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案例分析:游戏时间的片段
发布时间:2021-05-31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分析游戏时间的片段
客观描述:
片段一:(15:05—15:10)玩搭建
晨晨看到搭好摆放在一边的积木,抬起脚来用脚踢了两下一块长条积木就掀了起来,又蹲了下来。“积木可不能踢!”我看到之后,马上就提醒道。晨晨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把长条积木搬了起来。一旁的笨笨手里拿着两条长条积木高高抬起手握着长条积木的一头拖着积木走到了晨晨的面前。晨晨站起身来,用两只手握着笨笨右手的积木并喊道:“笨笨!”笨笨往后退了一步。晨晨又转过身去,随即又上前拿住了积木。笨笨松了手,左手的积木也倒了下来。晨晨蹲下身子,将地上的积木几个长条积木拼在了一起。笨笨则随手拿起地上的两个纸芯一手一个走开了。昊昊和彤彤也一起加入了积木的行列中。
片段二:(15:15—15:20)玩望远镜
晨晨一手拿着方形的积木,一手拿着一个锥形纸筒。将方形积木放下后,拿着纸筒,在搭建好的长条积木上走了起来。走到转弯口的时候,走下了长条积木,拿起手里的纸筒,对着孔望了几眼,随即又走在了积木搭建的小路上,走到了尽头的时候。一手拿着纸筒,一个眼睛朝着孔望着。后面的几个小朋友也跟着晨晨走在了小路上。手里的纸筒都成了望远镜。
片段三:(15:20—15:30)玩勺奶粉
在积木搭建的小船上,晨晨双膝跪着一个三角形积木上,手里除了纸筒,多了一个小勺子。坐在一旁的小雪手里拿着一个奶粉的盖子和两个勺子。晨晨坐起身子,拿着勺子的手,伸上前去拿住小雪手里的盖子,小雪一拉把盖子举的高高的。晨晨又弯下身子,旁边的多多将自己小勺子里的沙子倒进了晨晨的小勺子里。旁边的东东用两根手指来回的揉搓着沙子,将沙子放进了晨晨的小勺子里。倒好后,晨晨将勺子倒进了自己手里的纸筒里,晨晨手摊平握着纸筒小的那一头。后来又将自己纸筒的沙子倒进了奶粉罐子中,来来回回倒了两次。晨晨又小心翼翼的站起身子来,拿着纸筒在手里摇了摇。朝坐在一旁的甜甜看了看,又蹲下身子小手径直的朝甜甜的奶粉罐子里伸。甜甜则皱着眉头,抱着罐头转过身。晨晨还握着奶粉罐的边缘。朝里望了望,奶粉罐子里又三把小勺子。晨晨拉了几下,随即放了手,又站起身子来走到了另一边。昊昊对着晨晨说:“我们可以搭这个对不对?”晨晨并没有回答,昊昊又说了一遍。晨晨没说话,坐下身子来,又坐到了小雪的前面。伸出手去拿小雪手里的勺子,小雪握着勺子小手往后一甩又绕回来给了晨晨一把红色的小勺子。晨晨拿了勺子又朝着罐头里挖了起来。
原因分析:
在整个游戏中,晨晨从刚开始玩搭积木到玩纸筒到玩勺子,玩游戏比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东西吸引去。
在同伴的交往能力上,在遇到比较喜欢的玩具的时候,有争抢的现象,并没有很好的用语言寻求首肯。所以在这个方面还要加强。同时,在同伴征求意见的时候,晨晨并没有搭理。这也许是晨晨正好关注点被吸引到了奶粉罐上,并没有太注意到昊昊说的话。
游戏中,对于晨晨踢积木的行为,我也适时地介入,提醒幼儿不应该这样,在提醒之后,晨晨小朋友也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所以这一次的介入还是比较有效的。
对应建议:
搭建游戏幼儿玩出了新花样,这也跟提供的东西有关。幼儿在自己搭建的东西中自娱自乐玩的很开心,但对于其中的一些细节我们也需要给予幼儿指导。
1.爱惜玩具人人有责。对于积木的摆放和收拾,我们在玩游戏前就要经常提醒幼儿,让幼儿养成好的习惯轻拿轻放。同时,也结合家长资源,让家长在家幼儿玩积木的时候也能爱惜玩具。我们也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好榜样,这对幼儿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2.语言魅力需学习。在游戏中,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有时候行动多过语言,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在游戏中使用一些礼貌用语,并且用一些实际的情况,让幼儿感受到这些语言的作用。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幼儿的同时,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这也需要我们在活动中多发掘幼儿好的现象以作为范例让其他的小朋友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区角游戏分析
在结构区里插雪花片,这是孩子们随心所欲的愉快活动。孩子们有的三五成群,有的一个人专心地插着自己的小玩意儿。王雨馨和赵彦淇两个人在一起玩,赵彦淇还不时地与王雨馨交谈着。我在一边观察:原来王雨馨还不会插圆形。
赵彦淇:你的圆圈一点都不圆。
王雨馨:我就是插不进去。
我压制着自己“教”的冲动,听着他们的谈话。
赵彦淇:我来帮你插,这里要转弯的。
王雨馨:让我自己来。
这次,王雨馨在插的过程中,把赵彦淇已经插好的一个圆圈拿了过来垫在自己的圆圈下面比试着。
“你要做得和我的一样圆。”赵彦淇不时地提醒着,宛如一个小老师。
我悄悄地离开了。
分析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不仅与教师、环境产生互动关系,而且幼儿间也发生着各种互动交流。这样的交流很多时候具有积极的性质,有益于幼儿的自我成长。如本案例中,王雨馨在插圆时有一些困难,一旁的赵彦淇便善意指出她的错误并欲直接帮她插,而王雨馨却执意要自己来完成,热心的赵彦淇只好不时地提醒她。我在此过程中,除了关注,没有任何介入。
我认为,这时采取的保持沉默的策略是因为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所不同。幼儿间由于彼此间的平等地位关系容易使他们可以毫无拘束地自由交流、讨论。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既随意又保持自己一份独立,而且幼儿间交流所用的语言是彼此间最能理解的语言。这样的交流所具有的效果是教师的直接指导所不能达到的。它不仅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起到了一种支持的作用,并且还助长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案例:大班自选游戏案例分析
观察内容:
自选游戏开始了。本次活动结构区主题是机器人,增投材料:螺旋积塑,约有十几个小朋友举手要参与该活动。当我提出只能有六个小朋友玩后,九个小朋友开始协商了:“我们石头剪刀布吧!谁赢谁参加!”其中一个提议道。他们猜了几次拳,场面有些混乱,谁也不肯先离开。“我们还是黑白配,不一样的人出去!”又有人提议。第一次,每个小朋友都出白的,只有许斌出黑的。“你要出去!”其他人喊道!“不算不算!还要再来一次!”许斌不肯走。“不行!只能一次的!”大家都这么说。第二次,许斌还是偷偷的跟着出了白的,这回轮到炜杭得离开了,许斌开心的跟着起哄:“你要离开!不能玩了!”可是炜杭也不愿意走,他建议再猜一次才算数。这时,第三、四……次的猜拳,每次大家都出白的一面。最后,这种局面僵持了很久,小朋友看我走开了,就蹲下开始玩,我在远处看到,只有许斌按照规则,(猜拳输后玩其他主题的游戏,)其他的幼儿仍继续留在结构区。
分析与反思:
本次活动重点观察幼儿的协商能力,通过已有经验,幼儿知道能用猜拳、轮流或礼让等方法,解决多人参与游戏或角色分配的问题,在这次商量过程中:
1、幼儿在遇到问题后能尝试主动商量解决,并想出多种方法,但只有个别幼儿能较好的遵守游戏的规则与要求,(猜拳“愿赌服输”),今后要加强规则意识的培养。
2、师为了保护幼儿的兴趣,没有采取解决措施,这样下去会恶性循环。师应在幼儿面前提出这件事,与幼儿一起反思:这样的行为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引导幼儿讨论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实施。
案例:大班结构游戏案例分析
结构区里大部分都是男孩子,他们设定的主题是开元寺,除了建构已学过的东西塔、大雄宝殿外,幼儿还联想到在开元寺里看过古船,于是一伙人都兴致勃勃的参与古船建构中,家鑫与学钊都选择了小星星积塑,相互配合拼起了船底,而较晚入区的许斌看到小星星玩具已经有很多小朋友在玩,就和家鑫商量:“能不能和我一起玩?”学钊忙说:“我们人数已经够了,快买玩具了,你到其他地方去吧!”“但我已经在最后一格的入区表填上号数了。”许斌不愿意去其他区。江海在一旁拿出小花片约许斌:“那我们拼一些小船好了。”但许斌还是不愿意,我介入启发幼儿想想:“船上可以有些什么样的摆设装饰一下?”他们回答了好多种:“亭子、椅子、船浆、大炮、旗子等。”“那这些小装饰就可以用花片模拟建构,再与大船组合起来。这时,许斌像是获得某种灵感,兴奋的拉着江海一起用花片装饰古船。最后,这群小伙伴还一起用各种围墙装饰性划分开元寺的古船展、东西塔、假山等不同景物。
分析与反思:
通过本次观察,对在结构游戏中,幼儿的合作关系有以下看法:有个别幼儿较不愿与他人合作、分享,独占欲也强。这使在集体活动的多数幼儿缺乏交流,语言的沟通,及游戏经验的交往,在某些程度上约束幼儿相互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教师在引导幼儿模拟建构的同时,可提醒启发幼儿更多的创造力,在肯定个别幼儿的独特成果时,又要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取得更大的收获。
这次结构活动,虽然有小部分幼儿在合作建构,但有时局限在好朋友中,对其他幼儿的介入拒而远之。因此,教师在评价他们作品时,要多多表演多人合作后的不同成果,让幼儿愿意接受合作后的集体喜悦和荣耀,相互模仿学习到同伴游戏时的玩法与经验,体验分工合作,分享结果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