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注意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做孩子的好朋友

发布时间:2020-08-07 幼儿园好朋友的教案 好朋友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好朋友说课稿

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多家长平时都很忙,经常会加班加点,有时候回到家,孩子早已入睡了。但是还是建议各位家长多抽出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

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做游戏,使孩子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孩子的毅力和吃苦的精神,同时也给孩子很多间接的知识。从小女儿就喜欢看书,两岁左右,我们就经常带她去图书馆,一起去书店挑选她喜欢的书,在寻找喜欢的书中,树立孩子的正确价值观。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会陪孩子看一会书,起初是我给她讲故事,不知什么时候开始,渐渐演变成了,她给我讲故事。最近常常和女儿玩一种游戏叫“我是小老师”……在这样的游戏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成长,以及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孩子变得更有自信了,作为家长,我们对女儿的学习生活更放心了,对学校的教育也有了基本的了解!而女儿对这样的游戏更是大有所爱!活动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促进了我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孩子愿意和我交流,把心里话对我说,增进了我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父母应该怎样与孩子进行交流


父母应该怎样与孩子进行交流

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内在需要。

第三个秘诀:注意孩子的反应与态度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第四个秘诀:体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第五个秘诀:了解孩子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孩子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孩子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孩子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第六个秘诀:回答孩子的问话

孩子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孩子的需要做回答。例如孩子问:“妈妈,你要不要去买菜?”这个问题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妈妈,我想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孩子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孩子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孩子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孩子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孩子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第七个秘诀: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环”、“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第八个秘诀: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这样能引起孩子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孩子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不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吸孩子。

第九个秘诀:充实孩子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孩子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领孩子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一花一草一木,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为谈话的素材,孩子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让孩子多交点朋友,拥有愉快心情


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外向的话,那么交朋友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如果你的孩子偏内向的话,那么对他来说交朋友可是一件烦恼事咯。孩子交朋友困难可能是因为自身存在着问题,爸爸妈妈要多观察一下宝宝,同时帮助孩子解决这种困难。

导致孩子难交朋友的原因

一个内向的人教起朋友来是很难的,他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所以,爸爸妈妈可以多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听别人分享的故事,加入同学的圈子。行为问题以及过度的害羞都会让孩子不容易和他人交朋友。

孩子活动少容易自闭

一些孩子可能会有一些轻微的自闭症,造成孩子自闭的原因就是孩子没有机会和别的小伙伴一起玩。

如今,世界对于全能型人才的需求使孩子从小就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在培训班补课,孩子几乎没有时间运动,繁忙的学习活动填满了孩子的日程表,让孩子挤不出时间和他人进行交流。

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

爸爸妈妈一定要鼓励孩子多参加活动,这样不但能够让孩子拥有朋友,还能够培养社交技能。学校里经常会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多鼓励孩子去参加,让孩子能够遇到不同的人。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成长,利于孩子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帮助孩子制定社交时间表

给孩子机会交朋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给孩子制定一个计划表,给孩子安排好时间来跟小伙伴一起活动,教孩子如何变成称职的朋友。

和孩子正确交流的秘笈


1、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听

培养孩子的关键,首先就是要懂得孩子内心的秘密。而孩子内心最大的秘密是什么呢?是情感,或情感的焦虑。

因此,如果父母想真正地理解孩子,就必须要掌握情感交流的秘方,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和感情。

从孩子的方面来讲,如果他遭遇了什么情绪上的问题或烦恼,首先求助的,无疑也是父亲母亲。因此,如果做父母的不善于与孩子交流,也就从一开始就阻断了孩子与他人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可能。不幸的是,这往往是许多家庭的实际情形。

因此,要达成和谐美满的亲子交流,做父母的也必须要对情感交流的技巧加以自觉的领会。做父母的如何才能架设好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桥梁”呢?比较实际的做法,就是从克服自己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的障碍开始。

通常而言,当孩子试图与你谈论他内心的烦恼时,如下反应方式,都有可能加速交流障碍的形成:

(1)用命令、指示或指挥的语气,告诉孩子该去做什么事情,给他下命令:

“我不管别的父母如何做,你必须给我……”;

(2)用警告、责备或威胁的语气,告诉孩子如果他做了某件事情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你知道好歹的话……”;

(3)用说教、教化或规劝的语气,告诉孩子他应该如何做:

“你应当……”;

(4)以提出忠告、方法或建议的方式,告诉孩子该怎样解决问题:

“为什么不用另一种方法来替代呢……”;

(5)用评判、批评、否定或指责的语气,对孩子进行负面的评判:

“你那样做太不应该了……”;

(6)以漫骂、嘲笑或羞辱的方式,使孩子感到自己犯傻,把孩子归入另类,羞辱他:

“你的行为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

那么,这时家长应该如何应对呢?

①通过解释、分析或诊断的方式,告诉孩子他的动机是什么,或者分析他为什么那样说,那样做.让孩子感到你在给他筹划,帮他分析:

“你那样说是想……”;

②用保证、同情、安慰或支持的方式,努力使孩子感觉好受一些.劝说他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尽力消除他的不良情绪,否认不良情绪的影响:

“不要担心,情况会变好的”

③用探索、询问的方式,努力去找理由、动机和原因,获取更多的信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关于这件事情,你还和那些孩子说过了?”

④以退缩、转移或迁就的方式,努力使孩子从问题中摆脱出来,自己也避开问题,分散孩子对问题的注意力,引导孩子把问题搁置起来:

“吃饭的时间咱们不谈这个”。

⑤而正确的反映方式则是基本不需要表达自己的意见、评判和感觉,让孩子把自己的意见、判断和感受充分表达出来,给孩子打开一扇门,引导孩子去说话,使孩子在交流过程中发泄自己的情绪,理清自己的思路,进而自己找出解决的方法.

⑥用这种态度来与孩子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以下一些回应方式是比较简单而又有用的:

“哦!”

“我懂了!”

“喔!”

“有意思.”

“怎么样啦?”

“真的?!”

“我简直不相信,真是这样?”

“是那样吗?”

⑦其他一些反应在诱导孩子去讲、去说方面,更为有效:

“把这件事情讲给我听听.”

“我想听听这件事情.”

“讲下去.”

“后来呢?”

“我对你的观点很感兴趣.”

“听起来你对这件事情有话要说.”

“这件事看起来对你很重要.”

“咱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这件事你愿意谈谈吗?”

2、看你的样子,今天的功课一定很重

十二岁的小莉是一个紧张而又爱哭的女孩子。

她的表妹小珊来跟她住了一个假期,暑假快结束时,就要回家了。小莉非常舍不得,眼泪汪汪地对妈妈说: “珊珊就要走了,以后又是只有我一个人了。” 妈妈很轻快地说:“你会另外再找到一个好朋友的。” 小莉回答说:“可是我还是会很寂寞的。” 妈妈开始安慰她:“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忘了。” “啊,妈!”小莉说着就哭起来了。妈妈生气了:“你都快念中学了,还是这么爱哭。” 小莉狠狠地瞪了妈一眼,跑进卧室里,哭得更伤心了。

照理说,这样一个场景会有一个圆满的收场的,结果却以一个小小的悲剧结束。

原因在那里呢?原因在于,孩子长大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就有了对于友情、亲情的渴望。他们会对自己的感情需求很在意的。然而,处于成人的世故与冷漠,他们往往对孩子的这种情感需求很不在乎。这样,他们就会忽视孩子的感觉,对孩子细小的情感波动表现冷酷。这样一种对待孩子的情感的反应方式显然不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事实上,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我们对他的重视,哪怕是当时的实际情况一点也不严重,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或许在故事中的母亲看来,女儿不应该因为与表妹的分离就流泪哭鼻子,但是她的反应却不应该没有同情。搜好家庭公众号:haojiating-111关注!可加个人微信:2423433900交流!

做母亲的应该这么想:女儿很难过,我应该尽最大的努力来帮助她。尽量设法使她知道我明白她内心的感觉.如果这样想,她就可以用以下方式来安慰女儿: “珊珊走了,教人觉得很寂寞。” “你们俩这么要好,真舍不得让她走。” “你会想她的。” 这种反应使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亲密的感觉。孩子的内心感受一旦被父母了解了,他的寂寞和情感创伤就会消失。

父母对于孩子的了解和同情是情感的绷带,可以治愈孩子受了损伤的自我。

这种策略可以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比如,孩子放学回家,妈妈最好是能够在家欢迎他。这时,她不宜提出答案千篇一律的问题来问:

“学校怎么样?” “很好。” “你今天做了些什么?” “没做什么。” 相反,妈妈所说的话应该表达出她很了解孩子在学校所受的考验和苦难: “看你的样子,今天的功课一定很重,” “你一定巴不得赶快放学。” “回到家里很痛快。” 如果妈妈不能在家迎接孩子回家,留一张便条说明自己在何处,对抚慰累了一天的孩子的情感来说,效果也很好。

有一些父母喜欢以写信的方式,来加深他们与孩子之间的情感联系。因为写信比较容易表现他们对孩子的爱和重视。也有一些父母喜欢用微型录音机,将要对孩子说的话录下来,孩子可以一遍又一遍地听。总之,类似这样的留言方式,可以增进孩子与父母在心灵之间的零距离,让孩子真正的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安全的环境里。

3、像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妈妈也曾痛苦过。

许多成人在为人父母之后,就摆出一副长者的架势,试图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这真是一件奇怪而不幸的事情。他们认为自己必须有一种父母的模样,事事显得胸有成竹、有主见、有把握。没有缺点、没有烦恼是他们理想中的自我。他们甚至会忘记自己也是一个普通人,和孩子没有什么两样。

他们会刻意地回避自己过去作为“凡人”的经历,根本没有勇气告诉孩子自己过去的真相和现在的真实感觉。

也有一些父母,因为要扮演好父母的角色,就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自己是何感觉,只要孩子有需求,就那自己抛在一边,无条件地接受和忍受孩子,随时随地为孩子做出牺牲。这样的父母必定会做出虚假的行为、虚假地接受孩子的要求。

然而,这样的虚假行为不仅使自己难受,当孩子感受到了以后,他就会因为父母发出的语言信息与父母发出的非语言信息的矛盾而倍感困惑。这时,孩子就会处于进退两难之境.如果孩子被频繁置身于这样的情景,就会使孩子经常蒙受“考验”,使他们承载沉重的焦虑与负担,导致不安全感的发生。

另外一些父母则完全是另一种类型,他们通常会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在面临困难的时候,孩子会觉得紧张,很害怕。这时,这些父母就会坦然地跟孩子说:“是啊,爸爸妈妈也很害怕.”、“是啊,爸爸妈妈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也很痛苦过。”这样,孩子就会想,既然连大人都会害怕,也会痛苦,那我也不必因为害怕、痛苦就觉得难为情。孩子对一些不良的情绪就不再抗拒,而是坦然接受。大家都能想像,对于某件事物,如果是抱着抗拒的心理,一定是处理不好的;相反,如果敢于勇敢地面对,才会处理得恰到好处。

如果父母不羞于承认自己的感受,就自然会解除孩子的抗拒心理。接下来,父母再讲一些自己是怎么处理这些事情的例子,孩子自然就有了榜样。这样的亲子交流,既消除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又拉近了父母与孩子的距离,做父母的为什么不大胆尝试呢?

事实上,与孩子作亲密的情感交流的另一个秘方,就是对孩子表现出自己的坦率和真诚,获得孩子对我们的信任,成为孩子的挚友,把握孩子的内心,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

要做到这一点,父母应该从内心深处承认孩子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的情感深度的、理智的人.

虽然有些问题很难向一个不成熟的孩子解释清楚,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坦诚自己的观点,单单你的态度,就会赢得孩子的心.

实际上,告诉孩子父母的真实体验,不仅能赢得孩子对你的信赖,同时,由于父母本人的真实生动的经历往往比起陌生伟人的壮举,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因而更具有独特的震撼力,孩子更容易从中学到面对困境与坎坷的方法与精神。

寻找和孩子交流的机会


昨天晚上外甥女参加高考美术辅导,九点半结束。姐姐怕她一人回家害怕,便让儿子去接姐姐,并护送姐姐回家。儿子虽然年纪不大,可是个头不矮。对这个任务,他欣然接受。

我有点不放心,毕竟没有让他一个人走过夜路。我便建议陪儿子一起去。起初他不高兴,我告诉儿子:妈妈趁机锻炼一下身体,让他陪着我。

这下好了,我们母子各自骑着自行车,边走边聊,儿子来了兴致,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一路谈了好多,以前在家里我从来没有听儿子说过的,今天,他毫无保留地向我诉说着心里话。

到了目的地,外甥女没有放学,我们在校外等候。儿子兴奋地给我说着他校内的趣事,看到我满脸的真诚,并耐心地听着,随时发表我的建议和看法。儿子兴致更高了……

没有想到的是:儿子完全把我当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把心里话全盘托出。我真的很高兴做儿子的听众。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充满了天真烂漫。

儿子表达了他对同学友谊的各种看法,并征求我的看法。更有趣的是:儿子问起了我的初中阶段有没有对男同学有那种特殊的好感。

这个话题也是我近期对儿子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我经常担心儿子会有“早恋”现象,但是我从未触及过这个问题,没想到儿子却主动出击。今天这次意外的交流是很特殊的,很有教育意义的。我正好用我的智慧解决我所担心的问题。

我积极地发表了我的观点:巧妙的回答了他的问题,并告诉儿子,青少年追求美,乐于表现自我,对异性同学有好感,是非常正常的。并教会儿子,如何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保护好同学之间的友谊。鼓励儿子与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

告诉儿子把同学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告诉儿子初中阶段是学知识的黄金阶段,一定抓住时机,好好学习,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儿子对我的话非常赞同,此时的我感觉与儿子拉近了心的距离。

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寻求合适的机会,如何巧妙的寻求与人交流的机会,也是有学问的。

与孩子交流应该多听少说


许多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都是自己说让孩子听。其实,这样的交流,家长不会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多让孩子说,而自己则应多听少说。

多听少说,是与孩子沟通中重要的一环。就算孩子真犯了错误,父母也要静下心来,听孩子说出原因。

当孩子再现问题时,父母首先要了解真相。方法之一,就是积极聆听,以屿与认同的态度,站在孩子的立场,让他心情倾诉,不要打断孩子说话,加插自己的意见与批评,否则,对孩子而言,交流对孩子来说根本就是无用的。专心倾听是父母的主要责任,孩子心中的感受得以抒发后,他的烦恼自然会消失一大半。

大耳朵、小嘴巴是最受孩子欢迎的。当孩子有话要对你说的时候,尽管十分忙碌,也不要说:“你看不见我正忙着?等一下再说吧!”不然的话

,当你有空想倾听孩子说话时,孩子可能已经失去再说的兴趣了,因此,当孩子想向你说话时,你必须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诚恳而温柔地蹲下来,细心倾听孩子的诉说。

当孩子功课上有难题时,父母不要马上指出他的错处或教导他正确的方法,也不要不时插嘴追问孩子。多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感受,不但可幸与孩子的感情,也可以让孩子明白,当遇到任何烦恼时,回到家里都会得到爹妈的体谅与支持,这会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当然,孩子与更愿意在这种安全感中多与父母交谈和沟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都倾诉给父母。

和孩子交流时的细枝末节


有很多家长都这么埋怨:上班忙,忙工作;下班更忙,忙家务。总没时间陪孩子,以至于冷落了孩子,致使孩子迷上了电视、电脑、网络游戏。我说:时间是挤出来的,其实你有很多时间可以和孩子交流的。要看你怎样地调配时间了。因为,与孩子交流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无需任何准备,只要你做个有心人,在你接触到孩子的那一刻起就可以和他(她)进行交流了。通过交流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有意识记能力,还可以开拓孩子各方面的视野。但在交流的时候却要注意一些细枝末节。

1、见面就讲——满足孩子欲望

一天不见,孩子有着跟你说个够的冲动。此时,你不妨让孩子把幼儿园里的趣闻趣事讲给你听或主动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中午的餐饮、交友、学习、自己的突出表现等……孩子会觉得你很关心他(她)会很乐意和你交流。你的举动既了解了孩子一天的活动情况,还发展了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

当然,问的时候切忌消极的问题,如:今天有人打你了吗?他听到你这样的问话,即使没有人打、没有受到批评,为了迎合你的口味他也会挖掘一个汇报你听。如:被某小孩不小心碰了一下,他也会报告您说“打了”。“老师批评你了吗?”这样的话也会给他一种心理暗示:哦,以后老师批评我的话,可以告诉妈妈(爸爸)。假如你的态度再暧昧一点的话,他还会黑白颠倒,以后老师会难以教育您的孩子。

可以问一些积极的问题:今天你和谁做好朋友了,你为什么会和他做好朋友呢?老师表扬谁了,为什么要表扬他啊,你被表扬到了吗?为什么没表扬你呢?那你以后该怎样表现啊?这样不仅间接替老师教育了您的孩子,更使孩子明白了如何才是正确的,对孩子认识“是非”起到了促进作用。

2、边走边讲——鼓励孩子提问

回家路上可以边走边说,让孩子把路上所见介绍给你听,更可以鼓励孩子询问一些自己看到又不懂的事物。长此以往,既可以开阔孩子的视野,又可以养成孩子主动提问的习惯。

陆老师就是这样与她孙子一路交流回家的。看见标牌她都会介绍给她孙子。不久,她的孙子就可以独立识别各种标记并认读上面的汉字,更激发了他对汉字的浓厚兴趣,在上大班时就能独立阅读,一般故事和报纸都难不倒他。

3、菜场里讲——促进孩子认知

在菜场,通过观察让孩子了解到许多菜名、亲历了成人交易的过程、知道了如何进行买卖、如何讨价还价……因此,在菜场也可以讲:讲如何卖菜、介绍菜,如何买菜、挑选菜……4、厨房间讲——给予孩子动手机会

回家后,你忙着做晚饭没时间照顾孩子,可以让孩子一起择菜,不仅可以让孩子进一步认识菜特征、营养等,还会让孩子体验到劳动的辛劳,感受到只有经过劳动才会有可口的饭菜,更会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长此以往,会逐渐养成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我想:这顿饭肯定也会是他(她)迫不及待的。

厨房要注意安全,因为会接触到电器。不过对于电器的危险性,我建议不要堵而要输:输安全知识,输正确的使用方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放手让孩子去动手操作,只要告诉他们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用电的安全知识,他们也会意识到“保护自己,安全第一”。儿子刚会走路时,我便开始了使用电器的安全教育。一直以来所有电器都是他独立使用,养成了他一定的自理能力。

总之,时间是挤出来的,孩子的能力是与日俱增的。只要你每天挤出一点点就会让您的孩子收获无限。你更可以将时间统筹安排,这样会有更合理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交流的内容会更丰富,孩子各方面的能力也会更强,更独立。

相关推荐

  • 如何跟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孩子现在还没有接触社会,所以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单纯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充满五光十色,又非常善良心软的世界。 不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爸爸妈妈现在很多都忙于工作和应酬,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就...
    2021-05-20 阅读全文
  • 和孩子心灵交流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
    2020-10-19 阅读全文
  • 和调皮的孩子做朋友 一提到调皮的孩子,相信很多幼师都会疼痛。因为我曾经也有这么一段头痛的经历。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现在想把这句话纠正一下“听话懂事的孩子是相同的,调皮的孩子各...
    2020-08-12 阅读全文
  • 父母应该怎样与孩子进行交流 父母应该怎样与孩子进行交流 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
    2021-07-07 阅读全文
  • 老师应与孩子多交流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老师应与孩子多交流”,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交谈,也就是说跟孩子们说说话,聊聊天。 大班的孩子是一群六岁的孩子了,已经懂事了,他们完全可以象一个小大人似的与你交谈,这种交谈是...
    2020-07-01 阅读全文

孩子现在还没有接触社会,所以孩子的内心是非常单纯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充满五光十色,又非常善良心软的世界。 不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爸爸妈妈现在很多都忙于工作和应酬,跟孩子相处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就...

2021-05-20 阅读全文

每次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时我们班的孩子总喜欢抢占排头,喜欢插队。目的是想跟老师牵手当小班长,以“老师”的身份在前面带队。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站队抢排头的孩子们越来越多。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满足孩子们的心...

2020-10-19 阅读全文

一提到调皮的孩子,相信很多幼师都会疼痛。因为我曾经也有这么一段头痛的经历。 有句话说得好:“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现在想把这句话纠正一下“听话懂事的孩子是相同的,调皮的孩子各...

2020-08-12 阅读全文

父母应该怎样与孩子进行交流 一个秘诀:就是把自己也变成孩子 父母是否拥有一颗童心,是非常重要的。童心未泯,才能抛开“大人”、“父母”等身份。当你接纳了孩子,孩子才有可能接纳你。 第二个秘诀:和孩子密切...

2021-07-07 阅读全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老师应与孩子多交流”,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交谈,也就是说跟孩子们说说话,聊聊天。 大班的孩子是一群六岁的孩子了,已经懂事了,他们完全可以象一个小大人似的与你交谈,这种交谈是...

2020-07-0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