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是礼物重要还是礼物重要?

发布时间:2020-11-02 礼物教案幼儿园 幼儿园礼物教案 幼儿园圣诞礼物说课稿 是礼物重要还是孩子重要?以下文字是我去年写的,把它重新提起是因为文章里所提起的现象越来越

泛滥了起来!而且还变本加厉的直接用物质来诱惑孩子们。只因身在其中,

所以对用物质来诱惑孩子的行为及其的厌恶。这些行为的后面,藏着有辱

“老师”“教育”这些名称的种种动机。这多么需要从事教育行业的人认

真的去思考。也非常需要家长们擦亮眼睛,为孩子选择一方净土,让孩子

们的天赋得到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做了这个物质时代的牺牲品。

————xx年xx月xx日

今天在课前准备美术材料时和一位5岁半左右的孩子有这么一段对话

孩子:老师我很喜欢画画的。

老师:哦,是吗,那太好了!

孩子:不过我没有报美术班。

老师:能告诉我原因吗?

孩子:因为美术班不发礼物的,我报了某某班,他们有礼物发的。

老师:哦,原来是这样。那美术班如果也发礼物你会来参加吗?

孩子:会呀!

老师:那不发礼物呢?

孩子:那就不报了。

老师:那你喜欢画画吗?

孩子:喜欢呀,不过我怕弄脏衣服,我身上很干净的。

………….(省略部分对话)

开学初,就有老师建议我准备一些礼物给孩子,理由是便于招生,并且很多兴趣班都发给孩子礼物,孩子很喜欢。听到老师的提议我最初的反应是愣了一下,当时也没想太多。今天和这位孩子的对话让我不得不在这里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在幼儿美术教育的岗位上十年中从没有给孩子们发过礼物,就连在幼儿园非常盛行的可以贴在脸上手臂上的贴纸我都没有发过。我奖励孩子的方式就是用肯定而激动的言语对他们说:“天呀,你太棒了,这张画画的很特别,连我都没有想到可以这样画呢!”除了语言,我还会给孩子们大大的一个拥抱,然后在孩子们的脸上加上一个狠狠的吻。对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而且我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我会像孩子一样瞪大眼睛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用欣赏、新奇的眼神看着孩子。孩子的反应可想而知,并不比收到礼物高兴的劲差。往往这样做之后有的孩子嘴上露出偷偷的笑,有的孩子咯咯咯的大笑,有的孩子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把一副画痛痛快快的讲一遍,还不断的添加内容,还有的孩子什么也不说转过身画的更带劲。然后无论我在什么地方碰见那些孩子,那些孩子都会非常热情的和我打招呼,有的孩子还会主动的拥抱我,我也会回应一个热烈的拥抱。有的孩子干脆说“老师我爱你”“老师我喜欢你”。让我无比的感动,我会紧紧的抱着孩子,说“我也很爱你,我也很喜欢你!”

让我很欣慰,我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不是因为“礼物”而是因为“爱和喜欢”。

我不喜欢用物质的东西来奖励孩子,比如小花红,小礼物什么的。因为我认为物质的鼓励是残酷的,严重的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通常,只有表现好的孩子才能得到小红花、小礼物,或者老师为了讨好孩子的时候才发给孩子。当我们把一张贴纸一个礼物发给一个孩子而不发给另一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就将孩子分了等级,分了好与坏高与低。尤其是很多老师,在发贴纸的时候都忍不住对表现不好的孩子加上几句挖苦的话“谁让你今天表现不好的”“下次表现好我就发给你”“今天老是捣乱还想要贴纸?”一张小小的贴纸,一份小小的礼物就那样对孩子进行了评价,就那样“诠释”了孩子存在的价值。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抵御不了“礼物的诱惑”,这也成了很多人的招生手段。“礼物的诱惑”破坏了孩子们天然的好奇心和兴趣,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改变了学习的动机。“礼物的诱惑”让孩子们单纯的需要变的复杂;孩子与老师之间建立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而不是深厚的感情;不是相互信任和接纳,而是屈服于老师屈服于礼品的诱惑;美好的情感得不到传达,心灵也得不到滋养。礼物、贴纸表面上能促进孩子们的进步,实际上那种进步是孩子为了讨好老师,为了得到奖品而放弃了自我,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或者故意约束了自己,可想而知孩子的成长会受到多么大的阻碍。

有一定素质的教育者是不会用这样的手段去拉拢孩子的,更不会以此来表示爱孩子。相反这不是真正的爱,也不是孩子真正的需要。孩子需要的是老师永远宽大的胸怀,甜美的笑容,是老师发自内心的认可和接纳。老师本人的素质和修养也是影响孩子成长的部分因素之一。孩子不仅需要与老师一起快乐的学习,还需要从老师感受到老师身上焕发的美好人格。这样孩子才能从老师的身上吸取营养,得到浇灌。

所以,老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还是传播爱与平等的使者。

我有一个小侄女,以前我去看她时出于礼貌我会带上礼物去看她。有时会空手去,孩子就问:“姑姑,你怎么没给我带礼物呀,你记得下次要带礼物给我啊!”我想这样下次去不行,于是有一天我故意没带礼物,孩子问姑姑你带礼物了吗,我说我带了,你闭上眼睛,把手展开等我说睁开眼睛你就可以看到了。小侄女很听话按我说的去做了,于是我蹲下来用我的手紧紧的抱着孩子,在孩子的脸上亲了一下,我说这就是姑姑给你带的一个大大的礼物!你也给姑姑这样的礼物吧!我和孩子紧紧的拥抱在一起,开心的笑了!接着小侄女用同样的方法拥抱了奶奶、妈妈和爸爸。

从此后这个方式成了我们的见面礼和表示喜欢对方的方式。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感动的时候我们都会说:“来,我想给你一份大大的礼物,闭上你的眼睛,展开你的手臂让我抱抱你!”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兴趣重要还是知识的灌输重要?


月初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发下一张调查表,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孩子教育的,调查的结果50%认为孩子兴趣重要,30%认为知识的灌输重要,20%认为二者皆有,我是属于二者皆有但是兴趣第一的,其实还是兴趣更重要一些,因为如果没有了兴趣,再怎么灌输知识也是徒劳,对小朋友来说死记硬背起不到任何效果,相反,孩子的兴趣一旦被激发,知识自然也就灌输了,而且是很通畅的灌输,孩子吸收的也快。

在以前的文章里也说过,我儿子从小就属于那种“不学无术”的孩子,当别的孩子从咿咿呀呀的时候家长就已经教他们认字读书了,我儿子还整天在外边“傻玩”呢,一岁半了连个古诗也背不过,两岁多了数也不会数,字也不认识,爷爷奶奶急得直跟我们瞪眼,我俩依然是我行我素,继续让他玩,其实孩子爱玩是天性,现在的孩子一上学压力就很大,趁着年龄还小自然能玩就玩,这是我的想法,先生也支持。

不要以为孩子玩就学不到东西,孩子自己在探索,当他遇到他不明白的东西时,会表现出疑惑,这时候我们就要出马了,主动讲给他听,这个时候是孩子最想学的时候,他想学我们怎么还担心他学不会呢?如果一味的不管孩子的意愿,就要教给他什么,结果可想而知,他能理解多少呢?我不否认,我为早教做了很多工作,在我家里儿子的书也不少,虽然这小子那时候什么都不学,也不让我们给他念书,但是他喜欢自己翻书看。

说真的,我也有意志薄弱的时候,差点就打算填鸭了,那时儿子快三岁了,周围的孩子们个个都看起来比他强很多,当妈的也着急了,不过仔细想想,我硬教她又有何用?算了,随他便吧,别让他到时候抵触我。不知道是不是上天眷顾还是怎么着,就在我父亲过完生日的第二天,儿子睡觉前忽然拿着识字卡片问我上面的字是什么,看来兴趣来了,我抓紧时间告诉他应该怎么念,是什么意思,卡片上画的是推土机,儿子最早认识字就是这三个——推土机,我担心他只是看图才知道是什么,就让他每次认字的时候用手指着,其实也不过是两三天的工夫,那一盒汽车的卡片就都认识了,担心他是认识车才知道字,我还特意做了测试,把卡片反过来,结果将近50个字他几乎都认出来了,我真庆幸当初没有强迫他学这些,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看书,还是以他的为主,他要看什么就看什么,不过这没关系,只要他看了就得了,不看也无妨,三个月不到的时间我已经不知道他认识多少字了,照顾他的阿姨也说数不过来了,数数问题也解决了,以前他只能算是说数,现在他是真的能数出来了。

现在的儿子,我不敢说有多优秀,但是至少我还算满意,他有自己的想法,知道每天要做什么,我挺庆幸自己没有给他过早的灌输他那个年龄根本就不明白的东西,否则就没有现在这个知识面广泛的儿子了,只是面对同龄孩子讲啦,因为现在的他就是一个小问号,我想说对孩子的问号,家长一定要科学的讲解,当然可能我们没那么多的知识,但是也不要拿一个不正确的解释来给他。

以上仅仅是个人观点,每个孩子千差万别,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事情说起容易做起难,教育孩子的路上不要太强求!让孩子们快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亲子关系重要还是亲子教育更重要?


当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当父母强迫孩子遵照父母规划的道路前行时,亲子关系往往会出现问题,而家庭的和谐也会遭到破坏。

你说的话远没有亲子关系更重要

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才容易收到效果。心理学中一直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必先改善亲子关系。

想要改善亲子关系不是去讨好孩子、一味地认同他,而是要把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父母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分开,比如学习和亲密关系是两回事,永远不要说“你不好好学习就不是我的儿子”。要知道,孩子身上的很多问题表达的都是对父母的愤怒。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就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尽量不要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错

很多父母强烈希望自己的孩子像某些文化标签下的“好孩子”,但事实上,一味盲从榜样的方法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别人孩子适合的道路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

很多生活细节上的观念没有绝对化的对错之分,不要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这样的观念: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否则孩子长大之后会非常痛苦。

有些孩子会给自己找麻烦,甚至在心理上跟社会过不去,因为他在大脑里面僵硬地认为只有一种东西是正确的。他不会尊重少数人以及处于弱势的文化,一旦自己成为少数人就会非常恐慌。

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不要非常强烈地在乎细节上的对和错,因为对错往往是相对的。对于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不要总用对错来分析。

抽象的道理对于孩子是强大的压力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不在于内容的对错,而在于教育方式是否正确,在于教育行为对孩子是否有效。有些父母教育起孩子可谓天衣无缝、头头是道,可孩子就是不买账;有些父母对孩子没有讲什么道理,甚至根本就不讲道理,可孩子愿意相信他们。

这中间问题的关键就是做父母的是将“有效”放在第一位,还是将“正确”放在第一位;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孩子。

错误往往是孩子成长的资源

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恰恰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只有父母认为是障碍,它才会成为障碍,因为你的沟通方式、言语会把它真正地演变为一个大障碍。家长担心、害怕孩子犯错误,其实是被自己无限度的想象吓到了。

有些痛苦对于生活是重要的,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肯定会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父母过度的保护以及犯错之后代替承担,非但没有效果,反而会把问题搞得更复杂。

孩子不可能一出生就是听话、懂事的孩子。如果他长大以后很多体验都没有尝试到,有一些该犯的错误没有犯过,也没有经历过挫败,这样的孩子实际上是没有能力的。

孩子知道父母说得对,但无意识中还要做一些看起来有点儿不对的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对他就像养分一样。比如说因为做了某件事情被老师罚站,孩子就会印象深刻,知道这事后面有一个秩序,要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就要受到惩罚,这样的经验对于生活很重要。

孩子的沉默不是对抗

很多时候父母更多的是表达态度,这个态度如果很鲜明、简洁,比如“我认为你不应该这样做”,就会产生矛盾。在这个情况下父母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如果总是需要孩子说“是”,就有点儿过于依赖孩子,说明父母内心的安全感、稳定感、和谐很大一部分都希望从孩子的态度里获得,应该说这样的父母缺乏一些心理能力。

现实生活中,家庭里面的争吵总是因为双方都不认输才会发生,只要有一个认输,争吵就不会继续。比如打架,两个人都要打才行。下棋,两个人下得越精彩越投入,双方厮杀就越激烈。如果一方不玩了,另一方怎么想厮杀都无法进行。家庭里也是这样,必须要有一方沉默才能结束矛盾冲突。孩子并不处于权威的位置。如果建议爸爸妈妈沉默,孩子的位置就显得太高了,所以建议孩子要沉默。

良好的关系是一种相对自由、和谐、彼此尊重的关系。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要靠引导,引导的关键在于给孩子选择的空间,但同时要让孩子明白:他必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亲子关系是麻烦还是礼物


一个孩子生下来,他有些东西被接纳,有些东西不被接纳,他可能很多地方、很多纯真都不被接纳。他被要求很多、被应该很多。像我们70年代和之前,包括现在生的孩子,还是有很多的“应该”。他不被接纳的时候,尤其是他尝试做自己,遭遇到很大的痛苦和恐惧的时候,他就退缩回来,隐藏、压抑这一部分,甚至会合理化:人就不应该这样,人就应该那样。合理化之后,就成为他的模式——只要遇到这个事情,想都不想就这样反应。

然后,当他长大以后,他做了父母。这个时候,他的孩子引起的那些焦虑,就是触碰了他封锁起来的原本自己的那些生命本来要舒展的部分。

比如有个观念:孩子必须要好好上学。实际上生命本身是什么?不识字也可以很快乐、很幸福!但是如果这个人,他在他的生活环境,他从小就被教导、被教育:如果他不上学,就会非常地受打压,或者他目睹到什么后果。总之他形成了非常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不上学就坏了。

这时候他碰到孩子的时候,孩子就会非常刺激这部分的焦虑。这就是反应了父母对自己生命中禁锢起来的能量。有的是在学业上,有的是在关系上。(现在不能想一个贴切的画面和例子说明这个问题)反应在关系上也是非常常见的。

总之,孩子在最初的呈现,让父母感到很多的压力、很多的麻烦,很多无能为力、很多无奈、很多恐惧,其实是(父母)让自己打开生命之门的机会。

如果父母去做一个权威的话,这个游戏就是个陷阱。你只要是做孩子的权威,就是个陷阱。因为你并不比孩子聪明,并不比孩子多太多的有价值的东西。关于社会化方面,是肯定(比孩子强),但是社会化有很多破坏性的东西。社会化本身也没那么难学,而社会化的局限性非常大。我们70年代的社会化是这样的、90年代的社会化是那样的,回到60年代、40年代,社会化都不同。所以这个社会化的建设并不是那么特别地有价值、有力量,或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对孩子来讲,谈不上优势。我们本身是平等的心灵。

当我们企图去做孩子权威的时候,在这里也是冲突非常非常大的。我们总想去带领孩子、教导孩子,为孩子负责、把控孩子,去把孩子扶上马!不管那个马是孩子自己选的,还是我们(父母)指定的,我们要帮着孩子上路。有可能孩子根本就不想骑马,他喜欢下水呢?完全另外一个生活方式。

如果是权威的话,就会出现非常大的冲突,非常多的焦虑,非常多的麻烦。(孩子)身体疾病、厌食症、暴食症,心理问题、人生的痛苦非常多的花样百出,万花筒般的困境和麻烦。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不是没有希望的。

希望在于——你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心灵,孩子是另外一个心灵,我们是平等的。然后把孩子的出现,当成“他向我展示生命的可能性”。

我尊重他的主体性,我做好自己的主体性。我也不去用自己的认知去限制他,我也不要他为我负责。在这种平等,和孩子的相处中,去了解生命本身、去连接遗忘的自己,去重新体会生命的滋味。这就是孩子来教会我们的。

(妈妈:这有点像是“无条件养育”,我一样的困扰:和孩子是平等的,父母不去教导他任何东西,他是自己的生命,同时滋养了我的生命。那这个怎么做呢?这和放任不管的区别在哪里?他一生出来就是个婴儿,我不用去教导他,我和他一样大?)

在生理上,具体的生活常识上、社会常识上,我们要尽父母之责,是有相当的一部分内容(要承担的)。最简单就是钱,我难道能让他自己去赚钱,供自己上学吗?不是的。就是我们该做父母的那部分,还是必然要做的。但是从心灵上来讲,从人格上来讲,从主体性上来讲,我们是完全平等的。我并不觉得自己有资格真的教导孩子,从心灵和思想层面教导他。

(妈妈:那我不要对他说:“你应该怎么样,你不应该怎么样”,是这意思吗?)

我们不需要去套牢一个词汇,“应该”也不是说就不能说。哪种形式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内涵——当我这样去说的时候,我是出于爱,还是出于恐惧而生出的限制?

发现了吗?绝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都是焦虑的。焦虑程度不同,但是绝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都有非常明显的焦虑的。极少部分父母,对孩子是充满惊喜、感谢和惊叹的。

推荐一本书,周国平的《宝贝、宝贝》。这个就体现了一个人在成熟期:“我”基本上没有人生困境了,也没有特别多的匮乏感,“我”是作为一个生命和另外一个生命相处。“我”不需要孩子来给我挣面子,他的行为和别的孩子不同,我不觉得有什么事。老师如果打电话给我,说孩子表现怎么怎么样,我不会在意自己的自我形象,不会产生对自己的评判。“我”对孩子没有这方面的依赖,需要他来证明我是个好家长;或者他要表现出色,我就自我感觉良好。“我”没有这些需要,“我”觉得自己可以了。对自己的心灵上的完整、成熟,还有社会和人生追求上的基本满足。“我”也不为钱也不为前途那么焦虑。

这个时候就能做一个生命和另外一个生命相处,去看他眼光中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他眼光中亲子关系中的爱是怎么流动的。有很多这些例子,可能对所有父母来说占比很少,但是有一批父母是这样的。显示出一个生命和另外一个生命是这样的关系——充满了欣喜、感激和学习:今天孩子教会了我这个,今天我发现生命是可以这样的,他带给我如此多的快乐。

这个是一个状态,但是大部分还是处于前者:唉呀!孩子怎么就是达不到我的期待?孩子怎么不听我的?都不爱和我说话,连话都不跟我说了。后者就是互相教会和滋养,我们从孩子身上获得很多滋养。然后前者就是反应了我们过去的被禁锢和被隐藏的生命的创伤。

有的父母特别本分,孩子就特别地叛逆;有的父母特别刚硬,孩子就特别地柔软。不是说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形成这样的对比,但这是一类。在这里面,(孩子)就是来帮助父母去拾回自己压抑和否认的力量:一个人是完整的,既可以很强大,又可以很柔软。

尊重孩子是最好的六一礼物


“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各大商圈早就点燃了商战的硝烟,无论走进哪家商场,都随处可见“迎六一”、“庆六一”的条幅和海报以及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儿童商品,随之而来的是比平日多出几倍的客流和销售额。几乎所有的大人都以为,过儿童节送给孩子学习用品、玩具、衣服,或者领他们去吃一顿大餐,就是最好的礼物了。

一件心爱的学习用品,一个精致的玩具,一件漂亮的衣服……如果孩子喜欢,这些当然都是不错的礼物。但是,什么是给孩子的最好礼物呢?笔者认为,尊重孩子,是送给孩子最好的六一礼物!

许多人认为自己一向尊重孩子,但是,要真正做到尊重孩子并不容易。比如某小学的学生在写《给我一点时间》的作文时,竟有超过70%的孩子选择了一个共同题材——被妈妈逼着整天培优,学习压力大,期望妈妈给自己一点时间。3000名十龄童不约而同地将妈妈刻画成“变色龙”、“母老虎”、“河东狮吼”的形象。

母亲的形象被孩子们妖魔化,令人震惊。但是,如此之多的孩子却代表着社会上所有孩子的声音:请尊重孩子们!可是,我们的父母以爱的名义驱使孩子赶场培优、参加奥赛、练琴学画等等活动,将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孩子们渴望拥有快乐的童年的天然权利,就这样被无情地剥夺了,也给他们的灵魂深处留下了伤痛,这种痛并不因为血缘关系而消除,不因为父母的良好初衷而磨灭。

孩子是家长的孩子,他们更是自己的主人。但是,现在很多父母不能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他(她),而是漠视孩子的真正需要,强制孩子走自己为他们设计的人生目标。试想,那些惟恐孩子“会输在起跑线上”的父母们,那些逼迫孩子拼命学习的家长们,哪一位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来尊重他?把孩子看作是自己骄傲和自豪的资本,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

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教育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尊重孩子,将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家庭教育的首要原则,也是家教的成功之道。

因此,笔者想善意地提醒家长们:学习用品、玩具、衣服等有形的礼物,可以让孩子度过一个愉快的儿童节,无形的礼物却可以给孩子一生幸福。尊重孩子,就是家长送给孩子最好的节日礼物,更是最好的人生礼物!

教育孩子要褒还是要贬,表扬还是批评?


褒贬各有说法,到底是表扬效果还一些还是批评的作用更大?

鉴于小时候备受父母言语打击的惨痛经历,作为母亲,我特别赞同赏识教育。儿子自小就在我们的赞扬声中长大,快乐而自信。可进入五年级后,我发现了不好的苗头——这孩子有些超级自信了,直接表现就是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对于儿子,褒还是贬,表扬还是批评,这确实是个问题。

一学期,老师找了我五次,每次都是那几个缺点:听不得批评,受不了挫折,取得点小成绩就沾沾自喜等。同学也纷纷告状,说儿子瞧不起人,不合群。这些缺点以前他就有,但我过于重视扶优,淡化了对其缺点的修剪。五六年级的孩子已开始进入青春期,原先潜在的问题逐渐被放大凸显,特别是“听不得批评,受不了挫折”这条,明显就是听惯了我们种种表扬的后遗症,看来我们赏识过头了。

我和孩子爸赶紧亡羊补牢,开始加强批评力度,减少表扬次数。但效果很不好,因为听惯了好话的儿子常有抵触情绪,我的耐心渐渐消失殆尽,指责、不满、批评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什么破字?蜘蛛爬吗?看看人家某某同学多出息,就你只长年纪不长能耐,你怎么这么不上进……”那段时间,家里阴云密布,全家人都唉声叹气。我天天责怪儿子:“看,这些不痛快都是你闹腾的。”儿子的小脸儿没了昔日的神采,低头耷脑的,间或掠过几缕愤恨。孩子身上的缺点没改掉,融洽的亲子关系倒跑到爪哇国去了。

我静下急躁的心,上网跑图书馆看育儿书,积极向有经验的朋友同事请教,渐渐梳理出症结所在:不是赏识教育不好,是我没有运用好,我太简单化的生搬硬套了。

那日,儿子放学回来,没腔没调地哼了两句歌词,我只听清句“我们都是好孩子”,就随口说了句:“你也是好孩子。”儿子忽然抬起头惊异地望着我,灰暗的小脸儿瞬间布满光泽,他怯怯地惊喜地问:“是吗?妈妈,我是好孩子?”那一刻,我无比深刻地感知到他幼小心灵对来自父母的肯定有着怎样强烈的渴盼!我不经意的褒贬在他心中又有着怎样的分量!我郑重点头:“我儿子是好孩子。”仿佛一瞬间他就长大了,端正地坐到桌前开始写作业。没想到一句“你是好孩子”能给儿子这样大的触动。回忆回忆,天啊,我竟有一年多的时间没像小时候那样表扬他了。这次之后,我开始隔三差五地摸摸他的头,亲切地说:“你是好孩子。”孩子倔强的愤世的表情和语言渐渐减少,有时候还会自言一句:“嗯,我是好孩子,我要把这件事做好。”渐渐地,老师不再找我,同学也不再告状,而我也再次明白了,对待孩子来讲,褒胜于贬。

现今,当我重新拾起赏识教育这根魔法棍时已不再盲目,经过这段弯路让我懂得:教育专家的观点都很好,但怎么运用却是大学问,对于孩子,褒还是贬,什么阶段褒什么阶段贬,褒与贬又该把握怎样的度确实要父母认真地琢磨,再琢磨。

相关推荐

  • 兴趣重要还是知识的灌输重要? 月初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发下一张调查表,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孩子教育的,调查的结果50%认为孩子兴趣重要,30%认为知识的灌输重要,20%认为二者皆有,我是属于二者皆有但是兴趣第一的,其实还是兴趣更重...
    2021-04-0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环境重要还是距离近重要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旨在通过调整和优化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和精神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幼儿园环境重要还是距离近重要 篇1为了给孩子一个温馨舒适的活动环境,更好的利用墙饰和区角与幼儿互动,...
    2024-09-14 阅读全文
  • 亲子关系重要还是亲子教育更重要? 当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当父母强迫孩子遵照父母规划的道路前行时,亲子关系往往会出现问题,而家庭的和谐也会遭到破坏。 你说的话远没有亲子关系更重要 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
    2021-07-20 阅读全文
  • 亲子关系是麻烦还是礼物 一个孩子生下来,他有些东西被接纳,有些东西不被接纳,他可能很多地方、很多纯真都不被接纳。他被要求很多、被应该很多。像我们70年代和之前,包括现在生的孩子,还是有很多的“应该”。他不被接纳的时候,尤其是...
    2021-11-26 阅读全文
  • 尊重孩子是最好的六一礼物 “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各大商圈早就点燃了商战的硝烟,无论走进哪家商场,都随处可见“迎六一”、“庆六一”的条幅和海报以及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儿童商品,随之而来的是比平日多出几倍的客流和销售额。几乎所有...
    2021-03-05 阅读全文

月初的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发下一张调查表,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孩子教育的,调查的结果50%认为孩子兴趣重要,30%认为知识的灌输重要,20%认为二者皆有,我是属于二者皆有但是兴趣第一的,其实还是兴趣更重...

2021-04-05 阅读全文

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旨在通过调整和优化幼儿园的物理环境和精神文化,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和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最新幼儿园环境创设方案(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幼儿园环境重要还是距离近重要 篇1为了给孩子一个温馨舒适的活动环境,更好的利用墙饰和区角与幼儿互动,...

2024-09-14 阅读全文

当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时候,当父母强迫孩子遵照父母规划的道路前行时,亲子关系往往会出现问题,而家庭的和谐也会遭到破坏。 你说的话远没有亲子关系更重要 很多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

2021-07-20 阅读全文

一个孩子生下来,他有些东西被接纳,有些东西不被接纳,他可能很多地方、很多纯真都不被接纳。他被要求很多、被应该很多。像我们70年代和之前,包括现在生的孩子,还是有很多的“应该”。他不被接纳的时候,尤其是...

2021-11-26 阅读全文

“六一”国际儿童节临近,各大商圈早就点燃了商战的硝烟,无论走进哪家商场,都随处可见“迎六一”、“庆六一”的条幅和海报以及琳琅满目、丰富多彩的儿童商品,随之而来的是比平日多出几倍的客流和销售额。几乎所有...

2021-03-0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