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娃娃家家里的爸爸
发布时间:2021-04-27 办家家教案 幼儿园游戏娃娃家 教育随笔大区域活动时间,你来到娃娃家做爸爸。你拿了一大叠的钱,来到小超市,看到了一个章鱼毛绒玩具。你兴奋地说:“哇!章鱼!还是红色的!”你赶紧将它拎在手里,又去了超市的“水果区”,你拿了一串葡萄,说:“家里好像没有水果了,买点葡萄吧!”你买好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看到妮妮不开心,你说:“妮妮,你怎么啦?”妮妮说:“我想去小吃店买东西,可是我没有钱!”你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钱,想了想说:“我给你一点吧!”你拿出了一张绿色的,一张黄色的纸币,边递给妮妮,边说:“这个给你!”妮妮说:“这么一点点啊?”你说:“没关系的,你先去用,等下没了再给你!”
在这里,我发现了怎样的学习?yJS21.coM
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作为爸爸,去超市买东西,除了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要买家里需要的,是个不错的“爸爸”哦!当你看到妮妮的时候,你会去关注她的表情,从而解读出妮妮的开心与否;你会去询问,并帮助她。看得出来你对同伴很关心,乐于帮助他人,且有一定的洞察能力。
下一步的机会和可能性
天天对超市游戏很感兴趣,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天天去超市逛逛,了解超市买东西的规则,适当了解一下钱币。天天对同伴很关心,希望这样的品质一直保持,对同伴、长辈都关心,这样的天天谁都喜欢!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角色游戏随笔:娃娃家里的爸爸妈妈
陈陈是豆豆家的妈妈,她拿着盒子去菜场买了一大盒的菜,有鱼、香蕉、青菜、萝卜,回到豆豆家她就将菜一股脑地倒进锅里,用勺子炒着,还不时地拧拧煤气灶的开关,突然她好像想起了什么,将鱼从一锅菜里挑了出来,从钢钢手里夺来了刀,在鱼身上刮着,还在水龙头上冲了冲,又放进了锅里继续炒,我到娃娃家做客,问她“陈陈你在做什么菜啊,又有水果又有蔬菜的?”,她看了看我没说话,我又问“是在做汤吗?”她灵机一动说:“对,这是水果蔬菜汤。”我闻了闻说“好香啊,等会给我也盛一碗喝。”此时钢钢正在用拖把擦着地,一会站着拖,一会趴着拖,擦得很卖力,擦完了地就去烧饭了。娃娃家有两个灶头,他和陈陈互不干扰,钢钢烧的是一根香肠,烧好了盛在盘子里,对我说这个很好吃,我尝了口说:“嗯,真不错。”他很开心地又去烧饭了,把香肠又放进锅里再次炒着,嘴里嘀咕着要做得更好吃。
今天的游戏中,两个孩子都各自在模仿着成人活动,交流甚少,基本没有合作。陈陈的游戏活动有一定的创造性,她有几个比较不错的亮点,一是她去买菜不是空着手去的,她想到了带一个盒子,这样方便又省事;二是她知道鱼要刮鱼鳞,还冲洗干净;三是她能根据成人的语言提示给菜取名字。钢钢则在重复着烧香肠,这些让成人看似没趣的事,在孩子的世界里都是正常的,他可能觉得再次烧更好吃。这就是小班幼儿在游戏时表现出的特点,他们是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游戏,就像陈陈将所有的水果蔬菜一股脑地放进锅里炒着,虽不按常理出牌,但也把游戏的内容演绎得五彩缤纷。今天他们之间缺少的就是交流、合作,小班下学期的孩子应该有一定的与同伴交往能力,今天的游戏中就看出两孩子在这方面是比较弱的,需要鼓励他们在以后的游戏中尝试共同合作游戏。
从今天的游戏情况看,孩子们需要学会互动交流,今后我将进一步了解各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需要,为孩子们创造适宜的宽松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间的互动交流,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和交谈。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我要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
娃娃家里的爸爸和妈妈
游戏开始了,几个孩子快步奔向娃娃家,争着喊着“我当妈妈”“我要做爸爸”。当孩子们扮演着角色时,妈妈则一会打电话一会忙着去买菜。爸爸呢则一直忙着烧饭做菜。“叮咚,有人在家吗?”“请进来”,妈妈开好门就自顾自地帮娃娃洗澡,进来的两个小朋友抢起了凳子,两人挤在了一起,谁也不让谁。爸爸将锅中炒好的菜放在桌上,妈妈过来将“食物”随手放到了床上。收拾玩具时,娃娃家最热闹,有的抢着玩具送回去,有的拿着东西转来转去,不知道放哪好!桌上、地上、床上到处都乱成一团。
小班幼儿喜欢玩娃娃家的游戏。受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的游戏还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的高峰时期;对模仿成人动作或玩具感兴趣,主要是与玩具发生作用,喜欢与同伴玩相同或相似的游戏,但游戏还局限于对家庭生活的机械模仿;虽有了初步的角色意识,但角色意识淡薄,角色间的语言交往少;能够模仿着一些简单的角色行为动作,但游戏的主要内容是重复操作,情节简单,不够丰富。
有人说教师在角色游戏过程中不宜过多的、直接的指导幼儿,但事实上一个好的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整个进程中都是存在的。通过对游戏前知识经验的积累、角色游戏情境的设置、背景与游戏材料的准备、间接的设置问题、参与扮演角色等,教师就在指导着孩子们。首先我们要创设一个布局温馨、整洁美观的家庭环境,里面有可供操作的厨房用具,有可爱娇俏的娃娃和小床,还有别致玲珑的桌椅和碗筷等,相信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师不用多说一句话,孩子们就自然知道自己要扮演什么角色了。再以玩伴来参与角色游戏,找准时机间接地指导幼儿的活动。在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时孩子的玩伴也是游戏的参与者,通过教师的参与能帮助幼儿正确地与同伴对话、交流,促进了幼儿的交往能力,更加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在活动中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拟人化的、情境化的语言去提醒幼儿。很容易被小班幼儿接受。最后在活动结束后,注重评价,养成正确使用、有序收归的良好习惯。
教育随笔:娃娃家里的客人
小班的幼儿好模仿,已经具有了初步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像成人那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会在假想的情景下反映真实生活,而"娃娃家"又比较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所以,小朋友们都很喜欢玩。
一天,我指导孩子区域活动时,在发现娃娃家里孩子们正在玩炒菜、做饭的游戏,可是由于他们过于注重体验做饭的过程而把饭菜弄了一地,我刚思考着如何介入游戏,正巧发现阳阳拿着电话说些什么,我顺势做了一个接通电话的样子:“喂,你是阳阳吗?”
“我是,你是老师吗?”
“是啊,我听说你们家里非常整齐漂亮,我可以去你们家做客吗?”
“好呀,你来我家,我给你做好吃的!”
“好,我们等会见!”
只见阳阳放下电话,高兴地转身对其他小朋友说:“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老师一会要来我们家做客了,咱们快点收拾一下吧,我还说要给老师做好吃的呢!”
说完只见他们几人好像商量过一样,马上分头行动了起来,有收拾卫生的、有做饭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区域的环境变的整齐多了,我就来到娃娃家,孩子们高兴地迎了上来说:“请进,老师你请坐!”
“呀,你们家果然很整齐,很漂亮。”我连声称赞道。
“老师,你爱不爱吃青菜啊?我给你做了好多好吃的青菜呢!”阳阳说。
“好呀,我非常愿意吃。”
阳阳赶忙端来了他亲自做的白菜还有胡萝卜说:“老师,你吃吧!你尝尝,吃完了我还可以给你做。”
我边吃边说:“真好吃呀!特别是坐在干净整齐的房间里吃饭,心情真舒畅。”
就这样,娃娃家里的孩子们盛情款待客人,游戏继续进行,活动区的环境变得有序起来。活动后孩子在集体面前介绍了游戏的感受。
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孩子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更能发展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组织活动的能力,促进其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教育随笔:娃娃家里的小女孩
今天,我来到小一班的娃娃家观察孩子的自主游戏,此时娃娃家的人不多。我看到静静一个人抱着娃娃坐在摇篮边,一会儿将娃娃放进摇篮,盖上被子,轻轻地拍一拍,一会儿又把娃娃抱起来晃一晃,一直没有与其他人交流。
此时游戏开始已有一会儿了,静静一直处于独自游戏的状态。当时我想:这个孩子是不是不善与人交流、游戏水平不高?我要不要介入以推动她的游戏的发展?
过了一会儿,静静把娃娃放入摇篮,走到手中拿着塑料玩具、听筒什么的芳芳身边说着什么,只见静静点点头,焦急地把一个扁平的塑料玩具当作手机开始拨号,听电话,挂电话……然后,静静抱着娃娃急急地走到旁边与在那里玩的小男孩说了些什么,便穿上鞋和芳芳走出了娃娃家。
过了一会儿,静静和芳芳又回来了,静静拿了一个茶杯倒了一些水给娃娃喝,然后把娃娃放到摇篮里让她睡觉。不久,她们又打电话、挂电话,再把娃娃抱起往外走。出于好奇,我悄悄跟了过去,看到她们去了卫生间,在那里逗留了不长时间,又抱着娃娃回来了。
接下来,静静持续地做着抱娃娃、喂娃娃喝水、哄娃娃睡觉的动作,一副自得其乐的样子。我趁势跟她聊了起来:“你们刚刚抱着娃娃到卫生间去干什么呀?”她说:“我们给娃娃看病啊。”过一会儿,她又补充道:“娃娃生病了要多喝水,所以我就给她喝水。”
这时,我意识到孩子的游戏反映着他们的现实生活。开始我以为静静不善与人交流、游戏水平不高,其实她十分专注于“母亲”的角色扮演,此时教师最适宜的做法是理解她并期待她产生深入游戏的行为。通过这次观察,我也发现小班幼儿在游戏中会尝试以物代物,如用扁平的塑料玩具当手机,用丝巾当被子……不过,小班幼儿表征能力还不强,还需要一些比较具象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促进游戏的发展。比如,芳芳拿的听筒就是支撑静静生发“给娃娃看病”游戏情节的有效材料。到中、大班,则可减少比较具象的游戏材料,投放一些低结构材料。
你来到娃娃家做爸爸
大区域活动时间,你来到娃娃家做爸爸。你拿了一大叠的钱,来到小超市,看到了一个章鱼毛绒玩具。你兴奋地说:“哇!章鱼!还是红色的!”你赶紧将它拎在手里,又去了超市的“水果区”,你拿了一串葡萄,说:“家里好像没有水果了,买点葡萄吧!”你买好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看到妮妮不开心,你说:“妮妮,你怎么啦?”妮妮说:“我想去小吃店买东西,可是我没有钱!”你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钱,想了想说:“我给你一点吧!”你拿出了一张绿色的,一张黄色的纸币,边递给妮妮,边说:“这个给你!”妮妮说:“这么一点点啊?”你说:“没关系的,你先去用,等下没了再给你!”
在这里,我发现了怎样的学习?
你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知道作为爸爸,去超市买东西,除了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还要买家里需要的,是个不错的“爸爸”哦!当你看到妮妮的时候,你会去关注她的表情,从而解读出妮妮的开心与否;你会去询问,并帮助她。看得出来你对同伴很关心,乐于帮助他人,且有一定的洞察能力。
下一步的机会和可能性
天天对超市游戏很感兴趣,爸爸妈妈可以经常带天天去超市逛逛,了解超市买东西的规则,适当了解一下钱币。天天对同伴很关心,希望这样的品质一直保持,对同伴、长辈都关心,这样的天天谁都喜欢!
教育随笔:做客娃娃家
案例背景:
我班的娃娃家经过一学期来的不断开展和调整,最近根据孩子活动的需要,重新进行了娃娃家布局的划分、材料的增添,孩子们出于对生活的模仿和探索,出于对新鲜的玩具的感兴趣,一有空就三三两两到娃娃家中玩。
案例描述:
今天,我上娃娃家做客,刚一入座,立刻娃娃家里的耀耀、萱萱、贝贝就将各自准备的三杯水送到我的嘴边,一定要我喝他们自己的那杯水,然后又开始忙乎着为我准备饭菜。我看见孩子们将菜放在了桌上,萱萱将掉在地上的菜捡起来送到了我面前。我没有马上指责她,而是不做声响地将掉在地上的菜假装吃了几口,就装叫肚子疼。孩子们在一旁着急地说:“老师你怎么了?”我说:“我现在疼地很厉害。”爸爸耀耀说:“你怎么会肚子疼的?”我说:“刚才你们把掉在地上的菜洗也没洗就拿给我吃了,所以我才会肚子疼的。”孩子们仿佛受到了启发,爸爸赶紧把菜端到厨房洗了一下,妈妈萱萱给我揉揉肚子,宝宝贝贝则给我端了一杯热开水。大家争着把家里整理了一番。娃娃家这下又变得整齐了。
评析与举措:
通过观察,幼儿已经初步有了角色意识,不在停留在简单的玩具摆弄上,在游戏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从孩子们招待客人、给客人揉肚子,这些都反映了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活动中的语言交流也逐渐丰富起来了。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并需要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行为时,我们不需要马上指责,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造成的结果,引导他们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要去娃娃家,我要当爸爸
热火朝天的区域时间开始拉!“我要去娃娃家,我要当爸爸!”说完高宇杰宝贝就兴冲冲地跑进温馨家园了!“我是爸爸!”宇杰宝贝到了区域后就斩钉截铁地对旁边的林雨欣和曹孝凯说到,似乎在捍卫着自己的这个角色,谁也不能抢走。同样是男孩子的曹孝凯就说,那我就当哥哥好了。于是在温馨家园内的小伙伴们都开始述说自己的角色。林雨欣说:“我要当姐姐。”陈语菡说:“那我当妈妈吧!”朱梓雨馨说:“我来当宝宝!”大伙儿都开始打扮自己,穿上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宝宝的衣服,代表自己的身份。
“余老师,你帮我把这个扣子解一下好吗?太紧了!”宇杰拿着大白衬衫过来向我求助。“当然可以!”我热情地回应到,帮他解决了难题。过了一会儿,我轻轻地走到高宇杰身边,蹲下问到:“爸爸,今天你们要干什么啊?”“嗯,我是爸爸!”宇杰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依然穿着白色的衬衫,手却一直来回捣鼓着脖子上的领带。他似乎被手上的领带难倒了,捣鼓半天也没带上。于是我说:“爸爸,你找语涵妈妈帮下忙吧!妈妈帮爸爸带上领带一定没问题!”宇杰停下手上的动作,低下头想了想,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我还是自己来吧!”于是宇杰继续扯领结,咕噜地一下,套进脖子了!“哈哈,这样就可以了!”宇杰戴着刚套上的领带兴奋地看着我说,他似乎没想到自己居然戴进了!“你真是太棒了!现在可以告诉我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了吗?”“嗯,我等等要包饺子!”说完就拿着饺子到了餐桌上。“我也要包饺子!”姐姐林雨欣也来到了餐桌胖和宇杰爸爸一同动手包饺子了。
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在干什么呢?陈语菡妈妈在一旁买杯子,朱梓雨馨宝宝在一旁煮菜,曹孝凯哥哥在一旁蒸蛋糕,似乎都在各自忙乎各自的……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宇杰爸爸低下头想了想要不要寻求语涵妈妈的帮助,最终依然选择自己解决问题,说明宇杰对于爸爸的身份是认可的,但向妈妈求助还是有些排斥和陌生的。宇杰喜欢爸爸的角色,对于自己想干什么都有行动和想法,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在活动中完成,比较独立。显然在活动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在活动中的其他孩子同样也是各自干各自的,融入在自己的角色里,却忽略了和家庭其他成员的沟通。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孩子们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但似乎缺少了一些家庭氛围的交流。
如果当宇杰在遇到困难时愿意大胆些向妈妈求助,那么爸爸妈妈的交流就会在潜移默化地发生,这样也会间接促进和小伙伴们之间的交流交往。
我也可以问问哥哥姐姐宝宝会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还有哪些东西满足“爸爸妈妈”的需要?家庭成员们一同活动时可以怎样分配任务?游戏继续发展下去还需要做什么?
教育随笔:娃娃家里多了一顶小帐篷
你很喜欢娃娃家,因为娃娃家里多了一顶小帐篷。你走进娃娃家里面,现将娃娃家的桌子搬了出来,布置成了一个小餐厅,然后把小帐篷搬到了地板山,找到了一个垫子放进了小帐篷里面。
你找来枕头,放在了小帐篷里面,然后对朋友说:“快来我的帐篷里面做客,我的帐篷可好玩了。”你的朋友来了,对你说:“里面只有一个枕头,但是可以放一点吃的。”你说:“吃的都在餐厅。”朋友说:“那我们把吃的做好以后拿到帐篷里面就行了。”你点点头,找来橡皮泥开始制作好吃的。你用橡皮泥做了小圆子和蛋糕,然后拿来小碗,把小圆子和蛋糕装在了小碗里面。你的朋友也用橡皮泥做了蛋糕,同样装在小碗里面。你说:“有这些吃的了,我们一起放进帐篷里面吧,然后请人来吃。”
你把装着好吃的的小碗放进了帐篷,另一个朋友来了,对你说:“我可以走进帐篷里面看一看吗?”你说:“现在还不行,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我还需要一个枕头,这样,就有两个好朋友可以和我一起玩了。”你找到枕头放进了小帐篷里面,然后对朋友们说:“现在可以进来了,我都准备好了。”
老师的声音:
你做事情很有计划,一步接着一步来。你很有想法,当你的朋友告诉你可以把好吃的放进帐篷里面的时候,你没有立刻寻找现成的美食玩具,而是找来了橡皮泥开始制作。当你另一个朋友对你说想参观帐篷的时候,你没有直接拒绝她,而是告诉她原因“因为还没有准备好,还需要一个枕头。”当你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你非常热情的邀请了朋友来和你一起游戏,说明你做事情很有条理,也很有顺序。你在和同伴相处的过程中,会听取同伴的建议,也会和同伴商量着来游戏,真的很棒哦。
接下来可能:
小帐篷还有很多种用途,相信你下次游戏的的时候会想出更加好玩的方法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