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其实我能行
发布时间:2021-06-01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阿仔小朋友的绘画潜力和动手潜力相比较较弱,因此,在每次活动中,我对他的指导和关心多于其他小朋友。但是,一段时间下来,他的绘画和动手潜力没有明显提高,最近,手工活动中发生的事情,使我对此有所感悟。
那天,我们组织剪“小兔的萝卜”的活动,小朋友都十分感兴趣,阿仔也十分投入,他拿到老师给的材料,便迫不及待的举起剪刀开始剪。但是,他歪着脑袋,翘着手指,剪的很累,剪出来的萝卜也不平整。看到这情形,便走过去,把住他的手与他一齐剪,并强调剪刀要放正,沿着轮廓线.但是,对于我的帮忙,阿仔好像并不高兴,一向嘟着嘴,我能感觉到被我握着的小手也松了劲,只是机械的随着我的节奏摆动。于是,我便停下来问他:“怎样啦?为什么不剪?不会剪不要剪,老师教了你就会了。”他低下头沉默了许久,然后轻轻地说:“老师,我要自己会剪的。”猛然间,这句话敲醒了我,我本想做一个指导者、帮忙者,事实上却扮演了一个干预者、破坏者。同时,我也感受到阿仔并不需要我过多的指导和帮忙。他真正需要的是自己动手、自己操作,不管他剪得简单与否、好坏与否,只要是主动的、用心的、愉快的体验,对他来说才是需要的。
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只有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干,让他们用心主动的参加活动,幼儿园的活动才能成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活动,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其实快乐很简单
教育随笔:其实快乐很简单
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并对孩子进行教育。说真的,带孩子,很辛苦,想想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家都带的很仔细,往往是家里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到了幼儿园,也希望老师能够给予孩子最细致的照顾,相对的就提高了对老师的要求。所以,老师一方面要细心的照顾孩子、教育孩子,另一方面还要和家长沟通,让家长认识到,我们会照顾好孩子,但我们不会溺爱孩子,让家长理解我们都是爱孩子的,都是为了孩子。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都很繁琐,一天下来,感觉很累,有时候在幼儿园喊了一天,嗓子很难受,回家都不想开口说话了。
可是,细细回想,和孩子们在一起,也并不是都是苦闷和辛苦,每天听着孩子那可爱的话语,有时候也能让我们笑到肚子疼,很多快乐也都是孩子给予我们的,
鑫磊小朋友是一位很乐观开朗的小男孩,他的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只是开学第一周哭了一个星期,到了第二周来就开始不哭了,鑫磊说话也很好玩,跟他说话,都能感觉很快乐,因为他每次说话的口气让你感觉很有感染力。带动着你和他一起开心起来,入园快一个月的时候,鑫磊还有点分不清我们班的三位老师,有一天上午,就三位老师和一位阿姨向鑫磊做起来介绍,介绍了半天,鑫磊记住了刘老师,还有一位彭老师鑫磊总是喊她腾老师,纠正了半天也改不过来,我来就有点记不住了,后来,看他也迷糊了,就对他说:算了吧,以后你就喊我姐姐吧,记住了吗?这次鑫磊抬头看了看我,然后点点头说:恩,记住了。语气很是肯定。
中午,睡觉快起床的时候,鑫磊醒了,然后,正好几个老师都在,就问鑫磊,我们都是谁,鑫磊分清了刘老师,然后又喊了腾老师,看到我的时候顿了一下,好象在思考的样子,然后说:你是姐姐。啊,原来他真记住了,还记的这么清楚,这时,我又指了指阿姨问:那她呢:鑫磊看了一眼:马上就说奶奶。呵呵,阿姨当时的样子真是哭笑不得,这时旁边班的老师也过来了,我就又文了:鑫磊,这是谁呀?是姐姐吗?鑫磊看了看说:不对,不是姐姐,是阿姨。别说,分的还真够清楚的。
容容入园一个月左右,基本上都没有展露过自己的笑脸,可是,自从秋游过后,容容的变化很大,变的爱笑了,胆子也大多了,愿意和老师主动说话了,有一天中午,小朋友洗完手,坐下来等着吃饭,在这个空隙,我就拿出了自己的MP4对小朋友说,阿姨还没有把饭拿来,我来放音乐给小朋友听啊,我把MP4打开放在桌子中间,开始放了,小朋友都在听,容容站起来,盯着看了半天,问了一句:这是什么呀?刘老师就在旁边顺口回答了一句:MP--FOUR,容容犹豫了一下,又问了一句:老师,M---PFOUR是什么东西呀?我们听了以后,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因为,容容当时的表情很是可爱,一脸疑惑的表情,而且刚刚刘老师说的时候说的很快,没想到容容记住了,还复述了出来,容容说话的语气也很逗,还顿了那么一下。
下午,轮到我们班的小朋友照相了,我下午不带班,所以就带着健健和容容过去先照,摄影师在旁边和家长说话,我们就在旁边等一下,我看见旁边有个给小朋友化装用的假发,就拿起来,把它戴到健健的头上(呵呵,健健是一位小男子汉哦)!刚才我给健健戴假发的时候容容没注意,容容一转身,发现了健健,然后容容对着健健的脸,头歪来歪去的看了半天,然后问了一句:老师,这是谁啊?我当时就没忍住,大笑了起来,然后告诉她这是健健,她好象不相信似的,又盯这健健看了半天,才点点头,呵呵,表情真的很可爱啊!
每天,诸如此类的事情都有很多很多,呵呵,是这群可爱的孩子,他们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带给我们无限的快乐。让我们在平淡的生活中,也获得了很多的收获,收获了大量的开心与幸福。
幼教随笔:别帮我,我能行!
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老师在美术活动中的组织和指导是达到教育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让我们关注每个孩子的感受,真正把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脸上都绽放自信的笑容吧!
美术活动时,看着孩子们的作品总不如我想象的那么好,我就忍不住拿过画笔,边说边画:“这里应该这样!”“颜色要涂匀,不能留白!”正当我为自己改过的作品而自豪时,一个怯怯的声音:“老师,别帮我,我能行!”
在离园活动时,家长总不免要让自己的孩子带他们看看绘画作业,或者在一些美术作品展览时,他们总说:“哪幅是你画的啊?”这时孩子会指着自己的作品说:“这是我的,这里是老师帮我画的。”这些小小片段,相信不只是我有过如此的经历吧?也许老师们会理解为孩子已经在我们的指导中明白了,领悟了。可细细想来,这似乎又提醒老师,孩子们仿佛在说:这是我的作品,这是我的想法,你为什么要破坏我的作品呢?当我们为孩子的作品添上那自认为精彩的一笔时,孩子就觉得,那已经不是他独立完成的作品,不完全属于他了。这种现象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屡见不鲜,老师为了让幼儿的作品更趋完美,总在不经意间,从自己的审美出发,为孩子的作品添一点,改一点。目的也是让展示的作品更好,但从幼儿的发展目标来看,结果却是大相径庭。《纲要》明确指出,在艺术活动中,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所以,我们在此类活动中这些行为是不可取的,我们的这一细小的动作,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和兴趣。从《纲要》中可以看出,对于组织活动的要求是为他们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并用鼓励表扬等方法来激发他们的情感和想象,还要肯定他们,接纳他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表现方式。这些看似简单,做起来却有一定难度,所以要求我们老师首先要管住自己的手,多用指导性的语言,让孩子们在理解、领会的基础上去创造和想象。
孩子对于老师的这些行为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孩子就是前面我发现的,他不希望接受你的帮助,胆小者怒不敢言,大胆者就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另也有孩子他希望得到老师的相助,这是他以往的经验告诉他,他不会老师会来帮忙的,这就渐渐地滋长了他的依赖性,他的这种惰性抹杀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对于这些孩子,老师该给予怎样帮助呢?我觉得应该是更多的鼓励,对他的细微进步都予以肯定,让他的自信多于自卑,让他用成功的体验克服对成人的依赖。
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是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老师在美术活动中的组织和指导是达到教育目标的一条重要途径,让我们关注每个孩子的感受,真正把培养的目标落到实处。让每个孩子脸上都绽放自信的笑容吧!
幼教随笔:老师,我能行!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每天对孩子进行常规训练,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渐渐地大多数孩子诸如吃饭、小便等日常行为习惯都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我们班的琪琪小朋友什么也得老师帮忙。
一次上课,别的小朋友都拿着小椅子做到了前面,只有琪琪小朋友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哭,直到我把小椅子给她拿到前面,她才停止了哭泣。不仅这样,琪琪吃水果的时候,果皮吐得到处都是。她小便从不自己脱裤子,都是哭着让我给她脱。琪琪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师,你……”(她的意思就是让老师帮她)
琪琪小朋友从不跟小朋友玩,一般都是跟在老师身后。我试着跟孩子交流,慢慢地她跟我熟悉了
,有了安全感。我让小朋友们向她伸出友谊之手,琪琪爱跟伙伴们玩了。现在还常常跟小朋友比赛吃饭、穿衣等,小便也不用老师给她脱裤子了,还经常跟我说:“老师,我能行!”
看着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作为老师我也感到自豪。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该找准突破口,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班随笔:我能行
带了大半年小班,我深深地体会到小班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性是那么的强,比如:穿衣服、系鞋带、拉拉链、叠被子等这些小事对他们来是非常难,必须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能完成。特别是下午离园的时候,总有一大群孩子为在我身边,“老师,帮我穿上衣服吧”,“老师,帮我系上扣子吧”,老师……;说实话有时候真的感觉有点
烦,但是我看到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恳求的小脸听带孩子们稚气十足的话语,我还不忍心去帮忙。但是往深处一想,孩子身活自理能力本来就很差,如果这样一直帮助下去,孩子的自理能力怎么能提高呢?
又到放学的时间了,孩子们像往常一样围在我的身边,我灵机一动,哎哟……我的胳膊好疼啊,顿时有几个孩子问小新老师你怎么了,我的胳膊一不小心扭着了,接着好几个懂事的孩子就自己学着穿起了衣服,几个平时要求让我穿衣服的孩子,竟然“自己也穿上了”,虽然他们有扣错扣子的、又把帽子戴反的,但毕竟是他们自己穿的,看着一张张红彤彤的小脸,我感到一阵欣慰。
第二天一早,栋栋的妈妈见到我高兴的说:“栋栋是怎么了,他说妈妈让我自己来穿衣服吧,我能行,说着自己拿着笤帚帮我扫地,还把自己的小被子叠了起来,看,我还拍来的照片呢。
我猛然发现,这些事情不是孩子们不会,是他们不想做。
幼教随笔:你能行
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尽量的多创造晓含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
区域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纷纷走进了自己选择的区域。今天晓含行动慢了一些,当她走进娃娃家时,自己爱玩的娃娃已经让张文琪、王乾文等几个小朋友抱着了,她们一会儿给娃娃喂水,一会儿给娃娃喂东西吃,玩得不亦乐乎。晓含用羡慕的眼神望着,悄悄地站在离她们不远的地方。我轻轻地走过去问:"晓含想玩娃娃吗?"她点点头。"那你为什么不去找小朋友一起玩呢?"她低着头站在那儿一动不动,我微笑着对她说:"晓含,你看张文琪她们一起和娃娃玩的多开心呀!你也可以参加她们的游戏呀!这样又有人和你说话了,又有人和你做游戏,那该多好玩呀!其实她们也非常喜欢和你一起做游戏,不信你试一试?""那我怎样才能参加她们的游戏呢?"晓含终于开口了。"你可以当娃娃的阿姨呀!带上你的礼物去看娃娃。"这时她才慢慢地挪着步子走进玩得正开心的琪琪小声的问:"我做娃娃的阿姨可以吗?""可以"琪琪开心的回答。晓含露出了笑脸说:"我今天来看宝宝,给宝宝带来了好多好吃的,有好吃的糖果,我们一起来喂宝宝吃吧。"于是张文琪她们和晓含一起给娃娃喂起了东西,有说有笑开心极了。这时的韩韩已经融入到和小朋友们开展的游戏中了。
孩子具有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是他智力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他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素质。每当有小朋友找晓含玩时,她能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但只要让她主动找小朋友时,却是难上加难。我们老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鼓励她帮助她,让她产生交流的愿望。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尽量的多创造晓含与小朋友接触的机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
小班教育随笔 他其实更需要关爱
祺祺是个不爱说话,不爱告状不爱发言的孩子,但也不大惹人注意。上午我刚上班时,刚好小朋友在喝水,他走到我跟前,小声问我:“大李老师,口渴了要喝水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对,每个人口渴了要喝水,”他了我的话,拿口杯喝水去了。第二游戏结束,喝水时,他又来问我:““大李老师,口渴了要喝水吗?”我又习惯地摸摸他的头,说着同样的话,我想,不对,祺祺这孩子并不湖涂,为什么刚刚告诉了,现在又来问呢?这时,我无意间看见他往回走一蹦一跳的,副很得意的样子。下午他又来问我同样的话,这时他已经不那样怯生生的了。而是充满期盼地看着我,我突然明白,原来,他来问老师是期盼的肯定和抚爱呀,我被深深地震动了。
反思:这说明我平时对这个孩子的关注太少了
,以至孩子要用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故意提问,来引起我的注意,得到我的关心爱护。我为自已的疏忽感到深深的自和内疚
于是,第二天,他又来问我同样的话时,我非常真诚地用双手抚摸了下他的脸,用眼睛看着他的眼睛,笑着地说:“小宝宝贝,是的,口渴了要喝水“祺祺笑了笑,笑得那样动人,然后,一蹦一跳地去拿口杯喝水了。此时,他沉浸在欢乐的情绪中,
我想,老师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对孩子起的作用多大呀,客观存在可能给孩子带来快乐和积极向上的情绪,便也可能给孩子带来委屈。烦恼和消沉。
教育随笔:我相信,你一定行
轩轩是我班里一个内向的男孩子,平时不声不响,上课时也不爱举手发言,更不会积极主动地与老师、同伴交往,缺乏足够的自信。在一次活动中,轩轩的小手在自己的胸前举起了又放下了,很想举手但不敢举高,我见状走到他身边摸摸他的头说:“我相信你一定能行!”虽然有些拘谨,但是他勇敢地站了起来,从此以后他的发言多了。大家都为轩轩的进步而高兴,轩轩也逐渐活泼开朗了,与同伴、老师间的交往也多了。
??是呀,幼儿的心灵是稚嫩的、敏感的,教师的态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是爱我的。幼儿不敢举手发言,可以摸摸他的头,鼓励他试试看。幼儿答对了,可以摸摸他的脸颊,并适时地进行表扬。在我班上,摸摸头,摸摸脸颊,抱一抱等成了一种奖励方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和老师亲近,诉说他们的“小秘密”。
??类似以上这样的镜头经常发生,如果我们教师能留意幼儿的表现,了解孩子的需要,当幼儿在犹豫不决时,当在幼儿做事时,对幼儿的表现作出及时的反应,常常给予他们微笑、点头甚至夸奖,让他们感到老师是重视我的,关心我的,那样他们做起事来也会更加积极、起劲。因为让幼儿感到我是最棒的,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是孩子健康成长所必须的“维生素”,所以在他们的学习、生活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吝啬一句夸奖的话,一个亲切的微笑,一束赞许的目光。
??
教育随笔:微笑是我的通行证
微笑是我的通行证
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是人的本能,但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其爱的内涵应是既丰富又理智的。我爱幼教事业,爱每一个孩子。我给孩子的总是一张温和的笑脸,细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情绪、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尊重每一个家长。我给孩子的总是一片真诚、责任。
我们班有一个叫泽泽的小朋友,他性格内向、乖巧、安安静静,所以是一个容易被老师忽视的孩子。泽泽的朋友很少,因为他不大主动找朋友玩。有一次,我发现泽泽拿着小羊回家的游戏棋来回穿梭在小朋友之间,直到听到我弹琴的声音,孩子们都收起自己玩具回座位了,他才无奈地把游戏棋放回原处,回到自己的座位。这些,让我明白他最需要爱,我赶紧把这节课临时改为谈话课。首先,我在谈话前在小朋友中树立泽泽小朋友的威信,便和小朋友讲泽泽小朋友聪明、懂事、爱幼儿园、爱班上的小朋友,他是个好孩子,老师最喜欢和他一起玩。我们小朋友更喜欢和他一起玩,对不对?并以自己的行动带动和影响小朋友。第二次课间活动,情况和我谈话前的一次课间活动完全不同。小朋友纷纷主动和他一起玩小羊回家的游戏棋。我看着他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也对他微笑,从此胆小、内向的泽泽有朋友了。离园时,我把这事告诉了泽泽的妈妈,她非常感动,感谢老师有这份爱心。她还主动承认自己教育孩子的一些偏见。孩子年龄小,需要老师细心呵护、细心观察孩子在一日活动中的情绪,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变化,做个细心的老师,做孩子们的朋友。孩子的脸像六月的天说变就变,孩子的心情直接影响一些行为,所以我认为对于孩子的特殊表现及时给予肯定或否定是非常必要的。
亲切和蔼的教育态度使我和孩子之间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每天置身与孩子们中间,生活在充满童趣的世界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孩子们五颜六色的衣服和他们天真的笑脸,我的微笑变成了我与孩子相处的通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