原因
家长的情绪是对孩子最重
要的暗示,家长的种种焦虑通过表情、通过身体和语言传递给孩子,如果爸爸妈妈一脸的舍不得和难过,孩子自然也会变本加厉地感到痛苦。所以,作为父母,要坚强起来,把灿烂的笑容和充满力量的鼓励送给孩子,把自信和期待留给自己。
而对于宝宝来说,习惯了被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围绕呵护的感觉,习惯了在家里随便自由的生活方式,来到幼儿园,忽然变得一整天看不到爸爸妈妈,忽然有阿姨时不时会约束自己,有别的陌生的小朋友和自己争抢玩具,宝宝受不了了,于是他就要反抗,渴望回到原来的生活状态。
二、“分离焦虑”的表现每年幼儿园都会迎接一批新的小班幼儿,在最初的一个阶段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哭闹不止的孩子拽着妈妈的衣角,而妈妈也早已泪水涟涟,此情此景真是令人感动。但是,孩子终究是要一步步走出去的,初次分离的挑战就是这样不可逃避,分离焦虑不仅仅是孩子需要克服的,家长首先也要克服。
有的妈妈实在放心不下,一天好几次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有的甚至偷偷跑到幼儿园亲眼要看看孩子在幼儿园有没有哭,吃饭好不好,睡觉香不香;有的家长则对老师不信任,怕孩子受委屈,怕孩子有需要不敢说,怕孩子被别的孩子欺负没人关心等等。
三、如何化解孩子入园的“分离焦虑”
对于孩子的这种心理,我们不难理解。但是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分离焦虑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产生消极影响,比如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会产生生理性疾病,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 ,会降低孩子智力、创造力以及社交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建议如下:
(1)早上送孩子入园的时候,家长要控制好情绪,鼓励孩子对走进幼儿园充满希望。比如轻松地拍拍孩子的小肩膀,大声说:“瞧,小朋友们都在等你和他们一起玩呢!”“妈妈相信你,你最了不起,晚上给妈妈好好讲讲今天学到的大本事,好不好!”
(2)可以在最初的时候早一些接孩子回家,以后再慢慢推迟到正常时间,这样可以在开始时不至于让宝宝一下子受不了,家长一点一点习惯,孩子也一点一点习惯,习惯了也就适应了。
(3)接孩子的时候可以不要急着回家,带着孩子玩玩活动区里的大玩具,家长还可借此机会多接触别的家长,互相交流,学习一些经验。而且这个时候,孩子们看到各自的爸爸妈妈们在一起聊天,他们之间也会很自然地走到一起,用不了几天,孩子们就会成为要好的朋友。当幼儿园里有了自己喜欢见到和一起玩的好朋友,那么你的孩子就会开始喜欢幼儿园了。
(4)回到家,鼓励孩子讲述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情,比如老师讲了什么有趣的故事,一起做了什么好玩的游戏,学会了几首儿歌等等,孩子在回忆讲述的过程中会重新体会其中乐趣,从而进一步加深他对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喜欢。
(5)一定要与老师多沟通,多联系。家长需要多了解幼儿园的各方面情况,了解班级情况,了解孩子的在园表现,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亲子沟通的内容和方式,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和老师商量解决办法,共同协力帮助孩子尽快度过适应期。
至于分离焦虑会持续多久,因人而异,有些孩子可能短些,一周就好,有些则可能时间长些,甚至长达两个多月,但如果家长能够积极配合老师,首先从自身做出改变,那么焦虑很快就会过去。
育儿观念:摆脱“假期综合症”,帮宝宝快速“回归”幼儿园
假期竟然这么快就结束了!家长们该收拾心情开始上班了,孩子们也该回到幼儿园了。可问题来了,孩子们好像还没从过年的氛围中缓过来,面对规律的幼儿园生活显出极大的抗拒。家长们别急,聚优幼儿园早已准备好“收心”计划,可以让孩子长假之后顺利“回归”幼儿园!家长不妨试试这样做:
1、规律作息,调整好生物钟
假期没有明确作息时间,很多孩子时而晚睡、少睡,时而赖床不起,不良的生活方式打乱了生物钟;再加上家长带孩子外出游玩,容易导致孩子疲劳,加速生物钟混乱,打乱了孩子们在幼儿园中建立起来的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为了让孩子们开心回园,家长要在这几天引导孩子们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生物钟,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缩短娱乐时间,并配合一定的户外活动;同时看护孩子的家长尽量和孩子一起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要做好榜样哦!
2、调节饮食,缓解肠胃疲劳
孩子们平时在幼儿园里的饮食非常有规律,然而在假期中就很容易失去约束,零食饮料不离口、暴饮暴食、三餐不定时,都会造成孩子肠胃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大大影响了对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取,严重的还会出现身体不适。为了孩子能顺利地回到幼儿园,家长要尽快恢复过节前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按时吃,饭前注意不要给吃零食,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脂肪的摄入量要减少;同时孩子们已经在幼儿园养成了良好的用餐习惯与用餐礼仪,家长们请继续督促孩子们保持哦!
3、大胆放手,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假期里有些长辈对孩子百般呵护,代办大小事,孩子们又成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导致回到幼儿园之后自理能力下降,不会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情绪,还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开学前,家长们尽量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穿衣服,独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的不好而失去耐心,当他们做的好时别忘给他们一个大大的赞!
4、调整孩子心态,给孩子一个心理暗示
长假结束,孩子们又要离开家长的精心呵护,重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伙伴,难免“入园焦虑症”旧病复发。在开学前一周,家长要时不时地提醒孩子假期要结束了,告诉他爸爸妈妈马上要去上班了,宝宝也快要去上幼儿园了,要让他提前有一个心理准备,而且要知道过完节后上班和过完寒假去幼儿园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事情,大家都需要遵守这样的规则;同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谈论幼儿园的事情,讨论最喜欢的老师与小伙伴,激发孩子入园的动力,帮助孩子调动上幼儿园的积极性。
5、温故知新,引导孩子制定新目标
一个假期的“疯玩”,孩子们是不是已经把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都抛到脑后啦?家长们不妨安排一定时间“温故”上学期的知识要点,在回园后才能“知新”。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应注重寓教于乐的引导,要让孩子们知道上课并不枯燥,引导他们体验进取的乐趣,体会学习的成功感。家长们也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好新学期新目标,激励孩子们在新学期取得更大的进步!
6、加强家园交流,老师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即便孩子在开学之后依然有“假期综合症”的表现,家长也不要着急,很多的大人尚且很难从假期的愉悦中抽身出来,何况是孩子,所以要给予耐心教导。一方面,家长要继续积极地引导孩子回到幼儿园的轨道中来;另一方面要及时和幼儿园的老师进行沟通,让家庭和幼儿园有效地建立起连接,一起帮助孩子尽快摆脱“假期综合症”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
家长不要这么做:
1、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压力
孩子在整个假期都处于放松状态,如果家长采取“急刹车”的方式,给孩子提过多的要求,会让孩子情绪低落,甚至抵触开学。请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开心地回归幼儿园。
2、尽量不要责骂孩子
有些孩子适应开学的速度比较慢,还会经常犯错误,若家长一味的责骂,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更不愿意上幼儿园。请多一些耐心,温柔地带着他去做该做的事情,很快孩子就会回到正轨了。
3、不要过度焦虑
家长总因担心孩子回到幼儿园会不适应而自己先焦虑起来,熟不知情绪会传染,您的焦虑会感染到孩子,增加孩子的抵触情绪。开学前,请家长收起焦虑,用愉快的语气和孩子谈论幼儿园,同时也请家长给予老师足够的支持和信任。
4、不过度补偿,不轻易妥协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要开学了,赶紧带孩子吃顿大餐,赶紧让孩子好好玩玩,这样过度的补偿,不但会让孩子过于疲劳,给孩子肠胃造成负担,还会让孩子更加“留恋”假期生活。也不要因为心疼孩子哭闹而妥协不送孩子去幼儿园,除了生病等因素一定要坚持送孩子入园,绝不让借口成为习惯。
家长们,小朋友们,新学期就要开始了,新的航程即将起航!聚优幼儿园的老师们早已准备好,用最温暖的怀抱迎接你们!我们将用丰富的教育经验与专业的育儿知识,以及满满的耐心、爱心,帮助孩子们全身心尽早回归到最有爱的聚优大家庭!让我们携手续写2018的灿烂篇章吧!
家园共育:宝宝精神不集中怎么办
家长:可乐三岁半,小女生,好动。幼儿园的老师反映不太遵守常规,不按老师的口令行事。去上舞蹈课,老师说:“老爱东张西望,搞小动作。”今晚我上舞蹈课时我从外面的大玻璃窗看她,只见她一会儿摸头发,一会儿跳高,一会儿又拿手指着玻璃窗上的字再念。反正,没跟着老师的动作做,也没有认真听音乐,不是因为她不爱跳舞,这点我能肯定,但为什么做她喜欢做的事情也这样呢?虽然不专心,但老师还是往可乐的额头上贴了小星星。回到家,我问他:“宝宝,你为什么不认真听课啊?妈妈在外边看见你不认真了。”她答我:“我不认真为什么老师还给我小星星”我愣了一下,说:“也许老师是想给旁边的小朋友的,不小心给错了你。”可乐:“好吧,那我下次改正吧!”话是这样说,但我知道她又是:可以认错,永远不改。
老师:看了你的描述,可把我笑得不得了。你宝宝可真是太“聪明加可爱了”了。我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三岁半左右的宝宝,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就五分钟,一般上课时都要“调动孩子的无意注意”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孩子东张西望很正常,如果想宝宝上课时更加专注一些,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明确地告诉宝宝,上课时应该怎么做,而不是说出宝宝没有做好的地方。
比如,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告诉宝宝,上课时眼睛看老师,耳朵听老师说话,小手不乱动,和老师一起做一起说等等,这些上课时的“常规”是要多多提醒宝宝的。如果还没有很认真地帮助宝宝明确上课时的正确做法,那孩子当然会出现儿童的正常可爱行为啊,所以,如果大人还没有明确地告诉宝宝正确的做法,就不要先怪宝宝没有做好。
2、家长和老师的鼓励性语言
具体地说,叫做“描述性表扬”,就是当宝宝有一点点进步的时候,就及时进行描述性表扬:“宝宝,老师说宝宝上课时,眼睛认真的看着老师,能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能够主动随着老师一起做动作,小手没有动来动去,而是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上课没有看别的地方念字,而是看着老师,听老师说,认真的听音乐。”
以上这些就是描述性表扬,说的具体,具体到手、眼、脚怎么放,说出具体做法。这样具体的说出来,是为了让宝宝更加清楚的知道正确的做法,我们常常会说:“上课时要一心一意,不要三心二意。”上课时怎么做才是“一心一意”呢?说的具体一些吧!我们不是要让宝宝变得嘴巴会说“好好上课,认真听讲”,我们的目的是要让宝宝能够做得到上课时认真听讲。所以,说的具体再具体,具体到宝宝真的明白妈妈和老师的意思。
除了及时的、鼓励性的,描述性的表扬以外,妈妈还可以用情感来鼓励宝宝:比如,妈妈说:“宝宝,今天妈妈听老师说宝宝上课的时候眼睛认真的看着老师,妈妈看到宝宝在做某某动作的时候,认真的跟着老师一起做,妈妈感到很高兴,我的宝宝上课真认真,我宝宝很努力的在认真学习,妈妈看到了,感到很自豪!妈妈希望宝宝以后上课都这样认真努力。妈妈相信宝宝一定可以上课更认真的。”
要明确告诉宝宝,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赞赏的,具体的描述性表扬会让宝宝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这比批评来的更有效。记住哦,说的时候请用认真的态度,看着宝宝的眼睛说话,还可以一边说,一边用手爱抚宝宝的身体或者脸蛋,这样子效果更好。
3、通过活动,增强训练和增强宝宝的注意力。
排球、夹豆,或在一堆东西中挑出某一样东西,这样的训练,都有助于八宝专注力的提高。特别是排球,道具简单又方便,一定要好好练习,当宝宝刚开始学习排球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宝宝的眼睛是很难跟着球的方向而运动”的,也就是我们大人说的“排球时不看球”。这便是很明显的“手眼不协调”的表现。对于三岁半的宝宝来说,玩穿珠、油泥、自己端汤、联系夹豆、双手及单手排球等等,都是训练手眼协调,提高专注力的好活动。
家园共育:春节后,快速帮宝宝收心“回归”幼儿园!
春节期间,孩子跟着大人走亲访友、吃吃喝喝,无疑对他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从心理上也会有所变化。爸爸妈妈们逐步投入工作了,虽然距离幼儿园开学还有一段时间,但家长们恢复工作的同时也别忘了帮孩子提前收心,做好新学期的准备。
1、春节后遗症:睡眠紊乱
节日期间大人们时常聚在一起娱乐,所以家里总是很热闹。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变得异常兴奋,往往是狂玩狂睡、能吃能喝,生活没了规律。如今要调整,也不能一下就把孩子从这种生活里拉出来,否则欲速则不达。
收心绝招:循序渐进调整睡眠
爸爸妈妈一定要以身作则,调整作息时间。最基本的,当然就是帮助孩子抗干扰,想办法恢复节前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可以试着一点点提前孩子的睡觉时间,但不能一下就要求孩子比往日早睡一两个小时,同时应尽量保持家里环境安静,让孩子有安全感。睡前不要看电视或玩游戏,否则孩子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不利于尽快入睡。
2、春节后遗症:变身“iPad控”春节期间,小朋友往往在大人的活动中找不到位置,多会迷上电视、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变身小小“iPad控”,沉浸在众多游戏中不能自拔。
收心绝招:休闲读书相结合
爸爸妈妈们在娱乐之余,要多关心孩子,别认为孩子去看电视、玩iPad,不吵不闹就再好不过,孩子的节日生活安排也要丰富多彩,切莫拿电子产品当哄孩子的法宝。在假期快结束的日子里,父母可以让孩子读些课外书,并且一定要控制上网时间和玩电脑时间。
3、春节后遗症:饮食不当
春节期间的美食常让人应接不暇,零食饮料不离口或暴饮暴食,都会造成孩子肠胃功能紊乱和消化不良,大大影响了对各种营养素的均衡摄取。春节后应该帮助孩子提前调养肠胃,避免开学后出现不良反应。
收心绝招:清淡饮食为主,杜绝零食
节日过后,家中的饮料、糖果等零食应尽快收起来,不能让孩子养成每餐喝饮料、没事就吃糖的习惯。对于春节期间进食过多脂肪、蛋白质食物的孩子,节后应以清淡饮食为主;而对过节期间食欲差、没能好好吃饭的孩子,要注意调整饮食种类,保证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的摄入量,以免发生营养不良。
4、春节后遗症:依赖、不独立
有些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无论是春节还是周末,都帮孩子做这做那,所以在幼儿园需要自己动手做的时候就不会了,这样不仅影响孩子的情绪,还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收心绝招:家园共育,在家培养好习惯
建议家长一定要听跨世纪小鹿老师的建议,要让孩子在家也自己动手吃饭、穿衣服、独立大小便等。不要嫌孩子太慢或做的不好而又开始帮他,应按照我们的要求,家园共育,让孩子慢慢养成其独立的习惯,为准备上幼儿园做准备。
5、春节后遗症:心理暗示
过年这一段时间,孩子们远离了幼儿园,整天在家长的精心呵护中,随心所欲的生活。因此假期过后,听说要上幼儿园,孩子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排斥心理。
收心绝招:激发孩子对幼儿园事物的兴趣
家长应在家里经常跟孩子一起谈论幼儿园的事情,表现出对幼儿园生活的极大兴趣,还可以告诉孩子,老师打电话来,说这几天他表现得非常好,很喜欢他之类的话。这样的暗示可以激发孩子入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