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个案分析:中班孩子的心理偏差

发布时间:2020-12-21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分析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豪楠初到幼儿园时,婆婆带他走进活动室,老师向他打招问好,他不仅比回答,反而报以敌视的眼神,随后他扭头就往外跑,好不容易被他婆婆拉回来。他却象疯了似的乱踢乱跳,大哭大闹。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老师发现他非常孤僻、离群,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上课从来不肯回答问题,下课也不和小朋友玩,还伴有攻击性行为。有一次玩积木,他莫名其妙的打了一个小朋友,当老师批评他以后,他却一下子钻到桌子底下,大叫着用积木敲自己的头,以后,老师发现他常常这样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无论和蔼的话语还是严厉的批评都对他无济于事,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他就发脾气、打人,有时搅得整个班级都不能正常的上课,活动。原因分析:这是一个明显心理偏离的孩子,孩子产生心理偏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来自于家庭。父母的素质、亲子关系、教养态度以及父母的性格等都能对孩子心理发育产生影响,如,父母感情不和或者离异,会对孩子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使孩子情绪郁郁,性格古怪、心理反常。反过来,过分的溺爱容易使号召形成骄横、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另外,有的父母把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这样做,很容易使孩子情绪压抑,影响身心发展。解决对策:绝大多数的孩子属于轻度的心理偏离,只要家长注意改变教育方式,用科学的、正确的方法抚育孩子,就可以很快矫正过来。首先,家长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虽然每天看到的都是一些生活小事,但正是在吃,喝,玩,睡这些小事的背后隐藏着心理问题。当发现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家长首先要从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寻找根源,应该多学些科学育儿的知识,了解不同时期幼儿发育的特点,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调整教育方式。此外,家长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特别是有家长参与的游戏,克服胆怯、粗暴、不合群、自私等不良心理和行为,促进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幼儿案例分析:没有意识到的偏心


小露是我们的一个很机灵的小女孩,她很聪明,很大方,嘴巴特别的甜,胖乎乎的,很可爱。连平时犯错误老师都舍不得批评她。这一天,小露和小荣在帮老师打扫卫生,还没打扫完,小露就跑出去和其它小朋友玩了。小荣说:”老师,小露没有打扫完就跑出去和小鹏友玩了。”我正在忙着拖地,小荣的声音说的又很低,我没听到也没有去在意。小荣撅着小嘴和几个小朋友说开了:“老师就是喜欢小露,不喜欢我,她没打扫完就走了,老师都不说她。”这次,小荣的声音很高,也很生气。一句话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讨论:“对的,老师就是喜欢小露,不喜欢我们。”听了孩子们的话,我意识到,孩子看的是很清楚的,以前,在别的活动中总是给小露开后门,是她养成了骄傲自满的习惯,也不遵守各项纪律。加上我没有及时去制止,反而让小朋友觉得我偏心,只喜欢小露,不喜欢其他人。我的做法既害了小露,也伤害了全班的小朋友。于是,我及时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下次不会再这样了。孩子们都开心的点点头。是的,孩子们是需要公平去对待的,老师的行为对他们的影响会很大。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他叫王涵。不过他有一个特别不好的毛病,就是没等老师话说完,他就开始插嘴。有的时候,我刚说了一个开头,他就开始插嘴说话了,连同其它小朋友一起开始说话。哪怕在课堂上,他也自己说自己的话,不理会老师。这一天的喝水时间到了,我刚开始说:“小朋友啊,我们来喝点水吧!”我话还没说完,王涵小朋友就开始喊:“第一组小朋友先去拿茶缸倒水!”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都坐着不动。见到这个场景,我灵机一动,突然笑眯眯的,让所有小朋友在位置上坐好,然后,我宣布让王涵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小朋友们见到让王涵来当小老师,都很吃惊的看着他,开始吵开了。王涵大声地喊:“第一组小朋友小朋友先去拿茶缸倒水。”话音刚落,可是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话,大家都还在吵。

借此机会,我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得上我们班这么多小朋友的声音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在讲话,那别人还听得见么?只听你说话了。王涵听了以后,红了脸低下了头。从此以后,王涵改掉了这个不好的毛病。有时候针对孩子的特点去教育,比凭空的说要好得多。

幼儿心理健康个案观察与分析


个案情况介绍:

幼儿姓名:孙**年龄:6岁家庭环境:爸爸妈妈

问题类型:

基本上中午不睡觉,怎么哄也不睡,而且午睡时间老爱打扰别人,和离得很远的人也能说话。

案例实录:

中午睡觉时总是不睡,我有时就和他说:“孙**,你要是睡着了起来后我给你一个小贴花”“孙**,你要是不睡觉,老师会很生气,你的爸爸妈妈也很生气”“孙**,睡着了下午才有精力玩”。但是他总是软硬不吃,始终没有改正。

问题分析:

孙**小朋友是后来才转到我们班的,刚来的时候很听话,甚至有一丝惧怕,中午也不睡觉,但是当时还比较听话,不会打扰别人,后来越来越调皮,有次我和他说起午睡的问题,他说了一件让我很惊讶的事,说在之前的幼儿园要是睡着了,老师就不叫你起床了。

措施:因为孙**是在别的地方上过,听他的意思感觉之前的学校给他留下了很多不好的记忆,对于上幼儿园也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想法,就像被关到笼子里一样,没有自由,但是我们幼儿园对于幼儿很宽容、民主,让他如同托脱笼的小鸟,每天都兴奋过度,对于这种幼儿还是应该多上规矩,而且他的性格很偏激,批评是不听的,要通过表扬和委婉的批评让他认识到这种错误,相信他会更好的!

偏食的孩子


一天吃午饭时,我发现其他小朋友都吃得津津有味,只有吕冠华在那愁眉苦脸的,瞪着盘子里的茄子发呆。

我看了之后很生气,刚想批评他,转念一想,不能只凭主观来判断这件事。

事后我与吕冠华的家长进行了交往,在谈话中了解到这个孩子特别挑食。

在家里都依着他,不想吃什么就不吃什么。

针对田雨阳这种情况,应进行有效的指导时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经过反复思考,并和家长及同伴教师协商,共同对其进行指导和帮助。

我采取以下的指导策略:1、变花样的指导他吃茄子,如:把茄子且唱片,把肉夹到里边,但肉夹馍……这样,吕冠华开始吃茄子了。

2、开展一次“好吃的茄子”的生活活动,老师将茄子做成肉夹馍、炸片等。

让幼儿一同品尝,使孩子们的食欲大增,唤起吕冠华吃茄子的兴趣。

3、让家长做好榜样,鼓励孩子吃茄子。

 4、讲解一下茄子的作用,利用环境创设,创设良好的氛围去感染他。

 效果与启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引导,我发现吕冠华吃茄子了,还鼓励其他幼儿吃茄子。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教师在保教中要善于思考,正确地分析幼儿的行为并耐心指导,顺应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独特的需要,允许幼儿在自身水平上不断尝试和体验

幼儿个案分析:动不动就哭的孩子


个案现象:孩子们晨间锻炼结束,大家都排好队走着,我也不时地回头张望,就生怕那些调皮的男孩子!正当我带着孩子们上楼梯时,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子皓哭了!”我转过头,只见子皓眼睛红红的眼泪掉下来了,此时此景我又不能调解,就说:“到了教室里,我们好好说好吗?”。

到了教室,我见他情绪稍微稳定了,我就让孩子们先喝水然后再问问他,也给他一个情绪缓冲的过程。正当我想喝口水喘气的时候,一个声音冒出来:“老师,子皓又哭了!”这个时候我彻底无语了。

我立刻把他喊到我面前,我耐着性子问他怎么了?他还在不停地哭泣,我声音不由自主提高了几分:“你不说,我怎么帮你?”他一边哭一边说:“刚才何宇豪来倒水,他不是第一组的。”我听了继续问:“那么在楼梯上呢?”他继续边哭边说:“因为盛博彦插队的!”听了他哭的理由我也哭笑不得,心里想:“他的哭点太低了吧!”我没有做任何处理,给他一张餐巾纸就让他下去了。

个案分析:

看看子皓的情况我觉得他是属于比较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受外界情绪而影响,他有时也是个遵守规则的人,但是他遇到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时,通常就显得手足无措,这一点可以看出来他的交往能力是比较差的,不能很好地与他人交流、沟通。而且他的受挫能力差。最后是他不能较好的与他人交流、沟通,于是就采取了哭的方式

总之,作为教师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真正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并根据孩子的各种表现,选择合理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实施教育,使孩子真正地健康快乐成长。

小班幼儿个案分析


一、观察对象:

幼儿姓名:天天

性别:男

年龄:3岁

幼儿表现: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来聪明可爱,感觉是一个比较调皮的孩子。可是他妈妈却告诉我,天天是一个特别内向的孩子,平时在家话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里人玩,只要有别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会退让,宁可不玩。他是一个行为表现比较特殊的孩子,表现如下:

1.性格内向,不喜欢和别人接触,更不愿主动交流。

2.话语少,和老师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即使偶尔和老师讲话,也总喜欢把手指含在嘴里,显得异常紧张。在区域活动时,所有的小朋友都进了自己喜欢的区域,天天却不会参与任何活动,一个任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拿着区域卡,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二、情况分析

天天刚上幼儿园,难免会有入园焦虑,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很正常。但时间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慢慢熟悉起来,都能开开心心来上幼儿园,天天还是这样,早上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不放开。据了解,天天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里玩玩具度过,遇到幼儿园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三、观察记录

有一天孩子们午睡时,我特意坐到天天的床边,等他脱下鞋子后,大声的表扬她:“哇,天天太厉害了,会自己脱鞋了,来,让老师抱一抱。”我温柔的抱起她,第一个给他盖被子,微笑的看着他入睡,这时,他说话了,虽然很轻,可我欣喜的听见了:“我在家妈妈教过我的。”我又俯下身来,用手摸了摸她的头:“你真是个能干的孩子,老师真喜欢你,老师陪你睡觉好吗?”他含羞的点点头听话的闭上了小眼睛。

四、指导策略

(一)家长工作方面

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与家长交流教育观点及方法,反馈孩子在园表现,建议家长多腾出时间亲近孩子,固定时间与孩子进行交谈,引导孩子说出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有没有认识新朋友等等。日常生活中多创造他与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机会,晚饭后或者节假日带孩子出去玩耍,提供交往锻炼的机会,鼓励孩子与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二)语言教学活动

为了让孩子尽快熟悉新的生活环境,特别组织了语言教学活动,让孩子对集体进行了解和接纳,鼓励天天接触新朋友,把自己介绍给大家认识,主动与小伙伴儿打招呼,并且鼓励他,表扬他,帮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五、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注,天天有了很大的转变,由原来不喜欢说话的小朋友变得愿意参与同伴游戏,体验到了同伴、老师、父母的关爱,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天天变得开朗多了,偶尔也会过来抱抱老师,看着他一点一点进步,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幼儿个案分析


幼儿情况:

徐嘉赫小朋友是一个比较活泼好动的小王子,自控能力较弱,不但容易受到其他小朋友的影响,而且还会去影响别人,做什么事情总是有头没尾,进入建构区的他在拼搭中很有自己的想法,但在最后的整理中活动中,总是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整理,并且不会参与其中。

情况分析:

1.平时父母较忙,爷爷带孩子,包办过多。

2.性格较活动好动,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听取其他的意见。

实施策略:

1.请幼儿当建构区的管理员,让他在监督的过程中,前提是要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整理。

2.学习整理的方法,知道积木要进行归类,按图进行积木的整理。

3.家园共育:幼儿在家的玩具由自己整理并进行管理。

实施效果:

1.整理时的习惯有所改观,但不能持之以恒。

2.家园共育不一致,父母工作较忙,由爷爷带,包办过多。

小班幼儿语言个案分析


观察记录

在餐前活动中,我请幼儿自愿给小朋友们分享一个故事,结果大家都不说话了,眼睛也不瞅老师,我走到平常口语表达比较活跃的幼儿跟前请他来分享,他却怯怯的说:“我不会,我不知道讲什么”我再次鼓励:“你们的爸爸妈妈讲的绘本故事就可以分享啊,老师上课教给大家故事都可以”这时,周子钰高高的举起小手,她勇敢地站在前面,大声讲了个“小兔找太阳”的故事,讲得声音响亮,口齿虽然不太清楚,但富有一点感情色彩,在坐的小朋友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听的津津有味。然后请小朋友讲一讲,故事里讲了什么?小兔都看到了什么?都能讲出故事的大致内容。

在每一次语言教学活动中我们基本都是制作精美的PPT,组织看图讲述形式,如出示一张有故事情节的图片,如:图上有小兔,还有兔妈妈,红灯笼。请幼儿讲一讲图片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然后请幼儿编成一个故事。同时教师引导幼儿讲出故事中发生什么事情了?小动物们碰到会讲些什么话?他们会怎么做?今后会发出什么事情等等。并且引导幼儿说长句,说完整句。

分析说明

1.同一年龄阶段幼儿阅读理解水平存在明显的个别差异,小班幼儿年龄小,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规范。

2.跟父母有关系,工作忙给幼儿灌输绘本量少,与幼儿交流少的幼儿阅读与表达能力就稍差一些。

3.和设备条件、活动方式的关系。物质环境、设备条件创设的好坏(图书量的多少、电视、录音机等),儿童每天用于阅读时间的多少,成人是否给予指导,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幼儿的阅读水平。 

方法措施

1.在一日活动中渗透语言教育,培养幼儿在做中学。如教小班幼儿漱口时,教师就一边示范一边念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咕噜咕噜吐出水。”幼儿由于在特定的环境中常受到这样的语言刺激,他们很自然地就接受了这些话。

2.定期举行儿歌朗诵会、看图说话比赛、语言教学游戏等,都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尤其像看图说话活动,不仅幼儿兴趣高,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根据具体情况,每日谈话时间,为幼儿提供用语言表达想法、意愿的空间、时间。

个案分析:随意的天天


个案分析:随意的天天

观察地点:大一班观察对象:天天年龄:6岁

一、幼儿情况分析

天天小朋友活泼好动,性格开朗,平时很喜欢帮老师和小朋友做事情。但是每当老师和小朋友指出他犯的错误时,他有时抿嘴不说话,有时就笑嘻嘻的看着你。但回头同样的事情还是会重复的做。另外天天小朋友比较散漫、随便。在活动中喜欢随便走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喜欢在玩玩具的时候去看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当别的小朋友做了什么的时候,他就第一时间跑到老师跟前说这件事,但是自己也并不能遵守规则。

二、成因分析

面对这样的孩子一开始只是觉得他有点爱说话,但时间久了,我感觉这必须进行干预。我先了解造成他这种情况的原因。天天小朋友是家里的独生子,平时就爸爸妈妈对他呵护有加,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基本上是有求必答,特别宠他。不顺从孩子就闹脾气,家长这个时候就去哄他,久而久之,养成了他我行我素的现状;在家很多事情家长都是代办,孩子动动嘴家长就把事情给解决了。而且爸爸妈妈有时候需要工作,很少有时间可以带孩子出去和同伴交流。过多的宠爱以及没有规则的约束孩子总是自由自在的活动。

三、个体描述

第一次观察记录:

**年**月**日下午:离园前请小朋友玩桌面玩具,他自己玩着椅子,同桌的辰辰和琪琪两个人一边从筐子里拿玩具,一边拼接。拿着拿着,两个人不小心拿到了同一个,两个人争抢了起来。琪琪立刻跑到我面前告诉我:老师,玩具是我先拿到的,辰辰抢我玩具。这时,天天也跑了过来,拉着我说:老师,辰辰和琪琪抢玩具。

第二次观察记录

**年**月**日上午:在体检中心,格格在给客人挂号,天天是检查血液的医生,但总是在区角里随意走动。这时志志作为小客人过来体检,但平时志志容易乱蹦乱跳,有时还会坐在地上打滚。这时志志走过来要体检血液,但是他忘了带“钱”。天天就马上跑过来告诉我:老师,志志没有带钱就来检查了,他不能玩这个游戏,你赶紧去看看。

四、解决措施

1、与他家长交流,寻求配合。

离园及入园时,多次和天天小朋友家长谈话,了解到了全家人都对他十分溺爱,从小处处都顺着他,有求必应,只要他感兴趣的,就都是他的。通过这几次诚恳的交流,家长保证积极配合,对于孩子的一些要求,有甄选的答应,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动手,而不是对家长“指手画脚”,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刻给予提醒,坚决杜绝他的“霸王”行为。

2、发挥集体的教育优势。

集体活动中,当天天再次下座位准备告状时,我就停下来对其他小朋友说:现在小朋友们都坐好了吧,天天小朋友也是我们班的小朋友吗?现在是什么时间呢?有事情该不该等一等。等我们活动结束以后再解决也不迟啊。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优势,让他进一步认识随意的方式是不行的。

3、利用活动,从实践中感悟规则的重要性。

集体的竞争体育游戏中,老师先说清楚规则,然后开始游戏,对于违反规则输了的小朋友,教师小结,强调规则的重要性。

4、激励机制,强化积极行为

开始,每当天天小朋友一天内没犯错误,我就夸奖他。每当他有了点滴进步,我总是给予鼓励。就这样,在外因和内因的共同作用下,天天随意、挑毛病的情况渐渐改掉了。

五、效果记录

第三次观察记录:

**年**月**日户外活动中,请幼儿进行跳绳比赛,天天小朋友认真的练习,而不是拉着跳绳在操场上跑动。结束以后,天天告诉我:老师,我挑的好吗?爸爸妈妈有时间就会陪我去小区练习。小区的小伙伴们也都想和我一起跳绳呢。看到这样的天天我觉得这两个月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现在,他乐意与同伴一起友好相处,不随意跑动,喜欢在活动中主动去做一些事情。在幼儿共同生活和游戏中,他能以适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并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影响集体,并热心为同伴服务,成了大家的“好伙伴”。

通过两个多月的个案跟踪研究,天天小朋友渐渐地变了,逐渐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此次个案追踪观察中,我始终把观察放在首位,走近幼儿,关注幼儿发展的特点和水平。不断观察幼儿的行为,不断分析和解读幼儿行为的原因,并思考有效的教育策略。并且非常注重”互动式”的家教指导,经常与家长“沟通、合作和研究”,通过家园共育实现了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相关推荐

  • 孩子常挨打会引起心理偏差 父母打孩子,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父母打孩子,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
    2022-04-01 阅读全文
  • 案例:中班心理语言个案分析 一、情况摘述 敏敏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自选图书时,敏敏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
    2021-06-01 阅读全文
  • 孩子哭闹的心理分析 导读: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乖巧,也就是具备听话、自主、服从性高、做事专心等特质;可是不少孩子表现出来的却是很任性、爱发脾气、懒散、爱哭闹、胆小等。有的年轻妈妈反映,她家的小宝宝特别爱哭闹、爱发...
    2021-10-08 阅读全文
  • 行为偏差的孩子 一、案例背景 成长中的孩子,由于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健康尚未成熟,自我控制力弱小,没有经过良好的社会化、个人的人格具有严重缺陷等,就容易出现一些偏差行为。 小晴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她的父母由于平...
    2021-05-11 阅读全文
  • 独生子女心理偏差的原因 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已施行多年,效果十分显著。现在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
    2021-08-04 阅读全文

父母打孩子,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 父母打孩子,往往只是因为一时冲动,可是您是否知道:经常挨打的孩子,会出现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态和心理...

2022-04-01 阅读全文

一、情况摘述 敏敏是我班的一个小朋友,在园时总是低着头,不肯说话,在幼儿园很少与小朋友交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她进行了如下观察: 观察一自选图书时,敏敏总是总在小椅上,不肯去选图书,另一位小朋友坐在...

2021-06-01 阅读全文

导读: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乖巧,也就是具备听话、自主、服从性高、做事专心等特质;可是不少孩子表现出来的却是很任性、爱发脾气、懒散、爱哭闹、胆小等。有的年轻妈妈反映,她家的小宝宝特别爱哭闹、爱发...

2021-10-08 阅读全文

一、案例背景 成长中的孩子,由于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健康尚未成熟,自我控制力弱小,没有经过良好的社会化、个人的人格具有严重缺陷等,就容易出现一些偏差行为。 小晴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小女孩。她的父母由于平...

2021-05-11 阅读全文

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已施行多年,效果十分显著。现在家庭基本都是一个孩子,一般来说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相对宽裕,有可能为孩子提供较好的生活、学习条件。但孩子在家庭中地位独一无二,若教育不得法,容易出现一些心理...

2021-08-04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