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哥的转变
发布时间:2020-11-12 中班我的幼儿园的教案 爱的教育的读书笔记 幼儿园的跳的游戏大二班新学期开始,我们班迎来了一位新成员——浩浩。
浩浩的到来给我和我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于是我们都尊称他为浩哥。
一、初来乍到:浩哥刚来我们班就想摆出一副大哥的模样。
全班小朋友都坐的整整齐齐的,唯独浩哥不肯坐下。
还站在中间点座,相中哪个座位,就必须让已经坐好的小朋友离开。
遇到弱的就直接推开自己一屁股坐下,遇到强悍的不肯让的,就自己径直的倒在地上大哭不起。
我和我们班的孩子就这样傻傻的看着来到我们班中的小怪物,被他弄的不知所措。
但是转念一想孩子刚来一个新环境可能是不适应才这样的。
于是我们都迁就他,基本上都满足了他的许多无理要求。
后来我们发现我们这样做错了。
二、生活碰撞:区域活动时间到了,班中的小朋友们都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玩游戏。
唯独浩哥是孤家寡人一个,估计别的小朋友都是怕他躲着他呢?这时浩哥走到正在拼插积木的两个小朋友的旁边,使劲儿一推挤出好大一块地方自己玩起来,玩了一会儿没有什么意思就走到爱心医院里抢着要当医生。
本来玩的挺好的孩子一看他来当医生,都放下东西去另外的区域玩。
喝水时间到了,大家都排着队喝水。
唯独浩哥是个例外,想什么时候喝都不用排队。
每天都有很多小朋友来告浩哥的状,有的家长也和我反映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挨着浩哥,说他总是喜欢欺负人。
为此我们几位老师都很头疼,我们也毫不客气的批评了浩哥,讲了一堆的道理,看得出听的浩哥也是一头雾水。
的确浩哥的到来为我们班增添了一丝不安的因素。
三、转机来了:吃饭的时间到了,我们班有个规矩就是谁吃的好,吃的快就可以坐在看盘的位置上监督其他的孩子吃饭。
通常我们班看盘的孩子都是那几个吃的好的,基本上从小班到大班都是这样的。
这天浩哥吃的是飞快,马上就要吃光了。
我一看他吃完了也看不好盘,就又给他添了一些。
结果被另外一名小朋友赶超,顺利的坐在了看盘的位置上。
浩哥一看,大哭起来。
我怎么哄也不好,自觉心中有愧,就商量另外一个孩子让给他这才解决了这场危机。
我忽然发现浩哥还是很积极上进的,他这么做是不是想引起我和孩子们的注意呢?
四、浩哥变了:回想起浩哥来到我们班的这一个月时间,浩哥离我们越来越远,每次都感觉他很孤独。
于是我突发奇想的想了一个办法,请浩哥做我的小助手。
喝水时请浩哥做监督看谁不排队,看浩哥总是最后一个才喝水,再也不扰乱秩序了。YjS21.cOm
区域活动时,浩哥总是这走走那看看,谁破坏秩序了管一下,谁缺玩具了递一下。
这才是我们班真正的大哥哥,浩哥真的成了我们大二班的一员。
我们班30多个小朋友又能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分析与思考:通过浩浩的转变,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们教师身上责任的重大,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一位孩子的重要性。
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发现每位孩子的“闪光点”
每位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教师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
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指南》中指出社会化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因为只有习得所在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发展社会适应能力。
浩浩想通过自己的一些行为,在陌生的环境中引起我和孩子们的注意,他想与别人交往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方法。
最后导致自己被所有的小朋友孤立。
而我在一开始只是通过简单的说教来规范幼儿的行为,想通过说教来达到让幼儿尽快适应我们这个小群体的目的。
我没有注重幼儿在生活中的体验,只是简单的说教。
忘了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体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情感态度类的学习,更不是简单地“讲道理”所能奏效的。
《指南》中关于社会领域也给我们也一些建议: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办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
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别人。
案例中我一味的在想改变浩浩,却忽略了班中其他的孩子,是不是换个角度,也让其他的孩子换位思考,学习理解浩浩。
我们也应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视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让幼儿在关爱、温暖、尊重、信任中获得安全感,在体验被关爱、被尊重的同事产生自我价值感,进而形成自尊自信,并学习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人。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学会表扬、博浩的转变
学会表扬今天早上,我来到教室里,先把窗子打开通风,看到孩子们还没来,我赶紧去提水,等提上水回来时,我发现教室里的小凳子摆的整整齐齐,我当时既高兴又欣慰,这是谁做的呢?
班里刚刚来了几个孩子,我微笑着问他们,可是没有一个说是自己做的,这时我看见佳宾小朋友笑得特别灿烂,于是我问他:“佳宾,是你摆的小凳子吧!”他高兴的点点头,我连忙说:“谢谢你佳宾。”他当时笑得特别甜,看得出他特别的高兴。等孩子都来园时,我又在孩子们面前表扬了他。这下可有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以后每天早上孩子们来园时都争着去摆凳子,老师一句表扬的话语,可以让孩子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同时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所以我们要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博浩的转变
博浩是个不善言谈的孩子,上幼儿园一个学期了,虽然他没有大哭大闹,但是每天总呆呆的一个人坐在那里,不与别人交谈,不参与班里的一切活动,就连别人抢他的东西,他唯一的反应就是——看着别人拿,既不反抗也不告诉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是慢吞吞的,没有一点精神。为了使他改变这种状况,我时时刻刻都在寻找表扬他的机会,努力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
终于有一次在课间活动中,我发现他一直都在专心致志的玩着球的各种玩法。这不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么?我把博浩认真玩球的情况当着全班小朋友进行了表扬。虽然他几乎无动于衷,但我相信,我终于可以开启这个孩子了。隔了一天,又在一次课间活动时,请全班的小朋友都去跟博浩学习拍球。这一次,他有了一点点反应:他笑眯眯的在那么多小朋友面前拍球,同时也不时地得到我的表扬。
从博浩身上,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特别的关注,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点滴鼓励的方法不断激励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所变化。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特别是像博浩这样的孩子,他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鼓励。
不吃橘子的浩浩
许江浩小朋友是中班刚加入我们大家庭的一位小男孩,他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和那口地道的家乡话,见人就打招呼问好,很是有礼貌。
这一天,到了小朋友加点的时间,我告诉大家今天吃橘子,这时从小朋友中间传来“俺不吃橘子”的声音,一听这说话的语调就知道是浩浩小朋友,刚开始我们以为是浩浩来到新环境不适应,我就告诉他“没事,什么时候想吃再告诉老师,老师给你留着,实在不想吃就放学时带回去给妈妈吃”他点点头没说什么,就自己去喝水了。一段时间后还是如此我们以为浩浩适应能力慢,就想有机会和浩浩妈妈交流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有没有什么特别注意的。
在一次与浩浩妈妈交流时得知浩浩不喜欢吃橘子、柚子、西红柿等带酸味的水果,孩子很是挑食,为此没少和孩子生气。这一天又是吃橘子,当我刚说“今天吃橘子”没等话音落下,浩浩又站起来告诉我说“不吃”我就说:“今天的橘子可好吃了,浩浩要不你也尝一下,尝尝然后告诉我是什么味道的好吗?”浩浩点点头就勉为其难的吃了起来,吃了一口我就问“浩浩怎么样?什么味?”他瞪大眼睛看着我说“真的是甜的不酸,比妈妈买的好吃,能不能告诉妈妈上哪买的,叫我妈妈也去买”。我们听到他的话都笑了。之后偶尔有时候吃带点酸味的橘子或其他水果时,在老师的鼓励和奖励下也能吃点,后来听浩浩妈妈说现在在家也比以前好了,有时在家还当起来小老师,拿老师的话教育妈妈,告诉妈妈不挑食多吃水果会身体棒、不生病。现在的浩浩是个听话、懂事、不挑食的好孩子,老师喜欢你,在这给你一个大大的拇指,你真棒!
小小班的故事——小男孩浩浩
小小班那个外表像小姑娘的男孩子叫浩浩,小男孩浩浩是个特殊的孩子。为什么说他特殊呢?一是因为他有个特殊的家庭,有点智障的爸爸和眼睛看不见的妈妈。第二就是小浩浩自己了,貌似小姑娘的浩浩有点多动症,他是最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了,可以说他不能安静一分钟,你看,漂亮的小凳子浩浩不是用来坐的,他是用来玩的,活动课上,其他小朋友都认真跟随老师活动,只有浩浩推着小凳子满活动室乱跑,兰兰老师和他说过千万遍了:“浩浩啊!小凳子是小朋友坐的,你推坏了坐什么啊?"可他只当耳旁风,依然把小凳子当玩具。最让老师头痛的是他经常冒犯其他小朋友
,别看他貌似小姑娘,和小朋友玩时不是揪谁的头发就是打人家耳光,标准的攻击狂,班里的小朋友都有点怕他,我和兰兰老师更是每天都要特别注意他,怕他伤到自己也怕他伤到别的孩子。
今天是小浩浩多难得一天了,早晨,兰兰老师去厨房拿早点了,我忙着给孩子们倒水,突然,活动室后面传来了孩子的哭声,又是浩浩,因为他抢身边的小姑娘亦菲的花头卡,亦菲急了,用手抓破了浩浩的脸,看到孩子受伤的脸,真的心疼,可是小浩浩,你这经常冒犯小朋友的习惯何时能改啊?对两个孩子进行了教育后,本想这一天会安稳了,小浩浩总该有点教训吧,没想到,中午吃饭的时候意外又发生了,我和兰兰老师忙着给孩子们添菜、添水。吃饱了的小浩浩趁我们不注意又在活动时乱跑了,还边跑边用手拍打着正吃饭的小朋友,洋洋生气了,一下子把他推到了,我和兰兰老师本能的跑去抱起他,小浩浩的额头流血了。看着哇哇大哭的小浩浩,怎么还能责怪他呢?唉!小浩浩,今天真是你多难得一天啊。
午饭我和兰兰老师都吃不下,孩子受伤是意外,可孩子又懂什么啊?浩浩的一天是该让我们好好反思了,特殊孩子就要特殊教育,相信这样阴霾的一天再也不会出现了,加油!小浩浩,加油!兰兰老师和我!
涛涛的转变
涛涛是这学期刚转到我们大班的新生,他是个性格内向,怕生又严重缺乏自信的男孩。
在平时的活动中他总是一个人静静地,不说话也不参与。
原来涛涛从小跟着年迈的爷爷奶奶长大,平时与外面的世界接触少,逐渐形成了怕见人,又没自信的不良心态。
由于刚转到新的幼儿园,新的环境,新的朋友,新的老师,这种种原因让涛涛更加没自信,所以出现了这种情况。
为了培养涛涛的自信心,我在平时的接触中总是摸摸他,抱抱他,尽量多与孩子进行身体接触。
也引导别的小朋友和他一起玩。
并对他实施了“笨鸟先飞,早入林”的策略。
提前对他辅导接下来的活动,在活动开始中和小朋友一起鼓励他参与。
一开始涛涛低着头站在原地,不管你怎样去引导鼓励他,他就是不动。
我走到他的身边,摸着他的头,微笑着说:“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
”涛涛终于迈出了第一步。
也许是提前对他辅导过,他在活动中表现得很出色,成了小朋友的榜样。
涛涛笑了,多开心的笑容啊!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在以后的活动中涛涛越来越棒,越来越自信了。
这件事使我感触颇多,对于我们也许是一点小小策略,对于孩子确是美好的未来。
只有我们教师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引导,孩子才能更加健康的成长!
内向的转变
张书涵小朋友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孩子,我和家长一直想把她培养的活泼、开朗、有自信。用什么办法呢?这天,我正在给小朋友们讲《狼和小羊》的故事,孩子们听的津津有味,故事结束时,我让他们上台分角色表演一遍故事。孩子们高兴极了,都争先恐后的要上台,我想,找谁表演好呢?这时,一个身影映入眼帘,对,就是她了。“小朋友们,咱找张书涵来当小羊好吗?”“好!”孩子们齐声喊道。 张书涵小朋友听到老师叫她,有点吃惊,更多的是紧张、害羞。“我们一起拍拍小手鼓励一下她好吗?”在我和小朋友们的鼓励下,张书涵小心翼翼地走上台和其他几个孩子一同表演了这个故事。“张书涵小朋友今天讲的太好了,小朋友们咱们表扬她一下吧。”这时,孩子们边跳边拍手说:“张书涵,张书涵,你—真—棒……。”张书涵小朋友抬起头不好意思的笑了,看到她的变化我由衷的感到高兴,因为我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特点,我们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只有了解每个幼儿的特点,抓住每个教育机会,因人施教,才能扬长避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孩子。
盼盼的转变
下课了,我和孩子们在院子里活动,身后传来一声怯怯的低低的声音:“老师,老师,你看,这只瓢虫是好的还是坏的?”我听着不熟悉的声音,这是谁呢?回头一看,原来是盼盼,怪不得,盼盼从来幼儿园就没有和老师说过话。
他是和姥姥两个人从外地回来的没有完整的家,刚好入园时,他身上脏兮兮的,头发很长,他很胆小也很自卑,把自己封闭起来,从不和别人交流,所以,没有小朋友和他玩,他对老师也十分抗拒,我没有放弃他,我帮他洗脸,把他开了缝的裤子缝好,并洗干净,并试着和他交谈,他一直一声不吭,我鼓励幼儿和他一起玩,在课堂上以和蔼的微笑,赞许的眼神给他送去温暖的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己也比以前讲卫生了,也有了一个好朋友,两人天天一起玩,现在他竟然开口和我说话了,我给盼盼和围过来的幼儿讲解了辨别瓢虫的方法,是根据黑点的数量,七个圆点是好的,其他的是坏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盼盼也微笑着说知道了,就又去散开找瓢虫了。
君旸的转变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户外场地上热闹非凡,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君旸小朋友脸上也乐开了花,像只小蝴蝶在院子里飞舞。
由于君旸小朋友性格内向,很少与同伴接触,一日活动中,总觉的这孩子少了些童稚,多了些忧郁,在集体中显得郁郁寡欢,因此户外活动时,她总是自己躲在一个角落,不愿跟其他的小伙伴一块做游戏,一块活动,很多的活动技巧也掌握不了。
我常用爱的眼光去看他,用温暖的手去牵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用宽阔的双臂去拥抱她,并且让班里的孩子们都去接近她,跟她做游戏,教她跳绳、玩球等。
一天,孩子们告诉我:“老师,君旸会跳绳了!”真让人惊叹啊!于是我高兴的抱起她:“你太棒了,继续努力!”君旸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时不多见的兴奋之光,笑脸也生动起来。
我又不失时机的在全班孩子们面前表扬了她,还让她跳绳给大家看,从此以后,君旸时不时不地展示跳绳的本领,很多花样技巧让她跳的很轻松自如,别的活动也随之增进,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爱说爱笑,活泼自信。
这件事,让我看到表扬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自己肯定与自我欣赏的良好心态。
同时,让我意识到不管哪一个孩子,都需要爱,需要温暖,尤其是来到我们集体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真诚的伸出援助之手,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
紫瑜的转变
这个学期我们小二班来了位新朋友,叫紫瑜,比别的小朋友都更小了半岁,紫瑜幼儿刚入园的时候,不哭不闹也和我们老师说话,我们老师也非常担心这个年龄小的孩子,他能适应幼儿园生活吗?别的小朋友学了一学期,她能追上其他小朋友吗?
于是,我们采取了措施:
首先,从生活上多关心帮助她,与她多亲近,逐渐消除她对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的一些陌生感和恐惧感。每天入园时,我都会热情的与紫瑜打招呼,亲切的同紫瑜谈话,使她觉得我像家人一样在乎她。
其次,在许多事情上,对紫瑜一视同仁,比如在孩子穿衣服的时候,会悄悄的观察她的动手能力,让她自己穿脱衣服,碰到紫瑜脱不了的衣服再帮她的忙,并和紫瑜说上几句悄悄话,慢慢的紫瑜和我们更亲近了,现在每天早上来园也可以自己喊老师早了。看着她的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让我非常感动。
第三,要加强与家园之间的联系、沟通。紫瑜一直是爸妈接送的,在家庭教育问题上,经常会与我们沟通交流,紫瑜有哪些地方不足的,家长们就会针对这些问题加强教育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