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和教育淘气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3-22 教育管理的读书笔记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 教育管理笔记贪玩、淘气的孩子却使不少家长十分头疼,他们看到孩子放学,把书包往家里一丢就玩个没完没了。家长不叫,作业也不做,家长不催,饭也不吃,有的孩子还搞恶作剧,惹事生非,给家长添了好多麻烦,于是,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小时候贪玩、淘气,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对贪玩、淘气的孩子动辄训斥、体罚,却收效甚微。
那么,怎样教育贪玩、淘气的孩一呢?
第一,要因势利导,淘气、贪玩的孩子,只要不干坏事,父母不必过多限制他们的活动,有的孩子因贪玩影响了功课,家长只要给他讲清道理,帮他合理安排时间就行了。不要因此返孩了整日坐着读书。至于淘气的孩子干了错事,家长就不能迁就。放任了,一定要耐心给孩子讲道理,使他认识错误,自觉改正,千万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法打骂孩子。
第二,要给孩子找事做,俗话说:无事生非,孩子更是如此。家长要指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到正事上来。比如,让他们哄弟弟、妹妹,买东西,收拾屋子,学习做饭,为邻居收水电费等?孩子干得好,家长要及时表扬、鼓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脾气暴躁的孩子如何教育?
第一,孩子大哭大闹时,要采取不理睬态度。必须让他们意识到哭闹是无济于事的。等孩子停了哭泣,能够心平气和地回答问话时,再去教育他。孩子看到成人态度坚决,自然会停止哭闹,听从教育。
第二,当孩子不听家长劝阻或拒绝服从命令时,可放手让他自己去碰碰钉子。当他受到挫折时,自然会知道家长为什么不让他做的道理了。这种处理越及时越好。
第三,经历“反抗期”是幼儿正常发育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父母对孩子的行为应注意适当加以鼓励,促进他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当你不满意孩子的行为时,在批评的同时仍要表示喜欢他,不可责怪打骂。
第四
,当孩子出现打人骂人的不良行为时,应坚决制止。要使他明白自己的错误行为在别人身上所产生的影响,严肃讲清道理,并引导孩子自觉采取补救措施。
第五,家长发现孩子有不愉快情绪时,应设法了解其原因,适当要求可以满足,过分要求可不加理睬。
如何治理孩子太娇气?
现在的独生子女,太娇气的不少,常有的表现是:
一、生活上娇气。吃东西挑挑拣拣,爱吃的吃个没完,不爱吃的一点儿不动,饭桌上大人颇费口舌,有时逼着家长做这做那;使用文具、物品由着性儿来,喜欢的就用,不喜欢的就扔在一边,磨家长买了这个买那个。有一点不舒服就不想上学,要求家长请假;经常要求不上体育课。
二、学习上娇气。做一会儿功课就喊累;让家长削铅笔、包书皮、整理文具;念会儿书就像“大爷”似的,支使家长倒水、拿饮料、拿水果;作业没做好,不赖自己赖家长;考试考不好,赖家长没给复习好;学习时遇到困难,动不动就厌烦,发脾气。
三、劳动上娇气。一让干活就反感——“又让干活,我累着呢”;劳动时无精打采,应付差事;洗衣服怕水凉;打扫卫生、倒垃圾嫌脏;重活干不了,轻活不爱干;在学校还能努力表现,回家连脚都懒得洗。
四、经不起批评表扬。一受批评就委屈,情绪低落,流眼泪,有时跟家长强辞夺理;受点表扬,沾沾自喜,甚至得意忘形。
孩子过于娇气,主要是大人过于疼爱、过于娇惯造成的。在家庭里,几个大人中如果有一个人不娇惯孩子,他往往会成为失败者,因为其他大人会跟孩子一起做他的反对派。要想给孩子治娇,长辈先要统一认识,认清娇惯孩子将带来恶果,害了孩子,也影响家庭。有些家长总以“孩子还小”作为娇惯孩子的借口,这没有好处。要明白,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要使娇气逐渐减小,变成意志坚强的孩子。一般地说,小学中年级以后,就应把娇气克服掉。
治娇方法主要有:
一、劳动治娇。劳动是治娇的好方法。在给孩子讲清道理之后,安排难度稍微大一点的劳动任务,鼓励孩子坚持干好。开始,最好家长跟孩子一块干,随时指导。比如家庭大扫除,学习擀饺子皮,每天擦地板,刷洗卫生间等。关键是持之以恒,孩子劳动时,多肯定、多指导。寒暑假里,可以安排更多的劳动任务。
二、跑步、爬山治娇。娇气的孩子最怕跑步、爬山。家长跟孩子订个协议,每周一起跑步,不少于三次,距离远近依孩子年龄和身体情况而定。开始1000米,跑几次后提高速度,以后逐渐延长距离。记时间能调动积极性。利用双休日去爬山或者徒步远足也是好办法。跑步、爬山既能开阔视野,又能锻炼身体,磨炼意志。
三、定时完成学习任务治娇。跟孩子讨论,一次专心学习时间能达到什么水平,然后定一个目标。比如原来能专心学习30分钟,现在就定40分钟,而且明确学习质量要求。上好闹钟,抓紧分分秒秒,让孩子看到效果,及时鼓励。如果孩子做不到,家长可以一起来,读书,划重点,记笔记,互相竞赛,互相监督。家长的表现要认认真真,不能装样子。
四、跟班主任老师配合治娇。先与老师沟通,请老师给孩子安排一些经常性的任务,并给以表扬、批评。表扬、批评之后,家长及时跟孩子一起分析为什么受表扬、受批评,应如何正确对待。几次之后,孩子就能经得起表扬和批评了,而且学会调控自己情绪。还可以建议老师与孩子谈谈娇气问题,并在操行评语中写出“如能克服娇气,会取得更大进一步”一类的话,调动孩子自己治娇的积极性。
最后,再次提醒家长,为了治娇有好效果,不至于半途而废,家长必须下狠心,关键时候不能心软。
如何管教好“不服管”的孩子
如何管教好“不服管”的孩子对于“不服管”的孩子,很多家长都是很头疼的。看着别的孩子都是听话乖巧的,就更着急了,想尽办法让孩子成为“听话”的孩子,但结果往往是相反的。
很多家长都向我反映孩子的各种坏行为,比如打小孩子,在家乱扔东西等,常惹家长会生气,有时一气之下,就以打骂来制止孩子。这样的后果,孩子的坏行为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嚣张。
对症才能下药,对于管教孩子也是一样。每一种坏行为的后面都有它的诱因。
孩子在家里谁了管不了,显得权力最大,是个小皇帝。这背后可能隐藏着父亲或母亲对他的支持,使孩子的力量增加而有权力。同时也呈现了父母之间的对立,某一方放弃权力而默认。故这个孩子的权力是叠加了某一方父母的力量。所以,我们常说孩子不服管是因为他站在了一个父亲或母亲肩膀之上。对于这样的情况,父母双方应检视彼此之间的关系,跟孩子的界限不应该缠结在一起。夫妻双方和孩子的界限较清晰时,孩子的权力就没那么大,当然就不能不服管了。
强强经常把家里的东西扔得到处都是。强强爸忍无可忍,逐渐养成了一边骂强强,一边打强强的习惯。每当这时,小强强都忍着泪噘着嘴不吭声。不久,强强爸就接到了老师的“投诉”—强强经常对小伙伴们拳打脚踢。孩子的行为绝大多数都是在模仿大人,而且孩子一旦没被关注就会用极端的方法来引起你的注意。强强这样的行为恰恰是家长没有很好的指引孩子去做事情,孩子的愤怒只能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发泄,而家长又以暴力来强压孩子的行为,无疑又强化了孩子的坏行为,并“学会”了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行为指导,多鼓励孩子好的方面,多陪伴孩子,要用冷静的头脑对孩子进行管教,会让他感觉到您的教导是客观公正的,并且,他也愿意带着极大的兴趣去做到您对他的要求。
“不服管”的孩子,往往是较聪明,个性比较张扬,模仿能力强的孩子,只要父母善于去引导孩子,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做孩子的好榜样,相信这样的孩子不但不用你费心,还是你最放心的孩子。
家长和老师如何教育孩子
家校合作顺畅,孩子才会更好!
曾有一位老师讲过这样一件事情:
有位老师班里有个小男孩,爸妈属于中年得子,非常宠溺孩子。在学校,这个孩子总是把衣服、东西扔地上。他就找家长谈话,希望家长能够培养孩子好的生活习惯。但没想到的是,孩子没改,孩子妈妈倒经常往学校跑,帮孩子收拾东西。和孩子妈妈再次沟通后的第二天孩子妈妈就把他告到了校长那里,说他给她家孩子穿小鞋.......
教育孩子,需要家长、老师、学校相互协作,但是有的家长却经常把老师、学校的关系搞得剑拔弩张,逼的老师对他的孩子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只好放任自流。
以下 5 种行为,请各位家长自查下,不做毁孩子不手软的家长;如果您是老师,也请分享到朋友圈,提醒更多的家长注意......
1
没搞清楚之前,和老师吵闹甚至动手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家长一时冲动愤怒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去学校“讨说法”之前,一定要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如果是自己孩子错了,那就主动道歉;如果是别的孩子的错,可以去和老师反应一下情况,让老师来协调处理;如果是学校和老师处理不得当,可以先跟学校和老师协商下一步处理办法。
在这个过程当中,家长要表现出理解和宽容的态度,这样会给老师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如果在没搞清楚状况之前就去学校和老师大闹,只会让老师觉得家长无理取闹。给老师留下这样的负面印象,其实对孩子没什么好处。
2
不把学校、老师的规定当回事
对于学校和老师的规定,家长最该做的就是配合。比如很多学校会规定不让学生带手机,不管家长是否赞同,最好都要教育孩子遵守学校的规定。
如果家长对一些规定很有意见,默许甚至鼓励孩子违反规定,这会让学校和老师非常为难,也会给老师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为对于家长来说,只需要面对自己的孩子,但是对于学校,需要面对几百几千的学生。
很多家长看起来不合理的制度,其实都是出于保护和教育孩子的需要,家长多一分理解,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3
不参加家长会、不和老师沟通
自己孩子的教育,第一负责人应该是家长,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长,老师希望能和家长建立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情况,好能及时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
因此家长不管工作再忙,也一定要抽时间去参加家长会。如果实在无法抽身,也最好定期和老师沟通。否则老师不确定你是否对孩子的教育关心,也不确定你孩子出现问题后自己的处理方式你是否能接受,更不会知道孩子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否与家庭的问题有关。
孩子最终教育成什么样,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不与老师沟通,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自然很难因材施教。
4
拿社会和整个教育的问题来评判老师
就像这个世界最想让病人健康的是大夫,那这个世界最想让孩子优秀的就是老师了。能把学生教得个个优秀,是每个老师最大的梦想。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非常重视,一旦社会上出现一些教育事件,都会认为整个教育行业出了问题,对自己孩子的老师也大加指责。
不可否认的是,教育行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不能因此就否定老师这个群体。这会让绝大部分怀揣教育理想,兢兢业业的老师们伤了心。
如果家长能对老师的工作多一分理解和体谅,老师自然也会报之以对孩子的宽容和鼓励,这种良性循环,最终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5
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
在几年前做过这样的一个调查:老师最厌烦那种家长?以领导姿态面对老师的家长排在了首位。
现在很多家长会觉得,教育是服务行业,我交了学费,老师就应该给我的孩子提供最好的服务。但是教育不是服务,它是心灵层面的引导和滋养。
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是尊重和信任,因为也只有这些才能激活老师内心最崇高的情感,才能让老师用心去对待孩子,给孩子一份最优质的教育。如果我们社会最后一片净土——教育,都抬不起头了,那么我们的社会还有什么希望,孩子还有什么希望,民族还有什么希望?
每一个生命都是复杂的个体,一个孩子就能使一大家子人头疼了。而一个教师要面对的是几十个孩子、上百位家长还要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其他种种。虽然他不能让每位孩子成才,不能让每位家长满意,但是至少要相信他为了孩子,已经竭尽所能。所以请善待每位老师,特别是那些为您孩子好,对您孩子严厉的老师。
请家长多一分宽容和理解,多给老师一些尊重和信任,老师一定会用心教育好你的孩子。
如何教育孩子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毕竟还小,不懂事,不听话是正常现象。作为家长,要培养和教育孩子,首先自己必须作出榜样;在孩子面前必须有还的生活习惯以及待人接物等各方面的良好方式。这个年龄的孩子,记忆力都很好,也许家长一个无意间的不雅之举,都会牢记在心。也许也就会学着做了。因为他们不知道对与错。所以家长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
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的礼貌问题,首先应该从家里做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应该让孩子养成上学前会说“再见”,晚上睡觉前会说“晚安”的好习惯。然后,对于亲戚,邻居等,也要教会孩子礼貌叫人的习惯。
对于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应该从一些简单的事情做起。比如养成每天刷牙,洗脸,洗手的良好习惯。并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筷子,如何辨别鞋子正反,自己学会穿裤子,鞋子,袜子,穿简单的上衣。
另外,应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育孩子。比如在看电视时,电视中小孩子有乖巧,懂事的话语或动作,就应该告诉孩子电视中小朋友的行为是对的,应该学习。对于孩子有优秀表现时,应该加以表扬,说一句“宝宝真棒”也会增加孩子的信心,今后会做得,学得更好。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自信
育儿观念:如何培养孩子的勇气和自信
在阳阳四周岁生日前夕,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商场有好多小朋友正在攀爬绳网,于是提议宝贝也去挑战一下自我。起初,看着搭建4、5米高的绳网,外婆持反对意见,觉得孩子太小等大些再去尝试这种“冒险性的”运动。听外婆这么一说阳阳自己也打起了退堂鼓。但此时,有个年龄相仿的小女孩跃跃欲试,妈妈就借机鼓励说:“阳阳你是个男子汉,小姑娘都OK,妈妈相信你也能行,如果试一下觉得害怕,我们就再下来,好吗?不尝试你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阳阳虽然有些胆怯,但因其生性比较好强,最终勉强同意试一试。
在接下来的实战中,孩子从攀上绳网哆哆嗦嗦的第一步到慢慢迈出一大步,从摇摇晃晃的惊恐到紧紧拉住绳索的坚定,从紧张的面部表情到悄悄露出自信的微笑……所有这一切都在妈妈和外婆的加油、鼓励声中发生着改变,连场上的工作人员也夸奖阳阳的表现很棒。随后,阳阳自信满满的完成了所有项目的挑战,还兴奋的连续玩了二遍。
通过这次网绳探险,深深的感悟到:孩子内在的潜质是无限的,大人通过眼神交换和言语鼓励所传递给孩子的信任感,是一种非常神奇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使孩子坚信:只要自己有面对挑战的勇气和信心,他就会变得越来越勇敢、越来越强大。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帮助孩子培养勇气、树立自信最好的方法,就是给他创造一个多元化的环境,让孩子多接触新事物。只要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就应该尽可能的放手,让他以自己的方式去完成,然后在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多以坚定的言语告诉他“宝贝,我相信你能行”,久而久之,你的孩子就一定会变得充满阳光与自信。
父母如何教育爱发脾气的孩子?
孩子的降生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快乐,他的一些行为和话语不经意的引起了大人们的注意。可往往一些年轻的家长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只享受孩子给这个家庭所带来的快乐,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孩子爱发脾气,家长的沟通策略
对待发脾气的孩子,家长应坚持两个原则:一是绝对不要斥责或体罚孩子,二是紧紧拖住孩子,不要让孩子撒野毁物或自毁。
第一个原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斥责等于火上浇油,适得其反。特别是家长火冒三丈、怒不可遏的样子,等于是孩子发脾气的“榜样”。须知,柔能克刚,而刚却克不了柔。
第二个原则的着眼点,在于用骨肉之情和善良的愿望,帮助孩子控制难以自制的情绪,让他一动不动地呆上5分钟,爆发的情绪就会平息下来。
待孩子发过脾气之后,应同孩子谈心,教育孩子认识发脾气的危害,学会以理智驾驭感情:平时.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主动地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坚决不能满足,怎么撒野也不行,让孩子明白:凡事必须讲道理,无理寸步难行。
对人小脾气大的孩子,父母教育的口径必须一致,切忌南辕北辙;教育务必坚持,坚持一段时间,情况就会好转。
孩子病后常会“长脾气”。家长今后应该注意,即使孩子生病时也不要无原则地迁就。在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坚持原则很有必要,但不能让孩子一直哭闹,要及时转移他的注意力。这么小的孩子,在他大哭大闹的最高峰过去后,带他看看外面的车、小动物等,让他慢慢恢复情绪。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做正确的分析,该满足的正当需求应给予充分满足,对不适合的需求则要讲清道理。在孩子情绪波动听不进话的时候,要给些时间让他冷静下来,然后再讲清道理。
千万不要在对孩子愿望不了解的情况下,自己先发火,更不要将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造成孩子的对抗情绪。希望初为父母者多尊重孩子,多理解孩子,多与孩子沟通,少用家长的权威。
三代同堂,大人之间要达到共识
一对夫妻俩带孩子回老家和老人一起过节,短短几天内,孩子蛮不讲理的小故事发生了数次。孩子在幼儿园里已养成的起床后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的好习惯不见了。
睁开眼睛就喊:“爷爷.我要穿衣服。爷爷……”那边,爷爷迫不及待地拿着衣服准备着。可孩子一看,嘴一撅,“不穿,不穿,这件昨天刚穿过了。”爷爷笑着说“行,行,我再给你拿一件。”拿来衣服,孩子胳膊、腿一伸还要大人哄着才肯穿。
父母看着儿子一副骄惯、蛮横的样子,真想一巴掌打下去,可一想,这一巴掌下去,儿子非但不改坏习惯反而更加变本加厉的哭闹,效果没有达到,还惹的老人不高兴。这是作为儿女所不应该的所以就想,算了,等回家再好好管教。
孩子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不对时,应当加以管教,但也要有个“度”,特别是有老人在场的时候。处理时既要顾虑到孩子的心理,也要顾虑到老人的心情,老人疼孩子是“人之常情”,如果这一巴掌打下去,孩子的心灵很容易受到创伤,老人更会为了维护孩子而破坏了一家人的和睦。
同时,家长在处理时的某些行为也会给孩子或多或少的产生一些影响。因为孩子通常会以家长的行为为榜样。如果孩子再次发生类似的事件,可以告诉孩子:“老师曾说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现在XX(举一个最要好的小朋友的名字)在家肯定也是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的,妈妈相信你也能做到,而且做的会更好。”短短的几句话,孩子会很高兴地去做事情,长辈看到你的真诚,也会配合你的。
孩子的降生给一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快乐,他的一些行为和话语不经意的引起了大人们的注意。可往往一些年轻的家长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只享受孩子给这个家庭所带来的快乐,而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
如果固定在一个家庭环境中得到一致的教育,孩子就容易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但是当两代有不一致的教育模式时,受害最深的还是无知的孩子。
因为年纪小,无法分辨对错,如果从小在一边受溺爱,另一边严格管教的环境下生活,慢慢地,孩子很可能会成为专挑软柿子吃的“小霸王”。如果你也是一位积极向上的家长,不妨与长辈坐下来谈谈,让长辈看到儿子媳妇的诚恳态度,相信老人会配合你们教育好孩子的。
做孩子最好的榜样
在一些良好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家长往往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就需要夫妻双方达成共识,互相理解。孩子生活在一个比较融洽、和谐的家庭中,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如果你能抽出时间,不妨和孩子进行一下“角色扮演”的游戏,你来扮演孩子,孩子扮演家长,你可以将孩子平日蛮不讲理的行为举止再重演一边,看孩子是怎样处理的,同时在处理中,孩子意识到这样做是错误的,下次就不会发生类似事情。
总之,孩子蛮不讲理是不可宽容的。如果一味地宽容,很容易养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三代同堂,只有大人之间达到共识,给孩子一个教育理念一致的环境,孩子才有章可循,才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