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晨间却包含很多意义
发布时间:2020-07-06 幼儿园游戏的意义 简单的幼儿故事 简单的说课稿幼儿园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简单的晨间却包含很多意义”!
与往常一样,走进教室,开窗通风之后,孩子们陆陆续续而来。
面带笑容迎接孩子。
孩子一个跟着一个把晨间卡放入晨间牌中。
“咦!孩子们的晨间牌怎么有两种颜色,BB的晨间牌怎么是黄色的呢?”带着疑问组织了来园活动。
我走到BB旁边“bb你的晨间牌怎么这么特别,跟其他孩子不一样啊?”“我也不知道……”“是门卫的医生阿姨给你的吗?”“是的……”疑问像是吹了气的气球越来越大。
与C老师,阿姨说起了这奇异的事后,大家都十分得疑惑,C老师请来了BB给他进行了“活体取证”仔细观察后,发现BB的手指甲有些脏脏的,私下讨论后,大家都认为是因为不讲卫生的小朋友才会有黄色的牌子。
于是,赶紧请BB把手指甲洗干净。
第二天,我兴致勃勃得看了眼我们班的晨间牌,咦,BB拿来的怎么还是黄色的牌子?这下可把我们给疑惑死了,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把BB观察来观察去都观察不出个所以然来。
好吧!不懂就问呗!当医生阿姨来我们班点人数时,我们把我们的疑惑告诉了他,大家都恍然大悟,原来带药的孩子的晨检牌就会是黄色的!“哈哈哈哈”我们相视而笑。
通过这件班级小乌龙,让我们对晨间牌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简单的晨间却包含了很多的意义,这就像我们日常的所有活动,简单而又深奥。
不懂就问可千万别不懂装懂哦
关于“简单的晨间却包含很多意义”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晨间活动随笔:被忽略的“丢沙包”
和往常一样,今天的晨间活动我们班分成五个区域活动羊角球、曲棍球、足球、抛接球和丢沙包。每个区域里都放上了足够多的游戏材料。羊角球、足球和抛接球男女小朋友平分秋色,曲棍球场地孩子们是玩得热火朝天,唯独丢沙包无人问津。
想当初我们刚刚教小朋友玩这个游戏时,也曾经出现过“一包难求”的景象!那时候孩子们都十分喜欢“丢沙包”这个游戏,如果哪一位小朋友把“目标”(两个易拉罐粘合在一起)砸倒,他们便会欢喜雀跃,相互祝贺!即使砸不倒他们也会相互鼓劲继续努力!开学仅仅两周时间,“沙包”的吸引力已经荡然无存。
我灵机一动,把“目标物”四个四个摆在一起,一字排开变成“障碍物”,又结合竹圈(绿色圈单脚跳,红色圈双脚跳)。把丢沙包游戏变成了障碍跳。我先自己试着玩了两次,不一会在我的身后就出现了张欣然、周秋彤、崔玉坤------
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喜新厌旧又是孩子们的天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充实我们的游戏材料,创作并教会他们不同的玩法,他们才会乐呵呵的跟在你的左右!
其实很简单
很多时候成人总被一些若有似无的烦恼充斥着头脑,似乎早就淡忘了童年时候的天真烂漫。记得那天中午几个孩子来幼儿园比较早,很自然地教他们先把小手帕拿出来玩会,没多久,就看到他们拿着手帕你扔给我,我扔给你,于是我提醒他们小手帕用来折的,我说:“你们先折几个老师教你们的形状给老师看看。”可是没多久还是看到手帕满天满地到处乱飞,我终于忍不住了,对着其中一个小朋友问道:“你为什么总是不听老师的话?”他很委屈,懦懦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在玩扔飞机”……无语过后,好好反思,其实是啊,有时候我们根本不理解孩子们的举动,在我们看来很无聊,可是对于小小的他们来说,也许充满了乐趣。谁没有童年,为什么孩子们大多很开心,有时候,放下过多的包袱,卸掉那些不必要的顾虑,简简单单看待一些问题,很多事,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当幼教这么久,在教会孩子知识的同时,这些小家伙也教会了我不少东西,很感谢这些亲爱的孩子们,有时候你们才是我们的老师。
晨间锻炼活动笔记:一物多玩
晨间锻炼活动开始了,凤凤小朋友今天选择了跨跳区。她对我说:“我很喜欢玩羊角球。”她走到玩具架旁,拿了一个大大的羊角球,然后愉快地开始玩球了。她坐在球上跳着玩,她跳的速度比较快,她只是用一种玩法。后来,她对跳的玩法兴趣降低了,走到一旁去休息了,她开始观看同伴的活动。这是,我发现了她的心态,我想让她去尝试其他的玩法,就走上前去对她说:“想一想,这个球还可以怎样来玩呢?”她想了一会儿,对我摇摇头,没有想出来。这是,旁边的一位小朋友想出了夹球跳的方法,他把球放在两条腿的中间,夹着球往前跳。凤凤觉得很好玩,就学着同伴的方法把球夹着跳。同伴的想发让凤凤受到了启发,后来,凤凤也想出了一种新的玩法:把球放在背上当靠垫来玩。其他的小朋友觉得她的方法很有趣,也都把球当起了靠垫,只听见一个小朋友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这样玩,一点都不累。”
这次活动之后,我想:单一的活动方法会使幼儿的活动兴趣降低,而且让幼儿长时间玩一种方法会让幼儿出现疲倦状态。因此,不同的玩法能够吸引幼儿,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引导幼儿创编新玩法的时候,教师一开始可以让幼儿进行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再进行创造。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非常可贵的,还能使幼儿受到启发、扩展思维。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可以先对幼儿进行观察,关注幼儿的运动方式以及对运动的兴趣,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与心理,再对幼儿提出要求与建议。要鼓励幼儿主动向同伴学习,共同分享新的有趣的运动方法。教师还可以将幼儿设计的方法进行归纳,以便在以后的游戏中让幼儿共同学习。
“打”的含义
情况描述:
午睡起床的音乐从耳边传来,这一熟悉的音乐提醒着孩子们可以起床了。
大家起身穿裤又叠被的,可是瑶瑶还在熟睡中。
不一会儿,午睡室中传来阵阵的哭声:“瑶瑶,你怎么了?做噩梦了吗?”老师问。
几个孩子说是涛涛打了瑶瑶的头,想叫她起床了。
在安慰了瑶瑶以后,我告诉涛涛以后不能用这种方式来叫醒朋友,对这种行为进行了引导,同时对他的心意进行了表扬。
当孩子们吃完点心进行盥洗的时候,周子俊跑来对我说:“老师,涛涛他要打我屁股的。
”刚等周子俊走开,亮亮过来也说:“老师,涛涛他要打我屁股,而且要用手拧我的屁股。
”这时我走近涛涛的身边,问:“涛涛,你这样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总打别人?”他说:“我妈妈在家也经常这样打我的呀!”他的话令我们大吃一惊。
随即我对这个孩子进行了个别教育。
分析与反思:
1、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项胜喜欢用“打“的行为来表达和解决问题,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正确的认识,以为自己的行为是对朋友友善的表现。
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已经表现为攻击性行为。
那么对于在家挨打的他,应该做些什么呢?第一要做的就是有正确立即的反应,比如说:“你不可以打我!”“我不喜欢你打我!”通过这些行动让父母了解自己的感受,也让挨打的自己学习自我表达,自我保护。
然后想想自己的行为是对还是错,错又错在哪儿?同时对自己的行为要进行改正。
2、孩子的行为和家庭教育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孩子的一句话中,让我了解到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比较严格,由于孩子的顽皮,总会惹父母生气。
而对于农村的家长来说,涛涛父母自身的文化比较低,对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的认识不到位,缺少教育的理念,因此对于孩子的不听话举止对会用打骂的暴力行为,从而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教育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也是家长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过程。
要想让孩子做到不以打人的方式解决问题,表达感情,家长也必须检点自己的言行,是不是平常也总习惯用“我要打你!”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在这里,家长不当的教养方式产生了事与愿违的后果。
俗话说:“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
”幼儿正处于发展时期,各方面都还未定型,既容易养成好的习惯,也容易形成不良的习惯。
幼儿最善于模仿,父母则是他们模仿的首要对象。
他们总是喜欢模仿父母的一些行为模式,以达到自我满足。
孩子身上不少习惯就是直接从父母那里模仿来的。
做父母的,应当注意自己日常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
因此,父母的行为习惯好坏与否,对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作为家长应减少生活环境中可能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因素。
其次,孩子攻击他人,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达到自我表现的需要,这就需要父母和老师好好引导孩子,给他分析生活中的暴力行径的坏处,提高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同时家长应注意与孩子的情感联系,摒弃以暴制暴的教育,为孩子树立良好的行为榜样。
其次,对孩子与同伴间的矛盾冲突,家长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放手让孩子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犯错,必须要求他道歉。
晨午检很重要
昨夜,一夜北风紧。
今晨,满园落叶。相应的,早上的值日工作也比较忙,偌大的院子扫了很长时间才扫完。由于比较累,我偷懒了,粗粗的做完晨检工作。
第一节课过后,孩子们在院子里沙滩地上建城堡,我在一旁看着他们。这时,琪琪跑过来说:“老师,小东拿小刀割艳艳的手腕。”
我一听,下了一大跳,赶紧跑过去。我冲到小东的跟前,劈手先把小东手里的小刀夺了过来,厉声问道:“怎么回事,小刀哪里来的?”
小东看着我生气的样子,又听到我的厉声责问,紧张起来,怯怯地回答:“妈妈买的,我就拿来了。”
我低头打量手中的小刀,万幸,这是一把仿制的塑料小刀,不是真的。但如果是真的小刀的话,……我不敢想象会发生些什么!
我没有责备小东,一是因为小东年龄小,他没有考虑后果,也不会想到什么后果,再者是因为我才是主要责任人,如果我在晨检的时候认真一些的话,有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但是既然发生了,我就应该努力解决现在的问题,并做好防范,保证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我借着这个机会,把所有的孩子都召集到身边,与孩子们就这把小刀展开讨论。首先从小刀的样子,作用开始说起,然后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这把刀子如果是真的,它划在手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如何确保不会发生这种事情?而如果你看到发生了这种事情,应该如何处理呢?
最后,我对孩子们说的进行整理总结,这节临时加入的安全教育课也圆满结束了。
可是这件事却一直记在我的心里,警醒着我,一定重视晨午检,不得马虎大意。
多味包子馅
心怡不爱吃包子,每次吃包子她都皱着眉头,想吃药一样,于是我就想了一个办法,吃包子那天,我故意出去一趟,回来时身上手上都是面,“李老师你干嘛去了?”孩子们关心地问,并跑过来帮我拍身上的面。“我刚才去伙房包包子了,今天我特意用了一种特殊的调料,包了适合你们每个人吃的包子."“李老师给我包的什么馅?”月月迫不及待得问。“给你包的早到馅,你吃了就不迟到了。”“我呢?”“我呢?”“还有我呢?”......孩子们一下子涌了上来,争先恐后的问。我不慌不忙的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一一做了回答:“智慧馅、友爱馅、探索馅、健康馅、表达馅、自信馅......”孩子们为老师特意给自己包的适合自己的包子而高兴。结果,中午的包子我们班拿了两大盘,心怡也破天荒的吃了好几个,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我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
其实,哪有什么特殊的调料,特殊的馅,不过是我耍了一个小聪明罢了,但是,我们教室如果再教育中适当的添加一点“调料”,那孩子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晨间活动“好玩的积木”
积木自由搭建活动,孩子们非常感兴趣。带着孩子们来到活动场地,个个都运动起来了,有的拉拖车,有的搬积木,互相配合的很好,没有争抢积木的现象。他们把运到目的的积木进行搭建,有城堡、迷宫、地道战区、坦克等。成果展现时,管老师来到孩子们身边:“那边有许多砖头,你们想不想去运过来?”“我去”,“我也去”,孩子们积极地自由去运砖头。在运砖头的过程中,有运五六块的,有运十多块的,有运二十多块的。运五六块的一个人拉着跑起来,非常轻松;运十多块的,拉不动就把绳子架在肩膀上拖着走。运二十多块的叶一清,拉不动拖不动也不气馁,“谁来帮我,谁来帮我?”朱迪轩和罗郑涛进行推,拖车动起来啦,三个人很兴奋。“怎么拉不动了?”原来拖车陷在一条小沟中,三人一起拉也不动,两个人推也没用,拖车纹丝不动。“我来,我们一起把拖车抬起来,”熊哲宇说完,四个人齐心协力地抬着拖车,不动弹的拖车终于从小沟中起身了,四个人把砖头运到了目的地,脸上挂着成功的表情。
《指南》社会领域中指出5—6岁幼儿,在愿意与人交往时,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在与同伴相处时,能友好相处,能与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在自主的表现中,能出主意,想办法;在关心尊重他人时,能关注别人的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看似简单的拖积木搭建活动,但它发展了孩子的手眼协调性;培养了孩子的合作意识;增强了孩子的耐力;锻炼了孩子碰到困难能想办法解决的能力。最让我高兴的是,在运、搭积木的过程中,他们得到了兴趣,体验了成就感。
从这项晨间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孩子的教育要充分利用非正规的和随机教育,让他们自己探索材料,自己去发现,老师不加以干预,而是需要热情地鼓励、适度地指导,让孩子自己动手,去探索、去感知,只有这样,各方面的发展才会水到渠成。
和孩子在一起还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天真
和孩子接触久了,自己也似乎回到了童年,看着一张张天真无暇的脸,只觉得每一天我都很快乐。停止哭泣的孩子们,脸上露出了一种成熟的表情,那是他们在慢慢改变,慢慢成长,原本陌生且哭花的小脸如今已满载着笑容,似绽放的鲜花般迷人。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幼儿则是未来的花朵,在园丁的灌溉下,花朵一天天地在成长,正如现在的我们。记忆是一种好东西,它就是一部记录过去的时光机,将我们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统统收藏了起来。孩子们都在一天天的变化,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出过去的他们和现在的他们,这种变化让我有一种欣慰的感觉。
十一放假前,我总感觉我们班的幼儿似乎还没有适应新的生活,无论是对老师还是小朋友,都不是很在意,反而让我觉得他们的警惕性怎么那么好,每个人都好像不愿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现在的他们和以前完全变了一个样,每天他们都会和小朋友分享着玩玩具,会端着小椅子坐在一起聊天,吃饭时会帮老师分调羹,起床时会叫着小朋友的名字让他们起床……种种事情都让我感到很开心,孩子们的变化就是给我们最好的安慰。前两个星期,突然有一个孩子跑到我面前说:“老师,我爱你!”刹那间,我既惊讶又高兴,我对他说:“老师也爱你。”旁边的小朋友也都跑过来抱着我说:老师,我爱你!虽然孩子们还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或许在他们的脑海里,老师对我好这就是爱,这也就是他们对爱的理解,但是能从他们的口中说出来,让老师知道,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改变。这段时间常有幼儿跑过来拉住老师的手和老师说话、聊天,还会在你不注意的时候从背后抱住你,渐渐地我们的感情越来越融洽了,成了好朋友。
孩子们的思想是很单纯很天真的,教师就像是在一张白纸上编制美好的蓝图,在这过程中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但是我们真的都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