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我的神奇英语家教法

发布时间:2021-06-21 办家家教案 我的家幼儿园教案 幼儿园教案我的家 关键词:

导读:钟沛吴玲钟沛父亲,1959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硕士,高级工程师。家庭教育专家。现任职于广州华南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大学时代曾成功辅导其妹的英语学习,令其初中时即达高中水平。在辅导女儿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又重点比较、借鉴了三十多种英语教学法,

钟沛 父亲,1959年生,四川省成都市人,硕士,高级工程师。家庭教育专家。现任职于广州华南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大学时代曾成功辅导其妹的英语学习,令其初中时即达高中水平。在辅导女儿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他又重点比较、借鉴了三十多种英语教学法,逐步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适合儿童特点的英语教学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吴玲 母亲,1964年生,广东省人,经济师。曾在重庆机械技校和重庆特种电机厂子弟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现任职于广州华南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钟琬婷 女儿,1992年生。1999年开始在父亲的指导下学习英语,进步神速,2001年即获“全国公共英语二级考试”合格证书,2002年又参加了“全国公共英语四级考试”,听说读写达到优秀大学毕业生水平。她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年年被评为校“三好学生”,美术作品曾获全国少儿书画大赛银奖,2001年6月考入广州市数学奥林匹克培训学校,并已发表了十余篇文章……

编者按:对于学校学生,最难应付的科目不是数学、物理、化学,而是外语;对于中国父母,最难辅导孩子的不是语文、历史、地理,而是外语。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国家发生了许多和外语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大事:申奥成功,需要外语;中国入世,更需要外语……学好外语,特别是学好英语,成了我们走向世界参与世界竞争的一张通行证。因此提高英语水平,也就几乎成了大众的一种强烈愿望。

可是要学好英语,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要会说一口纯正地道的英语,那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中国人学习英语,听说能力一直是个难于突破的“瓶颈”,因此一些人学了很多年,还是“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市面上各种英语训练法层出不穷,可在这方面却始终未见有多么大的突破和效果。

本文作者钟沛老师不相信这些,他在这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作为一个普通的英语爱好者,他将一些想法在自己的孩子琬婷身上实践,结果却有了出乎意料的收获:仅仅通过两年的实践,他9岁的女儿就通过了“全国公共英语二级”考试,最近又参加了“全国公共英语四级”的考试,英语水平达到研究生毕业的水平,特别是在英语听说能力方面,更是与母语听说能力不相上下……

短短两年的时间,一个普通的从未出过国门的中国父亲,就让9岁多的孩子达到研究生的英语水平,说来会让不少人难以相信,然而这一切却是真实的!下面这些文章介绍的就是钟沛老师英语家庭教育的过程和经验。

通观钟老师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有这样几点值得我们父母注意。

钟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女儿身上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在于他自己对英语感兴趣,在于他自己是一个英语爱好者,在于他具备了教孩子学英语这一个最起码的条件。WWW.YJS21.com

但要教好孩子,仅仅具备对英语感兴趣这个最起码的条件还不行,还要让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

因此在教育女儿时,钟老师努力学习,先后钻研了所能搜集到的30余种英语教学法,真正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有发言权的教育者。

不仅如此,钟老师还是一位善于观察勇于实践的探索者。早在读大学时,钟老师教自己妹妹学习英语就曾取得过显著效果。及至教自己的女儿时,他又细心观察,勤于思索,在分析借鉴其他一些英语教学方法的同时,逐步摸索出了这一套适合自己孩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他女儿今天这样出众的成绩。

在对女儿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钟老师从不把英语学习作为一个孤立的事件来对待,即不像社会上开的那些英语培训班,纯粹是为英语而英语。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父母注意的。

钟老师教女儿学英语,不是为了应试,因此,他能撇开应试而循着语言规律和孩子的个性,来探求相应的教育方法,把学英语同生活情境和阅读名著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这一方面是一种愉快学习法,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本质上的英语学习法,即让孩子学会用英语去思想。

对于英语学习,学习方法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态度。

钟老师反复强调学外语不能靠什么“速成”,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如果不坚持每天都学习英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的那点英语又怎能经得起长时间的遗忘呢?

做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努力的,不努力是不可能有收获的,就像一句歌词所写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可能是我们父母在读钟老师这篇心得时最要注意的。

需要提醒读者的是,钟老师反对为考试而学习英语,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对于我们更多的父母来说,学英语就是为了应试,将外语视为一种人生必需的人还不多。目的不同,方式方法也就不同,但不管怎样,对于更多的父母来说是可以参照、借鉴的,但不必盲目效法。

现在学英语的孩子很多,教孩子学英语的父母也很多,但学得卓有成效的似乎并不多。钟老师的这个英语家教实验,无论其教学思想还是教学过程,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和振奋,这就是我们这次着力推荐的最重要原因,相信钟老师的经验会给这些父母以非常大的启迪。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医务室日记六:神奇,省油按摩法


医务室日记六、神奇,省油按摩法

六年级的体检还没开始,一至五年级的《成长手册》也已填完,我今天又可以干技术活了。

快速治疗了一些小伤小病后,我这里来了一位“大客人”。他是六年级一位姓何的同学,被两个同学扶着进了医务室,“老师,我胳膊扭了。”

我快速走向前察看,何同学用怀疑的眼神看了看我,然后又投向了丁老师。丁老师充满信心地说:“就让他看吧。”何同学半信半疑地坐在椅子上,那两位护送的同学也脸带不屑,让我觉得很不爽。我牢记丁老师的教诲,准备用红花油来治疗,可是红花油所剩无几,我想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实践一下丁老师教的“省油按摩法”。我把油倒在手掌心,朝着何同学受伤的肩膀压上去,然后使劲地揉搓。一位护送的同学挑衅地说:“不就是敷点红花油吗,凭这也能在这儿混?”我一言不发,继续干活(无视他)……我把手掌微微弓起,呈波浪状上下起伏,下压时用力,左右移动,前后摩擦(这很管用,可以试试)。

过了一会儿,只听到一个奇怪的声音传来:“轻点儿,烫死我了,再轻点儿。”看来,红花油已经渗入肌肉,正在发挥作用。又过了一会儿,只听他兴奋地说:“啊,我的手能动了。太谢谢你了。我又可以打球去了。”我急忙阻止:“不行,你的肩膀还没完全恢复,晚上让家长再抹一次药。体育课见习三天。”何同学觉得我说得有理,不再提打球的事。再看边上那两位同学,态度也缓和了许多。

这以后,我和何同学交上了朋友。

比利时幼儿教育的神奇


感受艺术

记者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就大开眼界。

这个班的孩子都是4岁左右,老师是50多岁的西班牙人罗兰女士。在家长会开始之前,老师带家长们做了一圈简单的“巡礼”。教室气氛温馨,屋子中间是围成一圈的小桌椅,两侧是娱乐场所,积木、小汽车、小火车、洋娃娃……各种玩具应有尽有,而且摆放得整整齐齐。墙上贴有各种美景照片、卡通画和孩子们的美术习作,家长可通过画上的签名找到自己孩子的“大作”,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涂鸦让家长们不时发出孩子一般的笑声。

家长从老师那里知道了幼儿园新学期的教学计划:重点是让孩子接触和感知艺术,除了每天在课上继续让孩子们大量绘画外,老师还组织孩子们参观艺术博物馆或美术馆。

老师还鼓励助孩子通过书籍或互联网了解一位艺术家的生平和代表作,收集相关图片,以便在课堂上与其他小朋友分享。

一名家长焦急地问老师准备什么时候开始教算术。老师微笑地回答,那是小学的教育内容,不是幼儿园教学的重点。她认为,对一个4岁的孩子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生活的情趣而不是单纯的学习技能,因为这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

寓教于乐

在中国,4岁的孩子已经开始在钢琴课和英语学习班之间奔波了。但是在比利时,“孩子天天在幼儿园不是玩耍就是画画”,这几乎是所有中国家长的担忧。

老师对此的回答是:“在4岁这个阶段,我希望给孩子们更多的动手机会,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

小班老师于贝尔女士把周一到周日的名称字母都做成纸片贴在墙上,每天上课的第一个游戏就是指定两个小朋友告诉全班同学今天是星期几,挑出相应的纸片,然后在一个大大的日历上,用红纸片拼贴出当天是星期几。老师还会经常问孩子们“周三是明天、今天还是昨天?”“过完万圣节的第一天是星期几?”这样的问题。

“在游戏中训练孩子们建立准确的时间概念”,这是老师良苦用心所在。

据老师介绍,每天课间都会有一位老师扮成“天气预报先生”,向小朋友们讲解当天的天气情况和相关知识。于贝尔女士说:“幼儿园的教育有别于小学教育,在这里我们鼓励孩子们更多地玩,因为玩是他们的天性。

在玩中培养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独立性和快速的行动力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教育中的神奇心理效应


心理规律一: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心理规律二:超限效应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等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被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可见,妈妈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规律三:德西效应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得100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奖励你一个新玩具”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在学习方面,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家长的奖励可以是对学习有帮助的一些东西,如书本、学习器具,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不要。

心理规律四:南风效应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故事中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这种因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家庭教育中采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心理规律五: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的意思是: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在于木桶上最短的那块木板。一个孩子学习的学科综合成绩好比一个大木桶,每一门学科成绩都是组成这个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块木板。孩子良好学习成绩的稳定形成不能靠某几门学科成绩的突出,而是应该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特别取决于它的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当发现孩子的某些科目存在不足时,就应及时提醒孩子,让其在这门学科上多花费一些时间,做到“取长补短”。

心理规律六:霍桑效应

美国芝加哥郊外的霍桑工厂是一个制造电话交换机的工厂,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等,但工人们仍然愤愤不平,生产状况很不理想。后来,心理学专家专门对其进行了一项试验,即用两年时间,专家找工人个别谈话两万余人次,规定在谈话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工人对厂方的各种意见和不满。这一谈话试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霍桑工厂的产值大幅度提高。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难免有困惑或者不满,但又不能充分地表达出来。作为母亲或教育者,要尽量挤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并且在谈的过程中,要耐心地引导孩子尽情地说,说出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困惑,说出自己对家长、学校、老师、同学等的不满。

孩子在“说”过之后,会有一种发泄式的满足,他们会感到轻松、舒畅。如此,他们在学习中就会更加努力,生活中就会更加自信!

心理规律七:增减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增减效应”是指:任何人都希望对方对自己的喜欢能“不断增加”而不是“不断减少”。比如,许多销售员就是抓住了人们的这种心理,在称货给顾客时总是先抓一小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添入,而不是先抓一大堆放在称盘里再一点点地拿出。我们在评价孩子的时候难免将他的缺点和优点都要诉说一番,并常常采用“先褒后贬”的方法。其实,这是一种很不理想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孩子的时候,我们不妨运用“增减效应”,比如先说孩子一些无伤尊严的小毛病,然后再恰如其分地给予赞扬……

心理规律八:蝴蝶效应

据研究,南半球一只蝴蝶偶尔扇动翅膀所带起来的微弱气流,由于其他各种因素的掺和,几星期后,竟会变成席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紊乱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蝴蝶效应”,并作出了理论表述:一个极微小的起因,经过一定的时间及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可以发展成极为巨大和复杂的影响力。

“蝴蝶效应”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无小事。一句话的表述、一件事的处理,正确和恰当的,可能影响孩子一生;错误和武断的,则可能贻误孩子一生。

心理规律九:标签效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的确需要一批军人。于是,美国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为此,美国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地好、如何改过自等。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称为“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这一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老是对着孩子吼“笨蛋”、“猪头”、“怎么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等,时间长了,孩子可能就会真的成为了我们所说的“笨蛋”。所以,妈妈必须戒除嘲笑羞辱、责怪抱怨、威胁恐吓等语言,多用激励性语言,对孩子多贴正向的标签。

心理规律十:门槛效应

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门槛效应”。在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幼儿英语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在正常的教育情况下,此阶段幼儿词汇量已发展到3000个左右。幼儿阶段的语言学习不容忽视。由于此时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完全凭借听、说来发展提高,这为幼儿学习第二种语言提供了可能。因此利用多种渠道,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儿的外语学习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

一、发挥园所优势,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英语

语言是在不断的听、说、模仿、使用中提高的,特别是幼儿的外语学习,如果没有一个连续、经常的语言环境刺激,学过的东西极易遗忘,因为幼儿缺乏认、说能力。在幼儿园进行英语教育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幼儿从早晨入园到下午离园,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园所,教师与幼儿一起学习、游戏、生活,使幼儿在教师反复说、反复使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得到自然而然的掌握。如;早上来园,教师用英语问:“Goodmorning!”幼儿听上几天就学会了,并能模仿回答“Goodmorning!”每到洗手时,教师用“Pleasewashyourhands!”(请你洗手)。在吃饭时,教师介绍饭菜,告诉幼儿米饭(rice)馒头(steamedbread)鸡蛋(egg)西红柿(tomato)等名称。诸如喝水,请拿水杯,请收玩具,上床睡觉等,幼儿不用刻意去学,在良好的生活氛围中感知体验,自然而然的就会掌握、运用。

二、注意英语在各项活动中的使用,培养幼儿运用英语的能力

外语学习关键一点在于经常使用,在使用中达到脱口而出,成为一种能力。因此,我们注重幼儿在各项活动中对英语的使用与练习。如:户外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是由一群幼儿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请一名幼儿扮演狼说时间,从1点说到12点,然后狼开始追逐幼儿,目的是练习幼儿四散跑的能力。游戏语言就是简单的一句日常用语:“现在几点了?”(Whattimeisit?)。教师可改用英语让幼儿玩《Whattimeisit,wolf》。仅此一句话在一遍游戏中重复12次,轮流扮演狼的幼儿用英语从1说到12报时,这样句型、数字、时间很快都被理解、掌握。再如,在“娃娃家”的活动中,在学习了一些待人接客的句子后,引导幼儿用英语说“请进”、“请坐”、“请喝水”、“请吃糖”、“谢谢”、“不客气”等等,幼儿所学语言在游戏生活中得到巩固、练习,久而久之,培养了幼儿的英语思维能力和运用能力,解决了那种学时才说,上课时采用,平时放置脑后的弊病。

三、创设情景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学习英语的兴趣

幼儿英语学习主要途径来自说和交往,但是良好的物质环境,在其发展中起着促进作用。这里所讲的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师根据幼儿英语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设置安排一定的情景画面、活动道具和动手材料,在观察、操作、游戏中,引发他们对英语的反映使用能力。

1、利用墙面布置。墙面布置是幼儿园环境中面积最大,最为醒目的画面。它如同一幅幅大的广告,浓缩着教育的内容和目的,给幼儿以直接的刺激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场所设置不同的画面,写上相应的英文句子。给幼儿展示一个英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平台。如:饭后在楼道内散步,我们画上几个小脚印,写上“Goforawalk”,在图书角画有一张嘴,上面竖着一个食指,下面写有“Pleasebequiet!”,在洗手池上面画上小朋友洗手和小水滴,水滴上写有“Pleasewashyourhands”,等等。幼儿虽然不认识上面的字,却知道是英语,看到时就会引起对英语的反应和使用。画面都在无声的给幼儿一种提示。在有鲜明主题的大墙面上,教师根据目标和幼儿水平进行设计。如:教育幼儿爱幼儿园,首先是“Wegotokindergarten”(我们去幼儿园),然后是“Weareinthekindergarten”(我们在幼儿园),其三是“Wearehappy”(我们快乐)。这样既对幼儿进行了入园、爱园的教育,又教会幼儿用英语表达清楚画面的意思,发挥了墙面环境的多种教育功能。

2、创设英语角。英语角是一个让幼儿通过对图片、实物、头饰、贴绒、立体沙盘等物品的摆弄和操作在游戏中运用英语的一个区域。教师的作用是投放材料进行指导。如:在学过苹果、梨、橘子等水果名称后,教师可设置一棵立体树,在角中放些橡皮泥,未涂色的水果卡片,幼儿捏出或涂色后用曲别针挂在树上,幼儿一边操作,一边说,英语得到反复练习的同时,捏的能力、涂色的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教师应积极回答幼儿的询问,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要学。再如:在学习人体器官后,教师准备几个不同的组合人,在活动角中引导说:“我今天给自己画个像,你们看。”边出示各部分边用英语说:“Thisismyhead,Thisismyeye.Thisismynose.”幼儿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争着来给自己画像,嘴里大声说着“Thisismy…”由于英语角的有趣和可操作性,所以深受幼儿喜爱,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学习的场所。

3、设置游戏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英语学习中,寓教于游戏中,发挥幼儿无意注意的优势,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对他们的语言的掌握有很大作用。一次中班学习红、黄、蓝、绿、白、黑几种颜色时,教师组织幼儿玩“汽车展览会”的游戏,幼儿每人手中一辆汽车,听音乐开进展厅,大厅内分不同颜色的汽车展区,幼儿按标记停放,然后教师边引导参观边教颜色和句子,同时请幼儿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汽车,如:Thisismyredcar.幼儿为了把自己开的汽车介绍给同伴,便努力地去听、去学、去说。这样活动中人人是主角,人人都在参与,在反复地听、说中记忆、学习。再如在学习汉堡、三明治、薯条、饮料等食品时,可组织幼儿参观教师布置好的“食品店”。给幼儿一个英语生活化,生活英语化的氛围,可激发幼儿快乐学习英语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四、利用电化教育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多的语言刺激,学习英语

电化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手段,在幼儿英语教学中同样有着其无法替代的作用。因为幼儿园毕竟处于一个有限的空间、时间内,而电教手段,能帮助我们克服时、空的限制,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信息刺激,创造适宜的环境。同时,电教手段的优势在于有影可看,有声可听,悦耳的音乐、生动的画面,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符合幼儿认识规律和思维水平。因此,我们在早晨入园或户外体育活动、室内自由活动时放一些欢快简单的儿童英语歌曲、对话,让幼儿边玩边听,不占用幼儿任何活动时间,幼儿在反复听的过程中,学习了语音语调,建立了语感。磁带中尽管有学过的,也有没学过的,但听的多了,脑子里有了深刻的印象,一旦学到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掌握起来相对容易多了。另外,我们利用电化手段进行教学中难点的突破,如:在学什么东西在什么上面,什么东西在什么下面,on和under的用法时,教师设计了“小动物捉迷藏”这一活动,利用投影仪,使用复合片和抽拉片的方法,让小动物分别藏在桌上、椅子下、书上、床下等。直观、形象的和可爱的小动物游戏,使幼儿很快区分了on和under的意思和用法。利用教学课件可把幼儿的兴趣吸引到现代尖端技术的辅助中,让幼儿在好奇中主动的接受。另外,利用电视录像选择适合幼儿的材料内容放给幼儿看,在画面与音乐、情景与对话的共同作用下,则提供给幼儿一种身临其境的语言环境,加之录像的可控性,可重复性,对幼儿反复学习、巩固有极大的帮助。

总之,通过实践的感知和理论的探究,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幼儿园进行英语教育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创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能够在欢乐和兴趣中学习。我们的幼儿英语教育应朝这一方向前进!

相关推荐

  • 神奇的“游戏识字法” 提起孩子的识字量,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各位家长朋友长期以来都找不到教孩子识字的好办,而常言道“寓教于乐”,那么如何将识字与游戏完美的结合,使孩子感到有趣而乐于接受呢?下面讲几种游戏识字的方法: 1.捉...
    2021-03-31 阅读全文
  • 神奇的魔法剪刀的故事 1、神奇的魔法剪刀的故事 傻瓜熊路过剪刀巫婆的屋子,跟她说起了自己的烦恼:熊奶奶一天到晚问他“你冷吗?要手套吗?要围巾吗……”,唠叨得他烦死了。 剪刀巫婆从一屋子剪刀里,找了一把紫色剪刀,“下次,当熊...
    2020-09-19 阅读全文
  • 课外体育教学:神奇的魔法球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课外体育教学:神奇的魔法球》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课外体育教学:神奇的魔法球 【教案目的】 1、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2021-08-30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英语教案《Magic Colors(神奇的颜色)》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小班英语教案《Magic Colors(神奇的颜色)》》小班英语教案《MagicColors(神奇的颜色)》适用于小班的英语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奇妙的游戏中体验英语...
    2022-03-22 阅读全文
  • 《神奇的魔法水》说课稿系列 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反复的打磨和修改我们呈现了最新的“《神奇的魔法水》说课稿”,希望您将此页加入收藏夹以方便下次访问。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准备一份教案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撰写能让老师督促自我,激励自我。...
    2023-09-24 阅读全文

提起孩子的识字量,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各位家长朋友长期以来都找不到教孩子识字的好办,而常言道“寓教于乐”,那么如何将识字与游戏完美的结合,使孩子感到有趣而乐于接受呢?下面讲几种游戏识字的方法: 1.捉...

2021-03-31 阅读全文

1、神奇的魔法剪刀的故事 傻瓜熊路过剪刀巫婆的屋子,跟她说起了自己的烦恼:熊奶奶一天到晚问他“你冷吗?要手套吗?要围巾吗……”,唠叨得他烦死了。 剪刀巫婆从一屋子剪刀里,找了一把紫色剪刀,“下次,当熊...

2020-09-19 阅读全文

网站小编为你编辑《课外体育教学:神奇的魔法球》一文,希望为你人工作带来帮助!课外体育教学:神奇的魔法球 【教案目的】 1、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锻炼幼儿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2、培养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2021-08-30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小班英语教案《Magic Colors(神奇的颜色)》》小班英语教案《MagicColors(神奇的颜色)》适用于小班的英语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奇妙的游戏中体验英语...

2022-03-22 阅读全文

经过幼儿教师教育网的编辑反复的打磨和修改我们呈现了最新的“《神奇的魔法水》说课稿”,希望您将此页加入收藏夹以方便下次访问。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那么准备一份教案对于老师来说就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撰写能让老师督促自我,激励自我。...

2023-09-24 阅读全文
Baidu
map