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孩子说话
发布时间:2020-12-03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孩子幼儿园不合群怎么办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怎么和孩子说话前不久,我开始用本子随手记录**的言行。我将这个本子命名为《留下时光》。一方面我觉得这样的东西积累起来,对**会是非常好的一个纪念,另一方面可以锻炼我的记录能力。这么记着记着,发现和**对话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前两天,我新买了一件衣服,回家后对镜试穿,但他一直挡住我的镜子,我让他离开,说:妈妈穿得不漂亮,要多试几次衣服。他不让,随口就接:穿得不漂亮就上购时尚!
购时尚是央视一个电视节目,提供着装知识。我爱看。这个栏目的口号是“时尚重塑自我,自信改变人生”,但我觉得**的“提炼”也很有意思。
昨天他谈到幼儿园的一位老师,他说:她对我还好吧。以前对我也可以。我想还是现在对我更不错一些。说到我,他说:妈妈大部分时候对我很好。发脾气不好。发脾气的时候挺多的。客观公允,层次分明。
我追求知识。对我来说,知识的来源,主要是阅读。所以,初为人母,我想到的就是一点,多给孩子讲故事。
**四个月起就听我给他“讲故事”。这比跳来舞去和他玩省事多了,我说得绘声绘色,他也“听”得挺投入。
**八个来月大,我买了本《小红帽》,封面上画个猎人扛了一把枪。结果**看到后,狂呼着扑上去:“绷叭,绷叭!”他是对那杆枪感兴趣因此也爱上那本书。我递给他,一页一页读给他听。读到枪,就用“绷叭”代替,也解释:这是枪。枪!好象就是这天开始,我给**讲睡前故事正式成为生活中的重头戏。
我自己希望多看点古典诗词,有一阵子每天睡前拿本唐诗三百首看看。古文我总是看不了多久,因为看不懂。但我贪恋那点“古味”。现代文字要一段话才能表达清楚的意思,诗或词一句就搞定了。所以我读些简单的给**听。虽然他根本听不懂意思,但抑扬顿挫的腔调他不排斥,一岁多时,**还会跟着背几首。
更大一些后,我除了买绘本,故事书,还自己结合实际情况现编故事给**听。不过我编故事的能力一般,总是教育的味道重,趣味性不强。
不管讲故事还是读唐诗,我从来不在意**能背得多少。我意只在一种“薰陶”。
和孩子交流时的语言很重要。一是要平和,二是尽可能简短,三是交流时眼神和孩子平视,另外,家长的表情也尽可能生动,肢体活动也是一种语言,孩子能读得懂。
此外给孩子听听音乐是很好的习惯。
有的父母花很多时间“教”孩子说话,结果孩子却迟迟不开“金口”,心急之至。也许事情恰坏在于急于“教”。我的观察是,孩子是不需要什么教的,不管是说话,还是画画,还是玩玩具。但是要陪。而且是那种专心的陪。最重要的是,想让孩子语言表达很好的父母,您自己是否很注意和别人沟通的方式方法呢?做好自己,孩子自然会跟上你的脚步,并且超过你。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怎么和孩子说你的爽约
怎么和孩子说你的爽约昨天,预报说星期四便降温了,仅管还只是星期三,却也打算带xx出去买水果散散步,xx很积极的准备好水、纸巾等正准备出门,久不见的朋友却打电话来说要过来坐坐。没办法,只能不带xx出门了。
正想着该如何与xx说我们不出门一事,xx爸便已经与xx说开了,“xx,我们不出去了,呆会叔叔阿姨要来我们家。”xx自然不同意了,他对出门散步是充满期待的,出门便可以骑自行车,出门便可以去商店看看玩具。xx爸左右解释与说法xx都是不情愿的,甚至开始有耍赖皮的倾向了。
我迅速的想着,对孩子来说,事无大小,凡是已答应的事情却不能做到均为说话不算数,而孩子一旦认定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若想再取信于孩子便不是易事了。而如何把“不得不失约”的伤害程度、负面影响减到最小便尤为重要。而xx,对出门充满期盼主要就是想骑自行车及去看看商店的玩具。
想到这,我开口了,以商量的口气对xx爸与xx说,“爸爸,xx也实在是想出去走走,可不可以这样呀,我与xx一起出门散散步,爸爸你在家等叔叔阿姨,如果他们来了你就给我打电话我们很快就回来了,行不行呀?”xx立马开心的同意了,而xx爸则一脸莫名其妙。
于是我也“准备出门”,偷偷的,我示意xx爸打响我电话。电话响了,我对xx说,等等,妈妈接个电话先。于是,“自导自演”的电话开始了,“你好,商店阿姨呀,什么事呀?你们今天没开门出去了呀?喔,那里修路走不了,你们就不开门了?那什么时候开门呢?弄好了你们给我打电话呀......”
xx则立马问我了,妈妈,谁给你打电话?哪里修路?谁没开门?
自然,我便很“失望的解释”了,“哎,商店今天没开门呢!阿姨说下面修路都走不了了,她怕我们去那里,所以给我们打个电话,说路修好了再给我们打话我们再去玩。怎么办呢?那个路要什么时候修好呢?为什么那个路要修呢?......”慢慢的这样一来,xx便主动说,爸爸,路坏了不能走过去看玩具,自行车也不能到车道上面去,我们就改天再去吧。
细想一下,这样的方式也有说谎之嫌,但这类不得不做的事情总会无可避免的发生,如此一来,如何不影响孩子的情绪及将负面影响减到最小倒是最重要的事情了。
孩子迟迟不会说话怎么办?
小男孩均均,瘦瘦的,一双圆圆的眼睛骨碌碌地转,挺机灵。虽然是第一次来我这里,却一点儿不胆怯,这里看看,那里转转,敏捷而机灵。但他就是不讲话。我逗他说话,他看着我,表情有变化,却不开口。
他爸爸是医学博士,对儿子3岁了还不会讲话很头疼,说:“我要带他去看病了,他是自闭症。”
听了这位父亲的话,我很吃惊,第一感觉这个孩子不像自闭症。均均相当活泼,与环境、与成人也有交流,尽管他不是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详细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我发现了孩子不会讲话的原因。
均均的父母都是博士,孩子出生前后的那几年,他们正处于工作、学习的双重压力之下,所以,孩子一直是由南通老家的奶奶和姑姑照看的。奶奶没文化,平时在家里带孩子,讲的是南通方言,奶奶不会讲、也听不懂普通话,平时也极少带孩子出门。姑姑也习惯讲南通方言。3岁的均均只会讲两句南通话“不”、“走”。
均均接回了父母的身边,父母依旧忙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跟孩子疏于语言交流。偶尔均均想要一样东西,爸爸逼着他喊了“爸爸”才给,孩子倒是会喊“爸爸”。
经过观察,我发现孩子的母亲也是一个话很少的人,在我这里大半天,除了我主动与她讲话,其余时间她只知道带着孩子看电视,话极少。
由此看来,均均3岁前的语言交流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回到父母身边依然缺少语言刺激。导致孩子不会讲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1.缺少语言的刺激。身边的成年人和均均讲话交流都太少;
2.由于成人的迁就和疏忽,明白孩子的意思就满足他,孩子缺少表达意愿的机会,说话没有成为他生活的需要。
0~6岁是婴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需要父母和老师给予高度重视,有意识地多和孩子说话,多给孩子语言的刺激,多和孩子交流,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语言的发展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给均均的父母提了两条建议:
1.每天都要有意识地和孩子说话,再忙也要花时间和孩子说话、讲故事,这是当父母最基本的责任;
2.如果孩子不愿意说,或者以哭闹代替说话,不能迁就他,大人应该装没听懂;
3.如果孩子说得少或者说错了,不要代替,不要急于纠正,要尽量地鼓励他开口说话;
4.3岁的孩子即将上幼儿园,父母要主动与幼儿园老师联系,让老师多提供孩子语言表达的机会,鼓励孩子开口说话。
5.放心起见,可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听力和智力。
请和孩子说真话!
请和孩子说真话!今天的天明显不如昨天,但是阳光却比昨天明媚许多。尽管风有点大,但还是开车带儿子去他们幼儿园附近的海边去玩。
原本以为这地方儿子熟悉,他能睹物思情愿意玩,谁知刚开始他就不肯下车,来了一句:“就坐在车里看了!”。我不理他径直下了车,走到小木板路上时才觉得天并没有想像得那样冷,赶紧打电话让小爸和儿子下来。
儿子远远地看见了我,朝我跑来,我们手拉着手往前跑,一路上儿子呵呵地笑着,高喊着:“一二一,一二一”。周遭路见的人见着儿子都说:“小家伙,这么锻炼身体一定会棒棒的呀!”儿子听到表扬,更加来劲了,跑得更欢了,我俩率先跑到山顶,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站在一个大圆圈上尽情跳舞。
下了小山我们开始找小爸,小爸起先跟在后面慢慢地走,所以才跟上来。儿子的小手分别拉着我们的手动情地说:“这样拉着,一家三口多好呀!”我笑。这时儿子发现了一个好去处,在小山下面有一个小山洞,其实是一个大岩石立在山角下,中间刚好有一道缝可以看到海的另一面,儿子急着要下去看,正好小爸建议多捡一些鹅卵石回家。
我们一路沿着海边走过,捡了无数块小石头放到兜里,总算到了那个小山洞,儿子钻过去,指着那边说:“那是企鹅馆,我们过去吧?”小家伙记忆力很好,那确实是一个海洋馆,七八月时去过一次。那里的门票很贵,进去一次就知道非常不值得,所以不想让儿子再去。“这次不行,隔得太远了!”小爸说。儿子不肯,一次一次往返那个小山洞不肯回来,还嚷着要游过去,去见他的企鹅。风很大,儿子却很坚持,小爸无奈地把儿子交给我。
我抱起儿子说:“你记忆力很好呢,海那边确实是海洋馆,不过好像关门了呢?”“为什么呀?”“你想呀,天冷感冒的人太多,都去看企鹅,企鹅也传染感冒了,而且上次我们在那里还买了一个企鹅呢,每个人都买一个,企鹅就卖光了!”“可我们买的是个假的呀?”我一听,坏了,编的话漏馅了。赶紧自圆其说:“其实海洋馆里也没几个真的企鹅,因为大部分真的企鹅都得生活在南极才行,现在海洋馆里的企鹅都是一些企鹅标本,是假的呢?咱家那些企鹅比海洋馆少不了多少,回家看吧,你的儿子在家等你呢?”儿子听了我这番话才将信将疑地跟我们走,但仍不死心。我忙说:“要不这样,我们开车绕道到那里看一眼,行吗?”儿子这才点头。
开车路过,看到外面宣传上的几只企鹅后我们就一晃而过。儿子有点相信了,但不是很开心,我一时也无语,不知道该如何再跟儿子解释才是正确的,也许原本编的这些理由都是错的,直接告诉他不能去,门票太贵了就可。
面对孩子的要求,只要是合理的,我们都会满足。不合理的,我们会干脆拒绝,只要讲明道理。可是这些介于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要求,真不知该如何去面对,说了谎话自已心理都难受,直接说明原因又怕伤了孩子,又要用一大通理由来说明原因,也许就是这个麻烦而让我们失去了说真话的勇气。
我以为孩子小,不能真正理解门票太贵,而失去了说真话的勇气。其实不是这样,回家后我跟儿子再提及海洋馆的事情时,我说了门票太贵,我们挣的钱不够时,儿子表现得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门票太贵,就是我们钱少,不够了是不是?那我们就挣呗!等我们挣够了再去吧!”我怔在那里,感慨得无以言对。
面对孩子的要求,无论合理还是不合理,以后一定要说真话,然后说明理由。相信孩子一定会理解,即使当时不会理解,但几次下来,他一定会明白。孩子大一些以后,要让孩子参与家中的大事小情,让孩子知道家中的收支情况,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让他知道父母挣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只有这样他就会明白哪些钱是应该花的,哪些是不该花的,面对外面的诱惑,他也会泰然处之。
育儿知识:孩子说粗话怎么办?
育儿知识:孩子说粗话怎么办?
说粗话是一种不文明的行为,是缺乏教育的表现,它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种不文明的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不外乎以下三种情况:
1.学着说粗话。没有是非观念,是儿童的特点。别人骂,我也跟着骂,是孩子学骂人的一种普通心理。作为父母,要分清孩子是跟谁学的,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1)孩子刚学说话,好奇心强,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父母切忌觉得挺好玩而故意引逗他或哄然大笑,这样会强化他的这种行为;而应该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宝宝不学。”把不文明的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2)有的父母平时不太检点自己的言行,孩子受其影响,也学会了说粗话。这样的父母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严于律己,从头做起,为孩子营造文明、礼貌的语言环境;其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教会幼儿学用礼貌用语。如果父母偶尔再犯,那么就应该坦诚地跟孩子检讨:“刚才是由于不高兴,说出了那句话,我们是不对的,你也不要学,今后我们谁都不说这种话了。”
(3)孩子生活在社会的大环境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父母对此要采取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一方面要尽量让孩子避免接触周围不良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听不见脏话,学不到脏话;另一方面又要增强孩子的“免疫”力,教孩子明辨是非,告诉他们,骂人、说粗话是不文雅的行为。另外,父母要关注孩子周围小伙伴的情况,为孩子选择讲文明、懂礼貌的伙伴,以减少相互学骂人的机会。
2.被迫骂人。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小伙伴之间:发生了矛盾,以牙还牙,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这时父母千万不能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或袒护自己的孩子,而要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教孩子用谦让的态度来解决小伙伴之间的纠纷,并应明确表态。孩子怕失去父母的爱,怕失去小伙伴的心理,会促使孩子改掉自己的不良言行。
3.习惯骂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出口成“脏”的孩子虽为数不多,但影响不好。对这样的孩子,应采用暂时的冷漠,不理睬他,不高兴的脸色,严厉的语调等来对待,这些都会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抑制、减少他的不良行为,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不良行为一旦成了习惯,克服它是要有一定的过程的,在帮助孩子纠正骂人的坏习惯时,也可以鼓励孩子通过努力改掉坏毛病。例如,可把“不骂人”列入“一天行为要求”中,如果孩子做到了,就一定要表扬,坚持下去,定会有成效。
孩子怎么说,父母怎么做
孩子怎么说父母怎么做
很多父母乍一听这个题目,一定会惊呼。孩子怎么说,我们怎么办,那还得了,我们还有没有父母之尊严。
嘿嘿,我就知道很多父母会有此高见。可是,我们是否思考过,我们与孩子之间很多的困惑与纠结,很可能就是来自于我们所谓的尊严。而忽视了孩子的尊严,甚至连孩子的感受我们都没有真正在意过。
今天张健老师的这篇文章就是想告诉父母们,照顾到孩子的感受,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做孩子期待的爸妈。也许所谓的教育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接下来我们先听听孩子怎么说。
对爸爸的声音:
1、老爸您很忙,我知道,但我的童年很短暂,而您的陪伴对我很重要。张健老师说过:父亲的陪伴和一个孩子的未来成就成正比;
2、老爸您总是喜欢拿我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其实您知道吗?除了您比较的那一条,我其他的都很优秀。您为什么不换一种角度呢?这样我高兴,您也愉悦;
3、老爸您知道吗?我不喜欢您和妈妈争吵,因为每一次您们争吵,我都深深的自责。总是以为是我不好,才让您们争吵;
4、老爸,我最喜欢的是和您平等的对话,因为每次这样的对话都会让我很有成就感。因为我认为我一定会超越爸爸,您可不要生气哦。
对妈妈的声音:
1、老妈,张健老师说过,妈妈的鼓励像太阳,照在哪里哪里棒,您知道吗?其实我也很需要;
2、老妈,我知道我时间很宝贵,但是您知道吗?每一次我的时间都被您安排完了,我心里都不舒服。其实,如果我来安排我会更加努力的;
3、老妈您总喜欢关注我的学习、考试等情况,其实您知道吗?这些都是我自己的事情,我比您更关心,我希望您更多的关心爸爸;
4、老妈,看到您每天这么辛苦的忙碌,我想告诉您,我已经慢慢的长大了,您很快就不要那么辛苦了。
父母怎么做:
1、多认同,少否定,多鼓励,少批评;
2、多放权,少施压,多信任,少怀疑;
3、多授渔,少给鱼,多做做,少说说;
4、多陪伴,少忙碌,多机会,少剥夺。
育儿心得:孩子爱说脏话怎么办?
育儿心得:孩子爱说脏话怎么办?
我有时在学校就能听到孩子说脏话,有的甚至不堪入耳,尤其是高年级的男生,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好像已经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了。对于这种日益突出,非常严重既恶劣又可怕的腐蚀隐患,我们教育工作者该怎么办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么多学生为什么喜欢说脏话?通过调查问卷和私访知道学生喜欢说脏话是个性的彰显;这样“酷”劲儿十足,已显得自己与众不同,有个性。也有学生认为,说脏话便于与其他学生交往。自己不说这种“时髦、时尚”的话,就与别人无法搞好关系。更有一大批学生认为在当今学习生活繁重、压力大的情况下,说脏话可以“发泄情绪”。
基于这几种原因我们老师该怎么办?首先,要多给学生讲一些“美与丑”的故事;多给学生举一些“美与丑”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多播放一些“美与丑”的小品短剧让他们鉴赏,用事实说服教育他们。让他们从心底里认知说脏话是“丑”不是“帅”。其次,引导学生正确“发泄情绪”。比如:在情绪紧张、劳累之余多听听音乐,即能陶冶情操又能给自己解压。做家务和写书法也同样是一种好的解压方法,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另外,学生的外界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滋长着孩子喜欢说脏话这个坏习惯。在开家长会时老师一定要和家长沟通好,把说脏话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和家长说清楚。要求家长在家这个重要环境中必须营造一个文明的氛围。告诉家长,他们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镜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影像的质量效果。家庭环境是文明的,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不会“出口成脏”,常把肮脏的“口头禅”挂在嘴边了。
其次,社会大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开放的社会,难免就有形形色色的人与事,难免精华与糟粕要并存。多种媒体的自由传播,丑恶的、肮脏的东西随意侵袭着孩子。学生不是绝缘的,但可以学会自我保护,自我排斥不良行为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养成好习惯,不给坏习惯有机可乘的机会。
预防孩子说脏话,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平时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文明礼仪训练,使学生正确认识说脏话带来的不良影响。树立使用“干净语言”的意识。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了合力,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人人讲文明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杜绝脏话,文明交往。
这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