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孩子需扬长避短:不妨做个懒妈妈
发布时间:2020-09-30 短幼儿故事 幼儿短故事 教育孩子笔记养育孩子需扬长避短:不妨做个懒妈妈
幼儿园午饭时间,小朋友们拿着勺子自己吃饭,嘉嘉却一动不动地坐着,老师问:“嘉嘉第一天吃幼儿园的饭,告诉老师是家里的饭好吃还是幼儿园的饭好吃呀?”3岁半的嘉嘉突然抽泣着说:“我不知道怎么吃……”“在家里,都是奶奶喂嘉嘉吃饭吗?”嘉嘉使劲地点点头。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照顾的孩子,和全职妈妈、保姆们带大的孩子有明显的不同,小宝宝的生活环境和成人养育方式的差异,终将导致他们习惯和品性的差异,使孩子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或弱点。那么,怎样的引领和教导,才能避免孩子身上缺点的出现,让他成长得人见人爱?
老人带大的孩子
通常,老人对孙子、孙女更有耐心也更平和,乐于和宝宝聊天,多数孩子因此能说会道;老人遇事沉着、淡定,孩子有安全感。但是,老人的娇纵和过度保护,也容易导致宝贝的任性、依赖、胆怯、懦弱。
不妨这样做
达成一致的教育方法
老人带孩子,不等于父母可以做“甩手掌柜”,相反,主动权依然掌握在父母手里,比如教育理念、教养方式等“大方向”问题,父母该坚持时必须坚持;面对老人对孩子的顺从和放任,父母也不能失去原则。
立规矩有令则行
对孩子,老人总是心太软。父母要出面立规矩,比如吃饭时不能到处乱跑、看动画片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买玩具要有节制,等等。说服老人“忍心”执行,并对孩子的无理取闹采取冷处理,使孩子逐渐接受规矩。
鼓励孩子自己做事
爷爷奶奶尽量创造机会让孩子自己做事,比如吃饭、穿衣服、穿鞋、把玩具放回玩具盒里,即便做不好也要让宝贝尝试,爷爷奶奶具体指导但不代劳,鼓励孩子反复尝试。
保姆带大的孩子
保姆的素质、年龄不同,照顾宝宝的方式也大相径庭。总的来说,和保姆一起长大的孩子,往往有令父母感到这样或那样的遗憾。比如,习惯不好、迷恋电视、性格内向孤僻、运动协调性差、疏远父母,等等。
不妨这样做
提要求与善待保姆
父母要对孩子的饮食习惯、作息习惯给出明确的要求,比如饭前不能吃零食,不能因为孩子哭闹就对他百依百顺;每天向保姆询问孩子的情况,在聊天中传递教育理念。
以丰富的活动代替看电视
详细安排好宝贝的一日活动,比如上下午分别到户外跑跑跳跳或和小朋友玩水玩沙、午睡前讲故事书、共同玩玩具或做游戏一个小时……,使保姆清楚自己该对孩子做什么、怎么做。保姆和孩子完成了这些计划,剩下的看电视的时间也就微乎其微了。
把晚上留给孩子
晚上应该是雷打不动的亲子时间,过家家、下棋、玩球、骑车、攀爬……孩子想怎么玩父母就陪他怎么玩,这段时间让孩子尽情地亲近父母、保姆充分地放松身心,宝宝和保姆皆大欢喜。
全职妈妈带大的孩子
全职妈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照顾、教育宝贝,也正因为这种全方位地呵护,包办多、放手少,导致了一些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信心不强、男孩女性化等问题。
不妨这样做
做个懒妈妈
除了教宝贝自己吃饭穿衣,妈妈还要请两、三岁的宝贝当“小帮手”,从最简单的事做起,如帮妈妈拿毛巾、牙膏、手机、遥控器一类的小东西;或将废纸、果皮壳等废弃物扔到垃圾筒里,将同样式、同颜色的衣服归类……使孩子懂得:劳动光荣、能自己做事的孩子才是最棒的。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
确认没有危险的活动,都该对孩子“开绿灯”,如使用安全剪刀,独立打开DVD,这能锻炼孩子的触觉,掌握某些物品的使用方法,练就一双灵巧的小手。妈妈不必“全陪”,让他有时间自己玩,专注于喜欢的活动,尝试创造。
适当地冒险
激励宝宝尝试他没做过的事——鼓励孩子登高、攀爬、穿行隧道迷宫、走吊桥……妈妈要做的是克制自己的紧张情绪、做好安全防范,同时教给孩子一些科学的方法。
耐心等孩子长大
孩子的成长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各种能力的发展也有快慢之分。妈妈要对自己宝宝的短处视而不见,相反,聚焦宝贝的长处,借这个优势引导、鼓励他弥补弱点,追上同龄的小伙伴,增强孩子的信心。
周末给自己放假
全职妈妈把周末的时间留给自己,请爸爸带一天孩子,让他们尽情地摸爬滚打、制造飞机火车等各种模型、在家里充当修理工;或者全家到博物馆、公园、郊外,这个时候,尽量让爸爸唱主角,只要孩子和爸爸玩得开心,能被爸爸身上的阳刚之气感染,目的就达到了。
单亲带大的孩子
在单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表现出内向、恐惧、孤独、自卑或攻击性强等不良心理和行为倾向。
不妨这样做
单身妈妈为孩子“借”阳刚
有数据显示,单身妈妈养育的女孩容易早恋、男孩则阴柔有余阳刚不足。所以,妈妈要创造机会让宝贝多和男性亲属如姥爷、舅舅、表哥等在一起,多接触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心的成年男子,弥补没有父爱的缺陷、感受男人的处世方式。
单身爸爸别忽略柔情
单亲爸爸的生活有时真是乱如麻,被自身发展、生活、子女教育等多重压力困扰着,有时心情不免“一团糟”,但爸爸平和的态度和对孩子的耐心与柔情是万万不可缺少的,它是滋润孩子孤寂心灵的甘露,是使孩子远离暴躁和冷漠性格的灵丹妙药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育儿观念:做个“懒”妈妈
育儿观念:做个“懒”妈妈
虽然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但初为人母,对于自已孩子的教育,我却一直在摸索中前进。我一直认为,学前教育能影响孩子一生,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儿子已经在金砺幼儿园上大班了,儿子上幼儿园后,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他的点滴进步都令我们为人父母者深感骄傲和自豪。
我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家里四个大人带着一个小孩。我最担心的便是大家对孩子的关心和宠爱会让孩子变得霸道、娇气、懒惰、不会自理。于是我总是有意识地让孩子去做自已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能做的,我坚决不插手。慢慢地,我也尝到了当一个“懒”妈妈的甜头……
儿子从会拿笔起就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刚开始的时候,他经常拿着笔向我求助“这个怎么画,那个怎么画”。我很反感把固定的图案教给孩子,扼杀他的想象力。于是,我每次都把拿起的画笔放下了,看着儿子的眼睛对他说:“崽崽,你想象中的是什么样,你就怎样画,不管你画成什么样,妈妈都觉得你画得好,画得像,因为你是小画家啊!”听了我的话,儿子立马又信心满满地开始作画了。有我的鼓励,他下笔更大胆,线条更流畅了……我蹲在旁边一个劲儿地夸奖他。作品呈现的时候,我便跟儿子一起欣赏他的画。这是什么,那又画的什么,我总能猜出来,猜不出来的时候就让儿子自已说,有时,他还能编出一个个小故事呢!我总是很夸张地对儿子说;“你简直太有想象力,太有创意了,妈妈都有些佩服你了,真不愧是小画家哦!”这时的儿子也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因为他知道妈妈读懂了他的画,他获得了满满的自信,得到了最大的满足。
对儿子来说,画画是一件让他开心的事,也是他每天必需要做的一件事。画画让他更自信,更快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我这个“懒”妈妈什么也没做,只是毫不吝啬地给了一些赞扬和鼓励,但日子久了,我发现我的这种懒也成为了一种艺术。
生活中,常常偷偷“懒”,也能让孩子变得更自立、自理。孩子能做的,我要他自已做,孩子能帮大人做的,我也鼓励他做,久而久之,我发现儿子越来越勤快,还变得会关心人了。
年轻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一起体验这种“懒”艺术吧!
学做个懒妈 妈
学做个懒妈妈曾经一直以为照顾孩子是我做母亲的本质工作,从孩子出生起大到出去和谁玩,小到在家吃喝拉撒我把孩子照顾的无畏不至,孩子刚一张嘴我马上就跑来“你渴了还是饿了?吃啥?妈妈给你拿!”慢慢地孩子也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我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慢慢失去自己干事的思想,遇到任何事都是喊“妈妈,我要,妈妈我想,妈妈你拿给我。”以至于女儿都长到18岁了,没自己洗过衣服,每天吃饭往餐桌前一坐向客人一样等着别人的照顾。**更不用说,已经习惯的被我照顾着。
近几天女儿考过试在家没事,等早上我们先走了,给她留了饭,她吃完饭碗筷都不知道收拾,中午我们回家还探在桌上。孩子被照顾惯例,她根本没有意识去收拾。听完这周韩老师的课《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后,这几天一直在反思对孩子生活教育的问题,孩子这所以会这样真的都是我的教育问题,我的“手”伸得太长,孩子根本就没有自己干的机会,我应该做的是一个懒妈妈,而不是做一个事事都伸手的勤快妈妈。做一个“身懒心不懒”的妈妈。
于是从现在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自觉性。昨天我与孩子聊天,谈心,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让他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每人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比如,最近几天告诉**吃过饭自己把碗收拾到厨房,**写完作业后示范给他看怎样收拾书桌,**也很配合的收拾自己的书桌,还告诉**“人要做个勤快的人,自己的东西用过放好,下次自己用的时候就知道在哪个地方了,这就是物归原处。”
最近几天给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营造让孩子独立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今天早起来我就对**说”妈妈今天腰很疼了,弯不下腰,可**的小袜子还没洗咋办?”**一听马上过来“妈妈我来帮你捶捶腰,我自己洗我自己的袜子。”然后真的用小手帮我捶腰,我示范给**看咋样洗东西,**也像模像样的洗礼自己的小袜子。洗完还很有成就感的说“妈妈,我会洗袜子了,来妈妈,我把你的袜子也洗洗。”说完还真的洗起我的袜子。我“**,妈妈今天太幸福来,享受了儿子的一份孝心。”**听了就洗得更起劲了。此时我发现其实教会孩子做事真的不难,不是孩子懒,而是我束缚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手脚。
前天我早上临出门前故意没像以前淘米预约做米饭,中午回到家等**堂姐烧好菜我们喊开饭,让嘟姐去盛米饭,结果嘟姐一打开电饭煲发现是空的“妈妈,锅里没有米饭,你早上没淘米。”我“是吗?妈妈真的老了,最近老忘事,你看都没淘米做米饭,今天中午只有光吃菜吧。”大家就只有光吃菜,到晚上下班回家嘟姐“妈妈,我中午光吃菜下午很饿了。”我“是吗?我也觉得饿,那我明天好好记得淘米,课我最近可能是年龄大记忆力下降,二姨回家了,这个暑假就麻烦你提醒我做米饭,要不说不准一个暑假要忘掉好几次呢。”昨天上班之前我又故意没淘米,结果上午嘟姐就打电话说我没淘米我“那咋办?我现在在班上也没法回家,那只有今天还是光吃菜了。”过一会嘟姐“妈妈,那你告诉要淘多少米,放多少水?我来做米饭吧,”于是我在电话里告诉她做米饭的步骤和要放的米和水,中午到家一看米饭也做好了我“恩,不错,女儿都能做米饭了,吃着女儿做的米饭感觉真幸福。”嘟姐“妈妈,我发现做米饭也不难,这暑假就由我来做米饭吧。”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我从没有给她做事的机会。
引导孩子做事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能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烦帮倒忙;对孩子多表扬,“懒”妈妈的手可以懒,但嘴巴和心不能懒、多鼓励,少指责,循循善诱,给孩子犯错的机会也就是给他进步的机会。
牢记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的教诲:“依赖本身滋生懒惰、精神松懈,不屑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为了孩子也为了我自己,我学做懒妈妈!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轻松做个“懒”妈妈
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轻松做个“懒”妈妈
一位三十岁两个孩子母亲的育儿心得
独立的宝宝,无娇惯待遇
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作息规律,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关键。孩子吃饭,睡觉是两大难题。国内不少孩子常要家长陪伴玩耍才肯吃饭,甚至是孩子在前面跑,大人捧着饭碗在后面追;睡觉的时候也不肯一个人睡,必须得大人哄着。如此“三陪”,家长当然非常辛苦了。
在新西兰,婴儿出生后,便有非常专业的育儿医生上门,指导产妇如何养育孩子。他们会教导年轻的父母,要尽可能少抱婴儿,在保证婴儿吃饱,喝足,清洁干净,没有生病的前提下,即便婴儿大声啼哭,也不要立即抱起或进行安抚。这样,一来有助于锻炼婴儿肺部的呼吸张力,二来也可间接培养孩子不过分依赖大人的习惯,避免孩子形成娇惯心理。而国内家长的行为却可能恰恰相反。或许是家长过于关注独生子女,尤其是祖父母们,只要孩子一哭就感到于心不忍,常常呵护备至地整天揽在怀里,以致形成孩子的过强依赖性。
我的两个孩子却不然,他们睡觉从来不需要大人陪,而且非常有规律的。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上午和下午都会睡1~2小时,晚上7点半就睡觉,通常是一觉睡到天亮。睡觉时,我通常会给孩子一些小玩具,然后告诉他是时候睡觉了,便熄灯,关上房门,让儿子自己呆在床上(当然床周早已做好足够的安全措施)。有时候儿子会哭闹,从床上爬下了,怕打房门大声哭叫,但很快就会发现大人并不理睬他,于是就会乖乖的爬回床上,抱着枕头睡了。
提供动手机会,给孩子自信
在新西兰,育儿医生会教给你多给孩子营养丰富的食物,尤其是牛肉,甚至建议家长给还没有长牙的孩子小块熟牛肉,让他含在嘴里吮吸肉汁。在我小儿子一岁的时候,我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自己吃饭的习惯,给他幼儿专用的餐椅,让他和我们一块在餐桌上吃饭。刚开始他用手抓着吃,常常会弄的满脸满身的饭菜,但我们没有责备他,而是鼓励他,表扬他,在吃饭的时候我们不允许他边吃饭边看电视,儿子渐渐学会了自己用勺子吃饭,而且吃饭前还会主动跑去把电视机关掉。现在,我的小儿子一顿能吃两小碗饭,而且一天三餐的时间很有规律,平常极少吃零食,我们也不给他们买零食饮料,因为很多饮料中添加的香料,色素,防腐剂等化学物质,对成长中的孩子身体不利。在玩乐方面,国外的教育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自律性。比如,在画画方面,鼓励孩子任意发挥想象力,就算弄得脏兮兮也没有关系,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过每次玩乐结束,我们都会要求孩子自己将玩具等收拾好。不像现在有的家长不让孩子碰这碰那的,担心孩子弄脏衣服,这样反倒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
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除了后天家长的悉心教导外,也离不开先天的因素,尤其在孕期,孕妇的心情也会影响胎儿的情绪。通常在孕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婴儿出生后情绪也会比较安稳,性情相对好,容易对其进行教育和开导。所以准妈妈在孕期要很注重适当运动,听音乐,尽量吃好睡好。家长还应该注重孩子体制的锻炼,锻炼他们的耐寒能力,通常不要给小孩子穿太多的衣服,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是一样。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自立,自信,自强的性格,这就是我们得心应手养育两个儿子轻松做“懒”妈妈的秘诀。
这是一篇很好的培养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经验介绍。
鲁迅先生曾尖锐地指出:“因为将来的命运,早在现在决定,故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
深山出骏马,寒门有良才。
对孩子过分呵护,“三陪”,显然与上述教育思想背道而驰,造成孩子的依赖和低能。父母从小培养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而造成孩子的依赖性,是对孩子最大的害。
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要从小开始,等到已经形成依赖再去改变,则为时已晚。只要孩子力所能及,大人就不要代劳,跌倒了自己能爬起来,就不要去抱,但这并非不理不睬冷酷对待,而是鼓励他自己站起来。
独立,勇敢与动手能力,比考100分更能使孩子成功!
培养孩子不认生妈妈们该如何做
培养孩子不认生妈妈们该如何做
孩子虽然是妈妈的宝贝,但是如果孩子只和妈妈一个人亲,拒绝和其他家庭成员的抱抱,这也是不好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不认生,这样对孩子的性格发展以及人际交往是有好处的。那么,妈妈们该如何做呢?
1、迎合孩子的爱好心理
即使宝宝有认生的表现,可由于孩子的天性,宝宝还是比较喜欢跟那些比较年轻的阿姨或者小宝宝待在一起的,因为年轻的阿姨让他有种妈妈般的感觉,而从小宝宝身上他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当妈妈带宝宝出去玩耍的时候,可以抱着宝宝跟那些阿姨或者小宝宝打招呼,跟他们一起玩。让孩子知道除了家里人之外,其他人也都是和蔼可亲的,不用害怕、胆怯。
2、给孩子安全感
孩子认生一般都与“害怕”有关,因此妈妈及周围接近宝宝的人都要给宝宝一种安全感。妈妈以及家人平时都要保持态度温和、情感稳定,不要忽冷忽热。
3、多带孩子出去走走
在宝宝3—4个月以前还不懂得认生的时候,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带宝宝走出家门,以帮助宝宝尽早适应他可能接触到的各种社会环境。经常带宝宝去社区广场、花园绿地等人多、小朋友比较多的场合,让宝宝看看周围新鲜有趣的环境,感受不同人的声音和印象。
4、多让孩子接触陌生人
有的孩子只喜欢让妈妈一个人抱,除妈妈之外的其他家庭成员一抱就哭,这是因为平时对外人接触不多,每天只看到父母。妈妈可以尝试着让其他家庭成员多抱抱宝宝,在他们抱的时候妈妈可以暂时离开一会儿。让宝宝慢慢熟悉除爸爸妈妈之外的陌生人。可以先从家里人开始,然后再是其他不熟悉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的同事、朋友、邻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