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能训练比赛:孩子不要畏惧失败
发布时间:2021-02-26 幼儿园体能训练说课稿 幼儿技能比赛活动方案 幼儿园体能游戏 今年迎六一活动我们幼儿园开展的活动内容很丰富,其中一项活动是幼儿体能训练比赛,中班的孩子比赛项目是拍皮球。平时孩子们也挺喜欢拍球的。为了让孩子们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又能选出12个拍球能手,我们先在班级里举行了一场拍球比赛。在活动开始前,为了激起孩子们比赛的士气,我在班里孩子们面前说:“孩子们,你们愿不愿意参加这次拍球比赛,愿意的请举手!”几乎所有孩子都举起手,惟独豪豪没有举手。我便问:“豪豪,你不想参加比赛吗?”顿时,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说:“你快举手呀。”“举手呀。”可豪豪依然没举起手来。腾腾问他:“你干吗不参加呀?”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说:“我…我不想参加,我肯定会输的。”听到孩子的话,突然发现这孩子对失败看得挺重,没勇气去面对失败,最好是不要面对。其实现在的孩子有很多都畏惧失败而选择逃避,不管是我们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在我和孩子的一次次鼓励下,豪豪终于说了声:“好吧,我也参加。”他能愿意参加比赛使得大家都感到非常高兴。其实在活动中,我们不仅要肯定那些成功的孩子,更要用心去倾听失败的心声,让每个孩子都能充分地肯定自己,找到自信。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成功的、失败的,我
们都要敞开胸怀去接纳,这样我们才能更成功!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失败也是孩子们需要的
在幼儿智慧创新游戏中,有很多活动内容是启发孩子大胆的去想象,把想象的事物画下来,也就是培养他们的发明创造能力。这样很多孩子画不出个什么形状。当老师检查的时候,他却默然的很。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不要轻易就批评孩子,应该耐心的去指导,诚心的去鼓励,把这次的失败作为一种新的动力,孩子的最大特点是:“给点阳光就灿烂”。
从古至今中外的发明家和科学家走上成功之路的经验看,都是面对失败而能够正确的对待它,何况是孩子。科学家们对待失败的共同特点是:
不畏失败。遭到失败时,他们都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从不气馁。
把失败作为一种新的动力。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都避免不了遭到失败的挫折,陷入困境。但他们都把失败作为创造的契机。
善于研究失败,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正是这样,他们才从失败走上成功。
在发明创造的过程中还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在一种发明
创造的失败中,往往包含着另一种发明创造的萌芽。所以,面对那些绘画创新失败的孩子老师要正确对待,失败也是他们的需要!
孩子攀比心理要不得
昨天早晨,王玥来到我跟前说:“张老师早上好”,表情不太自然。我忽然发现她只穿了件秋衣,就说:“玥,今天怎么就穿这点衣服?”
“等妈妈打电话。”
我没听明白就问:“没穿羊毛衫吗?”
“穿了。”
“赶紧穿上!”
“等妈妈打电话。”
我忽然想起昨天有个家长打电话来说给孩子加件衣服,当时王玥就在身边,就问王月冷不冷?她本来说不冷,可看到那个小朋友到外面去取衣服,马上就说冷。我看了她穿的衣服并不少就说:“你穿这些不少,不用再穿了。”过了一会儿,我忽然发现玥已经把棉袄穿在身上,我赶紧过去劝说王玥:“玥,在教室里穿棉袄一会儿就出汗了,你看那个小朋友只穿了件单衣很冷才加衣服的,如果你也要穿明天拿件背心来好吗?”王玥这才把棉袄脱了下来。
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出,孩子虽小,但攀比心理很大,不管有没有用,看到别的小朋友怎样他就也想怎样。难怪乎有很多家长抱怨说,现在的孩子这么小就知道攀比,比吃的、比穿的、比用的、比玩的,什么都比,这不连妈妈打给老师的电话也要比……
这件事也让我联想到以前上过的一次分享课,就是孩子把自己的东西拿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从那以后就陆续有孩子把自己的玩具、糖果、水果、点心等等拿来和大家分享,我觉得是一件好事。因为现在就一个孩子,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从物质到精神应有尽有,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想玩什么就能玩到什么,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互不谦让等不良习惯。分享的目的是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就是一个大家庭,有这么多的好姐妹、好兄弟、好朋友,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互相关爱,有好东西应该和他们一起分享。如果只是攀比他拿了我也要拿这种心理,就失去了分享的教育意义。
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
今天去听了一节优质课,是上海来的老师讲的,内容大体是教小朋友认识肚脐,关键是肚脐有什么作用,老师说肚脐是爱开始的地方,然后问宝宝们,当他们还没出生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在妈妈肚子里获取营养的,有的宝宝说,是妈妈嚼碎啦,然后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再咽下去,也有的宝宝说,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喝奶,当问到一个小女孩的时候,她竟然说,没出生的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通过脐带连着肚脐眼获取营养的,我们底下的老师不禁为这个小女孩的正确回答鼓起掌来,讲课的老师也夸奖这个小女孩,问她是怎么知道的呢,小孩回答说是从书上看到的,原来是跟妈妈一起看书时妈妈教给她的,刚刚六岁的小孩子就知道脐带的作用,真是很了不起,其实孩子们知道的东西真的不少,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孩子们的求知欲很强,他们对一切的新鲜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如果他们问为什么的时候,我们不给他正确的答案,而是说不会,那样会抹杀他们的好奇心,有时候你不会的问题,可以跟他说,一起查找一下答案,这样孩子答案找到了,也养成了遇事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育随笔:不怕失败,只怕失望
今天的科技区玩的是“纸张大力士”,纸张大力士是请小朋友们用纸筒和板子来做实验,一开始涵涵和轩轩都不知道怎么摆,涵涵还把纸筒妨在了板子上面,于是我让她们自己看了操作流程图,并进行了讲解,她们知道了基本流程以后,进行了再次操作。不过纸筒有些不稳,经常会倒,涵涵不得不摆了好几次。在终于成功后,把板子放上去的瞬间,又倒了一个纸筒,涵涵连忙稳住。这才顺利把板子给放好了。可是刚准备放玩具,好不容易搭好的台子又.用的会让孩子们害怕失败、恐惧尝试,无法承受失败的感觉,但是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呢?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让小朋友们从小就尝试着接受失败,并从失败中看到成功。
我赶忙回答她说:“并没有失败呀,只是没成功。轩轩的纸筒可以撑起一块玩具,涵涵的纸筒可以撑起一块板子。你们差一点点就可以做到撑起很多块玩具啦!没关系的,下一次我们再试一次好不好?”两个宝贝这才转悲为喜,告诉我:“老师,那我下次再试。”
其实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望,“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愿意尝试,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可是因为没有成功带来的失望却会使我们害怕继续尝试,这才是失败的根源。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在“赏识教育”的同时,也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让他们充满面对失败的勇气,随时准备着失败,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面对孩子,要求不能太高
我所带班里的赵小朋友,是个班里比较小的一个孩子。记得刚来幼儿园的第一天,他对教室里的东西具有浓厚的兴趣,不时地这走走,那看看,一刻也停不下来,更不要说安静地做在椅子上乖乖上课了。
现在开学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可以坐下来,学会听指令了,进步不少呢。可是就是一样,做操的时候总是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到处乱看,跟不上队伍,每次走圆的时候都是在他那里断下来。几位老师不知为这做了多少思想工作,但仍不见效果。后来,我们也便达成了默契,不再强求,怕引起他另外的不良反应。但是没想到,这个星期早操比赛,为了不影响班里的总体成绩,在比赛开始前,我告诉他:“今天要好好做操,小眼睛要看着你前面的小朋友,一直跟着他走,你看上面这么多老实在看着你呢,如果你表现好的话,下午放学我奖你一个光荣的小粘贴。”他狠狠地点点头。我对他的回答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比赛开始了,我惊喜地发现在不知不觉中他迈着大步高高甩着小胳膊努力地跟在前面小朋友的后面。我用目光跟他交流着,告诉他你真棒,他好像也读懂了我的眼神,更加卖力。早操结束后,我和小朋友高高兴兴走回教室,他立马跑到我的前面问我:“老师,我今天的表现棒吗?”我抑制不住地上去拥抱了他,表扬他今天的进步,眼里流露出的是无比的快乐与喜悦。从那天以后,他每天做操都是有模有样地,我们的圆圈再也没有断开过。
这件事再次使我明白,教育需要“顺其自然”,这样可以使教育变得容易,而且又符合自然规律。年龄和阅历往往是束缚想象力的绳索,而浪漫的童心才是充溢着想象力的。因此,为了保护我们的孩子,请不要过多的要求他们,更不要对其强求。保持童心,让人生展示生命最丰富的活力!
幼儿园随笔:不要迁就孩子
新学期开始了,孩子们似乎比以前更懂事了,他们穿戴整齐,高高兴兴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了幼儿园,接待幼儿入园时,孩子们主动的跟我打着招呼,高高兴兴地走进了教室。最后一名入园的是张靖涵小朋友,她来到幼儿园门口,哭闹着不肯入园,这时妈妈对她大声训斥,我对她进行了耐心地劝说,她很不情愿的走进了教室,整个上午闷闷不乐,下午入园时的表现仍跟早晨一样,看到这些我跟她妈妈进行了交谈,通过谈话了解到,原来寒假期间,孩子每天跟妈妈在一起,并经常提一些过分的要求,如果不满足她的要求,就会哭闹不止,所以,她妈妈尽量按她的要求做,所以造成了今天这样任性、以及对母亲的过分依恋。并且入园、离园时
,还必须由妈妈接送,否则又会哭闹一场。妈妈对此感到很无奈,让我来帮助她,改变孩子这种行为。
我首先指出了她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不能过分迁就孩子,只能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对于孩子不和理的要求,即使孩子哭闹也不能答应。又向她妈妈提出了要求:接送孩子的任务可以交给爷爷、奶奶。你可以放心地去工作,到晚上时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用这种短时间的分离,来打消孩子对母亲的依恋。她妈妈表示愿意接受我的建议,改变以前的错误做法。
每天我热情的接待她入园,并主动跟她打招呼,去亲近她,给她过多的关注,这样拉近了孩子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并要求其他小朋友跟她交往,和她一起分享玩具,让她感到与小朋友在一起是快乐的,在教育活动时,鼓励她回答问题,只要发现她有进步,我就及时对她进行表扬、鼓励。让她坚信自己是很棒的,这样逐渐的她又跟小朋友友好的相处了,不在依恋妈妈了。
现在她又快乐起来了,每天都能高高兴兴的入园,看到她的这些进步我感到很欣慰,因为我的教育方法是正确的。
教孩子认识秋天
一天,我在教孩子背诵诗歌“美丽的秋天”,当孩子们将诗歌内容背诵的很熟练时,为了加深对诗歌内容的记忆,我要求他们画出“美丽的秋天”,孩子们听到我的话时,多数孩子坐着不动,有的小朋友问我棉花是什么,有的问高粱是什么,也有的问大豆是什么……大家七嘴八舌的,对秋天的这些农作物感到很陌生。这时,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准备这一环节上,存在着很多失误。虽然准备了很到图片教具,但这些对孩子们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我们身在农村,为什么不把孩子们领到田野中去,让孩子们认识实物。把这一想法跟园长说了,于是我们联系了一家果园,领着孩子们来到了果园,孩子们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水果,使他们对这些水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又让孩子们参观了农田
,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并且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孩子们在愉快的玩耍交谈中,丰富了知识,对秋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使他们真正的认识到了:秋天来了,高粱红了,玉米黄了,棉花白了,苹果笑红了脸,黄橙橙的柿子挂满了枝头……
可见,农村这广阔的天地,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一资源,不断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丰富孩子们的各种知识。
我教儿子学会感恩
一天,有几个朋友到我家相聚,正巧,看到儿子在为奶奶捶捶背,这时,这几个朋友的表情有些惊讶,其中一个朋友问孩子的奶奶:“孩子经常这样做吗?”孩子的奶奶自豪的说:“是的,孩子经常这样做,不但给我捶捶背,还经常帮我搬凳子、扫的、擦桌子、干些家务活,更让我高兴的是,有好吃的孩子都是给我留一份呢。”听到这里
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创意体罚
体罚是老师对学生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主要是针对于那些学习成绩差,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所设计的。像彭程老师书中提到的那些体罚方法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有些也是亲身体验过的,不过一般我们都会被罚站。记得中学的时候同学也大了懂得知道的多了所以气起老师来也很头疼,但老师通常都会有相应的惩罚办法推出以严惩他们。想想那时的师生大战真是受益良多。
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都有一个爱好,甚至都有一颗非常强烈的自尊心。现在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积极的去发现孩子的爱好,特长。开掘他们那座梦想之山让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去攀登,去体会。维护孩子的自尊
,以说服教育为主,事实证明为辅。相信孩子们他们对事物是有正确的判断的。
当我拿到《不要让爱你的人失望》这本书时,看到他的名字,觉得很疑惑,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翻开后才知道他的不平凡之处。
尤其是“在坚持中赢得转机”那一段,觉得感触很大。在一个看不但希望,没有发展的电视台当临时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发不过气而另谋出路。但是彭城没有,他依然坚守着那簇微弱而又执着的火苗。在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坚持,一定要坚持,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希望”。最后给予终于在漫长的等待中到来。
转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是不是有一点困难就放弃了呢?在幼儿园琐事比较多,孩子们幼好动,随时面临着各种突发状况,是不是稍有困难你就怯步了呢?不要,记得一定坚持,在坚持中赢得转机!
不要捉弄孩子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不要捉弄孩子”,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的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
它的目的是逗大人开心,给孩子带来羞辱,担心和失落。
豪豪是我们大一班的一名学生,长得胖乎乎的,圆头圆脑,大家都非常喜欢他。
因为豪豪长得胖,每天入园时总带来些零食补充营养。
别班的老师见到豪豪时,总是想逗一逗他,说:“豪豪叫老师,不然就拿你的饼干。
”“豪豪的玩具真好,给我吧。
”豪豪因为和这些老师比熟悉,说什么也不叫,看到老师拿他的东西,急得直哭。
每次都是在不情愿的情况下叫老师。
时间久了,豪豪看到别班老师会躲到我身后,不知所措。
看到这样的的情景,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成人觉得很好玩,这是对孩子的喜爱,以为不过是逗孩子着急一下,哭一下鼻子一笑就没事了,其实这些行为都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伤害。
他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
所以每次有人来逗豪豪时,我总是有礼貌的制止。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育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德方面的缺陷,所以每次看到有大人“捉弄”豪豪时,我总会站出来“保护”豪豪。
关于“不要捉弄孩子”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