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离园前十分钟
发布时间:2021-05-27 幼儿3分钟故事 幼儿园5分钟说课稿 三分钟幼儿故事离园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很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不能忽略的。别小看这短短的离园前十分钟,教师如果能组织好,就给幼儿一日的幼儿园生活画上圆满的句号。”教师应该怎样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幼儿能第二天高兴地来幼儿园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在离园期间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能稳定幼儿的情绪。离园前的活动,可以这样组织开展。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教室内整理。
活动了一天的活动室需要打扫,组织孩子们擦擦桌椅,捡捡纸屑,倒纸篓等,特别是中大班的孩子,适当的劳动既能教育他们帮大人做事,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培养了他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2.自由表演,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
可以讲故事,可以唱歌,可以说儿歌等等,内容形式不限,通过离园前的表演活动,既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他们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自己的能力。
3.有趣的游戏
根据所学的知识玩一些有趣的小游戏,因离园前幼儿知道自己快要回家了,一些控制力不强的幼儿,往往喜欢在教室里走来走去,这时教师应让他们安静下来,以集体、个人等形式组织游戏。比如组织孩子们玩一些手指游戏,比如《翻花绳》、《拍手游戏》等等。让孩子们自然进入离园前的宽松的氛围,调整了部分孩子急于回家的焦虑。
4.利用离园前复习所学内容
我们可以利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组织以集体、个人等形式的游戏,复习当天所教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安静下来。通过这些活动既稳定了幼儿情绪,巩固了所学内容,还激发了孩子们对学习的积极性。
5. 必要的安全教育
离园前的安全教育是必须的。老师可以利用离园前分钟给孩子讲安全教育方面的小故事,或者教他们安全教育儿歌等,通过小故事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最后,还要在离园前指导他们自己整理衣服和物品,洗干净手和脸,提醒幼儿将脱下的衣服带回家等。
上述这些虽是小事,但在幼儿离园前是不可忽视的。它既体现了教师的责任感,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有孩子,捕捉教育契机,充分利用离园前的宽松氛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们不断发展进步。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十分钟说话活动”随笔
“十分钟说话活动”随笔
我园开展“能说会道”实验课题以来,坚持每天晨检后进行“十分种说话活动”。在刚开始进行说话活动的时候,孩子们摸不着头脑,几乎是“千篇一律”,第一个孩子说的句子几乎就是“十分种说话活动”的成果。比如用“喜欢”说话,卢俊杰是第一个说,他的说话内容是:“我喜欢和茹子成小朋友玩”,好了,所有小朋友说话内容如出一辙:“我喜欢和×××小朋友玩。”每人说一个小朋友。后来我反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幼儿对词语理解不够
,也可能是幼儿拓展思维不够好?怎么办呢?
经过和本班老师的商量,又在教研活动中提出这样的问题,原来,各班都有这种现象,于是,我们教师积极教研改进活动的策略。首先,对每月选出的四个词语仔细推敲,每周一在学习词语时向幼儿形象地讲解词语意思,有意识地拓展幼儿思维,丰富幼儿词汇。其次,家园配合,针对幼儿园设计出的“能说会道”记录卡,家长在家里积极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活情况用好听的词语说出来,家长进行记录,入园后大家分享交流。
“十分钟说话活动”经过这样的坚持练习后,效果明显改善。孩子们在明白词意的基础上,能把自己的想法用一句话说出来,在每天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现在我带的中班孩子已经在“十分钟说话活动”中,完整地用本周词语说出两句完整的句子,部分能力强的幼儿能说三到四句话。
相信,有我们幼儿园课题领导组的正确指导,各班教师的认真实施,广大家长的积极配合,“十分种说话活动”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育随笔:钟的妙用
一天,自由活动结束,将要进行集体活动,我在钢琴上弹起了收拾玩具的音乐,大部分幼儿迅速地收起玩具回到位置上,静静等待着,可是,聪聪、小俊、小益三个人仍然漫不经心地收拾玩具,小俊不小心将玩具弄洒了,小益便马上趴在地上收拾玩具,已经坐上位置的楚楚、小涵见状,也离开座位挤过去抢拾地上的玩具,教室里乱成了一团……
看着这种情形,我停止了弹钢琴,静静地看了一会儿这些幼儿,但他们根本没有察觉。我暗暗思量着对策,应该想出一个办法,让幼儿知道时间的重要性。我看到了墙上的钟,于是我把它从墙上取下来,在钟面分针的位置上画了一条红线,然后就拿着钟,把钟面对着幼儿,静静地站着,看着这些幼儿闹腾。这时候,坐在位置上的一些幼儿慢慢安静了下来,聪聪也看到了,马上收拾玩具急忙地坐到了座位上,趴在地上的小益见聪聪坐到了座位上,也跟着走到了自己的椅子边坐下。坐在座位上的恬恬对着小涵做了个手势,并指着我手中的钟,小涵见了,也赶快从地上爬起来,把玩具篓送进玩具橱,坐到了座位上,不解地看着我的钟。这时幼儿都安静下来了,我又用红笔在分钟所处的位置画了一条红线,幼儿睁大了眼睛好奇地看着我。
此时,我已经不想再进行下一个活动了,准备让幼儿体验一下浪费时间的坏处。于是我举着钟,慢慢地和幼儿说:“你们看,这是刚才你们闹腾的时候,老师在钟上画的两条线,这两条线中间,一共有6小格,也就是说我们浪费了6分钟的时间,你们知道6分钟能做多少事吗?请你们现在就试一试,一会儿告诉老师。”
于是,幼儿在活动区忙开了,我来计时,1分钟、2分钟。。。6分钟到了,我将幼儿集中起来,请他们将刚才做的事情画下来,一会儿讲给大家听。幼儿画好了,他们纷纷将自己做的事情介绍给大家。聪聪记录着他看了两本有趣的图画书;小涵记录着他用积木搭了一幢高楼房,还有周围的假山、停车场……幼儿讲得眉飞色舞,都为自己6分钟能做这么多事而感到自豪。
听了幼儿的讲述,我组织幼儿一起讨论:“6分钟时间,我们能做这么多事情,我们在集体活动前浪费了6分钟时间,你们现在心里是怎么想的?今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幼儿说开了:“我现在感觉我们太浪费时间了,心里很后悔。”“我们今天不安静,老师没有和我们玩好玩的游戏,我感觉心里很难受。”……最后,他们达成共识:集体活动要开始之前,如果我们尽快安静下来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今后我们一定不能浪费时间,听到收拾玩具的音乐声要赶快安静下来。
在后来的几天里,幼儿基本上都做得比较好,当然也有做得不够好的时候,这时,我就又会拿出钟来,幼儿看到了,马上意识到浪费时间的坏处并立即安静下来。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在介入孩子游戏前,请先站稳十分钟
教育随笔·关于介入幼儿游戏
“当、当、当……”
奇妙妙小镇的游戏钟声响起来,迎来了一群鲜活的孩子们。
奇妙妙小镇是我园在落实“去小学化”专项工作中,为孩子们创设的一个户外角色体验游戏天地,每天下午3点游戏开始,近1个半小时的游戏时间,保障了幼儿充足的游戏时间,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自然的游戏场所。孩子们在小镇里自主选择游戏场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宁静的小镇因为孩子的到来,顿时喧闹起来。有序堆放在角落的丰富的游戏材料,充分满足了孩子们的各种游戏的需求,木板、小碗、菜叶、石头、树枝等等,这些各类毫不起眼的材料在孩子手中变得生机勃勃。
我发现几乎没有甜品屋的孩子过来拿取游戏材料,甜品屋的孩子们,他们在做什么呢?
我走到甜品屋稍远处站定,望向他们,我看见:甜品屋的4个孩子已穿戴了整整齐齐的店员服装,大家围住了一扇屏风。哦,我知道了,以往稍大一点的游戏材料都是由老师摆放在游戏场所的,今天游戏前甜品屋门口的屏风老师忘了摆放好。几个店员们正在试着将屏风摆好,显然大家是做过一番尝试都没有成功,孩子们站在一旁,说:“我们叫老师来帮我们吧。”我正准备走过去,却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孩子——曹谢岑。
她依旧紧紧的抱住屏风,大大的屏风压得小小的人儿都有点站不稳,“心仪,你过来,你来拉住这边”我听见曹谢岑大声的对旁边的心仪说。
心仪过来和她一起拉开屏风,一人拉住屏风的一端,将屏风直直展开,可是一松手屏风就向一边倾倒,两个人赶忙接住屏风。之后,两人再次将屏风拉直,又试了几次都没法立稳。曹谢岑额头微微冒汗,双手始终抱紧屏风,我看到了一个不轻言放弃的孩子。
这时,曹谢岑发现甜品屋的房角有个空隙,指着这个空隙对心仪说:“我们把它插在这个洞洞里吧。”可能是以往的某个生活经验启发了她。曹谢岑拉着屏风的一头使劲的往房角的空隙里插……只是屏风的一端在空隙里,另一头在外面,两个人一松手,屏风还是会倒。
曹谢岑将屏风又从缝隙里拉出来,扶着屏风拉拉扯扯不停摆弄……心仪看了一会儿,见始终稳不住就离开了。曹谢岑扶着屏风,在屏风一侧来回走动,走到屏风中间,两只手使劲扶着屏风,一个人也能将屏风立得稳稳的!可是又怎么去玩其他游戏呢?
曹谢岑停下来,想了想,又扶着屏风扳过来,再试试,折一下,嗯,好像有点小作用!哈哈,好像要立住啦! 小心翼翼松开两只手……
“你们快看,屏风稳住了!” 曹谢岑兴奋地叫起来,甜品屋的几个孩子都又聚到了她身边。
在游戏中,我看似“无作为”,实则在“无作为”背后有对安全的考量、对幼儿能力的预估、对幼儿游戏过程的观察;同时,我也是在为幼儿提供支持前,对自己的介入与回应作着客观分析与反思。“站稳十分钟”是因为我努力要成为“好的游戏陪伴者”! 望着一脸自豪的曹谢岑,我很庆幸自己站稳了游戏中的十分钟,不随意介入孩子的游戏,选择了观察,选择了信任!
这时,我也走近曹谢岑,问:“你怎么让屏风立住的啊?”
曹谢岑兴奋地说:“你看,你看,摆成小尖尖的样子就不会倒!”
我接着问:“为什么有个尖尖就不倒了呢?”
大家愣住了,是啊为什么有个“尖尖”就不倒呢? 我走到屏风前,将一个手臂横着放在屏风尖尖的后面问:“看,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一个三角形!”、“是三角形啊!”……
周围的孩子一下子就看出来了,争抢着说。
“三角形的支撑是最稳定的,屏风摆成的一个个尖尖就是一个个的三角形,所以屏风就能稳稳的立住了。”我跟孩子分享我的经验。
曹谢岑低下头,指着甜品屋的三角立柱问我:“老师这里也有个三角形,也是为了让甜品屋稳稳的吗?”
“对,曹谢岑明白了生活中的三角形是最稳定的道理了!”面对我的夸赞,曹谢岑笑得很甜。
在“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的思想指导下,我们的课堂不应局限在一张小小“课桌”上,在生活、在自然中有着更加触手可及的知识。而我们的学习活动只有更加“生活化、本土化、游戏化”才能切实规避“小学化”倾向在幼儿园的存在。对于教师而言,“站稳十分钟”,是我们发现游戏的价值,看懂游戏的价值,把握游戏的价值的十分钟,是真正实现“让游戏更自主”!对于幼儿而言,游戏就是他们的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自己尝试努力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的知识一定是鲜活的、生动的、深刻的!
“老师这里也有一个三角形!”、“老师,我也找到一个!”
……
孩子们一个个兴奋地告诉我,看来一场寻找三角形的游戏要开始了。
幼儿离园前的5分钟检查
多年的从教经验使我养成了一种教育习惯,那就是每天离园前总让孩子们作自主检查,我的做法是:
每天幼儿离园前5分钟,我先给孩子们重点提一提值得注意的安全问题,然后总要对孩子们说:“请小朋友们看看自己的柜子整理好了没有,落下的东西赶紧放到自己的柜子里。再看看自己的衣裤穿整齐了吗?”孩子们会七嘴八舌地说:“我的彩色笔还没有放到柜子里!”“我的裤子快要掉下来了。”“我的鞋带松了。”“我的扣子没扣好”等等。我一边帮孩子们整理一边说:“老师看哪个小朋友把自己打扮得整齐齐、漂漂亮亮的。”接着我带领孩子们念儿歌:“快把衣服拉拉好,裤腰提提高,鞋带系系牢,扣子扣扣好,爸爸笑,妈妈夸,说我是个好宝宝。”这时的孩子们会积极检查自己身体,努力按照儿歌里的要求去做。穿戴整齐的孩子们主动帮助动作慢的孩子们,个别自理能力差的孩子,我就手把手地教她们。
实行每天离园前的检查,使孩子们变得更能干了,自理能力提高了,并且养成了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家长从老师手上接过衣着整齐的孩子,眼里总会露出信任与赞许的目光。
教育随笔:提前表扬
教育随笔:提前表扬
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叫欢欢,总是控制不了自己。坐在椅子上总是扭来扭去,不时地说话或唱歌,常常打断正常的活动秩序,洗手时常玩水,午睡时常打扰别的小朋友。我常常对他说:这次活动你能坐端正,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能不随便讲话,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洗手时不玩水,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如果你午睡时不影响其他小朋友,我就奖你一朵“笑脸花”……可是他一直没有得到过一朵“笑脸花”。怎么回事呢?是他不在乎“笑脸花”的奖励吗?不是的,从他看着别人得“笑脸花”的眼神中,从他听到我说“如果……就……”时那一刹那精神振奋的神态中,我可以肯定他是渴望得到“笑脸花”的。
周一,午饭后,我带孩子们去散步,因为手拿的东西太多,我就对站在队伍最前面的欢欢说:“欢欢,可以帮老师拿本书吗?”他笑着接过了我递给他的书。“欢欢,你拿着书,真像一个小老师呀!”我顺势称赞了他一下。只见,他昂着头,规规矩矩地走在队伍的前头,没有回头和别的小朋友讲话,没有在楼梯上推挤,俨然像一个优秀的“领队”。回到活动室后,我奖给他一朵“笑脸花”,他的脸上笑开了花……
欢欢的表现引起了我的思考:为什么我那么多次的刻意提示无济于事,而不经意的一次称赞却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呢?我想当我提出“如果……就……”的要求时,对一些自制力较好的孩子来说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效果,而像欢欢这样的孩子自制力有限,达不到我的要求,所以他们离表扬总差那么一步,他们渴望被表扬,却总是够不着。于是,我改变“如果……就……”式的要求,尝试采用“提前表扬”法。比如,午睡时我会说:“看,欢欢多安静,‘笑脸花’奖给你!”集体活动时我会说:“‘笑脸花’奖给你,老师相信你会有好的表现。”……
提前表扬,不是无中生有,不是自欺欺人,它是对孩子的信任,对孩子的期望。提前表扬,给了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给了孩子动力,给了孩子攀登的梯子。
幼教随笔:再多玩一分钟
下午户外活动时,我带孩子们去玩沙,孩子们可高兴了,一路欢呼着进了沙坑,他们一个个低着头,使出浑身的尽数尽情的玩着,我也被他们的热情所感染,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我和孩子们尽情的玩着,挖着、说着、我们垒了一个大城堡,城堡四周还有高高的围墙。我和孩子们围着城堡不停地转着、唱着、笑着、孩子们还不时的用小手去摸一摸、拍一拍、可高兴了,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在不知不觉中,时间从我们的身边悄悄地溜走,吃晚餐的时间快到了,我对孩子们说:“孩子们,把玩具赶快收起来,我们该回教室吃饭了。”我连喊了三声,可是孩子们一点反应都没有,没有一个人理会我,都在尽情的玩着,,我又喊了他们一声,突然,不知谁喊了一声:“不,我不会教室,我还没有玩够呢!”我循声望去,原来是张雨涵,只见他一脸严肃的表情,非常认真。“老师,让我们再玩一玩吧”“老师,我们玩完了再吃饭吧”-------孩子们一声声的要求让我无奈的笑了笑,转念一想,是啊孩子们正玩的很兴奋,让他们收拾玩具,他们怎么能接受呢?
我想了一想说:“那好吧,让我们再玩一分钟好吗?”
“好,谢谢老师!”孩子们又高兴的玩了起来,张雨涵也满意的点了点头。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难免会遇到孩子们爱玩不肯收玩具的情况,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家长和老师们多动脑筋想一想,不要强行压制。
“再多玩一分钟”,当然未必就真的一分钟,可使孩子们在心理上有一个缓冲的作用,让活动结束不至于太突然,这样,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
睡前十分钟
最近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午睡总让我们感到头痛,这群调皮的孩子们嘻嘻哈哈、说说笑笑,一进午睡室从东跑到西,在床上打滚等。不一会儿告状声连绵不断,谁在推人,谁还没脱衣服\谁又在讲话了。老师大声喊也不起效果,帮这个盖被,又帮那个,边劝说着,想让大家安静下来开始睡觉。可那几个调皮的孩子还磨磨蹭曾的。可是根据幼儿的生理、年龄特点午睡有益幼儿的身心健康。从医学保健角度分析:幼儿睡眠时,身体各部位和脑及神经系统都在进行调节,氧和能量的消耗最少,利于恢复疲劳,内分泌系统释放的生长激素比平时增加3倍。所以,睡眠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生长发育、身体健康、学习状况。
在幼儿园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可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下了,就束缚了讲话、活动的自由。因此,他们想方设法要在睡前说完想说的话,趁老师没看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唉!这些孩子真是的。软的、硬的都不行。为了让孩子们能又快又静的睡好午觉,我用过了好多方法,如奖小红花、讲故事等但好景不长。今天他们又开始了我行我素的坏习惯,于是我让他们闹,还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要说、要闹现在开始快点说、快点闹。当然这老师要关注孩子,以防万一。等闹的差不多了,老师再让孩子们停下来开始睡觉。夷,这也挺灵的。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午睡开始时,给你们十分钟的时间,你们呢可以在十分钟内做完自己想做的事。过了这十分钟你们就不可以说了,必须马上安静、闭眼睡觉。好吗?到时老师会提醒大家时间到。”是的,有了这十分钟速度慢的幼儿也能做好。但好的方法不能天天用,时间长了会“失灵”的,要不断更新。
真的,当我们感觉到孩子们太烦、太闹、太吵的时候,不妨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理解孩子们、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设身处地为孩子们着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与空间给孩子们,孩子们也会配合老师的工作。只要你用心去做了,就一定有好的收获。
而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在孩子们的一日生活中,教会他们学会知识,照顾好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善于观察他们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要及时鼓励他们,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和他们做真正的好朋友,他们才会信任你,愿意把心里的话告诉你,愿意和你做各种游戏。
教育随笔:刘老师的离开
教育随笔:刘老师的离开
来到这个幼儿园的时候,园长安排我去带小小班,小小班本身就有两个老师,一位彭老师,一位刘老师,这两位也都是新来的老师,可能是这个原因吧,我们几个比较谈的来,平时相处的都很融洽,可能是因为刘老师的年龄比我们两个都要大的原因,我们一直都把她当成当家的一样,有什么事都和她商量商量,毕竟在照顾孩子方面,刘老师比我们两个都要有经验,刘老师对我们也很好。
在工作方面,大家也都不去计较谁多做了,谁少做了,总之谁有空,看见有事就主动的去做,在空闲的时候,大家在一起开开玩笑,说说闹闹每天过的都很开心,
在周五的中午,孩子们都睡了以后,园长来找刘老师去办公室谈话,回来后,刘老师就告诉我们她要走了,刘老师很难受的样子,我们也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事情,看的出,这件事对她的打击很大,当时大家都很难过,流下了不舍的眼泪,说真的,工作时能有一个这么能合的来的同事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下午,园长找我和彭老师谈话了,告诉我们刘老师离开的原因,对此,我们虽然很难受,却也无能为力,我就不明白了,这个月是怎么了,一个接一个的离开,先是建成的离开,接着是刘莉的离开,接下来,又会怎么样呢!
这可能就是社会的现实、现实的残酷吧,有时,真的不想去面对这些,可能身在社会之中,却又无法避免,2008年国家发生了很多事,2008我的身上也发生了很多事,只是不知道,这些对我来说,是好还是坏。现在,只能自己祈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