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我最终获得了“蛋王”
发布时间:2021-05-06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今天是星期五,由于今天要进行一场斗蛋的活动,所以我和班里的其他小朋友们都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有的小朋友带来的是鸡蛋,有的小朋友带来的是鸭蛋,还有的小朋友带来的是鹅蛋。在斗蛋活动开始之前老师询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知道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进行一场斗蛋的活动吗?”这个问题难倒了班级里许多的小朋友,班级里的小朋友们都摇头表示不知道。老师见我们都不知道就把答案告诉了我们。
在老师的言辞当中我们知道了每年的5月5日或者5月6日是立夏,在这一天每家每户都会煮茶叶蛋吃,而且还会进行斗蛋的活动。而今天就是立夏,所以我们要在今天进行一场斗蛋的活动。
老师给我们介绍完立夏的由来和有关于立夏的故事后我们非常期待的时刻就到了,就是斗蛋比赛。由于我们带来的蛋有些不太一样,所以老师规定鸡蛋和鸡蛋比,鸭蛋和鸭蛋比,鹅蛋和鹅蛋比。在讲解完斗蛋的方法和规则后一场激动人心的斗胆比赛就开始了。小朋友们都快速的拿出了自己带来的蛋宝宝找到了自己想要斗蛋的伙伴开始比斗起来。我也不例外,我拿出了爷爷给我准备好的鹅蛋,跟很多有鹅蛋的小朋友斗蛋,他们都碎了,我最终获得了“蛋王”。[泡泡演讲稿 wj62.com]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捣蛋王”也需要爱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不管是主题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遵守纪律和守规则的幼儿,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和疼爱,反之,那些“捣蛋王”听到的,只能是教育和训斥,其实,有时细想起来“捣蛋”的孩子也有很多可爱之处。
轩轩是我们班特别活泼可爱的孩子,白净的皮肤,可爱的脸蛋,看着都着实招人喜欢,而他就是我最头疼的“捣蛋王”,小手就没有闲的时候,特别是在游戏的时候,总是与小朋友发生纠纷,告状的屡见不鲜,在我观察中,晨晨其实特别喜欢与小朋友交往,也乐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每次在玩区域活动时,他都表现积极,愿意参与游戏,也希望老师会关注他,喜欢他。从我关注他后,我发现轩轩与小朋友交往的方法不对,所以经常事与愿违,所以告状的也就见怪不怪了,如:在玩区域活动时,在区域里随意走动,随意拿或抢玩具,“老师,你看轩轩,跑我们这里抢东西”“老师,他挤我们”“老师……”。
每当发生这种事情,我都有意识地,悄声提醒他,教他正确的交往方式,在与他交往的过程中,鼓励他与小朋友们搞好团结,要学会分享玩具,解决不了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们商量,不能硬抢,大家一起玩才快乐,在主题教学活动时,让他有表现的机会,因为他聪明好动,上课喜欢回答问题,我就多给予表扬,潜移默化的教育有了小小的气色,慢慢的他和群了,会说:“我们一起玩好吗”。
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的,调皮的孩子也不列外,只要我们做老师的,多一些关爱,多一些耐心,也许一个眼神或一个提示,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教育效应,让爱走进幼儿的心田,让世界弥漫爱的芬芳。
教育随笔:我生气了
今天午餐前,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听我讲故事,只有阳阳在不时扭动身体,转动着小椅子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于是我边讲故事,边用眼神暗示他坐好,但三四次之后仍无济于事。我有点生气了,便走过去轻声但严肃地提醒他说:“坐好了,不然王老师和小椅子都要生气了。”虽然我的声音很小,但还是被坐在旁边的小雪听见了,只听她小声嘀咕着:“阳阳,老师又生气了吧。”
小雪的话让我的心弦猛然一颤。是啊,想想最近一段时间,我的确把“我生气了”当作了自己的口头禅,时不时地就要说一次。小雪的话使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孩子犯错时我不再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而是简单地用“我生气了”这句话来制作孩子的行为?也许是因为我表露出“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时,孩子总是会立刻安静下来吧,我居然下意识地把“生气”当成了维持教室秩序的法宝!现在想来,这种方法虽然能有点效果,但是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幼儿认知、社会性的发展都存在着不良的“后遗症”。孩子不是因为觉得我有道理,而是慑于我作为教师的威严与气势。我为什么不能耐心一点观察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为什么不能以理服人?为什么不能做好情绪的自我调控,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幼儿呢?我试想换一种方式,比如对孩子说:“小朋友坐坐好,巧虎不是说小朋友要坐直,不然脊椎就要变弯了么?”也许这样一样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通过这次,我也反思了我自己,我下次再也不要经常‘生气’了!”要耐心的帮助他们改正坏毛病,成为好朋友。
教育随笔:我最棒
今天的艺术活动中,我教小朋友画画—(我帮妈妈绕线线,需要用水彩笔。当我请宝贝们拿起水彩笔时候,我发现宝宝们什么样的拿笔姿势都有,大把攥的、毛笔式握法的……面对他们千奇百怪的握笔姿势我想如何引导这样小的孩子去掌握正确地握笔姿势呢?这时候我想起我们平时做手指游戏——(小蜘蛛)游戏时经常先让幼儿用双手分别作出小****的姿势,班里赵锦涛小朋友就很爱用小手做出“八”,或者是“****”的姿势,我赶紧对孩子们说:“老师有个好方法叫笔宝宝听你们的话,看。”我用手比出了“八”的手势,孩子们有的说:“老师,****;老师小蜘蛛……”我说:“对了,老师比出了这个姿势,你们看,我把笔放在这两个手指中间,用这两个手指夹住我们的笔宝宝,笔就拿好了。”于是,我示范用这个姿势在纸上画起来,孩子们高兴的纷纷比起了“小****”的动作来模仿拿起笔,我观察到借助“八”动作来拿笔这个方法孩子们很易于理解,所以他们模仿起来效果也比老师一个一个矫正动作要顺畅的多。看着孩子们纷纷的拿好笔开始做画,我感觉得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学到的握笔技巧,减少了他们因为不理解而苦苦练习正确拿笔的烦恼。
实践证明正确拿笔的意识对于婴班的幼儿来说,需要接受的东西越接近于他们经常能做的、能看到的事情,就更容易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易于被他们接受。“****”是他们经常做的手部动作,尤其男孩子更爱模仿。因此这些决定了这个方法更易于被他们所接受。对婴儿的教育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师在设计每一次教育活动时,应考虑到是否贴近幼儿生活。从幼儿喜欢的事情入手,那样幼儿就容易掌握。
教育随笔:我会跳绳了
大班的孩子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平衡能力和动作协调能力,为了更好地发展孩子们的动作协调能力,我班从十月初展开了对孩子们的跳绳训练活动。
还记得第一次的跳绳活动的时候,老师刚刚给孩子们讲解了跳绳的方法后,就有一个孩子一口气连着跳了十几下,这可把周围的小伙伴们羡慕坏了,一个一个赶紧练了起来。等掌握了这项本领之后,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要在老师跟前“得瑟”一番:“老师!你看!我会跳了!”“老师!看我!看我!”两三次活动下来,大部分的孩子都已经掌握了跳绳这项本领,在我们跟前“炫耀”的内容也变成了:“老师!快帮我数数我能连着跳几下!”“我刚才连着跳了十一下!”……
大多数孩子们都在飞速成长,他们见证自己的成长,见证彼此的成长,是兴奋的、欣喜的。但是在一个集体之中,个体差异总是存在的,有的孩子一学就会,有的孩子练一会儿就会了,但是也有的孩子学习跳绳会感觉很吃力。在我欣喜地感受到孩子们的进步时,也发现班里两位孩子手里拿着跳绳却不好好练习,于是我将她们叫到我跟前展示她们的练习成果。果然她们并没有学会跳绳。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动作协调性较其他孩子差一些,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看到其他孩子都学会了跳绳,而自己却一直不会跳,又缺乏老师的关注,就自然而然地自我放弃了。于是我跟她们详细地讲解了跳绳的方法,示范了跳绳的分解和合成动作,还专门让她们在我面前练习。两个孩子跳一下,绊住了;跳一下,绊住了…从她们
的脸上我能看到,其实她们也很着急,于是我让她们先理清楚要先做什么动作后做什么动作,做的时候慢一些再慢一些……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当天活动结束的时候,其中的一个孩子已经掌握了跳绳的方法了!虽然她的动作很慢、很不连贯,但是当她从绳子一边跳到另一边的时候,她给了我一个又甜又大的笑容,好像在用另一种方式在向我炫耀她的本领呢!
让我欣喜的是,这位学的慢的小朋友的进步比任何人都要快,第二周来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孩子已经可以连贯地跳绳了,又过了几天,我发现,她居然可以不间断地连跳好多次了!
而另外一个孩子,虽然协调性较差一些,通过努力还是让我们看到了她的进步:从怎么都不能把分解动作连到一块儿,到慢慢地把握了分解动作,再到后来尝试着把动作连起来,到现在,这个孩子也可以跳绳了,虽然连贯性差了一些,但是比起从前怎么都不能把“甩绳”、“跳绳”两个动作连到一起的样子,已经是莫大的进步。相信只要多加练习,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身体协调性的发展,这位小朋友也可以像其他小朋友一样掌握跳绳的本领啦。
“坚持就是胜利。”这句话虽然老套但是一点都不错,所有遇到的困难,只要在孩子的发展水平内,我们就应该引导他们不断尝试、坚持下去,培养他们不轻言放弃的宝贵品质。
教育随笔:我们长大了
经过两个月的暑假,孩子们终于迎来了新学期。面对中班的新环境,孩子们似乎并不陌生,我们中班三位老师和孩子基本没变,只是多了一位帮忙的老师和两位插班生。开学初再也不像原来有那么多哭闹的幼儿,孩子们都能乖乖地跟着老师进入中班的学习中。
中班了,我们引导孩子们增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及教育,如用餐后自己收碗筷、午睡后自己叠被子等,孩子们都很乐意做那些事情,看到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之提高,我们又创造机会与条件请孩子们为他人服务,逐步培养其责任感。比如,设立值日生,还负责发学习、生活用具。诺一小朋友上学期上幼儿园总是会闹情绪,上了中班的她,有了很大的变化,每天都能开开心心的来园,还主动的帮老师做事情,为小朋友们发东西,他们似乎真的感受到自己长大了、会做许多事情、更能干了,看到孩子们的变化,老师们心里很有说不出的高兴。
通过这四周的幼儿在园生活,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对新学期的新生活常规并不忙乱。他们对插班的新同伴关心备至,在付出爱心的行动中体会着升班的快乐。他们不仅自己生活自理能力提升不少,还能为他人服务,并能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到满足和骄傲。看着孩子们自信、快乐地度过了升班适应期,作为老师的我也特别欣慰。
教育随笔:菜籽终于发芽了
教育随笔:菜籽终于发芽了
前言:小兔家的田里面种的分别是:菠菜、茼蒿、萝卜和胡萝卜。(隔壁的小狗家的田里面,同时也种下了一些青菜籽。)
散步时候,带着孩子们来到我们的种植园。还清楚记得我们是在10月26日将种子种下的。
我们围绕这个主题也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认识种子——播种——定期观察——改造……
认识种子:通过闻味道,就可以清楚地辨认出芹菜种子和胡萝卜种子(芹菜种子具有浓浓的芹菜味,而胡萝卜的种子却具有特殊甜味);最后从形状来看,茼蒿的种子是小小的长方体。孩子们还发现,胡萝卜的种子外表还有一层毛刺,觉得像刺猬一样。种子给大家带来的乐趣也很多,我们可以将剩余的种子用小瓶子装起来,放在区角,供孩子们细细观察。
开始播种:终于到了播种的时候了,小朋友们整装待发。带上种子来到了田边。保育员奶奶已经帮我们松好了土,孩子们现在就要向保育院学习播种啦,抓一小把种子,边走边撒。呵呵,小家伙们有模有样地学者,可是奇怪了,种子宝宝,就是不听指挥了。有的一大坨一大坨地一起从手指缝里掉出来;有的却是一粒粒地从手指缝儿里面掉出来。看来啊,在播种上面小朋友们还得加把劲呢。不过,大家一起体验到播种的乐趣,已经很满足了。
种子终于钟下去了,奶奶又拿起钉耙了,要干什么呢?——对啦,松松土,让种子宝宝盖上一层泥土的被子啊。可别以为我们就乐意和种子宝宝说再见了。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呢,踩一踩,为了让种子钻到泥土里面去。大家听从指挥一起在田地里面高兴地踩了起来,海鸥的孩子眼睛比较亮,一遇到没有脚印的地方就多补上几脚……
观察开始啦——种子终于发芽啦!
11月12号的中午,我们又去探望一下我们的植物宝宝了。惊喜发生了。小小的茼蒿籽儿和萝卜籽儿,已经长出小芽了。萝卜的芽儿一下子长出来两片细细长长的叶片。不一样的是,茼蒿也发芽儿啦,它的圆圆的叶片和萝卜的芽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邻居家的才天里面,青菜叶发芽了,它打开了两片心形的叶片,对我们笑呢。我们正沉浸在种子发芽的惊喜中是,一个宝宝叫了起来:我种的芹菜呢,他是不是死了?我没有立刻给出答案。我也不知道,芹菜怎么慢吞吞的还不长出来的。留着以后再期待吧。
等啊等啊,一个星期后,我们再次来看完它的时候,他也已经露出了,许多细细的毛茸茸的小脑袋,就像芹菜地里长出了许多稀疏的青苔一般。我们的心里也满心欢喜啊!小就小啊,也特别容易被忽略,一不注意就会被小朋友踩到……
改造:看来,我们的田间小路,标志还需要再明显一点啊!
虽然小芽儿们生长得比较缓慢,但是观察还在继续进行中。为了让他们安全生长,也许该给小芽儿们按一个温暖的家了—盖个稻草的被子吧,不能冻坏了!
教育随笔:他终于不迟到了
教育随笔:他终于不迟到了
迟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也是正常的,但这样长期下去也是不好的,所以,要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刚开始我还不熟悉幼儿,每天点名时,小哲都还没有来,这个小朋友从小班时起就这样,每天都会迟到。我想:"这样下去不行,我需要和小哲好好谈谈。自主游戏的时候,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然后蹲下来用温和的话问他,"小哲你怎么老是迟到,是不是又睡懒觉了,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点了点头,我又摸摸他的头接着说:"是不是昨晚睡得晚了"。"是的"那今天晚上早点睡,明天不迟到好吗?还给他说了许多好听的话,他说:"好的"。我又接着说:"如果你明天不迟到,老师奖励小红花好吗?"他答应了。放学后,我还跟小哲的妈妈沟通,要他妈妈积极配合让孩子早睡早起,他妈妈听了后也笑笑地点了点头说:"好的".。第二天,小哲到幼儿园我们在做早操,比昨天来早一点,早操做好了,我立即表扬了他,还给他贴了一朵小红花,还说你如果你明天在提早一点,给你奖励两朵小红花,到了明天,他终于赶上了晨间活动,我又在班里表扬了他,还给他奖励了两朵小红花,就这样一个星期,我用小红花来吸引他,第二星期他也慢慢地习惯了,也不像以前那样第一节、第二节课来上幼儿园了。所以教师除了用奖励小红花的办法,教师还要用温和的话语,用一颗爱孩子的心去教育说服了孩子。
因此,作为教师应尊重孩子更应引导孩子纠正迟到的不良习惯,让孩子按时走进教室,并在自己的工作中我把迟到当作一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爱心,去演绎孩子"迟到"后的温馨情。
教育随笔:调皮大王
调皮大王
我班的一群可爱的孩子有的乖巧听话,有的比较调皮,有时候甚至会令人感到头疼。那里就说说我班的"调皮大王"田增晖吧,因为他太调皮,很少有人喜欢他。
做操时,他总是心不在焉,一会儿拍拍同伴的肩,一会儿又拉拉同伴的辫子,一会儿又乱蹦乱跳的。在户外玩呼啦圈时,他总是去抢别的小朋友的呼啦圈;并且还把小朋友的呼啦圈折断好几个;就连午睡时他也常常恶作剧,睡不着觉,他就一会儿拉拉棉絮,一会儿抓抓同伴的脚底,常常气的我头皮发麻。于是,渐渐地我觉得田增晖很不讨人喜欢,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一次吃点心时,李欣菲小朋友没拿到饼干,坐在座位上哭,是因为她来晚了,点名时没点到她的名字,我连忙走到李欣菲身边,安慰她说:"不哭,老师请阿姨到食堂里去拿给你。"正哄着她呢,这时,田增晖快步走到李欣菲身边说:"不要哭了,你吃我的点心吧。"李欣菲不要,他又认真地往李欣菲嘴里塞,还嘟囔着:"没关系,我妈妈经常给我买这样的点心吃,你吃吧。"
看着田增晖的举动,我有点激动了,我把田增晖抱到自我腿上亲着他的小脸,我顿时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不能把孩子的调皮简单的理解为破坏纪律,与老师或同伴作对,更不能全盘的否定他们,在感情上冷落他们,我们要用一颗温暖的爱心去包容孩子的调皮,其实调皮的孩子很可爱,就像我们班的田增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