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原来让孩子画画这么重要

发布时间:2021-06-28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原来让孩子画画这么重要

很多家长以为让孩子背背唐诗、认认字母、学学儿歌就是学前最好的智力开发了,果真如此吗?有科学家认为,画画是更好的智力开发,你知道为什么吗?记忆力更好也许看到孩子毫无“艺术感”可言的绘画,大人们的第一反应是“信手涂鸦”,这无可厚非,如果小孩的绘画完全符合大人门的审美观点,那样就说不上“想象”了,如苹果,因为“模仿”的苹果算不上真正的再创造。但是这并不表示孩子的绘画作品是没意义的,只是在我们成人思维里缺少对孩子作品的理解成分。在他们看来,一个小圈圈就是一片云朵、一个人物形象,几个粗细不均的线条就是一栋房子、几棵树,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古人最早用的甲骨文就像是小孩的“无意识记忆”喔!想象力更好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看懂孩子画的是什么呢?因为我们跟孩子的想象力、认识能力有差别。成人都喜欢规矩、真实的东西,而孩子的世界里充满了童话般的烂漫,花儿会唱歌,太阳长胡子,小兔子拿着气球,电视机长着两只手……这正是想象力的最好表现。同时,对色彩的运用更能显出孩子们大胆的想象力,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意愿随意涂抹颜色,红色的小人儿、绿色的房子、蓝色的小猫……不过不要用“离谱”去理解他们看到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世界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情绪能得到及时宣泄著名教育家迪斯特.韦赫指出:“画1小时画获得的东西,比看9小时获得的东西还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心理学家有时候治疗病人的时候要先让病人画幅画的原因。在儿童心理学里也有这一项,通过对孩子的绘画分析,就能得出孩子的情绪、心理疾病根源。绘画使左右大脑一起“开工”在日常生活中,动手能力主要开发的是人的左半脑,思考画什么,怎么画,以及对手部运动的控制,这些都会促进左脑的智力开发。在绘画的时候,孩子无意间培养了对颜色、形状、空间位置的判断认知能力,这些对右脑智力的开发很有益处。所以说,绘画可以同时活动左右大脑。在不断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不断打破原有的思维和定式。当接受到外界的新鲜事物时,灵感一触即发,左右大脑同时“开工”。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不会画画的孩子


一次美术活动中,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画烟花的方法,孩子们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画一画。可莎莎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画。”接着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的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老师再帮助。”她动手了,可还是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肯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赖老师来帮助… 

莎莎是个较乖巧的胆小女孩,入园以来早上送来时常会默默流眼泪,或有时直接让老师喂饭,寻找情感寄托。但一般教师安抚一会儿情绪就好了,自己吃饭、如厕、穿脱衣服和鞋子都能独立完成,自理能力较强。学习时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就是每次画画时,她总是会哭着喊到:“老师,我不会。”记得第一次画画时,虽然只是画简单的泡泡,她也是不肯动笔,一直不断地重复说:“老师,我不会。”尽管老师不断地引导与示范,她仍然说不会,后来一旁的阿姨忍不住拿着她的手握笔帮她画了许多泡泡。后来我跟家长沟通后知道,莎莎在家几乎没拿过笔涂鸦,所以导致对画画没有信心,上学后也很少在家画画。正是因为缺少涂鸦的机会和家长成人们的鼓励,莎莎对画画缺少信心,作为成人我们因多鼓励与创造这样的机会,让莎莎多涂鸦,渐渐掌握一定绘画技巧从而增加画画的信心。 

孩子专心、积极动脑、动手都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生受益。因此,我们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的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有效的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一日,凯凯妈妈早晨入园带回一张成长档案单页,单页交到我手里的同时就听到了妈妈的抱怨:“一时没看住,好好地一张纸就让凯凯给霍霍了,他就不是画画的那块料”。我看了一眼手里的那幅画,满篇的线条,一打眼还真像是妈妈说的“乱画”。然后我问了妈妈一个问题:“那你有没有问问凯凯,他画的是什么呢?”妈妈回答我:“这还用问吗?我当时揍他的心都有了。”

后来,我拿着这张被妈妈给予“差评”的画找到凯凯,“凯凯,你愿意跟我说说你的这幅画吗?”凯凯对着自己的画开始侃侃而谈“我画的奥特曼打怪兽,这个是奥特光圈,它特别厉害,怪兽都被打到山后面去了。”我指着画中很多的一条条的线问:“凯凯,这些是什么?”“佳佳老师,我告诉你,这个是奥特光线,这可是奥特曼的绝招呢”凯凯边说着还边向我加动作表演着,我能从他的小脸上看到发自内心的快乐。“凯凯,你喜欢画画吗?”我问,凯凯说:“我喜欢,但妈妈不喜欢我画。”

是不是在面对孩子画画的这个问题上,有不在少数的人存在着和凯凯妈妈一样的观点。更多的追求画面效果,而往往会忽略孩子内心的感受。

四月有幸去济南“花婆婆”绘本工作坊学习,其中由赵福云园长带来的关于绘本与美术专题的分享中,赵园长提出的两个观点我觉得除了是我们老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意的,同样也是很适用于传授给家长的观点。

一、让孩子喜欢画远比教孩子会画更重要

幼儿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关键时期和敏感期,一幅画的创作就是打开了孩子的想象空间,天生就不喜欢画画的孩子并不多见,但却有很多是在成人对其作品一次次的打击下让孩子变得不再喜欢画画。试想,我们是不是在面对孩子的画时,习惯用画的像不像来评判孩子画的好不好呢?如果我们不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保护,限制了孩子的天马行空,就会阻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

所以,我们应尊重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没有约束的思维自由创作,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让孩子发出自己的声音

不管画画的手法是否熟练,每一幅画都是孩子内心情感世界的一个表达,我们成人都应该首先倾听孩子在绘画中想要表达的东西,理解他们所要讲述的内容。

而在《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一书中也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孩子的画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的,更准确地说,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够明白的东西。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画只有被“听”,他们的绘画行为才有意义。被“听”,被理解了,就有了表达的乐趣。

因此,对于孩子的画,应该给予孩子发出自己声音的机会,作为老师和家长最重要的态度就是去“听”,去了解,去感受!

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让我们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和角度去看待孩子的作品,用心来“听”孩子的画吧!

教育随笔:我喜欢画画


小C今天第一次玩蜡笔。一开始,她在蜡笔盒里翻来翻去,拿了3支蜡笔放在自己的手心,然后随意的在纸上每种颜色的笔都画了几笔。这时边上GG已经画好了一个苹果,他很高兴的向我炫耀自己的作品。小C看了一眼GG的作品,于是也开始绕着圆圈来画。画完后,又换了一只颜色的蜡笔,用左手开始绕圈画。画了几下,小C又换了一只手,换了一个地方开始画。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表现与创作”的目标1中提到“3-4岁幼儿喜欢涂涂画画并乐在其中”。从小C的游戏情况来看,小C就是喜欢涂涂画画,她对新接触的蜡笔非常感兴趣,所以一开始并没有按照游戏的要求来画苹果,而是选择了各种自己喜欢的颜色蜡笔,在纸上随意的涂鸦。后来开始绘画时,她一会儿用右手画,一会儿用左手画,这也是一种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进行干预,只是在一旁观察,最后,小C画出了不同形态的苹果。

小班上学期的孩子手指精细动作发展较弱,老师不需要在绘画技巧上给予太多的要求。只要孩子是一种处于探索的过程中,并且乐在其中,我们教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探索机会。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来


孩子刚升入大班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要求孩子来园以后自己脱衣服,并且挂好衣服。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还是有好多的家长替孩子拖衣服挂衣服,上前说了好几次但这种现象还是有,现在都一个宝,家长心疼孩子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老是替孩子做该孩子做的是啊!怎么改变这一现象呢,得想个法子才行。

于是我就把衣服架子拿到教室来放在桌子上,孩子们进教室在桌子上脱衣服,挂衣服,家长不许进教室,这样就杜绝家长包办孩子做事情的现象了,而且我还要求孩子回家也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老让爸爸妈妈帮你做,还把表现好的孩子发到我们班的群里,让其他的家长也跟着学习,效果不错,现在孩子们都能自己穿脱衣服并且挂好,而且还能主动帮助其他的孩子,我们在锻炼孩子自理能力开了一个好头,同样也希望家长而坚持下去,孩子的事情然他自己做,学会放手。

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并不是靠老师一方面的培养就够了,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我们家园联合共同来培养宝贝们!

教育随笔:孩子更需要尊重


我班李**是个活泼的小女孩,总是围着我和我说这说那,可以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和我也没有拘束感。

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她变了,变得沉默了,我叫她时,她总是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我,也不说话只是用摇头和点头来回答我的问题,上课也变得不积极了,一开始我没大在意。可这天早上,她妈妈给我打来电话说,李**在家不起床了,哭着说不上幼儿园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李**这几天的变化没那么简单,于是我就回想,到底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呢?突然我记得有天中午,我在整理卫生时,李**和另一个小朋友帮我做值日,她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兴致勃勃的和我说了很多事情,由于我当时心情不是很好,只是“嗯”“啊”的应付她,没和以前一样和她聊天,从那以后,她就变得沉默了,想到这里我有点内疚,真不应该敷衍她,决定向她道歉。等她到园后第一时间把她叫到办公室,跟她沟通并说老师做的不好,请原谅等之类的话,我发现她的心结慢慢打开了,又露出了甜甜的笑脸。

经过这件事我进行了自我检讨,其实孩子更需要尊重,作为老师一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然不知不觉就会伤了孩子的自尊。

教育随笔:让孩子也来评理


谢力翱哭丧着脸来告状:奚海霞抓我。我说:知道了,把奚海霞喊上来。谢力翱去叫她时,她气鼓鼓地不搭理,于是我示意她来到我身边。她极不情愿地拖着缓慢的步子上来了,撅着嘴巴说:“他坐了我的位置。”我说:“是他坐错了吗?”她摇摇头;“是他想在你的位置上玩一会儿吗?”她还是摇摇头。于是将谢力翱也叫上来,两个小朋友轮流说了事情的经过。原来他俩本是同桌,谢力翱跑到奚海霞的座位坐了一下(不知为何去坐),奚海霞二话没说,对着谢力翱的脸就抓。

一旁的吴佳薇听了说:“奚海霞不对。”我一听,何不让孩子们一起来评理呢?于是待幼儿安静后,让他们各自将经过给大家再说一遍。刚才的吴佳薇又在那儿大声说:奚海霞不对,谢力翱对。可和奚海霞要好的李兴彪却说:奚海霞对,谢力翱不对,因为谢力翱不该坐奚海霞的椅子。这下可好了,由于奚海霞的“人缘儿”较好,许多孩子都跟着说奚海霞是对的。奚海霞渐渐得意起来。吴佳薇一看急了,站起来大声说:是奚海霞不对,她不该打人。于是我故意说:谢力翱把他的位置占了呀!这时许多幼儿在思考:那到底是谁错了?一些幼儿说话了:谢力翱坐了她的位,也不该打他,应该喊她走。“怎样喊他走?”我引导幼儿说出后面的话。苗苗说:“请你让一下,我自己要坐。”“那她还不走怎么办?”许多幼儿都接话了:“告诉老师,告诉阿姨,反正不能打人。”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中,奚海霞渐渐收起了得意之色,低下了小脑袋,很不好意思地站在那儿。

我看孩子们议论得差不多了,就问奚海霞说:“现在该怎么办?”奚海霞低声说:“给谢力翱说对不起。”两个象仇人一样的孩子又成为了好朋友。

幼儿之间每天都会发生许多的小矛盾,他们也有是非观念,这些观念要在成人的引导下趋于完善和理性。所以在发生矛盾后,孩子的自评、互评,老师的点评,能使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印象也特别深刻。

教育随笔:不会画画的莎莎


教育随笔:不会画画的莎莎

一次美术活动中,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画烟花的方法,孩子们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画一画。可莎莎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画。”接着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不会吧,我看你刚才听的很仔细的,大胆点,试试看,老师再帮助。”她动手了,可还是没有象其他孩子那样肯自己独立地去思考,总想依赖老师来帮助… 

莎莎是个较乖巧的胆小女孩,入园以来早上送来时常会默默流眼泪,或有时直接让老师喂饭,寻找情感寄托。但一般教师安抚一会儿情绪就好了,自己吃饭、如厕、穿脱衣服和鞋子都能独立完成,自理能力较强。学习时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就是每次画画时,她总是会哭着喊到:“老师,我不会。”记得第一次画画时,虽然只是画简单的泡泡,她也是不肯动笔,一直不断地重复说:“老师,我不会。”尽管老师不断地引导与示范,她仍然说不会,后来一旁的阿姨忍不住拿着她的手握笔帮她画了许多泡泡。后来我跟家长沟通后知道,莎莎在家几乎没拿过笔涂鸦,所以导致对画画没有信心,上学后也很少在家画画。正是因为缺少涂鸦的机会和家长成人们的鼓励,莎莎对画画缺少信心,作为成人我们因多鼓励与创造这样的机会,让莎莎多涂鸦,渐渐掌握一定绘画技巧从而增加画画的信心。 

孩子专心、积极动脑、动手都是老师和家长所期盼的,这些都是一个人的良好学习习惯,它是一个人更好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些良好的习惯,才能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孩子终生受益。因此,我们老师在关注孩子的差别的同时,更要细心的观察到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有针对性的、有目的通过多种方法,有效的引导孩子,慢慢地朝着良好习惯方向发展。

教育随笔:爱画画的小姑娘


慧凝小朋友是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平时在班里很难引起老师注意的那种,安安静静、不争不抢。有一次在做班级吊饰的时候,我在教室一边的桌子上画画,孩子们去尿完尿回来,我感觉边上站了一个小朋友,也不说话,就是安静的站着,我抬头一看,是慧凝站在我旁边看着我画画,我也没在意,就继续低头做我的事情。第二次孩子们尿尿的时候,她再一次站在了我身边,我又看了她一眼,我发现她并不是过来凑热闹,而是真的在看我是怎么画,我就想,这个小姑娘应该是喜欢画画,于是在以后的美术课上,我对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多了一份关注。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有惊喜,慧凝宝贝的画真的很有自己的特点,而且画的很仔细、很认真。

这个不爱说话的小姑娘成了爱画画的小姑娘,每次美术活动我对她的关注也多了一分,有时在环境创设时还会请她帮忙。《指南》中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爱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慧凝最开始看我画画的时候,也可能跟其他小朋友一样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来的,但是慢慢的,她似乎被这些吸引,不只是单纯地看热闹,而变成了自己的兴趣,于是她就开始自己研究,在美术活动中她也开始认真思考,认真在纸上表达自己的思想。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社会、自然及各方面的知识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动力,孩子对某一方面知识产生了兴趣,必然会不断地接触、探求。儿童兴趣爱好非常广泛,但保持时间短,特别是新鲜劲一过或一遇到困难便会退缩、回避。所以,在美术活动中,我会由简到难,先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让她知道自己在这一方面是可以的并且能够做到更好,慢慢地再给孩子提升难度,谁也不能一步登天。

慧凝宝贝在同一个主题里两次的作品,幼儿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有表达自己认识和情感的方式方法,我们要肯定幼儿的特点,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于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不会画画的孩子 一次美术活动中,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画烟花的方法,孩子们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画一画。可莎莎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画。”接着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
    2021-06-1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一日,凯凯妈妈早晨入园带回一张成长档案单页,单页交到我手里的同时就听到了妈妈的抱怨:“一时没看住,好好地一张纸就让凯凯给霍霍了,他就不是画画的那块料”。我看了一眼手里的...
    2021-05-10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我喜欢画画 小C今天第一次玩蜡笔。一开始,她在蜡笔盒里翻来翻去,拿了3支蜡笔放在自己的手心,然后随意的在纸上每种颜色的笔都画了几笔。这时边上GG已经画好了一个苹果,他很高兴的向我炫耀自己的作品。小C看了一眼GG的...
    2021-05-0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来 孩子刚升入大班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要求孩子来园以后自己脱衣服,并且挂好衣服。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还是有好多的家长替孩子拖衣服挂衣服,上前说了好几次但这种现象还是有,现在都一...
    2021-05-0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孩子更需要尊重 我班李**是个活泼的小女孩,总是围着我和我说这说那,可以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和我也没有拘束感。 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她变了,变得沉默了,我叫她时,她总是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我,也不说话只是用摇头和点头...
    2021-05-05 阅读全文

一次美术活动中,我给孩子们示范讲解画烟花的方法,孩子们专心听着。示范结束后,我要求大家自己试一试,画一画。可莎莎一拿到纸,就叫了起来:“老师,我不会画。”接着就把纸给了旁边的小朋友。我走了过去,笑着说...

2021-06-10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用心来“听”孩子的画 一日,凯凯妈妈早晨入园带回一张成长档案单页,单页交到我手里的同时就听到了妈妈的抱怨:“一时没看住,好好地一张纸就让凯凯给霍霍了,他就不是画画的那块料”。我看了一眼手里的...

2021-05-10 阅读全文

小C今天第一次玩蜡笔。一开始,她在蜡笔盒里翻来翻去,拿了3支蜡笔放在自己的手心,然后随意的在纸上每种颜色的笔都画了几笔。这时边上GG已经画好了一个苹果,他很高兴的向我炫耀自己的作品。小C看了一眼GG的...

2021-05-08 阅读全文

孩子刚升入大班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要求孩子来园以后自己脱衣服,并且挂好衣服。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还是有好多的家长替孩子拖衣服挂衣服,上前说了好几次但这种现象还是有,现在都一...

2021-05-04 阅读全文

我班李**是个活泼的小女孩,总是围着我和我说这说那,可以说无话不说无话不谈,和我也没有拘束感。 但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她变了,变得沉默了,我叫她时,她总是用一种怪异的眼光看我,也不说话只是用摇头和点头...

2021-05-05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