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读懂孩子的“无理取闹”

发布时间:2020-11-26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读懂孩子的“无理取闹”

为什么有些孩子老是和父母作对?其实,在父母眼中孩子们所表现的各种问题,多是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所致,所以,帮助孩子进行EQ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梅子冷图资料

或许,你从来没有意识到,当孩子还没有完整地学会一些表达感受的词汇时,他内心的许多情绪已经像小火山般积累起来。近日,马来西亚萨提亚亲子关系导师林文采博士在上海举办的亲子工作坊中传授了如下经验:“有的孩子,从来没有人教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当一个孩子哭时,父母有时会说,哭什么哭;当孩子表达愤怒时,父母同样会说,不许生气。这样一来,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坏情绪的后遗症就是小孩子不会在交往中学会社会功能,因为他们一直在处理自己内在的情绪,一直在把它压下去,这就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一些交往中的规则,这些孩子无法和其他孩子融合,无法很好地发展人际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宣泄情绪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学会把内心的感受告诉别人。例如,让孩子学习表达“我现在很生气”“我有点难过”“我很高兴”等等。

当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时,父母让他不要叫,这时通常是没用的。家长需要用心倾听,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真的很生气,现在很痛苦。”当大人们了解了小孩子的情绪,并正确的引导,孩子便不会莫名地通过摔东西、大喊大叫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愤怒。然而,小孩子通常是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感受的,于是父母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管理孩子的情绪。

画画YJs21.CoM

你可以框定出一个大致的人形,给孩子不同的颜色让他自由发挥。可能他会用红色涂在脚上,用绿色涂在手上。然后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画。重点不是孩子画了些什么,而是让孩子自己把画中的感受表达出来。

感觉轮和感受词汇

感觉轮是一个被分成不同等分的圆圈,在每个被切割的部分里,放上感觉的词汇,例如:害怕的,生气的、紧张的、沮丧的、孤单的。让孩子学习不同词汇的含义,哪些是愉快的,哪些是不愉快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尽可能多的学习更多表达感受的词汇,如失望的、泄气的、焦虑的、疲倦的。最好的方法是几个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重点是让他们知道一切感受没有对错,我和其他人不一样。

四种面孔

让孩子学习表达快乐、伤心、生气、害怕时的四种面孔,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他画面孔。帮助孩子了解引发四种重要感觉的重要事件,将一个星期引发这四种感觉的事件记下来,画出面孔。孩子的想象力通常很丰富,甚至可以让他用更加丰富的表情图来表达,而这些在游戏时都应该是没有局限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家园共育:孩子的“无理取闹”,您能理解吗?


为什么有些孩子老是和父母作对,甚至“无理取闹”?家长需要意识到孩子的无理取闹往往是有理由的,可这些理由有时被大人认为不正当,或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孩子的感受和大人不一样,他们的生理、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还有限。其实,在父母眼中孩子们所表现的各种问题,多是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所致,所以,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或许,你从来没有意识到,当孩子还没有完整地学会一些表达感受的词汇时,他内心的许多情绪已经像小火山般积累起来。对此马来西亚萨提亚亲子关系导师林文采博士传授了如下经验:“有的孩子,从来没有人教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当一个孩子哭时,父母有时会说,哭什么哭;当孩子表达愤怒时,父母同样会说,不许生气。这样一来,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自己的情绪。”

坏情绪的后遗症就是小孩子不会在交往中学会社会功能,因为他们一直在处理自己内在的情绪,一直在把它压下去,这就无法集中精力去学习一些交往中的规则,这些孩子无法和其他孩子融合,无法很好地发展人际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最直接宣泄情绪的方式,就是让他们学会把内心的感受告诉别人。例如,让孩子学习表达“我现在很生气”“我有点难过”“我很高兴”等等。

当孩子发脾气大喊大叫时,父母让他不要叫,这时通常是没用的。家长需要用心倾听,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真的很生气,现在很痛苦。”当大人们了解了小孩子的情绪,并正确的引导,孩子便不会莫名地通过摔东西、大喊大叫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愤怒。然而,小孩子通常是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他们的感受的,于是父母就需要借助一些方法来管理孩子的情绪。

1、画画

你可以框定出一个大致的人形,给孩子不同的颜色让他自由发挥。可能他会用红色涂在脚上,用绿色涂在手上。然后家长可以询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画。重点不是孩子画了些什么,而是让孩子自己把画中的感受表达出来。

2、感觉轮和感受词汇

感觉轮是一个被分成不同等分的圆圈,在每个被切割的部分里,放上感觉的词汇,例如:害怕的,生气的、紧张的、沮丧的、孤单的。让孩子学习不同词汇的含义,哪些是愉快的,哪些是不愉快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尽可能多的学习更多表达感受的词汇,如失望的、泄气的、焦虑的、疲倦的。最好的方法是几个孩子一起玩这个游戏,重点是让他们知道一切感受没有对错,我和其他人不一样。

3、四种面孔

让孩子学习表达快乐、伤心、生气、害怕时的四种面孔,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让他画面孔。帮助孩子了解引发四种重要感觉的重要事件,将一个星期引发这四种感觉的事件记下来,画出面孔。孩子的想象力通常很丰富,甚至可以让他用更加丰富的表情图来表达,而这些在游戏时都应该是没有局限的。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该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该怎么办?

案例描述:

10月9日 早晨,小朋友们陆续来园。涵涵穿着一双拖鞋,奶奶手里拿着一双皮鞋。“杨老师,涵涵在家不肯穿鞋子,怎么办?”“涵涵,小朋友都要穿好鞋子来幼儿园的,怎么会穿拖鞋呢?穿拖鞋怎么进行活动?”老师见状,说道。“那我们进教室换鞋子吧。”奶奶边说边牵着她的手走进教室。

过了一会,老师走进教室一看,涵涵已经换好鞋子在进行晨间建构活动。吴老师说,她换鞋子的时候很乖呀,没有任何反抗的情绪。

10月12日 周五早操比赛,孩子们都按照要求,穿着牛仔裤来到幼儿园。涵涵的奶奶拎着一个袋子,走到老师面前说:“杨老师,涵涵不肯穿这个牛仔裤喽,你帮她穿吧。”

到了教室里,老师问“涵涵,为什么不穿牛仔裤?”涵涵低着头,不说话。“那我们现在把裤子换上吧。”“好的。”

早操比赛结束后,老师又问:“涵涵,为什么在家不穿牛仔裤?”低着头想了一会说:“妈妈不让我穿。”“妈妈不让穿?为什么?”“我不知道。”“我要和妈妈打电话了,问问她为什么不让你穿。”“嗯,好的!”

下午,妈妈来接涵涵,我向妈妈了解情况,并把和涵涵的对话原封不动的转述给她。妈妈听了以后,很气愤的说:“这个孩子还有一个毛病,就是撒谎。明明在家是让她穿的,她自己不肯穿。在家动不动就乱发脾气。每天晚上都要无理取闹,我们真是对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那她在家都是因为什么而无理取闹呢?”我问。“有时候是吃药,有时候就是事情不合心意了就闹开了。”妈妈回答。

观察分析:

通过将近两个月的幼儿园生活,老师发现涵涵在班级里表现很好。活动时认真倾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吃饭睡觉都很独立,基本不需要老师过多的照顾。而且对于老师的一些建议也是能够采纳的。

但是,通过与妈妈沟通后了解,涵涵在家的表现和在园是截然相反的。在家经常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而且很强势,所有的事情都要按照其自己的意愿进行,稍有不如意就大声哭闹,而且不达到目的不罢休。妈妈对于其的表现很是无奈,最后不管是动用武力还是劝解,总归都要屈服。

再次沟通后了解到,涵涵从小是和外婆住在一起的,老人对孩子的要求基本上是百分之百的顺从。等到孩子要入园的暑假里,妈妈才把其接到自己的身边,想调整其午睡习惯,结果发现孩子的脾气很大,主意也很大,根本不接受家长的任何意见。妈妈对其的行为没有任何有效措施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常常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表情。再加上涵涵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很懂得察言观色。所以就会出现开头的一幕。

指导策略:

1.推荐一些教育类的书籍给妈妈和孩子。给妈妈的是《怎么说,孩子才会听》,推荐给孩子的是《生气的亚瑟》

2.建议家长平静对待孩子的无理取闹,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要让孩子左右自己。

3.对于涵涵的无理取闹视而不见,冷处理。

以上三点是这个月给家长的建议,让其先实行。并把实行后的效果与老师交流,再做进一步的调整。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1. 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如果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2. 让孩子知道今天的计划对小孩说明你的计划,即使是对小宝宝也一样。告诉他出门是要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在外面时要怎么做,例如:“在奶奶家我们吃饭前要先祷告。”并示范给孩子看。3. 请孩子“帮忙”跟小孩一起认识新环境、一起想想他可以怎样“帮忙”。例如在餐厅等待上餐时,可以问孩子:“那些服务生端著盘子跑来跑去,他们怎样才不会让食物洒出来?”一起动脑,打发时间。4. 时时留意你的孩子如果小孩出门时特别爱作怪,那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孩子互动。5. 让孩子有参与感小小孩的天职就是要用各种感官来探索这个世界,叫他安安静静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找机会让他触摸,问他问题,例如:“看看这些螺丝钉,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干嘛?”6. 不要忽视躁动的孩子当小孩开始躁动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跟着焦躁,加快脚步,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这对小小孩来说是没有用的。这时候,父母反而应该放慢脚步,抱抱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7. 疏导孩子的精力如果小孩非要在店里奔跑,就带他去外面跑几分钟,然后再带他回店里,告诉他“在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给他看。故意夸张地漫步,逗孩子笑,他也会乐意跟着慢慢走。8. 听孩子的解释,不急于解决问题当小孩开始闹时,试着问他:“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的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9. 即使孩子抗拒,也要坚守规定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买给他,除非你本来就打算买糖果。买其他你认为合这的点心来代替糖果。他可能会一路哭回家,但几次之后他就会学到规矩。10. 将孩子带到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如果小孩在超市里崩溃大哭,要一边照顾他一边买菜是不可能的。先把他带离现场,也许回到车上,也许是超市里安静的角落,让孩子冷静下来。11. 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静小孩子行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胡闹,父母不必觉得难堪。12. 想好说词应付围观指点的人群或者干脆忽视他们,直接把孩子带离现场。13. 先关心孩子当小孩的尖叫招来路人的目光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孩、而非路人身上。14. 假设“观众”都是支持你的周围的人都是想帮忙,而不是指责你。这样想,能帮助你漂亮地解决危机!

如何优雅管教在公共场所无理取闹的孩子


出门在外,碰上小孩不受控制、无理取闹,往往让爸爸妈妈伤透脑筋。在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1.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

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如果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

2.让孩子知道今天的计划

对小孩说明你的计划,即使是对小宝宝也一样。告诉他出门是要做什么,以及你希望他在外面时要怎么做,例如:“在奶奶家我们吃饭前要先祷告。”并示范给孩子看。

3.请孩子“帮忙”

跟小孩一起认识新环境、一起想想他可以怎样“帮忙”。例如在餐厅等待上餐时,可以问孩子:“那些服务生端著盘子跑来跑去,他们怎洋才不会让食物洒出来?”一起动脑,打发时间。

4.时时留意你的孩子

如果小孩出门时特别爱作怪,那是因为他们觉得爸爸妈妈的注意力不在他们身上,这让他们觉得没有安全感,故意“表演”来引起注意。出门在外也要不时与孩子互动。

5.让孩子有参与感

小孩的天职就是要用各种感官来探索这个世界,叫他安安静静地陪你逛街是不可能的。找机会让他触摸,问他问题,例如:“看看这些螺丝钉,你觉得它们可以用来干嘛?”

6.不要忽视躁动的孩子

当小孩开始躁动时,大多数的父母都会跟着焦躁,加快脚步,叫孩子“再忍耐一下”。但这对小孩来说是没有用的。这时候,父母反而应该放慢脚步,安抚孩子的情绪。

7.疏导孩子的精力

如果小孩非要在店里奔跑,就带他去外面跑几分钟,然后再带他回店里,告诉他“在这里要慢慢走”,并示范给他看。故意夸张地漫步,逗孩子笑,他也会乐意跟着慢慢走。

8.听孩子的解释,不急于解决问题

当小孩开始闹时,试着问他:“你看起来很生气,怎么了?原来是这样,我们一起想想可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感觉到被倾听、被理解的孩子,比较容易冷静下来。

9.即使孩子抗拒,也要坚守规定

就算小孩躺在地上嚎叫“我要糖果!”你也不必买给他,除非你本来就打算买糖果。买其他你认为合适的点心来代替糖果。他可能会一路哭回家,但几次之后他就会学到规矩。

10.将孩子带到一个比较僻静的地方

如果小孩在超市里崩溃大哭,要一边照顾他一边买菜是不可能的。先把他带离现场,也许回到车上,也许是超市里安静的角落,让孩子冷静下来。

11.父母自己要保持冷静

小孩子行为幼稚是可以理解的,孩子胡闹,父母不必觉得难堪。

12.想好说词应付围观指点的人群

或者干脆忽视他们,直接把孩子带离现场。

13.先关心孩子

当小孩的尖叫招来路人的目光时,把注意力集中在小孩、而非路人身上。

14.假设“观众”都是支持你的

周围的人都是想帮忙,而不是指责你。这样想,能帮助你漂亮地解决危机!

孩子的心理密码你读懂了吗


孩子的内心是一个神秘而脆弱的世界,他们善于用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可是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能被理解,孩子们常常被误会,常常被批评,但是在他们内心深处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他们不会用最好的语言说出来,只能一次又一次被冠上“调皮鬼”的称号。作为父母你知道他们的想法吗?对他们的误解你明白了吗?

误解一:“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错”

一天,果果和小伙伴正在楼下做游戏,突然哭着从外面冲回家,把自己关在卧室里不出来。这时候,隔壁邻居带着孩子找上门来,说果果打了她家的小孩。妈妈听了火冒三丈,一边敲着房门一边批评果果,果果越哭越厉害,过了半小时果果自己出来了:“妈妈,我没有打他。是他自己摔倒的,他说您是老巫婆,所以我就生气了,说他是个大笨蛋,他用手打我头,我不小心推了他一下,他就摔倒了!”

爸妈误读:出现问题,就觉得一定是自己孩子在外面惹祸了。

密码解析:果果是一个很懂事的孩子,她不会编造事实去欺骗大人,把自己的责任都推卸掉。

在和小伙伴发生矛盾的时候,果果也会觉得很委屈,她回家想要跟妈妈说自己的想法,却因为妈妈的责备而不敢多说话。

生活中,很多家长因为觉得面子上过不去,总是在孩子发生争吵的时候只责备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觉得十分委屈,因为一件事情的发生,不可能是一个人的责任,一定会有很多的因素影响。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分析事情的对错,让孩子懂得对与错。

误解二:是孩子太黏人了吗?

多多爸爸由于工作关系,经常会去外地出差。一天晚上,多多洗完澡就抱着枕头钻到妈妈的大床上准备睡觉。这时,妈妈走进房间大声说道:“多多,你怎么不回自己的床上睡觉,跑过来干什么?”多多听了,委屈地说:“我以为爸爸不在家,您一个人睡觉会害怕,我就过来陪您睡觉。”

爸妈误读:觉得孩子是在对自己撒娇,找麻烦。

密码解析:4岁至5岁的孩子总是喜欢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他们会常常黏在父母身边要这要那,也会趁你不注意突然扑在你怀里,不要因为这样就觉得孩子是故意找自己麻烦。多多想要到妈妈床上睡觉,也只是单纯想陪伴妈妈。常常看到妈妈一个人睡觉,觉得会很孤独,所以想到要陪着妈妈。

千万不要在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就对孩子横加指责。

误解三:“没事不要乱碰东西!”

晚上,小雨妈妈买了一大堆的水果回家,说要做水果大餐,她把水果一个一个拿到厨房去洗干净。小雨看见妈妈从厨房到客厅来回地跑,就想帮她做点事情。可是刚拿了一个小西瓜准备去厨房的时候,妈妈就走过来说:“你干什么,没事一边去,不准玩西瓜!”

爸妈误读:肯定又想拿东西捣乱了。

密码解析:本来是想帮妈妈把西瓜拿进厨房清洗,却被妈妈说成了贪玩。有时候孩子会突发奇想地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是他们一时心血来潮,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当自己的进步被人误解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一些情绪低落的现象。

这样的误解会让孩子感觉得不到家长的认同,产生一种挫败感,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我们的家长应该多为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让他们从劳动中得到快乐幸福的感觉。

误解四:他怎么总会发出奇怪的声音?

小胖是班里最调皮的孩子,每天上课他都会换着花样来调皮。有时候把椅子反过来坐,有时候坐在地上,有时候摸摸这个脑袋摸摸那个脑袋。老师批评他,可是小胖竟然显出比较高兴的表情。

爸妈误读:怎么这个孩子总是手不停脚不住啊?是有多动症吗?

密码解析:像小胖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在故意找茬,或是不守规矩,可是却忽略了孩子做这些动作的真正目的。

小孩子对爱的需求远远大于成人,他们不会刻意去计划什么恶作剧,而且根据他们的智力发展,他们也不会计划。所以当你面对一个跟你作对的小鬼时,一定要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你忽略了他,还是他故意这样?

当你发现了他们某种行为的真正目的时,你会发现,原来调皮的孩子还是很可爱的。

理智对待孩子的哭闹


理智对待孩子的哭闹经验体会:

1、孩子哭闹,根源在于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2、孩子哭闹,家长要冷静不要打压。

3、孩子哭闹过后,给他一个台阶下

早晨刚一转醒,**就说:“妈妈,我想吃块饼!”

老猫便去用微波炉烤饼,顺便给我和他自己也都烤了一块。

**特意和我说:“妈妈,我不想分享!”

时间来不及,我用保鲜袋将剩下的两个饼装在一起,放进包里就抱着**走了。

保姆等在单位后门。

这个后门口,在每天上下班时间就是一个特别热闹的地方。尤其是早晨,有一位卖小笼包的大姐,天天在卖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大姐非常会做生意,热情大方,所以,她的小笼包摊点几乎成了单位职工的“早餐厨房”。有一些退休的老太太,买菜回来,晨练之后,或者准备上街外出办个事,都会在这歇歇脚。

我和保姆对**的“交接”工作也基本在此处完成。

保姆抱过**,我拿出包里的饼,取了一块出来,将另一块递给**。而卖小笼包的大姐也立即扯了一个小食品袋给我装上。不想**不愿意:“我不要……”

保姆说:“你一个饼都吃不完,干嘛要两块啊?”

大姐也拿眼瞪**:“分给妈妈吃都不肯啊?”

我根本没打算让**把饼全部拿走:“不,这饼就是妈妈一块,你一块。不能全给你。”然后我将我那个饼装进了包里。

**就哭了。

这时,一位退休老同事正好从后院出来。连忙又来帮忙解围:“哦,妈妈的饼被小鸟吃掉了!你看你看,小鸟飞到那电线杆上去吃饼了,现在,妈妈都没饼吃了……”

**边哭边把头看向电线杆——只有一棵枯草瑟瑟立在电线杆一头。

紧接着,又来了一个保姆熟识的阿姨,问:“哟,这孩子怎么啦?”

保姆解释说:“饼不让他妈妈吃呢!这孩子脾气可大呢!”

我对**说再见,但是他哭着不同意。

保姆让我快走:“一会就没事了,别老是这样宠着宠着的!”

我试着走开,**在我身后哭声尖利。

我果断地返身回去,将**从保姆那抱过来。几个人又准备展开新一轮的好心的劝说。

但是我将**抱到了安静一些的地方。正打算和他好好说几句话,又一小帮同事从后院出来去上班,他们又齐声关心地问道:“哎哟,小家伙今天怎么哭啦?不乖啦?这么大还这样撒娇啊。”听见保姆说是不肯给妈妈饼吃,又齐声道:“这样可不行啊……”

我连忙又抱**躲另一边去。

我问**:“你是想要两块饼吗?”结果**说:“我想要妈妈包里的那个饼。”

他手上的饼和我包里的饼,唯一的区别就是:一个用保鲜袋装着,一个用食品袋装着,前者不可以用手勾着提,后者可以将手指穿过勾着提。

我将包里的饼拿出来,**把那小食品袋勾上,将自己手中的袋子交换给我。不哭了。

再将他抱去保姆手上,和他说再见,他也和我说再见,只是有些不舍。要求亲妈妈,每亲一次,都是左脸、右脸、脖子各一下。如此两番,才展颜道:“妈妈再见!”

其实,**今天早晨心情便不太好,因为起得晚了些,他没能和爸爸妈妈像往常一样嬉闹,反而被我们再三催促,其间又因为习惯性地抬手“打”妈妈,被我们两个训斥几句。带着不快来到保姆家,分离便显得困难起来。

我知道很多人都会觉得我就是个宠孩子过度的家伙。可是,对此问题,我总是我行我素。

解决问题,妈妈和孩子,都需要单独的空间。

多和孩子聊天,取代无趣的说教


案例:

春天天气暖洋洋,孩子们都脱下了厚厚的棉衣,一身轻装,显的精力充沛,充满活力。于是,午睡时睡不着觉,翻来覆去,清唱“小曲”的孩子多了,教学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做自个事的孩子出现了,排队盥洗时也有人总是快马加鞭地跑向目的地……孩子的这些变化,老师看在眼里付诸与行动,被批评是这些孩子常有的事。班级里因此也出现了此类现象,有的孩子爱上了向老师告状,有的孩子表里不一,老师眼皮子下像模像样,老师一走无法无天,也有的孩子成了屡教不改的小捣蛋。

这天,像往常一样,孩子们午睡后,给女孩子们梳头发,老师一边匆匆地梳着辫子,一边不时注视着活动的孩子,生怕孩子们吵闹。轮到琳琳小朋友了,她笑眯眯地说:“老师,昨天,我去喝酒了,是一个老太太过生日,老太太也要过生日。”我想老太太过生日不就是祝寿嘛,他觉得只有小孩才过生日呢,便问:“大家怎么给老太太过生日呢?”琳琳接着说:“给老太太送点东西,我们还看电影了呢!”老师又问:“什么电影呀,能不能告诉我?”琳琳就凭着她对故事的理解讲起了《五女拜寿》的故事。老师自然而然地成了她热心的听众,并告诉她每个人不管大小都有生日。接着一个下午琳琳非常地开心。这以后琳琳也变得更加开朗了,喜欢有事没事就跑来跟老师讲讲幼儿园以外的趣事,师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近了。

专家观点:

经常听人家说“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每个老师都想和自己的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但平常繁杂的家务和工作,有时会忽略孩子的感受,遇到孩子们违规的事,更多地采取了批评教育,使师幼关系不和谐。

对待孩子,老师应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承认孩子顽皮的一面,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2、笑脸面对孩子,多和孩子聊天、谈心。

3、做一个具有亲和力的教师。

在幼儿园,每天早上,老师应该以笑脸迎接每一个孩子。可以经常摸一摸孩子的头,拉一拉孩子的手,叫一叫孩子的小名,时不时地抱一抱孩子。利用幼儿来园、午睡等时间,尽量每天和每个孩子交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在交谈中鼓励孩子畅所欲言。老师应该做他们忠实的听众,必要时也给予适当的回应和肯定。当孩子间发生争吵、违规等现象时,尽量和孩子们商讨解决,或者编一个类似的故事引起孩子间的共鸣。这样虽是教师有意识的与幼儿交流、沟通,但却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体验聊天的乐趣,架起孩子交流情感的桥梁。

小编观点:

案例中的老师放下了教师的威严,蹲下来亲近孩子,和孩子间的距离拉近了,孩子们进步了。专家建议,家长也应该和孩子做好朋友!

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和老师一样,不仅是神圣、高大的,而且是能够给他们智慧、力量和安全的依托。孩子更喜欢的是“交流型”的家长。

因此,在生活中,多给孩子一些爱抚,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比如,每天孩子放学回到家,可以让孩子说说幼儿园发生的一些趣事。家长应该挑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和孩子聊,这样更能引起孩子发言的欲望。只有这样,才能拉近自己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家长还可以了解到孩子的兴趣和潜能,进行培养。放下家长的架子吧,展开笑脸去迎接您的孩子,让他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您的关爱,您的支持!

相关推荐

  • 家园共育:孩子的“无理取闹”,您能理解吗? 为什么有些孩子老是和父母作对,甚至“无理取闹”?家长需要意识到孩子的无理取闹往往是有理由的,可这些理由有时被大人认为不正当,或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孩子的感受和大人不一样,他们的生理、心理的自我调节能...
    2020-06-10 阅读全文
  •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该怎么办?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该怎么办? 案例描述: 10月9日 早晨,小朋友们陆续来园。涵涵穿着一双拖鞋,奶奶手里拿着一双皮鞋。“杨老师,涵涵在家不肯穿鞋子,怎么办?”“涵涵,小朋友都要穿好鞋子来幼儿...
    2020-11-06 阅读全文
  • 无理取闹?公共场所如何管教孩子 1.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如果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2.让孩子知道今天的计划...
    2021-08-20 阅读全文
  • 最新无理取闹的故事3篇 我们可能每天都会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文档,范文可以用于很多写作上去。范文为我们呈现了写作应有的方向。幼儿教师教育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最新无理取闹的故事,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2023-02-28 阅读全文
  • 幼儿故事无理取闹的公主 1、无理取闹的公主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公主,但她也非常的骄做。人们都知道她是一位骄做的公主。很多王子来到她的皇宫向她求婚,可是她不答应嫁给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 此后有一天,一个长得很俊的魔术师...
    2020-12-16 阅读全文

为什么有些孩子老是和父母作对,甚至“无理取闹”?家长需要意识到孩子的无理取闹往往是有理由的,可这些理由有时被大人认为不正当,或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孩子的感受和大人不一样,他们的生理、心理的自我调节能...

2020-06-10 阅读全文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该怎么办? 案例描述: 10月9日 早晨,小朋友们陆续来园。涵涵穿着一双拖鞋,奶奶手里拿着一双皮鞋。“杨老师,涵涵在家不肯穿鞋子,怎么办?”“涵涵,小朋友都要穿好鞋子来幼儿...

2020-11-06 阅读全文

1.照顾好孩子的基本需要别带着又累又饿的小孩出门。就算你是要出门吃饭,也必须考虑到孩子可能在上餐之前就饿了,因此得先准备好点心。如果你在超市购物,先买些让小孩吃的食物。2.让孩子知道今天的计划...

2021-08-20 阅读全文

我们可能每天都会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文档,范文可以用于很多写作上去。范文为我们呈现了写作应有的方向。幼儿教师教育网特意搜集并整理了最新无理取闹的故事,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2023-02-28 阅读全文

1、无理取闹的公主的故事 从前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公主,但她也非常的骄做。人们都知道她是一位骄做的公主。很多王子来到她的皇宫向她求婚,可是她不答应嫁给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位。 此后有一天,一个长得很俊的魔术师...

2020-12-1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