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大小》

发布时间:2021-01-12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小班数学教案《比大小》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XXX,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比大小》教案吧。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大大你好!大大我喜欢你!大大欢迎你!)“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小小你好!小小我请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YjS21.COM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幼儿百科:任何空间事物并无大小之分,大与小只是以人所感观到的成为标准。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中、小


课题生成: 饼干是幼儿常见、喜吃的一种食品,它不仅种类繁多、艳,而且形状各异,味道丰富。遵循“生活即课堂”的宗旨,熟悉的饼干着手,尝试将数学教育的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其目的是在生活活动中做个尝试,并在充分尊重幼儿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通动手操作,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变的。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2、在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的。 活动准备: 1、圆形饼干(大、中、小)每位幼儿三块放人盘中。 2、投影仪、电视机。 3、课前请幼儿洗手并消毒桌面。 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活动,让幼儿掌握大、中、小的区别。 (1)观察饼干,感知形状与大小,发散幼儿思维。 教师,“盘子里的饼干你们喜欢吗?它们都是什么形状 “生活中,你还发现什么东西是圆形状的?” (2)品尝饼干,比较大、中、小。 教师:“三块饼干比较一下,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图案、花纹、厚薄等。) “请你挑一块你最喜欢的饼干尝一尝,然后说说你吃的饼干?”(从大、中、小来分。) “你吃的叫什么饼干,你是怎样知道中饼干的?”(让幼中饼干是相对大、小饼干而言的。) 小结:“中饼干比大饼干小些,比小饼干大些,安排们叫它中饼干。” 2、在探索中,让幼儿初步感知形状是可以通过外力改! 教师:“刚才有位小朋友咬了一口饼干,你们看,饼干被口洧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饼干被咬,掰了以后,像什么呢?”……发挥幼儿想像探索大或中饼干的变化。(像船、山峰、扇子……) 教师:“饼干被小朋友咬了以后,发生了许多变化,改变的形状。” 3、请幼儿继续吃饼干,想像、交流。(先吃完饼干的水、漱水。)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比较大、中、小”是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利用生活中常见物“饼干”进行粗浅的数学活动。活动来源于生活又归于生活,幼儿在活动中感到亲切、自然。活动过程难易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恰当的设问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多通道感知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便于幼儿掌握学习。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使幼儿真正做到了“生活即教育”,让小班幼儿在没有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学到了粗浅的科学道理,从而掌握了有关数学的奥秘。 专家点评: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发展不是由内部成熟或外部教学支配的,它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外显的物体操作和内隐的智力活动),逐步建立分化和理解认知结构。”对幼儿来说,探索的过程要比探索的结果更为重要。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的有关数学的探索活动容易引起幼儿兴趣,也更容易掌握要学的内容。因此,隐含在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值得好好开发和利用。 反思与讨论:谈谈你对“生活化的数学”的认识,检验一下生活化的数学对幼儿是否有作用。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大小》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大小》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比较大小》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

2、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皮球大小各1个,图片,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出示大熊和小熊)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客人,你们瞧!他们是谁啊?出示图片(小熊大熊)两只熊哪里不一样?你们能猜出谁是大熊谁是小熊啊!为什么?(大熊要大,小熊要小)

师:你们都认识了这两位客人了,你们怎么跟他们打招呼啊?(大熊好,小熊好)

二、实物直观比大小

师:大熊和小熊想来做运动带来了一个球(出示大皮球).你们说这个球应该给谁呢?

你们觉得这个球是大球还是小球啊?为什么?

我再拿来一个球,现在请你来比一比,哪个球大,哪个球小?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出来的呀?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的方法比较出大小,一个东西是不能比大小的,只有找个好朋友跟它一起比,两件东西一起比才能知道谁大谁小.(目测法)

三、幼儿实物探索

师:两只熊啊,今天还带了很多东西我们一起去看看?有什么呀?请你找出大的东西用手上的贴贴纸贴在它身上.教师和幼儿边说边检验.

四、按大到小排序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灵,现在我要加大难度靠考考你们,咦?又滚来一个球,现在三个球请你说说看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个幼儿来从大到小来排排队,再请个幼儿从小到大排排队.

五、分辨图片大小

师:两只熊非常开心又来了一只熊,她来了,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个熊最大,哪个熊最小?请幼儿从大到小排序.三只熊现在要去动物园找朋友做游戏.看是什么动物?你能给三只熊找到相应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大熊要找大的动物做朋友,小熊要找小的动物做朋友,剩下来的动物就可以和中间的熊做朋友了.

六、幼儿操作,检验

师:动物园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动物都已经放在你们的小凳子底下了,你们拿出来看看,请幼儿举起手中大的动物摇摇,再举起最小的动物摇摇(幼儿上来粘贴)现在请你们帮他们找朋友吧.

师:你们看,大熊中熊,小熊他们的朋友可真多啊,我们来看看这些动物是不是他们的好朋友?(比对大小,如发现错误,请幼儿指出纠正)

七、延伸活动

师:玩累了,我有两块正方形的饼干,你们用眼睛看不出大小的时候,有其他的好办法知道谁大谁小吗?

这时候我有个好办法,我们可以把两块饼干重叠在一起,一边对齐,看看哪个有多出来边缘那就哪个比较大。

现在请小朋友到后面每人拿一块饼干和不同颜色的好朋友叠在一起比一比看看谁的大,谁的小。

八、舞蹈游戏:三只熊(用身体动作来表示大小)

师:今天大家都很开心,我们来学学大熊和小熊的动作来跳舞吧,我们用身体来表示大熊,我们用缩起来动作来表示小熊,好好一起来跳舞吧。

幼儿百科:形容物体的不一样性。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大小》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大小》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比大小》教案吧。

活动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6、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谁的大?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自我反思

一、适宜性行为

1、此次活动的选材上基本能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活动各个环节连贯。

2、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二、不适宜性行为

问题1:各个环节赶过场,给孩子自由探索的时间少。

原因:怕孩子们在自由探索时,没有按要求去做,所以孩子们才自由活动一会儿,就急着把他们集中回来。活动的指导没有针对性。

对策:应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并给予一些能力较弱、不愿参加活动的孩子重点指导。还可以发挥孩子之间的互助精神,以强带弱。

问题2:在“找卡片”这一环节中,许多孩子找到卡片,也找到和自己卡片上物品相同的好朋友。但是两个好朋友没有坐在一起,互相讲述,互相交流得较少。

原因:孩子们受固定位置的影响。

对策:改变椅子的摆放。

问题3:延伸活动“大小配对”,有的孩子将下卡片放进大箱子。

原因:没有检查孩子的配对结果。

对策:这个环节可以发挥能力强的孩子的作用,请他来扮演天线宝宝,检查其他幼儿活动的情况。如:对要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的孩子说:你不是我的好朋友,我的好朋友是小卡片。

问题4:活动形式没有新意

原因:活动的设计还是没有打破以往教学模式,没有创新。

对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将观察大小不同的物品,找卡片的环节设计成游戏的形式,适合小班教学游戏化的特点。

幼儿百科:形容物体的不一样性。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2.数字卡1-10,符号卡片“><”两套。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10

1.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数字卡片,你能说出是数字几吗?

是数字几,你就可以拍几下手?

2.幼儿看数字几,并用拍手表示数量。

二、认识>号和<号

1.教师出示数卡6和7,引导幼儿判断谁大谁小。

(1)提问:6和7中间可以放哪种符号?

(<放在6和7中间)

(2)小结:<这是小于符号,小屁股撅给小数看,所以6小于7。

2.练习:出示数字7和8

(1)哪个大?哪个小?中间放的什么符号?为什么?应该怎么读呢?

(2)小结:8大7小,中间放小于符号,因为屁股尖尖对着小数,所以7小于8.

3.出示6和5

(1)提问:这是数字几和几?哪个大哪个小?

(2)教师把“>“符号放在6和5的中间,告诉幼儿这是大于符号,大嘴巴朝着大数笑,所以6小于5。.

4.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两个符号有什么不同?

三、游戏巩固

1.请两个小朋友各选一个数字,再请一位小朋友上来选符号站在他们中间。

2.请一个小朋友拿着符号,让两个孩子分别站两边。

3.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站得对不对。

四、趣味练习:填写对应的数字

1.讲解作业要求

2.教师指导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他们是大于符号和小于符号,用他们可以来比较数字大。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引导孩子认识“〉”和“〈”,能准确区分“〉”符号和“〈”符号。整个活动的层次比较清晰,孩子通过观察、比较认识了“〉”和“〈”,通过老师的引导以及操作的过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确区分符号,并能准确的在两个数字中选择符号,虽然孩子能进行区分,但在表达上有些孩子会出现读错现象,主要是对符号的认识还不够,我将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个别辅导及帮助,让孩子在正确区分的基础上并能掌握正确的读法。

幼儿百科:数字分好几种,阿拉伯数字是最普遍的一种。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的而是印度人发明的,实际应该列为印度语言,只是先传播到阿拉伯,然后传向世界的,所以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相关推荐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中、小 课题生成:饼干是幼儿常见、喜吃的一种食品,它不仅种类繁多、艳,而且形状各异,味道丰富。遵循“生活即课堂”的宗旨,熟悉的饼干着手,尝试将数学教育的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其目的是在生活活动中做个尝试,并在...
    2019-12-2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大小》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大小》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比较大小》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排序...
    2021-01-12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大小》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大小》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
    2021-01-18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数字比大小》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
    2020-11-1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及教学反思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比较大...
    2021-01-11 阅读全文

课题生成:饼干是幼儿常见、喜吃的一种食品,它不仅种类繁多、艳,而且形状各异,味道丰富。遵循“生活即课堂”的宗旨,熟悉的饼干着手,尝试将数学教育的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其目的是在生活活动中做个尝试,并在...

2019-12-25 阅读全文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比较大小》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按大小特征排序并进行相应的匹配,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比较大小》教案吧。 活动目标 1、按大小特征排序...

2021-01-12 阅读全文

小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比大小》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优质课...

2021-01-18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认识“”,理解符号的含义。 2.会比较10以内的数字大小。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

2020-11-17 阅读全文

小班数学教案《比较大小》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比较物体的大小,学习描述物体的大小特征,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数学《比较大...

2021-01-11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