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如何应对幼儿园入园焦虑
发布时间:2020-10-10 教育知识幼儿 幼儿园教育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笔记育儿知识:如何应对幼儿园入园焦虑
第一,我们要接受孩子的情绪,尽量让她把这种焦虑抒发出来,并且肯定的告诉她,我们很爱他,不是离开,只是短暂分离,妈妈回来接你,准时来。
第二,尽量这段时间都是妈妈亲自接送。并且每次都强调“你上幼儿园之后,妈妈也要去上班,我们在不同的地方,我会想你的。”
第三,尽量睡眠充足,不要吃多或者睡的晚,坚持规律作息,是帮助她认知“每天重复相同的事”,妈妈会出现有如她会离开一样。这是安全感巩固的好时期。
第四,接送孩子的路上可以聊天,聊你自己对今天的工作有什么安排,有什么期待,不要去问她,不着急反馈,只说你自己。入园后保持微笑,短暂告别,一个拥抱后迅速离开。有条件的,当着孩子的面对老师说“我家xxx很喜欢幼儿园,但她有点不适应,您一定会好好照顾她的,对吗?”一般有点素质的老师都意领神会会配合你。
第五,给孩子魔法亲亲之类的方式,或者带一个平时最得意最喜欢的玩具,可以让他在幼儿园有谈资,帮助结交朋友。参见绘本《魔法亲亲》《古纳什小兔又来了》。
第六,经常给孩子看老师发过来的视频,聊天内容包括,这是谁啊?你们在干什么啊?之类的,无知一点。孩子会很有兴趣给你解释。慢慢让他明白幼儿园和家是两个空间维度的事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焦虑
如果孩子长期焦虑的话,就算是心态一直很好的爸爸妈妈也会进入消极的恶性循环,爸爸妈妈不想孩子受到影响,然而却又加剧了孩子的焦虑感。当爸爸妈妈面对孩子的恐惧时总是会试图保护孩子,接下来的一些方法可以帮孩子摆脱焦虑的循环。
1.帮助孩子控制它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开开心心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帮助孩子克服焦虑而不是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孩子觉得焦虑时,要帮助孩子学会忍受焦虑,不要把焦虑看的太重,这样焦虑才能够慢慢减少。
2.不要忽略某些事情
在孩子焦虑的时候要把那些会引起他焦虑的东西赶紧拿开,不过,从长远的角度看,一直这样做的话会强化宝宝的焦虑感。如果孩子感到心烦意乱,就会开始不停地哭泣,严重的时候还会失控,所以爸爸妈妈要教会孩子消除恐惧感的方法。
3.表达积极向上的期望
孩子出现恐惧是不可避免的,遇到这种情况你要第一时间去安慰宝宝,给他信心让他控制好自己的焦虑。
4.尊重孩子的感情
理解是很重要的,但也并不是要求爸爸妈妈一味地赞成孩子。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自身害怕不想要看医生的话,你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的想法,同时尽量做到善解人意,让孩子把自己的害怕都说出来,并鼓励他勇敢面对。
你要让孩子知道的就是,你知道他很害怕,但你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帮他渡过困难。
5.不要问诱导性的问题
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但不要问具有诱导性的问题——“你是否觉得不公平?”为了避免焦虑的循环,爸爸妈妈最好问一些孩子能够畅所欲言的问题。
孩子很单纯,很容易发生焦虑,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第一时间安抚好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在我们班里,有个叫果果的小男孩,经常会把他旁边上小朋友弄哭,如:在活动区中,他想要别人的玩具,别人不给,他就直接把人打哭;在盥洗室喝水时,他会乱跑乱跳,故意撞伤他人;午点取水果时,他会把前面的女孩推到,然后哈哈大笑,做手工时,他会拿着剪刀威胁旁边的小朋友说:把你的鼻子剪掉……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像果果这样打人、咬人、抓人、踢人、冲撞被人,夺取别人的东西、摔打东西等行为。幼儿的这些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攻击性行为,这些行为,有时就发生在一瞬间,在其他幼儿和教师毫无防范的状态下,突如其来的就发生了!在教师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就有幼儿受伤了!这一系列的行为,给教师的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那么,针对这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教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让我们分析一下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1、父母不恰当的惩罚。惩罚对攻击型和非攻击型的幼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惩罚可以抑制非攻击型幼儿的攻击行为,但对于攻击型幼儿,不仅不能起到抑制作用,还会加重其攻击性行为。那些具有攻击性,又时常受到家长惩罚的幼儿具有更大的攻击性。父母的某些惩罚手段,本身就具有攻击性榜样的性质。
2、模仿。模仿是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幼儿喜欢模仿,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模仿成人的语言、动作、为人处事的方式等。过多的电视暴力严重的影响幼儿心理和行为方式,他们将暴力看做是一种解决人际冲突的可以接受的和有效地途径。果果的爸爸就经常殴打他的妈妈,为他树立了坏榜样。使他认为处理人际间冲突的方式就是攻击,所以,他也常常攻击女孩子。
3、强化。在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时,如果家长或教师不及时加以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侵犯行为。如当一名幼儿抢了另一名幼儿的玩具时,受害者若退缩或沉默,教师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那么这个进攻者以后就还会采取这种办法去对付这个受害者以及其他幼儿。
4、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的情绪状态。一组实验说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与受挫折有关:一组儿童被领到一个放满了诱人玩具的房间里,但有钢丝网隔着而不能接触到这些玩具,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直到过了很长时间才被允许玩这些玩具。另一组儿童是高高兴兴的直接玩玩具。结果是那是遭受到挫折的儿童,接触这些玩具时非常有破坏性,他们摔、扔、踩玩具等。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制止,不仅会对他人和幼儿自己造成伤害事件,而且不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因此,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首先积极地预防,对于已经发生的攻击性行为要及时的制止。那么,应对幼儿的攻击性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应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措施
1、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前文提到的果果,我们发现他的攻击性行为后,及时了解他的家庭状况以及他在家里的表现,看他是如何与家人相处的。同时把果果在园的表现反馈给家长,并了解爸爸妈妈在教育方面有没有不合理的做法,引起妈妈对果果这方面的重视。
2、净化幼儿身边的环境。幼儿的模仿力是很强的,在遇到困难或冲突时,幼儿有可能模仿现实生活中或电视上的暴力榜样,而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从幼儿的周边环境中,找出那些可能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因素,并予以控制和消除。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不惩罚幼儿,不责骂幼儿!
3、消极强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仅给其他幼儿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且,如果不加干预的话,事态发展会越来越严重。所以,教师是一定要干预的。但是,有很多攻击性行为,正是因为教师不恰当的干预和关注,反而得到了强化,所以,教师在干预时,需要讲究策略。如果果每次发生攻击性行为,我们都会制止,但效果却不佳。后来,我们便采取消极强化的方式,将果果带走,但尽量少和他进行目光交流,并避免与他交谈。让他知道,自己的攻击性行为并不能得到教师的关注。
4、尊重与关爱幼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遭受到批评、得不到该得到的东西、游戏时遇到困难、受到冷落等等,都是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导火线。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感受、愿望和需要,尊重他们,听听他们的心声,满足他们合理的需要,尽可能排除让他们受到挫折的因素,对于幼儿的额不合理要求要心平气和的讲道理。
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萌芽的时期。幼儿开始喜欢友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但是又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于是便容易导致攻击性行为的发生。而有些幼儿则是对行为准则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攻击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手段。所以,教师要对幼儿加强引导,纠正幼儿的错误认识,避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育儿知识: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
很多家长会遇到一个烦恼,那就是孩子遇到一些小问题,就会闹情绪,你跟他讲道理吧,他还不听,最后家长自己也陷入了情绪之中,比如使用。从威胁的话语,你再闹,给我试试或者用哄劝的方式,不要哭了等下次啊,给你买好吃的再或者给孩子贴个标签,你可是男孩子男儿有泪不轻弹等等,即使啊,这样的应对方式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孩子闹情绪是很正常的,人脑中负责情绪。此性和人发育的比较早,而负责理性的部分发育的比较晚,并且需要到了二十岁以后才能够完全成熟,所以呢,当孩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理智可能还没有反应过来,而如果家长采取了威胁哄劝贴标签等方式时也会给孩子形成不好的心理暗示,这对孩子今后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没有任何好处,那么家长们该如何应对孩子的情绪呢?
第一点,家长需要让孩子学会描述情绪,每个人都有四种基本情绪,分别是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当孩子闹情绪的时候,家长首先要需要冷静下来,比如说就快到吃中午饭的时间了,孩子却突然闹着想喝奶茶。被你拒绝后,孩子就开始闹情绪不停的跺脚发脾气不嘛,我就要喝奶茶,而这个时候你可以问问他,你这样剁脚不疼啊,你是不是生气了?当孩子开始思考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就是在调动大脑中的理性的部分当理性的部分开始运转孩子开始用语言定义自己的情绪时,情绪。也会慢慢的消退,记住家长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自己的情绪一定要控制住,只有你的情绪稳定了,才能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第二点,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情绪,每一次孩子闹情绪的。之后,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在描述完情绪之后,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想一想自己的情绪是从哪里来的怎样才能消除这样的负面情绪,比如说孩子说不出不被允许喝奶茶的时候感到了愤怒,家长可以问孩子,你是不是觉得别让你喝奶茶这样的小要求都不被满足的话,让你感到生气了。孩子会说,是的,现在我很生气,家长们可以接着问问,那么要怎么做,你才会不生气呢,孩子会说,让我喝奶茶,我就不生气了,我还会很开心呢,这样明白了孩子的需求,也就知道了该怎么做,就能进行下一步了。
第三点,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回顾一下整个过程,理解了孩子的需求之后,家长可以说,如果我是你啊,我想要干什么?干不成,我也会很生气,不过我会想再过一会儿,就要吃饭了,如果这个时候喝了奶茶的话,等一会儿就可能会吃不下午饭了,如果吃过午饭之后,我在喝奶茶。那么妈妈就不会反对的这个时候呢,孩子已经冷静下来了,在感受到了家长的理解的同时,也就明白了自己的需求,是可以被满足的,这样呢,情绪就会慢慢的消退,这个时候,家长还可以抓住机会,进一步帮孩子反思,你看生气也不会帮你解决问题对不对,如果你对我生气的话,我也会很难受的,你能感受到我的不高兴吗,这个时候,家长还可以表现出很难受的样子,这也是帮助孩子学习观察他人情绪的好机会,所以当下次家长们遇到孩子闹情绪的时候,
首先要引导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绪,接着带孩子思考自己的情绪是怎么来的,怎么做才能够消除最后可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这样不仅能够很好的应对孩子的情绪,还能够抓住机会,让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的情商助力,您成为最优秀的妈妈,却朝学生营养与您一起,让孩子赢在起点。
育儿知识:儿童焦虑症的防治
育儿知识:儿童焦虑症的防治
近年来儿童焦虑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主要表现与危害:
儿童焦虑症常见于刚入园的儿童,以女孩为多见.当急性焦虑症发作时,患儿表现出过度烦躁、焦虑不安、睡眠不好、做噩梦、讲梦话、食欲不振、心跳加速、气促、出汗、尿频、头痛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患儿夜间往往不敢单独睡,怕黑暗,常需要妈妈陪伴,往往伴有夜间遗尿.
原因:
1.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苛求,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而不考虑这些要求是否超过了孩子智力发育的水平;孩子慑于家长的权威,整天处于紧张状态,久而久之,便导致了过度焦虑反应.
2.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中对其百依百顺,使孩子不能正确地估计自己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当孩子走出家庭,在幼儿园或社会上碰到挫折时,就容易发生过度焦虑.
3.一些家长由于工作生活压力过大,回到家里时仍然表现出焦虑、烦躁、心事重重的样子,这样对孩子的心理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4.有的家庭不和睦,使孩子受到波及和影响,产生了其年龄段无法承受的心理焦虑.
尽早预防:
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要想把孩子培养成自信、豁达、活泼、开朗的人,家庭环境一定要整洁、朴实、有条理、明快;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民主、互敬、互助.
父母要依孩子的天性、爱好、兴趣给予适当的指点和帮助,要不急不躁,不要对孩子要求过高.
儿童焦虑症有很多体现为"分离焦虑",所以父母离开孩子时,一定要跟孩子打招呼,告诉孩子自己什么时候回来,绝对不能说走就走,或者自己偷偷走掉,这样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从而产生焦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