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孩子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发布时间:2021-02-24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幼儿园说课稿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走,看云去。蓝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孩子们抬头寻思着云的秘密,云在孩子们的惊奇声中不停地变幻着,像绵羊、像恐龙、像地图……。很想有这样的一幅画面,但是天空不做美,是个阴天,只有大面积的云,显得沉沉的。有点失望,但也在意料之中。蓝天白云的日子真得少了,感叹人类的发展给孩子留下的是什么。因为早有遇料,备课时就把第一部分观察云放在了最后环节,怕黑压压的云加固了孩子们对云朵想象的思维。课前也提议孩子有阳光的日子观察一下云。接着收集了许多典型的云朵图。整个环节从说云到“看”云,到扮“云”,最后去户外看云。
在孩子们的已知经验中也有关于云的感知,于是,在活动中有了讨论,他们的观察往往比成人更细致
,更富有想象力。[趣祝福 wwW.ZFw152.COM]
“云朵为什么会变化呢?有谁会来帮助它呢?”这个疑问把孩子引向了“风儿和云彩”的游戏,是风儿在给云朵做游戏,云之所以会动是因为有风。于是我成了风儿,孩子们则成了云朵,风儿轻轻吹着,云朵儿飘着变着。班里孩子很能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因而云朵的变幻也就很多。
最后环节引伸到现实中,想让孩子去关注身边的物——抬头就能看到的天空。我们看了,只可惜云还是沉沉的。“记着,天晴有云的日子别忘了带孩子看云!”我对自己说,所有的再完美的图片与讲述都抵不了孩子亲身的感受。教育的最后是要回归自然,《看云去》的目的除了发展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与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自己对云的认识外,更有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教本中,对这一主题的说明。“幼儿生活在奇趣盎然、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中,蓝天白云,风霜雨雪,日出日落,这一切都使幼儿感到新奇和有趣。………在三周的活动中,我们带着幼儿一起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倾听大自然的语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探索和发现有趣的现象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探索和发现有趣的现象”!
小蕾的仙人球烂死了,阿姨想把它扔掉,我制止了。
我叫来孩子们,拿来小刀,怀着好奇,打算和孩子们一起探究烂死的仙人球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
我刚把刀子伸进泥土,想把根挖出,结果仙人球就倒了下来,根和球脱节了。
“哎呀,根都烂掉了。
”孩子们惊叹,“你看,那是烂的根。
”小伟边说边用小手在花盆里拨着泥,“根是一丝一丝的。
”接着,我就用刀子把仙人球切开,由于已经烂得比较厉害,所以切起来有点粘。
还没切到底,就有黄黄的汁从仙人球里流了出来,“是它的烂肉!”“是它的汁!”当全部切开,他们才发现仙人球里面已经烂得不成样子了,刚才流出来的液体真是“烂肉”。
他们仔细地看着,发现仙人球里面“竟然没有刺”、“有一丝丝的东西。
”……
“仙人球为什么会烂成这样呢?”我问。
小伟说:“水浇得太多了,仙人球喜欢干的。
”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
“那以后你们会照顾仙人球了吗?”我又问。
“会,要过很多时间再给仙人球浇水。
”
利用已经烂了的仙人球作观察的对象,不仅让孩子发现了烂掉的仙人球的内部结构(烂肉是黄黄的,还有一丝丝的东西),还思考了导致仙人球烂死的原因(水浇得太多)。
观察是科学活动的“眼睛”和“窗口”,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
对幼儿来说,观察则是认识世界的基础,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幼儿才能积极主动感知周围世界,探索和发现有趣的现象,获取更多的信息。
不知道本文“探索和发现有趣的现象”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教育随笔:爱探索的孩子
一次,壮壮小朋友用放大镜不停地看着他的一盆“文竹”,教师站在一旁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刚想开口问个究竟,但又不忍打断壮壮,于是一直站在一旁看着。
一会儿,壮壮回过头来,对老师说:“我终于看到文竹的茎上有白色的像鱼鳞一样的东西了。”我也凑过去,拿起放大镜仔细地看了起来,原来真有一些。他兴奋地告诉我,“这才是文竹的叶子,我们看到的文竹的叶子其实是它的茎。”
案例分析:壮壮在活动中,比较具有问题意识观察也很耐心,而且幼儿在活动中,对材料的敏感说明孩子对身边事物比较有好奇心,而且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
改进方向:在探索中教师和幼儿的经验是互动的,有时是教师借助材料给予幼儿以启发;有时幼儿借助材料,通过观察发现让教师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所以老师应该及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孩子的问题意识,产生与生活实践,那么实践中,孩子如何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呢,老师此时的角色就举足轻重了。
我们追随孩子的兴趣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感兴趣的事,因此,这个星期的区角活动我们开设了玩水的区域,给幼儿提供了小盆、针筒、小杯子、饮料瓶等,他们呢把针筒的水抽出来,再打到小的饮料瓶里,小杯子里,把小杯子的水倒进小盆里,真是玩得不亦乐乎,虽然再三提醒他们玩水时尽量不要把水弄到衣服和桌上,但孩子们仍因为玩得高兴而顾不上这些。
有一天,东东在玩水时不小心把水泼到了地上,他急忙用脚踩,然后又弯下腰用手去擦,突然她高兴地喊“我画了一条鱼了”,她兴奋的声音引来了好几位小朋友,他们也纷纷尝试,哈哈用手指蘸上水在地上画起了花,秋秋用湿手在墙上画起了云,贝贝的湿手在桌子上画起了小朋友的脸蛋……
虽然这样的举动已经离开了老师的目标之外,但是我并未急于纠正,二期课改的学习让我明白:教师应成为孩子生成活动的关注者,支持者、引导者。
第二天,我为孩子准备了一支毛笔,一张报纸,孩子们拿着毛笔蘸水在报纸上画呀画,兴奋难抑,敏敏卷起袖子,手撩了一下额头,向同伴炫耀着:“看,我画了一朵小花”,铭铭画了一条毛毛虫,就连平时在教室里不太愿意画画的白云上今天也画得特别起劲……孩子们在轻松、愉快、自由的氛围中尽情地表达着、表现着、创造着……
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教育随笔:如何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对于有趣的事情,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其身心的发展。在绘画的过程当中,有的孩子因为感兴趣,所以认为绘画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而对于绘画失去兴趣的孩子来说,绘画又是枯燥乏味的,从而导致不喜欢绘画活动,总是认为自己画不好,不愿意去画。那又如何激发孩子的绘画兴趣呢?
陈鹤琴先生说过,要在“玩”中学,“玩”是孩子的第一需要,把一些美术工具和材料采用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幼儿在“玩”中逐渐掌握,在“玩”中逐步提高多种能力。
例如,在我设计绘画活动《彩光下的蝴蝶》这一课时,就是利用孩子们“玩”的天性来进行创作的,首先利用皱纹纸的特性,让孩子们在纸张上“种”满小花(其实就是将剪好的皱纹纸随意铺在画纸上)然后利用儿歌的形式:“春天到,天暖了,我要种小花,这里种一朵,那里种一朵,小花种满了,浇浇水,施施肥,花儿开放了。(将皱纹纸的颜色晕染到画纸上),孩子们被这一奇特的现象吸引了,自然而然就会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积极主动的绘画热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当中,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绘画作品。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想象的天使,有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作为一名老师,要精心的设计好每一节绘画活动,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以轻松、活泼、多样的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手段。增强孩子们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诱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从而让孩子们对美术活动保持持久的绘画兴趣。
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幼儿多数喜欢“涂鸦”这种绘画的起始形式,这也是发展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手段。我注重让幼儿在涂鸦式的绘画中动手动脑,去观察、体验和感受,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而非强调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
绘画活动中,我特别注意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我发现,如果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常常会在各场合自发地、旁若无人地作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乐趣的想象中,当我让幼儿作意愿画的时候,孩子们的表现很投入,也是最开心的时候,因此,我努力使画画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表现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我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绘画,不追求完美。尽情发现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传达出的幼儿的思想和情感,赞赏幼儿点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提高评价能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奖励幼儿,使幼儿得到满足,产生快感,受到激励。抓准时机,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
激发幼儿看书的兴趣
情境再现:区域游戏开始了,幼儿在自由选择时,只见6.7个孩子来到阅读区,两个孩子走到阅读区看见已经有很多人了,看了一会儿,发现没有坐的地方了,就选择了其他的游戏区了。再看看阅读区的几名孩子,很开心玩着。瑄瑄兴奋的到图书架拿书,到座位上翻了两页,又跑去换书了;昕若则那了一本书,到了桌上,看了起来,先翻到了中间看了一下,又东翻翻,西翻翻;还有几位宝宝一直在图书架旁边东看看西看看,不知拿哪一本。
情况分析:
从幼儿的第一次看书来看,幼儿喜欢翻阅图书,对看书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但是幼儿阅读的习惯非常的不好,如:看书没耐心,大部分幼儿都是随意翻阅,没有有序翻阅的习惯,没有正确翻阅读书的方法
,幼儿阅读时能讲述表达的很少等等。
而《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儿应达到的阅读方面的目标是:1.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2.会看画面,能根据画面说出图中有什么,发生了什么事等。3.能理解图书上的文字是和画面对应的,是用来表达画面意义的。
后续支持:
可以选取一些短小的故事书,激发幼儿看书的兴趣,短小的书也便于幼儿尝试学习正确翻阅图书,阅读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在幼儿看书时,多引导,多指导,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孩子们对有趣的斜坡很感兴趣
区域活动课上,睿睿和晨晨在科学区玩有趣的斜坡。他们每人拿了一个圆形瓶盖,小伟把瓶盖放在高一点胡斜坡的上面,小伟把瓶盖放在低一点的斜坡上,然后他们说:“一二三开始”,瓶盖同时滚了下来。小伟说:“我的瓶盖跑得比你的快。”晨晨点点头。“看来斜坡越高,瓶盖就滚得越快。”小伟说道。于是他拿起笔,在记录纸上在斜坡高的那一格里写了1,在低一点的斜坡上写了2,在平地上写了3。”他们愉快的玩着。
分析与措施
分析:孩子们对有趣的斜坡很感兴趣,他们积极动脑,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斜坡.
它们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孩子之间互相配合,相互交流。实验结束后,孩子掌握了记录实验结果的方法,养成了做好记录的好习惯。通过小实验,孩子们获得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科学知识。
措施: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工具,比如玩具小车,弹珠等材料,丰富孩子的实验。还可以在斜坡上放上布、纸、塑料袋等材料,让孩子更进一步发现斜坡的有趣。
孩子的兴趣来自哪里?
这个星期我上了一节“水果拼盘”的课。本来上课前我还担心孩子们会不会拼或是只知道吃不动手呢!可是当我把一节课上下来,我发现这节课上的比我想象的要好的多的多。孩子的兴趣很浓,而且孩子的操作能力也很强。课后我看着拍下来的他们作品我真的很佩服他们。简单的水果在他们的手里、在他们的心里都变成了一个个神奇的作品。我不得不惊叹孩子的创造力!我觉得孩子之所以会创造出这么多的属于他们的惊奇,是因为他们对这节课感兴趣,对这节课的内容感兴趣。所以他们愿意参与、愿意发挥想象、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但是,有的课孩子对它并没有兴趣,我又该怎么样去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呢?其实我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每次我都试着去解决。比如:我在上《聪明的中国人》的时候讲到“华表”时,我就带他们去做了一个简易的“华表”并带他们观察记录。而我在上《有趣的叶子》的时候带着他们去花园里采集树叶,然后在回到教室继续上课,这时我发现孩子的兴趣是带动起来了,但是我也发现孩子的心也收不回来,一节课草草结束。好像只有体验到的采树叶的快乐,其他的目标都没有达到!这的确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为什么我的计划总是少点什么,好像总是不对也许是我的经验不够也许是我的计划不够全面也许……不明的因素太多也许只有自己慢慢的实践、总结我才能够顺利的完美的解决这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