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孩子是活动的推进者

发布时间:2021-06-02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 幼儿园孩子的游戏

美工区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颜色的彩纸以及剪刀、胶水、示范和足够的布置空间,让孩子们练习各种不同的剪纸方法:对称剪、四方连续剪、八方连续剪等等,再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布置在塑料板上,以体验成功的快乐。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只是机械的学着老师的示范剪,虽然也是非常的认真,但是我总是觉得他们没有太大的兴趣,果然没过几天,孩子们就对这个区域失去了兴趣,参加的人寥寥无几了。我对于这个区域也失去了信心,准备在这次活动结束后将材料收起来,但就是在这次的活动中,我突然在孩子们身上得到了很大的启发。

活动中我发现陆圣杰小朋友在胡乱的剪,如果换在平时,我肯定马上制止他了,并会引导他按我的要求去剪纸,但是这次我没有这么做。我想反正也要收起来了,就看他能剪成什么样子。只见他并没有将纸对折或几等分折,而是徒手在纸上剪起来,一会儿正方形的纸就变成一幢小房子的模样,这时马上有小朋友大声的喊起来:“老师,陆圣杰在乱剪。”我笑了笑没有批评他,反而鼓励旁边的小朋友也试着随便剪,果然孩子们有了兴趣,都动手剪起来,虽然他们告诉我的和他们所表现的并不太相像,但是我明显的感觉到他们非常的开心,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自己想要表现的。

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我突然有了一个很大的启发,为什么不创设一个情景让他们自由的剪呢,即可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同时也达到了练习他们剪纸的本领,一举两得,而且孩子们还非常的感兴趣呢。于是我结合主题,为他们在墙面上创设了一个小区的背景图,然后再投放一些记号笔等辅助的工具,果然孩子们对于这个区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很多,所表现的也不再像以前一样的单调了。他们剪出了各种房子,细看都结合了他们的生活经验,张千禧家住的是私房,因此她剪的是两层楼的私房,而袁心怡住在小区中,因此她表现的就是小区的风貌。还有的孩子剪出了小草、小花,甚至还有小区中的健身器材等等。

分析:

很多时候我们在设计和投放材料时,总是将我们的目标很明确的结合在里面,而没有过多的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因而很多活动也因此而开展不下去了,老师可能还会一味的责怪我们的孩子没有耐心、没有某方面的能力等等,却没有从另一个方面去考虑我们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观念。随着二期课改的逐渐深入人心,我们老师如果还停留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的话,我们的课改终究还只是一个形式,要使之发挥真正的功效,最主要的还是要靠我们老师自己逐渐的去学习和不断的反思,从而改变我们旧的、不良的教育行为。

这次的美工区活动,使我认识到:其实我们的孩子能力都是很强的,并不比任何地方的差,他们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也都是我们活动的推进者,最主要的就是看我们老师如何去引导和发现他们的种种能力,并且允许他们的这种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我们的孩子在各个层面得到更大的发展。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案例:我是个“脏孩子”


吃饭时间到了,扬扬坐下来后又伸出手在碗里拨弄饭菜,老师看到后提醒她:“扬扬,不要用手抓饭菜。”扬扬看了老师一眼,停了一下,一会儿又去动了,饭菜已经开始撒到了碗外面。老师不禁有点生气了,提高了声音说:“扬扬!叫你别这样弄饭菜,这样吃饭很脏的!”小朋友听到了,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扬扬老是这样弄饭菜,扬扬这么脏的!”扬扬听到大家都开始说她,头低下去,一声不响地继续吃饭。在吃饭过程中,还是有用手抓饭菜的行为。每一次老师都会皱着眉说:“扬扬,不要这样弄!”“扬扬,你怎么这么脏的!”

接下来的好多天,扬扬显得比以前落寞了很多,老是一个人闷闷地活动,而吃饭的习惯也没有大的改善,还是时常用手去抓饭菜,甚至对老师的提醒也更置之不理了。

于是老师特意和扬扬的家长进行了一次约谈。在和扬扬家长交流时,老师告诉了家长扬扬在进餐及一些生活习惯上的不良现象。妈妈听了,说扬扬在家吃饭也不太干净,家长也时常批评教育,但似乎效果不大。同时妈妈说道:“扬扬好像在班里有点不合群吧?她回来说,没有小朋友和她是好朋友,因为别人都说我吃饭很脏;我是个脏孩子,所以别人不和我好!”老师听了立刻意识到了妈妈的言外之意——家长在为孩子被人说成“脏孩子”而觉得委屈。老师也马上想到了扬扬这段时间的表现:她比以前更不合群,更不和老师亲近了!

分析:扬扬在班里是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尽管已经中班了,可还是比较“自我中心”,不太主动和同伴交往;而在一些行为习惯上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比如进餐,一直有用手玩弄饭菜的不良习惯。对此,老师在多次提醒教育无果后,产生了急躁的情绪,对她行为的批评语言开始简单化,用了诸如“扬扬,你怎么总是这么脏!”这样指向人而非理智地指向错误行为的话语。这种形式的批评语言使班里其他的孩子也跟着说扬扬:“你这么脏的!”

我们都知道,中班孩子开始对自己产生初步的自我评价,但这种评价常常是借助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进行的。因此,老师和集体多次的反面评价使扬扬在心理上产生了:“我是个脏孩子”这样的消极的自我评价。孩子有了这样消极的自我定位后,会觉得反正我是个脏孩子,我就是吃不好饭了;吃不好饭,老师和小朋友就不喜欢我了……这不仅使她没有产生改善自己不良行为的动力,反而使她对老师集体产生了排斥的心理,从而在集体中显得更加游离、不合群。

可见,要想让批评收到应有的效果,批评者一定要保持理智,避免使用直接指向人的语言,这样的批评否认了人的能力,只会使被批评者产生无助的反应,而不能有效地让被批评者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了解怎样改善自己的行为。

在认识到上述问题后,老师立即向家长表示了歉意,并真诚地和家长进行沟通,一起寻找扬扬吃不好饭的原因。妈妈说,这可能与扬扬是个剖腹早产儿,一直有些感统失调有关。她的小肌肉动作发展得不太好,所以从小吃饭就不太拿得好餐具,形成了用手抓饭的习惯。而这种习惯在当时没引起家人更多的重视,没有及时纠正。老师也进行了反省:在上幼儿园后,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可一开始保育员出于好心,也怕她吃得桌上地上一塌糊涂,就常常喂她。等扬扬到了中班,老师要求孩子要自己独立进餐,可扬扬和同伴在这方面的差距已经有点大了,就常常因此受到批评,这使她在这件事上更缺乏了信心。最后,老师和家长一起统一了看法:吃饭的习惯要纠正,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再说伤孩子自尊心的话语;而要改为具体指导扬扬如何正确运用餐具,多加以练习,帮助她逐步学会干净地进餐。

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老师一方面加强对扬扬小肌肉动作的训练,有意识地经常让她练习拿调羹舀各种物品;另一方面,当扬扬在进餐过程中又出现用手抓饭菜的行为时,不再大声在集体面前批评她,而改为走到扬扬身边轻轻地提醒,对她说:“扬扬,吃饭时不要急,你很能干的,也长大了,一定可以不用手而用调羹把饭菜舀起来。来,象老师这样把调羹轻轻插到饭菜里面,再拿平了舀起来,看,这样饭菜就不掉出来了吧……”慢慢地,扬扬进餐的习惯有了明显改善,小朋友不再说她“脏”,她和同伴的关系也有了良好的发展。

案例:好动的孩子


初次见瀚兴是在开学初的家访工作中,那时的他被阿姨带着到小区门口来接我们,看起来是个很腼腆、不爱说话的孩子。当时我还在想这么大个儿的孩子还挺害羞,但经过开学几周的观察与了解,我才发现我对瀚兴最初的判断只是一个肤浅的认识。因为瀚兴在班上可以说是一个非常爱动的孩子,与我最初见他的印象简直判若两人。上课时,别的小朋友都认真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而他则会在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突然发出“呵”或“呀”地一声,同时做出电影“蜘蛛侠”的经典动作,让老师和孩子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他身上,而且几乎每节课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以为瀚兴什么时候都是这样,但一节纸工课改变了我对瀚兴的看法。

那天,我教小朋友们折“东西南北”的纸偶,从头至尾瀚兴都没有离开自己的座位,而是很认真地跟着我折“东西南北”,看着他那认真又带有憨态的表情,真的很可爱。

瀚兴前后动静的表现让我内心有些许的震撼,在他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好动的时候,如果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那么我们的活动就算是失败的。仔细回想,瀚兴以往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说是在给老师提醒:“你上的课不好玩,我没有兴趣”,而我却认为他是在捣乱。是啊,根据孩子现在的年龄阶段来说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好动”可以说是孩子的通病,我们不能因为孩子好动就一味地否定孩子,而是要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从表面来看孩子可以说是我们老师理解孩子的一个误区,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行为来推测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以此作为我们教学活动内容的起点,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中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案例:目标是活的


前些日子,我们组织了“打开尝尝”这样一节教育活动,这个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并不出奇,是常规活动的一种,其他老师在公开教育活动时多次进行过,其教育目标是:学习不同的开启方法,并能用不同的方式打开食物的包装或外壳。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不得不调整了教育重点。

我们准备了各种装食物的物品,有塑料瓶、盒子、拉链袋、密封袋等;也准备了不同的食物,如橘子、糖果、花生、鹌鹑蛋、巧克力等。孩子们课前都很兴奋,早早的就洗干净手拭目以待了。

活动开始了,当我说到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好吃的东西,把它们放在了这些盒子、瓶子、袋子里,你们谁有办法把它们拿出来时,孩子们争着、抢着说自己能行。接着我就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想法,并请他们尝试着去打开这些包装。在我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除了一两个个别情况外,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太简单了。在生活中,孩子们已经具备了这方面的经验,特别是那些带锯齿状拉链的小包装袋,打开它们甚至都谈不上举手之劳。可当我问道:××,你是怎样打开的呢?大多数的孩子都只会通过动作来加以表示,语言描述却很贫乏:这样,这样,就是这样……看来,孩子由于年龄小,语言交流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于是,我及时把教育重点尝试如何打开包装转向为对动作过程的描述上来,还逐步地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总结,提醒孩子们交谈、交流,梳理他们的经验,如:老师拿出大挂包和大纸箱(加封条),让一个小朋友想法取出,请大家看操作,然后安排集体讨论,这个小朋友先干什么,接着做什么,下一步又是如何做?通过引导,最后使幼儿用清晰的语言逐条说出小朋友取物的全过程,并且注意动词的运用,如拉、拧、翻、推、撕等。

接下来在“剥开尝尝”的环节,孩子们别看年龄小,为了尝到美味食品,都会想尽办法:打开、剥开、划开等,我们仍然把教育重点放在“你是如何打开的”经验交流上,引导幼儿用形象、具体的语言自己加动作一起来描述开启的方法,并且在此后选出大家认为最快、最好、最简单、最安全的方法供全体孩子模仿。在交流中梳理、归纳活动方家的经验,感受日常生活中手对我们的重要性,进而去保护它。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积极参与探索、交流,并乐于表现自己的特殊之处,张扬自己的与众不同,使我觉得他们不是一般的小家伙,真可谓是“花中花”。当我把“王中王”的称号送给他们时,孩子们高兴地手舞足蹈!因此,我觉得在教育活动中,及时调整侧重点,也不是不可。为了让孩子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更有利于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本意。

相关推荐

  • 案例:孩子进步了! 薛若愚是个胆子很小的小男孩,今天在平衡区玩时,我注意观察他,捕捉到了一系列镜头。 (场地布置是用平衡木、弧形板、平衡台、长条凳组合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桥) 第一次过“小桥”,我看见他经过平衡台前迟疑了一...
    2021-05-21 阅读全文
  • 案例:我是个“脏孩子” 吃饭时间到了,扬扬坐下来后又伸出手在碗里拨弄饭菜,老师看到后提醒她:“扬扬,不要用手抓饭菜。”扬扬看了老师一眼,停了一下,一会儿又去动了,饭菜已经开始撒到了碗外面。老师不禁有点生气了,提高了声音说:“...
    2021-06-08 阅读全文
  • 民间体育游戏:跳绳推进性活动案例 民间体育游戏:跳绳推进性活动案例 游戏来源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
    2020-07-22 阅读全文
  • 区域活动案例分析:做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区域游戏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自主游戏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大胆创作。但孩子们在活动中也会出现不喜欢与不知所措,这时就需要教师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做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
    2021-05-04 阅读全文
  • 案例:好动的孩子 初次见瀚兴是在开学初的家访工作中,那时的他被阿姨带着到小区门口来接我们,看起来是个很腼腆、不爱说话的孩子。当时我还在想这么大个儿的孩子还挺害羞,但经过开学几周的观察与了解,我才发现我对瀚兴最初的判断只...
    2021-05-20 阅读全文

薛若愚是个胆子很小的小男孩,今天在平衡区玩时,我注意观察他,捕捉到了一系列镜头。 (场地布置是用平衡木、弧形板、平衡台、长条凳组合成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桥) 第一次过“小桥”,我看见他经过平衡台前迟疑了一...

2021-05-21 阅读全文

吃饭时间到了,扬扬坐下来后又伸出手在碗里拨弄饭菜,老师看到后提醒她:“扬扬,不要用手抓饭菜。”扬扬看了老师一眼,停了一下,一会儿又去动了,饭菜已经开始撒到了碗外面。老师不禁有点生气了,提高了声音说:“...

2021-06-08 阅读全文

民间体育游戏:跳绳推进性活动案例 游戏来源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健康领域中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

2020-07-22 阅读全文

区域游戏活动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自主游戏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积极参与,积极动脑、大胆创作。但孩子们在活动中也会出现不喜欢与不知所措,这时就需要教师以不同的身份出现,做幼儿区域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

2021-05-04 阅读全文

初次见瀚兴是在开学初的家访工作中,那时的他被阿姨带着到小区门口来接我们,看起来是个很腼腆、不爱说话的孩子。当时我还在想这么大个儿的孩子还挺害羞,但经过开学几周的观察与了解,我才发现我对瀚兴最初的判断只...

2021-05-20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