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大家一起想办法
发布时间:2021-06-09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和你在一起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玩拼塑的时间到了。孩子们都在认真地搭建自己的“作品”。涛涛用雪花片搭了一件我怎么也看不懂的“东西”——正方形上竖插两片雪花片,他举着这个“东西”在教室里跑过来跑过去。我很好奇的问了一下才知道,那是一辆“缆车”,他正很着急地想办法可以将缆车悬挂起来。分享活动到了,我要涛涛介绍了他的缆车,并提出超超遇到的难题。佑佑马上想到说:“在教室里拉一根绳子把缆车吊在上面。”说着他上去拎起那缆车上的雪花片,结果“啪”的一声,缆车掉在地上。大家叫起来:“不可以用雪花片来吊缆车的,缆车太重,雪花片要断的。”郭宏业说:“搭两个架子,用一根塑棒穿在缆车上架起来。”吴欣宇接到:“用毛根做个钩子吊住缆车。”涛涛又迫不及待的试试,开心的说:“老师,你看,我的缆车终于可以运行了。”吴欣宇马上说道:“是大家帮你想出的好办法。”涛涛马上说道:“谢谢大家!”孩子们都开心的笑了~~~
这就是一段很平常的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交流讨论。问题产生于个别孩子,但却引起大家的热烈关注。交流的过程只是提出各种假设,足以能够挑战幼儿的认知,也是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教育实践。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大家一起玩
近来孩子们都喜欢把玩具带到娃娃家来玩,只有佑佑不舍得带玩具,还经常抢别人的玩具。一天,区角活动时,他跑到我面前告状:“老师,文文不让我玩玩具还打我。”我把文文叫到面前询问缘由,文文委屈地说:“佑佑不带玩具来,总是抢我的玩,上次还把我的小汽车摔坏了。”听到这儿,佑佑赶紧解释:“我不是故意的。”我问:“你很喜欢文文的玩具吗?”他点点头。我又问:“你该怎样向他借哪?”佑佑不高兴的说:“我和他商量了,他就是不给我玩。”“两个人都想玩,怎么办呢?”我再问,这时旁边的琪琪插话说:“两个人一块玩。”我又继续问佑佑:“你这样喜欢玩具,为什么不自己带呢?”“我怕别人给我玩坏了。”我说:“是啊,大家都很爱护自己的玩具,如果我们像爱护自己的玩具一样爱护别人的玩具,就不会玩坏了。”他想了想说:“我明天也带玩具来。”
第二天他果然带来了一辆玩具汽车,并且特意让我看:“老师,这是爸爸新给我买的小汽车。”我高兴的说:“呀,你的小汽车真漂亮,还是遥控车,老师很喜欢。”自由活动时,我请他向小朋友介绍展示小汽车的玩法,他自豪地对孩子们说:“我来教你们玩吧。”孩子们也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玩具跑到他面前,“我们一块玩吧。”孩子们玩得非常高兴。离园时,他说:“老师,我把小汽车带回家,明天再换一个玩具来。”从此,佑佑会把自己的玩具到娃娃家来和小朋友一块玩。在这里他不仅懂得了怎样与小朋友相处,还学会了与同伴共享。
教育随笔:遇到困难想办法
今天早上,有个小朋友哭闹着不让奶奶给放下外套,他奶奶说:现在天气温差比较大,下午孩子的妈妈来接孩子,到时候让他妈妈给孩子穿好外套,你看他就是不让,怎么回事呢?
我问明原因后才知道,原来孩子是不会叠外套,我就有耐心的告诉孩子,下午妈妈来了之后看到宝宝穿好外套了会有多高兴呀,如果看到宝宝穿的很薄,妈妈会担心宝宝容易生病的,你不会叠衣服老师来教你好吗?宝宝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就结果了奶奶手里的衣服。
活动课时,我们让几个会折衣服的小朋友来叠衣服比赛,看谁叠的又好又快,然后让小朋友们积极参加,我也在一边指导,也是试帮助自理能力差的幼儿,早上的那位哭闹着说不会叠衣服的小朋友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叠衣服不知有多高兴呢,我也为这个孩子感到骄傲和自豪。之后我又教育孩子们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要动脑想办法怎么样就解决问题,这样比遇到困难只会哭闹的小朋友更棒。
如果我们想办法解决问题了,我们会更加的快乐。
我们一起想办法
今天,小编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位老师针对一位幼儿园的新生入园前家访的内容,期望能对大家的家访工作和教学策略带来些许启发。
新生入园第一天,孩子们都来上幼儿园了,唯有奇奇没有来。一周过去了,他还是没有来。是什么原因导致奇奇一个星期不来上幼儿园呢?带着这份疑惑我去奇奇家进行了家访。家访中,奇奇父亲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奇奇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的溺爱使他脾气很坏、很犟,在家里经常欺负邻居家的孩子,爱打人、咬人。生活自理能力也低于其他同龄的孩子,不会自己独立吃饭穿衣等,我担心他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所以想等他大一点懂事了再让他上幼儿园。”
从奇奇的爸爸担心中可以看出,他对奇奇的行为习惯问题有自己的认识,要让他把奇奇放心地送入幼儿园,仅仅做思想工作是不够的。我必须指导家长切实改变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帮助他对孩子树立信心,送奇奇尽快入园。
听了奇奇爸爸的话,我解释说:“孩子还小,有些习惯是可以慢慢改变的……”打消了家长的顾虑后,我真诚地对奇奇的父亲说:“给我一段时间,我们一起想办法来改变奇奇的不良习惯,让他尽快来上幼儿园,好吗?”奇奇父亲高兴地表示同意。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经常利用休息时间送教上门。
9月份
这是第一次上门,我的目的有三点:一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二是送一些相关的育儿书籍给家长;三是将班级里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告知家长,让家长在家教育孩子。
奇奇一见我就显得很高兴,他说:“老师,爸爸说我乖了以后就可以上幼儿园。” 看来小家伙很渴望上幼儿园,我对他点点头说:“是呀,奇奇很乖的,老师盼望着你早点来上幼儿园呢。”他接着说:“老师,平时爸爸修摩托车,奇奇一个人玩积木。”说着就去一旁玩起了积木。我就开始和他父母讲解起了本月主题活动的内容,奇奇也时不时地过来听听。我讲完后,奇奇父亲也讲了自己的困惑。他说:“我几次带奇奇去他外婆家,他多次打了小表哥,我一直批评他,但还是改不掉。该打的也打了,该骂的也骂了,真没办法。”
奇奇的父亲有教育孩子的强烈愿望,但缺乏对这个年龄的孩子心理特点的正确认识,只能简单地批评和打骂,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实,小年龄幼儿的情绪控制力和表达能力较差,所以会本能地用武力解决问题。
我开导并解释说,孩子打人总有自己的原因,可能是他的愿望未被实现,也可能是不善于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建议家长要深入了解孩子、发现孩子打人的原因,再针对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当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最好能引导孩子从事他感兴趣的活动,转移他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地打骂。
这时候奇奇又过来了,向我问长问短,还不停地说着同一句话。他爸爸马上阻止说:“不可以这样的,说这么多的话太没有礼貌了。”接着又对我说:“他平时在家也是如此,总喜欢喋喋不休地模仿别人讲话。”我说:“没关系的,孩子是这样的,喜欢模仿。奇奇喜欢模仿别人及反复说同一句话,其实也是在学习语言。你还可以让孩子将他说的几句话连起来一起讲述,这样有助于孩子口语的发展。”
小班孩子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儿童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和行为习惯。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模仿是幼儿的天性,他们会自动模仿看见或听见的行为和语言。因此我告诉家长不要一味地批评和制止孩子“喋喋不休地模仿别人讲话”,在孩子喜欢表达时,家长首先要倾听,然后再引导孩子用恰当的方式运用这些通过模仿习得的语言和行为等。
10月份
这次上门的目的有二:一是评估孩子近期的表现,二是指导家长写观察记录。
已经见过好几次面了,奇奇见到我就像见了好朋友一样说“老师好,”还主动炫耀:“老师,我会自己吃饭了。”说着爬上桌子吃起饭来。我发现,奇奇吃饭的动作虽然看起来很不协调,却很专注。
我想,奇奇动作不协调的原因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孩子的动作发展迟缓;另一种可能是成人对孩子包办过多,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我诚恳地表扬奇奇有了进步,同时建议家长平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培养他自己动手的习惯,并试着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午饭后,奇奇把上个月在家完成的几件美工作品拿出来给我看,说是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
看来,奇奇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很重视,能积极面对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这增强了我教育好这个孩子的信心。但家长仅有爱心和耐心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追随孩子、正确解读孩子的行为并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改善孩子的行为,促进孩子的发展。于是我给奇奇父母设计了一份表格,指导他们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11月份
这次的指导目的有两点:一是了解家长近期对奇奇的观察记录情况,二是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
一进门我明显地感受到了奇奇爸妈喜悦的心情。奇奇爸爸给我看了他写的观察记录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家长给孩子安排活动的时间较为合理,内容也较为丰富,且能对孩子的活动给予有意识的指导,最重要的是父母成了孩子最主要的陪伴人。另外可以看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方法和手段也有很大的改变。
奇奇爸爸还欣喜地告诉我,最近孩子的进步很大,不仅能独立吃饭穿衣,还拿出玩具给隔壁的孩子玩,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过的。最后奇奇爸爸主动提出想让奇奇上幼儿园,看他能否适应。我高兴地同意了,因为这也是我的想法。同时我向奇奇父亲说明我作为老师会尽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教育好奇奇,让他在各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
就这样通过我对奇奇爸妈一段时间的指导,他们终于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让孩子来到了幼儿园。
教育随笔:一起盖高楼
今天的户外活动孩子们分两组用砖块和泡沫玩具来盖高楼,每组都有一名大家推选出来的小组长:宋柯馨和任敬宇,游戏开始,任敬宇组这组每人自由搭建,每人将自己拿到的砖块垒成了正方形的围墙,然后将各种体的泡沫垒到院子里,五颜六色的高楼在院子里拔地而起;宋可馨这组在组长的指挥下用砖块垒出了方方正正的围墙,墙面平整,高度一样,拐弯的地方衔接的特别好,一圈的墙上垒上了半圆、三角、拱形等泡沫,墙里盖得是高低错落的城堡。两组搭建完后孩子们欣赏两座高楼,大家分别说说那组的高楼漂亮,那个地方漂亮?宋可馨组盖得楼房得到了小伙伴的一致好评,最后获胜组小朋友每人得到小贴贴奖励,孩子们开心极了。
在主题活动“妙妙屋”的开展下,孩子们对搭建房子特别感兴趣,他们在了解了各式各样房子的基础上,对房子展开了想象,在区域,户外及部室活动中他们画房子、粘房子,剪房子、盖房子等,在友好的氛围中,同伴之间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在合作中发展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他们还收获了开心和快乐。
教育随笔:和你一起“飞”
户外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兴奋的心情,个个跃跃欲试。我没有一下子把孩子放出去,而是顺着孩子们的热情,对他们说:“你们想出去玩,对吗?”孩子们很期待,立马说:“我想去,我想去!”“孩子们,你们别着急,我知道你们想去玩,我们玩什么呢?”“滑梯,秋千,去树林、、、、、、”孩子们雀跃着。“咱们选几样玩,好吗?”在我的引导下,有的孩子选了玩滑梯,有的选了去树林。“这样吧,我们这次就先玩两样,去树林和玩滑梯,好不好?”“好好好!”“谁能说说,玩的时候我们该注意什么呢?”
我观察到很多孩子在举手,但我故意请特别调皮一玩就疯的尹逊超、石嘉乐,孙文斌来回答。“老师,玩的时候不能跑,不能手里拿着树枝,拿树枝会戳着小朋友。”“在滑梯上不能推不能挤。”“不能扔石头,会砸着小朋友。”孩子们纷纷说出要注意的事情,这个过程加强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尤其是这些太活泼的孩子的安全意识。“老师,我想在树林里捡树叶!”“我想在地上画画!”“我想、、、、、、”
孩子们知道了在哪里玩,怎样玩,玩什么,这个时候,我带领着孩子们去尽情“放飞”了。
玩耍是孩子们的天性,在幼儿园每天的生活中,玩耍是孩子们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安全,而不放手让孩子去玩。我们可以在讲清安全要求,玩耍地点,玩耍内容后,在老师的观察陪护下,放手让孩子做回自己,和孩子一起放“飞”。
大班教育随笔:好朋友一起玩
大班教育随笔:好朋友一起玩
在班里我们经常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我班有三个非常团结、非常要好的小朋友,一个是悦悦、一个是美美,还有一个是园园。她们三个好朋友每天一起入园,一起回家,就像三个亲姐妹一样,在幼儿园内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
今天下午,小朋友们都在户外玩各种玩具,几乎每个玩具上都有小朋友。她们三个一边走一边看,也许是想找一个适合三个人一起玩的玩具。她们先到跷跷板边看看,这时,宇宇说:“悦悦,你来这边玩吧1悦悦说:“谢谢,我想找一个我们三个人一起玩的玩具”,说完后她们三人手拉手一起走开了。走着走着又来到秋千边,正好有一个上边没人。这时,玲玲小朋友喊了起来:“快跑啊!园园来这儿。”园园并没有高兴的跑过去,而是,三个好朋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起微笑的对玲玲说:“谢谢你玲玲!我们想找一个大家一起玩的玩具”,说完她们拉着手儿走开了。她们没有找到合适的玩具,只见她们回头看了看,拉着手儿来到宽敞的土地上,做起了套圈的游戏,她们一边玩一边唱,开心极了!
今天下午,美美、园园、悦悦虽然没有找到合适的好玩的玩具,但她们三个好朋友在一起游戏的很快乐。
我感叹:有朋友真好!现实生活中,朋友们之间可以相互诉说、倾听,遇到任何困难都能齐心协力想办法一起面对,真心的祝愿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朋友。正如一首歌唱的: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
教育随笔:在游戏时能否想办法解决问题
儿童行为表现:在益智区张子衡拿起一张挂历纸和一张餐巾纸放到水盆里,他对何佳乐说:“你看挂历纸半天才湿,餐巾纸放进水就湿了”。何佳乐说:“那咱们想个办法让它湿得慢一点”。张子衡自言自语说:“挂历纸厚餐巾纸薄”。何佳乐说:“让挂历纸在下面餐巾纸在上面”。就见他俩拿起餐巾纸往水盆里的挂历纸上一放,餐巾纸还是湿得很快。张子衡说:“不行,还是一样会湿,再想想怎么办”。两个人又开始琢磨了,拿各种各样的纸试来试去。何佳乐说:“咱们给它放到船里不就湿不了了。”两个人用牛皮纸、挂历纸、手工纸折了小船把餐巾纸放到船里,再小心翼翼的把小船放到水里,餐巾纸终于不湿了,两个人高兴极了。
分析:通过对比的方式发现挂历纸和餐巾纸遇到水之后的不同变化(挂历纸湿的慢,餐巾纸湿的快)。针对发现的情况,他们能够分析总结出原因(挂历纸厚餐巾纸薄),并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怎么样才能够让它们放在水里不湿)并最终总结出了方法(放在小船里就不湿了)。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索过程。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通过科学探索活动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探索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措施:1、小班的幼儿能够在游戏时能开动小脑筋是了,应该值得表扬。
2、在以后的游戏活动时,可以多放一些益智的东西,让幼儿多动动小脑筋,探索出生活中的秘密。
教育随笔:我们一起演一演
最近开展了一次社会活动《陌生人敲门》,在活动中,我延续了社会活动的一贯作风,“观察图片”、“说一说发生了什么”、“你遇到了会怎样做”的三部曲式教学,幼儿在观察图片的时候积极性还是很高的,在说一说的环节,幼儿可能是由于经验不足,对于陌生人来敲门这种状况的反应并不是很高,来来回回就是在说“不能开门的”。
看着本节社会活动陷入尴尬,我想到了让幼儿了演一演的游戏环节。首先是我当陌生人,一个小朋友假装一个人在家,小黑板横在我们中间当做房门,我开始了表演“咚咚咚,我是修水管的,请打开门”,小朋友在小黑板的后面说“你晚一点再来吧”。这样的表演很快引起了幼儿的共鸣,他们很起劲的都想上来表演。在一次又一次的表演中幼儿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活动也从僵局中走出来了。、
经历过这一次,我发现,不管是什么样的课堂,幼儿都是喜欢动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