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牛奶营养多》
发布时间:2020-08-03 幼儿园大班多媒体教案 幼儿园营养早餐说课稿 幼儿园营养配餐说课稿下面是“幼儿园大班教案《牛奶营养多》”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活动目标:
1、了解牛奶的来源及奶制品的制作过程。
2、了解牛奶中的营养成份,懂得多吃奶制品有利于健康。
3、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了解牛奶的颜色、味道、形态。
材料准备:准备一些含有牛奶的食品,如:各种牛奶糖,牛奶巧克力,牛奶饼干;课件《奶制品的来源》、《牛奶的营养成分》、《各类奶制品》
活动过程:
一、播放(谜语:白娃娃)
设计意图: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请小朋友听首儿歌,然后回答儿歌里的问题。
2、请猜猜故事里的白娃娃是谁呀?为什么你猜出是牛奶?
小结:原来故事里的白娃娃就是牛奶。
二、播放(视频欣赏一)
设计意图:引导幼儿观察了解牛奶的来源和奶制品的制作过程。
讨论:牛奶是从哪里来的?
小结:牛奶是由农场的奶牛妈妈挤出来的,然后经过加工变成我们每天可以喝的牛奶。
三、播放(视频欣赏二)
设计意图:了解牛奶的营养成份。
1、讨论:你喜欢喝牛奶吗?为什么?
2、牛奶里到底有些什么营养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牛奶的成份)
四、播放(视频欣赏三)
设计意图:了解生活中的奶制品,懂得多吃奶制品有利于健康。
1、牛奶里有这么多的营养,所以很多吃的食物里都添加了它。请你们想想你吃过哪些加了牛奶的食物。(出示图片:奶制品)
2、我们刚才讲了许多加了牛奶的食物,这些加了牛奶的食物,我们可以称它为“奶制品”
小结:奶制品里有很多的营养成分,我们小朋友一定要每天喝牛奶,多吃奶制品,这样才能让自己长得更健康。
幼儿百科: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乳蛋白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乳脂肪多为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极易被人体吸收;钾、磷、钙等矿物质配比合理,易于人体吸收。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教案《牛奶营养多》”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小编推荐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奶牛》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奶牛》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简单的图形画出不同形态的可爱的奶牛。
2、大胆想象奶牛的快乐生活,添上相关的周围背景,使画面饱满、丰富。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奶牛场图片一幅、幼儿8K画纸、记号笔、油画棒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奶牛长得什么样?它在哪里生活?
2、我们天天都喝牛奶,让我们一起感谢奶牛吧:“你吃青草,我喝奶,谢谢你花奶牛”。
二、观察图片,了解奶牛。
出示“奶牛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奶牛的形态特征,了解奶牛的生活习性,以及挤奶、工厂加工牛奶知识等。
三、怎么画奶牛。
1、奶牛真可爱,那怎么画呢?(教师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画奶牛,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画法。)
2、教师小结幼儿画奶牛的方法,编成儿歌:扁扁圆圆大鼻子,鼻子上面大拱门,拱门中间左右开,两个小门变脸颊画上圆圆大眼睛。头上两个弯弯角,牛角下边装耳朵,大大方形是身体,身体下边有四腿,后腿牛奶挤一挤,喝上几口好营养。不忘添上细尾巴,赶走烦人小虫子。
3、奶牛身体是什么颜色?奶牛生活在什么地方?可以在它周围添画点什么?
四、奶牛的快乐生活
1、鼓励幼儿把奶牛画大,画出大小和形态不同的奶牛,大胆想象奶牛快乐生活的情景。
2、引导幼儿添画相关场景,使画面饱满、丰富。
五、我的可爱奶牛故事
1、相互欣赏作品,将自己的画编成故事讲给同伴听。
2、将作品布置在画廊,幼儿命名主题:快乐的奶牛
活动反思:
1、充分发挥图片认知作用。通过图片可以让幼儿清楚了解奶牛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用途。我让幼儿对图片进行充分的观察和讲述,先对奶牛的一切有个深刻的印象。
2、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图片的出示容易局限幼儿的绘画思维,我在幼儿绘画之前,图片认知之后,充分激发幼儿的大胆想象,给予多方面的画图内容启示,如亲亲奶牛一家、散步的奶牛、游戏中的奶牛等等。
3、充分肯定幼儿的创作表现。我不做示范,让幼儿根据对图片上奶牛特征的认知,和老师一起总结出画奶牛的基本方法,然后再放手让他们大胆作画。绘画中我只要发现一点点与大家不同的特好的画面或画法,就及时拿起作品启发大家学学或者也可以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更棒的作品。在老师的不断肯定激励下,孩子们会更胆大去创作,较好的作品效果也就出来了。
幼儿百科:奶牛是乳用品种的黄牛,经过高度选育繁殖的优良品种,我国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从1980年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开始引进此品种,此品种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产奶量高、耐粗饲。黑白花奶牛也叫中国荷斯坦奶牛,中国荷斯坦奶牛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育种过程非常复杂。总之,它是由纯种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奶牛》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多彩的果味酸奶》
活动目标
1.知道从水果里可以提取各种颜色的果汁。
2.发现果汁可以作其他健康食品的原料。
3.体验用榨汁器榨取果汁的乐趣。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小熊的家、小熊买水果、有害色素食品、有颜色的糖果相关图片。
2.每组一份新鲜的水果:橙子、猕猴桃、西瓜(活动前清洗、切碎);每人一份原味酸奶(装在透明杯子里)。
3.榨汁器(每两名幼儿一个),餐盘、小勺、吸管、湿巾若干。
4.集体记录单,深浅不同的红色、黄色、绿色卡片,彩色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小熊的家"图片。
师:这是谁的家?小熊家的颜色漂亮吗?小熊在干什么?
师:小熊想,我的家里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如果我的这杯酸奶也能有颜色就好了。小朋友,你喝过有颜色的酸奶吗?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味道的?
幼儿回顾并讲述自己的经验。
师:我们怎样帮助小熊做一杯有颜色的酸奶?(可引导幼儿说说平时吃的哪些东西里边有颜色。)大多数幼儿的回答是水果。
2.出示"小熊买水果"图片。
师:小熊从商店里买来了什么水果?他和小朋友们想的一样,也想到了用漂亮的水果来给酸奶加颜色。那能不能加上呢?
说明:通过故事情境自然引出问题,便于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及探索欲望。
二、集体猜想1.教师出示集体记录单,引导幼儿用色卡记录猜想结果。
师:猜一猜这些水果会帮助小熊变出什么颜色的酸奶?选一个你觉得最可能的颜色,我们把它贴起来。
说明:集体猜想环节在于帮助幼儿聚焦探究问题,引发幼儿根据猜想进行验证的兴趣。
三、交流讨论
1.讨论提取颜色的方法。
师:我们用什么方法能把水果中的颜色取出来?
2.学习使用榨汁器。
教师出示榨汁器,介绍榨汁器的名称、用处,并演示榨汁器的操作方法。
说明:此环节的设计可以有效解决活动中的难点,引导幼儿学习使用榨汁器榨取果汁。
四、操作榨汁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1)幼儿两人一组,选择一种水果榨汁;(2)将切好的水果放到榨汁器里,然后用力转动顶盖挤压,尽量把果汁全部挤压出来;(3)观察果汁是什么颜色。
2.个别幼儿操作示范。
3.幼儿合作实验。
4.观察交流。
师:西瓜、橙子、猕猴桃榨出来的汁是什么颜色?
说明:合作操作榨取果汁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在探究中合作交流,也有利于幼儿观察。
五、制作有颜色的果味酸奶每名幼儿一杯原味酸奶,请幼儿将榨出的果汁倒入奶杯里搅拌,观察并讲述酸奶颜色的变化。
师:果汁倒入酸奶中颜色有什么变化?颜色是变深了还是变浅了?
总结:因为酸奶是白色的,所以有颜色的果汁倒入酸奶中颜色就会变浅些。
说明:对比观察果汁的颜色和果汁与酸奶混合之后的颜色,完成教学目标。
六、交流讨论
1.出示集体记录单。
师:你为小熊做出了什么颜色的酸奶?请选一张代表你的结果的颜色卡片粘贴在"我的发现"表格里。
2.交流讨论师:我们从水果里都找到什么颜色?你是怎么为小熊做出有颜色的果味酸奶的?
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总结:水果变成的多彩果味酸奶不只好喝,还多了水果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这样的酸奶,既漂亮,又对我们的身体有益处。
说明:此环节在于创造幼儿相互交流、表达探究结果的机会,同时对于幼儿运用图式符号进行记录等探究能力也有一定的挑战。
七、迁移延伸
师:水果、蔬菜营养丰富,除了可以吃以外,还可以把它们身体里的颜色取出来,做成天然、环保的颜料,加工后放到我们吃的食品当中。但是有一些有颜色的食品(可出示一些样品)看起来很漂亮,却对身体有害。这个鸭蛋黄看起来颜色非常鲜艳,但加进了"苏丹红"这种有毒的染料。小朋友如果想吃有颜色的食物,可以像今天这样在家里自己制作。
幼儿百科:酸奶是以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发酵剂),经发酵后,再冷却灌装的一种牛奶制品。目前市场上酸奶制品多以凝固型、搅拌型和添加各种果汁果酱等辅料的果味型为多。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感谢奶牛》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对人们的益处;
2、在情景化的活动中,自然萌发感谢奶牛的情感。
3、使幼儿对探索奶牛感兴趣。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已积累有关牛奶的经验,并自带两种奶制品;
2、幼儿情景表演准备,录像准备,“奶牛妈妈”角色准备;
3、歌曲《小奶牛》磁带、录音机准备。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情景表演“蒙牛酸酸乳”广告片)
2、“酸酸甜甜”的是什么?你们还喝过什么牛奶?
3、讨论:这些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观看录像,走近奶牛;
1、观看第一遍录像,提问:
(1)奶牛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了解奶牛身上的花纹以及硕大的乳房等主要特征)
(2)你还看到了什么?(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
2、观看第二遍录像,提问:
(1)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达。)
(2)你想对奶牛说什么?(激发幼儿自然萌发对奶牛的谢意)
3、讨论:草、奶牛与人之间有什么关系?(教育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三)交流讨论,好吃的牛奶;
1、今天,小朋友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奶制品,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幼儿个别介绍自己带来的奶制品。)。
2、集体互相交流自带奶制品的种类、包装、味道等。
小结:奶制品种类多、包装精美、味道好,它们中都含有牛奶的成分,小朋友们都很爱吃。(再次激发幼儿对奶牛的感谢之情。)
(四)欢快体验,亲亲“奶牛妈妈”;
1、“哞,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与小朋友亲切交流)
2、“你们为什么每天都要喝奶?牛奶对人们有什么好处呢?”(幼儿与奶牛妈妈交流牛奶对人们的益处。)
小结:牛奶中含有对人身体有益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钙质,它几乎含有所有的营养物质,吃酸奶还有助于消化,提高免疫力。
3、多吃奶长得高、身体棒,我们应该感谢谁呀?(幼儿谢谢奶牛,与“奶牛妈妈”亲切拥抱。)
4、歌表演《小奶牛》,表达对奶牛的热爱之情。
(五)延伸活动,共享美味。
师幼共同品尝好吃的奶制品,表达对奶牛的谢意。
活动重点:了解奶牛和奶制品的特点。
活动难点:知道为什么要感谢奶牛,自然萌发对奶牛的谢意。
活动反思:
《感谢奶牛》这个活动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幼儿探索的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前的自主搜集资料、积累有关经验;活动中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以及活动后的经验拓展和提升,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整个活动也体现了幼儿自主构建的全过程。活动进行得比较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蒙牛酸酸奶”和“奶牛妈妈”的动漫形象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活动中气氛活跃,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活动中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对离日常生活较远的奶牛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的教学。幼儿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对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的来源、种类、味道、作用等进行主动地探索和交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被情景引发出来的为什么,激发了幼儿热爱和感谢奶牛的情感!
其次,整个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伴随着活动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进行。当孩子们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一头奶牛一天能产三十斤奶,够一个小朋友喝两个月;看到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牛奶制品琳琅满目;了解到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时,他们都由衷地发出“哇――”和“啧啧――”的赞叹声,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对奶牛的谢意。当“奶牛妈妈”出现时,孩子们的拥抱和亲吻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活动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活动最后,大家互相打开奶制品包装袋,分享自带奶制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会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此外,在活动中还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有关经验的积累、丰富的材料准备、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孩子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整个活动尊重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领域内容互相渗透,寓教育于轻松愉悦之中。幼儿在丰富自身生活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了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了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交流讨论的环节时,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交流面,材料的摆放也给幼儿的互动带来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注意细节部分的考虑,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合理的活动空间。
幼儿百科:奶牛是乳用品种的黄牛,经过高度选育繁殖的优良品种,我国的奶牛主要以黑白花奶牛为主,从1980年山东省畜牧局牛羊养殖基地开始引进此品种,此品种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产奶量高、耐粗饲。黑白花奶牛也叫中国荷斯坦奶牛,中国荷斯坦奶牛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育种过程非常复杂。总之,它是由纯种荷兰牛与本地母牛的高代杂交种,经长期选育而成。
2020幼儿园大班教案《感谢牛奶》及教学反思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大班教案《感谢牛奶》及教学反思”,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活动目标:
1、了解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对人们的益处;
2、在情景化的活动中,自然萌发感谢奶牛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奶牛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重难点:
了解奶牛和奶制品的特点。
知道为什么要感谢奶牛,自然萌发对奶牛的谢意。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前已积累有关牛奶的经验,并自带两种奶制品;
2、幼儿情景表演准备,录像准备,“奶牛妈妈”角色准备;
3、歌曲《小奶牛》磁带、录音机准备。
活动过程:
(一)情景表演,引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看谁来了?(幼儿情景表演“蒙牛酸酸乳”广告片)
2、“酸酸甜甜”的是什么?你们还喝过什么牛奶?
3、讨论:这些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呢?
(二)观看录像,走近奶牛;
1、观看第一遍录像,提问:
(1)奶牛长得什么样?(引导幼儿了解奶牛身上的花纹以及硕大的乳房等主要特征)
(2)你还看到了什么?(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
2、观看第二遍录像,提问:
(1)牛奶是从哪里来的?(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表达。)
(2)你想对奶牛说什么?(激发幼儿自然萌发对奶牛的谢意)
3、讨论:草、奶牛与人之间有什么关系?(教育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三)交流讨论,好吃的牛奶;
1、今天,小朋友们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奶制品,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幼儿个别介绍自己带来的奶制品。)。
2、集体互相交流自带奶制品的种类、包装、味道等。
小结:奶制品种类多、包装精美、味道好,它们中都含有牛奶的成分,小朋友们都很爱吃。(再次激发幼儿对奶牛的感谢之情。)
(四)欢快体验,亲亲“奶牛妈妈”;
1、“哞,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与小朋友亲切交流)
2、“你们为什么每天都要喝奶?牛奶对人们有什么好处呢?”(幼儿与奶牛妈妈交流牛奶对人们的益处。)
小结:牛奶中含有对人身体有益的蛋白质、各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钙质,它几乎含有所有的营养物质,吃酸奶还有助于消化,提高免疫力。
3、多吃奶长得高、身体棒,我们应该感谢谁呀?(幼儿谢谢奶牛,与“奶牛妈妈”亲切拥抱。)
4、歌表演《小奶牛》,表达对奶牛的热爱之情。
(五)延伸活动,共享美味。
师幼共同品尝好吃的奶制品,表达对奶牛的谢意。
活动反思:
《感谢奶牛》这个活动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幼儿身边的事物作为幼儿探索的对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活动前的自主搜集资料、积累有关经验;活动中的交流讨论、相互学习,以及活动后的经验拓展和提升,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整个活动也体现了幼儿自主构建的全过程。活动进行得比较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蒙牛酸酸奶”和“奶牛妈妈”的动漫形象与孩子们进行互动。活动中气氛活跃,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活动中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对离日常生活较远的奶牛产生直观、感性的认识,较好的突破了重难点的教学。幼儿在情景化的活动中对奶牛的特征以及牛奶的来源、种类、味道、作用等进行主动地探索和交流,解决了一个又一个被情景引发出来的为什么,激发了幼儿热爱和感谢奶牛的情感!
其次,整个活动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伴随着活动的各个环节潜移默化地进行。当孩子们知道奶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奶,一头奶牛一天能产三十斤奶,够一个小朋友喝两个月;看到超市里各种各样的牛奶制品琳琅满目;了解到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和几乎所有的营养物质时,他们都由衷地发出“哇――”和“啧啧――”的赞叹声,自然而然地萌生了对奶牛的谢意。当“奶牛妈妈”出现时,孩子们的拥抱和亲吻将这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活动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活动最后,大家互相打开奶制品包装袋,分享自带奶制品,互助、合作和分享的良好社会品质也得到了培养。
此外,在活动中还注重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和引导幼儿畅所欲言,允许孩子自由表达。有关经验的积累、丰富的材料准备、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孩子有话想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整个活动尊重了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科学、社会、健康、艺术等领域内容互相渗透,寓教育于轻松愉悦之中。幼儿在丰富自身生活经验的同时,进一步认识到了动、植物与人类的关系,激发了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也提高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例如在交流讨论的环节时,座位安排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交流面,材料的摆放也给幼儿的互动带来不便,在今后的活动中还应注意细节部分的考虑,为幼儿的学习提供合理的活动空间。
幼儿百科:牛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乳蛋白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乳脂肪多为短链和中链脂肪酸,极易被人体吸收;钾、磷、钙等矿物质配比合理,易于人体吸收。
关于“幼儿园大班教案《感谢牛奶》及教学反思”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