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词汇教育出礼貌孩子
发布时间:2021-04-05 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 教育孩子笔记 怎样教育孩子教育出个讲礼貌聪明伶俐的小宝宝,是每个家长的心愿。想让您两岁的孩子懂得做人的礼貌,那么请关注下面介绍的“魔力词汇”。这里提供的小贴士,将既满足孩子强烈的学习欲望,又扩展孩子的词汇量。
您可以告诉您的孩子,每个词语都有它神秘的力量。通过这种途径,来提高孩子学习这些词语的动力。因为孩子们都洗完自己是充满神奇的力量的。所以,告诉您的孩子,只要学会用一两个词语,就能在与他人的接触中充满神奇的力量和魔力。而且这些充满魔力的词汇,就算孩子长大了,也会给他自己带来力量的。所有的这些词语,当幼儿宝宝或学龄前孩子使用时,都会让大人们绽放灿烂的笑容。当然,每一个也有它不同的能量:
1)、“请”字,让大人们更愿意帮助您的孩子,给他所需要的;
2)、“谢谢你!”,让大人知道您的孩子感激他所为孩子提供的帮助,也让大人更愿意继续帮助您的孩子;
3)、“打扰了”或是“请原谅”,让您的孩子能够引起正在忙碌的大人的注意;
4)、“我很抱歉”,也许是最充满魔力的词语,因为能够安抚受伤的人,无论是您的孩子无意间伤害到他人还是故意的。
当您的孩子能够感受到这些词语的魔力之后,他会经常使用它们的。
当您告诉孩子如何使用这些词语之后,您还需要继续鼓励孩子大胆的运用这些词语。当您的孩子还不会灵活运用这些词时,不要批评孩子,因为您需要多点耐心去提示您那两岁(或是三岁、四岁)的孩子如何运用这些词语。
如果您的孩子叫着:“我要喝果汁。”告诉他,如果他更礼貌点的话,您会更乐意给他他所需的,而且您的态度要坚决一些,在您的孩子停止要求之前,不要妥协。如果您的孩子改变了语调,但仍然没有说“请”字,那么就帮他纠正一下。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拿到他想要的。
然而,如果您正在接电话,而您的孩子却要跟您说话,那么如果他没说“打扰了”或是“不好意思”,就先不要回应您的孩子。如果孩子这么说了,那么您要先暂停一下电话中的内容,回应一下您的孩子,让他知道您有在听他说话,但您必需先接完电话才能跟他继续说话。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1-3岁孩子礼貌教育策略
有礼貌的宝宝人见人爱。父母无不希望把自己的宝宝养育成有人缘、守规矩、有修养的小绅士、小淑女。其实,爸爸妈妈只要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就不难使宝宝逐渐学习到社交的礼仪、养成讲礼貌的好习惯。
1-2岁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调教策略1:微笑也是一种礼貌
礼貌教育越早越好,微笑就是其中之一。所以,在宝宝还不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时,爸爸妈妈最好经常逗宝宝“笑一笑”,鼓励他多在家人面前、在熟人面前笑,让宝宝知道微笑是向人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喜欢笑。
调教策略2:说话要说文明话
开口学说话,是宝宝学习礼貌的一个好时机。父母反复告诉小宝宝: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应该说“谢谢”;需要或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先对人家说“请”;做错事情、惹了麻烦或影响了别人,应该说:“对不起”……如此,宝宝就能在学说话的第一时间内,接受礼貌语言,且印象深刻,能避免走弯路。
2-3岁宝宝礼貌教育策略
调教策略1:让宝宝“爱”上打招呼
带宝宝外出,见到认识的人,教会宝宝说“叔叔好或阿姨好”,除了对方赞美宝宝之外,爸爸妈妈也要及时附和,肯定宝宝“有礼貌、真乖”;这个积极的回应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然后继续督促宝宝这样做。有了被夸奖这个美好的感觉激励着,久而久之,宝宝见了熟人就会自觉地打招呼了。如果宝宝对陌生人也主动问好,父母一定要夸他做得好,是个受人欢迎的孩子。当然,每次进家门,要和家人打招呼;出门之前要说“再见”。
调教策略2:听,有人在说话
在家人讲话或爸爸妈妈和客人谈话时,宝宝经常会有话要说。在别人说话的时候要注意倾听,不能大声喧哗、也不能中间插嘴;平时和大人说话,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认真听,不可随意走开。如确实有事,可先拉拉大人的衣服,或以目光示意;得到允许后小声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懂得,这样做是对他人的尊重,而以尊重为前提,凡事会更顺利。
调教策略3:做个热情好客的小主人
家里有客人来,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训练孩子讲礼貌。比如,在客人进门的时候,教宝宝舞着小手说“欢迎”、甜甜地问声好;稍大一点的宝宝,妈妈不如放手让他摆糖果、拿饮料;如果有小朋友来,提醒宝宝主动拿出自己的零食、玩具、图画书,和小朋友一起分享,不和小朋友争吵。另外,也不要借着小客人在,提一些额外的要求,或无理取闹。
宝宝礼貌教育之父母守则
◎给宝宝一个“范本”
要求宝宝做到的事情,父母一定提前做到,并给孩子一个好的“模板”。
◎提供“实习”的机会
学习讲礼貌也是个反复实践的过程,父母应多给宝宝创造练习的机会。
◎避免“硬碰硬”
有的宝宝个性比较强或相对内向,不愿意和人打招呼,如果父母强迫孩子,很可能适得其反;不如暂时放弃,并以自己的言行给宝宝做个表率。因为,父母“做的”比“说的”更能使宝宝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孩子不懂礼貌家长如何教育
在餐厅里吃饭大喊大叫,光脚丫踩爸爸的脸,还打骂天天带他的奶奶……近来,有年轻妈妈向记者讲述自己的担忧——两三岁的宝宝正是最可爱的时候,可突然间出现了许多不礼貌行为。宝宝究竟怎么了?
孩子不懂礼貌家长如何教育
妈妈的烦恼
宝宝咋这么没礼貌?
京京妈:最怕带小东西出去吃饭。又蹦又跳,还喊叫个不停。小声和他说,这是很不礼貌、很不好的行为,他最多好个10秒钟。之后,又恢复原状,吵闹个不停,让我们尴尬得不行。
萱萱妈:小丫头好像一下子变得没礼貌了,不仅会骂人,还会动手打人。在家时,光着小脚丫就踩在爸爸脸上。还和奶奶发脾气,打骂奶奶。
轩轩妈:刚学会讲话时,他逢人便叫,那才叫个乖巧。如今,除了人家手上有糖,无论怎么劝他,都不会叫人,甚至连正眼都不瞧一下。如果哪个阿姨或者叔叔喜欢他,一抱他,他就哭着踢人家。
真真爸:小家伙现在说发火就发火,一不高兴就说“放屁,滚开”。在家里,爷爷、奶奶、我和他妈都能原谅他。可带他到游乐场、商场时,冷不丁地会向人家工作人员或者相仿的小朋友冒这么一句出来,把我们几个大人糗死了。
科学的解答
宣泄情绪引起注意
豁然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朱佳认为,人的是非观不是生而有之,是后天教育引导的结果。幼儿并不能清楚地分辨出行为的好坏,他们作出无礼行为的原因通常有两种,一是宣泄情绪,二是引起注意,成人先加以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施教。
“孩子不懂礼貌的行为不是天生的。”扬大二幼园长印云也表示,当宝宝第一次用光脚丫踩在爸爸脸上或对奶奶发脾气时,家长是否及时给予了制止?或者成人觉得宝宝用光脚丫踩在爸爸脸上是一件很可爱的事情,是否在成人的默许中反而强化了孩子的这种不礼貌行为?她说,3-6岁是儿童性格培养的关键时期,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的性格、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这些无意识的“不礼貌行为”要加以正确引导。
专家的建议
父母须知:言传不如身教
朱佳认为,两岁是幼儿成长的分水岭。“两岁之前遵循以自我为中心的‘快乐原则’,发生无礼行为,父母要以话语和身体语言坚决地表示‘不可以’,不用太多说理或责骂。”朱佳说,两岁之后逐渐学会遵守“现实原则”,也开始能领会父母的用意,此时则需要和孩子进行简单的讨论,同时强调好的行为才会获得他人的欢迎。
最后,父母要明白言传不如身教——孩子拥有模仿的天性,当孩子行为不良时,不妨先检查自身言行是否恰当,再作出良好的示范。记者张庆萍
教你4招对付“无礼”宝宝
年轻的爸爸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的不礼貌,作为一名幼教专家,印云列出以下几点具体做法:
一、隔离冷静情绪过激的宝宝
面对正在生气口不择言的宝宝,家长可以让他先单独冷静一下,等到情绪稳定后再与孩子进行交流,让他了解自己刚才的行为是不礼貌的,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爸爸妈妈切不可自己先发一顿脾气,最后不了了之,让孩子不清楚自己错在哪儿,也不知道怎样做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
二、父母做个好榜样。
孩子有没有礼貌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而且孩子天生就喜欢模仿别人,所以爸爸妈妈在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讲礼貌,尊敬老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三、耐心引导,合理利用期望效应
平时,家长可以用诸如“宝宝会成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的话语激励宝宝,给宝宝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让他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发展。
四、巧用奖惩制度,多给宝宝足够的锻炼机会
父母可以多带宝宝外出,让宝宝一同参与各种成人的社交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模仿成人的各种礼仪行为。如果孩子在适当的场合表现得体,或者展现出有礼貌的良好举止,就奖励一张贴画;如果表现粗鲁无礼,就拿走一张贴画。当贴画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可以让孩子选一件自己喜欢的小玩具或书籍,进一步强化宝宝的礼貌行为。
怎样给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
给孩子进行文明礼貌以及道德礼仪的教育是众多家长头疼的事情,不如让我们看下别人是怎么做的。
六岁的小刚接过我送给他的礼物盒,迫不及待地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母亲急忙制止:“别动,把盒子弄坏了。你应该向阿姨说什么?”小刚的高兴劲被泼了冷水:他不服气地嘟哝一声“谢谢”,算是对付。其实母亲完全可以不这么粗暴地教孩子懂礼貌,她可以说:“谢谢你送给孩子这么好的礼物。”那么小刚也会跟着说谢谢,如果他没说,母亲可以在随后单独同小刚一起时温和地解决。母亲可以说:“小刚,阿姨想得真周到,她送礼物给你。我们应该感谢她,说明我们也是礼貌的,我们也想着她,她一定会高兴。”这比直接了当地责骂要费事一些,但是更有效,这正是生活微妙的艺术。
教孩子背礼貌不是什么难事,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要教给孩子对人有爱心,如果孩子不爱别人,那么表面的礼貌也难以教会,即使教会了又有多少意义呢?
在孩子懂得礼貌之前应避免孩子与陌生人交往时羞羞答答。父母常常不自觉地喜欢把孩子介绍给一个刚见面的成人并让孩子说点什么。但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常常会觉得很难为情,很不自在。他们接受生人需要有一个逐渐的过程,父母可以将来访者的话题先从孩子身上岔开,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津津有味地谈论他。
礼貌教育的环境本身应该是讲礼貌的。孩子接触的家庭成员之间若能相互体谅,孩子就能学会体贴他人。然而有些家长却常常难以做到这点,他们常常急不可耐地要孩子说“再见”,或者大声呵斥:“你怎么不谢别人?”
孩子打断大人们讲话时,大人常有的反应是:“别插嘴,小孩子碴什么?一边去,打断大人的话是不礼貌的。”不过,大人们把孩子的插话打断不也是同样的不礼貌吗?家长不能粗暴地强制孩子讲礼貌,而可以说:“等我先把我的话说完,然后听你讲。”或是:“我们在商量事情,等会儿再说吧!”
大人斥责孩子粗野,容易产生负面的效果。孩子会把这种评价接受下来,一旦他把自己看作粗野的孩子,他以后就会继续扮演粗野的角色。
父母可以利用去朋友和亲戚家作客的机会,给孩子示范讲礼貌的行为。举止得当的锻炼,最好留给孩子本人和主人之间进行。
孩子知道父母是很不愿意在别人家里责骂他们的,他们有一种环境上的安全感,就会变得比较放肆些,要抑制孩子的越轨行为,最好由主人提出并要求。孩子在张阿姨家的沙发上跳上跳下时,就由张阿姨说明沙发是不可以当作跳板的。由外人提出规矩,孩子更可能遵守,母亲可以也用客人的身份向孩子说:“这些要求是这里的规矩。”
这种方法,只有主人和客人达成一致时,才行得通,因而亲近的关系更便于商量。主人有权利和责任要求孩子遵守他家的规矩,来访的父母暂时不要扮演纪律教育的角色。父母适当的不干预,可以帮助孩子明白他所处的环境。父母的行为不同了,可以帮他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也应有所限制。
儿童的慷慨和合作行为也不能依靠强迫学会。两岁左右的孩子在一起玩时,不会为了礼貌而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人,他们会抢别人的玩具,或死死抓住自己的玩具不放手。这些行为是正常的,太小的孩子还不懂得顾及别人的情感,可以让他跟有自卫能力的稍大一点的孩子一起玩,通过孩子之间的交往学习。如果他总是吓唬另一个孩子,最好让他们分开一段。如果他爱耍“坏心眼”欺侮其他孩子,父母要不动声色地把他拉走,并用其他东西吸引孩子的注意,不要严厉地责备,有时责备只能使孩子不高兴并更爱寻机闹事。
如果不论什么时候别的孩子一要他心爱的玩具,你就强迫他给别人,这不利于慷慨之心的自然成长,而只能让孩子觉得别人都来拿走他的东西,会使他的个人占有思想有增无减。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一起玩合作性的游戏。比如一辆玩具车,一个孩子来拉,一个孩子来坐,然后轮换。这会使孩子感觉到一起玩耍的乐趣,而不致于认为分享是一种不得不承担的不愉快的义务。三岁以后的孩子,随着心灵的发展,随着与其他孩子接触越来越多,会逐渐体会到交往的快乐,也逐渐变得慷慨起来。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01、我们先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的礼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后天培养的。孩子礼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孩子生来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于是,爸爸妈妈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身为父母,即使是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要做到讲礼貌,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02、不要在有客时,把孩子打发到旁边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殊不知,为了这片刻的安宁,我们已经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参与社会交际的权利。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03、将教条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
我们千叮万嘱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只用说教的形式很难让孩子记忆深刻。就算记住了,在真正需要说出口的时候,孩子又沉默了。
所以,我们要适当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这样,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能给孩子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
04、不要强迫孩子向陌生客人问好
不要因为孩子小,我们就去掌控他的一切。孩子年龄再小,也有他独立的思维空间。
许多父母,在家里来客人时,会强迫沉默的孩子向陌生人问好。如果孩子拒绝,得到的就是一阵生拉硬扯。这样的教育方法是绝对错误的,这种强迫的方式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THEEND
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要从小做起,并且在一开始就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仍旧沉默腼腆,请爸爸妈妈们不要着急,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经历漫长过程的。
我们身为父母,应该以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不久之后,我们的宝贝也可以成为人见人爱的“礼貌标兵”。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育儿观念: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案例:
米雅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但让妈妈比较困扰的一点就是:米雅不太懂礼貌。米雅想喝酸奶了,会冲着妈妈大喊:“我要喝酸奶!”
妈妈为了教会米雅使用礼貌用语,就故意装作没听见。米雅叫了几声,见妈妈不理,就跑过来说:“妈妈,你有没有听见我说要喝酸奶呢?”
妈妈说:“我听见了,可我不知道你在叫谁呀,你又没有叫‘妈妈’。”
米雅笑着说:“妈妈,我想喝酸奶。”“说得还不对。”“怎么又不对了?”“你要说:‘妈妈,我想喝酸奶,请您帮我拿,好吗?’”
米雅重复了一遍这句话后,妈妈才去拿了酸奶。等米雅喝完,转身去玩时,却被妈妈一把拉住说:“还没完呢!”
米雅瞪着大眼睛说:“完了,喝完了!”
妈妈说:“你还没有说声谢谢呢。”“哦,还要说声谢谢?”“当然啦,别人帮你做了事,你怎么可以不说声谢谢呢?”
这位母亲就是这样一点一滴训练女儿学会使用文明语言的。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讲礼貌的好孩子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父母们有所帮助。
1、我们先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的礼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后天培养的。孩子礼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孩子生来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于是,爸爸妈妈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身为父母,即使是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要做到讲礼貌,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2、不要在有客时,把孩子打发到旁边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殊不知,为了这片刻的安宁,我们已经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参与社会交际的权利。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3、将教条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
我们千叮万嘱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只用说教的形式很难让孩子记忆深刻。就算记住了,在真正需要说出口的时候,孩子又沉默了。
所以,我们要适当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这样,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能给孩子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
4、不要强迫孩子向陌生客人问好
不要因为孩子小,我们就去掌控他的一切。孩子年龄再小,也有他独立的思维空间。
许多父母,在家里来客人时,会强迫沉默的孩子向陌生人问好。如果孩子拒绝,得到的就是一阵生拉硬扯。这样的教育方法是绝对错误的,这种强迫的方式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要从小做起,并且在一开始就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仍旧沉默腼腆,请爸爸妈妈们不要着急,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经历漫长过程的。
我们身为父母,应该以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不久之后,我们的宝贝也可以成为人见人爱的“礼貌标兵”。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华师聚优育儿课堂: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