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教育:强调启发兴趣
发布时间:2021-04-28 幼儿爱国教育活动方案 爱国教育读书笔记 幼儿园爱国教案曾请教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英国教育中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
国内常有厌学的事,这在英国的中小学里是不可思议的。很多驻英中资机构人员的子女在当地读书,即使没什么外语基础,孩子进入学校没几天,就喜欢上学了。
按英国的学制,妞妞5岁进了学校,一年级就有科学课、地理课等。其实,这些听上去很高深的学科讲的都是生活常识。比如地理课,就从你学校旁边的环境讲起:公园、花草、马路和汽车,刮风、下雨和晴天。孩子们是从生活渐渐亲近科学的。开学几个月后见到小妞妞,算术、语文虽然学得不多,但懂了很多事,她会很热情地帮助客人端茶倒水,礼貌用语一套套的。小郑的女儿在英国读三年级,很少有课外作业,在学校里也有很多半游戏的课。比如老师讲一段历史故事,涉及到着名的家族,小朋友们就用废报纸来做这个家族的族徽。老师还告诉他们:什么是带有种族歧视性的言行,受到歧视,一定向老师投诉,这是一种雏形的利用法律自我保护的训练。
校外课也很多,记者经常在地铁上碰到一班小学生,他们也许是去博物馆,也许只是去某个公园游戏。一路上,是他们学习公交常识、公共秩序和公共行为规范的机会。英国大大小小的博物馆几乎都设有专门的教育场所,除对学校特别照顾外,周末还有很多父母与孩子一起参加的免费活动项目。比如在科学博物馆,为鼓励四五岁孩子的动手能力,不仅免费让孩子使用新技术的照相机,还当场把你拍下的照片印在小T恤衫上奖励你。着名的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现代艺术馆,甚至像英格兰银行这类很专业的博物馆,都是孩子们常去上课的地方。
英国政府说,教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学校要为社会输送有各种职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核心任务,启发学生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英国从中学开始有严格的考核标准,学生要系统掌握相当的基础知识,但仍然与学生兴趣结合起来。进入初中,学生就可以选课,英国的初中生开课的面很宽,他们初中毕业时,最少要有6门课的考试成绩,多数人考8—10门。除少数几门必修课,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学得突出的科目也可以提前考。YjS21.CoM
近年工党政府抓学生的考核成绩,一些学校便简化了与考试无关的欣赏课,立刻引起社会的批评,认为这是与知识本质背道而驰的倾向,必须纠正。英国王储查尔斯连续3年亲自为中学的语文、历史教师办暑期班,请着名的文学家、作家、历史学家开讲座,提高教师对本学科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前不久一项调查发现,近年选择数理化课程的学生人数锐减,一些科学家组织立刻就“学生为什么对科学的兴趣在减少”?进行深入调查,对一些学校减少科学实验课提出尖锐批评,称此作法损失了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的机会,埋没了科学人才,并将此提到“威胁着这个国家的繁荣、生活质量和它在21世纪的进步”的高度。最近《每日电讯报》从大学生普遍不会做饭发现,许多中学把烹饪课简化成了食品技术课。查尔斯王储很快发出呼吁,要求学校恢复传统的烹饪课程,提高孩子们的做饭能力。
记者曾请教一些英国大学的教授,为什么英国教育中如此强调学生的兴趣?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只有喜欢、热爱你的专业,你才会不顾一切地投入精力,再辛苦也不痛苦。如果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辛苦也痛苦。追求知识、提高能力没有不辛苦的,但辛苦不等于不快乐,更不等于痛苦。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兴趣班:在快乐中发现兴趣,在兴趣中发展爱好
兴趣班:在快乐中发现兴趣,在兴趣中发展爱好“如果你觉得另外一座山更高,更美的话,那么你必须先从这座山上走下来,才能走向那座更美的山。”这是著名作家兼画家刘墉先生的座右铭。他说他特别感谢曾经在学生时代因病休学的那段时光,如果没有那段时光,就不会有他现在的成就。他因为有了那段时光,所以才有时间静下心来发展自己的爱好(绘画和写作)。他说因为病了,所以他不再去找老师学画,也因此他可以自由地发挥,自由地创作,因为病了,他可以有时间静下心来写作。用他的话来说,那场病,成就了今天的刘墉。
当然,我引用刘墉先生的话,并不是说我们都需要让孩子病一场,休学一场,才可以让我们的孩子有所成就,我想说的是,我们需要给孩子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不是全部按照我们的安排而生活。
女儿三岁多了,幼儿园开了很多的兴趣班,很多家长为了可以晚点儿接孩子或者是希望让孩子成为全才,从周一到周五都给孩子安排了兴趣班,也不管孩子爱不爱上。我也给女儿报了一些兴趣班,但是我并不是盲目地给她报各种兴趣班,而是在报兴趣班之前先征求了她的意见。在她无法确定是不是要报这个班的时候,我会尽量和老师商量,让女儿先去试上一节课,如果女儿通过这次试课,对这个兴趣班感兴趣,OK,我们交钱继续上,如果不感兴趣,那我们就不报了。
现在女儿一共上了三个兴趣班:跳舞、画画和乒乓球,当时跳舞和乒乓球都是女儿通过试课才决定的。跳舞是我的主意,我想女孩子嘛,不一定要拿跳舞当专业,但是蹦蹦跳跳地毕竟可以运动运动,对保持身材有一定的好处吧。当我提出跳舞的时候,女儿没有赞成,但是也没有反对,于是我就说那咱们去试试吧,如果你喜欢,我们就报,不喜欢我们就不报,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女儿就喜欢上了跳舞,于是第二天就催着我赶紧给她交钱报名。
至于乒乓球,同样是试课的结果。那天,女儿在楼道里和小朋友藏猫猫,正好边上的教室里有小朋友在打乒乓球(当时好像也是试课),女儿一下子就被这个小球给迷住了,于是,她就站在教室门口一直看着,任凭我怎么叫她也不走。后来还是我说如果你想打,我们就去问问看看能不能报名,她才同意回家。
第二天,我去问的时候,好心的老师说,孩子太小,估计教练不收,不过,可以去试试,如果教练收了而且她也喜欢,那你们再报名也不迟。于是,就在能试课的时候,我就带着女儿去了,没想到,一节课下来,女儿非常喜欢,问教练,教练说:“孩子确实有点儿小,不过要打也可以,你们自己决定吧。”回到家我们就和女儿商量,看到底报还是不报。女儿的老爸不赞成报,他说女儿比较小,还是下学期再报吧,可是女儿却死活要报,于是我就做了最后的裁决,尊重女儿的意见,报!我的想法是,因为这个乒乓球是按月份交钱,比较灵活,如果期间女儿实在不愿意打了,那么我们就可以退出,最好还是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于是,女儿就成了他们乒乓球兴趣班招收的最后一名孩子,而且是兴趣班里最小的孩子。
现在,女儿参加兴趣班已经快一个学期了,但是还没有厌烦的意思,尤其是乒乓球,她更是喜爱的不得了。经常是兴致所致,就让家里的每个人都站起来,她做教练教我们做动作,每个人都要做几遍,直到她认为正确了为止。没事儿的时候,女儿和老爸就拿餐桌当乒乓球案子,过几招,不过,基本都是老爸发球,女儿接,别说,还真是不错,10个球怎么也能接到5个吧,有的时候还会突然给老爸来个扣球呢,不过,基本都是扣到案子外头去。
不过,我觉得让孩子喜欢兴趣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尤其是老师的表扬,会让孩子更有信心把这个兴趣坚持下去。
女儿是个不太容易能坐住的孩子,所以她能报画画,我挺高兴的,不求画得多好,只要锻炼一下她的耐心。记得又一次,我去偷看(她们的兴趣班基本都不让家长看,可能怕影响孩子的情绪吧)女儿画画。就在别的小朋友还在认真画画的时候,女儿已经把所以的画笔,画纸都收拾好了,任凭老师怎么劝,都不再画了,而且还站起来在教室里溜达,为了不影响别的小朋友画画,老师制止了她的溜达行为。但是,问起老师,老师说**还不错,就是今天不在状态,所以后来就不画了。老师并没有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孩子,而是给她的不耐心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不在状态。后来,又有一次,当我又问起女儿表现的时候,老师很高兴的说:“今天**受到表扬了。”问及原因,老师说:“**今天坐住了。”我忽然就非常感激这个老师,她很知道如何鼓励孩子,她发现了孩子进步的每个细节,并且毫不吝啬地给予了表扬。我相信,每个孩子都不会厌倦这样的兴趣班。因为在老师眼里,不管怎样,每个孩子都在进步。
在乒乓球课上,女儿同样是受到了老师毫不吝啬的表扬,虽然大部分的表扬都不是表扬球打得好,哈哈。记得有一次,老师对我说:“别看小吴(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老师都喜欢称女儿为小吴)人儿小,可是我说的每句话她都记住了,特别聪明的一个孩子。”还有一次,问起女儿的表现,老师说:“今天小吴特别高兴,一直要求和我打,我都怕把孩子给累着。”因为老师的及时表扬,女儿并没有感觉自己比别的孩子小,也没有感觉自己打的没有别的孩子好(她的手臂抬起来刚好与乒乓球案子齐平,所以打起球来有点儿费劲。),我们也没有给她任何的压力,我们的要求很简单,通过打球锻炼身体,并且学会尊重课堂秩序,尊重教练,同时学习如何更好地与每个小朋友和平共处。通过我在隐蔽处的观察,我发现课堂上的女儿开心极了,轮到她打球的时候,她很认真,别的小朋友打球的时候,她就端一个小盆,满地捡球,尽情释放着她的每一份快乐!
所以,在选择兴趣班的时候,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兴趣来选择,而不是根据家长意愿来选择。有些家长只选择钢琴等能够考级的兴趣班,进而成为升学的筹码,即使孩子不愿意学,他们也要强迫孩子学。当然,有些孩子在家长的重压下,能够学好,有些孩子却因此而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反而得不偿失。兴趣班本来就是用来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的,如果家长一味地从学习的角度来考虑,那么孩子将丧失自己与生俱来的对某些事情的兴趣,那么也就有可能抹杀了一个可能的天才。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吧,让孩子在快乐中发现兴趣,在兴趣中发展爱好,有了一个爱好,我想孩子会受益终生!
英国教育方式给我们的启示
大家都知道,英国出绅士,有风度的民风和他们实行的教育方式是分不开的。英国人普遍认为,对孩子的溺爱和娇宠是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要使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必须从小就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如果孩子日后不能像其他人一样适应社会,作为父母就没能尽到教育的职责。
道德不靠教导
英国中小学校里的道德教育不叫道德教育,而称“个人的社会健康教育”,或称“社会化过程”。目的是让他们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核心道德观念有四: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
英国人还有个观念,即“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它体现在英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里,那就是不要求孩子们去死记硬背道德准则,但是,要求孩子们从心灵深处、从日常生活中懂得和理解伦理道德。
小孩不是白纸
我们小时候背毛主席语录:“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后来,大家以为小孩子也跟白纸一样,大人教什么,小孩子将来就长成什么样子。一位英国朋友说,西方人过去也有“白纸”论。认为小孩子都是“TABULARASA”(即空白状态),但现在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孩子来到这个世上,先天就已经部分地继承了父母的脾气、性格等心理基因,因此,“白纸论”是把事情过分简单化的观点。
诚实不是孤立的品德
英国学校一般不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但开设包括佛教和道教在内的各种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课供选修。这门课被认为是对孩子品德和良知培养十分重要的一门课。
不仅如此,多数英国学校每周都组织班级讨论,选取一些学校里或者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让孩子们发表看法,共同讨论,自己去领悟和判断对错与是非。集体游戏也是一种重要方式,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同伴合作。英国学校还普遍鼓励孩子饲养小动物,组织学生到敬老院陪老人聊天、为慈善组织募捐及参加其他公益或环保活动,培养孩子的爱心和社会交往能力。在英国教育工作者看来,诚实不是一种孤立的品德,而是与自重和尊重别人,与对生命和大自然的爱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花钱“培养”孩子顽皮
我们小时候,父母总是以某个孩子从来不出去乱跑为榜样来教育我们。可是在英国,孩子们永远顽皮或者说父母是花钱培养他们顽皮。每个周末都有活动,不是到某个朋友家吃饭(往往是全家一起去,父母辈的聊天,孩子辈的玩耍),就是有某个小朋友的生日派对,或者是去游泳、踢球。总之,差不多就是父母和孩子的互动日,很少呆在家里看电视之类的。
英国的家庭教育
鼓励孩子自己进餐。孩子长到一周岁至一周岁半时,开始喜欢自己用汤匙喝汤吃菜。绝大多数英国家长认为,孩子想自己进食,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完全应给予积极鼓励。
杜绝偏食、挑食。英国人普遍认为,一个人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多是幼儿时期家长迁就造成的,因而他们特别重视幼儿时期的偏食、挑食情况,如幼儿一个劲儿地只吃某种菜而对其他菜不屑一顾时,家长往往会把此菜收起来。他们还认为,餐桌上对孩子的迁就,不仅会影响孩子摄入全面、充分的营养,而且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等人见人厌的性格。
原来,英国家庭素有“把餐桌当成课堂”的传统,从孩子上餐桌起,家长就开始对其进行有形或无形的“进餐教育”了。
宝宝学英语激发兴趣是关键
凡事有兴趣就会有无限的动力,有兴趣就会主动去学习。“学英语去”,是目前许多家长双休日带孩子外出学习的首选,幼儿园的孩子也纷纷加入到学英语的行列中,学习英语的年龄呈现出越来越小的趋势。有的家长由于不懂幼儿学习语言的特点,让孩子认字母背单词,结果是自己教得冒火,孩子学得吃力。特别是在你火冒三丈大声训斥孩子的时候,孩子会渐渐失去信心,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这种结果是最可怕的,因为它有可能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态度。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具有动力作用,也就是说兴趣可以转化为激发人们进行某种活动的推动力。幼儿期的儿童,由于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发展不够成熟,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明显的情绪化倾向,当儿童对学习有浓厚兴趣和好奇心时,便会产生情感上的需求。对孩子来说,英语学习是新的认知点,家长更应考虑孩子情感上的需求,采用生动活泼、有趣味的形式来吸引他们。孩子学习英语,重要的是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爸爸妈妈要有意识地把英语学习和游戏结合起来,如“Wolf,wolf,whattimeisit?”“It‘sfiveo’clock.”在游戏中,让孩子模仿小动物,边做动作边用英语回答,轻松自然地就学会了英语句型。在和孩子玩过家家的时候,问问孩子“Whatdoyoulike?”让孩子试着用学过的单词说一说。平时,父母也可以利用一些日常活动,如给孩子洗脸时,一边洗一边教孩子念念英语儿歌“Washyourface,Washyoureyes,Washyournose,Washyour…”这样既让孩子觉得好玩,又学得有趣。带孩子去超市时问问孩子“Whatdoyouwant?”鼓励孩子用单词或句型来回答。当孩子能正确说出单词时,妈妈的一个亲吻,一个拥抱,爸爸翘起的大拇指,奖励一张小小的粘纸都会使孩子产生自信的情感,激起学习的兴趣。因此爸爸妈妈在教孩子学英语时,要不断地变换形式,采用模仿小动物、敲榔头、敲门、开火车、击鼓传花、听故事、表演等来愉悦儿童学习的过程,使孩子学得兴趣盎然。
俗话说合则情生趣有,不合则情失趣无。教孩子学习英语对父母来说既是一种耐心的培养,更是智慧的挑战。
培养英语的兴趣
随着种族文化的不断交流,随着全球的经济一体化,所以不同的国家之间交流一天比一天重要,交流需要语言,但这么多国家为什么让英语成为国际交流的语言呢?第一点:从文化的角度上英语的组成就26个字母,相对比其他国家的文字来得简单容易记,其次英语有音标方便读,所以英语有点在于易读易写。第二点:从经济角度上二战之后发达国家大部分都是会说英语的,等等这一切都最终奠定了英语称为世界语言的基础。但回归到当前应试教育的状况下,要想学好英语,真的很难。很多出来工作的80后、90后都基本都是大学生,而且很多都过了英语4级,但他们的英语却很少会记得,很少会去再深造。为什么呢?归根到底英语在他们心目中没有形成一种兴趣,那如何能将语言学习培养成一种兴趣呢?那我教大家如何让英语融入日程我们的生活中。
1、多听
学龄前儿童的语言学习多偏向于“声音”的刺激,因此,小耳朵变成了接受新讯息地小雷达,“听”成为宝宝快速吸收语言的开端。如何让宝宝时是处在一个听外语的环境中呢?除了随时播放外语教材的CD以外,目前市面上有许多外语儿歌CD,为孩子播放轻松快乐的英语歌谣,会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方式。轻松快乐的旋律加上浅显易懂的歌词,很快地,宝宝便能朗朗上口,轻松学会歌词中的单词和简单用语,并牢牢记住,学习的速度将是显而易见的。
2、多看
除了听觉刺激的潜移默化之外,还能利用视觉上的刺激,来帮助孩子强化学习印象。选择宝宝喜欢的卡通动画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活泼的动画、可爱的角色以及剧情的吸引,让孩子很自然地进入虚拟的情境中,熟悉英语说法,学会用句型,增强听、说能力。建议家长一定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进行。
家长也可在卡片上写上对应的英文名称,并张贴在家中用品上,如在门上贴上写有“door”的卡片、在电脑上贴上写有“computer”的卡片,时时提醒宝宝各种用品的念法。
3、多玩
“玩”是孩子注意力最集中、学习力最强的时候。通过游戏的方式,免去压力,让孩子快快乐乐地学习。因此家长要选择有启发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的图书。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使用卡片帮助孩子学习简单的单词。年龄稍大时,可利用多媒体互动的方式,通过动画、图像、声音、文字的组合,来引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4、多说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在车上播放英文童谣。吃饭时时常问孩子:“Whatisthis?”让孩子知道肉是“meat”,鱼是“fish”。也可以用简单的英语同孩子交谈。
5、小眼瞧一瞧
光靠输入语言是不够的,还要有效地运用有意义、有清楚图画的卡片,从语音、单词到语句。让孩子完整地了解外语的运用模式。另外,故事书、动画影片对孩子来说也是很有趣的学习,不需特别翻译,借着生动的图片,就能让孩子进入一个有趣的外语世界。
6、听音乐学外语
通过充满轻松旋律的童谣,可以纠正孩子的语调、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快乐地融入外语的学习中。而音乐的韵律性不但能让孩子感到开心、愉快,也能加深他的记忆力。
7、亲自动动手
最好的语言学习方式,就是亲身去体验。
8、建立完整概念
每个单词与句型不能之出现一次,通过不同的方式,音乐、动画、亲手制作卡片等方式,加深宝宝的印象和理解力。
家庭教育:兴趣为航
兴趣为航
一位同事和我说她儿子2岁半时就开始上英语培训班了,无独有偶,同一天另一位同事兴冲冲地告诉我说他给5岁的孩子报了记忆力训练班。当时我一下子闪出了两个念头,第一就是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真是有心有力,第二则是孩子的压力是不是太大了。
“最好的教育机构是家庭”,“最好的老师是兴趣”,相信这两句话大家都不会存在异议,可是有多少的家长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呢?大多都被孩子间的比较和社会重压迷失了教育的本质,今天我想说一件家中小事看看对家长们有没有一些启发。
相信培养阅读习惯是所有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会付出一些时间做的事,我也不例外,霖宝在一岁时我就希望能够培养他看书的兴趣,即使我知道那时的他还没到阅读的敏感期,但还是会每晚用半小时给他读不同的绘本,为了培养阅读还特意布置了绘本角。
这些绘本大多都是我觉得比较好的,有认知方面的、有温馨情感类的、有培养习惯方面的,起初他会搭在我肩上亦或者坐在我身边听我娓娓道来,但过不久就会自顾自的玩去,我也不阻止他,心想我就是为了让他知道有读书这件事嘛!但没想到的是时间一长他一分钟都不愿听我读,只要我拿起书他就踉踉跄跄的走去其他房间。刚开始我会装模作样继续读,但发现这对他并没有任何吸引力,这使我犯了难,问题出在哪里呢?
某个周末,我带着霖宝来到英文绘本馆,在我又为他选择绘本犯愁时,一旁的他开始拿着一本汽车的有声书不断的在按,并发出了咯咯的笑声。既然他这么喜欢除了这本以外我又借了几本关于车的纸板书回家,一到家他就着急这把这本书拿出来开始一边按,一边翻,当时我并没有选择直接给他读,而是自己也拿起了书本看。他就这样将那天在绘本馆里借的书摊了一地,翻翻这本,翻翻那本,大概过了有20分钟,他拿着其中一本走向了我,示意让我读给他听。这是他第一次这么专心地听我讲完一本书,打那之后,常常是他把书拿来让我读。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什么是适合?什么是不适合?其实对这种大小的孩子而言他喜欢的就是适合的,读绘本是一种习惯,习惯一定是从兴趣开始的,同理的想你去到图书馆也一定会选择你感兴趣的书籍,而并非别人要强加给你的书。
若是家长不懂孩子,就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很快,我们就会知道他需要什么。
7招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玩是孩子的本性,他们对游戏是最感兴趣的。孩子英语教育是一种启蒙,要把重点放在学习英语的兴趣上,如果孩子对英语感兴趣,他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情绪,孩子会主动融入到活动中。反之,如果只是追求单词句子数量的多少,那会倒了孩子的胃口,孩子会处于一种消极状态。
1、故事教学法
故事对学龄前孩子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情节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和趣味性,在故事中贯穿英语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孩子在和谐的气氛中增进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2、情景教学法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很多孩子会说许多英语,既流畅又标准,但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便“哑”了。如,我对孩子说:“Nicetoseeyou!”孩子会回答我:“Nicetoseeyou!”却从来不会自发性的用这句话跟别人打招呼,只是在别人对他说:“Nicetoseeyou!”后回答别人:“Nicetoseeyou!”造成孩子只会说而不会用的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孩子不明白每一句英语的含义。
针对这种现象,不提倡教师教一句英语,马上用汉语来解释。我们应该积极为孩子创设情境,这种情境要生活化,孩子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每一句英语的含义。例如:教师创设按门铃、拜访朋友的情境,使用与当前情景直接相关的英语,并辅以大量的动作和表情,然后再让孩子开门、请朋友的游戏,及时的巩固了教学内容。
以这种方式学习英语,孩子即理解又能学以致用。这种形式能够比较好的培养孩子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彼此之间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从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有了一定量的词汇、句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孩子自由组合,进行表演。
3、游戏教学法
曾经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的确,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形式之一。玩是孩子的天性,符合孩子天性好动的特点。游戏能激起孩子学英语的兴趣,密切师生间的关系,提供孩子充分运用语言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将知识融于游戏中,让孩子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感受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孩子园英语活动应尽量游戏化,寓教育于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轻轻松松学英语。
4、创设英语环境,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好奇是孩子的天赋,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实物、直观教具等教学手段,尽量创设情景和语境,让孩子进行丰富有趣的对话活动。运用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形象逼真、生动活泼,孩子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印象深刻,有助于记忆,且适合于孩子好奇、好动的特点,能唤起孩子的有意注意,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好奇性,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强孩子的求知欲,提高教学效果。
5、重视“自我表露”,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喜欢自我表露,是孩子们共同的心理特点,尤其是这种表露能受到教师的夸奖,孩子小小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就甭提多高兴了。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一特征,在活动过程中,让他们充分进行表露。这样,既能发展孩子的智力,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还能极大地调动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
6、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热情
任何一种活动形式,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厌倦。冷漠的情绪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引入竞争机制,这一难题迎刃而解。竞争能激活孩子潜在的支力,能激起孩子的进取心。孩子好胜心强,大都不甘落后,所以在设计活动时,运用竞争机制,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以表示对胜利者的赏识,对进步者的鼓励。有时是几句鼓励的话语:Good!/Verygood!/Clever!/Excellent!……有时是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孩子们在热闹的气氛中,你追我赶,学英语的兴趣越来越浓。
当然,调动孩子学英语的积极性的教学方法还很多,如:谜语法、儿歌法、顺口溜法、歌曲法、形象教学法、肢体语言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我根据教学参考书及自己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交互作用,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孩子们的语言活跃起来,孩子们始终对英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上英语课成为他们最快乐的事。
7、创设多层次的课外语言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
实践证明,英语教学仅仅靠孩子每天20分钟的学习是不够的,因为这样的学习只能让孩子掌握零星的单词,达不到学英语的目的。因此,教师应着力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使英语教学深入到一日常规的各个环节。
语言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获得发展。除了教师在校要积极创设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环境外,家长在家也应该密切配合教师教学,形成家校同步教育的合力,共同达到教育目标。总之,以培养孩子英语学习兴趣为目的的孩子英语教学活动,只有适应孩子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才能使孩子在轻轻松松之间培养起学习英语的兴趣。
儿童兴趣培养误区之“强迫”
易先生的儿子所在的幼儿园进行了一次幼儿兴趣的调查,儿子自称最喜欢书法。这令易先生很惊奇,因为书法老师刚刚向易先生抱怨他的儿子写字敷衍了事,听说人家写一页,他可以写三页,不管笔顺间架,完全是为了完成任务。书法老师凭自己的经验觉得,易先生的儿子对书法似乎毫无兴趣。
易先生拉住儿子的手问究竟,儿子低着头不做声。易先生说:“你忘记《木偶奇遇记》了吗?说谎话鼻子要变长的。”“我的鼻子没有变长。”“那你是说谎话了,你怎么能说谎话呢?只有坏孩子才说谎话,好孩子都是是什么就说什么,老老实实,堂堂正正的。”“堂堂?吃糖糖啊?”见儿子摆出一副无赖相,易先生知道他是说谎话了。
回到家和妻子说起儿子的兴趣,妻子扬扬自得起来:“我总算把他的猢狲劲儿扭过来了!”儿子尚在襁褓时就喜欢“孙悟空”,电视上有关于孙悟空的片子,无论是动画片、卡通片,还是戏曲片,他都眼睛一眨不眨地看。以后能走路了,他更是使枪弄棒地学起孙悟空来。
有时“金箍棒”打破了茶杯什么的,惹来妈妈一顿臭骂,他却仍然痴心不改。他把每年的压岁钱都投资在“孙悟空”上,什么玩具啦、图书啦、碟片啦,全是这位毛脸火眼的老兄。上个月他阿姨结婚,他居然用阿姨的口红将自己涂了个大红脸,在酒宴上“大闹天宫”,让满屋子的客人笑痛了肚子。妻子很担心,说三岁时猢狲相还算可爱,现在七岁了还是猴性十足,那就是没有长进了。所以这个月妻子把儿子送进了书法兴趣班,希望静静他的性子,改改他的兴趣。“你以为他兴趣改了?错啦!”易先生把实情告诉妻子,忍不住埋怨起来:“你不能压制他呀,强扭的瓜不甜。孩子的兴趣是要引导的。”“我怎么没引导!我跟他讲大书法家的故事,王羲之写完字,总到池塘里去洗笔,把池塘里的水都染黑了;智永禅师一心一意地练字,四十多年都不下楼。”“你这不是引导,是吓唬!练字这么苦,他还不怕吗?”“那你说怎么引导?挑挑我的刺容易,你倒来引导引导!”易先生一时也语塞了。
确实,如何引导孩子的兴趣是大有学问的。儿子对“孙悟空”的痴迷,妻子的担忧不能说毫无理由,做父母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是应该有所作为的。但一要分析孩子兴趣的好坏,二要讲究教育方法。显然,在对待儿子兴趣的问题上,易先生的放任自流,妻子的刻意安排,都是不足取的。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对于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经常而细心地观察儿童的兴趣。他说:“成年人只有通过对儿童不断地予以同情的观察,才能够进入儿童的生活里面,才能知道他们要做什么,用什么教材才能使他们工作得最起劲儿、最有成效。”
看来,易先生和妻子眼前最重要的事是观察儿子到底对什么感兴趣,然后再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使儿子把喜欢的事情做得更好,做得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