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沟通的力量
发布时间:2021-06-16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教育随笔:沟通的力量
一天早上在接孩子的时候,便用来园的时间和一些家长进行着短暂的交流。我们的谈话被刚来的杨昕榕爸爸打断了:“潘老师,你们幼儿园是怎么回事,老给我们家长增加负担,不是带这个,就是干那个。我和她妈妈都要干活,下午回家还要看她弟弟,哪有时间给你们干这干那。昨天晚上,孩子又缠着我做自制玩教具,烦死我了。一连串的话像连珠炮似的表达了不满之情。
原来,最近我们要重新创设植物角,所以请家长帮我们收集各种废旧物。还需要亲子制作玩教具,摆在教室以供欣赏。于是,我提议家长帮我们收集废旧物并和小朋友回家一起做教具,第二天带回幼儿园给小朋友们欣赏。我觉得很纳闷,一个原本想发挥家长教育资源,让孩子在家庭和父母互动,却引发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矛盾。
仔细分析之后我认为这个偶发事件反映出三个问题:一是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不够,教师只提出了收集废旧物的要求及做教具的任务,却没有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园活动的主要内容,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二是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求知心理,缺乏方法指导;三是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与我们平时宣传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
我想应该把这个偶发事件当作一个家教指导的契机。于是,我专门邀请杨昕榕的爸爸和他进行了一次诚心的沟通,站在家长的角度我和他一起分析了这件事,同时又向杨昕榕爸爸表明了我们宣传指导不够的歉意之情,并向他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这样做一方面使家长感到教师确实在和他一起商讨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家长工作的内容具有了针对性,扭转了与一些特殊家长难沟通的局面。而且还选择请家长来欣赏我们用废旧物做的植物角,他们都觉得很有创意,意想不到废旧物还可以这样做,甚至有的家长还要求和我学习,想在家和孩子也一起做,我很欣慰,也很乐意去教。从那以后,我们班的家长都特别支持我们的工作,使我班形成了和谐、融洽的家园氛围。
由此可见,沟通是教师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支持与理解的秘方,同时更是家园共育最有效的途径。[励志的句子 wWw.djz525.cOm]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沟通的技巧
教育随笔:沟通的技巧
沟通是一门艺术,是人与人之间永恒的话题。沟通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也是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怎样才能做好各项沟通工作呢?下面就来说说我在实践中总结的几点经验。
一、幼儿教师之间的沟通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实行了“两教一保”的编班配置,也就是说一个班级由两位老师和一位保育员组成,三个老师管理着一个班级。三个人的思维、三个人的想法、三个人的做法,在管理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分歧。在繁忙琐碎的工作中怎样做到有效的沟通?一是沟通要做到及时。对班级孩子的情况、生活、教学设备等情况及时交流,发现问题,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解决,避免遗忘。把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点。二是沟通要有民主性。班组成员都是班级的管理者,沟通过程中班组成员都要认真倾听,乐于主动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班级和谐发展。三是沟通要有实效性。班组成员之间的沟通是为了班级发展的更快更好,沟通要注重实效性,不要为了沟通而沟通,敷衍了事,要开诚布公,敞开心扉,满腔热情。
二、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
幼儿教师与幼儿的沟通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可以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其受益一生。幼儿教师与幼儿沟通是双向的,不论哪一种方式,都需要幼儿教师积极主动、平等的态度,提供一个安全、温和、信赖、无拘无束的交流环境,尽可能地从幼儿的角度平等交流、共同分享。对于新人园的幼儿,他们语言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差,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倾听幼儿细声的说话,是与孩子最好的交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身体接触,帮助他们大胆接近教师,达到师生双向沟通的目的。沟通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创造气氛,将幼儿自然地引人交流之中。如:每一次小长假返园时我都会设计一节《开心小汇报》,提前向家长了解幼儿假日里的活动情况,提出问题:“孩子们,假日里,爸爸妈妈带你们到哪里去玩了?”幼儿会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我要求他们一个一个地说,我细心地听每一个同学的回答,并竖起大姆指赞扬宝贝们玩得开心,说得很好。这一话题引发了幼儿交谈的技能,又提升了谈话的技能,让幼儿表现了满足感。同时,老师也进一步了解了幼儿。
三、幼儿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特殊的交流,交流的内容是双方都共同爱着、关心着的孩子,是为了孩子而交流。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深人地了解家长,以便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遇到矛盾冲突时,无论家长对老师产生任何的意见和看法时,都应当从为了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家长,并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应尽量避免从“不能”“不要”“不行”等消极的角度去评论或建议,要从家长爱孩子的角度,耐心、虚心、诚心地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许多家长由于对孩子年龄特点不了解,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一味的溺爱,甚至放纵。教师应多与家长交流科学育儿知识,引导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特点,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幼儿教师与家长沟通时还要做到对家长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历、职位、性格均有所不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从他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幼儿园的那一天起,家长与教师就开始了共同的历程——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因为,帮助家长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幼儿之间的沟通
幼儿之间的口语沟通是一种特殊的相互作用形式,通过交流与沟通提升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如今的独生子女绝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独霸,不愿意也不会与他人沟通。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创设环境、设计活动,利用小群体活动或游戏,给幼儿提供交谈的机会,促进幼儿之间的沟通,帮助幼儿发展表达和理解他人的能力。如两个小组玩传纸球的游戏,每个小组的幼儿都想先传完争第一,于是他们之间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各组的幼儿都喊加油。通过这一活动,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谈和沟通,也让幼儿体会到口语沟通的喜悦。
沟通是幼儿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联系的桥梁。沟通产生了解,产生了友谊,无论是何种方式、何种层面的沟通,最关键的是要以诚待人,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这样才可以架起心与心的桥梁。
教育随笔:赞扬的力量
教育随笔:赞扬的力量
下午吃完午点,到了区域的时间,昊昊主动选择了建构区,昊昊安静的坐下来开始搭建自己最喜欢的楼房,他是最乐意搭建自己的楼房了,搭了一栋又一栋,各种各样的,他让旁边的小伙伴都来参观,因为都是各种形状的积木,结构也很简单,用三四个积木就可以搭建一个简单形状的楼房,旁边的小伙伴都是看了一眼都去了别的区域,并没有多大的兴趣,昊昊闷闷不乐,孩子的劳动成果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他在区域搭建的激情需要激发,就在我刚要开口的时候,听到旁边的妞妞说真好看,昊昊你真棒,我可以和你一起搭建吗?当然可以了,我很乐意和你一起合作,我们一起玩吧,搭建各种各样的房子,两个孩子愉快的搭房子,边搭边说我觉得你这个房子可以再高一点,我觉得你这个房子可以装一个太阳能,你这房子太高了装一个电梯吧,看我还在旁边搭了一个城堡,我要让老师住这,甜甜住这,在小朋友来观赏时,昊昊头头是道,津津有味的讲述着,昊昊好厉害啊,好漂亮啊,昊昊听到后既自豪又开心。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里写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赞扬,赞扬是人类美好的语言,孩子一旦受到了赞扬,再加上同伴的赏识与鼓励,就更能让幼儿获得成就感,肯定同伴的努力与付出,让幼儿的思维得到开放,心境得到愉快,激发她们的创新,欣赏同伴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的去尝试,积极的去创新,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快乐!
教育随笔:拥抱的力量
教育随笔:拥抱的力量
有一次偶然的时候,听见了几个小朋友坐在凳子上聊天,都在讨论老师最喜欢谁。几个小朋友们都争着抢着说老师最喜欢自己,只有坐在旁边的瑶瑶不是很开心的说:“老师已经很久没有抱过我了”当时我是感到很惊讶和不好意思的,小朋友居然会记得老师多久没有抱过她,但作为老师我却不记得了。原来在小朋友他们的心里,老师的拥抱是那么的重要和值得炫耀的一件事情,但却是稀少的。在听到之后我过去给了她一个拥抱,她很开心也紧紧的抱住了我,和她聊了几句,也表达了我的歉意。这件事情之后我也想了想,可能不只有一个小朋友会这样想,全班20多30个小朋友他们没有说出来,又或许说出来了,刚好老师没有听见他们说出来,可这不代表他们的心里没有这么想过。大概小朋友们除了父母家人之外最想亲近的人应该就是老师了,所以他们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一个拥抱一点温暖。可是老师们却连这一点都不能很好的做到,其实每天都可以空出一点时间,坐下来,坐在小朋友旁边跟他们聊一聊天,不去谈今天哪里做得不对不好,不去说批评的话,只是简简单单的聊一聊天,再抱一抱他们,相信很多小朋友都会很喜欢很开心。我有试过抱一抱班上的小朋友们,就发现有些小朋友会很热情很主动的抱着你,有的小朋友会有些害羞不敢抱,要等着老师先抱,然后又很快的笑着跑开,我都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样的一个拥抱的过程不仅小朋友会很开心老师也会感到开心,无形中拉进了小朋友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增加亲近感。所以每天花点时间给我们可爱的小朋友们一个温暖的拥抱吧。
教育随笔:榜样的力量
见贤思齐,“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列宁就曾经说过,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人、一个故事、一段话语,看似平凡简单,却能激发人们向善的、好的方向继续前行。
榜样是什么?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榜样是船,让我们扬起希望的帆,带我们驶向胜利的彼岸;榜样是指南针,为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不再迷惘。我们身边就有这一股“力量”。近日我园学习了身边的典型潘雪玲同志的先进事迹,通过精彩的介绍,让我认识到榜样的伟大。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弘扬榜样正能量,传递真善美。潘雪玲同志每天第一个入园,最后一个离园,那种以园为家、不求名利、不图报答的情怀值得我们去发扬光大,深刻学习。
作为一名园长,她可爱可亲,给予每位教师甜蜜温暖,让每位教师在中幼大家庭中每一天都都开开心心。在员工家里有困难时,她积极帮助她们克服困难。当单身女职工无房住时,她四处奔波,为她们申请公租房,她说助人为乐,
作为一名园长妈妈,给予中幼孩子们,最大的关怀和呵护,让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孩子们都亲切的叫她一声“园长妈妈”。
潘雪玲同志就是我身边的榜样,他的榜样力量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而他产生的精神力量也必将转化成为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我要以潘雪玲同志为榜样,认真对照检查不足,切实改进提高工作,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使自己的工作不断进步。
教师随笔:沟通一向比较自信自己的沟通能力
有些郁闷,忽然想到了几个词语,拎出来拍拍晒晒,因为今天天气好。累:劳力之累可以恢复,劳心之累却影响久远.称呼:称呼似乎是个代号,张三李四的随便叫一个。——基本上被人叫了十几年小张,人到四十了,终于也有个把人开始叫老张了,倒也欣然接受,觉得没什么不妥,直呼我名的,听来最顺耳。这两年还被一些老师尊称为领导,这是最让我感到毛骨悚然的称呼,听了三年依然觉得不自在,不过毕竟是尊称,不自在,也得让人感觉你似乎很自在:)但最最让人觉得不自在的,是有一天,直呼其名的同事忽然跟你客气了起来……
夹板气:夹板气是对所谓“好男人”的一种处境的绝妙注释,如果你既要伪装成“纯孝”,又有一些流行的“炎症”,这夹板气是必须去受的。最怕自己忽然地,与此类似起来。
人情与人性:被人骂做没人性,那绝对是个大奸大恶之人,但如果你没人情,顶多被认为你为人刻板,不善沟通。所以管理提倡人性化,却并非人情化,因为人情化就是没了原则,而人性化则是在原则和制度基础上的人性。两者区别大焉!!!可惜识者寥寥,惜哉!
沟通:一向比较自信自己的沟通能力,不过也要“沟”了才能“通”,不让你“沟”,本事再大都无法去“通”了。
以“人”为本:这真是一个好词,但是在用的时候,由于立场不同,“人”的角色会发生奇妙并且有趣的变化。责怪对方:你为什么不以“人”为本呢!!??原因往往是因为对方没有以“我”为本,这个“我”是个体,还是本体?是个案或者特例?是不是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或者只是自己个人的微小利益?(对不起,为了凑字数,用了高帽子话语)
强势和弱势:强势和弱势本来就是相对的,不过常常被人绝对化。昨日与人笑谈:老师可以比较随意地在任何场合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校长是绝对不敢在任何场合说现在的老师越来越难管。我一直在问自己:一旦在弱势的时候,要学会抗争,但自己在强势时候会是一种什么状态?所以对学生,常以自己是强势来警醒。不管世界如何变,永远记住的是,所谓的强弱是动态的,平衡的,交叉的,也是客观存在的,这绝对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千万不要固定化,模式化和绝对化!!!
幼儿园教育随笔:爱的力量
本学期又多了三个新孩子,我们老师总是忙得不亦乐乎,似乎整天都在围着新孩子转。他们哭着想家是,我们就走过去安慰他们;当他们遇到不能解决的困难时,我就主动帮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总之,视线在不经意间就移到新孩子的身上。为了让三个孩子能尽快地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同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总在不停的提醒孩子做这个干那个。这样一来,我们对老孩子的关注自然而然的就少了许多,在我们的浅意识中,他们好像什么事情都很清楚了,并不需要老师再提醒了。
可是,几星期过后突然发生的一件事,提醒了我。那是早上洗刷完毕之后,我们正打算穿上外套出去活动。可当我给所有的孩子发完外套后
,我发现桐瑞和清滨正在拿着外套互相嬉戏,丝毫没有要穿的意思。当时我真的是相当生气,于是我找他们谈话,问他们:你们为什么不穿衣服?开始时,他们只是低着头不说话,经过我不停的追问,他们才回答我说:“我不会!”可是这怎么可能呢?他们平时不都是自己穿吗?尽管我有这样的疑问,可由于时间的原因,我只好帮他们先穿上了。等我转身要整队的瞬间,我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老师,帮我穿外套了,不帮你穿!”语气中有点高兴,带着自豪。我转念仔细一想,他们这样真的不只一次了,而且他们最近总是犯错误,只是我一直忽视了这个现象。以前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他们会变成现在的样子?经过这件事情,我似乎已找到了答案,他们是想让老师多看他们一眼,多与他们有所交流。他们想通过自己的“方法”得到老师的关注。
静下心来想一想,最近一段时间我真的是对老孩子有所“忽视”,只有当他们做了很特殊的事情时,老师的目光才会集中到他们的身上。也许正是这样,他们才会不断地犯错,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每个孩子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过着集体的生活,我们就是他们的妈妈,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孩子都需要我们的呵护。
教育随笔:与家长沟通技巧
“无事不登三宝殿,有事才登宝殿门”有的老师发现孩子出问题了,才找家长进行沟通,有时候家长不是很配合情有可原,做好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与家长工作做得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大班有个女孩叫吴仕秀,非常霸道,无论是男孩、女孩多数会遭到她欺凌,什么事她都是“自我为中心”,每天区角活动开始就有人向我告状,非常令人头痛,于是我将她与其他女孩隔离开来,让她与其他男孩子一起玩区角,但同样会发生类似的事情。最后我直接不让她参与游戏,坐在旁边观看,惩罚一段时间看看如何?一天天过去了,突然孩子家长找到我,说吴仕秀小朋友不想上幼儿园了,家长不干了而且很生气,我耐心地与家长说,之前我已经跟你说过,这孩子很强势,我们是在帮助她,让她认识自己的行为会是什么结果,最后让她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学会与小朋友们相处融洽,我们并没有放弃她,她同样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啊!家长听后无话可说,我也经常同有问题孩子的家长沟通,说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工作得到了家长们认同。
经过我一段时间的常规训练,班上的各个活动井然有序,没有人在告状了,孩子们玩得也很开心,家长们表示孩子在幼儿园他们非常放心了。所以家长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而且是不间断的工作,孩子进步了要向家长汇报,孩子有问题要与家长讨论,得到家长的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才会做得更好。
幼教随笔:爱的力量
乐乐是个听话的孩子,懂礼貌、乐于助人,别的小朋友哭了,乐乐就过去牵着小朋友的手哄她。只要看到有家长或者老师来班里,乐乐就会主动搬板凳让他们坐,很是让人喜欢。但是乐乐有一个爱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也着实让我头痛不已。
一天下午,彤彤的奶奶来找我,说道:“贾老师,彤彤的水壶丢了,麻烦你帮忙找一下。那个水壶是昨天彤彤爸爸刚给她买的。”彤彤奶奶一说,我也想起来了,彤彤的水壶是个粉色的,上面一个白色的背带。
随后,我在班里展开了调查,小朋友们有的说没见过,有的说没拿。正好乐乐的书包在我跟前,我随手一拉,里面有两个水壶,一个是彤彤的,另一个是小雨的。我对乐乐进行了说服教育,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后来又拿了辉辉的碟片、学校里的小剪刀。
我觉得这样下去,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影响孩子以后的成长。所以我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家长。原来,乐乐小朋友的父母不在身边,乐乐跟着奶奶生活,乐乐跟奶奶要东西,奶奶很少给他买,时间久了,乐乐看到别人的东西,只要自己喜欢就会偷着拿回家。我跟乐乐奶奶进行了沟通,奶奶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做法,试着倾听孩子的心声。在老师跟家长的共同努力下,乐乐再也不偷东西了,又成了老师和孩子们心目中的好孩子。
人不可能不犯错误,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抓住细节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