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如何对待“孩子争第一”

发布时间:2021-05-12 大班第一学期班务计划 大班第一学期家长会 开学第一课

我觉得应该与洋洋的父母取得联系,及时交流个人看法,在“争第一”这个问题上,板正心态,不仅要有“争第一”的勇气和毅力,而且还要有“争不到第一”的心理准备。这样,对孩子成长才有价值。

案例:

刘杨男11月9日

体格正常,年龄偏小,小肌肉群没有完全发育好。

洋洋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非常重视幼儿的语言发展,平时事事包办,只是他能说会说,不会做事不要紧,毕竟他的年龄很小。但却处处要求他争“第一”,同时又娇生惯养。

但不管怎样,洋洋的爸爸总是问他:“今天表现乖不乖?有没有当班长?洋洋也很争气,平时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爱动脑筋,爱提问,是老师眼中的学习型的乖宝宝,但是一到上手工课,绘画课,便没有了兴致。

今天,是涂色练习,洋洋三下五除二乱涂一气,我走过去说:“洋洋,你应该从左到右,慢慢地涂!“三分钟后,洋洋把水彩笔收起来了,他伏在桌上睡觉了。

“洋洋,你怎么了?”我边说边摸了摸洋洋的额头,关切的问。

“我,我头疼,想睡觉!”洋洋闭着眼睛说。

“那你画好了,再睡!”我提醒他。“不要!”态度很坚决的拒绝了我。

“如果,你不画好了,就不让做班长!”我“一语双关”的说。

从此以后,洋洋的奶奶便说:“洋洋不肯上学,老说上学没意思,又不让做班长!”【1467.coM.cn 大学生范文网】

除此以外,洋洋的动手这一弱点暴露无疑,经常提着裤子赤脚求助老师,纽扣不会扣,袜子不会穿,甚至包装好的点心袋子也不会拆……老师一说,他就哭,甚至萌生了不上幼儿园的念头。

分析与反思:

鼓励孩子敢于争第一,本身并没有错,但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成长规律,又对孩子期望过高,处处要求他们争强好胜,同时又娇生惯养,事事让其三分,这样的“第一”无形中会滋长孩子惟我独尊,不知谦让等恶习,当他遇到失败时,心理会难以承受,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也不存在常胜将军。

就像洋洋这样,家长不根据他自身的情况,一味要求他凡事争第一,回答问题要争第一,动手能力要争第一。殊不知第一只有一个,第一只能是相对的。在我们班,这个年龄的幼儿的智力,能力程度相差不多,如果硬要孩子样样争第一,是不现实的。

我觉得应该与洋洋的父母取得联系,及时交流个人看法,在“争第一”这个问题上,板正心态,不仅要有“争第一”的勇气和毅力,而且还要有“争不到第一”的心理准备。这样,对孩子成长才有价值。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孩子两面派,如何来对待?


导读:利用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注重家园共育。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心理特点,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把孩子在家里不听话的表现反映给老师,请老师帮助教育。

有些孩子在幼儿园里很听话,把老师的话当“圣旨”;可在家里却任性、不讲理,任凭家长说破了嘴也无济于事。这就是孩子的“两面派”行为。为什么孩子会出现在幼儿园和家里的表现不一致的情况呢?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老师在孩子心目中占有“权威”地位。老师在教育孩子时,目标是明确一致的,对孩子的要求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老师对孩子一视同仁,善于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处处给孩子提供表现的机会;老师注意自己的修养,既有丰富的感情又有深刻的理智,能用正确的态度和情绪对待每一个孩子。

二、家长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好威信。家长的威信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有效教育的重要因素,是孩子自觉接受家庭教育的重要条件。然而许多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没有很好地树立起威信,主要表现为:

1、教育方法不得当:或溺爱孩子,使其养成任性、独享、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或经常用很严厉的态度对待孩子,常常为无关紧要的事大发雷霆。

2、家长教育孩子时情绪不稳定:高兴时,事事宽容孩子;不高兴时,处处为难孩子。

3、家庭教育不一致,导致孩子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

首先,建立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在幼小的孩子面前树立好自己的威信其实并不难,孩子往往是绝对相信父母的,关键在于父母怎样在孩子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和维护自己的威信。

1、要建立与孩子间平等的关系,家长应与孩子相互讲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遇事与孩子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这样会使孩子感到家长对自己的信任,从而尊重父母。

2、父母要以身作则。父母要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懂得身教重于言都的道理,不希望孩子做的事自己首先不要做。如家长要求孩子尊重自己,自己就应尊重自己的父母,处处做表率,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关心和了解孩子。作为家长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还要了解他们的兴趣与爱好,了解孩子的能力,对孩子所提要求必须是他们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

4、运用正确教育手段教育孩子。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宽严相济,宽严适度。既不能下禁令、处处挑剔、事事指责,也不能一味迁就、放任自流。

5、父母对待孩子要言而有信,说话算数。不要总对孩子信口开河,许下的诺言就要兑现,这样才能使孩子对你的话确信不疑,才能听你的话,你的威信才会与孩子的相互沟通中树立。

6、步调要一致。父母和家庭成员之间必须相互尊重,步调一致,要求一致,切忌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或当着孩子的面互相指责,数落对方的不是。

7、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孩子一天天长大,对是非好坏逐渐有了初步的正确的评判能力,因此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并保护良好的情绪状态,以免影响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另外,利用幼儿园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注重家园共育。比如,家长可以利用孩子把老师的话当“圣旨”的心理特点,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把孩子在家里不听话的表现反映给老师,请老师帮助教育。也可以建议幼儿园举办“在家做个好孩子”、“谁最啊爸爸妈妈的话”等活动,使孩子把在幼儿园听话的好习惯带回家来。

如何对待孩子的占有欲?


导读:孩子的占有欲,实际上是孩子成长阶段的一种正常心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视为“自私自利”,说成是思想品德有问题。

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会产生明显的“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还有“你”、有“他”、有别人,因而导致了独占行为的发生。这与“自私自利”有着本质区别。

因此,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可让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东西要分给别人吃,玩的东西要和别人一起玩。孩子在交往、玩耍时,爸爸妈妈最好让他和较大的孩子在一起,这样,不仅较大的孩子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独占”、“掠夺”行为,因为大一点的孩子有一定的自卫能力,而小一点的孩子则往往能服从较大的孩子。

总之,孩子的“占有欲”是孩子成长发展中出现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通过教育,“以我为中心”的意识逐渐淡薄,这种“占有欲”会逐渐地减少或消失。当然,对于那些“占有欲”特别强的孩子,父母应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教育对策,给以适当的惩罚,并注意家长自身的言行,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生活中,母亲如何对待孩子?


母亲被认为是担任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必要的鼓励角色的一方,母亲与父亲所起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在大多数家庭中,母亲扮演着帮助孩子们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困难的主要角色,这令许多女士感到无所适从。“我所读过的书告诉我:孩子们需要的是这样、那样。”一位母亲告诉我:“这使我感到我永远都做得不够,有时我感到自己像一块洗碗布被挤干了,但我仍然想为我的孩子做一切事。”

然而孩子们所需要的并不是等同的,作母亲的必须考虑什么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我曾与成百上千位母亲及成千上万个孩子作过交谈并参阅了有关育儿方面的研究资料,从中提取了有关什么是孩子们最需要从为他们操劳的母亲那儿得到的一些观点的精华。

(一)培养他们的爱心

母亲们有必要向孩子说明亲切有礼地待人接物与学业及体育方面出类拔萃同样的重要。

那些在情感方面得到一定培养的孩子会产生心理学家丹尼尔所说的情感智商,即协调自己与他人需要的能力,这类人有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在生活中遥遥领先。贝尔实验室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查表明:那些成果丰富的工程师并不一定是智商最高的,而是那些能与同事进行良好沟通的工程师。

母亲通常培养孩子们的交友技巧。

一位同事告诉我在他还是个孩子时,他曾在交友方面遇到困难。当时一位队友受伤了,这位朋友的母亲坚持要他打个电话,问问那个男孩感觉怎样。“妈妈,”我的朋友反对道,“他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他会知道的。”他的母亲回答道。这个电话标志着亲密友谊的开始。“我的母亲让我明白:友谊起源于你对他人所表示的关切而不是要他人对你表示关切”。我的同事回想起这件事时说。

(二)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我们都知道表扬能使人创造奇迹,过多的批评会导致孩子过多的自责,使他们贯于为了获得成功而作一些冒险。

表扬也有正确的方法与错误的方法。大多数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可以细数总总,而在表扬时却言语含糊──“你是个了不起的孩子”这种评价会使片刻的光彩顿然消逝。因此表杨应具体些,与其说“你很勇敢”不如说“我为你摔倒了以后仍然爬上车而感到自豪。”这样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这种行为值得表扬。

每个人都有一个“要害区”,这个区域一旦受到表扬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为母亲,你可能比谁都了解对于你的孩子来说什么是重要的──可能是音乐、体育或某一课程,如果你不了解,问一问没什么不对。

其次,由于孩子们一时间内只能吸收那么多的表扬,因此小量而频繁地给予一些表扬。一分钟一百次鼓励胜过一次作一百分钟的表扬。

(三)谈论“禁忌”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们放眼接触到的尽是毒品、酒精与性。一些母亲担心谈论诸如此类的禁忌行为是在鼓励他们这么做。但事实正好相反,调查发现:那些与父母作过坦诚交谈的孩子更不易涉及毒品与酗酒。

母亲们尤其可以有技巧地与孩子们谈论这些敏感的话题。首先,让你自己对这些现象有所了解,而后询问你的孩子他们所知道的。六、七岁大的孩子可能是在操场上听到这类事或在电视上看到这类事。指出你与他们谈论这类事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其危险性,而不是不信任他们,让他们明白你愿意回答任何问题或与他们谈论他们的烦恼。

(四)将界限适当放宽

孩子们需要得到无条件的爱,这样自尊自爱的种子才会得以生长。这种无条件的爱并不意味着你不设定任何界限,设定界限是向孩子们显示他对你来说很重要。当一个孩子越界时,向他们说明你对这种行为而不是他们本身感到失望。

随着孩子的成长,界限自然要放宽些。尤其是男孩子,他们想与他们的母亲保持一定的距离。心理学家埃文索-贝斯索曾描写道:男孩子们第一次碰到玩具卡车时,心里就响起车子开动的轰鸣声,这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想冒险并表现他们所见过的男子汉的力量。随着男孩子的长大,他们的界限也应适当地放宽些,作母亲的既不要感到自己被抛弃了,也不要感到自己很懦弱。

母亲是孩子们巨大的鼓励之源。心理学家埃顿-萃丝在调查了250个学龄儿童后发现:近一半的孩子更想获得一份母亲而不是父亲的工作。其中一个原因,贝斯索推测道:孩子们更想了解他们母亲所做的事并想参观他们母亲的工作地。

(五)指明方问

孩子们需要一个道德指南针。这意味着不仅在重大问题上灌输是非观,而且在日常琐事上灌输是非观。

一位母亲看到她五岁大的儿子骑着他的朋友──邻居七岁大男孩的车子。“汤姆不用这辆车,”他儿子说,“他在学校。”他认为自己这么做没什么不对,因为他的朋友不会介意。但这位母亲坚持让他的儿子把车子送回去:“在没有征得他人同意下使用他人的财物是不对的。”

当一位母亲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正直、忠诚给予足够的重视,她们就为孩子树立了一个价值体系,这将成为孩子的无价之宝。最好的道德指南是母亲自身的行为,如果母亲自身逃避责任,无视他人的权利或食言,她的孩子就失去了行为的向导。

你也许不希望听到这类话:“可是,妈妈,你就是这么做的。”

(六)与孩子一起玩耍

在短时间内,母亲们通常关注所谓重要的事──捕捉孩子们的情况,辅导功课。然而在我们这个生活节奏紧张的社会里,孩子们渴望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更希望与母亲一起共度美好时光。

这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仅需拥有一种嬉耍的态度,一种愿意把做功课的时间变成嬉戏或把做家务转化为游戏的态度。

一位朋友允许她的孩子们与他们的朋友在厨房打闹,玩具、颜料与泥土不时地飞落到食物里。几年以后,她上大学的儿子带了一位老朋友回家吃饭。“我总想能来你们家实在太好了,”那位朋友说,“我们曾在这里拥有欢声笑语──汤里也飘落着玩具。”

作母亲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但并不意味着是一种负担,有时你需要少一些责任感──让你对自己的要求见鬼去吧,与你的孩子玩在一起。

相关推荐

  • 如何对待“顶嘴”的孩子 如何对待“顶嘴”的孩子 为人父母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不听话真气人,孩子顶嘴更气人。遇到孩子顶嘴,用有的父母的话说,简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是真的没有办法吗?不是的。因为父母们所用的方法在解决孩子顶嘴问...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如何对待孩子“抢玩具” 如何对待孩子“抢玩具”有不少人很困惑,也很苦恼,该如何处理3岁左右孩子之间抢玩具的事情。其实对这个问题,成人也有类似的情况。当我们看到一件喜欢的东西时,在内心中都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不管开不开口,你的心...
    2020-11-13 阅读全文
  • 如何对待孩子哭闹问题 学前期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出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便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的现象。这时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便会影响孩子的...
    2021-10-04 阅读全文
  • 如何对待孩子说谎行为 *4岁的妮妮不小心打碎了茶几上的花瓶,妈妈问起时,她说是家里的小花猫干的。 *威儿和爸爸妈妈吃了晚饭出门散步,路过蛋糕店,看见橱窗里诱人的水果蛋糕,威儿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缠着妈妈要买一个蛋糕,并说“...
    2021-11-23 阅读全文
  • 应如何对待孩子发脾气 1、置之不理 孩子发脾气时,你只管干你的事。 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会受到鼓舞继续闹下去。 这是最见效的方法。 气头上的孩子,大人的说理、搂抱都不会太奏效。 只要你沉住气,就是不理孩子...
    2020-11-06 阅读全文

如何对待“顶嘴”的孩子 为人父母大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不听话真气人,孩子顶嘴更气人。遇到孩子顶嘴,用有的父母的话说,简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是真的没有办法吗?不是的。因为父母们所用的方法在解决孩子顶嘴问...

2020-09-30 阅读全文

如何对待孩子“抢玩具”有不少人很困惑,也很苦恼,该如何处理3岁左右孩子之间抢玩具的事情。其实对这个问题,成人也有类似的情况。当我们看到一件喜欢的东西时,在内心中都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不管开不开口,你的心...

2020-11-13 阅读全文

学前期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当出现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便会用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就会出现发脾气、哭闹的现象。这时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便会影响孩子的...

2021-10-04 阅读全文

*4岁的妮妮不小心打碎了茶几上的花瓶,妈妈问起时,她说是家里的小花猫干的。 *威儿和爸爸妈妈吃了晚饭出门散步,路过蛋糕店,看见橱窗里诱人的水果蛋糕,威儿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缠着妈妈要买一个蛋糕,并说“...

2021-11-23 阅读全文

1、置之不理 孩子发脾气时,你只管干你的事。 注意不要看他,即使只是瞥了他一眼,他也会受到鼓舞继续闹下去。 这是最见效的方法。 气头上的孩子,大人的说理、搂抱都不会太奏效。 只要你沉住气,就是不理孩子...

2020-11-06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