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随笔5则:孩子人小心不小(李丛霞)
发布时间:2021-01-18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小班 小班5月教育笔记孩子人小心不小
今天上午美工课,我们小班玩”剪纸游戏“,请小朋友们将废旧的书刊、画报上的人物、动物、植物分类剪下来,然后贴到”剪剪贴贴“活动区,这样既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又锻炼幼儿手脑的协调能力。
我跟孩子们讲明要求后,让幼儿动手操作,请他们注意安全,用剪刀要小心,但我担心最小的浩浩,怕他伤着手,让他在一边整理剪下的图片,然后我就去指导别的小朋友拼图去了。
中午离园时
,也没觉察什么。下午入园,浩浩妈一进活动室,就说浩浩不愿意来上学了。我赶紧抱起他,问;‘浩浩,你怎么了,为什么不想来上学了呢?你不来老师会想你的。”浩浩开始不说话,我又反复问了几遍的后,他才小声的跟我说:“老师肯定不喜欢我,给其他小朋友剪刀,没发给我。”
听了他的话,我猛然醒悟“对不起浩浩,老师觉着你小,怕伤着你,才没给你发剪刀的,老师很爱你!”“老师,你别说我小,别说我小,我会用的,我都三岁了。”“老师知道了,你长大了,下次老师一定发给你一把更漂亮的小剪刀用。”听了我的话,他开心的笑起来了。
正如陶行知所说:“人人都说孩子小,其实人小心不小,你若认为孩子小,那就比孩子还小。”
不梳头的晓瑄
今天下午刚入园,我看到晓瑄又“披头散发”的进了活动室,很像没睡醒的样子。我想给他梳理一下,她说:“我妈妈说不用梳,披肩发很好看。”我想,这是孩子的谎话吧。
也许,瑄瑄妈妈梳着披肩发,也许孩子找不到橡皮筋扎头发了。可天气这么热,不扎小辫也没法活动啊。于是,我告诉瑄瑄,梳辫子是很美的,大家也夸你可爱又漂亮的,这样才是个讲卫生的好宝宝啊!
给他扎起小辫,发飞舞着区排球,我赶紧与他妈妈通了电话,原来瑄瑄怕扎辫,头疼。看来,有些事情只要多与家长沟通,与孩子的距离就会更近一步!
别让孩子闲着
“和幼儿园的孩子打交道,一眼看不到他们就会惹出乱子来”。这时幼儿老师经常谈及的发自内心感受的一句无奈的话,其实也不然。
十几年来,我总结出一条小小的能让孩子“安分守己”的小策略,那就是让每个孩子都随时随地“有事可做”。如:小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服务意识,都想当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他们学会了帮助老师扫扫地,擦桌子,帮别人搬椅子,中班的孩子也会自由作画,拼积木,表演故事,大班孩子会练体操,会帮小弟弟系鞋带。
只要孩子乐意做的事,他会做的很认真,因为他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帮助了别人,心里很自豪,他们由衷的有一种长大的感觉。
我觉得,只要正确引导孩子,适时启发,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她(她)有事可做了,还有时间调皮吗?
我相信孩子,他们会做的更好!
“帮倒忙”的孩子们
下午刚进活动室,我手里的一沓主题卡片就散落到地上。孩子们见状,一下子用上来,七手八脚地帮我拾卡片。看到孩子们这么热心,我首先向孩子们说了声“谢谢”,然后请大部分幼儿回到座位上,只留下了三个孩子帮我整理卡片。
很快,我们师幼一起把卡片摆放在卡片盒。于是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小班教育随笔:不愿午睡的孩子
小班孩子刚入园,多数的孩子午睡习惯时都很难入睡,不是说话就是搞小动作,因为他们都不喜欢在幼儿园午睡。说实在的,幼儿园入睡困难除了他们睡眠时和环境变化带来的不适应,还有家庭的错误教育式造成的。午睡对幼儿是很重要的。
睡眠可以缓解疲劳,人感到疲惫时,就会产生睡意但这样孩子睡觉却适得其反,就拿班里的盈萱小朋友来说,刚入园时她总是不能午睡,一到午睡时间,就用双手捂脸窥探周围,凝视老师。从她妈妈口中得知她在家里从没午睡过,妈妈陪着她疯玩。久而久之也就养成了不愿午睡的习惯。了解到这一点,我开始主动与她沟通,每当午睡的时候就常常停在床前,给她一个温柔的微笑,孩子会感到亲切,可以增加安全感,反复几次,孩子便能安静入睡了。对离开亲人,对环境生畏缺乏安全感的小班新入园孩子,老师亲切慈祥的笑脸足以给孩子带来安慰,班里好多这样的孩子,多在老师的悉心照顾和陪同下,都能安安稳稳美美的睡一个午觉。
我相信用耐心,爱心去对待孩子,教育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和老师心中的乖宝宝。
2爱上厕所的孩子
“老师,我小便,”“老师,我大便”。每天贻珊说的最多的就是这些话。刚开四我没在意,可是每天都如此,便引起了我的注意。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贻珊刚从厕所出来,就又回去了,有时干脆呆在厕所不肯出来。我来之后也不愿意回活动室,家长反映她是个胆小内向的孩子。由于她还不适应新的环境,情绪紧张,不合群孤独,最重要的是老师对其不够亲近。针对这些原因,和家长共同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教育措施。经过这时间的努力,贻珊比以前好多了,能在老师的热情招呼下和其余的孩子一起活动了。看到孩子的进步,作为老师的我也感到莫大的欣慰,把爱心奉献给每一次的孩子,是老师最大的快乐。
3爱惜粮食
今天早上,晓龙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一包干吃面,他吃剩下一半,随手就扔到地上,洒的满地都是,我看见后就告诉他,要爱惜粮食,不能乱扔,并结合这件事,对孩子进行了爱护粮食并保持地面清洁的教育,让孩子们了解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来的,他们把种子种在泥土里,给他们施肥浇水,锄草,在加工成食品是很辛苦的,所以我们要爱惜粮食。
4爱哭的孩子
小班孩子入园已经一个月了,可是班里的可欣小朋友每次她妈妈领她走进活动室她都不让妈妈走,要让她妈妈陪着她玩,趁她玩的入迷时,她妈妈朝我使了个眼色转身走了。
可欣玩了一会,发现妈妈不在了就开始抹眼泪,我赶紧去哄,一会她就不哭了,事后,通过了解,可欣是怕妈妈走了,别人会抢她得玩具她才哭的,并不是不愿意来幼儿园。
5抓脸
小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好多事情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一不高兴,伸手就去抓别人的脸。平时孩子在家里习惯了玩具,图书都是他一个人的,没人与他们争。可现在来到幼儿园不同,班里所有的玩具,图书都要大家一起看,一块玩。由此就发生了争抢的现象,抢不到就抓别人的脸。针对这种现象每天看书或玩玩具的事后,我都会告诉孩子们班里的玩具是大家的,谁都可以玩,轮着玩或换着玩都行,教育孩子懂得互相谦让,尽管如此,今天纪博和欣旋还是因为抢玩具,抓伤子烨的脸,事后我对纪博说:“你看,子烨的脸好看吗?”不好看,“别人抓伤你的脸你愿意吗?”“不愿意”。“以后还抓别人的脸吗?”“不抓了”。
教育随笔:不要小瞧了孩子
今天冉冉有一个让大家惊讶甚至佩服的地方。昨天傍晚放学之前,我们布置了一个树叶添画的回家作业,还帮每一位幼儿准备好了材料。今天早上交上来后,发现冉冉居然交了三幅树叶添画。一问,原来一副是爸爸做的,一副是妈妈做的,一副是冉冉自己完成的。昨天晚上还下着大雨,他们三个人吃好晚饭一起去摘树叶,一起去买所需要的材料,然后回家一起做。创意都是自己想的,冉冉的画都是自己完成的,并没有大人帮忙。这是怎样的教育方式啊!我们都很佩服!是啊,本来树叶添画这个作业是有一定难度的,除了动脑还要动手。有些家长就一手包办;有些家长就照着我们给的例子依样画葫芦。可是冉冉一家却别出心裁,交上了令人满意的作业!在“树叶添画”这个事件上,冉冉父母的教育方法真的很好。知道一个小孩子自己动手确实有点难度。可是如果爸爸、妈妈、宝宝每人一份,一起围在桌子边,一起动手做,遇到问题可以一起商量但是自己动手。孩子一个人做会没劲,都是家长做那孩子能学到什么呢?可是冉冉他们一起做,就有很大的区别了。不仅完成了作业,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自身产生自豪感;还增进了父母,孩子之间的感情,这可以一次难得的亲子活动啊!
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来说,我们更应该观察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平常你收集了优秀的教育笔记吗?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小班教育随笔《不爱说话的孩子》”,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不爱说话的孩子》是一篇小班教育随笔,关注的是那些不爱说话的孩子。这是一个常见的现象,有些小朋友性格内向,害羞,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他们不愿意开口。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并帮助这些孩子找到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下面将详细讨论这个话题。
他们可能有特定的原因导致他们选择不开口。有些孩子可能是性格内向,对陌生人感到害羞和不安。而有些孩子可能是在家庭环境中不被充分鼓励和支持,造成他们不愿意表达自己。还有一些孩子可能面临着其他困难,例如语言障碍或学习困难,这使得他们在交流中感到挫败和不自信。
建立一个温暖而友好的班级氛围,以便孩子们感到自信和放松。教育者可以主动与这些孩子建立联系,以建立信任和亲近感。另外,我们应该通过赞赏和鼓励来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肯定他们所做的每一次努力,无论是他们愿意开口说话还是仅仅是与他人进行非语言的交流。
如果孩子不善于口头表达,那么我们可以提供其他方式来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我们可以鼓励他们画画、写日记、用手势或面部表情来与他人沟通。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育者可以与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辅导,了解他们的问题和需求,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在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小组活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鼓励孩子的参与,这样他们可以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会感到过于紧张。
《不爱说话的孩子》是一篇关于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的随笔。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我们需要理解和接纳他们,创造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并提供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关注和帮助,我们可以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小班教育随笔 《不愿午睡的孩子》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锻炼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水平。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如何去写教育笔记呢?经过收集,小编整理了小班教育随笔 《不愿午睡的孩子》,或许你能从中找到需要的内容。
《不愿午睡的孩子》是一篇关于小班教育的随笔。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午睡被认为是孩子们必须遵守的规定。然而,这篇文章呈现了不愿午睡的孩子们的状况,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在文章中,我们见到了一群不愿午睡的孩子们。他们或许因为睡眠质量不好而无法入睡,或者是因为过于兴奋无法平静下来。而在传统的教育中,这些孩子们被视为不守规矩的孩子,可能受到指责和批评。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能够体会到这些孩子们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然而,这篇文章并没有一味地抱怨午睡对这些孩子不公平。相反,它展示了一种关爱和理解的态度。教师们开始尝试与这些孩子建立更亲密的关系。他们试图了解每个孩子的需求和困扰,并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教师们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比如讲故事、放轻音乐或是提供冥想的环境,来帮助这些孩子更好地入睡。这种探索和尊重每个孩子独特需求的方法让人感到温暖和感动。
文章还介绍了一些科学研究的成果,关于小孩子睡眠需求的不同。研究显示,每个孩子的睡眠需求和模式都有所不同。有些孩子需要更长的睡眠时间,而另一些孩子则可以适应较短的睡眠时间。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我们应该更加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而不是一刀切地要求所有孩子都午睡。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他建议学校可以提供午睡和非午睡两种选择给孩子们。这样,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从而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这个建议展示了作者对小班教育理念的思考和创新。
总而言之,《不愿午睡的孩子》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科学的研究和创新的思考,呈现了一个关于小班教育的多元化观点。它让读者们重新思考传统教育理念中的午睡规定,并提出了一种关爱和尊重每个孩子需求的方式。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思和讨论教育方式的机会。
五则教育随笔——永不放弃的孩子
教育随笔一:俩俩对决
老师先与一名大哥哥进行示范,孩子们认真的观看。
然后小姚老师点名两两分组,进行练习,根据动作要领,在教练的指导下,孩子们动作规范,认真的练习着。
“哇........”一声大哭,第二组的张佳玉小朋友受不了同班的抓痛,(基本动作从对方双臂互相缠绕开始),边哭边喊,“贝贝的手劲太大,抓的我胳膊老疼”。一旁的妈妈,赶紧擦掉孩子的眼泪,“佳玉,好样的,不哭,练习就是这样啊!看,别的小朋友也没有哭的啊,好了,过去,重新开始。”不管教练和妈妈怎么劝说,孩子就是一个劲的喊疼,“胳膊疼,不练了。”——娇气的小女孩。
此时的我的小侄女,刚刚抓痛佳玉的孩子,这时走过来,跟我说;“姑姑,我的胳膊也老疼,可是我不哭,我就照教练说的来练习的,她又没受伤,干吗哭啊,是吧,姑姑。”面对天天在一起玩耍的孩子,我笑了笑说:“我家贝贝真勇敢,疼也不不哭,不过,以后跟同伴练习的时候,不要太用力,轻点,这样佳玉就不会再哭了,一定要注意,记住了吧。”“记住了,姑姑。”“好,练习去吧。”
就这样,孩子重新进行组合,又开始着手训练一对一的摔跤练习......
教育随笔二:比赛
接着刚才的训练,老师选出一名叫山阳的孩子,首先问孩子们:“谁敢第一个上来跟山阳比赛?”面对教练的问话,孩子们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敢回应的,老师又一次问:“没有人敢上来比赛吗?”这个时候的佳玉,先是指了指右边的一个男孩子,男孩子摆摆手,又指了指左边的贝贝,贝贝摇摇头,最后还是教练点名,这样孩子们才逐个上去来练习。
通过一轮较量,孩子们刚刚的胆小与惧怕也随着小姚老师的一次次鼓励而消失掉,现在的孩子是个个挣着来对战,就连刚刚还哭疼的佳玉,在小姚老师的帮助下,扳倒了与自己对决的同伴山阳,而露出了笑容,这时候的山阳眼睛瞪得圆圆的,看着教练。不服气的跟教练争辩“老师,你怎么回事啊,刚刚,你怎么帮着她呀?”小姚老师呵呵的笑着“哦,刚刚老师搬错了腿,原来搬的你的腿啊,不过,这次还是佳玉赢了。”说完,老师举起佳玉的右手,宣布“这局佳玉胜利!”就这样,孩子们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了上半场的练习。重要的是,孩子们在相互学习中掌握了摔跤的要领。
教育随笔三:一对一练习
老师根据孩子们上半场的比赛,进行一对一的练习,进一步对孩子们进行进攻与防守的训练,正当孩子们在练习时,最右边的一组又传来了哭声,一个男孩声嘶力竭的哭声,教练把这个男孩喊到面前,问明原因,原来,刚刚与同伴进行练习,被同伴摔倒在地,因为输给了自己的同伴,所以哭了,——真所谓是输不起的孩子啊。
这时的小姚老师蹲下来问男孩“想不想把对方扳倒啊。”“想。”说着,男孩把眼泪一擦,在家人与伙伴们的观看之下,与同伴进行了决战,接连两次失利,最后一局终于把同伴扳倒,赢来小伙伴们的一阵掌声,看到还挂有泪水的笑脸,我也长长的舒了一口气。——这就是我们的娇惯着的孩子们,一丁点事情都要发泄出来的孩子。
教育随笔四:自由对战
在老师的口令下,孩子们迅速整齐的站好了一排,教练宣布进行最后对战,一开始,老师就鼓励孩子们自由出战
教育随笔:不想当“小帮手”的孩子
“下个星期又要选新的小帮手了,你们谁想来做呢?”“我想,我想!”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着。“什么样的小朋友可以做小帮手呢?”“吃饭快。”“睡觉好。”“要帮助别人。”……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在下面议论着。“评选现在开始,请你们说出自己选出的人选之后再说说你的理由。”每组都推选着自己小组的小帮手,孩子都愿意。可是到香蕉组就不顺利了。“我选晓倪,因为他很能干。”涵涵第一个起来举手推荐,大家也一致推选。可是我远远地看见了晓倪委屈地低下了头,“晓倪,怎么了?”晓倪一时说不出话,小脸涨得通红。“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我,我不想当……”还没说完,豆大的泪珠从晓倪的眼角划过。“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大家推选你,说明大家喜欢你,并且觉得你可以胜任!”我疑惑地问着。晓倪低着头就是说:“我,就是不想当”……
分析、思考:
晓倪在班上是个内向的孩子,在班级中他喜欢画画、做做数学操作材料等,不仅能够专心、耐心地完成,而且做得都很不错。但是平时晓倪较少和同伴一起游戏、说话,遇到困难,很少或从不寻找老师的帮忙,这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于是,在评选结束以后我与他进行单独的交谈,明白了他的焦虑:因为他害怕在帮助大家做事的时候遇到不会做的事情,担心自己做不好会被老师批评。了解了情况以后,我鼓励他:本领都要在实践中才能学到,只要认真做,老师不会批评你,而且还会帮助你,鼓励你,希望下次也试试来当小帮手,好吗?最后晓倪终于怯怯地点了点头。
针对这件事情我与晓倪的妈妈也进行沟通,让妈妈在家与孩子一起练习并不断鼓励,帮助孩子树立信心。等到下次选小组长的时候再让他来试一试。
对于不自信的孩子,我们不仅要鼓励,也要为他们创造平台让他们站上去试一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要给予更多地耐心与帮助,但是一旦让他们在成功中体验幸福与自豪地感受以后,他们的内心会有更多地渴望,期待下一次的尝试!
小班教育随笔:可爱的孩子
小班教育随笔:可爱的孩子
这学期小班又多了很多新来的孩子,当我与这群孩子接触两周下来后,我真心地觉得——这帮小班的孩子真可爱!我们班的孩子很调皮,有的孩子排队走到外面就自己去玩了;有的孩子会爬椅子、桌子甚至是床;有的孩子经常玩水;有的孩子要抢玩具;有的孩子吃饭把脚翘到椅子上,身子转来转去;有的孩子比较强势,会打人;有的......但我们班的孩子也很聪明,早上来的时候,都会自己好好排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多数孩子会主动跟老师打招呼;看不到老师会询问老师的去处;上课的时候参与性比较强;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及排队位置;多数孩子会自己穿脱衣服、鞋子。每天一上班,一看到这群孩子,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的教养工作当中。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班级常规逐渐稳定后,孩子们的表现会越来越好,他们也会越来越可爱!真的很庆幸,我是一名幼儿园小班的老师!
教育随笔:小班孩子的涂鸦
教育随笔:小班孩子的涂鸦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由于年龄小,手的动作不够灵活,加上他们绘画的目的不太明确,不清楚就应如何画,怎样涂色,画面怎样变得漂亮,他们只是把绘画当成一中游戏,随自己兴趣任意涂抹,画出的物体不太规范,因此,帮忙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幼儿学会绘画的手段,表现他们内心意图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学的绘画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由于幼儿年龄小,对绘画一无所知,他们只会持笔乱涂乱抹,来体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伴随着这种体验,他们对画画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这时教师千万不能急于教孩子画些什么,也不必强调幼儿画得像不像,因为这样易使幼儿失去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而就应去引导、呵护、培养。提高幼儿的这种兴趣,如:为幼儿带给各种绘画工具、材料,使幼儿在高兴时能随时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自由描绘、表达,教师应时刻鼓励幼儿“画自己喜欢的”让幼儿兴致勃勃地自由涂画,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二、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
幼儿绘画中,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教师尽量要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水彩笔画有必须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教师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油画棒、棉签、手指点画、水粉颜料、调色盘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学习简单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务必教幼儿从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些简单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小点表示花朵、小草、树干,用横线表示棍子、绳子、栏杆等。在教学活动中,我先让幼儿练习画气球、泡泡、太阳等。再逐步画栏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儿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笔及对笔的控制力。
四、用儿歌、故事资料导入,调动幼儿对绘画的用心性。
生动的儿歌、故事能够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动、形象、富于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儿歌、故事,使教学成为搞笑的活动,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便于理解,易于掌握。
五、举办画展、重视评价作品,给予表扬。
幼儿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们布置在室内,引导幼儿观察、分析,评价各幼儿的绘画特点、色彩、线条、比例等画面效果,让幼儿形象、直观的欣赏作品。俗话说:“好的孩子都是表扬出来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给予表扬,不好的就应先表扬,表扬的同时,委婉的提出不足之处,然后再进行表扬。使幼儿在表扬中得到进步,得到发展。当孩子们受到同伴和老师的表扬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高昂。那么绘画便会在他们心中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