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发布时间:2020-11-23 幼儿好习惯故事 幼儿园好习惯说课稿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育儿心得: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最近,阳阳在幼儿园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说阳阳的进步很大。为此,老师希望我能把教育孩子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于是我就将近期教育孩子时积累的几个经验进行了总结梳理,希望能与各位家长一起探讨,一起帮助孩子们进步。
1、给孩子讲道理,要注意方式方法。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最好能够摆事实、讲道理。比如当阳阳在超市看见薯片这类不健康食品吵着要买的时候,只和他说这些食品不健康,不如直接拿一包薯片把配料表给他自己看。一般配料上会标注食品添加剂的字样和成分,当阳阳看见这些字眼的时候,他主动就不要了。
有些时候,和孩子讲道理甚至需要想一些不一样的办法。由于体质原因,阳阳一吃糖果就会咳嗽,所以他很少吃糖。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所以他喜欢到处收集糖果放在他的小储物箱里,并告诉我们这是拿来玩的,“只能玩,不能吃”。久而久之,这种收集糖果的行为变本加厉。不论在哪,只要看见糖果,他总是想方设法地将糖果装满整个裤兜,一旦不给他拿,他还会生气发脾气。为此,我和爸爸伤透了脑经。给他讲道理,告诉他食物是用来吃而不是玩的,要爱惜粮食;糖果有保质期,超过保质期的糖果会变质、招惹虫蚁等等。看似他听懂了,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这时,我和爸爸意识到:应该另辟蹊径了,需要通过其他方式证明我们说的道理是正确的,他才会从心底认同,进而改正坏习惯。为此,我和爸爸想出了一个办法:我们从储物箱里拿出一颗糖,小心的拨开糖纸,将糖放在小区一处蚂蚁较多的地段,收集蚂蚁。当蚂蚁爬满整颗糖果的时候,小心的将蚂蚁、糖果和糖纸放在一个显眼的小糖果盒里,再将小糖果盒放回他的储物箱。这时,我们就耐心的等他自己去发现了。当他打开这个小糖果盒,并发现满盒的蚂蚁和快要融化的糖果时,我们再和他说“超过保质期的糖果会变质、招惹虫蚁”这样的道理,他就完全相信了。阳阳主动将储物箱里的糖果全部清理出来,不再收集糖果。以后再看见糖果,也会征询大人的意见,不再会因为糖果而生气发脾气了。
2、赏罚分明,答应孩子的奖励一定要税现,千万不能欺骗他,不能为了哄孩子,而答应他一些根本无法兑现的承诺。要给孩子树立榜样,要树立家长的威信,才能让孩子相信你所说的每一句话。
目前,阳阳有一个玻璃罐,罐子里放着他通过努力收集的小星星。如果阳阳超额完成作业、改正缺点或者得到表扬等,他就能获得相应数量的星星;如果他没有完成当天的作业、犯错误或者受到批评等,就要扣除一定数量的星星。当星星累积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可以换成不同的奖品,比如小汽车、模型车等等。
做错事也一定要记得惩罚孩子,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但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打孩子。一般情况下,阳阳如果是初犯,往往我们都会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仅仅给予口头警告,并告诫他再犯会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当他再犯同样的错误时,原先告诫的惩罚一定要实现,千万别因为孩子的眼泪而放弃原则。阳阳被罚过星星、罚过题、罚过站,屡教不改或情节非常严重时甚至在人行道上罚过站。当然,惩罚的同时要密切关注他的心理,如果他平静的接受惩罚那就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如果他大吵大闹或者伤心流泪了,一定要在惩罚完毕后,好好安慰他,比如抱抱他和他讲道理,让他发发牢骚等等。往往这样以后,会感觉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更上一层楼,孩子也更愿意听话了。
3、遇到困难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要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习惯,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因为担心他做不好,而一味的帮他做处理。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习惯,其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需要家长的长期监督和配合。
现在,阳阳每天幼儿园下课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完成我给他布置的三页简单的大班作业。他自己会做的部分自己写,不会的部分或者求助爷爷奶奶、或者等我下班回家教他。其中,三页是必做的部分,多做一页可以多得到一颗星星,少做一页就扣除一颗星。其实作业很少,认真写的话仅仅需要5~10分钟就可以完成。每天下班回家吃完晚饭,休息一会,他就会安静的座在我身边,看着我给他检查作业。如果全对,他会非常开心;如果有错误或书写不认真,我会帮他指出,并要求阳阳自己改正。
这个习惯看似简单,但确实花了很久才让他养成的,期间也遇到过很多问题和困难,这些都是需要家长的鼓励和督促的。比如当他写不好数字时,我会给他自制一张大大的描红纸让他一笔一划的描;比如当他碰见困难退缩,不愿意写作业时,我们会鼓励他,座在他身边一点一点的教;比如当他磨磨蹭蹭不注意时间时,我们就用超时惩罚的方法,让他知道磨蹭掉的时间还是要花费在写作业上,不可以玩、不可以看电视等等。
4、要与老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因为在学校里、课堂上,孩子所表现出来的是与家里不一样的一面。通过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改正缺点。其实在这点上,我和阳阳爸爸做的并不够。因为要上班,周一至周五幼儿园的接送基本交给了奶奶,只能通过奶奶的反馈和阳阳自己的描述,了解问题并及时帮助孩子纠正。建议有时间的父母,最好自己接送,及时与老师沟通。正是意识到平时做的不够,所以周末的兴趣班、英语课,我们都会自己接送阳阳,并主动询问他的进步和不足。和每个孩子一样,阳阳偶尔也会上课不认真听讲、不愿意做培训班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说话等等,这些问题只能发生在课堂上,所以只有及时与老师沟通,才能及时帮助阳阳客服困难、改正缺点。
5、一定要多花点时间在孩子身上,千万别把孩子一味的交给爷爷奶奶管教。其实,开始我和阳阳爸爸总是感觉工作忙,对阳阳管的并不多。但当他进入幼儿园以后,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的时候,我们开始意识到这样是完全不可取的。其实,老年人更容易溺爱孩子,他们的教育观念可能和我们这代人不完全一样。自己的孩子一定要自己管教,一定要多抽出时间陪陪他们。每天晚上和周末的时间,我和阳阳爸爸都尽量自己带孩子。每天下班回家我就会陪在阳阳身边,帮他检查作业、和他一起读书、做游戏、分享水果、和他一起刷牙、洗脸等等。周末我们会陪他上课、有时他也会陪我们逛逛街,总之,只要有时间都会将孩子带在自己的身边。
另外,最好能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自己的长辈沟通,尽量得到他们的认同。就像现在,奶奶也在逐渐在认同我们的理念。几天前,阳阳因为贪玩将一包饼干撒了一地。以前,奶奶一定会教训他一顿,然后自己清扫满地的饼干,这样阳阳不但得不到锻炼,而且还要受到批评。而这次,奶奶和我让他自己去厨房拿来扫帚和簸箕,去清理满地的饼干,扫不进簸箕的大块饼干会指导他自己用手捡起来放进簸箕。阳阳乐呵呵的完成了任务,并主动进卫生间洗手。这回阳阳不但自己动手收拾,而且也得到了我们的表扬。
6、要宽容平等的对待孩子,如果孩子指出了你的错误,一定要表扬他同时批评自己。十一期间,我们带阳阳去北京玩。在颐和园划船的时候,看见有几个小船正在穿桥洞,于是我们也酝酿着穿一次桥洞。就在我们向着桥洞方向准备出发时,阳阳念出了这么一句话“严禁穿越桥洞”。这时,我们才诧异的发现船身上印刷的注意事项的第6条就是“严禁穿越桥洞”。这时,我们一致大力表扬了阳阳并主动自我批评,并给了他一颗星星作为奖励。
7、行为准则要多念,加强孩子理解,表扬鼓励要具体
孩子处于一个对世界认知的阶段,没有鲜明的对错观念,但这个阶段孩子的可塑性极强。为了塑造阳阳好的性格,爸爸从资料上了解到孩子的6条行为准则,觉得有一些道理,为了便于孩子理解,作了一点调整:第一条,粗野的行为不可有;第二条,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自己支配;第三条,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到哪里;第四条,谁先拿到谁先用,后者必须等;第五条,不可以打扰别人;第六条,做错事要道歉。从生活中发现阳阳身上不好的地方,我们就及时用守则去提醒他,加深他的理解,慢慢的我们发现阳阳变得越来越懂道理了。比如有时候他会为抢东西去推别的小朋友,我们就告诉他,推人是粗野的行为,让他理解第一条的意思。有一天,他上兴趣班后书包里多了一些橡皮、铅笔之内的东西,我和爸爸知道后就告诉他第二条,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他和别人抢东西,我们告诫他第四条,给他讲排队讲秩序的道理。上课他和别人说话,我们就告诉他第五条,不能打扰别人。最重要的事,他做错事后告诉他第六条,必须要道歉。阳阳爸爸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阳阳背一遍,尤其是犯错以后,让他自己说出来自己错在哪里。同样,如果阳阳做得很好,或者较之前有了很大进步,我们一定表扬他,而且具体到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值得表扬,这样他就会把好的优点继续保持下去。比如,有一天阳阳主动给长辈打招呼,爸爸就说他懂礼貌,做得不错,回家奖励一颗星,从此以后,他都会主动和别人打招呼,显得非常阳光。yjs21.com
总之,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对待孩子也是一样,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家长和老师们引导和培养。每个孩子都像璞玉那样,只有经过精雕细琢,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以上是我最近得出的一些经验。阳阳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培养良好的喝水习惯
育儿心得:培养良好的喝水习惯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喝水习惯,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重视,共同配合。所以在幼儿园针对孩子的喝水的问题,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不加以干扰,由于气候不同,幼儿的活动量大小不一样,饮食结构、身体状况不一样,虽然平时,在规定的时间让孩子喝水,但也未必能满足所有幼儿对水的需求,他们随时有渴的需求。幼儿天性又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一玩起来什么都会忘了,所以在幼儿活动中、游戏中要提醒幼儿随渴随喝在幼儿园里,让幼儿多喝水、喝好水随渴随喝的同时,必须教育幼儿在喝水的时候不能玩水,以免洒了在桌面上、地板上,要一口口地喝,不能急,不能说笑,避免呛着,,如果人多的时候,要求幼儿排好队,不能推让,学会互相谦让。
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喝水习惯,形成合理的生活制度,只靠幼儿园是不够的,所以还得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家长在幼儿园里叫孩子喝水的时候,没有让孩子自己去拿杯子开水,而是家长一手包办,于是我走过去对孩子说:"我们现在是中班小朋友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应该要自己做,是吗?"然后孩子接过杯子自己喝。因此和家长互相沟通对孩子习惯的养成是有很大帮助。
育儿经验: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育儿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方面。
(1)物质上要为孩子提供固定的学习地点,保持学习环境的整洁和条理(有一定的适合的图书,一张适合的书桌,有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
(2)精神上创设民主、和谐、愉快、宽松的家庭氛围,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善于与孩子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讲一讲学校里最有趣的事、遇到的困难等,营造家庭里的温馨时刻)
2、增强孩子的上学欲望。
入学意味着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时代结束了,以学习为主的儿童时代开始了。一般来说,孩子对从未去过的地方多多少少有些恐惧感,学校也不例外。可有的家长总爱有意无意的说:“你甭美了,上小学你就老实了”“你玩不了几天了,等一上学让老师好好治治你”之类的话,更加深了孩子对上学的恐惧。这样一来,孩子还没进校门,就已经开始害怕上学,讨厌上学,这势必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所以,家长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首先要告诉他上学后能学到很多知识,能长本事,还能交更多朋友。其次,更重要的是,使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将要进去一个更高层次的环境,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第三在路上遇见小学生,可以说一句:“他们真神气!”这样,孩子往往会放生羡慕的情感。
3、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入学以后,孩子愿意不愿意学习,一方面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取决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更重要的是家长要帮助老师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尝试成功,享受喜悦。对孩子来讲,激发其学习动力的法宝就是“成功推动成功”有的家长可能会这么说:我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的是;也有的家长垂头丧气:在他身上我找不出一点闪光点。抱有前种想法的家长,要找到孩子身上最亮的闪光点,抱有后种想法的家长,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孩子不是没有闪光点,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4、培养孩子尊重学习时间的习惯。
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开始学习之前,要提醒孩子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喝水、入厕、削铅笔、找本子等等,学习时段一开始,就必须专心学习,既不允许离开座位,也不允许干任何杂事,大人有事也不能打搅孩子,要等学习时段结束再说。大人的这种态度特别有利于培养起“学习时间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并且给孩子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不要让孩子边玩边学,一味的拖延时间。需要十分中完成的作业一定在十分中内完成。
5、增强孩子的任务意识,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在幼儿园里,孩子们在任务意识方面已有差距。对于老师布置的任务(如:带学习用品、给家长捎话等)有的孩子每次都能做到,而有的孩子没记住几次。上学了,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怎能完成作业?所以建议:一方面家长每天问问孩子,关注此事。另一方面给孩子准备一个小本子,用孩子自己的方式记录作业。第三方面让孩子尝试后果(自然惩罚法)。
6、培养孩子的前阅读、前书写、前运算能力。
(1)前阅读。A:鼓励孩子与书为友,适当增加阅读量。B:可利用旅游、散步的时候,与孩子进行“一字开花”、“词语接龙”等游戏,加强字的组词训练。C:引导孩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描述一样物品、一件事情,家长可把孩子的语言记录下来,由说一句话、一件事过度到看图说话、看图写话,最终达到愉快作文、顺利作文的目的。
(2)前书写:以前幼儿园不主张早期书写教育,认为书写是一种极为精细的技能,而幼儿神经抑制还很差,骨骼、肌肉、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差,不能过久的控制自己的行动或从事分工细致的作业。而事实上幼儿从小班就一直进行绘画活动,有的还开始用筷子。(研究说明:用筷子吃饭,人体有50多块肌肉和30多个关节协调配合)由此证明:生理发育水平和动作难度不是书写的最大障碍,关键在于成人的引导。在幼儿园阶段,前书写的任务主要是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A:家长要按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坐姿标准指导幼儿书写;B:幼儿书写前,要进行正确执笔姿势的顺序训练;C:注意引导幼儿写慢、写好,数量上少,质量上高。D:写完之后,要与孩子分析、评价,逐渐提高孩子的前书写技能。
育儿心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育儿心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时间飞快的走着,转眼文文就要进入小学了。幼儿园的大班的最后一学期幼小衔接的日子。作为妈妈的我开始各种焦急,我们都在努力的调整着生活习惯上的陋习,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大人不够坚定的坚持导致文文的一些不良习惯不能及时得到纠正,真心很是自责与惭愧。很多时候孩子的守规矩,和遵守约定恒心是我们成人需要学习的榜样。
文文现在已经是个自主意识很强的小大人了,同时也是个爱玩,贪玩的孩子,爱玩天性,也是所有人本身的天性,只是成人的自控能力比较强,孩子相对来说要弱很多,所以需要家长的提醒和帮助。
幼小衔接的第一步就是要养成文文的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这一点也是我们家大人需要改进学习的,文文宝贝是听话的乖孩子,也是个很爱玩还贪玩的宝贝。每次幼儿园下课回来有作业时候,会和玩我说妈妈我能先玩一会,再回来写今天的作业吗?好妈妈我一定说到做到。这个时候的我一定是很坚定拒绝她的,说不可以,妈妈现在也正好要准备晚餐所以可以等你做完了才会陪你出去玩,也会分析给她听,等你玩好了就已经很累了也没有精力来很好的完成作业了,所以做完后才可以去游戏或看动画片或出门轮滑散步,这样也可以尽情的玩。所以现在的文文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这样我和宝贝一起共同的学着成长着,希望在文文的成长过程中我能是她很好的玩伴,同时也是个能说到做到的妈妈,尽可能的让宝贝用美好的心情愉快健康的长大。
育儿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游戏习惯
育儿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游戏习惯
家长首先要注意尽量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游戏,而不要对他限制过多。同时,也要适当注意教育和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一,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玩,不要依赖和打扰别人。有的孩子游戏时一定要爸爸妈妈陪在身边,这样既影响大人干别的工作,也容易使小孩子一味依赖大人,自己不动脑筋。在一般情况下,家长可以先和他玩一会儿,然后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做别的事,让他自己玩,但要注意,孩子在自己玩的时候,有时也会遇到困难需要你帮助,遇到问题需要你解答,取得成绩希望您表扬,这时,您一定要热情地满足他的要求,而不要厌烦或训斥,以免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第二,要让孩子学会选择游戏的时间、地点、内容。比如,吃饭前后不要参加激烈的运动,住在楼上不要在室内拍球、跳绳,家里或邻居家里有人在休息,就不要高声说话,以及玩响声很大的游戏。
第三,要引导孩子在游中培养兴趣,锻炼意志。孩子容易“见异思迁”,家长最好不要给他好几种玩具,而应教孩子掌握一种玩具的多种玩法。当孩子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要鼓励他去克服,比如孩子搭积木老要倒下来,这时就要鼓励他动脑筋争取搭好,当他有了成绩时,应及时给予鼓励。
第四,要教育孩子懂得爱护玩具,在游戏中注意卫生和安全。要求孩子自己收拾玩具,物归原处。对于孩子随意丢掉玩具的行为,要予以批评和制止。但是当孩子出于好奇心而拆看玩具时,家长要正确引导而不随意训斥。还要教育孩子不要玩电门、玩火,在楼梯、阳台上玩时要小心,防止将花盆之类的东西碰落下去砸伤别人等等。
育儿常识——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就快要升小学了,
可是习惯还是很差怎么办呢?
如何让孩子迅速养成好习惯顺利进入小学?
今天我们来看看一位妈妈是如何做的?
身边有位妈妈,她的儿子还在幼儿园大班,奥数就已经达到小学二年级水平。其实这样的孩子真的优秀吗?从她孩子身上我隐约看到了一丝丝孤独和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少年老成。幼小衔接到底衔接什么?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的邓淳心同学的妈妈覃姜分享了她如何从品格和习惯入手,陪孩子升入小学。
我的孩子叫悦悦,出生在下半年。从进幼儿园的第一天起,她一直是班上最小的小朋友之一。在平时的游戏和生活中,她一直处于弱小的地位,作为妈妈,其实是很焦虑的。特别是到了幼儿园大班的时候,更是加剧了我的焦虑情绪。看到有的家长选择了疯狂地报培训班给孩子,把原本该在小学里学习的知识提前到幼儿园来学。我不禁问自己,“难道幼小衔接我们就该衔接这个吗?”我摇了摇头,这种知识上的衔接显然只能应对一时,要想可持续性,还得从品格和习惯入手。
一、与同学相处的问题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同伴的沟通交流,自我意识较强,尤其慢性子的孩子,融入集体更难。在幼儿园里大家都是玩伴,团团围坐在一起;小学里则是同学,和同桌共享一张课桌,角色并不一样。
家长要有意识地让子女与同龄伙伴一起活动,找同学感觉。比如带着他们去社区会所,和小区里的同龄伙伴多接触、多玩;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子女与亲戚朋友家的同龄孩子多亲近。越小的孩子微环境越重要。在班集体中融入得越快,就越早能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二、养成好习惯熟悉新角色
幼儿园以游戏、活动为主,孩子们总是处在“动”中;而小学则更侧重课堂学习,还得完成一定量的作业,必须“动中有静”。
所以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集中精神做事的习惯。比如,有意识地让孩子坐下来看看书或者亲子阅读。我一位同事的儿子,现在高二,一直稳居年级前三名,可是他从小到大一个培训班都没有报过。当我们向她妈妈取经时,她妈妈提到了一个细节,她儿子从小就很喜欢玩魔方,从幼儿园持续的玩到了小学毕业,可以一个人玩上大半天,这也造就了她儿子超强的专注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三、适当的挫折教育
进入小学后,学业慢慢会排到首要的位置,但是家长在关注学业的同时,还应关注孩子的抗压能力。
我们家里常常会玩一种扑克游戏,最开始悦悦输了会又哭又闹,还会发脾气说不玩了。其实这也很正常,谁会喜欢输呢?但是哪一项成功不是由无数次的失败累积而成的呢?没有经过挫折教育的孩子易产生抗拒心理。家长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进行挫折教育,遇到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不管怎么哭闹,久而久之孩子才能适应挫折。
四、平时多劳动主动承担任务
入学后,孩子们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还要分担班级、学校里的一些劳动任务。
平时,家长应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如:开、关门窗,扫地、抹桌椅,在活动、游戏或开饭前后,能拿出或放回餐具、玩具、用具等。还要学会洗涮碗筷、端菜盛饭、收拾饭桌;学会洗简单的衣物,如小手绢、袜子等。
五、放手去锻炼自己做事情
孩子入学后,许多事情要自己做,如:系鞋带、下雨打伞、削铅笔、背书包、按课程表准备书包、根据冷热添减衣服……
在日常生活中,要逐渐减少父母或其他成人的照顾,让孩子学会自己起床、睡觉、脱穿衣服鞋袜、铺床叠被、学会洗脸、漱口、刷牙、洗手、洗脚、自己上厕所等。在学前缺乏锻炼,孩子在开学后就有可能手忙脚乱。老师是不会因为一两个孩子没有做好准备,而推迟正常的教学进程的。
六、调好生物钟跟上新节奏
幼儿园的孩子中午睡午觉,有时还迟到早退。一进小学,学生们最不习惯的就是午睡时间少了。
在上小学前,家长要帮子女提前调整好生物钟,保证每天有10小时的充足睡眠时间。提前将生物钟调好,这将让一年级新生轻松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
学习不能一味的推给培训班,它来源于生活,应该在生活中培养学习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总之,心态平和了,品格塑造了,习惯养成了,相信孩子会在求学的道路上越走越通畅!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摄取食物是孩子维持身体生长发育、发挥身体的功能和保持身体的有序性而获取营养的必要途径。为了让孩子能很好地消化、利用食物,获取全面、足够的营养,怎样吃好饭菜很重要。
1.吃食要做到细嚼慢咽。口腔是进食的第一道关卡,食物进入口腔经过牙齿的切磨,利用舌头把唾液与食物进行充分地搅拌,使食物得到初步消化,再通过食道进入胃。如果食物在口腔内没有充分咀嚼,囫囵吞枣进入胃肠,会增加胃肠的负担,引起消化不良,造成营养素分解不彻底,影响人体对营养素的吸收。所以,孩子进餐时,成人要鼓励他们细嚼慢咽,而不是催促快吃。有专家认为食物在口腔中咀嚼的次数为30次最科学合理,最容易被进一步消化吸收。
2.不能用汤泡饭。因为,孩子吃汤泡的饭时,一般不太需要咀嚼,饭粒就会很容易地被吞咽下去,这样做同样会增加胃肠的消化负担。
3.不挑食、偏食。孩子挑食或偏食都会使摄入的营养素不全面,造成营养不良。现在孩子挑食偏食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现孩子偏食应及时找原因,然后慢慢纠正。一般孩子挑食、偏食多半是受父母偏食习惯的影响,往往再加上家长过于娇惯、溺爱的教养态度,使孩子的偏食现象越发严重。首先,家长应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自己首先不挑食,买菜时,经常变换品种。吃饭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另一方面,与幼儿园老师联系,利用在幼儿园进餐的时机,逐渐纠正孩子挑食、偏食的行为。因为老师比较有办法,如老师经常会有意识地带孩子们到附近菜场参观,认识各类蔬菜,观察蔬菜有趣的样子和鲜艳的颜色,引导、激发他们对各种蔬菜的感情;如对幼儿不爱吃的饭菜,教师会用自己喜爱吃的态度去鼓励他们,或把他们安排在喜欢吃这种菜的孩子的旁边,用同伴的榜样行为感染他们;或者先给少量的菜,鼓励孩子先试一试,然后慢慢地增加,逐渐习惯,最终达到彻底纠正为止。
建议各位家长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