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发布时间:2020-07-01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教育孩子笔记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美玉也会存在瑕疵,何况这些自制力极差的孩子。
让我们给孩子一份犯错误的权利,还孩子一份自由的天空。
我园要举行会操比赛,无论是从精神面貌还是动作的整齐性、协调性上,对于小班孩子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虽说训练之前我做了较强的心理准备,可当面临到孩子的松散、懈怠时,我还是心急如焚,不免对孩子们怨言重重。
在业务学习时,我看到这样一句话:“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
”我为之一振,是啊!他们不是成年人,不会具有成年人的自制力,他们只是些三四岁的孩子,没有经过训练,无法“坐如钟、行如风、站如松。
”他们又怎会顺应成年人的心思呢?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不意味着对孩子放任自流,还要在允许的基础上,给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其自身克服纠正、改正错误。
面对这一些,又该如何做呢?我思绪重重。
今天下午练操时,接近放学时间,门外已来了不少家长,看到众多家长,我便对孩子们说:“门外有好多家长,我们让家长们看看我们有多精神好不好?”“好!”孩子们众口一词,意料之中,孩子们这次训练动作整齐、有序,令人满意。
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美玉也会存在瑕疵,何况这些自制力极差的孩子。
让我们给孩子一份犯错误的权利,还孩子一份自由的天空。
不知道本文“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面对孩子犯错误
一天,我正在准备下节课要用的材料,刘老师忽然走过来说:“冷老师,你看,何嘉宇打了卢宇豪,还不肯承认错误,不肯道歉。
”我看到卢宇晨的鼻子里塞了一卷卫生纸,意识到事情比较严重!来到走廊上,我看到嘉宇正赌气地站在那,一动不动。
我慢慢地走过去,蹲下来,轻声说:“嘉宇,跟我回教室。
我们去把刚才的事解决一下。
”他看也不看我,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解决了。
”我说:“跟我回教室。
”他问道:“干吗?”眼神很倔强。
我说:“先回教室,好吗?”他依然问:“干吗呀?”我说:“这件事情没解决,老师让他先回教室自己想一会儿再解决,明白吗?”这时,嘉宇突然放声大哭起来,我陪在他身边,对他说:“没关系,有冷老师陪着你,你先去教室,等你想解决的时候再解决,可以吗?”他没有回答,继续哭,但我能感觉到他心里稍稍放松了一点,没有刚才那么恐惧了,我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他边擦眼泪边点头。
嘉宇回到教室,低着头,恨不得钻到桌子下面去,好像只要不让面对这件事,干什么都行。
我劝他说:“没关系,做错了事情要去解决,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的,只要能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
”三番五次之后,我拉着他的手给卢宇豪道歉去了。
其实,每个孩子做错事后都会恐惧,如果立刻让他去解决这问题,孩子的脑子会一时转不过弯来,会害怕面对现实,给他一点时间,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对,然后再请他去解决,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儿童经常会犯错误,有时还会犯较大的错误。
作为教师,要及时了解错误的性质和原因,有些错误是每个孩子必然要犯的,重要的不是不让孩子犯错,而是要让他们意识到错误,改正错误,以后少犯错误,我们在解决这些事情时,要有策略,要有耐心,不要伤害孩子,要让孩子产生面对错误解决问题的勇气,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孩子产生改正错误后的轻松感觉。
在他们犯错误时给孩子反思的机会
早上来园时,翔翔又在建筑区里捣乱了——将同伴搭建的房子推倒,将积木撒了一地,还用玩具做了一个小榔头随意敲击,同伴们对他的行为非常不满。可是大家越是说他,他越是起劲。针对他的性格特点,我及时将他安排在小汽车的游戏中,让他充当乘客,同时远远的离开他,给他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对于老师的举动,聪明的他已经了解老师的用意,他的情绪立刻平静了许多,静静地坐在那里。而我在一旁观察,发现他的眼中已经流露出愧疚的神情时,我又悄悄的来到他身边,亲切地抱起他,这时他会主动的对我说:“我错了,我会好好玩的。”
对于这种比较聪明又调皮的孩子,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师不一定要马上与他们谈话,而是给他们一个反思的机会
,同时注意观察孩子事发之后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和动作表现,找准最恰当的契机,进行帮助和教育,并与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对于年龄小的孩子留给他的反思时间不宜过长,不然,孩子往往会忘却先前所发生的事,容易造成无所谓的态度,反而养成任性和执拗的坏习惯。
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每天的餐前活动是看vcd的时间,每位孩子也都盼望着这一刻。
这天中午餐前活动时间到了,原本照以前的规矩是由我说了算,我放哪盘就看哪盘。
可是在孩子们抬椅子坐后面的时候,我听见有两个孩子在争论着什么。
我上去一问,原来他们俩有一个说:“我想看天线宝宝”,另一个却说:“我才不看那个,我想看猫和老鼠。
”于是发生了争议。
我灵机一动,何不把“看什么”交给孩子们决定。
于是,我把vcd拿在手上,先念了念每盘vcd的名字,然后告诉他们:“今天你们来作主看什么,哪盘举手的人多我们就看哪盘,少数服从多数。
但是每人只有一次举手的机会,要考虑好你最想看哪盘。
”孩子们思考一会儿后,我就逐一拿出vcd请他们选择。
最后选出了人数最多的“猫和老鼠”。
大家都很尊重决定,没有谁提出异议。
在观看的时候,也特别安静。
从这个小小的选择vcd活动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自主性,同时也发现如果老师能小事上尊重孩子,多给孩子们选择、做主的权利,你会发现会事半功倍的。
这也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孩子的权利。
孩子的权利
每天早操和户外活动前的排队真让人头疼。我发出“站队”的口令后,孩子们就会疯狂的向站队的地方冲去。有的孩子连小椅子都顾不上放好,就迅速跑过去,你推我,我挤你.经常会听到:“老师,他插队”、“我站在这儿”。站在前面的几个孩子,有的抱着我的腿,有的抓住我的手,有的拉着我的衣服,我只能用更大的声音盖过他们,或者一一把他们的手拿开,批评他们一顿,可效果不大。我琢磨老这么乱可不是事儿,于是着手调查其中的原因。
我把几个总爱挤的孩子叫到身边问:“你们为什么排队时总爱挤?”“我想当排头!”“你们为什么想当排头呢?”“当排头多好,当排头在前走,离老师最近,能帮老师干活,还能得到表扬……”。我又把经常当排头的幼儿叫到身边问:“你们喜欢当排头吗?”有的孩子说:“喜欢。”有的孩子说:“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在每次的活动中,每位幼儿都争着去做,但教师只是选择几个平时能力比较强的幼儿担任。时间长了,能力强的幼儿只能被动的接受,能力弱的只有羡慕的眼光。
怎样才能使每一位幼儿得到锻炼,又能让他们互相谦让着排好队呢?我决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意见。于是,我说:“那我们一起来想个办法吧!”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我又来问孩子:“大家都想当排头,可排头只能有一个,我们怎么办才能让大家都能当上排头呢?”陈天赐说:“可以看谁的表现好,就让谁当排头。”其他孩子马上反对:“不行,这样还是有很多人当不上的。”马亦心说:“可以轮换着当,今天你当,明天我当。”孩子们争论不休。最后我们确定“轮流当排头”。每天选两名小朋友当排头。当排头时要聚精会神。
新的轮流当排头建立后,孩子们都很高兴,他们再也不去挤着当排头了。我也总结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我们总是请能力强的孩子帮老师做事,只注重孩子的义务而忽视了孩子的权利,只注重孩子的服从而忽视—了孩子的自主。日久天长,我们就剥夺了能力强的孩子选择的权利,也剥夺了能力弱的孩子自我锻炼、自我发展的权利。孩子们都只是在人生最初的起跑线上,作为教师有必要把锻炼的机会分给每个孩子。不是吗?
把点名的权利交给孩子
晨间活动结束了,我像往常一样,拿起点名册开始点名。小朋友都安静的坐在位置上,静静的等待我叫到他们的名字。“牟瑞辰!”“到!”“高钿炜”......这时我听到下面有幼儿跟着我一起轻轻的叫着:“牟瑞辰!高钿炜!......”我刚想制止幼儿的这种行为,转念一想,何不换个方法来点名呢。我就问:“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来点名,谁愿意来?”小朋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的表情好象在问:“我们怎么点名呀?”我又说:“就是请小朋友上来像老师一样,叫小朋友的名字。”这一说,幼儿个个都举起了自己的小手,积极性极高。我想着今天是第一次请小朋友来点名,所以就请了一名能力较强一点的幼儿孜纯,只听到孜纯响亮的叫到:“王天扬!”“到!”......这次我发现小朋友在点名时特别的认真,就怕同伴忘记叫自己的名字。就这样我把每天点名的权利交给了小朋友自己,而且不但是个别幼儿的权利,而是让每名幼儿都能有机会点名,特别是有些能力弱的幼儿,通过点名这样一个生活环节,能让他更熟悉班里的孩子,更加有自信心。后来,我们又发明了许多点名方式。让孩子们利用“你点我、我点他”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更加专注,培养了孩子的注意力;按号点名、报数,对1-50的口数能力明显的提高,如在点到39号时,不知下一个号,幼儿自然的会接着告诉他是40等等。点名是幼儿园集体生活的一个例行环节,若我们教师加以精心组织,也可发挥起不小的教育作用,这样不仅让幼儿提高了一种技能,而且是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增进了情感,更提高了幼儿在集体面前的表现能力。幼儿的一日生活就是课程,如果我们老师加以挖掘,那将是一份无价的教育资源。
把奖励的权利交给孩子
在幼儿园里,由老师做主给表现好的孩子奖励一颗小星星或者一朵小红花,已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偶然的一次“意外”,却让我对这种奖励方式有了新的认识。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例行的一周总结、奖励活动,我答应孩子们,如果都表现好就每人奖一个小红点,好让他们高兴。
可后来一看小红点没几个了,这可怎么办呢?情急之下,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今天孩子们制作了许多彩色风车,大家也很喜欢的,我何不把彩色风车,还有上次活动后剩下的一些糖果一起作为奖品,让孩子们自己评价该如何奖励呢?结果,孩子们对这次别具一格的奖励活动表现得异常活跃、兴奋,我每举起一样奖品,他们就争着说出这个奖品应该奖给谁,为什么要奖给他,等全班都通过后我就将该奖品奖给那个孩子,然后其他孩子再说一些勉励的话,并指出不足,希望被奖的孩子下周再争取进步。
尝到了一次甜头,以后的奖励活动我都把权力交给孩子,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对好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地表述出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了。
最主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的长处,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想想以前奖励孩子时,都是把决定权独揽在自己身上,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惯性思维,即老师的标准就是对的,老师说谁乖谁就是好孩子,就可以奖小星星、小红花,这其实是把孩子领进了一个误区。
所以,现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游戏活动中,我都把奖励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评一评,议一议,自主决定获什么奖、奖给谁。
把奖励的权利交给孩子,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也学会了互相督促,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悄悄进步了。
给与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
今天,窗外下着小雨,孩子们正在开心的玩区域游戏。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凌凌拉着我的衣服说:“老师,我的小椅上有一个小脚印,不能坐了。
”边说着眼泪就要流出来了。
谁踩上去的?我看了看椅面,轻轻的在凌凌耳边说了句悄悄话。
游戏活动开始了,其他的小朋友都坐在自己的小椅子,只有凌凌站着。
小朋友问我:“老师,凌凌为什么不坐下呢?”我告诉小朋友:“凌凌的椅子脏了,不能坐了,不信你们看看。
”小朋友都发现椅子上的小脚印了,他们七嘴八舌的讨论着,都在猜测是谁做的?我故意问小朋友:“要不让凌凌就这样坐下去好吧,不然脚会酸的。
”小朋友们都说:“那样裤子会脏的,要不拿布擦擦?”这时思思说:“老师,我去拿布吧!”“好,我请思思帮忙,让他帮我拿布擦擦。
”等他擦完了,我还对他说“谢谢!”听了我说谢谢他就更不好意思了,小声的对我说:“老师,是我踩了椅子。
”看到他能主动承认错误,我小声的对他说:“今天老师原谅你了,自己爬到椅子上会很危险的,一不小心就会从椅子上摔下来。
”他看着我点了点头。
幼儿期的孩子正处在好动时期,喜欢攀爬物体。
若发生事情后,教师一味的寻找罪魁祸首,那么会让孩子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并给与孩子承认错误的机会。
请给孩子的错误打个活结
我喜欢徐敏,喜欢她的活泼,喜欢她的热心,但是我不喜欢她爱欺负人的坏毛病。快要放学的时候,我看见徐敏把一个孩子推倒在地,我很生气的责备她,并告诉她我要和她的妈妈谈一谈。徐敏的眼睛里满是惊恐,一副害怕的模样。我开始想需不需要这样做,这样做会不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理。我想了想,拉着徐敏的手单独走到另一间房间。我问徐敏:“你是不是不想老师把事情告诉你妈妈啊?”徐敏点了点头。看来徐敏不想妈妈对她失望,我想就给孩子一次机会吧,于是对徐敏说:“如果你从现在起能做到不再欺负其他孩子的话,老师就不会把这件事告诉你的妈妈。并且还会奖励你小红花。”徐敏的眼睛里满是疑惑。我微笑着继续说:“我们的徐敏想不想也有小红花啊?”徐敏点点头。“那我们的徐敏就要努力了哦。只要你明天不打人,安静的睡觉,小红花就是你的了。加油!好不好?”“恩!老师明天我听话。”徐敏笑了起来。“这是老师和徐敏的约定,老师说到做到,我们的徐敏也要说到做到哦!来我们拉个勾”微笑着抚摸着徐敏的小脑袋,伸出手,和徐敏拉拉勾。徐敏的妈妈来接徐敏走的时候,我笑着和她说再见。第二天,徐敏来到了学校,我问徐敏:“还记得我们昨天的约定吗?”徐敏呵呵的笑着:“记得。老师,我今天听话。”孩子坚定的眼神告诉我她能做到。这一天我观察着她的表现,看看这个方法有没有用。上课的时候,徐敏坐的端端正正的;下课的时候她和孩子们友好的玩着游戏;吃饭的时候她主动要帮我发调羹,打扫卫生;午睡的时候没有再说一句话······孩子的每一个进步我都看在眼里,我很欣慰徐敏的表现。放学快到了,我当着全班孩子的面给徐敏颁发了小红花,并告诉她奖励她小红花的原因“小朋友们,徐敏今天有没有打人?”“没有!”“徐敏今天有没有帮老师做事?”“有。”“那徐敏今天睡觉的时候有没有说话?”“没有!”“你们说徐敏今天乖不乖?”“乖。”“所以老师要把这个小红花奖励给我们的徐敏,大家为她鼓鼓掌!”在掌声中徐敏给自己的照片贴上了小红花。放学了,徐敏走的时候对我说了一句悄悄话:“老师,我明天我还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