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学会适应
发布时间:2021-05-21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学会适应
魏书生曾经说过,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美好人生。生活不能没有理想,但是人类不能以理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对待教学,对待学生,我认为也同样是一个道理。
我们不能对学生的现状听之任之,我们要树立一个让他们不断提高的目标,但是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埋怨,灰心,要享受到改造学生的乐趣。要不然,对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没有好处。埋怨、灰心、等待得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成绩越来越糟糕,老师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与其埋怨,灰心,等待,不如想办法改变自己的做法。
我们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找出原因或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逐一解决。如有的学生约束力差,那么教师就要取得家长的协助,回家后让家长监督和督促他的学习。有的学生书写太差,老师就从笔画书写开始,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改正他的不良习惯。同时,对于他们不认真书写交上来的作业,必须让他们重新写。直到老师认为比较认真了为止。对于上课爱溜号的同学,老师的视线要经常在他们身上扫过。并且要让他们一直有事可做。不要让他们的思维活动偏离学习主题。也就是说让他们没有机会溜号。yJs21.Com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不很高明,但是见效比较快。老师摆脱了一味的批评带来的不快,自己少了许多与学生生气的机会,同时也节约了时间。这样做,老师轻松了,学生也得到了更多的练习。真可谓一举两得。
教学工作,不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个人生活态度的写照。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枯燥乏味,要想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生机,要想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有情趣,我们就应该不断地尝试着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就试着适应环境,享受现在的所生活带来的乐趣。
我们的生活总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什么不快快乐乐每一天?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 教师应该学会对孩子放手
教师应该学会对孩子放手
随着午睡起床音乐的响起,小朋友们纷纷起来,忙着穿衣穿裤。小班的孩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幼儿园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了许多,大部分幼儿会自己动手快速地整理好衣服,准备吃餐点。这一天,只有甜甜还半眯着眼睛依然躺在床上,尽管小朋友在一旁催她,但她还是没有起来。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以前给孩子们讲过的一个故事《慢吞吞的小蜗牛》,便走到甜甜的床边,自言自语地讲起小蜗牛因动作慢总误事的片段。我问甜甜:“你喜欢这只慢吞吞的小蜗牛吗?”甜甜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不假思索地说:“我才不做那只小蜗牛。”一边说,一边叫我帮她穿衣服。不一会儿,甜甜就高兴地跑出了午睡室。餐点过后,区角活动的时间到了,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游戏。只见甜甜一手抱着娃娃,一手给娃娃“喂饭吃”。子怡说:“这是我的娃娃,我来做妈妈。”说着就把娃娃夺了过来。甜甜说:“是我先拿到的,应该我做妈妈。”就这样,她俩开始争执起来,甜甜抢不过子怡,便转头向我求助。我连忙走过去,问:“发生什么事情了?”甜甜噘着小嘴,向我告状。于是,我对子怡说:“这个娃娃真漂亮,如果你们一个抱娃娃,一个给娃娃喂饭,你们都可以做娃娃的好妈妈了,好吗?”“好吧。”在我的建议下,她俩愉快地玩了起来。
教育随笔:应对任性
背景:
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能力。可见,培养人的交往能力显得多么的重要。当代的幼儿是21世纪的主人,新的世纪对新一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健康的身心,更要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交往能力。《纲要》中也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然而,现在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而且在交往中普遍表现出独生子女所具有的自私、孤僻、固执和冷漠等不良现象。所以本学期我就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进行了一些初步的研究。
实录:
师:“今天我们要和同伴一起完成一副作品,你们要合作完成。伞的名字叫“友好伞”,看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能友好的合作完成伞的绘画。最后我们要请全班小朋友一起欣赏,评选出最漂亮的“友好伞”。”
张浩宇、姚则亦、张一珊为一组开始作画。
姚则亦:“张浩宇你画这一块,姗姗你画这一块,我画这一块。张浩宇:“我不想画那一块,我想和姗姗一起画这块。
姚则亦听完,急了:“不行,老师没说让两个人画一块。我说你画哪块就画哪块。”
张浩宇:“那老师也没说不能两个人一起画。”
姚则亦听完狠狠的瞪了张浩宇一眼。
分析:
孩子的任性与霸道是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直接关系的。在独生子女家庭中,说一不二是比较典型的现象。孩子的心中认为爸爸、妈妈都听我的,那其他人就必须听我的,这是理所应当的。因此他们会把这种意识带到幼儿园,认为就是我说了算。案例中的幼儿,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一是因为家长对她过分宠爱有关,另一方面的原因还在于教师之前的教育只注重了讲道理,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并没有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加上孩子的自我控制、自我调整的能力比较差,所以这种任性、霸道的“公主病”总是没有根除。
措施:
我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走到姚则亦身边说:“姚则亦,这个地方不要画绿色,换个颜色。”只见她愣住了,迟疑了一下,换了颜色。又过了一会,我又说:“姚则亦,不要跟张浩宇画在一起,分开画,你画你的。”很明显,姚则亦很不高兴,不情愿的走到另一边开始画画。又过了一会,我指着她画的花朵说:“你这个花朵不要用红色了,你看都这么多红色了,换换!”这次姚则亦反驳了:“我觉得红色好看。”“不行,我让你换你就得换。”听完我的话,姚则亦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看得出来姚则亦很生气,同时她也很不想换颜色。做的这里我觉得我的“以其人之道换其人之身”的方法已经收到效果了,于是我蹲下来问:“姚则亦,朱老师这样跟你说话,这样让你做不愿意的事情,你有什么感觉?”
“我心里很难受,很生气,不想理你了。”“嗯,那你知不知道,你刚才就是这样跟张浩宇说话的,你还不让他跟姗姗一起画画,他刚才的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你们画的这个伞就不能叫“友好伞”,因为你们不友好。你觉得你应该怎么做?”“好好跟小朋友说话。”“好好跟小朋友说话,不能命令小朋友这样那样,想想你刚才的感受。懂了吗?”“嗯”随后,姚则亦高兴地跟张浩宇、姗姗一起完成了作品“友好伞”。
反思:
任性是每个孩童时期都会有的特质。随着年龄的增长,体会到任性带来的总总“坏处”,大多数孩子还是会渐渐改变的。
孩子通过这次经历而有所转变,重要的原因就是切身的体验与感受。虽然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提倡,但是感受与体验深入了孩子的内心深处,让她能有所触动并印象深刻,从而学习改变自己的行为。因此,对幼儿不论什么教育绝不能放在理论上、口头上,应从实际生活中的点滴抓起,而随机教育或是针对个人的个性化教育则更为有效,尤其关键的是若能触动心灵,让孩子自发、自愿的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跟同伴交往。
教育随笔:“班长”效应
教育随笔:“班长”效应
“班长”一班之长,老师之下,全班幼儿之上,孩子们心中至高无上,而且,孩子们已是大班的孩子了,有必要放放他们了。
利用这点,我们班的两位老师达成共识,并和小朋友商量了“班长”的产生方法以及取消方法,最后孩子们一致同意采用按学号轮换“班长”,做“班长”的小朋友要“明白、自律、不骄”如果轮到哪个小朋友,这个小朋友因为表现不好,被老师批评多次,就取消“班长”的资格,这样,孩子们开始了协助老师的工作,如:饭前提醒同伴小便洗手,饭时帮助分碗分匙,饭后组织安静游戏活动,睡醒后分拨安排,活动时分玩具等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选“班长”这个方法,不仅减轻了老师工作的压力,还掀起了孩子们争做好孩子,培养好习惯的内在动力,最明显的就是让孩子们学会了自己管理自己,养成了自我管理的好习惯,同时锻炼了他们竞争、管理、各作的能力,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教育随笔:学会分享
分享,是我们的中华美德,学会分享是我们每个人应有的品德。如今的家庭,都是一家一个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溺爱孩子,有什么好吃的都舍不得自己吃,全留给孩子了。家长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这种溺爱如果不予以正确的引导,久处这种环境会导致孩子认为好的东西理所当然的都属于自己,进而滋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的心理。因此,要让孩子学会分享,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从孩子入园上小班起,我就引导我们班的孩子要学会分享,学会谦让。而如今,她们已经成为了中班的小哥哥小姐姐,这份美德在游戏,在学习,在生活中体现的怎样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视点一:今天下午的点心吃得是小蛋卷
,两个小朋友分一盒,以往在小班的时候都是阿姨或者老师帮小朋友们分好。今天,我决定让他们自己动手,尝试合作、分享,学会谦让。我对孩子们提出了三个要求:1、找到一个好朋友2、和好朋友商量谁去拿点心3、平均分配,一起分享。我把要求讲清楚,让每个小朋友明白后,小朋友们开始分组拿点心和倒水。看着她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没有争抢,没有吵闹,井然有序。难能可贵的是,我们班平时的分组活动表现就是这样的,想到此,内心深处真的无比的欣慰。教育不需要轰轰烈烈,品德培养不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滴水穿石的持久,是平时细致功夫累积的成果。
视点二:区角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好自己的标志牌进入游戏区。这时,我看见几位小朋友进入了图书角,其中有两位孩子同时看中了故事书《恐龙世界》,双方各持一角,互不退让,我刚想走上前去调节,转念一想,还是在一旁观看一下吧。起初,两个小家伙互不相让,僵持了好一会儿。眼看着时间一点一点在流逝,我也在犹豫着是否要上前去和解。就在这时,其中一位孩子先松开了小手,故作轻松地说:“算了,你要喜欢那你就先看吧。”听完这话,另一位拿着书的孩子也开口说话了:“是我不好,书是你先拿的,还是你先看吧。”“那你们可以一起看呀。”听完俩人的和解词,我适时地上前一步,提供我的意见。两位小朋友采纳了我的建议,俩人高高兴兴的搬着小椅子有说有笑地一起去分享属于他俩的快乐去了。也许我不是最优秀的老师,但是我坚持做她们最好的朋友,在她们困惑迷茫的时候,在她们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抓住时机,选好教育的切入点,伸出我的双手去扶持她们一把。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我的教育理念是:每个学会分享的孩子都能体验到分享所带来的乐趣,并在分享中快乐成长。这让我想起某位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在记者采访时问她:你在幼儿园都学到了什么的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我学到的就是这些。他的回答十分耐人寻味,我们可以从中悟出一个极易被人忽视的道理:这就是从小要重视培养一个人高尚的品德、良好的人格。而如何实施好平时的教育培养工作呢?其实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坚持把“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观念细化到幼儿教育实践的点点滴滴中去,贵在持之以恒,不畏琐碎。
教育随笔:学会信任
教育随笔:学会信任
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如果孩子们处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又有一个像姐姐一样的大朋友,这个大朋友还需要他们的“照顾”与“同情”,一下子孩子就感觉自己长大了。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对此感到自豪快乐和满足。
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喜欢看《西游记》,对里面的孙悟空十分着迷。记得刚来园的时候,他只是很平淡地表达他是孙悟空,虽然也常学学孙悟空的样子,在他的表述当中有对老师的怀疑,因为他的声音怯怯的,不敢大声地和老师分享他的故事和快乐。这是他对老师的试探,看老师能不能理解他,如果我们只是很平常地反应,让他自己玩,可能他也就体会不出和老师一起分享这个角色的快乐了,但我们对他的反应是积极的,老师故意做出很惊奇的样子说:“真的吗?你是孙悟空,那太神奇了!”他察觉到老师的表情充满着神秘感一下子兴趣就来了,更提起了精神了,开始给我们讲孙悟空是如何打妖怪的,讲起来就像自己身临其境、头头是道。户外活动的时候,老师有意要提练他的故事,装作很害怕的样子,对他说:“悟空请我们带路吧,我们怕前面有妖怪,你可以保护我们吗?”他听了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做着孙悟空的样子在前面奔跑着,还时不时地回来招呼我们,并让我们有序地排好队……
我觉得让孩子在幼儿园感到愉快,是我们老师的责任,我们老师不能忽略孩子向你发出的每一个快乐的信息,这个信息也许是孩子向你做试探和考验,也是他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如果老师通过了孩子的考验,取得了他的信任,孩子就会由此变成了一个十分开朗的小朋友。老师的思索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在园的孩子,我觉得这是每个老师要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孩子们发现老师是友好的、可亲的,又是值得信任的;周围的环境是安全的,和谐的。这样的环境中,孩子能不快乐吗?这个也是家长关注的焦点。
教育随笔:学会道歉
某日下午第一节活动课,我刚进教室,我们班的徐嘉悦小朋友就站起来报告:“老师,嘉怡哭了,她今上午刚买的蝴蝶卷笔刀不见了。”放下手中的教具,我开始对孩子们进行说服教育,可我说了半天,仍然没人肯把卷笔刀交出来。调皮鬼徐增田还朝我作鬼脸,看到他得意的样子,当时我感觉全身火冒三丈,这节课我不知道是怎样上的。下课后,我把徐增田带到办公室,狠很地批评了他一顿,并责令他把卷笔刀拿出来。孩子想张口解释什么,看到我可怕的样子,终于又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满脸委屈,可还是答应了我的无理要求。
放学后,我仍然怒气未消,边做饭边生气,忽然电话铃响起,我接起电话,那边传来嘉怡妈妈的声音:“老师,对不起了,嘉怡的卷笔刀找到了,中午放学时,她放到了另一个口袋里,忘了。”放下电话,我开始自责起来:“自己做事怎么这么鲁莽,当时为什么不问问清楚就妄下断论。”整个晚上,我辗转难眠,翻来覆去考虑这件事。
第二天刚上课,我把徐增田叫到我面前。听到我喊他的名字,孩子怯生生地走过来。我拉着他的手,当着全体幼儿的面,真诚地向他道歉:“孩子,对不起,老师昨天错怪你了。”我的真诚引来孩子们一阵热烈的掌声,徐增田也转忧为喜,此时的我感觉轻松了很。
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包括我们老师。错误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勇于承认、敢于改正。
教育随笔:学会忽略
教育随笔:学会忽略
转瞬间严冬已逝,春天已悄悄地来到人间。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又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我和孩子们在一起共同成长着。我们班的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有些孩子各方面都比较优秀,非常地讨人喜欢,让人产生几多爱怜;有些调皮的宝贝,习惯也不是很好,有时会让我们哭笑不得,着急的我尝试着通过一、两次教育就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可渐渐的我发现: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坏习惯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形成的,而且要想从原来的坏习惯演变成好习惯那就更难了。
可是在和孩子们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秘方,很想与大家分享,它可以让有坏习惯的、表现不是很好的幼儿,逐渐变成有好习惯,进步明显哦!这个秘方就是——适当忽略。
在对于正在转变中的孩子,我们要适当地忽略他们还没有完全转变好的坏习惯,而强化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这会成为他们转变过程中的强心剂,让他们有时间朝着好孩子的方向逐步前进,而不至于使我们的努力前功尽弃。
我们托班洪蕾博小朋友是个极活跃、聪明,但上课易分神、爱自己活动、极有自己个性、而不易被说动的小姑娘。可是她对数字特别敏感,反应能力强,于是我就关注她这方面的闪光点。这时我发现她做操时动作特别快,我就及时地当众表扬她,小家伙这下可高兴得不得了。在这以后我感觉到我对小朋友说什么,或总结幼儿活动表现怎样时,她总是听得最认真的一个,又是最乞盼我表扬的一个。于是一连几天我都认真地表扬了她,然后就发现宝贝上课、吃饭、排队等都有了进步,但这其中,她有时还会说悄悄话,还会不和大家一起活动,单独出来玩,每当这时我只是用目光示意她、提醒她,假装视而不见,忽视她的缺点;在看见她有进步时又努力表扬她。
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星期,她的表现越来越好了,表扬她的次数越来越多了,真的感觉她进步了,而且我相信她会越来越棒的!
价值反思:
我觉得有时我们不应该只是看到孩子们的不足之处,而是要发现和表扬他们的优点,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同时学会忽略,让他们真的从心底觉得自己就是最棒的,然后他们才会真的变成那个最棒的宝贝!
教育随笔:学会谦让
班上的孩子很喜欢听故事,不管是童话还是日常小故事,他们都会津津有味的听着。星期三早上,孩子们教学活动结束,女孩子排着队正在喝水,我们陈宇阳跑过来说:“吴老师,今天有没有故事呀!”我说:“你想听吗”?他说:“特别想听你讲故事。”大家都喝完水,我请孩子们安静的坐在座位上说:“小朋友今天上课都特别认真,那我就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故事的名字叫孔融让梨。”孩子们很自觉地都做好,而我就开始有声有色的为孩子们讲故事,在过程中孩子们也会向我提出一些小问题,我也为孩子们一一作了解答。故事讲完了,孩子们依然意犹未尽,我告诉大家只要你们每天都表现得棒棒的,老师就会每天讲一个故事作为奖励。
下午起床张老师把午点拿上来了,今天吃的是香蕉,这时陈宇阳从盘子里拿出一个相比较大一点的香蕉,我心想,他要干嘛!我正在观察他的举动,这时他将香蕉给了坐在他旁边的好朋友元宝,自己拿了一个相对小一些的,我在旁边听到他小声的给元宝说:“我给你拿了一个大的”,元宝随口说了一声:“谢谢”!这一个小细节让我很感动,早上讲完孔融让梨的故事,陈宇阳就记在了心里,让我有一点小小的成就感。
在幼儿园孩子们都非常听老师的话,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会特别注意并记在心里,有时家长的十句话都不顶老师的一句话管用,我们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们传递给孩子的是正能量,让我们的宝贝从小做一个谦让、诚实、孝顺、懂礼貌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