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陪伴孩子学习成长
发布时间:2020-11-02 幼儿学习故事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成长故事 耐心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很多时候,我和跟xx爸说,要给xx足够的自由成长空间,别总是拿他跟别的孩子比!说是这样说,但很多时候却没有做到.就拿学习溜冰来说,xx早就吵着要买溜冰鞋,但我一直以他太小,学不会溜冰为由没买,去年还因为这件事情哭了鼻子.说实话,那次就让我心里挺难受的,但我还是坚持等他再大一点再给他买.前段时间,他又提起这件事,刚好看到小猫家妍妍也买了,第二天我就在淘宝上给买了一双!买回来后一直下雨,只能穿着鞋子在客厅过过干瘾.等天气终于好了下楼去溜冰时,我和他爸还闹了个笑话,我们发现这鞋子只有右边有刹车,左边没有.我还埋怨自己收货的时候没有看清楚,立马拍了照,第二天就去旺旺上跟淘宝客服人员交涉,都买回来半个月才发现这个问题,我怕人家不认帐.很焦急地跟那人解释说,买回来后一直下雨,也没出门溜达,所以没发现有只鞋子居然没有刹车.结果人家客服听说后说,亲,这溜冰鞋本来就只有右脚刹车的,这下可出了个洋相。天气好了,咱立马下楼练习,刚开始的时候xx是完全不会,一站起来就摔倒,练习了三天还是要我和老公牵着一起走,注意,双脚走,而不是溜!想起逗妞妈说的逗妞半个小时就学会了溜冰,我就想,咱xx这进步也太慢了吧!练习三天后,慢慢可以放开手自己走一段路了.可是又开始下雨,停了两天没去练习,再去时人家又不会了,死都不要我和老公放手,弄得我是心烦意燥,还把他给骂了一顿,弄得他眼泪都出来了.回家后我严重检讨了下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太心急,对待孩子太粗暴了.再去练习时,我就告诉自己,千万不要再心急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学习能力有好有坏,但不管怎样,都是自己的好宝贝.练习第六天,也就是昨晚终于可以自己溜了,注意,是双脚自己向前滑哦,不是用两只脚踢踢踏踏地走哦xx说:"妈妈,我会溜冰了哦!"那一刻他的笑容是多么的美丽
夕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夕阳下,你的笑容是这么地灿烂![工作总结之家 Dg15.cOM]
让爱化作朵朵莲花,知易行难,但是,知难而入方为独一路径。为了孩子,让我们一起努力,熄灭内心的嗔心烦恼之火,让清凉温顺的泉水注入来,给孩子一片安宁祥和的家教净土。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陪伴孩子共同学习 体验成长之乐
1.正确对待成绩:说到学习,估计是每一位家长最关注的一个方面,父母往往想把各种各样的知识一古脑儿地填进孩子的大脑,总是希望每次考试都能出好成绩,我也不例外。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的话,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孩子本身就因为这个不理想的成绩而处于情绪低落或者懊恼阶段,哪个孩子不想自己成为优秀的一员呢?所以,我们不应该狠心地触痛她的“伤疤”。遇到此类情况我一般会对孩子进行疏导,让她清楚事实已经不能改变,要学会调整心态,最关键的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所以会和孩子分析失分的原因:粗心了?还是知识掌握不够?从而再慢慢地引申怎样避免粗心,如何专心认真地上好每一堂知识课等。
2.努力营造氛围
首先,随着孩子学业的不断提升,需要静心思考的时候越来越多,所以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安静的学习场所必要;其次,孩子应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架,拥有孩子自己喜欢的书籍,给家庭增添一抹书香,耳濡目染很重要;再者,适时地放手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很多时候,女儿在书房专心做作业或者看书的时候,我也会捧着一本书静静地坐在一旁,偶尔会应孩子要求帮着参考一下她有疑问的作业,虽然我会了解她大致的作业内容,但不会帮着她进行细致的检查,除非今天的作业具有一定的难度,确实需要家长的检查与辅导,因为我认为此时是她学习自我管理的好时机。而我也惊喜地发现,现在,她回家作业的错误率在减少,看来我的策略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3.坚持习惯培养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子养成,但如果作为家长的我们督促着或者陪伴着孩子坚持,一定能养成有益于孩子学习的好习惯。比如我在家有把鞋子、物品规范放置的习惯,慢慢地心语也学会了每天晚上睡觉前整理好自己书包和做好作业整理好书房的习惯;在学习上我经常给孩子灌输一种先紧后松的学习理念,所以她放学回到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稍作休息就完成学校布置的回家作业,虽然有时只有一个人在家,但也不会偷偷地看会电视什么的;双休日也通常是全部完成了作业后才会外出游玩;每天都会有看书的习惯,不管是半小时还是十分钟。
育儿心得: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育儿心得: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上一天班已是筋疲力尽,巴不得回家美美地睡上一觉,可又是洗衣又是做饭,忙得不可开交。这时,6岁的儿子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本故事书高兴地说:“妈妈快给我讲故事。”“去、去、去看电视去,少来烦我。”我不耐烦地说。儿子委屈地坐在一边,小声的哭泣。下班回家的丈夫听说此事责备我说:“你是怎么当妈的。”然后就给儿子讲起了故事,儿子津津有味的听着,可认真了。听完故事,儿子称赞丈夫是个好爸爸,而且还吻了吻“爸爸”。我顿时感到了一丝内疚,对待孩子如此没有耐心。我深刻反思,作为幼儿教师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他家长。
家庭是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孩子的成长与进步首先取决于家长,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家长就应该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对孩子悉心的呵护与培养。孩子在家的时候,不妨放下手中的事与孩子多沟通、多交流,给孩子讲讲故事、做做游戏;不妨放慢脚步,听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意见,了解孩子真正需要什么。给孩子一个微笑,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束缚,做孩子的听众,让孩子真正解放。
孩子成才是我们家长共同的心愿,愿家长们都能抓住孩子发展的黄金时期,树立正确教育意识,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用故事陪伴孩子成长
早教成功,这个孩子的一生基本会成功!那些得益于早期教育的成功者,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听故事功不可没,这其中故事磁带和故事光盘应该是最有功者。听故事的好处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让孩子得到快乐。
故事中的情节与音乐对儿童的身心都能起到愉悦的作用。幼儿在这种愉悦的状态中,大脑神经得到刺激,从而使脑电波起伏大,能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二、学习规范的普通话。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方言和土话更是种类繁多。让孩子通过听故事学习规范的普通话显得更为重要。
三、让孩子爱上阅读。
通过故事,从“听”到“看”,这种过渡,会让孩子爱上学习,使他从小就对读书产生强烈的欲望。
四、培养孩子的语感。
通过听故事,让孩子从小得到文学的营养,同时培养孩子的语感,对提高儿童的阅读能力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扩大词汇量。
那些听熟了的词语和句型会不知不觉地存入大脑,有助于孩子用规范的语言来表达事物,自觉剔除一些语言垃圾。(前苏联把屠格涅夫的作品作为儿童的阅读作品。)
六、节约儿童的视力资源。
人的视力资源是有限的,就像个人账户里的存款。现在很多家长把电视机当成了“临时保姆”,孩子一哭闹,就把孩子往电视机前一放。且不说电视节目是否适合孩子看,电视机摆放的位置是否符合标准,这种辐射对幼儿稚嫩的视网膜造成的损害是无可挽回的。近几年来,小学一年级新生的视力测查结果触目惊心。刚进校门的小伢儿近视率居然高达52%,这显然与升学率和作业量无关。究其原因,大部份幼儿家长承认,很多时候,他们让幼儿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看电视。这就好像是让一个还没有理财能力的人管理钱财一样,他们的无知和滥吃滥用势必会造成前吃后空的现象。我这样说绝对没有贬低电视地位的意思,更没有把电视当作导致幼儿视力下降的原凶。这个道理很简单,一个人如果乱用钱,难道能把钱定为罪人吗?
七、开拓视野,增长智慧。
通过听故事,幼儿能了解到很多知识,这对开拓视野,增长智慧,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向往创新与探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八、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模仿能力。
在复述故事中体会表达的成功和愉悦。孩子在复述故事时,家长要认真听,并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让他在被尊重和被肯定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九、使儿童养成专注的好习惯。
而这一习惯的形成对儿童今后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口头作文”的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让孩子们给故事编不同的结尾。
十一、陶冶儿童高尚的道德情操。
使他们从小热爱人类各种美好的思想感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幽默、开朗、豁达、宽厚、正直、勇敢、勤劳、团结、助人、善良、机智、大方、自律、节俭、好学、上进。)
十二、优秀的故事绘本也是孩子们的好朋友。
这些故事如果一开始能由父母讲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看着绘本自己讲。这样的过程,会在孩子幼小的心里留下最美好的回忆。除了增进亲子关系,更开拓孩子的综合能力。
我当了那么多年的小学老师,我发现,凡是那些优秀的孩子,在入学前都是小小“故事迷”,家长也特别重视孩子的“听故事”。
最有意思的是,我曾经教到过这样的一个学生,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她是二年级转到我们班来的。她的妈妈和外婆普通话一点也不会说,说的都是我们浙江那儿一个县城的方言,我也只有边听边猜才能估摸说些什么。可这个小女孩普通话说得非常标准,吐字清晰,字正腔圆。一问才知道,这孩子从小就是听故事长大的。她的普通话全都是“光盘老师”教的。这个女孩现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攻读医学博士。
最后,我衷心祝愿我们的好爸爸和好妈妈,用故事滋润孩子的心田,用故事陪伴孩子成长。
育儿观念: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
育儿观念: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
听高老师《耕耘着,幸福着。。。》的讲座是个享受,虽然高老师年事已高,
但岁月对她是温柔的,没有在她的脸上刻画太多岁月的痕迹,这大概也是她对他人,
对幼儿是温柔的用心的福报吧。听过高老师的讲座我也有我自己的一些零散的感想。
或是受家人的影响,我对佛家里的福报这一说法特别的相信。种的什么因,结的
什么果,得到的是相应的回报。在幼儿教育这个行业,虽然得到的物质回报不尽人意
,但是在精神方面的满足可以说是其他行业都感受不到的,或许在其他行业可以用大
把的金钱来证明我的成功,但是在教育这个行业得到家长的认可,孩子的喜爱是老师
最大的满足吧!
对于师德师风的理解我没有太多深奥的理解,工作在一线,我每天相处的都是孩
子和同事,面对孩子我的师德理解是爱与奉献,我觉得更多的是爱,面对每个孩子,
活泼内向,性格迥异,我更多的是欢喜和幸福;早上入园时孩子天真的笑容,与老师
相处时信任的眼神,这不仅是孩子给你工作付出的回报,更是一种责任,既然选择成
为师生关系,朋友关系,两者之间就是相互的信任和爱,,我还没有结婚生孩子,有
人说年轻老师不会有生过孩子的老师那么有经验,我同意他们的说法中护理孩子这一
块我可能会不是很熟悉,但是在付出爱和对他们的呵护我们之间就都是一样的,因为
我就是用我所有的爱对待班级的孩子,不管他是活泼的、内向的、能力强的、能力弱
的、捣蛋的、我都喜欢,在他们与我相处的时间里我就是当他们是我的孩子,同时我
也有喜怒哀乐,会跟他们一样不掩饰我的脆弱,分享我的快乐难过,这样我们才有感
同身受你对孩子敞开心扉同样他才会对你敞开心扉。
高老师的讲座更多的用的是她身边的例子,她自己的例子,如何对待幼儿,如何
对待同事,这都是工作一部分,其实对于我们这些平凡的教师来说,没有惊天动地轰
轰烈烈的事迹让人歌颂,在生活中做个有品德的人,在工作中做个尽职的有爱的人便
是对师德最好的诠释。生活中有品德就是对你的学生树立的榜样,他们会受到你潜移
默化的影响也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对孩子充满爱心,他们也会回报你同样多的爱。
育儿心得--陪伴孩子成长的美好
倾听育儿妈妈的心声--陪伴孩子成长的美好成长都是些琐碎的记忆。当我有一天发现,孩子胡乱撕出来的纸居然是只“小猫”,甜美的她对我露出笑脸时;当我在某育儿杂志上看到,“孩子成长的过程更需要温暖,他们需要爸爸妈妈多一点点耐心、少一点点要求”的时候;当我每天写文字、拍照片记录宝宝成长,并且也关注更多育儿类问题时,甚至希望在未来的某个时候,某个地方,自己的一点点感悟能帮到宝宝时……陪伴孩子的过程也是每个妈妈发现美好、沉淀自我的过程。
1.成长是一个缓慢逐渐的过程,妈妈不愿从这段直接跳到那段,就像你哪天长出第一颗牙齿,哪天会翻身,哪天又可以自己端端正正在坐在那里……不想错过任何细节。你的每个变化都会给妈妈带来惊喜。
2.记得在你才出生几个月的时候妈妈带你参加了爬爬赛。宝宝爬行可以促进动作的协调与四肢关节的灵活度,并且对于视觉记忆、注意力形成也非常重要呢。对于不愿意爬行而的宝宝,妈妈们多些引导或设计些有关爬行的游戏吧。
3.小小的你总有许多自己喜欢的玩具。妈妈也总爱挑一些颜色鲜艳,适合你拿放的小东西给你,正好练习下你手指的灵活性,或者对颜色的辨别。
4.好像对事物的所有权你从小就有认识呢。比如玩具是自己的,电脑是爸爸的,化妆品是妈妈的。所以下楼玩你很少抢小朋友的玩具,虽然你的眼神告诉妈妈你很想拥有。
5.多数时候,我真是做得少,我只是让你感觉到,妈妈一直在,但面对选择的时候有时是需要你独自面对的。
6.乖宝宝有时显得懂事很早呢,当然也多情而敏感,爱哭也并不让人意外。妈妈哪怕语气重一点,哪怕看到喜欢的小动画片都会眼眶一红。敏感柔软的我觉得真的是女孩子应该拥有的。
7.收拾起来也像模像样的。真乖呢。这个时候是妈妈最开心的时候,为了强化你的好习惯,这个时候你也获得了不少表扬和肯定哟。
8.人生的许多路口就是需要思考并安静下来,可以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9.希望你的生活美好而快乐,希望你在成长的道路上懂得停下来,不仅会选择自己想要的,也要学会拒绝或放弃不需要或者不属于你的。
10.摔倒的时候,要勇敢的自己站起来哟。妈妈相信你自己行的,不要回避困难。
11.学会关心周围的事物,心怀一份感恩从容的心。学会分享的你总是让妈妈很动容。妈妈要向你学习哟。
12.和孩子一起长大,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乐趣,笑声,努力和勇敢。尊重她成长的过程,静静地等待她的变化。
孩子成长,重在陪伴,陪孩子不等于身在而心不专
关于陪伴,我们说了很多,也做了很多,但是有时候却没有很好的效果,问题就在于父母陪伴孩子时是否“身在曹营心在汉”。今天熊妈和大家分享的文章来自熊孩子的专栏作者嘉明妈妈。嘉明妈妈和她的中美混血嘉明宝贝生活在加州阳光下,崇尚快乐自由,顺其自然,寓教于乐的美式轻松育儿理念。最让熊妈佩服的是,这位妈妈时常会反思自己的育儿和生活,将自己的经验或者教训无私的与给位妈妈分享。
“智爱”就是爸爸妈妈以及其他人充满智慧地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有质量的爱、科学的爱,与骄傲、任性、自私的溺爱有着本质的区别。“智爱”的另一个解释就是多陪陪孩子,而不是用金钱来弥补自己不能陪孩子的愧疚感。男孩子在物质上的要求其实很低,只要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他们真正需要的是妈妈的陪伴,也许每天只有一个小时、半个小时,但只要是全心全意、不受任何干扰的陪伴就足矣。男孩子所需要的,是妈妈的精神之爱,而非物质之爱。
关于一心一意陪伴孩子这点,给妈妈的启发是很深的,写下上篇博文的时候,妈妈就许诺要来写一篇关于专心陪伴孩子的博文,由此也就引出了今天博客的主题-陪孩子不等于身在而心不专。妈妈先来自我检讨一下,然后再说说现在如何做到一心一意地陪伴明明小朋友的,也算是对妈妈自己犯下错误的改正吧!
检讨一:妈妈是全职妈妈,认为每天24小时守着明明(除去晚上睡觉的时间),就算是陪伴在小朋友左右了,小朋友就应该体会到妈妈的爱,但其实不然,妈妈之前对明明小朋友的陪伴是毫无意义的陪伴,因为一般情况下都是妈妈在忙着自己的事情,要么在电脑前,要么在厨房,再要么就是抱着手机,而明明小朋友都是东逛逛西兜兜地自己玩玩具。
检讨二:很多时候,明明小朋友也很是希望妈妈能够专心地陪他玩一玩玩具,但鉴于小朋友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处于心中有话说不出的阶段,所以想表达愿意或不满,只能以哭闹来解决。此时的妈妈就会觉得有些不耐烦,以此给明明小朋友扣上了“不听话”、“太不乖”的帽子。孰不知,其中错的人不是明明,而是妈妈自己。
检讨三:妈妈通过观察发现到,如果其中的某一天,妈妈没有什么太多的事情,真正做到专心地陪明明玩一玩,哪怕是只有10分钟;或者认认真真地讲几个故事,那么明明小朋友随后就会乖乖地自己玩、好好地大口吃饭。如果如检讨一或二中所说,妈妈没有专心陪明明的话,小朋友在吃饭的时候,就会要么拒绝、要么推碗、要么要这要那地提一堆要求,妈妈由此又给明明冠上了一个“罪名”-以前乖乖吃饭的明明哪里去了?这孩子是越大越不乖了。但...此时不好好吃饭的明明,是以此来吸引妈妈对他更多的注意力呢!
检讨四:经常地,妈妈站在电脑前写博客或回留言或做其它事情的时候,明明总是来推妈妈,想把妈妈从电脑桌前推开,妈妈刚开始的时候不明白,认为是明明小朋友的淘气或不听话,但现在算是明白了,明明小朋友是嫉妒妈妈花在电脑上的时间,希望妈妈能够多陪陪自己呢!
其实,小朋友的愿意是多么得简单、多么得容易实现啊!半个月前妈妈就应该写下今天的这篇博文,但一直迟迟没有动手,缘由在于妈妈就是想通过自己的改变,看看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智爱”?是不是多陪陪小朋友,明明又会回到以前那个乖乖宝?两周的试验与观察证明,妈妈的判断是正确的,妈妈的决定是明智的。妈妈以下就来聊一聊为明明小朋友做了哪些改变吧!正如前面所说,算是对妈妈自己犯下错误的改正吧!
改正一:妈妈自从怀孕开始,就一直把电脑放在客厅(现在明明玩乐的专属地盘)。在明明小朋友还没出生的时候,妈妈图的省事,因为载着“大西瓜”上下楼着实不方便和精疲力竭;而明明小朋友出生后呢,为的是“陪”明明方便(注意,妈妈这里的“陪”字用了引号),妈妈想的是自己可以一边用电脑,并且一边看着明明小朋友,明明小的时候还好,不需要妈妈太多的关注,妈妈写博客或回邮件的效率和速度确实很高;但渐渐长大的明明小朋友,希望妈妈更多的陪伴与关注,因此,妈妈又请爸爸把电脑搬回了一楼的书房,这样一来,妈妈只能在明明小朋友睡觉或爸爸在家的时候来上网、写博客或回复大家的留言。
改正二:妈妈之前即使不在电脑前,也总是手机不离身,这样随时可以用手机上网看信息、回邮件、看新闻或微信、QQ的空间。其实想想,这样手机不离身地“陪”明明,和妈妈站在电脑前,又有什么区别呢?还是一样地心不专,而且遭小朋友的嫉妒。于是现在手机不再跟着妈妈走,会放两个地方,一个是厨房,一个是以前的电脑桌,这样如果有电话来,妈妈还是可以接到;但其它的联络就没有那么着急(象微信或QQ信息),都等有机会了一起处理。
改正三:明明小朋友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他不喜欢妈妈用电脑或手机,但很喜欢和妈妈一起看书。没有电脑和手机的干扰了,妈妈现在经常是坐在沙发上看自己的育儿书,而明明小朋友则在妈妈的脚边,也抱一本书或几本书自己翻着看,有时也会和妈妈一起坐在沙发上看。其实这也是不错的一个互相陪伴的方法呢,不但培养了小朋友读书的习惯,而且妈妈也有了自己读书的时间和机会。
改正四:妈妈不记得是在哪本育儿书中读到过,爸爸妈妈为了弥补不能陪孩子的愧疚感,会为孩子买很多玩具,但如果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们对这些玩具也是丝毫没有兴趣的;而且即使有兴趣,他们也不会从自己的瞎玩中受到什么启发或学到更多的知识,因此,即使玩具再多,还是需要爸爸妈妈一起陪孩子们玩。明明的玩具很多,妈妈现在没事的时候,会和明明一起玩、一起开小汽车、一起踢球、一起搭积木、一起抱抱熊熊,由此妈妈也发现,明明是越来越会玩他的玩具,也玩得越来越专心。很多时候,明明还是自己玩,妈妈只需要坐在一边看着,小朋友就会玩得很开心,而且还会经常叫“妈妈看看”。
改正五:妈妈在陪明明的时候,也不是总举着相机或手机在拍照了,一些特别的情、特别的景,妈妈还是会努力记录下来,但一般的随拍及杂片,就能省则省了吧!明明不喜欢妈妈用电脑或手机,同样也不喜欢妈妈在陪伴他的时候,总举着相机说“明明看看妈妈”、“明明看这里”之类的话。
妈妈发现,如果每天能够专心地陪明明玩一玩,小朋友将是事事顺心,妈妈说什么他就会做什么,而且吃饭睡觉都是个乖乖宝,说是个“天使宝宝”一点都不夸张。妈妈之前的时间,几乎被电脑、手机或做饭占满了,真的没有太多的时候陪明明,而现在可谓是有大把的时间真正陪伴在小朋友左右,明明真的又变回了以前那个乖巧懂事、通情达理的乖宝宝。看看,妈妈只需要做小小的一点点改变,小朋友的愿意多么容易满足啊!
通过明明小朋友,妈妈总结出一个观点:每个小朋友都渴望爸爸妈妈的关注和陪伴,他们的哭闹,很多时候是为了吸引爸爸妈妈的注意力。因此,爸爸妈妈们,每天只需要您30分钟或一个小时的专心陪伴,换来的将是一个乖巧快乐的好孩子,何乐而不为呢?
妈妈不记得是在哪本杂志或哪本育儿书或网上的一篇文章中读到过,孩子三岁前,是否得到爸爸妈妈充分的关注与专心的陪伴,将会影响他们今后发展的很多方面-情商、学习、自立、工作、待人处事等等。因此妈妈决定在这关键的三年中,尽最大的可能和能力陪陪明明,话再说回来,除了这三年,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妈妈还能有这样的机会陪着明明吗?孩子一转眼就会长大,所以妈妈一定要珍惜再珍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