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别用一个标准定义孩子

发布时间:2020-10-10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

育儿观念:别用一个标准定义孩子

本周阅读了《标准不能只有一个》,这篇文章的序言让我非常有感触。作者提到:“标准是孩子成长的标尺杆和方向杆,应该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制定。标准应当统一制定,但不能用唯一的标准来衡量每一个生命个体。制定标准的目的,不是为了找到几个优秀的孩子,而是要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秀。”再来反思我们自己,似乎老师总喜欢把那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定义为好学生,而那些学业较差,不服管教的则把他们划分为“坏孩子”一类。而且我们平时对这两种孩子的不同待遇,其实孩子们心中也是清楚明白的。

来给大家说说我们班最让人头疼的孩子,应该莫过于小何了。在上学期的随笔中我也提到过他,由于家中有个老师,很多知识可能也已经学过,所以课堂上从没有安逸的时候,这还算好。下了课,才是我真正烦恼的时候,只要我一个转身,他就又在欺负小涵小杰这样的小个子,或者说是恶作剧,满足于你追我赶的快乐。别人不小心碰他一下,他就会拳脚相向。其实这些都是他上学期的“恶行”了,就这学期来说,除了上课时稍微安分些,课余时间的恶作剧似乎是变本加厉了。每天都有小朋友来告状:小何上厕所又跑着去了;小何又追着亲某某女生了:小何又跟王某打架了;小何今天拿了铁丝吓人了;小何踢了某某的奶奶一脚…….于是,我从最初的好言相劝,耐心教导。到之后的暴跳如雷,严加批评。再到现在的麻木不理,只要别人一来告状我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得让他站在墙角。每次看到他站在那里还一脸无所谓的样子,我就觉得他“无药可救”了。恨铁不成钢的心情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奈,现在连沟通都不愿与他进行了。甚至可耻的认为自己是没能力教好他了,将来总会有能教育好他的人。

星期五下午,因为他又犯错误了,所以我留下了他的妈妈谈话。他的妈妈与我谈话时,说了一句小何的原话:“妈妈,你知道为什么我只跟王某玩吗?因为我跟他一样都是坏孩子。”何妈妈说听了这话觉得心酸,而我却霎时觉得无地自容。我忽然想起了曾经那个教师节时天真的说要为我买裙子的孩子;想起了那个在我语文课上总是积极发言的孩子;想起了那个说喜欢我,总是带着一脸狡黠的笑容在我跟前跑前跑后的孩子;想起了那个听到我说摔跤之后,第一个脱口而出让我当心点的孩子…….再想想现在的他,课堂上似乎是安静了,但却总是呆呆的坐那不发言了;我也已经不记得他多久没在我眼前笑过了,每次面对我好像都是畏惧的表情;虽然嘴上说着不想交朋友,却总是带着一脸渴望的神情追着别的小朋友跑,但别的孩子却因为我说过的“不要理他”离他远远的。

想到他对他妈妈说的那句话,我知道他是被我曾经气愤时的口不择言深深伤害到了。而且每一次的批评,虽然他看似不在意,心里的自暴自弃多了一分谁又知道呢?其实,他今天变成这样,扪心自问,难道我不应该负大部分责任吗?在他犯错之后,我总是一味指责批评,而不去想他犯错的真正理由,也没有想过能够正确教育他的方法。只想要放任自流,这跟放弃他又有什么区别呢?对他而言,我还是个合格的班主任吗?我还对得起他的喜欢吗?我甚至不敢再去问现在的他是否还喜欢卞老师。瞬间,百感交集,自责、羞愧、内疚如潮水般将我吞噬。

我深深的反思自己,我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而且现在也还来得及,并未到为时已晚的时候,小何这棵小树苗还是能扶正的。正如张艺谋拍过的电影那样,我们班是一个集体,43个同学我不能放弃任何一个,“一个都不能少”。认真想了一下教育小何的对策,心里顿时轻松了些。拿起手机发了条消息:“何妈妈:你对小何说,卞老师从没把他当成坏孩子,我相信他是个好孩子。我们一起努力,他一定会有进步的!”

老师们,真的不要再拿唯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生命个体了。其实我们都爱孩子,但是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们都感受到你的爱,努力去发现每一个孩子优秀的地方并加以赞扬,这样孩子才能肯定自己。就让我们用爱去润泽每一个孩子的童年,带给他们幸福与满足吧!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宋xx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当她讲到“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发育”时,让我感觉到身为幼儿老师职责的重大与光荣。

随着421型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的变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孩子说的话就是圣旨,家长们也习惯了对孩子处处谦让,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母爱,父爱的温暖。久而久之,孩子会自然而然的认为:我就应该吃最好的,我就应该玩我最喜欢的,我就应该是这个家庭的核心……

生活中充斥着这样的场景。公共汽车上,坦然的坐在座位上的是孩子,母亲却在旁边毫无怨言的垂手站立;饭桌上,最好吃的饭菜孩子一伸手就拉到了面前,家长也就自觉的缩回了伸向那菜的筷子;电视机前,妈妈正在饶有兴致的看电视剧,孩子进来了,不由分说的换成了动画片……这一切都是那么熟悉,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也许有些家长已经习惯了,习惯了“处处让着孩子”。

其实,一个孩子站一路或坐一路对他的身体发育可以说是毫无影响的,但养成贪婪、自私的习惯却是贻害无穷的。

孩子变得贪婪起来,谦让的想法少了。一旦要让他做出一些让步,他就会感到十分委屈,一旦不能受到特别的照顾,他就会感到受到了冷落,他对被关注的要求大大提高,也就非常容易产生挫败感。

一个爱子心切的母亲为了满足五岁的儿子的愿望,在寒冬腊月,跑遍了整个北京城去买香蕉,当母亲说想吃一口香蕉时,儿子却一把抢过香蕉说“这是我的,你不能吃。”

这就是你那捧在手心里的宝贝!这就是你那用一切温暖培育出来的花朵!母亲掩面而泣,但她是否知道,孩子这么自私都是她长期自我牺牲,处处让着他的结果。孩子已经习惯了接受照顾,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已经习惯了母亲的谦让,孩子已经认为那才是最合理的。

让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学会关心,让孩子从小就在爱和贪欲之间做出明确的选择。孩子学会了爱,第一个爱的会是我们,孩子学会了贪婪,第一个伤害的也会是我们。这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关注,也无需处处让着他,要让他们从小树立起平等的意识。所以,当孩子用他们稚嫩的声音说“妈妈,你吃一个”的时候,请接受它。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这次的白水洋二日游玩得非常开心,清一色的妈妈带上自己的宝宝(年龄相仿,大多是女儿跳舞班上的小朋友),组了个团,领略了白水洋的奇特景观,尽情地享受了白水洋水的清凉与美丽。因为都是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去,彼此又很熟悉,大家玩起来就更加开心,尤其是孩子们。

这次同行有个女孩叫果果,和女儿一样的年龄。平时在跳舞班上就挺吸引人注意的,因为老师经常点她的名,因为她总是跟不上节奏,动作总是不到位,甚至后来在考级训练时,成为了老师专门要单独指导的一个孩子。果果在人前显得比较怯懦,胆小,不敢表现,话少,不善表达。当时以为是性格所致,而这次的白水洋之行,让我明白也许别有原因。

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着这两个画面:餐桌上: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吃饭。因为有了个比的氛围,也因为确实饿了,孩子们都吃得很香,很快。果果小朋友有点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而在吃饭的整个过程,果果妈不停地在唠叨、责骂着。

“跟你说过无数遍了,什么都要吃,你怎么还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讨厌。”“快点吃啊,讲什么话喽!人家都比你吃得快,你这么慢了,还敢讲话!快吃。”

“我怎么会生个你这样的女儿?”

“你呀,又慢又摸,以后上小学怎么办?”

“你怎么能跟小奕比?人家小奕多么优秀,样样都好。你呢?连个饭都吃不好,还敢跟人家?”

“快吃了,别丢脸了。”

……

这样的话不停地说着,让我们在座的妈妈们都不忍听下去了。而果果小朋友呢,一直低着头吃饭,不敢看妈妈,也不敢看别的小朋友。眼睛红红的,小口小口地吃着饭,索然无味的样子。

回来的车上:快到南平时,果果小朋友吐了,吐得满车子都是。果果妈妈先问了司机该怎么办,司机说:“那你用袋子或纸巾包了,弄干净来。”果果妈妈回过头去,打了女儿一巴掌,果果立即哭了起来。果果妈妈又开始了唠叨与责骂:

“有你这样的孩子,想吐也不说,现在弄得满车子都是,叫我怎么弄?恶心死了。”

“你这张嘴巴就是拿来吃东西的,怎么也不会说一声?”

“你这嘴巴干什么用的?说一声会死啊。怎么会这样?”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女儿?真是气死我了。”

“哭哭哭,哭什么哭?”

“你给我滚下去,没你这样的女儿,丢脸。”……

而果果呢,在一旁不停地哭着。我们再也看不下去了,而且女儿和几个孩子还在场,非常惊讶地看着这一对母女。我怕对孩子会有影响,这时我们都已经下车了,我把果果拉到了一边,另一个妈妈把果果妈拉开,劝了起来。

唉,这个果果妈,性子急了点,急起来就爱骂人,而且骂起来有点口不择言,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我终于在点明白这孩子为什么会如此的胆小、怯懦了。

果果妈是爱孩子的,这从她一路上对果果的精心照顾就可以看出来。但果果妈脾气急,对孩子期望又高,看到孩子犯错或做了不如意的事情,脾气一上,就不分青白红皂的大骂一番。疏不知,孩子这么大了,过多的责骂,尤其是当众责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在人前,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觉得无地自容,抬不起头来。这样长期下来,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家长的过多责骂还会让孩子不自信。她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怎么做也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所以心里压力很大,做什么事就越紧张,越紧张越不做好。这就可以从果果跳舞时的表现可以看出来。记得最后选几个孩子跳《我可喜欢你》这个舞蹈时,小奕被选上,而果果没被选上(小奕妈和果果妈是好朋友),果果妈就指着果果的头说:“你看你,什么都做不好,连个舞也跳不好,真没用!”你说这样的责骂,孩子能跳得好吗?不是“棍棒底下都能出孝子”啊,也不是指责之下就能出天才的?

家长的过多责骂,可能会培养出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因为对孩子有着严格的要求,稍不如意就斥责,这样的孩子看似听话,却容易变得拘谨、怕事、缺乏主见。记得,六个小女孩在水里玩游戏时,大人们也在旁边自由玩了起来。其他小朋友拿起水枪疯狂地玩了起来,而果果呢,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双眼一直看着妈妈。女儿过来叫了两次,果果也不敢去玩。直到果果妈说:“去玩啊,也用水枪去打,跟小奕她们一起玩。”果果这才和女儿她们玩了起来。你看,果果就缺乏主见,凡事都要听从妈妈的指令,离开了妈妈,她就不知怎么办才好。

家长的过多责骂,也可能培养出一个非常“叛逆”的孩子。有时家长责骂孩子时,孩子根本就不理会,既不顶嘴也不反抗,就是不听,你骂你的,他做他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越变越坏,到了叛逆年龄时,孩子就会和家长对着干,家长说不行,孩子却偏要做,甚至对家长大打出手。本来,责骂也是一种教育手段,适当的使用有利于孩子的教育,而过多的责骂,简单、粗野的责骂,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和冲突。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每次你责骂孩子时,就像给他开一次刀,用你的语言在他的心里割一刀。刚开始时,你也许达到了目的,孩子的创伤很快愈合,所有事情都恢复正常。然后,你把它当作每天必用的工具,却发现结果越来越不如你的预期。

责骂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懂事,需要大人的教导;他们难免闯祸做错事,也需要斥责。但过多的指责会给孩子留下太多的伤疤,难以愈合。责骂孩子还要注意场合,不是说了“家丑不外扬”吗?对孩子也一样,当众请不要责骂孩子或少责骂孩子,给孩子留点面子。责骂孩子还要讲究时间,孩子在吃饭,孩子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尽量不要责骂孩子。

想想我自己,有时孩子不听话,屡叫不改,急了,也真会当众批评。看来,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们,都应该好好修炼修炼,对孩子轻易别发火,别轻易当众责骂孩子,要把责骂当作教育孩子的最后一个手段,而应多说服教育、沟通教育。

套用一段话作为结束吧:请不要把责骂变成一种习惯。收起责骂和尖叫,以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吧。这样,当某一天你真的尖叫时,整个世界都会停下来!这才是“最后通牒”。愿您好好运用责骂,更愿您做一个忘记怎么骂孩子的父母。说得太有道理了!希望果果妈妈也能明白。

育儿观念:善用积极的标定勿使孩子习惯性愚蠢


育儿观念:善用积极的标定勿使孩子习惯性愚蠢

“人会自我标定,也会接受别人的标定,一旦标定就会成为行为的形象模范,老师要学会积极标定。”——王立军。那么什么样的“标定”可以给给予幼儿积极的效应,不由得让我们反思。

有一回,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大家都在玩自己喜欢的游戏。许梦瑶和陈慧哲在生活练习区里玩“打扫”的游戏。陈慧哲说:“你看,我把它们全都扫进来了!”站在旁边的我便轻声说:“你做的很好,回家可以试着帮妈妈扫地了!”快嘴的许梦瑶抢着说:“我也能把它们扫进去了,可我回家不帮妈妈扫地”还没等我问她便接着说:“妈妈说我太小,不会扫地,不用我帮她扫!”她的话让我为之震惊。原来,她之所以成了一个不会扫地的人,是因为他的妈妈对她的“标定”产生了一种心理效应,导致她自己都认为自己的确“太小”,因而自己可以不用去帮助妈妈。

以上只是我遇到的一个案例,生活中有些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种种原因,渐渐对学习产生“无能感”,对学习越来越没有自信,越来越“懒惰”越来越“笨”。然而种种懒惰、笨并不是这些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养成的。他们之所以比别人显得懒惰、笨,是受到周围人的各种影响。大多数来自父母或是老师有意无意的“标定”而产生了不良的作用。有时父母的一句玩笑话“笨蛋”、“傻瓜”,幼儿接受到的都是“笨”的信息,再聪明的幼儿也被暗示成“笨”。

反之,如果我们教师、家长采用“积极的标定”,不让幼儿陷入心理困境,相信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我们的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都可能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成长。例如当幼儿遭遇到失败时,切勿埋怨指责幼儿愚蠢。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与幼儿一起来找找失败的原因,引导幼儿勇敢面对失败,找回信心。

育儿观念:别把孩子抓得太紧


育儿观念:别把孩子抓得太紧

这学期我由大班转入中班任教,真的感触很多。“喂,杨老师吗?您好,我是XX的妈妈

,XX的家庭作业怎么这么少,麻烦你帮我女儿多布置点作业了。“对这样的电话我只能

是说我会考虑家长的意见。

“喂,杨老师,您好,你们幼儿园有几门兴趣班,我想让我女儿多学几门”。接完XX妈

妈的电话,我心里有种压抑感,经过交流,她妈妈才让她报了她喜欢的绘画。

XX是这学期从别的幼儿园转到中九班的,是个非常聪明的小女孩,记得第一次见到她的

时候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胖乎乎的圆脸蛋,见了谁都是乐呵呵的,我喜欢她每天

早上一来甜甜叫我一声:老师早上好,可这段时间却听不到她“甜甜”的声音了。

我找到一个机会,喊她到我身边:“XX,你最近不喜欢上幼儿园了吗?能告诉老师怎么

了吗?”她仰起脸还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每天晚上要我写好多好多作业,还要画好多好

多的画。我说我手写酸了,等会儿写,妈妈就说我不听话,妈妈还要我在幼儿园每门课

程都要得一百分,我好担心我得不到一百分,如果那样,妈妈就不会喜欢我。“听完她

的话,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估计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但是,如果家长做到这个

程度是不是也有点过了呢?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快乐,这才是最根本的,让我们携起手,

给孩子一个轻松、快乐的空间吧!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这次的白水洋二日游玩得非常开心,清一色的妈妈带上自己的宝宝(年龄相仿,大多是女儿跳舞班上的小朋友),组了个团,领略了白水洋的奇特景观,尽情地享受了白水洋水的清凉与美丽。因为都...
    2020-10-15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宋xx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当她讲到“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发育”时,让我感觉到身为幼儿老师职责的重大与光荣。 随着421型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的变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
    2020-10-09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善用积极的标定勿使孩子习惯性愚蠢 育儿观念:善用积极的标定勿使孩子习惯性愚蠢 “人会自我标定,也会接受别人的标定,一旦标定就会成为行为的形象模范,老师要学会积极标定。”——王立军。那么什么样的“标定”可以给给予幼儿积极的效应,不由得让...
    2020-10-28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别把孩子抓得太紧 育儿观念:别把孩子抓得太紧 这学期我由大班转入中班任教,真的感触很多。“喂,杨老师吗?您好,我是XX的妈妈 ,XX的家庭作业怎么这么少,麻烦你帮我女儿多布置点作业了。“对这样的电话我只能 是说我会考虑...
    2020-10-14 阅读全文
  • 一个完美孩子的定义 有一次婚姻辅导,讲员说,不要寻找完美的妻子或丈夫。要么根本没有,要么你一配上去,就不完美了。其实,一个完美妻子的定义,就是她有一个完美的丈夫。一个完美丈夫的定义,就是他有一个完美的妻子。换个说法,就是...
    2021-04-02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这次的白水洋二日游玩得非常开心,清一色的妈妈带上自己的宝宝(年龄相仿,大多是女儿跳舞班上的小朋友),组了个团,领略了白水洋的奇特景观,尽情地享受了白水洋水的清凉与美丽。因为都...

2020-10-15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别处处让着孩子 宋xx老师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当她讲到“如何促进孩子的情感发育”时,让我感觉到身为幼儿老师职责的重大与光荣。 随着421型家庭的增多,孩子理所当然的变成了家里的掌上明珠...

2020-10-09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善用积极的标定勿使孩子习惯性愚蠢 “人会自我标定,也会接受别人的标定,一旦标定就会成为行为的形象模范,老师要学会积极标定。”——王立军。那么什么样的“标定”可以给给予幼儿积极的效应,不由得让...

2020-10-28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别把孩子抓得太紧 这学期我由大班转入中班任教,真的感触很多。“喂,杨老师吗?您好,我是XX的妈妈 ,XX的家庭作业怎么这么少,麻烦你帮我女儿多布置点作业了。“对这样的电话我只能 是说我会考虑...

2020-10-14 阅读全文

有一次婚姻辅导,讲员说,不要寻找完美的妻子或丈夫。要么根本没有,要么你一配上去,就不完美了。其实,一个完美妻子的定义,就是她有一个完美的丈夫。一个完美丈夫的定义,就是他有一个完美的妻子。换个说法,就是...

2021-04-02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