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不会画画的孩子
发布时间:2021-06-10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教育随笔 教育孩子的听课笔记一次美术活动中,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画烟花的方法,孩子们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画一画。可莎莎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画。”接着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的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老师再帮助。”她动手了,可还是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肯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赖老师来帮助…
莎莎是个较乖巧的胆小女孩,入园以来早上送来时常会默默流眼泪,或有时直接让老师喂饭,寻找情感寄托。但一般教师安抚一会儿情绪就好了,自己吃饭、如厕、穿脱衣服和鞋子都能独立完成,自理能力较强。学习时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就是每次画画时,她总是会哭着喊到:“老师,我不会。”记得第一次画画时,虽然只是画简单的泡泡,她也是不肯动笔,一直不断地重复说:“老师,我不会。”尽管老师不断地引导与示范,她仍然说不会,后来一旁的阿姨忍不住拿着她的手握笔帮她画了许多泡泡。后来我跟家长沟通后知道,莎莎在家几乎没拿过笔涂鸦,所以导致对画画没有信心,上学后也很少在家画画。正是因为缺少涂鸦的机会和家长成人们的鼓励,莎莎对画画缺少信心,作为成人我们因多鼓励与创造这样的机会,让莎莎多涂鸦,渐渐掌握一定绘画技巧从而增加画画的信心。 YjS21.cOm
孩子专心、积极动脑、动手都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生受益。因此,我们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的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有效的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让孩子喜欢画画
教育随笔:让孩子喜欢画画
每次画画的时候,总有几个孩子不喜欢画画。有一次,我刚一走进活动室,就听到一群孩子围在一起大声地说:“哇塞!好漂亮呀!”“对呀,真好看!”.何事让他们如此兴奋,我有些纳闷。走到跟前一看,原来他们正忙着往小桌子上贴图呢!
我蹲下来,仔细瞧,小桌子上花花绿绿的,到底贴上了什么?我还没来得及问孩子,几个孩子就争先恐后地告诉我:“老师,这是用纸剪的花,它可漂亮了,这是我画的小兔子……。”他们的知识还真丰富。
孩子就是孩子,对一切事物都感兴趣。没想到孩子们如此喜欢贴图,看来,孩子们所喜欢玩的东西,一定有它的理由和道理。今节活动正好是美术课,随机教育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何不抓住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呢!
于是我大胆设想,对孩子们说:“你们觉得贴图这么好玩,都很喜欢它,那我们来比赛好吗?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就奖励他小红花,老师期待你们更好的表现。”孩子们一听,更来劲了。
我发现最不爱画画的伦伦也快速的粘贴起来。我不仅让孩子们把纸粘贴在纸上,并且我还准备了鸡蛋皮、饮料瓶、糖纸等废旧材料。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才料,来用涂好的纸片在上面粘。不一会粘完画的幼儿快速的来到我的身边让我欣赏他的作品。
轻轻高兴地说:“老师,快看我的苹果花”,真的,我仔细一看,还真像。我赶紧表扬他:“轻轻,你真棒!”这时伦伦跑来说:“快看我用鸡蛋皮做的小孩脸”,鑫鱼嚷嚷着看他用饮料瓶做的大树,一帆让我看她的蝴蝶花,并且孩子们一个个的比着,孩子们看到自己独出心裁的作品,心里那股自豪劲甭提了。
与此同时,我没忘记提醒他们:小椅子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惜它、保护它,要保持它的干净、整洁,此刻活动室里成了美的乐园、想象的海洋。
教育随笔:干净的桌子我不画
教育随笔:干净的桌子我不画
每天下午是我们班的特色线描画,今天我们画的是茶杯,他们已经画过好几次茶杯了,所以不一会,就有一群小朋友把他们的画送上来给我看,小杰就是其中的一个,他们的画都有一个共同点,茶杯的轮廓都画好了,可是里面的装饰很粗糙,看得出来他们完全是赶任务的心态,没有耐下心来,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画装饰漂亮。所以我让他们把自己的画拿下去用我们学过的图案继续装饰。
又过了一会,我发现小杰把自己的画放在桌子上,而他的人蹲在地上不知在干嘛,我走过去一看,他正在他的小椅子上画画,原来干干净净的椅子面上,现在添上了黑色的记号笔痕迹,我看轮廓隐约猜测了一下,有点像小狗,看得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这些小椅子还要给下一届的小朋友坐的,谁会喜欢被画得面目全非的椅子啊!不要在桌子上,椅子上,自己的身上,别人的身上乱画,这些我们在刚刚画画的时候就强调过,老师的话你怎么就不听呢?真想这样大声地责问他。可是不知怎的,我想到了我上学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也被老师明令禁止,不准在桌子上乱涂乱画,可是每次换教室考试时,总是发现自己的桌子有被画过的痕迹,有时候自己也会忍不住,画上属于自己的标记。无关乎对错,只是觉得好玩。看到小杰这局促不安的样子,我突然觉得有点内疚了,他没有犯太大的错误,他只是觉得好玩。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老师的明令禁止仍对这种行为乐此不疲,我们又何必为难这么点的孩子呢。我想了一下,对他说,“你看,你把画画在小椅子上,怎么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啊,我们把画画在白纸上带回家给爸爸妈妈看,好不好?”“好”小杰看看着我的眼睛,点了点头。
情况分析:今天的画画内容比较简单,小杰很快画完了,但是他不能静下心来,慢慢装饰。老师又不给他纸,让他画别的他感兴趣的东西,所以他觉得无聊了,无聊了就要找事情做,刚好手里有笔,所以他找到了可以让他画画的材料—小椅子。
采取措施:我觉得这个事情,老师应该点到为止,每个人回忆起来,多多少少都在自己的小椅子或者小桌子上印上过属于自己的独有的印记。成长是错误的不断尝试,成长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孩子需要这个过程。
教育随笔:我喜欢画画
小C今天第一次玩蜡笔。一开始,她在蜡笔盒里翻来翻去,拿了3支蜡笔放在自己的手心,然后随意的在纸上每种颜色的笔都画了几笔。这时边上GG已经画好了一个苹果,他很高兴的向我炫耀自己的作品。小C看了一眼GG的作品,于是也开始绕着圆圈来画。画完后,又换了一只颜色的蜡笔,用左手开始绕圈画。画了几下,小C又换了一只手,换了一个地方开始画。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作”的目标1中提到“3-4岁幼儿喜欢涂涂画画并乐在其中”。从小C的游戏情况来看,小C就是喜欢涂涂画画,她对新接触的蜡笔非常感兴趣,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按照游戏的要求来画苹果,而是选择了各种自己喜欢的颜色蜡笔,在纸上随意的涂鸦。后来开始绘画时,她一会儿用右手画,一会儿用左手画,这也是一种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进行干预,只是在一旁观察,最后,小C画出了不同形态的苹果。
小班上学期的孩子手指精细动作发展较弱,老师不需要在绘画技巧上给予太多的要求。只要孩子是一种处于探索的过程中,并且乐在其中,我们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机会。
教育随笔:原来让孩子画画这么重要
教育随笔:原来让孩子画画这么重要
很多家长以为让孩子背背唐诗、认认字母、学学儿歌就是学前最好的智力开发了,果真如此吗?有科学家认为,画画是更好的智力开发,你知道为什么吗?记忆力更好也许看到孩子毫无“艺术感”可言的绘画,大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信手涂鸦”,这无可厚非,如果小孩的绘画完全符合大人门的审美观点,那样就说不上“想象”了,如苹果,因为“模仿”的苹果算不上真正的再创造。但是这并不表示孩子的绘画作品是没意义的,只是在我们成人思维里缺少对孩子作品的理解成分。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圈圈就是一片云朵、一个人物形象,几个粗细不均的线条就是一栋房子、几棵树,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古人最早用的甲骨文就像是小孩的“无意识记忆”喔!想象力更好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看懂孩子画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跟孩子的想象力、认识能力有差别。成人都喜欢规矩、真实的东西,而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童话般的烂漫,花儿会唱歌,太阳长胡子,小兔子拿着气球,电视机长着两只手……这正是想象力的最好表现。同时,对色彩的运用更能显出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随意涂抹颜色,红色的小人儿、绿色的房子、蓝色的小猫……不过不要用“离谱”去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情绪能得到及时宣泄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画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家有时候治疗病人的时候要先让病人画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里也有这一项,通过对孩子的绘画分析,就能得出孩子的情绪、心理疾病根源。绘画使左右大脑一起“开工”在日常生活中,动手能力主要开发的是人的左半脑,思考画什么,怎么画,以及对手部运动的控制,这些都会促进左脑的智力开发。在绘画的时候,孩子无意间培养了对颜色、形状、空间位置的判断认知能力,这些对右脑智力的开发很有益处。所以说,绘画可以同时活动左右大脑。在不断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打破原有的思维和定式。当接受到外界的新鲜事物时,灵感一触即发,左右大脑同时“开工”。
教育随笔:一幅不太美的画
案例背景
在今天的区域游戏当中,孩子们显得特别兴奋,在巡回指导时,我突然发现平时不爱画画的涵涵居然选择了美术区,我感觉很好奇,平时的她总会吵着要玩娃娃家当妈妈,今天怎么会选择画画呢,于是好奇心驱使我走向她。
案例描述
她正用黄色德蜡笔画着什么,看起来像模像样的。我心想:咦,平时老喜欢乱涂乱画的涵涵今天怎么这么认真地画画呢?看来是开始喜欢画画了。于是我兴奋地说:“涵涵,你今天真棒!好好画!”她点了点头,只见她照着我的范画飞快地画了起来。我想:这应该会是一幅不错的作品,等她完成后可以展示出来,她的画不会再和以前一样画的黑黑的,脏脏的一片了吧。想到这里我就放心的去看其他孩子了。等我转完一圈回来一看,傻眼了,只见那张画已经面目全非,纵横交错的各色线彩涂满了整张纸,刚才好好的一张画面全给毁掉了。我非常生气地问她:“涵涵,你怎么回事,刚才是一朵多美的花呀,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这样,你为什麽画这么多乱七八糟的线条?重新再画一张吧!”只见她带着一副很委屈的表情看了看我,瞧着她的神情,她似乎并不觉得画面哪儿不好,她低低地的说:“老师,我的花是在雨天开起来的……”
我顿时一愣,于是我说:“啊!原来是这样呀,老师错怪你了,我们一起把她贴到黑板上和小朋友一起来欣赏好吗?”
分析与评价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指南》中指出“幼儿稚嫩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成人应对幼儿独特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涵涵的画虽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画面也很乱,但却充分发挥了她的想象力,在她的图画中加入了她的思想,因此,无论最后这幅画成了什么样子,都不失为一幅好画,所以身为老师,我们更多的是要理解和鼓励孩子,这样她们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一日,凯凯妈妈早晨入园带回一张成长档案单页,单页交到我手里的同时就听到了妈妈的抱怨:“一时没看住,好好地一张纸就让凯凯给霍霍了,他就不是画画的那块料”。我看了一眼手里的那幅画,满篇的线条,一打眼还真像是妈妈说的“乱画”。然后我问了妈妈一个问题:“那你有没有问问凯凯,他画的是什么呢?”妈妈回答我:“这还用问吗?我当时揍他的心都有了。”
后来,我拿着这张被妈妈给予“差评”的画找到凯凯,“凯凯,你愿意跟我说说你的这幅画吗?”凯凯对着自己的画开始侃侃而谈“我画的奥特曼打怪兽,这个是奥特光圈,它特别厉害,怪兽都被打到山后面去了。”我指着画中很多的一条条的线问:“凯凯,这些是什么?”“佳佳老师,我告诉你,这个是奥特光线,这可是奥特曼的绝招呢”凯凯边说着还边向我加动作表演着,我能从他的小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凯凯,你喜欢画画吗?”我问,凯凯说:“我喜欢,但妈妈不喜欢我画。”
是不是在面对孩子画画的这个问题上,有不在少数的人存在着和凯凯妈妈一样的观点。更多的追求画面效果,而往往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
四月有幸去济南“花婆婆”绘本工作坊学习,其中由赵福云园长带来的关于绘本与美术专题的分享中,赵园长提出的两个观点我觉得除了是我们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的,同样也是很适用于传授给家长的观点。
一、让孩子喜欢画远比教孩子会画更重要
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期,一幅画的创作就是打开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天生就不喜欢画画的孩子并不多见,但却有很多是在成人对其作品一次次的打击下让孩子变得不再喜欢画画。试想,我们是不是在面对孩子的画时,习惯用画的像不像来评判孩子画的好不好呢?如果我们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保护,限制了孩子的天马行空,就会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没有约束的思维自由创作,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管画画的手法是否熟练,每一幅画都是孩子内心情感世界的一个表达,我们成人都应该首先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们所要讲述的内容。
而在《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一书中也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更准确地说,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够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被“听”,被理解了,就有了表达的乐趣。
因此,对于孩子的画,应该给予孩子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作为老师和家长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去“听”,去了解,去感受!
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让我们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用心来“听”孩子的画吧!
教育随笔:爱画画的小姑娘
慧凝小朋友是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平时在班里很难引起老师注意的那种,安安静静、不争不抢。有一次在做班级吊饰的时候,我在教室一边的桌子上画画,孩子们去尿完尿回来,我感觉边上站了一个小朋友,也不说话,就是安静的站着,我抬头一看,是慧凝站在我旁边看着我画画,我也没在意,就继续低头做我的事情。第二次孩子们尿尿的时候,她再一次站在了我身边,我又看了她一眼,我发现她并不是过来凑热闹,而是真的在看我是怎么画,我就想,这个小姑娘应该是喜欢画画,于是在以后的美术课上,我对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多了一份关注。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有惊喜,慧凝宝贝的画真的很有自己的特点,而且画的很仔细、很认真。
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成了爱画画的小姑娘,每次美术活动我对她的关注也多了一分,有时在环境创设时还会请她帮忙。《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爱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慧凝最开始看我画画的时候,也可能跟其他小朋友一样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但是慢慢的,她似乎被这些吸引,不只是单纯地看热闹,而变成了自己的兴趣,于是她就开始自己研究,在美术活动中她也开始认真思考,认真在纸上表达自己的思想。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社会、自然及各方面的知识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孩子对某一方面知识产生了兴趣,必然会不断地接触、探求。儿童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但保持时间短,特别是新鲜劲一过或一遇到困难便会退缩、回避。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会由简到难,先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让她知道自己在这一方面是可以的并且能够做到更好,慢慢地再给孩子提升难度,谁也不能一步登天。
慧凝宝贝在同一个主题里两次的作品,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方法,我们要肯定幼儿的特点,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教育随笔:幼儿画画方面的指导
儿童行为表现:陈宇彤又来到了巧手屋,她自己画了一张蝴蝶的简笔画,很仔细的开始为蝴蝶的翅膀着色,一边画红色、另一边也赶紧画上红色,这样对称着画又方便又不容易忘记,她似乎已经很熟练了。当她画好时,自己又小心地用剪刀给它按照轮廓剪下。她高兴地跑到老师跟前,既高兴又骄傲地对老师说:“老师,我画好了,让我的蝴蝶飞到草地上吧!”顺着她指的方向,我把她的蝴蝶贴到了墙上。看到老师帮她贴好后,她又高兴地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又画了一张蝴蝶的简笔画准备涂色了。于是老师指着画蝴蝶的步骤图(需要先画一半蝴蝶,再对称地画出另一半)先画出了一半蝴蝶的简笔画,问陈宇彤:“这只蝴蝶也想到草地上去玩,你能帮助它吗?”“我想画这只蝴蝶。”她只抬头看了一下老师画的那半只蝴蝶,就又埋头画她自己选的蝴蝶了。她很认真地画,活动结束时,她特意来告诉我:“老师,那只蝴蝶我还没画好,明天我再画。”
分析:1、陈宇彤对画画很感兴趣,特别是她在涂色方面很均匀,所以她的画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画完的作品又能上墙展示,这可能对于她来说又是一种激励,所以她特别喜欢涂色。
2、她不愿意选择老师给她的半只蝴蝶。这在绘画方面,比她自己选择的内容要难一点。可能正是因为要用对称的方法自己画线条,使她产生了畏惧的心理,没有自己所选的画那么方便,所以孩子拒绝了。。
措施:1、在孩子不愿意选择难一点的内容时,老师可以进一步询问原因。如果孩子是因为有难度而不敢去尝试,那么老师可以适当地给予一定帮助,使她确立信心,体验成功的快乐。
2、赞扬有挑战行为的孩子,不管孩子的挑战是否成功,都要肯定其行为是勇敢地、是值得大家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