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幼儿洗手帕想到的……
发布时间:2020-11-19 幼儿园洗手的活动方案 教育笔记洗手 洗手教育笔记[案例实录]
升入寄宿制大班的孩子,对集体生活的作息规律已很适应。
一天,我带孩子去浴室洗澡,我跟孩子们说:“别忘了把口袋里手帕取出来放在脸盆内,待会儿阿姨会拿去洗”。
我的话音刚落,只听见孩子们说:“手帕我们也会洗的”,“我才不会洗呢?”顿时浴室里就热闹起来,叽叽喳喳地讨论开了……
此时,我发现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开始有想法了,在生活上有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寄宿的大班孩子,生活的独立性较强,生活的自主性、自我的生活意识都在增强,不再是一味地听从老师的安排。
于是,我顺应着孩子的想法因势利导的开展了“洗手帕”的生活活动。
我说“刚才我听到有小朋友说他会洗手帕,你们真会洗吗?”孩子们大声地说:“会!”“那好,我们学着洗手帕吧。
看谁洗得最干净。
”孩子们拿着自己的手帕进入了洗手间,高高兴兴的开始了他们的劳动实践。
下面是孩子们在洗手帕过程中的对话。
江江对强强说:“水龙头不要开得很大,水很浪费的。
……你手帕是干的,怎么涂上肥皂?……肥皂一定要加的多手帕才能洗干净。
”
强强答:“我知道。YjS21.cOm
”
良良对平平说:“涂上肥皂要用力搓来搓去,要搓好长时间才能洗干净。
”
平平说:“我知道,在家里我妈妈给我洗过手帕的,洗手帕很开心的。
”
圆圆对方芳说:“怎样把肥皂泡洗干净?”
芳芳说:“我妈妈是水龙头开着洗的,还可以闻一闻有没有肥皂味道”
天天说:“老师,手帕洗好了怎么办呢?”
老师说:“给手帕夹在夹子上晾干。
”
这时,不知哪一个孩子插嘴说:“还可以放在烘干机里烘一烘就干了。
”
孩子们一会儿把自己的手帕都洗干净了,每个孩子都快乐无比。
[案例分析]
二期课改在幼儿生活课程中提出“学做自己的事情,积累自理生活的经验。
”为我们开展生活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
我们平时比较忽略孩子的生活经验,事实上,孩子们在生活中每天都在观察、积累,他们渴望参与劳动,学着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亲身体验劳动的快乐。
一次小小的“洗手帕”活动,我发现我对孩子的了解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对洗的过程的经验是如此的丰富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
我们只有确立孩子是生活的主人的理念,才能使幼儿生活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不仅能成为幼儿喜欢的活动,也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
搭建生活舞台让幼儿交流生活经验不妨可成为我们开展生活活动的一条途径,幼儿在与同伴、教师的共同交流中,可以把他们平时看到、听到或操作过的生活经验说出来、做出来,教师也可在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和孩子一起在生活中学和用。
类似“洗手帕”这种互动式的交流,孩子无论在情感、行动上都能自觉的接纳,他们的生活经验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由“药儿园”想到的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由“药儿园”想到的”!
近日,惊闻西安幼儿园给幼儿服用“病毒灵”,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随后吉林市高新区芳林幼儿园也被曝出存在类似情况,以此类推,全国不知还有多少幼儿园存在此类情况,不禁让人联想到“药儿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不知她们给孩子服药时手会不会颤抖、心跳是不是暂停,否则她们怎能对祖国的花朵下得去手?将心比心,她们能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吗?
我园不是就餐幼儿园,不会存在这种情况。
到底是原因驱使幼儿园采取这种令人发指的做法呢?据家长分析,主要是担心孩子感冒发烧缺勤,这样幼儿园能多挣些钱。
归根结底还是钱惹得祸。
这一点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深有感触。
向钱看齐的社会风气无孔不入,幼儿园自然不能免疫。
更何况民营资本办幼儿园,资本的逐利性是永恒的,会想尽一切办法从孩子身上挣钱,哪还管什么师德、医德、公德!再者,幼儿园老师的待遇是极低的,一直在最低工资线上徘徊,除去有正式编制的少数教师,她们维持正常的生活都非常困难,民办园的老师待遇就更得不到保证了。
我想这应是“病毒灵”事件的根本原因。
怎样才能避免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呢?我想应该回归教育的公益性,如果以办园为生财之道,那此类事情应是冰山之一角。
生财有道,请不要再打孩子的主意,但愿“药儿园”的出现只是昙花一现!
不知道本文“由“药儿园”想到的”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由喂饭想到的
今年我带小班,说起班里这些宝贝的故事,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金林对奶奶的依恋特别强,入园都两个多星期了,他还是一到吃饭时间就哭闹不止,一口饭都不吃,任凭我们几位老师使出浑身解数,他都置之不理,这可难坏了我们。幸好,金林奶奶坚持送他,每天给他带牛奶和食物。金林只吃带来的食物,这些食物多以速食食品为主,时间久了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很不好的,这可如何是好?
没想到一天中午事情有了令人惊喜的转变:我正在督促孩子吃饭,只见三民吃完了自己的饭,端起金林的碗,学着老师的样子:“金林不要哭了,哭就漂亮了,来,大口吃饭,吃完饭就漂亮了,奶奶就来接了。”金林真的张开了口,吃了三民喂来的饭,而且吃了一大碗!
我想这个方法真的不错:让小伙伴之间喂饭。这样可以使我们老师不用一边照看吃饭的小朋友,一边喂还不怎么会吃饭的小朋友,忙得不亦乐乎了;还可以让小朋友觉得新鲜、有趣;增进了小朋友之间的交流;更让朋友有成功感,也激励吃饭慢的小朋友的进餐速度。实践证明,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做。
幼儿中班教育随笔《由洗手引起的》
澧县澧州幼儿园许艺爱一天餐前洗手的时候,生活老师临时有事去了,不在班里,我要忙着组织孩子们餐前洗手,还要看着热腾腾的饭菜,以免孩子们烫到。我急忙到盥洗间给幼儿打开了水龙头,叮嘱他们排好队,把小手洗干净,便回到了活动室。没走几步,就听见盥洗间里闹哄哄的,还伴着争吵和埋怨,有的说‘就是你,把我的衣服弄湿了。’有的说‘是你自己弄湿的’。。。。。。。
我连忙跑进去询问情况,只见梦宇和朵朵的衣服上溅了很多水,安琪的脸上也是水,好像刚哭过一样。梦宇指着彬彬说‘就是他,把我的衣服弄湿的’安琪和朵朵也跟着一起附和。彬彬委屈的指着水龙头对我说“是它弄的”。我一看水龙头,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原来是我刚才开水龙头的时候太着急,把它开的太大,水流的太急了,所以才会导致刚才的事情发生。
看着这些一脸茫然的孩子,我大脑临机一动,何不就这个事情教育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水龙头呢?于是,我走到水龙头的跟前,让孩子们围在周围,将水龙头关上,再重新扭开。这一次我开的很小,叫来刚弄湿了衣服的朵朵再洗一次手。只见她眼神里满是疑惑的望着我,小心翼翼的将小手伸到出水处。我微笑着示意她可以大胆的洗。她先用右手轻轻的去试了试,没有水溅起来,才将左手也放心的伸了去。看到朵朵这次没有弄湿衣服,孩子们都欢呼了起来。我连忙趁机问:“为什么这次朵朵洗手没有弄湿衣服呢?”俊涛说“她小心了”,萱萱说“她离龙头远些了”。。。。。。。,正当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得起劲的时候,我突然将龙头拧到最大,只见水柱冲在池子里溅得四周都是水,孩子们大声的喊“太大了,太大了”。我笑着关紧了水龙头,对孩子们说“刚才老师将龙头开的小的时候,朵朵的衣服没弄湿,开的大的时候,水溅得好高,没有伸出手都会被溅湿。你们觉得我们以后应该怎样开龙头呢?”答案是异口同声的“要将龙头开小些”。我会心的给了他们一个大拇指。
通过这件事,让我感受到教育的契机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用心,抓住合适的时机,对孩子们进行随机教育,收到了的效益远远要比传统的说教好很多。那天以后,我们班的孩子都会正确使用水龙头了,再也没有因为洗手弄湿衣服的现象了。
由孩子拿幼儿园玩具想到的
前几天班里刚转来一个小朋友羽斐,我害怕小孩不适应,再加上家长的各种嘱托,平日里就多关注了她一下。
一天,我发现她站在玩具柜哪儿东瞧瞧西看看,自始至终紧紧地抓着她的书包,我走上前把她的书包打开看了看,说:“羽斐,你怎么拿幼儿园的玩具?”她看了我一下,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也没有说话,我看着她继续说:“快拿出来放到玩具柜里,幼儿园里的玩具属于所有的小朋友,只能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是不可以带回家的,你知道么?”她看着说,木然的点了点头,极不情愿的把玩具从书包拿了出来。
针对这件事,我和她妈妈进行了沟通,她妈妈说:“说好听的你这是拿幼儿园的玩具,说难听点,你这就是偷呐!”她妈妈说完,狠狠的推了她一下,可以看出,她妈妈很生气,我对她妈妈说:“羽斐她才四岁,有时候分不清好坏是非也是正常的,毕竟她还是个小孩子。”她妈妈几乎要掉下眼泪了,握着我的手,跟我说:“刘老师,你说这可怎么办才好?她有时拿小朋友的东西,橡皮铅笔什么的,你说她小小年纪,怎么能这样啊?为了这,我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可她……哎,我是一点辙都没了啊!”看着快要哭了的羽斐妈妈,我也难受的很:“把这件事交给我处理吧,我想想办法,你也别使劲说她了,更不能打她。”
我每天户外活动的时候都去找羽斐说话,有时候给她讲故事,有时候和她聊聊天,慢慢的跟她说一些做人的道理,慢慢的她开始信任我,常常主动走到我身边跟我说一些悄悄话,她也没让我失望,再也没有拿过幼儿园或者其她小朋友的东西。
小孩子不懂事是很常见的,都识大体的话,还要我们老师干什么?作为一个老师,必须要耐心,更要做到细心,关注每一个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的坏习惯,为他们明媚的未来奠定基础。
由系鞋带想到的
沈建新最近穿了一双新鞋子,可鞋带总是容易松开。
今天中午,鞋带又系不上了,他便坐在那儿等老师来帮忙。
一旁的邱紫瑞看见了,蹲下身主动帮沈建新系鞋带。
沈建新立刻伸出一只脚去,很享受的样子,还和身边的小朋友说笑起来。
一只鞋带系完了,沈建新又伸出了另一只脚。
等两只鞋带都系好了,沈建新立即跑开了,这时,邱紫瑞还没站起身来呢。
邱紫瑞是个热心肠的孩子,动手能力也很强。
平时总是积极地帮助身边的小伙伴。
自从沈建新穿上这双新鞋之后,邱紫瑞已经帮他系过几次了。
可是沈建新一次都没有说过“谢谢”,反而觉得心安理得,觉得别人给予他帮助是应该的,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由此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平时我们总是过多地强调小朋友们之间要互相帮助,一味地表扬乐于助人的孩子,对接受帮助的孩子的心态却关注得不够,使得这些孩子乐于享受而无动于衷,他们没有无助时的烦恼也没有在接受他人帮助之后产生感激之情,更体会不到主动助人的快乐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抱有这样的想法,这对于他们以后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教会孩子感恩和爱是我们教育者的责任,我们是该调整一下思路了。
幼教随笔:由幼儿争抢玩具想到的……
这就更清楚地说明此时孩子还不会进行“因为我抢了,所以他没有了”的逻辑推理,也还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
宝宝们又开始了他们喜欢的娃娃家游戏。他们摆弄着娃娃家里的一切,时而抱抱娃娃,时而摆弄起餐具,各自玩得不亦乐乎。突然,我看到智豪和雨航两个小朋友在互相的争抢一个电话机。我在旁边看见了就走过去问:“你们怎么了啊?”看见我来了,他们马上向我告状说,“他抢我的电话机。”“不是,是他抢我的。那电话机是我的,是我先看见的。”“那你愿意和他一起玩这个电话机吗?”“好吧。但我要做爸爸。”“好的。”说着,他们就开心的玩起来了。可是,没一会智豪又和别的小朋友争抢其它玩具了。
爱模仿是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他们经常会出现像小明那样,别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看见别人有的,自己总是想要。在幼儿园的小班里,同样的玩具会有很多,这就是为了能尽量满足幼儿喜欢模仿的这一心理需要。尽管如此,孩子们争抢玩具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那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有的孩子似乎“屡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经看到的那样:一位教师对一个抢玩具的孩子说“你把宝宝的玩具抢走了,他没有了怎么办?”老师想通过让他具体地看到“别人没有了”,从而知道“自己不对了”。而孩子却很坦然地说去那(指玩具架)拿一个。这就更清楚地说明此时孩子还不会进行“因为我抢了,所以他没有了”的逻辑推理,也还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
对此,我们在教育中应教给孩子简单的交往语言,喜欢听故事是学前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对于小年龄的孩子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如果我们把想教育的内容含在故事情节当中,他们仍然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把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反复地讲在故事当中,如:小鸡对小鸭说:“你的大皮球让我玩一会儿好吗?”小鸡对小猴说:”你的小汽车让我玩一会儿好吗?”让孩子知道说这样一句话,对方就能够高兴地把玩具给自己玩,然后在生活中,成人要提醒孩子去使用这样的语言,并帮助他感受成功,让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抢玩具不对的印象。
幼师心得:由幼儿争抢玩具想到的
导读:在幼儿园的小班里,同样的玩具会有很多,这就是为了能尽量满足幼儿喜欢模仿的这一心理需要。尽管如此,孩子们争抢玩具的现象仍时有发生。那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有的孩子似乎“屡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经看到的那样:一位教师对一个抢玩具的孩子说“你把宝宝的玩具抢走了,他没有了怎么办?”
宝宝们又开始了他们喜欢的娃娃家游戏。他们摆弄着娃娃家里的一切,时而抱抱娃娃,时而摆弄起餐具,各自玩得不亦乐乎。突然,我看到智豪和雨航两个小朋友在互相的争抢一个电话机。我在旁边看见了就走过去问:“你们怎么了啊?”看见我来了,他们马上向我告状说,“他抢我的电话机。”“不是,是他抢我的。那电话机是我的,是我先看见的。”“那你愿意和他一起玩这个电话机吗?”“好吧。但我要做爸爸。”“好的。”说着,他们就开心的玩起来了。可是,没一会智豪又和别的小朋友争抢其它玩具了。
爱模仿是3-4岁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中他们经常会出现像小明那样,别人玩什么自己也想玩什么,看见别人有的,自己总是想要。在幼儿园的小班里,同样的玩具会有很多,这就是为了能尽量满足幼儿喜欢模仿的这一心理需要。尽管如此,孩子们争抢玩具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那么为什么会让我们感觉有的孩子似乎“屡教不改”呢?就像我曾经看到的那样:一位教师对一个抢玩具的孩子说“你把宝宝的玩具抢走了,他没有了怎么办?”老师想通过让他具体地看到“别人没有了”,从而知道“自己不对了”。而孩子却很坦然地说去那(指玩具架)拿一个。这就更清楚地说明此时孩子还不会进行“因为我抢了,所以他没有了”的逻辑推理,也还不具备换位思考的能力。
对此,我们在教育中应教给孩子简单的交往语言,喜欢听故事是学前幼儿的共同特点,但对于小年龄的孩子认识水平低、理解能力差的特点,如果我们把想教育的内容含在故事情节当中,他们仍然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把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反复地讲在故事当中,如:小鸡对小鸭说:“你的大皮球让我玩一会儿好吗?”小鸡对小猴说:”你的小汽车让我玩一会儿好吗?”让孩子知道说这样一句话,对方就能够高兴地把玩具给自己玩,然后在生活中,成人要提醒孩子去使用这样的语言,并帮助他感受成功,让幼儿在潜意识中产生抢玩具不对的印象。
由欺生到想念
小四班的林老师因为工作调动,离开了我们环山路幼儿园,在新老师还没有到位的那一个周里,我也成为了小四班的一位成员。
记得第一次看孩子们睡觉时,大约12点半左右才好不容易将每一个宝贝都哄睡了,于是,拿来了剪刀和即时贴,打算给孩子们剪一些小棒点。可剪了不到20多分钟,突然有个小朋友大声喊到:“老师,我尿尿。”于是,赶忙放下剪刀,帮小宝贝穿鞋子。这时,又有小朋友也说要尿尿,(小孩子就是这样,一个要去小便,肯定后面会跟着很多也要小便的,一个要去喝水,肯定也会有更多的也喊着要喝水的,这就是土话说的“赛伴”)。这样一来,好不容易安静下来的睡觉氛围一下子没有了,很多小朋友也跟着醒来了,
“老师,我要找奶奶”
“我要找妈妈”
“我不哭你给我妈妈电话话”
“老师,我睡够了。”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整个寝室开始吵闹起来,我哄了这个哄那个,最后拿着我剪的小蝴蝶说:“谁安静地睡觉我就给谁贴大大的蝴蝶。”
“老师,我听话。”
“老师,我睡觉你给我贴大蝴蝶。”
“老师,他都说话了。”
……
看来蝴蝶的吸引了也没有了,孩子们还是你说我说他也说。这时小三班的周老师来了,跟我一起哄着这些小可爱们,这样秩序才算稳定了许多。等下午上班时,荣老师回来了,我将孩子们今天中午的表现告诉了她,荣老师说:“没有啊,我看的时候,孩子们睡得很安静啊!”哎!原来,这些小可爱们是欺负生人啊,才不管是你不是园长呢!
在小四班的这一个周里,每天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渐渐地孩子们喜欢上了我。
第二个周的周一,新来的任老师加入了我们的小四班,因为有了新老师来,再加上一上午我都在接待来看园的家长,直到中午才抽出时间,于是我马上去小四班看看这些可爱的小宝贝。刚推门进去,孩子们就围过来,亲切地喊着:“园长阿姨好!”“园长妈妈好!”刘豪杰小朋友拉着我的手说:“园长阿姨,你去哪里了,我都想你了。”还有很多的小朋友拍着自己身上的小棒点,告诉我他表现很棒。
看着孩子们那开心的样子,我心里也美滋滋的。孩子们现在是真正喜欢上我了,而且知道想我了,我用我的爱心换来了孩子们的喜欢与信任。作为幼儿园教师,只要能付出真心去爱孩子,孩子也会很快喜欢上你,喜欢上可爱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