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玩泥的乐趣
发布时间:2021-02-18 教育随笔 幼儿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早上醒来,感觉屋里光线暗淡,哦,是阴天,到了幼儿园淅淅沥沥的雨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瞬间的思想停顿,忽然回忆起自己的幼儿时代!小时候们最盼望的就是春夏两季节的下雨天,不是大人那种盼雨,是为了地里的五谷能喝上水的想法,而是为了雨后那满街、满院、满胡同的泥巴,跟我们肆无忌惮的玩个痛快!
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农村孩子几乎没有一件商品玩具,但感谢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农村的黄土和泥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
雨后的胡同口,我和伙伴们上演了”玩泥大比拼”。捏泥碗捏泥盘,把捏好的泥碗托在手心,然后用方言大声的喊“南来的北往的听听咱这不响的”,把手上的泥碗朝地上和墙上扔去,刮的一声泥碗在地上摔裂,那时那刻那种自豪感那种愉悦感,无与伦比!离得近的伙伴,有时会泥碗的碎裂崩一身一脸的泥,更是快乐的不知所措。我最初的玩泥作品是搓泥蛋,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泥球搓出来,给他们排排队,两个你修垒起来,扒拉跟小柴禾棍儿在球上扎上几个孔,变了简易的泥人,把好几个泥球用小棍串起,便当街卖起了糖葫芦.......没有发觉自己浑身上下已经变成了泥猴,脚踩在泥巴里,体验着那种陷进去又很费劲的拔出来的有趣的感觉,快乐浸遍乐全身,全然忘了回家以后母亲的呵斥和责骂......。
收起思绪,赶快迎接孩子的到来了,雨停后,我要带孩子们在园里玩一次泥巴!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玩沙子的乐趣
教育随笔:玩沙子的乐趣
我们东沙园区自去年开始,就开设了自主选择的户外体育活动。这是孩子们最为快乐的时光,每到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会奋勇而至,快乐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我分管的是沙烧区。
喜欢玩沙子可能是孩子的天性,在玩沙时,孩子全然不顾夏日的炎炎、瑟瑟的秋风,用小桶、小铲等家什不厌其烦地玩着沙,沙满身、汗沾脸也不在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们那胖乎乎的脸上洋溢着明亮和满足的笑容。这一笑容是如此震撼人心,也使我不由自主地满满的都是快乐。在一直思考:玩沙,这个在成人看来貌似平淡的游戏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每到玩沙时间,孩子们会排着队喊:“徐老师,我是玩沙的!”当听我说“出发吧!”时,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快乐的蹦蹦跳跳,抢着玩沙的用具来带沙池边。现记录玩沙事件吧,让我们一起来体会孩子的乐趣和执着。
事件一、垒高
有一次玩沙区活动,因连续几天的天气晴朗,池子里的沙有些飞扬,我怕沙子扬到孩子的眼睛里,就拎了桶水,这下孩子们的兴趣更大了,都跑来用工具来舀水。因为有了水,好多孩子感受到了水和沙子的区别。我想,何不借这个机会引导一下孩子们感受一下沙子的特性呢?我问孩子们:“你们猜是湿沙子垒的高,还是干沙子垒的高?为什么?”大班小朋友对此兴趣很高,有的说:“干沙子垒的高。”有的说:“不对,是湿沙子垒的高了。”孩子们的意见不统一,并且各说各的。看在孩子们针的面红耳赤的样子,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来试试不就知道了吗?”
我将大班孩子分成个两个小组,一组是“干组”,一组是“湿沙组”,比赛垒高。湿沙组的孩子们一边垒一边拍;干沙组的孩子们不断地往上到沙子。一段时间过去了,干沙组的孩子们发现干沙堆不上去了,用手按也固定不住,而湿沙组的孩子们不慌不忙的往上垒,小山堆得也结实,堆得象一座高峰。
事件二、探宝
每次玩沙子,总有孩子不停地往深处挖掘。挖到深处沙子就湿湿的,这孩子们已经习以为常。他们的乐趣在于沙子深处的石子多,在他们眼里就是宝石。但大都孩子用小篮子筛出宝石和贝壳,他们筛得是乐此不彼。再后来,这些宝石和贝壳变成了饼干和蛋糕上的装饰品了,配以树叶和树杆,看上去真的很美观。
事件三、绝配
一次为孩子们提供了水后,每次都有孩子提出需要水。所以,每到玩沙子时,我会为他们拎一桶水。有次玩沙子时,一个孩子跑来告诉我,一个小朋友在浪费水。我走过去一看,他的桶里只有少许的沙子,大多是水。真的很浪费,但是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做,还是先问清楚原因再作处理。孩子说他在烧稀饭。我一看,哇,真的很不错。沙子和水在孩子们眼里还是沙子和水吗?我说你的稀饭好吗?他兴奋地说:“很好吃的,我加了好多东西呢。有菜、肉、豆子。”我说:“那让我来尝一下吧!”大家都被我们影响了,都烧起各式美味的饭,孩子们真的很聪明。水和沙子真是绝配呀,何况还有不少宝石和树叶树枝呢?
沙子和水是孩子们常见的、喜爱的一种自然物。在玩沙玩水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感知力、想象力、创造力均得到较好的发展,并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在与沙和水的零距离接触中得到快乐。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那就让我们的孩子尽情地去和沙子去接触吧。
教育随笔:玩橡皮泥
今天上午我组织小朋友们玩橡皮泥,让小朋友们喜欢捏什么就捏什么,看着小朋友们认真的样子真的是很可爱,我一个个看过去,有些小朋友在捏苹果,而有些在捏动画片中的人物。虽然他们还只是小班的幼儿,但捏出来的橡皮泥像还真有几分相似,走到胡城小朋友的旁边,我迷茫看,看不懂他捏的是什么,便问:“胡城,你捏的是什么呀,告诉老师。”“老师你说像什么?”我假装说“老师猜是一只小猫。”“是的,就是只小猫。”“也像苹果”,“对对对,就是个苹果。”我一时不接,又问:“那到底是什么呢?”“嗯...嗯...嗯...”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旁边有幼儿说道:“老师,他乱捏的。”
顿时他便放下了手中的橡皮泥。我说:“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捏的呀,老师相信胡城小朋友一定很棒的,能够捏出很多漂亮的东西,对不?”只见他坐着不肯动手。
经过反思,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要做到老师的要求和家长所要求,确实不易,凡事都要慢慢来,先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是一个好的开始。而要留点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去探索和发现,首先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而思维要借助于词来实现,与语言的功能是不可分割的。此时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幼儿语言水平的培养,通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可以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玩泥的乐趣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玩泥的乐趣”!
早上醒来,感觉屋里光线暗淡,哦,是阴天,到了幼儿园淅淅沥沥的雨声引起了我的注意,一瞬间的思想停顿,忽然回忆起自己的幼儿时代!
小时候们最盼望的就是春夏两季节的下雨天,不是大人那种盼雨,是为了地里的五谷能喝上水的想法,而是为了雨后那满街、满院、满胡同的泥巴,跟我们肆无忌惮的玩个痛快!
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农村孩子几乎没有一件商品玩具,但感谢大自然的丰厚馈赠,农村的黄土和泥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穷无尽。
雨后的胡同口,我和伙伴们上演了”玩泥大比拼”。
捏泥碗捏泥盘,把捏好的泥碗托在手心,然后用方言大声的喊“南来的北往的听听咱这不响的”,把手上的泥碗朝地上和墙上扔去,刮的一声泥碗在地上摔裂,那时那刻那种自豪感那种愉悦感,无与伦比!离得近的伙伴,有时会泥碗的碎裂崩一身一脸的泥,更是快乐的不知所措。
我最初的玩泥作品是搓泥蛋,一个个或大或小的泥球搓出来,给他们排排队,两个你修垒起来,扒拉跟小柴禾棍儿在球上扎上几个孔,变了简易的泥人,把好几个泥球用小棍串起,便当街卖起了糖葫芦.......没有发觉自己浑身上下已经变成了泥猴,脚踩在泥巴里,体验着那种陷进去又很费劲的拔出来的有趣的感觉,快乐浸遍乐全身,全然忘了回家以后母亲的呵斥和责骂......。
收起思绪,赶快迎接孩子的到来了,雨停后,我要带孩子们在园里玩一次泥巴!
不知道本文“玩泥的乐趣”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玩泥巴的乐趣
一场小雨过后,校园的小花更娇艳了,空气异常清新,我决定带着孩子到操场上进行活动。来到操场孩子们兴奋起来了,跑跑跳跳玩的不亦乐乎。玩累了孩子们蹲在地上休息。忽然听到“老师,吃蛋糕吗?”我转头看见了一个小小的“蛋糕”,我对孩子说:”真漂亮一定很香。”原来休息时,嘉欣用泥巴制作了一个小蛋糕。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都过来欣赏。孩子们围着漂亮的蛋糕唱起了生日歌。不一会孩子们四散在操场的各个角落,玩起了自己的创意。我也参加到了孩子们的队里,和孩子们一同挖土、和泥、制作。孩子们用泥巴做成了元宵、月饼、馒头、水饺等美味的食品,这些物品有大有小,形状各异。我和孩子们看着地上摆满的作品,开心地笑了起来。发现孩子们对玩泥巴的浓厚兴趣,我决定在操场上玩泥巴作为每星期孩子们的必修课。
曾经也见过这样的事情,孩子用小手捧起路边的泥巴,妈妈看见了赶紧拉起孩子说:“你看看身上多脏呀?妈妈给你买了这么多的玩具你不玩,非得玩这么脏的泥巴。”家长的这种做法我真的不敢苟同。泥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不仅孕育了人类本身,也孕育了人类的游戏、艺术与文明。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离大自然的距离却越来越遥远了。玩泥巴的游戏虽然有些俗,但孩子们在创作各种作品时,全身心投入,力争做得形象、生动、逼真。并在欣赏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制作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欣赏水平。
我真心希望孩子们能回到大自然,去体验大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
教育随笔:进餐的乐趣
教育随笔:进餐的乐趣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关键时期。我认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最重要是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进餐习惯。作为小班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不同,采取有趣的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做到因人而异,从而来纠正幼儿的偏食、挑食及不良的进餐习惯,从小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幼儿普遍存在挑食的现象,尤其不喜欢吃蔬菜。老师虽然在幼儿进餐的时候不断提醒,但是效果不佳。
一次,餐前准备时,我带孩子们玩了个游戏,说到哪个小朋友的名字,这个小朋友就说出自己爱吃的蔬菜的名称。一开始,孩子们说来说去也就那几样蔬菜。之后,我搜集了大量的蔬菜,带幼儿认识,并告诉他们这些吃这些蔬菜的好处。孩子们慢慢地认识了好多蔬菜。再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有了经验的支持,孩子们玩得可开心了。孩子们玩熟练之后,我又提了一个游戏要求:点到你的名字,请你说出最喜欢吃的蔬菜名称并说出吃这些蔬菜的好处。孩子在快乐的游戏中再次了解了蔬菜的营养。中午进餐的时候,孩子们发现午餐会有胡萝卜呀、花椰菜啊等等,都很开心,也都很愿意吃。通过这些有趣的小游戏,孩子们慢慢喜欢吃蔬菜了。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很多家长也反应,在家中进餐时,孩子也是很爱挑食。家庭教育中其实也可以在进餐中营造欢乐的氛围,让孩子慢慢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例如《亨利叔叔的晚餐》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绘本,在进餐前,父母可以和孩子们分享这个故事。在欢声笑语中开始进餐,愉快的情绪可以带动孩子的兴趣。
无论是园内进餐,还是家庭进餐都可以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进餐中的乐趣吧!
教育随笔《吃饭的乐趣》
每次吃饭,总有一些不喜欢吃蔬菜的孩子,对他们,我是伤透了脑筋却又无可奈何。不断的提醒对他们来说只是耳边风,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办呢?后来,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换一种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从阿姨手里接过饭菜时就故意大声的说:“今天的饭菜好香哦!你们闻到了吗?”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来,都翘起小鼻子夸张得闻着。一边闻一边说:“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闻起来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说着神秘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睁大了眼睛。我又说“那谁来猜猜我们今天吃什么菜?蔬菜吃了有什么好处呢?”我刚说完,好多小朋友都争着要回答,飞飞说:“老师,我妈妈说多吃蔬菜就会不生病,还会更聪明。”小茹说:“吃蔬菜会变得更漂亮。”“哦,是吗?那还有谁也喜欢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动下,大家的热情高涨,就连几个不爱吃蔬菜的小家伙也乐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应求,而且小朋友吃饭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饭也多吃了。
从此,在每次吃饭前,我总是用生动的形式介绍菜名或讨论有关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简单得吃饭礼仪,用自己的热情来带动幼儿吃饭的兴趣,幼儿良好的用餐习惯也在无形中逐渐养成了,这就是吃饭中的乐趣吧!
教育随笔:科学课的乐趣
在户外活动《雪》中,让我有了一次不一样的教学感受。活动一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唱着好听的“小雪花”来到室外的雪地里。孩子们伴随着音乐用温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哼唱了一遍。我就切入本次活动的主题,便问孩子们:“下雪天美不美?你们知道雪花是什么形状的吗?”一个问题让孩子们在思考中进入我的活动预设。大家开始猜测,有的说:“雪是从天上下来的”有的说:“雪是圣诞老人送来的”还有的说:“天气冷了就有雪了”,每当听到孩子们不一样的回答声音,我总是很开心,说明孩子们都在动脑筋,不管正确与否,他们都在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疑惑中,首先我让幼儿体验和观察雪花的特点以及雪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变化。我的问题一“那么谁来说说雪的颜色、形状、”有的孩子说“雪是白色的”、有的孩子说,“形状有粒状的”、还有的说“六角形的”等等,“我们再来说说对雪的感受”,“用手一摸凉凉的”、“捧起来很快就会化成水”、“踩在雪上会发出咯吱的响声”、“雪能团成球来滚,还能堆成大雪人”…
我的第二个问题:“你觉得雪像什么”?孩子回答“像盐”“像棉花”“像白糖”、、、这时,阳阳着急的问我:“老师,冬天为什么会下雪”对于孩子的提问作为老师应该在态度上给予肯定,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是难能可贵的,看着阳阳满脸的兴奋和期待的目光,我瞬间整理好自己的思路,便以简单的方式给孩子们讲着“因为冬天,温度很低,地面的温度都在0℃以下,高空云层里的温度就更低了。云中的水汽直接凝成小冰晶、小雪花。这些雪花增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气流托不住它了,就人云层里掉到地面上来,这就是下雪了。如果有比较强的上升气流,空气温度比较大,雪花在云层里增长的时间长,降下来的雪花就比较大。同时,因为雪花面积大,受到阻力也大,在空中飘飘扬扬,不会很快掉到地面上,所以在空中和其他雪花磁撞、粘连,越聚越大,到贴近地面的时候,就是纷纷扬扬的大雪了。你如果注意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雪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的六角星状,有的是六角板状,有的是树枝状。但是不管是什么形状的,都有六个支角。雪花的形状变化,是在雪花形成过程中水汽供应情况不同造成的“听完后孩子们开心的笑了,孩子们一个一个的提问,我一个一个的回答,孩子们觉得我很厉害。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想,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尤为重要,有好奇心的孩子,才会形成主动探索和勤于思考的好习惯,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有钻研精神。
教育随笔:泥工宝贝
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子田野里玩泥巴的时候吗,阳光、黄土、自来水、男孩子们光着膀子,女孩子也是一脸的泥土,黄黄的泥巴,满手满脸,肆意的欢笑熏陶着我们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去无所顾忌的玩泥巴了。所以当美工部室出现陶泥的时候,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曹妙涵在第一次玩陶泥转盘的时候,满脸充满了好奇,一种跃跃欲试的表情,等到上了陶泥转盘机子时,手马上就摸上了陶泥,但是由于第一次,陶泥还没有转动几下就飞了出去,她先是很惊讶、又变成好搞笑的表情。然后老师去给她手把手地教授,只见她专注的看着自己的手,感受着陶泥在手中转动的丝滑感觉,一脸的兴奋。感受后,马上就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起来“好好玩啊,泥巴滑滑的!”一群小朋友们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大班幼儿学会了艺术欣赏,并在艺术欣赏时候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的资环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会。曹妙涵在游戏中有专注、认真、探索尝试、交流能分享的良好学习品质,幼儿能够将已有的语言的词语经验迁移至其他方面。但是在操作感受中,表现的手部力量有些不够,不能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手腕部的力量。所以,陶泥机器的操作容易将陶泥弄出来。在游戏中,将对艺术的欣赏,动手操作的感受,正确流畅的描述出来,不仅巩固记忆,并且带动其周围的小朋友一起参与,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希望多还给孩子们一些“脏”,脏脏的去玩,肆无忌惮的动手去做,让孩子感受过去的欢乐,不怕脏。多多的动手,陶泥不仅塑造得是艺术的造型,也是孩子用手去感知自然材料的过程。泥巴从自然中来,我们将它与水调和,塑性成就艺术的魅力。但这些对于孩子还不如是去玩泥巴,无拘无束,在才是美术带给人应该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