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从静到动的小宝贝
发布时间:2021-06-19 教育教学随笔 教育随笔 动物故事幼儿教学随笔:从静到动的小宝贝
丽丽看上去比较文静,而且说话轻声细语,最初以为她就是个安静的女孩子。
但是现实是她是个小话唠,嘴巴从不停下。于是户外体育游戏时,有意请她表现。每次提问她,她总是沉默。早上下午放学时从不跟教师问候或道别。其实她不是没有礼貌,而是有些胆怯不敢说话。
为了改变现状,有户外活动时,我提前和她透漏相关内容,在区域活动时有意让她提前练习,然后户外游戏时再请她师范。还有每次放学时,我“强迫”她跟我道别,如果她不大声跟我打招呼,我就不让她走。同时,锻炼她参与体育游戏。慢慢的早上她来教室时努力大声跟我打招呼,第一次时她还紧张的站在门口,手揪着裤子紧张的打招呼,后来慢慢的适应了。她能正常的跟其他幼儿一样打招呼了。而且上课时破天荒的举手了,虽然她仍旧很紧张,但我能发现她的进步和努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次户外体育游戏时,她都能很投入很认真的参加,并且表现出对户外体育游戏很高的积极性。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幼教随笔:宝贝!你能做到
“老--师--尿--了--没--湿,”徐雅轩一边用不清晰的语言说着,一边用手指着裤子站在我面前,一脸的笑容,还高兴得跳了几下。:“你真棒!你做到了,宝贝!”我高兴的竖起拇指笑着对雅轩说。她高兴得围着我手舞足蹈起来。
这是我们班一个叫徐雅轩的特殊幼儿,今年刚入园,她虽然是中班年龄段的幼儿,但她的自理能力却低于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刚来的两周都是她奶奶在幼儿园里陪着她,不管做什么都是奶奶帮她去做,包括上厕所。一开始我们认为奶奶特别娇惯孩子,也就没太在意,两周后其他幼儿也差不多都乐意上幼儿园了,也不再有哭闹的孩子。我就开始对雅轩的奶奶做工作,让她不要天天在幼儿园陪孩子,要让孩子渐渐的习惯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奶奶只是点点头,什么也没说。
雅轩开始了自己在园的生活,我们才发现原来她不光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叫徐雅轩什么,就连大、小便都不会说。大家都在活动室内高兴地玩玩具时,她突然大叫一声哭着就忘室外跑,我以为她与别的幼儿挣玩具打了她,我急忙追出活动室,一把抓住她问她怎么了,她只是用手抱着头大声哭着使劲地挣脱着,并用惊恐的眼睛看着我,我仔细的观察着她,原来她是尿湿裤子了,我忙抚摸着她的头说:“别害怕孩子,尿湿了裤子没关系,老师打个电话让奶奶给你送裤子来,老师帮你换上就好了,别哭。”在我耐心的哄说下才停止了哭声。当雅轩的奶奶把裤子送来时,在我的询问中,奶奶才告诉我们这孩子不知道自己去大、小便,随时都会弄脏和弄湿裤子,:“她为什么会非常惊恐地大声哭着乱跑?”奶奶说:“因为她大、小便不说尿湿裤子后,我就会打她,所以她尿湿裤子自己就会哭着跑,怕我打她。”弄清了来由,我和雅轩的奶奶制定了一个不能打骂,只能鼓励孩子改掉不良习惯的计划。
在幼儿园我格外的关注雅轩,在点名时,她从来不答道,当点到她名字时,我就会到她跟前蹲下拉着她的小手说:“你的名字就叫徐雅轩,老师点你的名字,你赶紧喊到!你要让别人知道你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她看着我一声也不吭,:“老师相信你,你一定会做到!”在我的鼓励下她吞吞吐吐地说了声“到!”我及时的夸奖她真棒,她高兴的笑笑。大约三、四周的时间,每次点名我都会耐心的重复着同样的语言。终于有一天,早上晨间点名时她竟自己喊出了“到!”我们两个老师相互看看,长出了一口气开心的笑了。
关于雅轩尿裤子的问题,真是让我头痛了很长时间,不管是在集体教育时,还是在区角活动时,还是在户外活动时,她经常尿湿裤子,一上午我要为她换两三次裤子,雅轩奶奶送她入园时都会多带几条裤子,每次上厕所她也不知道把裤子脱下,站着就尿在裤子里,后来去厕所我干脆跟进去帮她脱裤子,慢慢地我开始手把手的教她怎样脱裤子,:“小便时先要把裤子褪下才能小便,不然就会尿湿裤子,自己慢慢来,老师相信你,你会做的跟别的小朋友一样好,宝贝,加油!”
三个月过去了,我今天终于看到了雅轩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小便不再用别人的帮忙。我高兴的眼泪差点掉下来,欣慰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宝贝,老师相信你以后会做的更好,加油!
教育随笔:宝贝,相信你能做到
教育随笔:宝贝,相信你能做到
从四月份回来以后,各个班都在准备着区角游戏的材料,我们班也在积极的准备,考虑着投放哪些新材料,如何吸引孩子,提高孩子对游戏的兴趣。我和姚老师就商量,在益智方面投放一些拼图,于是,我们就和孩子们说了,让孩子们把家里闲置不用的拼图带入园,我们大家可以一起分享着玩。
第二天,有很多的孩子都带来了拼图,可是,我和姚老师一看,孩子们带的拼图大部分都是那种特别小,而且分的特别细,小块特别多的,相对大班的孩子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姚老师就说了,这个对于孩子来说太难了,根本完成不了,就准备让孩子把拼图带回去。
下午,在自由活动时,很多孩子都在看书、画画。这时,我看见孩子们带的哪些拼图,突然就想,何不让孩子来试一试呢,说不定,孩子们就能拼出来呢,于是,就和孩子们商量了一下,孩子们都很乐意,纷纷停下手中的事情,准备投入到新的游戏中来,我把拼图分配给了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块数较少的两个人一组,较多的三个人一组,分完以后,孩子们就投入到自己的游戏中来,在拼的过程中,还能听到,孩子们三三两两的争执声,孩子们都在相互合作进行拼图,时间过的很块,四十分钟后,就听见谢思怡和田富艺这一组在喊:“老师,我们拼好了。”过去一看,果然,已经成功的拼出了拼图,很块的又有一组成功了。
后来,我们就将这些拼图投放到了我们的区角游戏中,孩子也都很感兴趣,他们勇于区挑战有着一定难度的游戏,其实,很多事情都是如此,不要看扁了孩子,他们的潜力是很大的,要相信他们,能做到。
教育随笔:宝贝,小心点
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在平日的活动和游戏中我们总是会不时的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尽量避免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产生不好的后果。所以一些“xxx小心点”、“xxx慢一点”、“xxx注意安全”的话语就会时常出现在我们的嘴边。可今天中午户外活动时发生的事情却让我反思,这样善意的提醒,对孩子来说,是否是真的需要的。
这天午饭过后天气清爽、温度适宜,于是照例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活动。女孩子们在滑梯上玩的不亦乐乎,只见几个男孩对院子里的攀爬铁架动起了心思。我心想这铁架虽然危险,但对于中班的男孩子应该不成问题,况且这也能锻炼孩子的胆量和攀爬能力,于是便没有阻止他们,在一旁观察着,以免意外发生。大多孩子也只是爬到一半便停下不在向上了,却见宋昱霖小朋友迅速的向上攀爬,不一会便爬到了铁架的顶端,满脸笑容看不出一丝胆怯。于是我本能的喊了一声:“xxx,爬那么高小心点,”。xxx的笑容马上消失了,停在那里不知该不该下来。而后他拉达起小脑袋极不情愿的下来了,眼睛里分明流露出一种慌张,对我说:“老师,我错了”。“xxx,你哪错了?我没有批评你啊。”xxx说:“我不该爬那么高”。看着xxx无辜的小脸,我知道了,我的好意让xxx误会了,他以为我在批评他。不仅影响了他的心情,还限制了他大胆尝试、挑战自我的精神。
于是带着内疚,我蹲下来对xxx说:“宝贝,老师不是在批评你,你也没有犯错。老师只是没有你的胆量大,看你爬那么高,担心的你的安全。看来你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子汉,老师的担心多余的。只是你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爬的又高又能保护好自己的小朋友才是最棒。”真心的话语消散了xxx之前的负担,我还鼓励孩子们学习xxx的勇敢,也学习他能够在勇敢的同时很好的保护自己。有了我的鼓励,xxx放心敏捷的继续攀爬铁架,当他顺利的站在铁架顶部时,开心的向我挥了挥手,脸上洋溢的是成功后的骄傲。而我再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对他说“孩子,爬的太高了,你小心点”。
通过这件事我告诉自己,以后只在孩子活动开始前叮嘱孩子们注意安全,强调保护好自己的重要性。活动过程中我更适合鼓励他们勇敢尝试,同时默默的观察、适时的帮助和支持他们。而不是在活动进行时,孩子们正玩的不亦乐乎时去打断他们,那时我好意的提醒会变为对孩子们的束缚,阻碍他们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精神。
教育随笔:宝贝勇敢
晨间体锻的时候,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走过了平衡木,轮到壮壮了,他先是在平衡木前站了一会,有点怕,不敢走上去。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催促,他就用手先撑住平衡木,然后爬上去,他试图要站起来,可是摇摇晃晃的,不敢松手起身。
这时,后面的小朋友都开始急了,歆歆也急得哭了起来。我走上前拉起他的手,带他走过了平衡木。
第二次走平衡木的时候,又轮到歆歆了,这次歆歆似乎有点恐惧了,他看看我,希望我去拉他一把。我走过去把他拉起来,让他尝试稳稳地站住,然后慢慢松开我的手,让他自己向前走去。歆歆张开手臂,有点害怕地往前走了一步,我借机表扬他做的很好,鼓励他继续往前,歆歆好像有点知道窍门了,越走越顺,接下来又走了几遍之后,歆歆已经能够独立稳稳地走过平衡木了。
对于歆歆的行为,我先是观察了一会,发现歆歆其实挺坚强的,而且有毅力,不是遇到困难就选择退缩。在他需要别人拉他一把的时候,我选择了帮助他,带着他走过平衡木。第二次的时候,歆歆对我有了依赖性,我没有一下子放掉他,我先帮助他,让他掌握保持平衡的要领,先稳稳地站住,然后带着他一步一步往前走。孩子是需要鼓励的,他们只是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害怕,只要帮助他们度过这个关口,给予他们信心,孩子就不怕了。
教育随笔:嘟嘟宝贝
教育随笔:嘟嘟宝贝
对于任何人来说,到了一个新的环境都会感觉陌生、无助,孩子特有的能力就是哭,当他们无助、无奈、没有人可靠、缺乏安全感时,他们特别会显现出特别焦虑、烦恼直至放声痛苦。
综上所诉,新入园的孩子哭闹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嘟嘟宝贝是我们托班第一个新来的小朋友,他的身体比同龄的孩子显得瘦小一些,他刚来的时候就是哭闹,而且很厉害,作为老师的我们给他最多的就是关心和鼓励,让他尽快融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经常会抱抱他亲亲他,让他感觉在幼儿园像在家一样,老师像妈妈,会给他温暖的怀抱。嘟嘟宝贝在第三天来幼儿园哭闹的就不是那么厉害了,他还自己玩玩具,当老师在旁边陪他一起“工作”时,他会把自己的‘成果’展现给老师看,看到他脸上那绽开的微笑我都感到很欣慰。只是他玩完玩具后就会在那摆着,有时会把玩具放的哪哪儿都是,他一点也没觉得自己做错了还很开心。户外的时候他最开心了,滑梯、小车、就是不跟我们一起做操,他自己玩的很开心,唯一一点就是他不愿意跟小朋友在一起上课。吃饭的时候都是老师哄着喂的。他不吃肉,挑自己喜欢的吃。他不爱多说话更不爱回答你问他的问题,例如;嘟嘟你饿吗?你小便吗?他不会跟你说。几个月过去了,他在幼儿园的常规培养上有很大进步,接下来的这几天不管是哪个老师去接他都是微笑面对以免消除他对幼儿园的恐惧,进入到班里是他虽然只是带哭声但这只是暂时的,到班里自己就会主动把衣服放到自己的衣柜进入正常状态,在玩的过程中他会把玩具分享给好朋友一起玩,不摔不抢玩具,玩完了还知道把玩具放好。户外的时候跟我们一起做操等解散了才去玩大型玩具。吃饭方面有很大的进步,他不但不挑食了,还自己主动拿勺大口大口的吃饭。他现在很愿意跟小朋友在一起上课。对于嘟嘟宝贝的这些进步我也感到很欣慰,现在他爱说话了不像以前似的那么沉默了,他虽然声音小但是总算开口了,希望嘟嘟宝贝在交际方面加油!老师们都爱你,加油!
教育随笔:宝贝笑了
教育随笔:宝贝笑了
在家访中了解到:辰辰一直是由妈妈一个人带,很少与其他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玩耍,孩子见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孩子对带她的人依恋程度非常高。一旦要脱离她的周围,反应会特别激烈。
开学了,小班的宝贝们都来上幼儿园了,基本上都是爸爸妈妈抱着来了。当家长们抱着孩子跨入我们班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使我们不约而同的围了上去,接过每一个孩子。“宝贝,让老师抱抱!宝贝真乖。”“不哭不哭,老师带你玩好玩的玩具好吗?”……大多数孩子在老师阿姨的安抚下都能比较安静的吃早饭了。只有辰辰,无论老师阿姨怎样说都无济于事,只见他双手紧紧勾住妈妈的脖子,哭的大汗淋漓,嘴里还不停的说:“我要回家,我要妈妈,我不上幼儿园……”一直哭的妈妈的也泪水夺眶而出。好在妈妈还是比较配合工作的,放在孩子就走了。一连几天辰辰都是如此哭闹舍不得妈妈。这样以来,日常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而且也影响着其他的小朋友。
从入园前的家访中了解到辰辰一直是由妈妈一个人带,很少与其他人交流,喜欢一个人玩耍,孩子见了生人就害怕。所以对妈妈依恋程度非常高。对面这种情况,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不同的方法,耐心的来对待宝贝的哭泣。这样才能使宝贝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幼儿园的生活中去。老师们积极引导,关心辰辰,逐渐成为他的依恋对象,并组织有趣的活动,吸引他的注意力,使他忘却孤独和焦虑,投入新的环境中去,变消极情绪为积极情绪,渐渐地可消除他的不安全感。经过两周的时间,辰辰宝贝早晨入园时终于能笑着的和妈妈说再见,开心的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了。
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彻底摆脱阴影,让孩子开心的过好幼儿园中的每一天。其实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也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
教育随笔:泥工宝贝
你们还记得小时候子田野里玩泥巴的时候吗,阳光、黄土、自来水、男孩子们光着膀子,女孩子也是一脸的泥土,黄黄的泥巴,满手满脸,肆意的欢笑熏陶着我们的童年。现在的孩子却很少有这样的机会去无所顾忌的玩泥巴了。所以当美工部室出现陶泥的时候,小朋友们欢呼雀跃。曹妙涵在第一次玩陶泥转盘的时候,满脸充满了好奇,一种跃跃欲试的表情,等到上了陶泥转盘机子时,手马上就摸上了陶泥,但是由于第一次,陶泥还没有转动几下就飞了出去,她先是很惊讶、又变成好搞笑的表情。然后老师去给她手把手地教授,只见她专注的看着自己的手,感受着陶泥在手中转动的丝滑感觉,一脸的兴奋。感受后,马上就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起来“好好玩啊,泥巴滑滑的!”一群小朋友们一直处在兴奋的状态。大班幼儿学会了艺术欣赏,并在艺术欣赏时候常常用表情、动作、语言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理解,愿意和别人分享交流自己的资环的艺术作品和美感体会。曹妙涵在游戏中有专注、认真、探索尝试、交流能分享的良好学习品质,幼儿能够将已有的语言的词语经验迁移至其他方面。但是在操作感受中,表现的手部力量有些不够,不能够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手腕部的力量。所以,陶泥机器的操作容易将陶泥弄出来。在游戏中,将对艺术的欣赏,动手操作的感受,正确流畅的描述出来,不仅巩固记忆,并且带动其周围的小朋友一起参与,有一定的影响力。
我希望多还给孩子们一些“脏”,脏脏的去玩,肆无忌惮的动手去做,让孩子感受过去的欢乐,不怕脏。多多的动手,陶泥不仅塑造得是艺术的造型,也是孩子用手去感知自然材料的过程。泥巴从自然中来,我们将它与水调和,塑性成就艺术的魅力。但这些对于孩子还不如是去玩泥巴,无拘无束,在才是美术带给人应该的感受。
小班随笔:宝贝说话了
小班的宝宝刚入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完善,有的宝宝说话断断续续,不完整,有的宝宝发音不准确,让人听不清楚,所以我们在和宝宝们交流的时候有些困难,虽然这样我们还是尽量的和他们交流,小班的孩子正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时候,所以要想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就要锻炼孩子张口说话的习惯。 记得在开学的第一天,小班有一位长得小巧玲珑的女孩她叫金湘婷,今年刚满三岁,她走到我的面前,低着头,拉着我的手,我轻轻地问她,“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啊”。她好歹一直不张开嘴巴,也不说话。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二个多月过了,金湘婷小朋友还是不说话,有什么事情她只是走到我面前拉着我的手,我就知道她要做什么事了,要入厕撒尿,喝水等等,她就是不开口说话,我好着急啊!于是我找到她的家长,和她家长沟通了以下,了解这孩子的性格很内向,并且这孩子在出生两个月时,得了心脏病,从她家长那里知道了情况,我心里暗暗下了决心,一定要帮这孩子开口说话。
于是在每天晨检的时候,她人园时,我就轻轻把她抱在怀里,亲热的对她说;“宝贝你来了啊”!在每天睡午觉时我让孩子们自己脱外套,自己叠起来放在小床上,当孩子们在忙时金湘婷小朋友走过来,用眼睛看着我不说话,拉着我来到她的床边,用手指指她的衣服,我明白她的意思是不会脱衣服,让我帮忙。我一边帮她脱衣服一边和她说话,给她讲小朋友自己的事要学着自己做多能干。每一次放学时,奶奶接上金湘婷总是说;“和老师说再见。”每一次婷婷总是回头向我们招招手,笑一笑,于是我又抱着她亲着她的脸蛋。轻轻地和她说,婷婷跟张妈妈说再见好吗,她还是不说话。面对金湘婷的这种情况,我并没有失去信息,在户外游戏时,我单独和她玩,带着她玩游戏,和她聊天,尽管我一个人在滔滔不绝的说,还是有所收获。她感冒了,一段时间没有来上幼儿园,感冒好了,她又来上幼儿园了,多远就看见她高高兴兴的跑到我的面前,喊了一声,张妈妈,我激动的一把抱住她,亲她。从那以后,她就滔滔不绝的说话了,和孩子们一起唱歌聊天了,我真为她高兴。我认为要让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也要家长的配合,我告诉金湘婷的家长,在家无论婷婷想做什么事情都要让她把话说出来,如果她想买什么东西,不要用手一指家长就给她买,要让她说出自己想要买的东西的名字,如果孩子不说你也可以教她说:“我要买蛋糕等。”在家多教一教儿歌,多让孩子听一听故事,总之就是给孩子创造更多说话的机会,让她开口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