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郑州最低入学年龄卡在六岁 专家建议别入学抢跑

发布时间:2021-02-12 入学准备 幼儿园开学入学准备 幼儿园开学季入学准备

看到北京“入学抢跑”的孩子今年办不了学籍的消息,郑州的家长们不淡定了。郑州市各区小学入学年龄不统一,是不是有的也办不了学籍?孩子明明年龄小,为什么非要“入学抢跑”呢?东方今报记者进行了调查。

【北京】不满6周岁上学办不了学籍

据媒体报道,今年5月1日,北京市正式启动小学和初中入学服务系统,所有适龄入学儿童都需要在这个系统进行信息采集才能够顺利入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年满6周岁的儿童才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今年,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期间出生的适龄儿童才有资格登记上小学。

而北京今年新推出的小学入学服务系统,在入学信息采集时,如果儿童年龄不够,系统根本不会受理,这样也就无法为孩子正常生成学籍。

【郑州】只要学校接收都有学籍

据了解,去年9月1日起,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全国联网并试运行,该系统为每名中小学生建立全国唯一的、跟随一生的学籍编号。郑州的中小学生在去年秋季入学后,已经将学生信息输入了学籍平台。

那么不够入学年龄的学生是否有学籍呢?“只要入学的学生,我们都办有学籍。”郑州市一所小学有关负责人表示,因为郑州最低入学年龄已卡在了6周岁。

据了解,目前,我省安阳、焦作、南阳等地区都规定,公办小学招生对象为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因为生源不同,郑州市区入学年龄也并非“一刀切”。

去年郑州市区规定,生源较少的地段,应该招收6周岁儿童入学,应保证6周岁3个月儿童全部入学;个别生源较多的地段,经区教育局批准,可以进行适当控制,但必须保证6周岁6个月儿童全部入学。

【答疑】若身份证显示未满6周岁难注册

那么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办不了学籍呢?郑州一小学有关负责人透露,不排除学校会招收一些不够入学年龄的孩子,但中小学学籍系统全国联网,需要填70多项,其中一项为身份证号码,如果系统根据身份证号码识别出孩子未满6周岁,是没办法注册的,所以各校即使为学生“开后门”,也都是要6周岁以上的孩子。

那有没有学校允许未满6周岁学生先入学,今年不录入,到了二年级再录入的情况?该负责人表示,届时系统默认的还是一年级,抢跑入学的孩子到了小学毕业时,教育部门通过系统导学生信息,是不能导出来的。“因为系统默认的,你的小孩才五年级。”

【无奈】幼儿园毕业了上小学却不够6岁半

纵观全国,幼升小抢跑并非少数现象。而在很多家长看来,抢跑背后隐藏着无奈。

目前,虽然我省的大部分幼儿园都规定接收年满3周岁以上的孩子,但是个别年龄差四五天或一个月的家长,也都想方设法让孩子提早进入幼儿园。

这些孩子从幼儿园大班毕业后,还是差四五天或一个月才满6周岁。虽然不少小学接收年满6周岁的孩子,但郑州市区却是保证6岁半全部入学,这样就出现了断档,孩子明明幼儿园毕业了,入小学又不到年龄,家长要么让孩子回炉读幼儿园大班,要么把孩子送到社会上办的学前班。然而,无论哪种选择,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回炉上大班,纯属浪费时间。”家长王女士表示,然而,在考察过学前班以后,她发现大部分学前班都学拼音、认字、加减法等小学一年级才涉及的内容。她还担心,孩子在上完学前班后,上小学以为学过了,就不好好学了。

【专家】入学抢跑是家长“恐后”心理作祟

在郑州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咨询师王海勇看来,入学抢跑可能会让孩子掉队。

“成长环境太残酷,大家生怕孩子落后,总觉得要先下手为强,抢先一步,成材的几率就会增大。”王海勇表示,实际上,儿童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外部环境。纵观许多少年的成功,并非是上学早,而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的孩子比比皆是。”

王海勇认为,按照规定的年龄上学,聪明的孩子就可能在同龄人中占据优势,处处领先,孩子上学的积极性也就明显提高了。

【建议】创建入学年龄评估机制

据了解,每年的2月和8月,为了让孩子能卡着日期上学,不少医院都会出现剖宫产小高潮。【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孩子晚一天或几天出生,智商都不会差到哪儿去。”家长孙先生表示,但是晚几天出生,就要晚一年读书,所有的事情都会比其他人晚,这让家长很难接受。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家长们才会拼命地让孩子“抢跑”入学。

“我觉得我们也应该有弹性入学制度。”家长陈女士表示,现在的弹性入学只是根据生源情况而确定各地区的入学年龄,各学校则根据政策“一刀切”接收学生。而美国规定更有弹性,入学年龄为5~7岁。在法国、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儿童入学年龄为5岁。建议创建入学年龄评估机制,由医学专家和教育专家对适龄儿童进行成熟度评估,最终由家长和医生共同决定孩子到底是几岁上学。据了解,日本已经有这样的测试,叫“儿童入学10项”,主要是测试孩子是否可以上学。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别让孩子加入“低头族”


从电脑到智能型手机、平板,不仅大人离不开它们,甚至小朋友也轻易就上了瘾。一方面电子产品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对这些由“屏幕”陪伴长大的孩子而言,一盒拼图、一件玩偶,甚至是一群小伙伴,都远远不如一台电脑来得更有趣,究竟该不该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美国凯泽家庭基金会在2011年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中称,长时间看电视或电脑,对儿童阅读能力会有严重影响。报告指出,卧室中有电视机的儿童以及在家中长时间看电视的儿童,很少有时间阅读书本或从事室外活动,更少有时间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上也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电子产品对儿童阅读能力的影响,全世界的儿童恐怕都不能幸免。过早地接触电子产品,除了会对孩子的阅读能力造成严重影响,对孩子身心发展等很多方面,都有负面的影响。*对身体发育的影响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屏幕和手机屏幕,会对孩子的视力发育造成影响。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学生的近视、散光、弱视等眼睛发育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甚至还偶有出现暴盲等极端个案,与过早、过多、过度使用电子产品都有必然联系。除此之外,长时间沉迷于电子产品,必然减少了身体活动的机会,造成户外活动时间减少,没有时间培养体育爱好等问题,由此会带来体质弱、体能差、体格不够强壮等状况。*对社交能力的影响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减少了孩子与人面对面交往的机会,也使孩子失去了很多社交学习的机会,会导致孩子性格内向、人际交往能力差、社交中语言表达能力差等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社交障碍。*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幼小的孩子要依靠感官来认识世界,眼睛看、耳朵听、尝一尝、摸一摸,以及身体的各种运动,才能感知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如果大部分时间都在看电视、看电脑、看iPad、看手机,丰富的感官经验就会被单一的视听刺激所取代,造成孩子感知能力的发展受阻,从而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冯老师告诉你:0~6岁的婴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发展时期。这个时期,无论是身体发育、智力发展,还是社会性发展,都是在为一生奠定基础。所以,请关掉电子产品,让孩子在最自然的状态下成长——每天早上用你们的笑脸迎接起床的孩子;带孩子一起欣赏大自然的景色,阳光灿烂或阴雨绵绵,温暖如春或寒风习习;让孩子玩沙、玩水、玩泥巴,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成长……只有让孩子每天学习在人类社会中生活所需要的技能,和人打交道,学习照顾自己,学习爱,这才是成长的健康之路!当然,现代社会离不开电子产品,让孩子适当了解接触电子产品也是必要的。但要注意,父母要控制好时间和频率,一般来说,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要尽可能少接触电子产品。对于0~6岁孩子的父母,我们还是要呼吁:请让你的孩子远离电子产品!

幼教专家建议小宝宝学手语


小宝宝还不会说话,和爸爸妈妈沟通就会有障碍?宝宝手语Ba-by Signs的创始人苏珊·古德温博士却不这样认为。经历了长达25年的研究调查后,她告诉年轻的父母要掌握正确的沟通方式:“父母们可以尝试用宝宝手语与孩子交流。”

日前,在金宝贝举办的一场宝宝手语展示活动现场,一些小宝宝学起手语来像模像样,却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会不会用上这些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专家发现,一般来说,婴儿在12个月到1岁半间就会开始学说单个的字,而显然太小的婴儿不可能完成复杂的手语动作。这样看来,宝宝手语的施展空间十分有限。那么,宝宝手语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呢?苏珊·古德温博士对此给出了出人意料的回答:“宝宝从一生下来就可以开始学习手语!”只不过,在0-8个月的阶段,宝宝手语以父母的手语演示为主;到了8-12个月,宝宝就可以开始尝试使用一些手语,而父母也会从日常生活中逐渐观察到宝宝的自我表达。到了12 个月以上,宝宝就会开始混合使用手语和语言,并且随着发音能力的增强而逐步减少使用手语的频率。

专家告诉家长,手语学习要从少数几个单词开始。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尽量从名词以及宝宝每天都会做或者接触到的词语下手,比如吃、喝、牛奶等。这是因为宝宝更容易接受常见的或对他们有帮助的手语。要灵活多变地使用手语。在教宝宝手语的时候,父母要灵活掌握,不要强求某个词必须要用某个特定的手势。只要父母能够明白,完全应该允许并且鼓励宝宝有自己独创的表达方式。需要提醒的是,每一个手语都需要父母重复演示并且同时要说出来。这样宝宝看到的和听到的次数越多,也就越容易掌握。

苏珊·古德温博士等一些幼教专家表示,经研究调查发现,学手语不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不必担心宝宝会手语了,将来就不愿意开口说话了。”他们认为,因为学手语的宝宝长到24个月大的时候,语言能力相当于27个月大的普通宝宝。

新生入学,应对“家长潮”中外有别


新学期开学,世界各地的高校都迎来了新一批学生,和新生一起涌入学校的还有他们的家长。在国内高校的眼中,新生家长的到来意味着校园将拥挤不堪。为了缓解接待压力,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许多高校想出了各种“高招”,让新生家长留在家里不要送孩子到校报到。而在英美国家,学校不但不反对家长送孩子报到,还组织各种活动,吸引家长到学校里来看一看。当然,学校用不着安排家长的食宿。

国内应对“家长潮”各有招数

在中国家长看来,孩子上大学是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许多家庭甚至全家出动,“护送”孩子来报到。所以每年9月,校园里的家长数量都是新生的数倍。面对浩浩荡荡的“送子大军”,学校承担了巨大的接待压力。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在开学首日即开放了学校体育馆,好让500多名家庭贫困的新生家长打地铺过夜。

今年,北京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为了鼓励新生自己来报到,更是想出了高招,学校为每位“自主报到”的新生发“红包”——100元现金或同等价值的手机充值卡。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也在这方面花尽了心思,该校商学院专门设置了“家长休息区”,把家长们“堵”在这里,要求新生独自完成报到手续。

美国大学欢迎家长“护送”

美国各大学也在9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迎新生活动。

每逢新生报到时,美国的学校操场上都排满了密密麻麻的私家车,美国家长只要有条件,都会到孩子所上的大学去看一看。但有别于中国家长的是,美国家长将教育看成对孩子一项最大的投资,从择校到录取,最后到报到,他们觉得有必要全程跟踪视察,全方位了解子女未来4年将要生活学习的地方,从而判断自己花的钱是否值得。而中国家长护送孩子上学多半是出于担心,担心孩子适应不了新环境,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所以先去帮孩子铺垫好一切。

美国大学非常欢迎家长来“视察”,为了让家长对自己的投资放心,学校都在开学时举办一系列“家长活动”。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每年该校都会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家长活动,内容包括向家长介绍学校历史和师资,请他们参观校园和校舍,让家长亲身体验哥大知名教授的授课等。另外,学校还精心安排了“家长周末派对”,组织家长参加集体露天烧烤、观看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的橄榄球赛等。

《青年参考》报记者登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网页看到,有专门页面介绍新生家长周末活动。普林斯顿大学为新生家长设置了介绍学校概况的讲座、校园参观以及各种文体活动。想要参加活动的家长需填写表格交给学校,便于学校预留位置。学校专门有员工接待家长,为家长答疑。

随着美国大学学费越来越高,家长也成为大学服务的对象,因为他们付的学费是大学经费的主要来源。即使是常春藤名校,在这方面都不敢怠慢,他们十分重视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和家长对大学教育的反馈以及评价。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让他们体验孩子的大学生活,更有益于家长与学校的配合。

国外家长不做保姆

国内学校鼓励新生独自报到,不仅是出于校园接待能力有限的原因,更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中国和英美新生家长陪孩子去学校报到的任务显然很不同,中国家长多半充当了孩子的搬运工和保姆。国内校园里经常能见到学生两手空空地走在前面,家长扛着大包小包在后面跟着。一进宿舍,家长便忙开了,又擦又洗,为孩子铺床叠被,孩子则站在一旁看着。

而在国外,干活的都是学生本人,家长才是站在一边看着的主儿。记者在英国留学时就亲见英国家长的“另类护送”:英国室友的妈妈只是开车把儿子送到学校,其他就一概不管了。在儿子来回搬运东西的时候,他的妈妈在宿舍里溜达了一圈,对这栋一年2千多英镑租金的宿舍很满意,之后又与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聊了起来。看来,英国的妈妈更关心孩子以后和什么样的人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并不担心孩子能否吃好睡好。

美国低龄儿童的性别教育


在美国,父母对低龄儿童的性别差异是很看重的,年轻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在美国,父母对低龄儿童的性别差异是很看重的,年轻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不放心地向营业员询问,生怕搞错了。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婴,已穿上了正式的男装三角裤,尽管三角裤里还裹着纸尿布。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他知道自己是男孩。

在众多的托幼机构里,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在一个扎着小子女孩坐厕姿势的图案和一个男孩坐厕姿势的图案的标志下,幼儿们分门进出。厕所里面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设计,只不过比例缩小而已。为了便于幼儿识别,有的女厕所的墙、瓷砖还用粉红色,男厕所则用浅灰色。幼儿到园的第一天,认识厕所便是第一课。幼儿上厕所老师都会提醒别走错了。有时孩子好奇,如男孩跑到女厕所探个究竟,老师一般不批评,只问他们看清了有什么不一样。

教男孩要有男人气,教女孩更细心,这在美国父母心中已成为约定俗成的育儿观。假如母亲送儿子上幼儿园,孩子缠着妈妈不肯放,妈妈只要对儿子说:“不能哭了,你是男子汉,男子汉是不能哭的。”男孩就会强忍着哭,松开手。

教育专家给家长的100条建议


教育篇:

1.每天花半个小时和孩子交流。

2.和孩子在家也要使用文明用语,“早上好,请,谢谢,晚安”等等。

3.让孩子养成爱卫生的好习惯。

4.多听听孩子的声音!——用耐心、用爱心、用开心,心是长着眼睛的!

5.不要为了提醒孩子,而总是揭孩子的伤疤。

6.严肃指出孩子的错误!

7.不要总对孩子一本正经,要多和孩子一起欢笑:因为笑声能让孩子更加热爱生活;引导孩子积极、轻松愉快的看待事物。

8.给孩子讲故事,要有耐心,故事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9.不要把当年未曾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想让孩子去实现。

10.关爱孩子但适当时候适当的惩罚也是需要的,不要护孩子的短。

11.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12.结合孩子的表现,每天思考至少一个关于孩子成长的问题。

13.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培养幼儿高雅的审美情趣,注意引导、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在大自然中加深幼儿的情感体验,是非常有益的。

14.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不要让他们长时间地和自己的父母住在一起,隔代更亲,不利于教育。也许没有科学道理,但绝对适用。

15.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6.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17.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18.要常换位思考!对孩子的所做、所想等家长应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孩子的话,我将会怎样?

19.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同时给一定的压力和责任!

20.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了,不用再表现自己。

21.从来不说孩子比别的孩子差。

22.绝不用辱骂来惩罚孩子。

23.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东西。

24.不要吓孩子。以免造成孩子过分胆小、怕事。

25.不要当众批评和嘲笑孩子,以免造成心理畸形,失去自信心等。

26.不要对孩子过分严厉。以免孩子惧怕、害羞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面善心恶的性格。

27.不要过分夸奖孩子。以免孩子养成“沽名钓誉”的不良习气。

28.不要暗示孩子做不良的事。比如,打架一定要打回来、自己的东西不给别的吃、乘车不购票等。

29.让孩子正确树立心目中的偶像。

成长篇:

1.给孩子一些私人空间。

2.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和权利。

3.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的伙伴、朋友。

4.让孩子做想做的事。

5.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洗自己的衣服、烧水煮饭等,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成员中的一分子。

6.为孩子准备一个陈列架,让他在上面展示自己制作的物品。

7.认真地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8.把孩子当作成人一样,和他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9.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0.记得对孩子说:我爱你,你是我的宝贝!

11.记得经常的亲吻你的孩子,抱抱他(她),摸摸他(她)的头,让他(她)知道你的爱!

12.随时关注他(她)的进步,并也让他(她)自己知道自己的进步!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孩子。

13.多与孩子孩子沟通,了解孩子,与孩子同行。

14.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15.家长要耐心地倾听孩子的烦恼。

16.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孩子,而不是像对宠物一样说句“你真聪明”。

17.让孩子经常有机会和他的同伴在一起。

18.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

新加波低龄儿童的性别教育


新加坡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向营业员询问,这是男装还是女装?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婴,尽管还裹着尿布,却穿着正式的男装三角裤。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boy”。

当孩子学说话时,妈妈们就会把性别告诉孩子。常见新加坡的年轻妈妈告诉怀抱的婴儿:“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经常重复。在孩子学说话时,又教他们学说“Iamaboy”或“Iamagirl”。如果你故意对一个小男孩说:“Youareagirl.”尽管他还不满两岁,他还是会很生气地大喊:“No!Iamaboy!”(不!我是男孩!)

在新加坡的幼儿园,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儿们分门进出。里面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所设,只是比例缩小而已。幼儿入园第一天,认识厕所便是第一课。男女厕所的门上,分别贴着男女标志。这个标志与公共场所的比较接近。

教男孩要有男子气,教女孩要细心,是一般新加坡家长心中约定俗成的育儿观。一次,一位母亲送两岁多的儿子上幼儿园,那孩子哭着粘着妈妈不肯走,这位妈妈用坚定的语气对孩子说:“不能哭,你是男子汉,男子汉是不能哭的。”果然,那男孩强忍着泪。还有一次,一位女士与两三个男孩等电梯,电梯门一开,那位女士让孩子们先进,他们却不进,其中一个示意说,“Ladiesfirst”。

相关推荐

  • 低龄宝宝入园指南 导读:小年龄段宝贝入园一方面满足了妈咪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给妈咪更多的苦恼。妈咪的心常常被揪得紧紧的:宝贝那么小,他在幼儿园会遭遇些什么呢?他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  为了满足妈咪的需要,不少幼儿园已...
    2021-07-20 阅读全文
  • 三岁前在家好还是入托好? 许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尤其是前些年不断涌现的独生子女成长中出现的诸多社交问题,更使得许多家长想要提前为孩子打好这一基础。于是乎,很多不满三岁的宝宝很...
    2021-04-13 阅读全文
  • 别让孩子加入“低头族” 从电脑到智能型手机、平板,不仅大人离不开它们,甚至小朋友也轻易就上了瘾。一方面电子产品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对这些由“屏幕”陪伴长大的孩子而言,一盒拼图、一件玩偶,甚至是一群小伙伴,都远远不如一...
    2021-01-25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最佳入园年龄表 幼儿园最佳入园年龄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的,选择最佳入园年龄可以让幼儿在合适的时间开始接受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园最佳入园年龄表”,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9-27 阅读全文
  • 别急着让孩子在幼儿园抢跑 父母不要盲目的让孩子提前起跑,而是要利用好儿童的创造期,让儿童成为自己的主人。 最近遇到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来找我咨询“曾老师,明年我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现在要不要先给他学一学拼音、数学?”“我们家孩...
    2020-11-27 阅读全文

导读:小年龄段宝贝入园一方面满足了妈咪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带给妈咪更多的苦恼。妈咪的心常常被揪得紧紧的:宝贝那么小,他在幼儿园会遭遇些什么呢?他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  为了满足妈咪的需要,不少幼儿园已...

2021-07-20 阅读全文

许多家长都有一个误区----提早让婴儿进入托儿所会让他们更能适应外部环境,尤其是前些年不断涌现的独生子女成长中出现的诸多社交问题,更使得许多家长想要提前为孩子打好这一基础。于是乎,很多不满三岁的宝宝很...

2021-04-13 阅读全文

从电脑到智能型手机、平板,不仅大人离不开它们,甚至小朋友也轻易就上了瘾。一方面电子产品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对这些由“屏幕”陪伴长大的孩子而言,一盒拼图、一件玩偶,甚至是一群小伙伴,都远远不如一...

2021-01-25 阅读全文

幼儿园最佳入园年龄表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制定的,选择最佳入园年龄可以让幼儿在合适的时间开始接受幼儿园教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幼儿园最佳入园年龄表”,以供参考,欢迎收藏阅读!

2023-09-27 阅读全文

父母不要盲目的让孩子提前起跑,而是要利用好儿童的创造期,让儿童成为自己的主人。 最近遇到很多幼儿园的孩子家长来找我咨询“曾老师,明年我的孩子就要上小学了,现在要不要先给他学一学拼音、数学?”“我们家孩...

2020-11-27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