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利用孩子的好奇心促进孩子阅读
发布时间:2021-06-09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孩子笔记 怎样教育孩子利用好奇心,增强目的性。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幼儿的好奇心特别大,他们从不懂到懂,从无知到有知,对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往往感到稀奇。教师要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当孩子明确了阅读的目的时,阅读的兴趣会更浓。
在阅读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找找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面,或者是让孩子把在阅读时有困难不理解的画面夹上书签,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就能增强幼儿阅读的目的性,让孩子带着目的去阅读。与幼儿一起看图书时,可与幼儿讨论画面的内容,并设计一些启发式的提问,让幼儿自己进行探索、想象、讲述、表达。
养成好习惯,延长持久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人小,可塑性很大,容易“先入为主”,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而且幼年时期形成的习惯也比较牢固,不易改变。专家们普遍认为阅读是伴随幼儿一生成长的活动,所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尤为重要。有了好的习惯,幼儿阅读的持久性也就提高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下课后带领孩子们到楼下的草地上去进行攀爬活动,想起来上次试教还留了一些教具在活动室没有拿上去,于是就让石鸿睿和季施毓两个小朋友去帮忙拿过来,有孩子叫起来:“长管子,大象鼻子!”你别说,还真是很像,那是我上次为科学活动准备的一根油烟机的排气管,已经上过好几次了,管子被拉伸到了极限。刚刚我们在教室里才学习了儿歌《鼻子》:大象鼻子长管子,老鼠鼻子红豆子,小猪鼻子圆插座,鲸鱼鼻子喷水孔,我的鼻子一个蒜头两个洞。小家伙真是现学现用。“还有好多的球呢!”孩子的眼睛还真的很尖,篓子里装着大大小小颜色不同的塑料球和乒乓球。“球会从管子里滚过去的。”有人低声说了一句。我的心动了一下,看来,他们对这些材料还是挺有兴趣的,何不顺着他们的心意呢?于是我领着他们到操场上围成了一个圆,这样可以让每个孩子都能够看清楚。我拿起粗粗的管子,将篓子里的球一个一个都倒了进去,然后问:“现在我把篓子放哪里比较合适呢?”徐薛媛的反应最快,“放到管子的那一头!”这个任务自然落到了她的身上,我把管子竖起来,彩色的球很快像玩滑滑梯一样落在篓子里,孩子们兴奋地拍起了手。接下来我又请了几个孩子来玩,把球从管子里倒进纸箱,再从纸箱倒进篓子,被喊到的孩子感觉自己好幸福,因为旁边的人都是一副好羡慕的模样。“看看这些球一样吗?”我的问题引起了孩子们再一次的热情,原来球的颜色、大小都不一样呀!“这次我请来的小朋友只能选一种你喜欢的颜色的球送进管子,其他的小朋友来看看他喜欢什么球,帮忙数一数有几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想过来,不一会,红球、绿球、黄球、蓝球、紫球、白球又一次从纸箱里被请进了管子,圆圈上的孩子大声地数着数,“什么颜色的球最多?什么颜色的球最少?”还没等我说完,孩子们已经说出了准确的答案。“我喜欢红球!”“我喜欢绿球!”“乒乓球可以拍,彩色球不好拍。”有人有了新的发现。“是这样吗?我们来试一试?为什么呢?”不知不觉一节课的时间过去了,虽然这节课我们一直站着,但我发现没有一个孩子觉得累,没有一个孩子注意力不急中,个个意犹未尽,等进了教室才觉得真的好像有点累了。
幼儿在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情绪性的特点,他们的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有着很大的随意性,受情绪的支配,当他们被某种事物或想象所吸引而兴奋的时候,他的思维便异常活跃,头脑里的问号就特别多,语言表达也生动,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教育。随机教育所抓住的事例往往具有极强的情境性、直观性,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也要重视日常活动中对幼儿的随机教育。
在进行随机教育时,要把握时机,催发幼儿积极向上、愿意学习的欲望,另外要注意启蒙的特点,要防止忽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而无限拔高,要注意保持幼儿受教育或学习的最佳状态和兴奋点,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从而给幼儿留下一种探索、学习的向往,一个思考回味的过程。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无数的为什么都希望找到答案。我们老师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灵活地把握时机,切忌伤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身边事物的关心,这种探索世界的心态对他们未来的一生都有影响。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心灵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心灵
常言道:“欲晓之以理,须先动人以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与教育的关系。这句话让我感受很深。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倾注真诚的师爱,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自觉愉快地理解教师的教诲,理解老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孕育情感的氛围中取得进步,,体验收获,,体验快乐。
一、学生帮我反思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说:“抽打自己的鞭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即所谓高悬鞭策自警”。其实我在做班主任时内心经常会受到学生的挑战,以前有失去自控的时候,,也有过发火发怒,变得暴躁的时候。此刻回想起来,这样做不仅仅对工作有损无益,有损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形象,而且还会加深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误会和代沟。我陷入了沉思中,开始反思自己的言行,个性是对待个别行为偏差生,更是好用贯有的思维定势来决定和处理问题。发生在严骏同学身上的事情就是一个例子。一天中午休息时间,,严骏与一位同学发生肢体冲突,得知消息,我迅速赶到教室,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严骏:你平时学习不认真,上课说小话,此刻发展到打架。他还想争辩什么,我很武断地打断他说:“还要狡辩你总是班级的麻烦制造者,先到办公室再说”。之后,从与严骏的谈话中和其他同学处得知了事情的真相:那一位同学乱垃圾,没有扔进垃圾箱,严骏让他捡起,那位同学却说严骏多管闲事,并辱骂严骏,才有后面的冲突。我的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这事确实不是严骏引起的,那位同学就应负主要职责,严骏是在维护班级的纪律(班级规定扔垃圾,务必在下课时间扔进垃圾箱),那我怎样办呢我陷入了沉思,最后我决定在全班同学面前向严骏道歉,并且表扬了他
。同学们的掌声让我感动,他们帮我反思,促我进步。作为教师就应做一个有错就改的快乐思想者,从学生中感悟自己的得失,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心去发现他们个性是行为偏差学生的点滴进步,抓住有效的教育机会,教育他们不断进步。自己遇事也要冷静,真是应验了“急事缓办,缓事急办”这句话啊!
二、走进学生心灵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对每个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个性是一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张磊同学成绩不错,就是性格太内心,不爱说话,与同学交流少,在班里显得很孤单;在老师面前也是有上句没下句的,我几次都想主动找他解决问题,但一向都没有遇到好的机会。一次,我们班的同学在食堂包馄饨聚餐,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分组包,分组煮,分组吃。轮到张磊盛馄饨时,由于食堂地面湿滑,汤水洒出烫了手,结果气得他把馄饨全部倒掉扬长而去,学生告诉我后,让我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怎样会这样呢?我意识到他不仅仅性格内向,而且偏激,容易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再联想到媒体介绍的一些案例,感到有些害怕。我赶紧把他找到办公室,让他坐下,漫漫说出当时的具体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讲得我嘴巴都快干了,最后,他最后表态说:“我以后会多和同学交流的,遇事也会冷静的”。但我仍不放心,以后再出现偏激的事怎样办呢?必须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他的问题。我除了注意观察他,抽空和他谈心外,还让班级几个比较开朗的同学成立帮教小组,带他多参加一些群众活动,如果他遇到难事,帮教小组的同学会帮他出谋划策,帮他解决问题。渐渐地他变得乐意和班级同学交往了,有事也愿
意和我交流了,人也变得乐观了许多。在一次家长会上,他的母亲提到他的变化时,对我表示十分感谢。一天,我在办公桌上发现他的一张留条,上面写到:“谢谢您,我的老师!”看完后,我欣慰地笑了。
班级工作千头万绪,但班主任老师只要用“爱”这根针就能把它们串起。教育学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理解他们并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就能到达“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就会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喜悦。
教育随笔:用心教育孩子
教育随笔:用心教育孩子
怎样对待调的孩子,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实践证明,被成人厌弃的幼儿,长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因此,在对待调皮的孩子时,我从寻找“调皮大王”皮的优点着手,尽量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他们进步。如:有的小朋友虽然很调皮,不听指挥,但是乐意帮助别人,我便让他帮助班级分发玩具、水,让他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有的小朋友喜欢乱跑,但他喜欢看动画片,我便请他给小朋友,讲动画片的故事,于是,我便在这些调皮的孩子帮助别人后及时在全班面前表扬了他,还给他发了“小贴纸”,并对他提出了要求:“你很聪明、能干,喜欢帮助别人,老师很喜欢你,如果你能做个守纪律、不捣乱好娃娃,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总之,多找找这些调皮大王的调皮点,把他们的调皮点化为教育点
这学期,我带了我们班的绘画兴趣班,在教幼儿的同时我也学会了很多东西,慢慢体会到绘画给幼儿带来的那份快乐,同时我也按要求很认真去画每堂课的范画,认真给幼儿讲解范画中的每一个细节,可是一个学期下来,我渐渐感觉到幼儿对绘画的兴趣渐渐弱了,问题出在哪呢?终于在一堂树叶想象画上我找到了答案。在这堂课上我出示了一片可爱的树叶,只请幼儿观察形状,提示想象画的细节,便请幼儿作画,幼儿开始作画,他们画的很认真、很开心,评画时个别小朋友认真的跟我解说他的画,直到下课时还兴奋的谈论的自己的画的内容。是呀,我们应该让幼儿画出自己的个性、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而不是全部按老师的范画绘画,看,幼儿画后多开心!
教育随笔:走进了孩子的心里
教育随笔:走进了孩子的心里
我慢慢走进了孩子的心里,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和爱,使孩子喜欢并且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集体生活里学习情感态度和行动上的自立。这是我专业道路上一次深刻的体验和进步。
这个学期,我们班一下子增加了8名全托的孩子,其中有6名是从其他幼儿园转来的新生。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生活,孩子们的心理、情感、人际交往许多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不适。
幼儿的心理情绪反应最为强烈的是放学到晚睡这一段时间,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被家长接走,全托幼儿想家想爸爸、妈妈的情绪在那一刻被强烈勾起,有的扁着双唇想哭,有的撅着小嘴表示心里生气,有的一声不响,伤神失望,在他们要离开活动室到餐厅用晚餐时,有三名幼儿每天必哭。
看着泪眼迷蒙的小眼睛,我不能够哄骗孩子或趁他们不注意就下班走开,那只会增加他们对新环境、新老师的不信任,变得更紧张、焦虑。我要让他们接受、愿意亲近值夜班的郑老师和陈老师。
“郑老师和陈老师在这里陪着你们吃饭,吃完饭还带你们做好玩的游戏,我现在去给你们买东西。”
“老师,你一定不要骗我,买了东西一定要回来看我。”
我担心“回家”的字眼会刺激孩子。我告诉孩子,我去买东西,路很远,要很晚才能回得来,而且我也“不”回家,我在楼上跟中班的大哥哥们住大床,你们在一楼住小床,等你们长大了,我带你们一起到楼上住大床。孩子们相信了,心安了。第二天我给孩子送上小礼物以表示安慰、鼓励和爱。
周五,孩子们盼来了回家的日子,显得特别高兴而乖巧。这些天闹得不轻的嘉豪凑近我的耳根说:“老师,今天我回家了,如果晚上你想我就打电话给我吧。”
“今天晚上我也回家,我不要想你。”我故意逗笑。
“那你什么时候想就打吧,不过我没有手机,你打给我爸爸说找我,就可以听到我的声音了,我回家做好多礼物送给你。”
我慢慢走进了孩子的心里,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和爱,使孩子喜欢并且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集体生活里学习情感态度和行动上的自立。这是我专业道路上一次深刻的体验和进步。
教育随笔:孩子的心
孩子的心
这几天我感冒了,并有点咳嗽,也没当回事,今天下午五点吃苹果是,徐湘婷突然跑到我面前,我刚责怪她不遵守纪律,谁知徐湘婷小朋友一把苹果举到我嘴边,说“老师你感冒了,吃个苹果就会好起来,这个苹果很甜的老师,真的!”看着孩子认真的样子,听着那感人的话语,我不由自主地抱起孩子,“你吃吧!好孩子,谢谢你。”“不客气,老师。”对于小班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错。
我打扫卫生的时候,徐嘉汝小朋友从我手中夺过笤帚,说“老师我扫,你感冒了。”说完,拿着笤帚卖力的扫起来,虽然,她干的活会让我重返工,但孩子这一举动,这实在让人感动,最调皮的高福龙小朋友像小大人似的,把手放在我的额头上,有摸了摸自己的额头。高福龙说:“老师你又:点发烧。”孩子们又擦桌子,整理桌子,虽然干得不理想,但是却很懂事,孩子们说:“老师,你休息吧!我们能行。”看来这群孩子是懂事的,我心里有种酸酸的感觉,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因为我经常用手摸一下孩子的额头,衣领没弯好的,我帮孩子弯好,为孩子们穿外套,教孩子们如何穿鞋子(小班),老师真诚温暖的爱,平时感染着幼儿,这不他们以童稚、天真活泼的方式回敬老师的老师的爱,多么懂事的一群孩子们,面对细心的孩子,我越来越坚定自己的事业,我爱你们孩子。
教育随笔《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怀着一份好心情走近了教室,准备开始着一天的工作。看见王涵钰一脸苦恼地坐在角落,我忙问:“涵钰,你为什么不高兴啊?”她不理睬我。我拉拉她的小手对她说:“告诉老师,或许我可以帮助你,你不告诉老师,那你会一直不开心下去的。”可她还是无动于衷。后来我向另一位老师了解到王涵钰是因为玩桌面游戏时没有找到积木里的轮子才不开心的,其实她因这种情况而不开心也不是一次了。
还记得有次晨间活动:玩沙包。就因为妈妈给她缝的沙包破了而不开心许久,不管老师怎么劝都不愿用被人的沙包进行游戏。孩子往往会认准一样东西或意见事情而不愿妥协,这也是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具有固定性等特点决定的,但有时对她的过于执著而感到束手无策。她就像一只小乌龟,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学习用“缩头”的方式来逃避,她不予反抗,只是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这样的性格更是我一直最为担心的地方,因为我明白这样的性格不利于孩子健康,主要是心理健康的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说:“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太重要了。”是的,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了解孩子的需要。我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不理我呢?”是我缺少亲和力吗?也不会啊,其他孩子和我还是比较亲热的。也许是我仍缺乏关注孩子个体发展、态度、情感上的发展需要。也许是我在引导其对待事物的态度的方式、方法不能再其身上产生作用,只是一方一位地在灌输,却没有考虑到孩子是否理解、接受、认同。看来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路漫漫其修远,需要时刻提醒我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做一名有思想的智慧型教师。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到小朋友的后面,大家不要告诉他,快点快点抓住他,快点快点抓住他。”今天户外活动我带着小女孩玩“丢手绢”的游戏,在愉快的歌声中,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
这时,我发现一伊小朋友坐在地上默默的抹眼泪,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被丢过手绢,只有她此时没有玩过一次,也没有小朋友丢给她。眼看她的眼泪快流出来了,我示意正跑着的小朋友把手绢丢给她,她捡起手绢还在抹眼泪,我说:“怎么了一伊,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她没有回答,还在抹眼泪,我突然意识到,我的提问是多么的无力。于是,我拉起她的手和孩子们唱着“丢丢丢手绢……”带她一起跑了起来,我们在歌声中把手绢丢给了其他小朋友,就在被丢的小朋友起来追一伊时,她发自内心的笑了!看到她的笑容,我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快乐依然在进行,“丢丢丢手绢……”。
一伊是新学期我们班新来的孩子,由于她年龄小上不了小学,就留到我们班再读一年。一伊性格有些内向,不喜欢说话,自尊心较强,独自留到新的班级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生活,所以在活动中当小朋友、老师没有关注她时,她这种被忽视的心理很容易被我们理解。所以我们平时要给予这种孩子更多的关注,同时还要引导其他孩子关心她,帮她扩大朋友圈,让她更好地融入到我们这个大家庭中来。
这件事情也使我明白了有时动作比言语更重要,在孩子不想说,不愿说,甚至不知怎么说时,也许你的一个动作,一个拥抱就能化解她心中的委屈。我们要试着走进孩子的心里,用你的智慧去化解她心里的阴霾,阴霾过后必是晴天。
教育随笔:用心对待孩子
虐童事件引人深思,面对一个一个天真懵懂的幼儿,如果我们不能恪守自己的师德,以耐心、爱心和责任心对待幼儿,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那将是特别可怕的事情。携程亲子园事件对于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永久的。
班级有名幼儿的分离焦虑特别严重,刚入园的时候天天哭闹,任何环节都不愿意参加,吃饭喝水都是十分抗拒的,每天都要分一个老师时时刻刻的陪着他、拉着他。这让老师们十分的头疼,但是班级里的老师们都很有耐心,积极的了解其原因,通过和家长互相沟通,发现他在家里是属于十分溺爱的,不愿意自己动手吃饭喝水,走路也要家长抱着走,一有不顺心的事情就和哭闹,家长就妥协了,通过沟通,我们争取到家庭的支持与合作,同时在班级里耐心的陪伴在他身边,以宽容的心态看待他的这一行为,仔细的观察他的言行,了解他的内心世界,不断地鼓励他,发现他的闪光点,创造一个温馨有爱的环境,慢慢的让其适应这个环境,融入这个环境,建立其规则则意识。慢慢的,这个小朋友不哭了,早晨来园的时候能主动的和老师问好,吃饭也自己吃了,能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了。
作为一个幼儿教师,天天面对着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孩子们是在成长过程中,很多东西对于他们是空白的,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未成熟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三到六岁所得到的教育对其一生都是有重大的影响的,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恪守自己的师德,对孩子有耐心、爱心和责任心,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