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做“听话”的父母
发布时间:2020-11-12 幼儿园感恩父母活动的总结 做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育儿观念:做“听话”的父母这几天看了一本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让我备受启发,其中的一小节我深有感触,那就是做“听话”的父母,书中引用了卢梭的一段话“当儿童活动的时候,不要教他怎样的服从人;同时,在你给他做事的时候,也不要让他学会役使人。要让他在他的行动和你的行动中,都同样感受到他的自由。”就是家长和孩子都不要去控制对方,都要做“听话”的人。而家长作为强势者和主导方,是局面的开拓者——想有个听话的孩子,一定记住:在孩子面前首先做个“听话”的家长。当我们总在抱怨孩子怎么不听话,怎么不懂事的时候,背后其实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错误。我们总是在孩子面前扮演着权威的角色,孩子的衣服脏了,家里给弄乱了,我们总会责备孩子,总是要求孩子服从自己,其实,衣服脏了可以洗,磨破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就为了怕弄脏衣服着微不足道的理由,就把孩子这样一次充满乐趣的尝试给破坏了,这真是我们大人的失误啊!听懂孩子的心思太重要了。假如大人觉得孩子不懂事,不去认真的理解他在说什么,胡乱的训两句,孩子的心结打不开,他会有多长时间的苦恼和不安啊!让我们一起努力,做“听话”的父母!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观念: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育儿观念:如何做一个好父母
多读读育儿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年轻爸爸妈妈们由于没有育儿经验,因此在在照顾宝宝或者是护理生病的宝宝的时候往往都会手足无措。那么新手把妈妈要是想要尽快的升级为合格的爸爸妈妈们的话,那么首先第一步就是需要你们多读读育儿书,育儿书能让爸爸妈妈们以最快的速度了解育儿知识,并且了解宝宝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阶段会遇到的问题。
在选购育儿书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可以买那种以孩子年龄段划分的育儿书,这样可以了解各个时期的孩子的生理特征,喂养方式以及异常情况等等。又或者是可以选购关于开发宝宝智力的书,帮助自己更快体会亲子互动的快乐。
参加育儿课
爸爸妈妈除了可以多读育儿书来更了解宝宝之外,也可以通过参加育儿课来实现。现在有很多的医院或者是婴幼儿产品品牌的发布会都会设有一些免费的育儿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不仅会包括怀孕分娩的注意事项,而且还会教会新手爸妈们如果照料新生的宝宝等等,所以小编建议爸爸妈妈还是尽量要多去参加。
向老人保姆取经
对于老一辈的人的育儿经验,很多的年轻人都会认为是已经过时的,因此在育儿方面都不会去听取父母的经验。其实这种行为并不是正确的,尽管老一辈的人的许多育儿观念并不适合新时代的发展,但是还是有一些基本的育儿常识,别如孩子为什么会哭,如果安排孩子的日常饮食等等这些实践类的日常事务却是不受到时代的限制。因此对于宝宝这方面,小编还是希望爸爸妈妈们能听经常像老人或者是有经验的保姆们请教。
和别人交流育儿心得
爸爸妈妈在有闲暇的时间,可以多和一些同样也有小宝宝的爸爸妈妈们取取经,看看他们是怎么样照顾自己的孩子的,可以交流一些育儿心得,讨教一下彼此遇到的育儿问题,这样的话,不仅可以是的新手爸爸妈妈们更快的掌握育儿的诀窍,而且还能帮助自己的小宝宝找到玩耍的小伙伴呢!
育儿观念:怎样让孩子听话
育儿观念:怎样让孩子听话
(1)不要离他太远。与其在厨房遥控,不如靠近他,或逐渐走近他。
(2)最好眼睛看着他,叫他的名字,对他说话。边做其他的事,边对他说话,孩子比较容易忽略不听。
(3)态度要温和而坚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坚持要他做。但不要大吼大叫或用狂怒的声调命令孩子,否则孩子就学会只在父母怒气冲天时才有反应。所以命令孩子时,大人要努力保持平静。
(4)多用正面的话,而不要说反面话或用威胁的字句。与其说“你再不去洗手,就不要吃晚饭了”,不如说“要吃饭了,现在先去洗手”。
(5)父母说出的话要配合行动。与其三番两次叫孩子关电视,不如说一遍就上前关掉;告诉孩子该洗手了,就马上牵着孩子的手平静地走向卫生间。让孩子行动的,应该是“父母的行为”,而不是“愤怒的威胁”。父母把说出的话付诸行动,让孩子知道这是一定要做的,也可以减少自己唠叨的次数。
育儿观念: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育儿观念:父母怎样教育孩子
一是不能纵容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上明珠?
不能打?不能骂?吃要高档?穿要名牌?玩具随要随买?不买就
收不了场?这种情况在很多家庭都表现得很明显?由此让孩子养
成许多不良习惯?到头来孩子还要怪罪父母“你们为什么就不理
解我们这一代?”对于孩子的错?不能包容?要适时指出哪些是
对的?哪些是错的?对的就继续鼓励?错的就帮助孩子一起纠正?
同时?要培养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
家长就不要包办替代。
二是注重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永远是孩子
最直接的老师。父母的言行将对孩子的人生起到很大的示范作
用。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自己首先要做到。就象现在很多父母
不许孩子沉迷网络?自己却通宵达旦?对网游乐此不疲?父母要
孩子不要抽烟饮酒?自己却整天烟雾缭绕?酒气熏天?如何让孩
子做到?正所谓?己所不欲?无施于人?
三是要培养孩子的行为能力。第一要用眼睛认真的观察生活和周
围的环境?第二要用耳朵认真地听别人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第
三要用手认真的记录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成日记??第四要
用脑认真思考看到的、听到的、记下的?并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
点?第五要用嘴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准确地表达出来。要做到这
些?需要有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但只要坚持做了?孩子的
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会逐步得到锻
炼和提高。
四是要善于与孩子做朋友。父母不要总高高在上?动不动就老子
长老子短?总认为我生你养你?你就应该听我的话?按我的意志
办事。孩子也有孩子的自尊?孩子也有孩子的隐私?孩子也有孩
子的观点?要善于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沟通?自己说的孩子
不理解?要讲明道理让孩子慢慢理解和接受?自己错了的也不要
为了一己面子将错就错?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尊重和信任。
当然?不同的孩子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中?他们有
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育孩子时?还得结合自己孩子的实际?努
力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潜力点?不要去抹杀孩子的个性?有针对
性地培养教育
育儿观念:给孩子一个听话的理由
育儿观念:给孩子一个听话的理由
安安的幼儿园通知家长们写“教子有方”有一段时间了,作为妈妈的我一直想着也要写点自己的经历。
思来想去,我真不是一个合格的好妈妈,因为我想不出教育安安的一套系统的理论。我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遇到了可以教育的机会,才利用一下。
安安出门总是不喜欢被大人拉着手,喜欢自己自由自在的走,但是马路上车子那么多。有一次,我拉着他走在马路上,他想挣脱我的手,并且说:妈妈,我不要牵着手。我就问他为什么。他说:我长大了。心里小小的担忧:儿子长大了,不想被束缚了。。。突然,我想到了试着换个角度来让安安牵着我的手。我就对安安说:安安,你长大了,妈妈就老了,你要保护妈妈哦。马路上车子好多,妈妈好怕怕,你拉住妈妈的手好吗?安安想都没有想就说:好吧。然后用他的小手拉住了我的手,我就乘机牢牢的抓住他的手,暖暖的,一直暖到心窝里。从此,只要下楼过马路等我想牵住安安的手的时候,我都会对安安说:儿子,快点来拉住妈妈的手,你要保护妈妈哦。安安还是很乐意接受的。虽然有时候他也会不耐烦的说:妈妈,你不是已经长大了的嘛。哈哈。
平时都是安安的外婆接送安安,外婆照顾安安的时间最多,最辛苦。安安这个年纪是很不听话的时候,外婆也经常提到安安不听话。有一天,我听到外婆在和安安聊天,说着说着说到了安安上大学,外婆说:等安安上大学的时候,我已经老的不成样子了。和外婆很亲的安安听到后,都快哭了,大声说:我不要外婆变老,我不要外婆变老,一连说了好几遍。我就赶紧走过去,对安安说:儿子,你知道外婆为什么会变老吗?我就乘机对安安教育一番。安安,外婆照顾你很辛苦的,要做好多好多事情,好累的,如果你平时不听外婆的话,外婆就更累了,外婆累了就会变的好老好老,如果你不想外婆变老,你就要多听外婆的话。要照顾外婆,保护外婆。虽然安安还不能真正做到体谅大人,但是我相信经常给他灌输正确的思想,以他能接受的方式告诉他,慢慢的等他长大,他一定能理解的。
生活中还有很多时候需要用到我们的智慧来给孩子一个听话的理由。有时候安安吃了零食,我想让他多喝水,我就会告诉他:安安,你要多喝水哦,因为你吃的那些饼干小动物,他们也需要喝水的哦。你多喝水,他们在你的小肚子里会很开心的哦。安安就会多喝一点水。
孩子不愿意做一件事情,总有他们自己的原因的,因为我们的宝贝都是很天性善良的,作为父母的不能一味的责怪他强迫他们接受我们的要求,要搞清楚他们的原因,然后用正确的方式以他们能接受的原因来告诉他们。
育儿观念:父母做了哪些事,会让孩子恨你
育儿观念:父母做了哪些事,会让孩子恨你
每个宝宝生来最喜欢的人,应该就是爸爸妈妈。但长大成人后,有些人却痛恨自己的父母,有些甚至关系冷淡到破裂。究竟在成长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孩子最后痛恨自己的父母呢?总结了一些各路网友成长中的痛点,希望爸妈都能引以为戒。
☆孩子需要保护的时候,没有挺身而出
看过一件事情,9岁的小女孩住在乡下,被自己的爷爷猥亵了,告诉来看望自己的爸爸,爸爸居然生气地让她别乱说,爷爷只是给你检查一下身体。小姑娘害怕无助,在最需要爸爸保护的时候,得到的只是一顿责骂。
孩子的一生或许会发生这么特殊事情,需要爸爸妈妈为自己挺身而出,如果连父母都不相信自己,不保护自己,孩子又能求助于谁呢?
☆孩子最爱的东西被抢,却不闻不问
之前就画过一篇漫画,5岁的小妹妹最爱的滑板车,被远房亲戚的小男孩看上了,死缠烂打地要,小妹妹的妈妈为了面子,把滑板车强硬地给了对方的小男孩,还扇了一巴掌。从此小妹妹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好东西,即使有了,不久也会失去。所以长大以后,从来不敢奢求好东西,各种患得患失。
你以为孩子小,这种事情记不住,但孩子不仅仅记住了,还记在心里一辈子,并且影响自己一辈子。
☆把自己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
有多少人的人生因为父母年轻时候的梦想而改变了?自己完成不了的梦想,要么就努力去完成,要么就埋藏心底。孩子不是我们的缩小版,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没有义务替你去做你做不了的事情。
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有无数种可能,他能自己飞得更高更远,爸爸妈妈不应该是折断他翅膀的人。
☆教育孩子以棍棒为主
“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器”,这样话成为了无数父母棍棒教育的口头禅,也成为了很多孩子一生最深的痛。打孩子,可能会起到一时的效果,但更多的是孩子对你的害怕,而不是真正的心服口服。至于没做错事,纯属是在外面受气,回来找孩子出气的,就简直是冤枉了。
长期被打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一个自卑内向的人。长大以后或许他会孝顺你,但未必心里会感激和爱你。
☆总拿自己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相信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有一个敌人,叫“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比身高,上学比成绩,工作比收入,结婚也要比个早晚...在一次又一次的对比中,家长的攀比心远远超过于关心孩子的本身,家长不再关心孩子是不是过得不开心,而是有没有给自己争脸面。
如果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那自己先从做“别人家的父母”做起吧。
☆不信任孩子,一次犯错就把孩子定型
看过一个网友的经历,他8、9岁的时候,很喜欢超人玩具,就去偷妈妈藏在月饼盒里的零钱去买,结果被发现了,抓回来棒揍一顿,从此不敢再偷。但是后来妈妈丢钱找不到的时候,还是会怀疑他,让他感觉很难过,难道偷过钱的孩子,从此就进入黑名单?
连自己最亲近的爸妈都不相信自己知错能改,那孩子为什么要改?不能因为一次犯错,就在心里把孩子定型了。
☆否定孩子,认为孩子的成功是运气
当年我考上省重点大学的时候,我爸爸就说因为我运气好,才考得上。当时是真的伤心难过,自己付出的努力就被一句“运气好”给抹杀了。虽然过去那么多年,原谅了他。但我多么希望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候,取得成绩,能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而不是把一切归结为“好运气”。
孩子总在批评和否定的环境中成长,他会认为即使自己再努力也得不到认可,还不如省点力气别努力了。一直被否定的孩子最终就会成为你所否定的那种人。
☆以打击为教育方法
很多父母以为一直打击孩子,就能激发起孩子的奋斗心,努力考个好成绩。但如果孩子性格敏感,激将法不仅不管用,还会容易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容易让孩子养成了自卑的性格,等长大以后,无论取得多大的成绩,依然觉得自己不够优秀。从小就一直在父母的否定中长大,这样的孩子一辈子都在寻求别人的肯定。
☆给不到孩子想要的陪伴
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年纪,父母因为忙碌的工作,应酬社交而忽略了孩子。或者你会说,我必须要努力赚钱,才能过日子,维持生计啊。对孩子来说,比起金钱,他们更需要父母的陪伴。等你以为赚够了钱时,或者你的孩子已经不再需要你的陪伴了。
如果不是到了无法生存的情况,再苦也不要让孩子做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变得敏感偏激、内向自卑。如果父母两个人都上班,就在周末多抽空陪孩子看看书、出去走走,一起过个亲子周末。大人需要钱,但孩子需要的是爱。
☆当着孩子面,父母无止尽的争吵
如果父母整天当着孩子的面争吵,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影响非常大,如果争吵的内容是因为孩子,更容易让他觉得自己的存在是个错误,是自己才导致爸妈争吵的。长久以来,孩子的性格容易内心自卑。
夫妻要是有争吵,也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有什么话关上房门好好说,让孩子参与到父母之间的争吵,是件残忍的事情。
☆父母间的家庭暴力
对孩子来说,父母吵架可能已经是噩梦,但面对父母间家暴,可能对孩子更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长期身处在暴力的家庭环境下,孩子长大后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虽然恨透了家庭暴力,但长大以后,却潜移默化地用暴力去解决家庭问题。原生家庭的悲剧很可能会一代一代地重复上演。
没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爱的爸爸妈妈互相伤害更残忍的画面了。
☆打着爱的名义强迫孩子妥协
“爸妈这样做是为了你好”多少父母说过这句话?很多的时候,父母只是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忽略了孩子真正的感受。但如果真的爱孩子,难道不是应该让他遵循自己内心去做选择吗?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模样,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适当地修枝剪叶,而不是剪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父母应走出“听话”教育的误区
“听话”,这是中国的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口头禅。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这是中国传统教育下人们的一种共识。
一位咨询者谈起父母对他进行听话教育的历程。“小的时候,姥姥照看我,妈妈上班前总是反复叮嘱,要听姥姥的话。妈妈下班回来之后也常常问我,今天听姥姥的话没有。我三岁后上了幼儿园,妈妈每天早晨送我去幼儿园,临走时也总是一句话,听阿姨的话;每天晚上去接我,也常常问我,今天听阿姨的话没有。我上小学时,每天都叮嘱我听老师的话,上课要用心听老师讲。上了中学还是经常叮嘱听老师的话。后来我工作了,也经常叮嘱我要听领导的话,看领导的脸色办事。好像在我的记忆中,‘听话’二字是妈妈对我讲得最多的。”
尽管没有做过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但从我平时对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察和我对一些同学的访谈中,可以总结出“听话”是中国家长对孩子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字。
父母希望孩子听话对不对呢?对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孩子在小的时候,自理能力很差,让孩子按照父母或保护人的意愿去活动,避免出现危险,这无疑是对的。但是,孩子逐渐长大,自我意识逐渐得到发展,在这个时候,父母的叮嘱、关心、爱护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不能总用“听话”两个字抽象、概括地进行教育。
总是用“听话”两个字去教育孩子,势必在孩子的幼小心灵里灌输一种观念:大人的话,包括父母的话、老师的话都是对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儿童独立思维的发展,限制了儿童独立行为的发展,限制了儿童质疑精神的发展,会给孩子形成唯唯诺诺的性格创造条件。
试想,一个孩子处处、事事按照父母的话去做,按照老师的话去做,他没有自己提问题的心理空间,没有表达自己看法的余地,再夸大地讲,他不是变成一个机器人了吗?自己的言行是受别人支配的。试想,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能有创新人格吗?能有创新意识吗?能有创新能力吗?他们大概只会看着父母的眼色办事,看着老师的脸色办事,看着领导意图办事。
我们不是一概反对听家长和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而是说要通过孩子的理解,本人独立的思维,批判性地去接受别人的话,而不能千篇一律地“听话”,不折不扣地“听话”。
中国家庭教育要求“听话”的传统是中国小农经济在家教问题上的反映。小农经济时代,求得生活安安稳稳,不惹是生非,不出头,孩子乖乖地长大做一个老实人就可以了。这种小农经济下听话教育观念培养不出创新意识强的人,培养不出敢作敢为、敢为真理而奋斗的人。
听话教育是缺乏民主的教育。封建时代的家庭在人格上是不平等的,孩子要绝对服从父母,这种家庭教育缺乏民主的精神,也是社会生活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
如今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新时期。新的时期呼唤着心理素质高的人才,新的世纪必然会造就数以千万计的具有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高级人才,也将造就数以亿计的具有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普通劳动者。中国家庭传统的听话教育已远远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了,不彻底改变家庭的听话教育无法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无法适应新世纪对普通劳动者的要求。
哪个家庭改变教育观念快,哪个家庭就为孩子成长带来益处。我们家长眼光要放开,胸襟要宽阔,要看到孩子的未来,看到未来世界对孩子的需要,把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与21世纪需要人才的要求相适应。
我们反对“听话教育”并不是反对孩子什么都不听爸爸、妈妈的话,什么都不听老师的话,并不是这个意思。也不是反对父母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