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玻璃球
发布时间:2020-08-12 快乐的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球的 快乐的幼儿园游戏吃完饭照例我带着孩子们出来散步自由活动,我发现刘烨伟和郭骏鸿他们不知是什么原因聚在一起,似乎还在争论着什么。我悄悄地走过去,他们似乎在挖什么东西。“你们在做什么呢?”“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宝石’!”刘烨伟大声地回答我,并且让开了一个小缝。我好奇的探过头去,原来不知道是谁在地上埋藏了一个玻璃球只露出一个小小的反光点在闪闪发光。他们在用小手用力的扒着,不少小朋友的手指甲里已经满是泥土,我赶紧问他们:“你们这样挖小手疼不疼呀?”“老师我的手疼了。”刘烨伟接着说到。“我的有点疼”“我的也是”……“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给挖出来?”“用铲子”宋振豪说道,郭俊鸿马上说到“这里没有”刘烨伟不知从哪里捡来了一个小石块,问道:“老师这个行吗?”我没有立即告诉他答案而是说:“你可以试一试”他用力的在地上划着,玻璃球在地上暴露的部分越来越大,他高兴地说“行,这个行。”其他的小朋友也争相效仿从地上捡了些小石块在地上用力的划着,我赶紧提醒他们“小心一点,不要划到其它小朋友的手”他们很听话的放慢了速度,避开其它小朋友的小手。看着他们干得这么开心,我没有过多的干预,也没有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只是再次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后便去看着那边的几个小朋友去了。
没过多久郭俊鸿就拿着那个“宝石”跑了过来,很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挖出来了。”孩子们都兴奋的围着我。“老师这是什么呀?”“这是一个球吗?”我很认真的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玻璃球。”“老师我想玩玩”“老师我也想玩”“老师给我看看吧”……wWw.YjS21.com
“每个小朋友都想玩,但是却只有一个玻璃球该怎么办呢?”“老师我先玩”宇轩说到,“老师我想玩”张舒琦说到“可以小朋友一起玩”舒羽说道。我赶紧表扬了舒羽的想法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玻璃球。我们想出了许多得玩法可以扔着玩、可以藏着玩、可以踢着玩……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
一个小小的玻璃球,一个意外的发现,却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快乐,我想对于孩子而言快乐也许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肯发现快乐可以无处不在。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小小的玻璃球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快乐
吃完饭照例我带着孩子们出来散步自由活动,我发现刘烨伟和郭骏鸿他们不知是什么原因聚在一起,似乎还在争论着什么。我悄悄地走过去,他们似乎在挖什么东西。“你们在做什么呢?”“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宝石’!”刘烨伟大声地回答我,并且让开了一个小缝。我好奇的探过头去,原来不知道是谁在地上埋藏了一个玻璃球只露出一个小小的反光点在闪闪发光。他们在用小手用力的扒着,不少小朋友的手指甲里已经满是泥土,我赶紧问他们:“你们这样挖小手疼不疼呀?”“老师我的手疼了。”刘烨伟接着说到。“我的有点疼”“我的也是”……“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把它给挖出来?”“用铲子”宋振豪说道,郭俊鸿马上说到“这里没有”刘烨伟不知从哪里捡来了一个小石块,问道:“老师这个行吗?”我没有立即告诉他答案而是说:“你可以试一试”他用力的在地上划着,玻璃球在地上暴露的部分越来越大,他高兴地说“行,这个行。”其他的小朋友也争相效仿从地上捡了些小石块在地上用力的划着,我赶紧提醒他们“小心一点,不要划到其它小朋友的手”他们很听话的放慢了速度,避开其它小朋友的小手。看着他们干得这么开心,我没有过多的干预,也没有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只是再次提醒他们注意安全后便去看着那边的几个小朋友去了。
没过多久郭俊鸿就拿着那个“宝石”跑了过来,很高兴地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挖出来了。”孩子们都兴奋的围着我。“老师这是什么呀?”“这是一个球吗?”我很认真的告诉孩子们:“这是一个玻璃球。”“老师我想玩玩”“老师我也想玩”“老师给我看看吧”……
“每个小朋友都想玩,但是却只有一个玻璃球该怎么办呢?”“老师我先玩”宇轩说到,“老师我想玩”张舒琦说到“可以小朋友一起玩”舒羽说道。我赶紧表扬了舒羽的想法和孩子们一起玩起了玻璃球。我们想出了许多得玩法可以扔着玩、可以藏着玩、可以踢着玩……孩子们玩得十分开心。
一个小小的玻璃球,一个意外的发现,却给孩子们带来了巨大快乐,我想对于孩子而言快乐也许就是这么简单!只要你肯发现快乐可以无处不在。
快乐着孩子的快乐
幼儿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在他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充满着乐趣,充满着意外......
他们的学习需求更多地来源于这些惊喜、乐趣和意外。细细留意,我们会在幼儿的一言一行中发现他们关注的焦点。当我和幼儿在户外散步时,他们会数着彩砖跳格子,往往数着数着就乱了套,最后哈哈笑成团从一再数;他们会歪歪扭扭、乐此不疲的走在彩色的车轮上转圈;也许对于成人来说这是无聊的事,可是看着幼儿的笑脸,就明白他们乐此不疲的原因了。
记得有一次在草地上休息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有一个大虫子。于是草地下还有什么就成了最新的话题,大家趴在草地上,有的用手,有的拿着拣到的树枝,一个劲地在草地下找呀找:“哈哈,快来看,我找到了一个东西啦。”仔细擦干净泥土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块小石头。一下子就泻了气。“没关系,我再找。”那位小朋友嘟着嘴,气呼呼的样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在经过一场草地混找之后,幼儿可有自己的战利品了:几个坏积木、几个蜗牛壳,还有一些死掉干了的小虫子,连草根都被拔了几根......也许这真的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东西,但是我在孩子的脸上、眼里、心中看到了两个字:快乐。
在幼儿的生活中快乐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只要他们喜欢做的事那么我想这就是快乐的事。
2020教育随笔:亲爱的“玻璃孩子”,让我用一个月时间帮你脱变
户外活动时间,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做运动、玩游戏,特别是充满“挑战”的大型滑梯区。然而在欢闹的嬉笑声中,多多安静的身影显得很不协调。
“多多,你为什么不玩儿玩具呢?”我蹲下身悉心询问。
“恩……恩……”她有些吞吞吐吐“欣欣老师,我怕车撞到我。”
“不会的,小朋友们会按轨道行驶,你避开轨道就不会有危险的。”
“不,不,会撞到我的,哇呜……”多多开始大哭。接连几天的户外活动多多都是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操场一边,任我如何安慰和鼓励无济于事。
注意观察后,我发现不仅户外,很多时候多多都显得格格不入:排队时,她会溜到最后一个“老师,我怕被站在后面的小朋友撞倒”;教学活动时,她会等所有小朋友都找到位置之后才小心翼翼地入座“老师,我怕被小朋友碰倒”;集体舞蹈时,她一个人静静地站在最边上“老师,我怕被小朋友打到”……渐渐地,小朋友们也开始疏远多多,并给她取了个名字“一碰就哭”,调皮孩子甚至常会故意拍一下、碰一下她,觉得她像个有声玩具一样。
如何帮多多走出困境,不再惧怕,成了首要之事。在一次与多多妈妈的交流中,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突破点。
原来,由于爸妈工作忙,多多由奶奶照顾。一方面是隔辈儿亲,奶奶过分疼爱;另一方面老人肩负重任,生怕孩子磕着碰着,于是过分保护:“不可以多多,这个很危险”成了奶奶的口头禅。如:多多才迈开步子想独立跨过台阶,奶奶就上前制止;奶奶甚至会有意避开与多多年龄相仿的孩子,并告诉多多同伴是危险的。
在过度保护和被不断警告中成长的多多,当开始人生第一次集体生活时就出现了上述情形,像个“玻璃孩子”般,对周围充满怀疑和恐惧,“老师,我怕”成为了多多拒绝一切的缘由。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分工,以及像多多一样的“玻璃孩子”并不是个例。而作为老师我们能做什么,该如何做呢?
?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提到家园共育,我们所涉及的指导对象更多是指向父母,隔辈儿亲属少有涉及。但就当前社会来讲,很多家庭照养幼儿的职责落在了祖辈身上,所以家园共育的对象要适当扩大范围,根据不同家庭的实际情况略作调整。如上述案例在家长访谈时就可以邀请奶奶旁听或请多多的父母做好奶奶的指导工作。
?“一对一、手拉手”帮助多多建立安全感,退去“玻璃人”的影子
由于长期的过度保护,对多多来说仅靠语言的劝说和鼓励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教师“一对一,手拉手”带着多多重新感知周围的事物。
如:多多担心被过来的小车撞倒,老师可以拉着多多的手,带着她在操场上跑一跑,遇到迎面过来的小车时,提示、引导多多绕开。在体验后及时总结反馈“你看,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危险,而且还非常有意思!”。
?故意制造“险境”和“困境”,及时鼓励并肯定
这种策略常被用于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预先创设场景,将幼儿带入。在游戏中,故意制造困难和挑战,鼓励多多大胆尝试,如:在追逐跑时,教师迎面跑来,营造即将相撞的假象,提示多多小心并建议她站在原地等待对方过去或者主动绕开,险境结束后及时给予总结和反馈,进一步肯定多多的勇敢,帮其建立自信心。
?明晰做什么,怎么做以后,开始了帮助多多蜕变
户外活动时:我“一对一,手拉手”的带着多多体验所有玩具。第一次尝试时,多多都会显得非常紧张甚至抗拒。清楚地记得,摇摇晃晃的平衡木,多多一边掉着眼泪一边喊:“老师,我怕!我不要!会受伤的。”
第一遍,我的双手拉着她的双手;
第二遍,我尝试放开一只手;
第三遍,我用手掌扶着她的肩膀;
第四遍,我用一个手指头轻轻点着她的肩膀;
第五遍,我尝试在她没察觉的情况下放开手;
第六遍,我在旁边默默跟随;
第七遍,我在平衡木另一边张开双臂呼唤她;
第八遍,她战战巍巍地,双腿有些发抖地独立走过平衡木;
这期间,还有不断的语言肯定“你看,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可怕”,“原来你可以的”……到现在,没有我的陪同,她已经能一个人独立完成。
集体游戏时:我走到她和小朋友中间说儿歌,做游戏,拉着小朋友的手尝试放在她的手上“这并不危险,这是小伙伴之间的友好表现”;渐渐地,我从他们中间抽离开,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多多和小伙伴;小伙伴们对多多更多的也变成了接纳和包容“多多,你别哭,我拉着你,这个一点都不可怕”、“多多,你挨着我吧,我们是好朋友”;当遇到困难时,常有小朋友上前帮忙;在多多流鼻涕的时候有小朋友拿来纸巾帮忙擦拭……现在,多多可以落落大方地坐在小朋友中,高高兴兴地拉着小伙伴的手愉快地游戏。
家园共育:邀请多多奶奶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班级玩具制作、幼儿一日活动观摩、各种专业讲座……奶奶逐渐放下忐忑的心和过度保护的双手,跟着多多共同成长。
“老师,我不怕了!”
多多笑了,
我笑了,
妈妈笑了,
奶奶笑了,
大家都笑了。
快乐岛“真快乐”
本月开学的时候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们都是好朋友”,在这个主题中,幼儿再次感受了朋友之间的友谊和情感,愿意与朋友一同分享自己的快乐,知道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感受菠萝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健康活动“快乐岛”也是根据主题设计的活动,活动的重点是幼儿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了身体的平衡。
首先是一个热身运动,小海龟们在大海里快乐的游泳,教师扮演的鲨鱼发出口令“我要吃掉小海龟”,小海龟们便要迅速的结伴手拉手,大鲨鱼则没有办法追逐找到伙伴的小海龟。热身运动以后就要进入游戏“快乐岛”的环节。教师把旧报纸瘫在地上,每张报纸表示一座快乐岛。教师带着幼儿在海里围着快乐岛游泳,教师发出指令“海浪来啦”,小海龟们迅速的找到快乐岛站上去。每个快乐岛只能站两只小海龟。海浪越来越大,海水涨高了,小岛变小了,幼儿把报纸对折,表示小岛小了。然后教师再带着幼儿进行游戏,游戏数次,快乐岛越来越小,幼儿站上去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只能紧紧的抱在一起。有了合作的能力。并且能感受到朋友的怀抱。
在这样一个多合作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及时的进行指导幼儿的行为。因为人数以及幼儿个人的主观原因,难免会有个别的幼儿落单,没有找到朋友一起游戏,只是单独的站到了岛上,教师应该参与到游戏中,主动的拉起孩子的手,让他感觉到自己不是一个人,还有老师和我一起游戏呢。教师若忙于指导,也可以让落单的孩子参与到其他的小组里,虽然要求是两个小海龟站在一个岛上,但是对于特殊的情况还是可以做出特殊的调整的。记住一句话,千万不要让孩子落单,对于孩子的心理影响是很大的。
快乐生活,快乐成长
看着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我很快乐。很希望继续能和他们一起度过美好快乐的时光。
活动中学会比较是技能,学会自尊是品格,品质最重要。其实幼儿学到多少知识并不是很重要,关键看他是否在活动中培养了良好的习惯,获得品格上的提升和情感上的享受。因此我很在意孩子们一天在幼儿园里是否快乐。
这一主题我很注意幼儿是否快乐。一节课的开展,如果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很积极,很开心我就感觉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不仅达到了教育目标,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得到了情感上的满足,所以很有成就感。相反,如果一节课幼儿反应不积极,甚至有些幼儿活动过程中想去尿尿,这都让我感觉这节课没有成功,我会积极反思。课后便会做出总结,因为是分组教学,所以也给了我及时改进的机会,通过一些小的修整,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让孩子们从现在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快乐的小天使,感受的生活的快乐和人生的乐趣。在孩子的世界中快乐无处不在。只要是我们教师参与的地方,就一定要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快乐的形式多种多样,思考的快乐,求知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分享的快乐,在不断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得到技能和品格的提升。
快乐是愉悦的,甜美的,放松的。希望和幼儿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一起在快乐中成长
无限的温暖和快乐(平凡快乐)
上班后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先到博客、邮箱里浏览一番。在我回复邮件时,小班的吴方毅小朋友轻轻的走了进来,轻声细雨的说:“园长老师好”,我说:“吴方毅你好。”他说:“老师让我来给你送钥匙”,我说:“谢谢你”,他回应说:“不客气”。然后他在我身边转来转去,不肯离去。
这个孩子是个小精灵,嘴巴甜甜的,很乐意帮助老师做一些小事情,给其他班级送纸条,拿本书呀等等,就是一个小大人的样子。
每次来到办公室后总是和我聊上几句,然后很不情愿的离开。
今天我故意说:“你还有什么事情呀?
他说:“园长老师,你的衣服是谁给你买的呀?”
我说:“是我自己呀,好看吗?”
他用手摸了一下说:“好看”
他歪着小脑袋认真的说:“我今天擦油了”!
原来如此,哈哈
我赶紧停下打字的手,用手摸着他的脸深深的吸了一下,好香呀!
他高兴的问:“你擦了吗”?
我说:“我也擦了”
他用嘴放我在脸颊闻一下说:“你也很香”
我说:“老师要专心的工作呢,你先回你班里,我一会去看你好吗?”
他说:“那也行,我等你呀.”
等我忙完手中的活,记起了刚才对孩子的承诺,我赶紧去他班里,老师正在组织活动,看到我的到来,我们象约好的老朋友那样,彼此给了对方一个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
一切是如此的简单,平常,却给我们了无限的温暖和快乐。(平凡快乐)
用餐的快乐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用餐的快乐”!
面对全班28个幼儿,总是有那么几个孩子吃饭慢悠悠的,你叫他吃快点吧,他干脆拿着碗来到你面前说:“老师我吃不下了。
”
那天中午又到了吃饭的时间,小朋友们都围坐在一起吃饭,大约过了十多分钟后,我看见一个小朋友依偎在桌子上不吃饭。
再看看他的碗里还有半碗饭,菜也不怎么动。
我问他是不是身体不舒服?他摇摇头表示身体好的。
于是我就故意来到他的面前夸张的说:“哇你怎么饭还有那么多啊?你的饭都不听你嘴巴的口令了,是不是饭它说你不乖就不给你吃啊?”说到这里他开始咯咯的笑了,可能老师的话让他觉得好玩了吧。
我脑海里闪出了一个想法:他是男孩子应该喜欢奥特曼吧?哈哈机会来了。
于是我拿起勺羹往饭碗里盛了点饭说:“奥特曼的飞机着落拉,机舱快打开。
”话还没说完他就把嘴巴张的大大的,一口就把饭吃了。
可能想玩第2次吧,他很快的咀嚼了嘴里的饭。
接着我又弄了点菜,在他面前晃来晃去说:“怪兽来啦,怪兽来啦,快来吃怪兽啊。
”他觉得特别好玩就大口的吃了起来。
我本想再盛的结果他抢过勺羹说:“老师我自己来。
”看着他一会儿就把饭和菜吃光了,而且把菜汤也喝了,还是班里第一个吃完的呢。
以前听他妈妈说在家吃饭还会讲条件,比如一碗饭去掉一半才会吃,而且是连哄带骗的,弄得家人吃一顿饭都很累。
现在家里人说他吃饭吃得又快又好。
看到他这样我及时的给予了鼓励和表扬,他开心地笑了。
不知道本文“用餐的快乐”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迟到的快乐
每天离园时,总有几个孩子爱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模仿老师的样子写字、画画。当被我发现时,他们就立即放下粉笔,好像做了错事一样迅速“逃离”现场。对于孩子们的这种调皮举动,我往往一笑置之,并不在意。
这天晨间活动时,我发现浩浩和乐乐又偷偷地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五角星。这两个“捣蛋鬼”不参加我安排的活动,还将干净的黑板画得乱七八糟。就在我准备向他们“发火”时,眼前忽然闪现出孩子们平时离园前,在黑板上画画时被我发现后的那种既充满渴望又胆怯的眼神。这一曾经被我忽略的眼神此时触动了我,既然他们都喜欢在黑板上画画,我何不趁势抓住孩子的兴趣点,组织一次活动呢?“快看,浩浩和乐乐画的五角星真好看,你们也想试试吗?”“噢,太好了”“何老师万岁!”孩子们欢呼雀跃,一拥而上。
随着来园的孩子越来越多,一块黑板已经容纳不下他们的“大作”。看着教室里干净的地板,我灵机一动,干脆让孩子们“转移阵地”,将“战场”从黑板转移到地板。孩子们很快地就找到了各自的“领地”,投入地画了起来晨晨画了一座比人还要高的房子,天天画了五棵大树,明明画了一辆很大的汽车地板上的作品使孩子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骏骏说“我今天可开心了,我要把我画的鲜花送给何老师。”思成说“我画的小汽车可以带小朋友到瘦西湖玩。”连一向寡言少语的思思也兴奋地说-“我今天很快乐,我画了一座很大的房子想送给阳阳。”
由此,我想到,孩子们所要的快乐其实很简单,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也有选择的自由,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还要能够理解和接受孩子的想法。我庆幸这一次我读懂了孩子,理解了孩子,也让我体验到了这“迟到的快乐”,体会到了教育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